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軸承裝配圖怎麼標注
滾動軸承不必畫零件圖。在裝配圖中,滾動軸承可以用三種畫法來繪制,這三種畫法是通用畫法、特徵畫法和規定畫法。前兩種屬簡化畫法,在同一圖樣中一般只採用這兩種簡化畫法中的一種。
對於這三種畫法,國家標准《機械制圖 滾動軸承表示法》(GB/T 4459.7-1998)作了如下規定:
(1)基本規定
·通用畫法、特徵畫法、規定畫法中的各種符號、矩形線框和輪廓線均用粗實線繪制。
·繪制滾動軸承時,其矩形線框和外框輪廓的大小應與滾動軸承的外形尺寸(由手冊中查出)一致,並與所屬圖樣採用同一比例。
·在剖視圖中,用通用畫法和特徵畫法繪制滾動軸承時,一律不畫剖面符號(剖面線)。採用規定畫法繪制時,軸承的滾動體不畫剖面線,其各套圈可畫成方向和間隔相同的剖面線,如圖a。如軸承帶有其它零件或附件(如偏心套,緊定套,擋圈等)時,其剖面線應與套圈的剖面線呈現不同方向或不同間隔,如圖 b。在不致引起誤解時也允許省略不畫。
⑵ 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是如何裝配的
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一般成對使用,根據調整、安裝以及使用場合的不同,有如下兩種排列方式。
1.正裝(外圈窄端面相對)兩角接觸球軸承或圓錐滾子軸承的壓力中心距離小於兩個軸承中點跨距時,稱為正裝。該方式的軸系,結構簡單,裝拆、調整方便,但是,軸的受熱伸長會減小軸承的軸向游隙,甚至會卡死。
2.反裝(外圈寬端面相對)兩角接觸球軸承或圓錐滾子軸承的壓力中心距離大於兩個軸承中點的跨距時,稱為反裝,顯然,軸的熱膨脹會增大軸承的軸向游隙。另外,反裝的結構較復雜,裝拆、調整不便。
需要配對安裝的一般外圈有裝配時的配對標。<>為背對背><為面對面<<或>>為並列裝。配對軸承一般為角接觸的球軸承。關於壓緊的問題:裝的時候全部是壓緊的。因為配對的軸承都有預加負荷:輕負荷、中負荷、重負荷。在配對的時候已經留下餘量了 。所以你只要全部壓緊就可以了
正、反裝的剛度分析當傳動零件懸臂安裝時,梁卜反裝的軸系剛度比正裝的軸系高,這是因為反裝的軸承壓力中心距橡仿穗離較大,使軸承的反力、變形及軸的最大彎矩和變形均小於正裝。當傳動零件介於兩軸承中間時,正裝使軸承壓力中心距離減小而有助於提高軸的剛度,反裝則相反。 因此,兩角接觸球軸承或圓錐滾子軸承的正裝和反裝應該根據傳動零件(齒輪,蝸輪蝸桿)和軸的結構綜合考慮. 而選擇使用.
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都是能承受很大軸向力的軸承,裝反了就不起承受軸向力的作用了。怎麼才是正裝呢?
角接觸球軸承
套圈與球之間有接觸角,標準的接觸角為15°、30°和40°
接觸角越大軸向負荷能力也越大
接觸角越小則越有利於高速旋轉
單列軸承可承受徑向負荷與單向軸向負荷
安裝時軸向力應是從外圈薄的一面向外圈厚的一面方向受力!
