A. 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是什麼
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屬於軸承零件加工技術領域。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並保證其回轉精度。滾動軸承是常用軸承中的一種,保證其功能的實現的主要部分為滾珠,以滾動方式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機械動力的傳遞效率。因此,滾珠的質量的好壞決定著滾動軸承的性能及使用壽命。因此,研發一種可靠的、高標準的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能夠提高滾珠的硬度、耐磨性和韌性,提高滾珠的綜合力學性能,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鍛造毛坯:選擇GCr15SiMn鋼作為原材料,墩粗後放入鍛壓機內在1000-1200℃的溫度下進行鍛造,得到滾珠毛坯;
2)退火處理:對步驟1)中的毛坯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為800-900℃,保溫4-7h,冷卻;
3)挫削:利用挫削機對步驟2)中的毛坯進行挫削加工,出去滾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數控磨床對步驟3)得到的毛坯進行粗磨加工,磨削後進行清洗處理;
5)淬火處理:將步驟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爐進行淬火,溫度為700-850℃,保溫3-5h後,冷卻;
6)細磨:對步驟5)得到的毛坯進行細磨直至達到加工精度要求。
優選地,步驟1)中鍛壓溫度為1100℃。
優選地,步驟2)中,退火溫度為850℃,保溫時間為6.5h。
優選地,步驟5)中淬火的溫度為770℃,保溫時間為4h。
本發明加工滾珠的原材料為GCr15SiMn鋼,通過熱鍛壓、先退火、後粗機加工、再淬火後精磨的程序,提高了滾珠內部組織的均勻性,進而提高了滾珠的硬度、耐磨性、韌性以及使用壽命,提高了滾珠的綜合力學性能,進而保證了軸承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鍛造毛坯:選擇GCr15SiMn鋼作為原材料,墩粗後放入鍛壓機內在1000℃的溫度下進行鍛造,得到滾珠毛坯;
2)退火處理:對步驟1)中的毛坯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為800℃,保溫4h,冷卻;
3)挫削:利用挫削機對步驟2)中的毛坯進行挫削加工,出去滾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數控磨床對步驟3)得到的毛坯進行粗磨加工,磨削後進行清洗處理;
5)淬火處理:將步驟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爐進行淬火,溫度為700℃,保溫3h後,冷卻;
6)細磨:對步驟5)得到的毛坯進行細磨直至達到加工精度要求。
實施例2:
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鍛造毛坯:選擇GCr15SiMn鋼作為原材料,墩粗後放入鍛壓機內在1200℃的溫度下進行鍛造,得到滾珠毛坯;
2)退火處理:對步驟1)中的毛坯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為900℃,保溫7h,冷卻;
3)挫削:利用挫削機對步驟2)中的毛坯進行挫削加工,出去滾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數控磨床對步驟3)得到的毛坯進行粗磨加工,磨削後進行清洗處理;
5)淬火處理:將步驟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爐進行淬火,溫度為850℃,保溫5h後,冷卻;
6)細磨:對步驟5)得到的毛坯進行細磨直至達到加工精度要求。
實施例3:
一種軸承滾珠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鍛造毛坯:選擇GCr15SiMn鋼作為原材料,墩粗後放入鍛壓機內在1100℃的溫度下進行鍛造,得到滾珠毛坯;
2)退火處理:對步驟1)中的毛坯進行退火處理,退火溫度為850℃,保溫6.5h,冷卻;
3)挫削:利用挫削機對步驟2)中的毛坯進行挫削加工,出去滾珠毛坯表面的毛刺;
