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綠色工廠
一、綠色工廠創建范圍:綠色工廠是製造業的生產單元,是綠色製造的實施主體,屬於綠色製造體系的核心支撐單元,側重於生產過程的綠色化。重點在化工、建材、有色、食品、輕工、機械、汽車、電子信息、醫葯、冶金等行業選擇一批具備綠色發展基礎、管理體系完善、節能降耗成效突出的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
二、綠色工廠創建要求:採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淘汰落後設備,建立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機制,推動用能源結構優化。採用綠色建築技術建設改造廠房,預留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所和設計負荷,合理布局廠區內能量流、物質流路徑,推廣綠色設計和綠色采購,開發生產綠色產品,實現企業運行全流程的綠色發展。申報單位應具備有完善的質量、環境、能源、職業健康等管理體系認證,積極主動開展節水節材評價、能源審計等;加快創建具備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點的綠色工廠。
『貳』 綠色示範工廠申報條件
一、綠色工廠政策背景
近年來,我國工業整體並沒有擺脫高投資、高消耗、高排放的發展模式。資源能源消耗大,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情況還是很嚴重的。加快高技術含量和資源消耗的建設刻不容緩。低環境污染的綠色製造體系。對此,工信部先後印發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工信部介函[2016]586號),旨在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打造綠色製造先進模式製造業,引領相關領域產業綠色轉型。
二、什麼是綠色工廠?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土地集約利用、清潔生產、廢棄物循環利用、能源低碳化的工廠。
三、為什麼要申請綠色工廠?
01
政策導向、發展趨勢
綠色工廠的發展符合全球綠配巧陸色發展的大趨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02
榮譽稱號,稀缺資源
綠色工廠榮譽稱號作為廠區是一種稀缺資源,可以提升綠色示範企業的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
03
財務擔保、信用支持
政府引導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拓寬綠色製造融資渠道,發展綠色信貸和綠色產業基金。綠色工廠將獲得相應的資金擔保和優惠的信貸支持政策。
04
綠色標桿,不同待遇
列入綠色工廠的企業,可以以綠色標桿企業的名義,在採暖季非高峰生產期間申請不關閉生產線,進行正常生產。
05
財政激勵,工廠受益
對入選綠色工廠名單的企業,工信部門將利用產業轉型升級資金、專項建設資金、綠色信貸等相關政策支持和推進政府優先採購。各地寬漏也在積極協調地方配套資金,將綠色工廠建設項目作為現有資金支持的重點。
四、如何申報綠色工廠?
(一)綠色工廠建設重點領域及范圍
綠色工廠建設要堅持土地集約利用、清潔生產、廢棄物循環利用、能源低碳化。要圍繞標志性產業鏈建設,重點圍繞家電、紡織、醫葯、培頃食品、輕工、鋼鐵、建材、機械、汽車、化工、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節能環保裝備製造、新能源裝備製造、資源整合 選擇一批在利用、再製造等重點領域工作基礎好、代表性強的優勢骨幹企業,打造綠色工廠。
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原油加工、燒鹼、焦化等高能耗行業,推薦企業能耗水平原則上達到或超過先進值相應的國家能源消費配額標准。
(二)綠色工廠申報條件
綠色工廠申報單位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應當是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的企業,從事生產經營,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2、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年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
3、近三年有下列情形者,不得申請綠色製造名錄:非正常經營生產;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質量事故、III級(特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動態調整到綠色製造清單的;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有關督查工作中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被列入工業節能督查整改名單,未按規定完成整改的,失信主體等待執行。
(三)申報流程
申請綠色工廠的企業必須按照《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准備相關證明材料。
具體流程:
1.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打造綠色工廠;
2.企業根據《綠色工廠評價要求》進行現場評價,編制自我評價報告;
3.在通知文件規定的日期,將自評報告及其他相關材料報送區縣工信部門,區縣工信部門報市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最終市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辦公室;
4.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委託專家進行評審,並公示通過評審的企業名單。
『叄』 鑄造行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法律分析: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GB 39726—202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二條 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
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肆』 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的標准要怎麼做
核心提示:目前,綠色製造是解決國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是行業實現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有助於推動我國製造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那麼,什麼是綠色製造呢?食品夥伴網對綠色製造、綠色工廠和綠色產品的相關定義及其政策進行了整理,並分兩期分享給大家。
食品夥伴網訊 目前,綠色製造是解決國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任務,是行業實現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有助於推動我國製造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那麼,什麼是綠色製造呢?食品夥伴網對綠色製造、綠色工廠和綠色產品的相關定義及其政策進行了整理,並分兩期分享給大家。