圓錐滾子軸承
該類軸承裝有圓台形滾子,滾子由內圈大擋邊引導
設計上使得內圈滾道面、外圈滾道面以及滾子滾動面的各圓錐面的頂點相交於軸承中心線上的一點
單列軸承可承受徑向負荷與單向軸向負荷,雙列軸承可承受徑向負荷與雙向軸向負荷
適用於承受重大派負荷與沖擊負荷
按接觸胸(α)的不同,分為小錐角、中錐角和大錐角三種型式,接觸角越大軸向負荷能力也越大
外圈與內組件(內圈與滾子和保持架組件)可分離,便於裝拆
安裝時應該內圈突出的一面為軸向受力面
資料拓展:
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並保證其回轉精度。
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其中滾動軸承已經標准化、系列化,但與滑動軸承相比它的徑向尺寸、振動和雜訊較大,價格也較高。
滾動軸承一般由外圈、內圈、滾動體和保持架四部分組成。按滾動體的形狀,滾動軸承分為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兩大類。
⑶ 機械圖紙上的軸承是怎麼表示畫法的
1、通用畫法
在垂直於滾動體軸承軸線的投影面的視圖上,無論滾動體的形狀(球、柱、針等)及尺寸如何,均可按圖9-42所示的方法繪制。
基本視圖投影規律及位置關系:
基本視圖之間與三視圖一樣,仍然符合「長
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投影規律,即:
正、俯、仰、後視圖「長對正」;
正、左、右、後視圖「高平齊」;
俯、左、右、仰視圖「寬相等」。
六個視圖位置關系須注意的是:在俯、左、仰、右視圖中,靠近正視圖的一面是物體的後面,遠離正視圖的一面是物體的前面,此外,正視圖和後視圖左右位置關系相反.
在實際畫圖時,一般物體並不需要全部畫出六個基本視圖,而是根據物體形狀的特點和復雜程度,具體進行分析,選擇其中幾個基本視圖,完整、清晰地表達出該物體的形狀和結構。
⑷ 機械設備安裝時滾動軸承的裝配要求有哪些
1.裝配滾動軸承前,應測量軸承的配合尺寸,按軸承的防銹方式選擇適當的方法清洗潔凈;軸承應無損傷,無銹蝕、轉動應靈活及無異常聲響。
2.採用溫差法裝配滾動軸承時,軸承被加熱溫度不得高於100℃;被冷卻溫度不得低於/80℃。
3.軸承外圈與軸承座或箱體孔的配合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於剖分式軸承座或開式箱體,剖分接合面應無間隙;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在對稱中心線的120°范圍內與軸承蓋在對稱中心線90°范圍內應均勻接觸,並應採用0.03mm塞尺檢查,塞入長度應小於外圈長度的1/3。軸承外圈與軸承座或開式箱體的各半圓孔間不得有夾幫現象。
4.軸承與軸肩或軸承座檔肩應靠緊;圓錐滾子軸承和向心推力球軸承與軸肩的間隙不得大於0.05mm,與其他軸承的間隙不得大於0.1mm。軸承蓋和墊圈必須平整,並應均勻地緊貼在軸承端面上。當設備技術文件有規定時,可按規定留出間隙。
5.裝配軸兩端用徑向間隙不可調的、且軸的軸向位移是以兩端蓋限定的向心軸承時,應留出間隙。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留出間隙可取0.2~0.4mm。
6.向心軸承、滾針軸承、螺旋滾子軸承裝配後應轉動靈活。當採用潤滑脂的軸承時,裝配後在軸承空腔內應加註65%~80%空腔容積的清潔潤滑脂,但稀油潤滑的軸承,不得加註潤滑脂。
7.單列向心球軸承、向心推力圓錐滾子軸承、向心推力球軸承裝在軸頸上和軸承座內的軸向預緊程度(軸向預過盈量),應按軸承標准或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⑸ 軸承裝配過程
這是滾動軸承的裝配過程