4)粗磨:利用數控磨床對步驟3)得到的毛坯進行粗磨加工,磨削後進行清洗處理;
5)淬火處理:將步驟4)得到的毛坯放入淬火爐進行淬火,溫度為770℃,保溫4h後,冷卻;
6)細磨:對步驟5)得到的毛坯進行細磨直至達到加工精度要求。
通過上述實施方式得到的滾珠的表面硬度能夠≥64HRC,相對於傳統方法得到的硬度為25HRC的滾珠,本發明得到的滾珠的性能更加優良。
B. 液壓沖床的工作原理
液壓沖床的工作原理:
1、快速下降
電磁鐵1YA和3YA通電使換向閥9和5切換至左位和右位,液壓泵1由卸荷轉為供油狀態,泵的壓力油經閥3、閥5進入液壓缸的小腔c,A腔的油液一部分通過閥6充入B腔,多餘油液也進入缸的C腔。此時由於A、B、C腔相互連通,形成差動連接,所以活塞(桿)驅動滑塊快速下降。
2、沖剪下降
電磁鐵1YA. 2YA. 3YA均通電使換向閥9、4、5分別切換至左位、右位、右位,液壓泵l的壓力油經單向閥3後分為猜歲兩路,一路經閥5進入缸的c腔,一路經閥4和單向閥7進入缸的B腔,A腔的油液經閥4排回油箱。此時,壓力油的作用面積為B腔與c腔面積之和,因此活塞(桿)驅動滑塊以較大推力慢速下降實現沖剪加工。
3、快速上升
電磁鐵3YA通電、1YA和2YA斷電使換向閥9仍然處於左位,而換向閥4、5復至左位,液壓泵l的壓力油經閥3和閥4進入缸的A腔,同時導通插裝閥6,B腔的回油經閥6與泵的壓力油匯合,一並進入A腔,同時c腔經閥5向油箱排油。由於此時液壓缸A、B腔差動連接,故活塞(桿)帶動滑塊快速上亮兆亂升。
液壓沖床技術特點
1、液壓系統採用定量泵供油,通過復合缸在工作循環中的面積變換實現快慢速轉換,快速升降雙向差動,減小了液壓泵的流量規格,液壓泵的工作壓力跟隨負載變化,實現了壓力和流量適應,所以降低了液壓泵的驅動功率和運行時的能耗和發熱。
2、液壓缸由柱塞缸和活塞缸復合而成,活塞缸的空心活塞桿兼作柱塞缸的缸筒,柱塞固定。形成有效面積不等的A、敬檔B、C三腔,三腔不同組合連通,實現快降、快升差動連接,以小流量獲得高速度工降時作用面積大,獲得大的沖剪力。
C. 軸承壓入軸承座用什麼辦法呢
熱合---將軸承座加熱使其膨脹內孔増大
D. 誰知道液壓沖床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液壓沖床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沖床之設計原理是將圓周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由主電動機出力,帶動飛輪,經離合器帶動齒輪、曲軸(或偏心齒輪)、連桿等運轉,來達成滑塊的直線運動,從主電動機到連桿的運動為圓周運動。連桿和滑塊之間需有圓周運動和直線運動的轉接點,其設計上大致有兩種機構,一種為球型,一種為銷型(圓柱型),經由這個機構將圓周運動轉換成滑塊的直線運動。沖床對材料施以壓力使其塑性變形,而得到所要求的形狀與精度,因此必須配合一組模具(分上模與下模),將材料置於其間,由機器施加壓力,使其變形,加工時施加於材料之力所造成之反作用力,由沖床機械本體所吸收。
E. 軸承是如何加工製造的
滾動軸承的滾動體主要有鋼球和滾子2類。它們的加工製造過程簡要如下:
1.鋼球的加工過程,鋼球的加工同樣依原材料的狀態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熱處理前的工序,又可分為下述二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或線材冷沖(有的棒料冷沖後還需沖環帶和退火)----挫削、粗磨、軟磨或光球----熱處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2.滾子的加工過程滾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熱處理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兩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車加工或線材冷鐓後串環帶及軟磨----熱處理----串軟點----粗磨外徑----粗磨端面----終磨端面----細磨外徑----終磨外徑----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滾動軸承的知識
