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古代都是用銅來鑄錢,而不是用成本更低的鐵
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煉銅早於煉鐵,不僅已為考古文物和歷史文獻所證實,而且也符合冶金技術的發展規律。原因很簡單,就像從樹上摘蘋果總是從低處摘起一樣,由於煉銅(專指古代)較煉鐵容易,最早誕生的當然是煉銅術。早在史前時代,人們就開始採掘露天銅礦,並用獲取的銅製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所以人類肯定先用銅製造錢幣。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鐵器才出現,因為稀少所以鐵變得非常貴重,如此一來用這么貴重的鐵來做錢幣顯然是不現實的。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漢代時鐵的使用得到了普及,鐵也就變得不再貴重,甚至地位比銅還要低許多。銅和鐵相比,價值更高,且抗腐蝕性更強,另外鐵比較脆,不容易鑄造,這種種劣勢也就導致了鐵無法用來鑄造貨幣。
❷ 銅的熔點比鐵小,為什麼用銅不用鐵來鑄造貨幣
因為銅的熔點比鐵的低易於鑄造,鐵比銅易銹蝕。
(1)銅的熔點是1083.4℃、鐵的熔點是1534.8℃,說明銅的熔點比鐵的熔點低,便於鑄造。
(2)貨幣流通的次數比較多,所以要防止生銹,鐵比銅易銹蝕。
❸ 為什麼用銅而不用鐵來鑄造貨幣
因為銅與鐵相比
不易生銹
還比較輕容易攜帶
它的溶點比鐵低.在造的時候也比鐵容易
❹ 銅錢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種廣泛流通的貨幣,為什麼用銅而不用鐵來鑄造
銅錢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種廣泛流通的貨幣,用銅而不用鐵來鑄造,是因為銅的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腐蝕,銅的熔點比較低,容易冶煉鑄造成型。
銅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銅的原子序數29,位於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IB族。
(1)物理性質:有金屬光澤,紫紅色固體,密度較大,導電導熱性能很好,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銅屬於重金屬、有色金屬、常見金屬,不能被磁鐵吸引。
(2)化學性質: 銅常見的化合價為+1價和+2價
①在加熱條件下,銅可與多種非金屬單質反應。一般來說,遇到氧化性較弱的非金屬,銅顯較低化合價;遇到氧化性較強的非金屬,銅顯較高化合價。例如:與強氧化劑反應(如Cl2 Br2等)生成+2價銅的化合物。
❺ 歷史上為什麼用銅而不用鐵來製造貨幣
呵呵,不是這樣的,這是由礦藏量決定的,礦藏量也決定了這兩種金屬的產量和市場價值.鐵的礦藏量比銅的小啊~!那麼鐵的價值低,同樣的商品用銅作為一般等價物則攜帶的少啊~!其實歷史上金銀的價值是一直下降的,就是由於產量的變化引起了其市場價值的變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