1.成套軸承外圈的徑向跳動Kea外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外徑表面與相對內圈一固定間的最大與最小徑向距離之差。在上述點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兩邊處的滾動體均應於內、外圈滾道或內圈背面擋邊(圓錐滾子軸承)內面相接觸即軸承零件處於正常的相對位置。
2.成套軸承內圈端面對滾道的跳動Sia內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在距內圈軸心線徑向距離等於內圈滾道接觸直徑之半處,內圈基準端面與相對於外圈一固定點之間最大與最小軸向距離之差。內、外滾道均應與所有滾動體相接觸。
3.成套軸承外圈端面對滾道的跳動Sea外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在距外圈軸心線徑向距離等於外圈滾道接觸直徑之半處,外圈基準端面與相對於內圈一固定點之間最大與最小軸向距離之差。內、外滾道均應與所有滾動體相接觸。
4.端面對內孔的跳動Sd在距內圈軸心線的徑向距離等於其滾道接觸直徑之半處,垂直於套圈軸心線的平面與套圈基準端面間的最大與最小軸向距離之差。
5.接觸角
垂直於軸承軸心線的平面(徑向平面)與經過軸承套圈或墊圈傳動給滾動體的合力作用線(公稱作用線)之間的夾角。
6.球組內(外徑)軸承內一列球的內(外)接圓柱體的直徑。
7.滾子組內(外)徑徑向接觸滾子軸承內一列滾子的內(外)接圓柱體的直徑。
8.軸承公稱寬度套圈兩理論端面(墊圈背面)間的距離。用以限定向心軸承寬度(推力軸承高度)。
9.軸承實際寬度向心軸承的軸心線與限定軸承寬度的套圈實際端面的兩個切平面交點間的距離。用內圈端面及外圈端面限定軸承寬度。
10.軸承實際寬度偏差軸承實際寬度與公稱寬度之差。
11.成套軸承內圈的徑向跳動Kia內圈在不同的角位置時,內孔表面與相對外圈一固定點間的最大與最小徑向距離之差。在上述點的角位置或在其附近兩邊處的滾動體應與內、外圈滾道或內圈背面擋邊(圓錐滾子軸承)內面相接觸即軸承零件處於正常的相對位置。
參考資料:
www.zcjob88.com
⑹ 滑動軸承和滾動軸承如何裝配
(1)壓入法
當軸承內孔與軸頸配合較緊,外圈與殼體配合較松時,應先將軸承裝在軸上,如圖9-33a所示;反之,則應先將軸承壓入殼體上,如圖9-33b所示。如軸承內孔與軸頸配合較緊,同時外圈與殼體也配合較緊,則應將軸承內孔與外圈同時裝在軸和殼體上,如圖9-33c所示。
圖9-38 油池加熱法
取出軸承後,用比軸頸尺寸余亮衫大0.05mm左右的測量棒測量軸承孔徑,如尺寸合適應立即用干凈布揩清油跡和附著物,並用布墊著軸承並端平,迅速將軸承推入軸頸,趁熱與軸徑裝配,在冷卻過程中要始終用手推緊軸承,並稍微轉動外圈,防止傾斜或卡住(圖9-38c),冷卻後將產生牢固的配合。如果要把軸承取下來,還得放在油中加溫。也可放在工業冰箱內將軸承或零件冷卻,或放在有蓋密封箱內,倒入乾冰或液氮,保溫一段時間後,取出裝配。
⑺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各有什麼特點其配合在裝配圖中如何標注
滾動軸承的配合是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
由於滾動軸承是標准件,故內圈與軸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配合的松緊程度根據軸承工作載荷的大小,性質,轉速高低等確定。轉速高,載荷大,沖擊振動比較嚴重時應選用較緊的配合,旋轉精度要求高的軸承配合也要緊一些。
游動支承和需經常拆卸的軸承,則應配合松一些,對於一般機械,軸與內圈的配合常選用m6,k6,js6等,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常選用J7,H7,G7等。由於滾動軸承內徑的公差帶在零線以下,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比圓柱公差標准中規定的基孔制同類配合要緊些。