綠色製造(green manufacturing)
綠色製造又稱環境意識製造(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nufacturing)、面向環境的製造(Manufacturing For Environment)等。它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製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並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發布《中國製造2025》,將「綠色發展」定為我國製造業的基本方針之一,強調要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範工廠和百家綠色示範園區;到2025年,製造業綠色發展和主要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綠色製造體系基本建立。
在《中國製造2025》中,關於綠色製造體系的構建,提到了關於綠色生產、綠色產品腔旁卜、綠色工廠、綠色企業、綠色供應鏈和綠色評價等一系列「綠色」政策。如,通過大力研發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實現綠色生產;支持企業開發綠色伍穗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壯大綠色企業,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准、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等。
為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2016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啟動了以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四方面為主要內容的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事實上,從這幾方面的關系不難看出,綠色工廠是製造業的生產單元,綠色工廠可以生產綠色產品,是綠色產品的實現載體,也是綠色園區的重要部分,更是綜色供應鏈中重要的鏈條,所以綠色工廠屬於綠色製造體系中的核心支撐單元,是綠色製造的實施主體。
為促進工業綠色發展以及組織實施好綠色製造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制定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進一步對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工作任務進行了細化,以企業為主體,以標准為引領,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為重點,以綠色製造服務平台為支撐,推行綠色管理和認證,加強示範啟洞引導,全面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此外,部分省區市也分別發布了所在地的綠色製造實施方案,如《北京綠色製造實施方案》《上海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年)》《天津市工業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廣東省綠色製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
2021年5月,為完善綠色製造體系,全面推行綠色製造,助力工業領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信部印發《關於開展2021年度綠色製造名單推薦工作的通知》,組織推薦第六批國家級綠色製造名單。綠色製造名單包括綠色工廠名單、綠色設計產品名單、綠色工業園區名單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名單,前五批綠色製造名單中,入選綠色工廠的食品企業有中糧可口可樂飲料(北京)有限公司、嘉里糧油(天津)有限公司、蒙牛乳製品(天津)有限責任公司、雪川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巴彥淖爾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
《通知》提到,各地區要嚴格把控推薦質量,近三年有下列情況的,不得申報綠色製造名單:
(1)未正常經營生產的;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和質量事故、Ⅲ級(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
(2)被動態調整出綠色製造名單的;
在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相關督查工作中被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被列入工業節能監察整改名單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失信被執行人等。
綠色工廠(green factory)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
(1)綠色工廠的評價要求是什麼?
工廠是綠色製造的主體,對綠色工廠進行評價,有助於在行業內樹立標桿,引導和規范工廠實施綠色製造。工信部發布的《關於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通知》附件1《綠色工廠評價要求》中,對綠色工廠評價指標框架、評價依據、評價方式、評價指標要求做了具體闡述。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GB/T 36132-2018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規定了綠色工廠評價的指標體系及通用要求,《通則》適用於具有加工、製造、組裝等實際生產過程的工廠,可作為工業行業制定綠色工廠評價標准或具體要求的總體要求,是我國綠色工廠領域首項國家標准。
通過《綠色工廠評價通則》和《綠色工廠評價要求》,我們可以看出,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具體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預期性要求。其中,基本要求是納入綠色工廠試點示範項目的必選評價要求,需滿足指標體系中所有基本要求才可進行綠色工廠申報,即一票否決項,而預期性要求是綠色工廠創建的參考目標,鼓勵地方結合地區發展水平、參照預期性指標提出更高的要求。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細化各地方綠色工廠創建工作內容,明確地方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及評分標准,由獨立於工廠的第三方組織實施綠色工廠試點示範評價。
具體講,綠色工廠評價一級指標包括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和績效6大類,共細分為25項二級指標,總分共100分。其中,部分二級指標包含基本要求和預期性要求兩項,有個別二級指標只有基本要求或只有預期性要求,像社會責任、碳足跡就只有預期性要求,不屬於強制性要求,需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進行打分,而大氣污染排放、水體污染排放、固體廢棄物和雜訊等只有基本要求而無預期性要求,是必須要滿足的指標。最後只有滿足所有必選評價要求並達到地方規定分數要求的工廠,才可納入綠色工廠名單。
(2)製造企業申報綠色工廠有什麼好處呢?