第一節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以滑動軸承為基礎發蔽粗展起來的滾動軸承,其工作原理是以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一般由兩個套圈,一組滾動體和一個保持架所組成的通用性很強、標准化、系列化程度很高的機械基礎件。由於各種機械有著不同的工作條件,對滾動軸承在負荷能力、結構和使用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各種不同要求。為此,滾動軸承需有各式各樣的結構。但是,兄培最基本的結構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所組成。
各種零件在軸承中的作用分別是:
對於向心軸承,內圈通常與軸緊配合,並與軸一起運轉,外圈通常與軸承座或機械殼體孔成過渡配合,起支承作用。但是,在某些場合下,也有外圈運轉,內圈固定起支承作用或者內圈、外圈都同時運轉的。對於推力軸承,與軸緊配合並一起運動的稱軸圈,與軸承座或機械殼體孔成過渡配合並起支承作用的稱座圈。滾動體(鋼球、滾子或滾針)在軸承內通常藉助保持架均勻地排列在兩個套圈之間作滾動運動,它的形狀、大小和數量直接影響軸承的負荷能力和使用性能。保持架除能將滾動體均勻地分隔開以外,還能起引導滾動體旋轉及改善軸承內部潤滑性能等作用。
第二節滾動軸承的分類
1.按滾動軸承結構類型分類
(1)軸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載荷方向或公稱接觸角的不同,分為:
1)向心軸承----主要用於承受徑向載荷的滾動軸承,其公稱接觸角從0到45。按公稱接觸角不同,又分為:徑向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為0的向心軸承:向心角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大於0到45的向心軸承。
2)推力軸承----主要用於承受軸向載荷的滾動軸承,其公稱接觸角大於45到90。按公稱接觸角不同又分為:軸向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為90的推力軸承:推力角接觸軸承----公稱接觸角大於45但小於90的推力軸承。
(2)軸承按其滾動體的種類,分為:
1)球軸承----滾動體為球:
2)滾子軸承----滾動體為滾子。滾子軸承按滾子種類,又分為:圓柱滾子軸承----滾動體是圓柱滾子的軸承,圓柱滾子的長度與直徑之比小於或等於3;滾針軸承----滾動體是滾針的軸承,滾針的長度與直徑之比大於3,但直徑小於或等於5mm;圓錐滾子軸承----滾動體是圓錐滾子的軸承;調心滾子軸承一一滾動體是球面滾子的軸承。
(3)軸承按其工作時能否調心,分為:
1)調心軸承----滾道是球面形的,能適應兩滾道軸心線間的角偏差及角運動的軸承;
2)非調心軸承(剛性軸承)----能阻抗滾道間軸心線角偏移的軸承。
(4)軸承按滾動體的列數,分為:
1)單列軸承----具有一列滾動體的軸承;
2)雙列軸承----具有兩列滾動體的軸承;
3)多列軸承----具有多於兩列滾動體的軸承,如三列、四列軸承。
(5)軸承按其部件能否分離,分為:
1)可分離軸承----具有可分離部件的軸承;
2)不可分離軸承----軸承宏塵鎮在最終配套後,套圈均不能任意自由分離的軸承。
(6)軸承按其結構形狀(如有無裝填槽,有無內、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狀,擋邊的結構,甚至有無保持架等)還可以分為多種結構類型。
2.按滾動軸承尺寸大小分類軸承按其外徑尺寸大小,分為:
(1)微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6mm以下的軸承;
(2)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8-55mm的軸承;
(3)中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60-115mm的軸承;
(4)中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120-190mm的軸承
(5)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00-430mm的軸承;
(6)特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440mm以上的軸承。
第三節滾動軸承的基本生產過程
由於滾動軸承的類型、結構型式、公差等級、技術要求、材料及批量等的不同,其基本生產過程也不完全相同。
一、各種軸承主要零件的加工過程:
1.套圈的加工過程:軸承內圈和外圈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坯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或管料(有的棒料需經鍛造和退火、正火)----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精研或拋光----零件終檢----防銹----入庫----(待合套裝配〉
2.鋼球的加工過程,鋼球的加工同樣依原材料的狀態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挫削或光球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三種,熱處理前的工序,又可分為下述二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或線材冷沖(有的棒料冷沖後還需沖環帶和退火)----挫削、粗磨、軟磨或光球----熱處理----硬磨----精磨----精研或研磨----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3.滾子的加工過程滾子的加工依原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熱處理前的工序可分為下述兩種,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車加工或線材冷鐓後串環帶及軟磨----熱處理----串軟點----粗磨外徑----粗磨端面----終磨端面----細磨外徑----終磨外徑----終檢分組----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4.保持架的加工過程保持架的加工過程依設計結構及原材料的不同,可分為下述兩類:
(1)板料→剪切→沖裁→沖壓成形→整形及精加工→酸洗或噴丸或串光→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2)實體保持架的加工過程:實體保持架的加工,依原材料或毛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車加工前可分為下述四種毛坯型式,整個加工過程為:棒料、管料、鍛件、鑄件----車內徑、外徑、端面、倒角----鑽孔(或拉孔、鏜孔)----酸洗----終檢----防銹、包裝----入庫〈待合套裝配〉。
二、滾動軸承的裝配過程:
滾動軸承零件如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等,經檢驗合格後,進入裝配車間進行裝配,其過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內、外滾〈溝〉道尺寸分組選別→合套→檢查游隙→鉚合保持架→終檢→退磁、清洗→防銹、包裝→入成品庫(裝箱、發運〉。
第四節滾動軸承的特點
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滾動軸承的摩擦系數比滑動軸承小,傳動效率高。一般滑動軸承的摩擦系數為0.08-0.12,而滾動軸承的摩擦系數僅為0.001-0.005;
2.滾動軸承已實現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適於大批量生產和供應,使用和維修十分方便;
3.滾動軸承用軸承鋼製造,並經過熱處理,因此,滾動軸承不僅具有較高的機械性能和較長的使用壽命,而且可以節省製造滑動軸承所用的價格較為昂貴的有色金屬;
4.滾動軸承內部間隙很小,各零件的加工精度較高,因此,運轉精度較高。同時,可以通過預加負荷的方法使軸承的剛性增加。這對於精密機械是非常重要的;
5.某些滾動軸承可同時承受徑向負荷和軸向負荷,因此,可以簡化軸承支座的結構;
6.由於滾動軸承傳動效率高,發熱量少,因此,可以減少潤滑油的消耗,潤滑維護較為省事;
7.滾動軸承可以方便地應用於空間任何方位的鈾上。
但是,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滾動軸承也有一定的缺點,主要是:
1.滾動軸承承受負荷的能力比同樣體積的滑動軸承小得多,因此,滾動軸承的徑向尺寸大。所以,在承受大負荷的場合和要求徑向尺寸小、結構要求緊湊的場合〈如內燃機曲軸軸承),多採用滑動軸承;
2.滾動軸承振動和雜訊較大,特別是在使用後期尤為顯著,因此,對精密度要求很高、又不許有振動的場合,滾動軸承難於勝任,一般選用滑動軸承的效果更佳
3.滾動軸承對金屬屑等異物特別敏感,軸承內一旦進入異物,就會產生斷續地較大振動和雜訊,亦會引起早期損壞。此外,滾動軸承因金屬夾雜質等也易發生早期損壞的可能性。即使不發生早期損壞,滾動軸承的壽命也有一定的限度。總之,滾動軸承的壽命較滑動軸承短些。
