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繪制鑄造工藝設計圖
其實主要是看懂圖紙,不過現在一般都有三維模型,另外就是分型方案,到底打算怎麼干?砂芯設計,基本就是這些,其餘的澆注系統啥的,有的時候工人也能開。
『貳』 鑄造件通用技術要求是什麼
一、材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硬度、抗拉強度、、延伸率、沖擊韌性。
二、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不同的鑄件有不同要求,採用不同的尺寸和幾何公差標准和不同的公差等級。
三、根據使用要求,對鑄件的其它缺陷規定驗收要求。如氣孔、砂眼、縮孔、縮松、夾渣、夾砂、裂紋等。
將液態金屬澆注到具有與零件形狀、尺寸相適應的鑄型型腔中,待其冷卻凝固,以獲得毛坯或零件叫鑄造件。
(2)鑄造工藝圖的特殊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鑄造件的設計要求:
1、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對受力很大的箱體零件,滿足強度是一個重要問題;但對於大多數箱體,評定性能的主要指標是剛度,因為箱體的剛度不僅影響傳動零件的正常工作,而且還影響部件的工作精度。鑄造件快易優自動化選型有收錄。
2、散熱性能和熱變形問題。箱體內零件摩擦發熱使潤滑油粘度變化,影響其潤滑性能;溫度升高使箱體產生熱變形,尤其是溫度不均勻分布的熱變形和熱應力,對箱體的精度和強度有很大的影響。
3、結構設計合理。如支點的安排、筋的布置、開孔位置和連接結構的設計等均要有利於提高箱體的強度和剛度。
4、工藝性好。包括毛坯製造、機械加工及熱處理、裝配調整、安裝固定、吊裝運輸、維護修理等各方面的工藝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鑄造件
『叄』 何為鑄造工藝圖砂型鑄造工藝圖包括哪些內容
鑄造工藝圖是在原設計藍圖上修改的用於製作鑄造模型和造型參考的專用圖紙。砂型鑄造工藝圖包括:分型線、分模線、(或分型、分模線),分型負數,機械加工餘量、不鑄出的孔和槽,工藝補正量,冒口,澆注系統(澆口、澆道),補貼,出氣孔,砂芯編號,芯頭斜度與芯頭間隙,搗砂方向、出氣方向、緊固方向,芯撐,模樣活塊,拉筋、收縮筋,冷鐵,工藝夾頭及反變形量等。
『肆』 對鑄造模具零件的結構工藝性有哪些要求
在生產中,對模具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大致有以下幾點要求:所設計的模具零件,應便於達到零件圖上所要求的加工質量,即零件的結構,應能保證加工時比較容易,工作量盡量要小。鑄造模具零件應便於採用高生產率的加工方法,如零件加工表面形狀分布應合理,盡量採用標准化、規格化。零件的設計應有利於減少零件的加工工作量,即應盡量減少加工表面,以減少工作量和刀具、電極、材料的消耗。零件的材料應充分考慮易於加工。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留有退刀位置。零件設孔時,應減少鑽孔深度。盡可能使孔的深度不大於或等於孔徑的5倍以上。零件的結構有利於縮短加工過程中的輔助時間,如在零件加工時,應便於定位和裝夾。零件在加工時應具有良好的剛性。有些零件為增加剛性,最好應為梯軸結構,如沖圓孔凸模、細小的型芯,直徑大小應相差不大,且直徑應向一個方向依次遞減或增大。零件的結構應考慮到加工時安全性。設計者在設計鑄造模具零件及衡量其結構工藝性時,必須全面地考慮整個零件零件可能的製造過程。在滿足結構工藝性的同時,還應注意節約原材料,應在不影響使用性能的條件下,以廉價的材料和適當的毛坯製造方法來製造加工各種零件,以降低製造成本。
『伍』 一幅完整的鑄造工藝圖應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鑄造工藝圖,又叫紅藍工藝圖。她是在零件圖上以規定的紅、藍等色符號表示鑄造工藝內容所得到的,(如果是學生的話,我可以幫你,加公式q的平方=44361.6882)
圖形,是鑄造行業所特有的一種圖樣。其主要內容包括:澆注位置、分型面、鑄造工藝參數(機械加工餘量、起模斜度、鑄造圓角、收縮率、芯頭等)。鑄造工藝圖是指導鑄造生產的技術文件,也是驗收鑄件的主要依據。
『陸』 鑄造工藝設計的依據是什麼
設計者應掌握生產任務和要求,熟悉工廠和車間的生產條件,這些是鑄造工藝設計的基本依據,同時應具有一定的生產和設計經驗,並了解鑄造先進生產技術。
1.生產任務
(1)鑄造零件圖紙:應認真審查圖紙、零件的結構是否適合鑄造工藝性,如需修改,應與圖紙提供者研究並取得一致意見後修改。
(2)零件技術要求:應滿足金屬牌號、金相組織、機械兆察性能、尺寸偏差等要求。
(3)產品數量和生產早猜正期限:大批量產品應採用先進技術,生產期限要求緊的產品藝裝備盡可能簡單。
2.生產條件
(1)設備能力:起重機噸位、熔爐形式、造型機種類、熱處理能陸悔力、廠房高度、機械化程度、地坑尺寸等。
(2)車間原材料的應用和供應情況。
(3)工人技術水平和生產經驗。
(4)模具等工藝裝備、車間的加工能力等。
3.生產經濟性
了解各種原材料價格、金屬液成本、工時費用等,掌握生產工藝的經濟性。
『柒』 鑄造工藝流程
砂型鑄造的主要流程有:
模具生產部分:按照圖紙要求製作製作模具,一般單件生產可以用木模、批量生產可以製作塑料模、金屬模,大批量鑄件可以製作模板。