可以享受國家工業轉型升級資金、專項建設基金、綠色信貸、政府優先採購等相關政策扶持,以及便捷、優惠的擔保服務和信貸支持,同時也可以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部分省份也發布了綠色工廠評價管理暫行辦法,如《安徽省綠色工廠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西藏自治區綠色工廠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申請省級綠色工廠評價的企業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以及評價程序。
(3)如何實現綠色工廠的創建呢?
《中國製造2025》中提到,通過採用綠色建築技術建設改造廠房,預留可再生能源應用場所和設計負荷,合理布局廠區內能量流、物質流路徑,推廣綠色設計和綠色采購,開發生產綠色產品,採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淘汰落後設備,建立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機制,推動用能結構優化,實現工廠的綠色發展。
小結
以上就是綠色製造體系和綠色工廠的相關政策,希望對申報綠色工廠的企業有所幫助,下期食品夥伴網將對綠色製造體系中的綠色產品進行介紹,需要認證綠色產品的企業可以持續關注。
『伍』 綠色鑄造的定義
綠色鑄造是未來鑄造行業的發展趨勢。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式向調整優化結構、注重效益環保、提升產業層次政策的轉變,鑄造行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也勢在必然,基於循環經濟模式的綠色、環保、節能型鑄造企業將是今後的發展方向。
隨著近年來我國對鑄造行業環保執法力度的日漸加強,迫使發熱冒口廠家業開始重視環保技術,重視鑄造煙塵治理、污水凈化、廢砂廢渣利用,並開發出多種鑄造環保設備,如震動落砂機除塵罩、移動式吸塵器、煙塵凈化裝置、污水凈化循環回用系統,鑄造舊砂干濕法再生技術及設備、鑄造廢砂爐渣廢塑料製作復合材料技術和設備等。
抓緊發熱冒口廠家鑄造業的技術改造,努力提高鑄件質量檔次,生產高性能的大型機械裝備用鑄件是當務之急。同時,應大力宣傳、推廣節能降耗、綠色鑄造,清潔生產。這不僅是企業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污染、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所必需的,也是沖破工業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壁壘,穩固地佔領國際大市場的重要途徑。
在綠色發展的大環境下,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主動斥巨資進行清潔生產技改和開發「綠色」鑄造產品,並推行國際化企業標准,足以可見提高鑄件質量,推行綠色鑄造是未來鑄造行業的發展趨勢。
『陸』 綠色的工廠認證標准
法律分析:
(一)優化發展環境,穩實體增動能。常態化抓好疫情防控。樹牢底線思維、風險意識,把外防輸入作為重中之重,堅持人物同防,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持續提升醫療救治、核酸檢測、物資儲備等應急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創優營商環境。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精準有效推動資源要素向民營經濟集聚。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行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實現不動產登記「不見面審批」,更多高頻事項「一次不跑、掌上辦好」。 加快數據歸集、資源共享,建設一體化信用信息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推進「穩主體增主體扶主體」行動,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等惠企利企政策,細化優化兌現流程。優化金融服務,創新「科技貸」等金融產品,擴大中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業務規模,全年新增信貸投放不低於15億元、製造業貸款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統籌「一區四園」建設,深化開發區體制改革機制敏態創新。實施東河園「擴空間、優存量、提品質」三大工程,完成1平方公里「東進南擴」地塊土地平整,布局建設鎂基新材料加工、電子信息、科創孵化園等產業園。盤活僵屍企業5戶以上。定製10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新建園區道路2公里、污水管網4公里。抓項目擴投資增動能。全力保障安徽寶鎂輕合金項目建設。圍繞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編制土地徵收成片開發方案,統籌平衡重點項目土地資源,2021年全縣土地徵收成片開發規模約3000畝。健全重大招商項目專班推進、滬蘇浙重點園區駐點招商等機制,實施招商引資「三比一提升」行動,促進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同步橋圓源提升。滾動推進縣「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建設,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30個以上,竣工25個以上。依託縣屬國有企業市場化融資15億元以上。爭取中央和省級各類項目資金、債券資金15億元以上。(二)深化開放合作,優結構提質量。深入推進創新賦能。組建智能裝備製造研究院,支持高校院所在青組建技術創新聯盟,鼓勵規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促進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和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明顯提升。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戶、數字化車間2個。暢通對外開放大通道。做好池黃高鐵服務保障工作,全力推動合池高鐵盡快落地,積極爭取池宣城際鐵路納入上位規劃,協同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快S358青石公路建設,推進G318縣城至南陵界改建工程全線通車,做實池宣高速、G330東外環段改造提升、S221縣城至九華山機場道路、S219蛤蟆嶺至六都段、S463丁橋至丫山段、S468朱備至桃花潭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非金屬新材料產業轉型。開工建設酉華-童埠等礦產品運輸廊道,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進2個礦區整合,加大康洛賽德、立達超微、力豐實業等企業培育力度,力爭再引進1家大型礦業集團。培優培強機電裝備製造產業。加快鑄造業工藝提升、綠色改造、產能重組,推動寧德機電產業園、海挺環保設備、金合科技二期等項目投產達效,培育引進電梯、工程機械等「園中園」,助推機電裝備製造省級集群(基地)高質量發展推動文旅康養服務業提檔升級。堅持點線面融合、全域化發展,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深化縣山旅遊聯動發展,謀劃推進陽山-天台索道建設,聯合推進獅子峰景區開發,暢通環九華山游覽大環線。籌建縣文旅集團,推進東九華旅遊度假腔冊區整體開發運營,建設天華峰多功能游步道,構建九子岩山嶽景區大循環。加快青通河景觀廊道建設,實施九華河景觀提升工程。新增3A、4A級景區各1個。推進朱備、廟前2個省級服務集聚區建設,促進特色文旅節慶活動與網民打卡、直播帶貨等線上經濟深度融合,新增千萬元農村電商企業2家以上。(三)實施鄉村振興,鍛長板補短板。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實施農業特色優質產業三年提升行動計劃,新增九華黃精種植面積2500畝、種苗基地50畝、精深加工企業1個。穩定糧食生產,建成高標准農田1.1萬畝,恢復生豬產能,推廣稻漁、稻蝦種植2000畝。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5個。