可是,滾動軸承與滑動軸承相比較,各有優缺點,各佔有一定的適用場合,因此,兩者不能完全互相取代,並且各自向一定的方向發展,擴大自己的領域。但是,由於滾動軸承的突出優點,頗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目前,滾動軸承已發展成為機械的主要支承型式,應用愈來愈廣泛。
F. 軸承滾子的加工方法有哪些
1.圓柱滾子軸承的工藝歷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解決→前粗磨滾動面→粗磨雙端面→後粗磨滾動面→終磨雙端面→細、終磨滾動面→超精加工滾動面→清洗、枯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
2.圓錐滾子軸承的工藝歷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解決→粗磨滾動面→細磨滾動面→磨球基面→終磨滾動面→超精加工滾動面→清洗、枯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
以上兩種滾子能夠做成凸度形母線滾動面,若凸度量小於0.005mm,個別可間接在超精加工滾動面工序中進行;若凸度量大於0.005mm,個別可在最後一次終磨滾動面工序磨出凸度,再進行超精加工。
3.滾針的工藝歷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熱解決→粗、細、終磨滾動面→超精加工滾動面或鋸屑拋光。
對平頭和錐頭滾針,如毛坯成型難以保障長度尺寸公差,則可在磨滾動增添磨雙端面工序。若須要凸度形母線滾動面,可間接在超精加工滾動面或竄光工序中進行。
4.非對稱型球面滾子的工藝歷程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解決→磨非球端面→磨球端面→粗、細、終磨滾動面→拋光→清洗、枯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
對稱型球面滾子的工藝歷程是:
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解決→粗磨滾動面→粗、終磨雙端面→細、終磨滾動面→拋光→清洗、枯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
G. 深溝球軸承有幾種加工方式
深溝球軸承構造:深溝球軸承結構簡單,與別的類型相比易於達到較高的製造精度,所以便於成系列大批量生產,製造成本也較低,使用極為普遍。深溝球軸承除基本型外,還有各種變型結構,如:帶防塵蓋的深溝球軸承,帶橡膠密封圈的深溝球軸承,有止動槽的深溝球軸承,有裝球缺口的大載荷容量的深溝球軸承,雙列深溝球軸承。
深溝球軸承零件的加工形式如下:
1、多工序加工:一般軸承生產需20~40道工序,多的達70多道。
2、成型加工:軸承零件的工作表面都是回轉成型面,適合於用成型法加工。
3、精密加工:軸承零件絕大部分表面要經過磨削加工,磨加工尺寸和幾何精度都以μm為單位。
深溝球軸承類型:
深溝球軸承主要用於承受徑向載荷,但也常用來承受徑向和軸向的復合載荷。特別是機械設備轉速很高,不宜採用推力軸承時,該軸承可以用來承受雙向純軸向載荷,且工作期間無需保養,是價格較低、用途廣泛的一種軸承。
按照深溝球軸承的大小尺寸可以分為:
(1)微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6mm以下的軸承;
(2)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8-55mm的軸承;
(3)中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60-115mm的軸承;
(4)中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120-190mm的軸承;
(5)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00-430mm的軸承;
(6)特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440mm以上的軸承。
H. 液壓油缸柱的關節軸承怎樣用車床加工
1.檢查油缸柱,確保表面處理良好。
2.將油缸柱安裝在車裂燃床上,使其中間部分垂直平行於車床主軸。
3.用回基敗轉夾具將關節軸承安裝在油缸柱上,並確定其位置。
4.根據軸承的尺寸,調整車床的主軸行程,以完成車削加工。