2.混砂階段:按照砂型製造的要求及鑄件的種類不同,配製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階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鑄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鑄件的內部形狀)、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裡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鑄造中的關鍵環節。
4.熔煉階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屬成份配好化學成份,選擇合適的熔化爐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態金屬液(包括成份合格,溫度合格)
5.澆注階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屬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澆注階段危險性比較大,要特種注意。
6.清理階段:澆注後等融熔金屬凝固後,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澆口等附設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鑄件了。
(7)鑄造工藝圖的特殊要求是什麼擴展閱讀
總體概述
製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最常用的鑄造砂是硅質砂。硅砂的高溫性能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時則使用鋯英砂、鉻鐵礦砂、剛玉砂等特種砂。為使製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強度,在搬運、合型及澆注液態金屬時不致變形或損壞,一般要在鑄造中加入型砂粘結劑,將鬆散的砂粒粘結起來成為型砂。應用最廣的型砂粘結劑是粘土,也可採用各種乾性油或半乾性油、水溶性硅酸鹽或磷酸鹽和各種合成樹脂作型砂粘結劑。砂型鑄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結劑及其建立強度的方式不同分為粘土濕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種。
粘土濕砂
以粘土和適量的水為型砂的主要粘結劑,製成砂型後直接在濕態下合型和澆注。濕型鑄造歷史悠久,應用較廣。濕型砂的強度取決於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漿。型砂一經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強度,經舂實製成砂型後,即可滿足合型和澆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藝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為造型材料製成鑄型,液態金屬在重力下充填鑄型來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於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製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
砂型鑄造所用鑄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組合而成。為了提高鑄件的表面質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層塗料。塗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溫化學穩定性好的粉狀材料和粘結劑,另外還加有便於施塗的載體(水或其他溶劑)和各種附加物。
粘土濕砂型鑄造的優點是:①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②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⑤砂型舂實以後仍可容受少量變形而不致破壞,對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點是:①混砂時要將粘稠的粘土漿塗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設備,否則不可能得到質量良好的型砂。②由於型砂混好後即具有相當高的強度,造型時型砂不易流動,難以舂實,手工造型時既費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機器造型時則設備復雜而龐大。③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④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製造這種砂型用的型砂濕態水分略高於濕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製造的簡單的型芯。