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30家。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改廁2500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2%。完成五九線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新增改建美麗集鎮3個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12個、「美麗家園」示範村11個,打造2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線和環九華山示範片。加快城南水廠擴容工程建設,打造朱陵路等5條品質示範路。加快220千伏木鎮變、110千伏金峰變建設,完成35千伏童埠變改造工程。激發鄉村經濟活力。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完成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頒證。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新增集體經濟強村5個。高質量推進3個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加大文創、修身旅居、農耕等小鎮培育力度。發揮民宿聯盟帶動作用、民宿村集聚效應,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新增精品民宿6家以上。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優化完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監測和幫扶機制,突出做好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的監測預警,堅決防止返貧致貧。把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安排,推動扶貧產業項目由快速覆蓋向長期發展、穩定帶貧轉變,加強相對貧困人口的就業扶持,接續推進脫貧地區全面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完成高鐵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高標准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加快南部新城特色商業街、「三角洲」商業綜合體等城市「商圈」建設,建成南部新城鄰里心,提升南部新城「城市花園」景觀品質,讓城市更加宜居。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籌抓好城區棚改回遷安置、配套市民公園建設,完成4個城市積澇點治理,新改建市政道路9條,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個。加快建設「一網統管、數字治理」的智慧城市。(四)強化保護治理,守底線提成色。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築牢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綠色屏障。強化河湖長制,推進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鞏固重點水域退捕禁捕成效。加快推進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先行區試點,營造林11萬畝,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啟動松材線蟲病防控三年攻堅行動,綜合運用協同保護、林相改造、規范除治、檢疫執法等方式,打好松材線蟲病防治攻堅戰。整治環境突出問題。扎實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廠站規范運營,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分類整治,打好青通河枯水期水質達標攻堅戰,推動陵陽河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開展鑄造、噴塗等行業「一企一策」集中治理。推動綠色礦山、綠色工廠應建必建。加強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推進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青陽段)經濟帶建設,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快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全面加強招商項目能耗評估管理,推進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企業技術改造。強化土地、水等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大閑置低效用地盤活力度,推進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五)增進人民福祉,聚民心惠民生。加強穩就業和社會保障。持續開展「四進一促」活動,抓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啟動養老服務新三年行動計劃,新建1家以上社會辦養老機構,改造提升4家鄉鎮敬老院,力爭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項目落地。加快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推行政府購買第三方社會救助服務,給予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更多關心關愛。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第六中學,推動第八幼兒園開園招生,積極創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支持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醫院。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強建黨100周年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和展演,加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面提升公民道德建設水平。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推進「智慧社區」建設試點。構建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實現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化、法治化。實施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應急管理,提高搶險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殘聯、文聯、僑聯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柒』 綠色製造的團體標準是什麼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建成門類齊全、結構完整的產業體系,製造業規模居於世界晌鄭首位,轉型升級初友謹亂見成效。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的資源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面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和國內資源環境制約,開拓一條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綠色發展之路迫在眉睫。為充分調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潛力,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評價」系列團體標准於2022年3月正式發布實施。