(7)如何看軸承的裝配線擴展閱讀:
滾動軸承使用注意事項:
1、滾動軸承是否有生銹,碰傷:軸承內是否清潔干凈,軸承的內,外套和滾珠有無毛刺和裂紋,軸承附件是否齊全,軸承運轉起來是否輕快自如。
2、軸承的竄動間隙:單列圓錐滾珠軸承應有軸向竄動值,主要根據兩軸承中心距之長度,軸與設備機體溫度差,內外套溫度差與軸承尺寸計算。
3、軸承的配合 :當選擇軸承配合時必須考慮到負荷的大小和特徵,旋轉速度,軸承類型和安裝條件,當軸承與軸頸之間有相互滑動時,會產生強烈磨損,引起軸頸損壞。
4、如果軸承內,外圈裝配均過盈,則由於溫度升高會引起滾珠或滾柱受擠壓而損壞,軸承內圈與軸是緊密配合,採用基孔制(H7/k6),軸承外圈與設備殼體配合較松,採用基軸制(K7/h6)。
⑻ cad中裝配圖怎麼分別軸和軸承
首先軸與軸承是配合的,CAD中一般應該是以剖視或者是正視圖來表示,軸承內的彈珠不算的話應該有4條輪廓線,所以從外向里,第五條輪廓線就是軸的外圓吧。
⑼ 裝配圖怎麼看啊
1,裝配圖,說起裝配圖,這就要點功夫了,這必須要你在掌握三視圖的基礎上,然後才能慢慢看裝配圖。2,看裝配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就能看懂的,要慢慢的由淺入深的進行的,不能急的。3,裝配圖,從小的零件開始,在裝配圖上找到對應的零件圖號慢慢拼起來的,我在這里一下子,也說不清,你自己慢慢看吧,不能急的哦。
⑽ CAD滑動軸承裝配圖
表達方案確定的原則:在繪制機器或部件的裝配圖時,要從有利於於生產,便於讀圖出發,恰當地選擇圖樣。生產上對裝配圖表達方案的要求是在「完整,准確,清晰」的前提下,圖樣的數量盡量少。畫裝配圖時,一般將裝配體的工作位置作為主視圖的位置;以最能反映配體的裝配關系,傳出路線,工作原理及結構形狀的主要裝配線方向作為畫主視圖的方向。如裝配體的工作位置傾斜,通常應先放正後,再進行繪圖。主視圖確定後,應由其它視圖補充表達主視圖沒有表達而又必須表達的內容。所選視圖要求重點突出,相互配合,避免重復。
裝配圖的表達方式與零件的表達方法有很多共同點,因此零件的各種表達方法在裝配圖中仍然適用;但是由於裝配圖和零件圖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在畫法方面國家標准《機械制圖》對裝配圖的畫法又作了一些其它規定。
關於接觸面(或配合面)和非接觸面的畫法 相鄰兩零件的接觸面和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配合的工作面只畫一條線(間隙配合也只畫一條線);軸承與軸孔和軸承蓋間沒有間隙,只畫一條線而不接觸面,間隙再小也必須畫兩條線,螺釘頭與端蓋上的孔,鍵的頂面與齒輪上鍵槽的頂面間都有間隙,要畫兩條線。
在准備階段要熟悉裝配線的情況;運動傳遞的情況,各個零件相對位置如何確定;哪些地方有配合關系,有間隙。只有熟悉和掌握著些情況,才能准確無誤繪制出一張好的裝配圖。為了保證機器或部件能順利裝拆,並達到設計規定的性能要求,必須使零件間的裝配結構滿足裝配工藝的要求。接觸面的要求 密封的要求 聯接的要求 定位的要求 拆卸的要求,接觸面為了保證零件間接觸良好用做的兩個相互接觸的零件,同一方向上只能有一對接觸面,在孔口倒角或軸根切槽,填料壓蓋與閥體端面之間必須留有 間隙,才能保證填料壓緊。且為了保證螺紋旋緊,內螺紋長度應留出一定餘量保證聯接件與被聯接件間接觸良好,被聯接件上應設沉孔或凸台,同時被聯接件通孔的直徑應大於螺紋大徑,以便裝配。裝在軸上的滾動軸承及齒輪等一般都要有軸向定位結構,以保證軸向不產生移動。軸上的滾動軸承及齒輪是靠軸的台階來定位的,齒輪的一端用螺母,墊圈來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