5.根據關節軸承的尺寸,選擇合適的刀具,進行外圓車削加工。搏源顫
6.根據關節軸承的尺寸,選擇合適的刀具,進行內圓車削加工。
7.根據關節軸承的尺寸,選擇合適的刀具,進行螺紋車削加工。
8.根據關節軸承的尺寸,選擇合適的刀具,進行槽形車削加工。
9.完成加工後,檢查加工表面質量,卸下回轉夾具,再次檢查油缸柱的中間部分是否垂直平行於車床主軸。
I. 軸承 怎麼做出來的
軸承生產工藝流程
軸承的具體生產工藝流程:原材料——內外圈加工、鋼球或滾子加工、保持架(沖壓或實體)加工——軸承裝配——軸承成品
在軸承生產工藝流程中,最為關鍵的是以下幾個環節:
1、鍛造環節
鍛造環節是保證軸承使用可靠性和壽命的重要環節,原材料經過鍛造後,形成軸承套圈毛坯。與此同時,原材料的組織結構變得更加緻密、流線性變好,從而可以提高軸承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此外,鍛造工藝的好壞還會直接影響到原材料的利用率,從而對生產成本產生影響。
2、熱處理環節
熱處理環節是將經鍛造、車加工後的軸承套圈進行高溫處理,它直接影響軸承套圈中滲碳的均勻性,可以提高軸承的耐磨性和硬度,也是影響軸承使用的可靠性和壽命的重要環節。
3、磨加工環節
經過熱處理後的軸承套圈還需要實施磨加工,它是保證軸承精度的重要環節。經過磨加工後,軸承套圈的生產過程基本完成。
[附] 軸承內外圈工藝流程:棒材——鍛造——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超精加工——零件終檢——防銹入庫
主要的生產設備包括:冷輾機、全自動球軸承內圓磨床、淬火線、退火爐、壓力機、數控車床、軸承磨床、內溝磨床、外溝磨床、高精度卧軸圓台平面磨床、數控銑床、無心磨床、高精度通磨無心磨床、精密溝道超精研機、內表面數控磨床、數控往復式雙端面磨床、高溫高速軸承試驗機、熱處理生產線以及質量檢測設備等。
J. 請問軸承滾子加工過程是什麼
軸承滾子加工過程
1.圓柱滾子的工藝過程毛坯成型→
去毛刺
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處理→前
粗磨
滾動面→粗磨雙端面→後粗磨滾動面→終磨雙端面→細、終磨滾動面→
超精加工
滾動面→清洗、乾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
2.圓錐滾子的工藝過程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處理→粗磨滾動面→細磨滾動面→磨球
基面
→終磨滾動面→超精加工滾動面→清洗、乾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以上兩種滾子可以做成
凸度
形母線滾動面,若凸度量小於0.005mm,一般可直接在超精加工滾動面工序中進行;若凸度量大於0.005mm,一般可在最後一次終磨滾動面工序磨出凸度,再進行超精加工。
3.滾針的工藝過程毛坯成型→去毛刺→熱處理→粗、細、終磨滾動面→超精加工滾動面或鋸屑拋光。對平頭和
錐頭
滾針,如毛坯成型難以保證長度
尺寸公差
,則可在磨滾動增加磨雙端面工序。若需要凸度形母線滾動面,可直接在超精加工滾動面或竄光工序中進行。
4.非對稱型球面滾子的工藝過程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處理→磨非球端面→磨球端面→粗、細、終磨滾動面→拋光→清洗、乾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對稱型球面滾子的工藝過程是:毛坯成型→去毛刺或環帶→軟磨滾道面→軟磨雙端面→熱處理→粗磨滾動面→粗、終磨雙端面→細、終磨滾動面→拋光→清洗、乾燥→終檢外觀、尺寸分組→塗油包裝。若終磨滾動面工序能達到
表面粗糙度
要求,則可不進行拋光。
公司是一家集生產與銷售一體的綜合性軸承企業.現在天津開設銷售貿易有限公司,成為專業傳動部件代理供應商,代理銷售進口
瑞典SKF
,德國FAG,
INA.
日本NSK
.NTN
.KOYO
NACHI,
IKO,
EZO.美國TIMKEN等軸承.同時和哈爾濱HRB,瓦房店ZWZ,洛陽LYC等保持著友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備有大量庫存,各種系列軸承深溝球TIMKEN
進口軸承
、圓柱滾子TIMKEN進口軸承、球面滾子軸承TIMKEN進口軸承、
圓錐滾子軸承
TIMKEN進口軸承、
角接觸球軸承
TIMKEN進口軸承、
滾針軸承
TIMKEN進口軸承等多種其他類型的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