一、標准制定背景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建成門類齊全、結構完整的產業體系,製造業規模居於世界首位,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製造業的資源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面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和國內資源環境制約,開拓一條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綠色發展之路迫在眉睫。
為全面部署實施綠色製造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後發布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綠色製造工程實施指南》、《關於開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和《綠色製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不斷健全政策標准體系,大力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推進工業能效提升,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提高清潔生產水平,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工廠作為工業製造過程的核心單元,是踐行工業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綠色轉型升級的核心對象。創建綠色工廠是構建我國綠色製造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緩解資源環境矛盾、落實綠色製造工程的有力抓手。2018年,我國首次制定發布了《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 36132—2018)國家標准,並依據此標准先後創建了六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總數達2783家,在設計、製造等產業鏈上培育和涌現出一批綠色龍頭企業,以點帶面形式引導企業綠色轉型,好檔對綠色製造體系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
國家級綠色工廠評選以引領、創新為目標,對於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以生產終端產品為主的中小型企業可持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夠顯著,企業主動參與綠色低碳創建的積極性仍然不高。為充分調動中小企業可持續、綠色低碳發展潛力,扶持和鼓勵中小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國標准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組織制定了「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評價」系列團體標准,並於2022年3月正式發布實施。
二、標准主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評價」系列標准採用「1+N(通用+行業化)」標准模式。《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評價通則》規定了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的評價邊界,包含基本要求、基礎設施、采購、能源與資源利用、產品、環境排放及環境影響、低碳要求、管理體系等製造全生命周期的評價體系,以及以信息披露為主要方式的評價方法和要求等通用技術內容。建築陶瓷和衛生陶瓷、日化、建築施工機械與設備、塑料製品、制漿造紙、電子電器、紡織製成品及服飾等7個行業化標准在「通則」標准基礎上更加突出行業的特性要求,對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進行細化,以指導行業化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工廠的培育、創建和評價工作。
『捌』 認證申報綠色工廠/綠色產品有什麼條件或要求
綠色工廠的申請流程如何?分三步走!
第一步,創建綠色工廠並進行自評價工作。工廠依據綠色工廠的評價指標,逐項進行自我對照,看是否滿足相關要求。其中可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備罩溫室氣體核查」、「節水評價」等多項指標。在完成創建工作後,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模板」完成《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
第二步,選擇權威的相關進購進行第三方《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現場審核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在工信部發布的「綠色工廠第三方評價報告模板」的基礎上完成《綠色工廠第三方評價報告》。
第三步,各級主管部門進行評審、篩選及上報工作。這部分工作則無需企業參與。工信部根據《綠色工廠自評價報告》和《綠色工廠第三方評價報告》發布推薦名單,層層提交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工信部,最後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評選出國家級綠色工廠。
評選綠色工廠,不僅可以得到國家扶持,同時也是企業對自身生產工作進行整頓,有利於以後的持續發展。如果企業條件允許,不妨積極爭取。綠色工廠評選難度不小,一旦入選,同樣也是企業自身實力的體現。
通標中研標准化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是專門做標準的,平台不錯,有中字頭協會背書的,專業水平OK,已經發布了很多行業的綠色工廠標准,如果所在行業還沒有綠色工廠的標准,可以聯系,想要申報綠脊滾談色工櫻碰廠,也可以協助完成申報
『玖』 綠色製造企業都有哪些評價標准
綠色製造也稱為環境意識製造、面向環境的製造等,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製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埋鄭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全壽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負作用)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歲液掘並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其中,綠色工廠評價共有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7方面,評選標准十分嚴格。2019年7月18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對第四批入選綠色製造名單進行公示。本批次公示類型主要分為綠色工廠名單、綠色設計產品名單、綠色園區名單和綠色供應乎核鏈管理示範企業名單等四大類,微宏動力等一批企業成功入選為綠色工廠。
『拾』 綠色工廠稱號的評估標準是什麼
在綠色發展的國際大趨勢下,製造業需把握好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推行綠色製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製造虛坦戚業綠色轉型發展,促進工業平穩增長,打造製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從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產品、能源與資源投入、環境信笑排放、總體績效這七個緯度進行評差陵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