『捌』 鑄造鑄鋼件時有什麼要求
鑄鋼件是用鑄鋼製作的零件,與鑄鐵性能相似,但比鑄鐵強度好。鑄鋼件在鑄造過程中易出現氣孔缺陷、角度定位不準確等缺點,在長期使用中就有可能出現機殼斷裂的現象。
鑄鋼件清理注意事項及其要求:鑄鋼件在未完全凝固前,不能搬動鑄件,也不準在600℃以上噴水強冷。鑄件一般經自然冷卻2-3小時後進行清件。
鑄鋼件造型工藝的基本原則:質量要求高的面或主要加工面應放在下面;大平面應放在下面;薄壁部分應放在下面;厚大部分應放在上面;應盡量減少砂芯的數量;應盡量採用平直的分型面。鑄鋼件造型工藝的基本要求:木模:要求輪廓完整,無裂紋、無破損、無殘缺,表面光潔,尺寸符合鑄造工藝圖紙要求,並經常進行尺寸校驗。砂箱:砂箱的尺寸大小應根據木模規格確定,大、中型砂箱應焊接箱筋。
(一)工作流程:清理鑄件表面、型腔廢砂→氣割鑄件澆口、冒口、毛刺→再次清理鑄件殘砂→焊補鑄件→打磨鑄件→質量驗收
(二)操作方法及質量標准:1、准備工作
按照要求佩戴好勞保用品,並對工作環境進行安全確認;准備好所用機器設備和工具,並認真檢查,確保機器設備、工具完好,能正常、安全運行和使用。2、正常操作:(1)利用風鎬或水清砂機進行鑄件廢砂清理。(2)鑄件廢砂清理完畢,按照《氣割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操作割槍,切割鑄件澆口、冒口、飛邊、毛刺。(3)鑄件切割完畢,符合要求。按照《電焊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操作電焊機,對鑄件殘缺部位進行焊補,確保鑄件完整。(4)焊補完畢,復合工藝要求。利用砂輪機對鑄件切割、焊補等部位進行打磨處理,保證切割部位和焊補部位光潔、平整。(5)打磨完畢,進行驗收,准備熱處理。
『玖』 鑄造工藝圖
1.一般程序
1)根據產品圖及技術條件、產品的批量及需用日期,結合工廠實際條件選擇鑄造方法。
2)分析鑄件的結構工藝性,判斷缺陷傾向,提出結構改進意見和確定鑄件凝固原則。
3)標出澆注位置和分型面。
4)繪出各視圖上的加工餘量及不鑄孔、溝槽等工藝符號。
5)標出與分型面垂直壁的起模斜度。
6)繪出砂芯形狀、砂芯分塊線(包括分芯負數)、芯頭間隙、壓緊環和防壓環、積砂槽,標出有關
尺寸和砂芯負數,必要時設計芯骨形狀、尺寸和吃砂量。
7)畫出分盒面,填砂(射砂)方向,砂芯出氣方向,起吊方向等符號。
8)繪出澆注系統、冒口的位置、形狀、尺寸和數量,同鑄試樣的形狀、位置和尺寸。
9)冷鐵和鑄筋的位置、形狀、尺寸和數量,固定組合方法及冷鐵留縫大小等。
10)模樣的分型負數,分模面及活塊形狀,反變形量的大小和位置、形狀、非加工壁厚的負餘量,
工藝補正量的加設位置和尺寸等。
11)大型鑄件的吊柄,某些零件上所加的機械加工用夾頭或加工基準檯面等。此外,有的鑄造工藝
圖尚需說明:澆注要求,壓鐵重,冒口切割殘留量,冷卻保溫處理方式,拉筋處理要求,退火要求等。
2.注意事項
1)凡是能在某一視圖或剖視圖上表示清楚即可的工藝內容,不必在每個視圖上都反應出所有工藝
符號,以免符號遍布圖紙、相互重疊。
2)加工餘量的尺寸,如果頂面、內孔和底、側面數值相同,圖面上不標注尺寸,可填寫在圖紙背面的「模樣工藝卡」中,也可寫在技術條件中。
3)相同尺寸的鑄造圓角、等角度的起模斜度,圖形上可不標注,只寫在技術條件中。
4)砂芯邊界線,如果和零件線或加工餘量線、冷鐵線等重合時,則可省去砂芯邊界線。
5)在剖面圖中,砂芯線和加工餘量線的相互關系處理上,不同工廠有不同做法。
6)單件小批產品,甚至在某些成批生產的工廠中,鑄造工藝圖是在產品圖上繪制的,直接用於指導生產。
7)所標注的各種工藝尺寸或數據,不要蓋住產品圖上的數據,應方便工人操作,符合工廠的實際條件。
『拾』 砂型鑄造對鑄件結構設計有什麼要求
砂型鑄造對鑄件結構設計有什麼要求
答:砂型造型鑄件設計,不僅要考慮工作功能和力學性能的要求,還必須考慮合金鑄造性能、鑄造工藝對鑄件結構的要求。鑄件結構設計是否合理,對鑄件質量、生產率和製造成本都有很大影響。鑄件的結構,假如不能滿意合金鑄造性能的要求,將可能產生澆不到、冷隔、縮孔、縮松、氣孔、裂紋和變形等缺陷。
流動性好的合金,充型能力強,鑄造時就不易產生澆不到、冷隔等缺陷,而且能鑄出鑄件的最小壁厚也小。不同的合金,在一定的鑄造條件下能鑄出的最小壁厚也不同。設計鑄件的壁厚時,一定要大寸:該合金的「最小答應壁厚」,以保證鑄件質量。鑄件的「最小允許壁厚「主要取決於合金種類、鑄造方法和鑄件的大小等。表5-1為鑄件最小允許壁厚值。但是,鑄件壁也不宜太厚。厚壁鑄件晶粒粗大,組織疏鬆,易產生縮孔和縮松,力學性能下降。鑄件艱載能力並不是隨截面積增大成比例地增加。設計過厚的鑄件壁,將會造成金屬浪費。為了提高鑄件承載能力而不增加壁厚,鑄件的結構設計應選用合理的截面形狀。
此外,鑄件內部的筋或壁,散熱條件比外壁差,冷卻速度慢。為防止內壁的晶粒變粗和產生內應力,一般內壁的厚度應小於外壁。表5-2為鑄鐵件外壁、內壁和加強筋的最大臨界壁厚。鑄件各部分壁厚若相差過大,厚壁處會產生金屬局部積聚形成熱節,凝固收縮時在熱節處易形成縮孔、縮松等缺陷。此外,各部分冷卻速度不同,易形成熱應力,致使鑄件薄壁與厚壁連接處產生裂紋。因此在設計鑄件時,應盡可能使壁厚均勻,以防止上述缺陷產生。
檢查鑄件壁厚是否均勻時,應將鑄件的加工餘量考慮在內。如果零件圖上各處壁厚是均勻的,加上加工餘量後,加工面上的鑄造厚度將增加,鑄件熱節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