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鑄造生產怎樣排氣
化學排氣 物理排氣 看系統看材料了
Ⅱ 精密鑄造表面汽孔如何解決
1、鑄件渣氣孔缺陷特徵:夾雜物與氣孔並存。產生原因:
1)爐料不幹凈或回爐料過多;
2)熔煉過程脫氧不充分;
3)鋼液含氣量多;
4)型殼焙燒不足。
防止辦法:
1)清潔爐料並減少回爐料用量;
2)嚴格控制熔煉工藝,加強脫氧;
3)鎮靜鋼液;
4)充分焙燒型殼。
2、鑄件中氣孔缺陷特徵:鑄件中出現的明顯孔穴,孔內光滑。產生原因:
1)型殼焙燒溫度低和保溫時間不足;
2)澆注系統設計不合理,型腔排氣不暢;
3)金屬液脫氧、除氣不充分。
防止辦法:
1)提高型殼焙燒溫度和延長保溫時間;
2)增設排氣孔或採用底注式澆道;
3)熔煉過程充分脫氧、除氣。
3、鑄件皮下氣孔缺陷特徵:鑄件表面經加工後出現的光滑孔洞。產生原因:
1)爐料不幹凈或使用過多回爐料;
2)熔煉過程中金屬液氧化吸氣、脫氧不充分;
3)型殼表面與金屬液產生反應。
防止辦法:
1)清潔爐料並減少回爐料用量;
2)嚴格控制熔煉工藝,加強脫氧;
3)選用合適的耐火材料。
Ⅲ 有時候壓鑄件會產生氣孔,這是什原因,如何處理
山東開泰耐磨件精鑄有限公司為您解答:
金屬液在充填型腔時是在高速下在極短的時間(通常10~30ms)完成充型動作的,型腔內的氣體根本來不及排出去就被捲入合金液中並滯留在壓鑄件內,形成氣孔。
1、選擇適宜的模型材料
採用共聚泡沫作模型材料,由於共聚物是拉鏈式分解,一次性氣化程度高,液相比例小,小分子氣體很容易從塗層溢出。白模密度在強度和光潔度保證的前提下盡可能小一些,減少發氣總量,澆注系統採用空心直澆道並加設過濾器,對金屬液進行機械擋渣、吸附梳流,使充型更平穩。
2、澆注系統及保溫冒口的使用
內澆道的開設要有利於合金的順利平穩快速充型,不形成死角區,在鑄件的頂部設置大氣壓力保溫冒口,集渣補縮於一體,相關部位設置隨形隔砂冷鐵,實現鑄件的順序凝固,把金屬液內的氣體、渣質及氣化殘留物快浮到冒口部位,減少氣孔、渣孔、縮孔產生的機率。
3、提高塗料的透氣性
耐火骨料的粒度要適宜,採用復合懸浮劑粘結劑,配製的塗料具有高低溫強度好,耐磨損,易塗刷,不開裂,排氣能力大,透氣性好,燒結均勻,開箱易脫落剝離,不與金屬液潤濕及化學反應,一般鑄件塗刷2遍,塗層厚度2mm左右。
消失模塗料的質量管理十分關鍵。在大量生產時,定期檢渣塗料的透氣性,及時調整骨料的粒度。由於塗料的粘結劑、懸浮劑中含有機物質,夏秋季節特別應該注意塗料的發酵酶變,合格的鑄件離不開最佳的塗料,控制塗料的質量不可輕心。
4、澆注溫度要適宜
由於消失模的充型過程中要放熱氣化泡沫,鋼鐵的澆注溫度較砂型鑄造高30-50℃。金屬液與泡沫的熱作用受澆注溫度的制約,澆注溫度適宜熱解充分,模樣的熱解產物主要呈小分子氣態,在負壓場的作用下容易排出型腔,當澆注溫度低時,模樣的熱解不充分,液相殘留物會堵塞塗料層,熱解氣體排出受阻,型腔內形成反壓力,充型流動性由此下降,再加上凝固速度快,液體附近的氣渣來不及浮集到冒口內,生成氣孔的機率增大。當然澆注溫度要與冶煉的材料相匹配,以避免因溫度高或底而產生的其他鑄造缺陷。
5、鋼液的最終脫氧和包內鎮靜
消失模鑄造也要遵循高溫出爐低溫快澆的原則。高溫出爐是為包內鎮靜留下適宜的時間,鋼水最終脫氧除渣是減少三孔缺陷的先決條件,出爐前取樣觀察鋼水的收縮狀況,如果試樣不收縮不允許出爐,爐襯、包襯、爐台要保持清潔衛生。
6、合理的澆注位置
鑄件的最佳澆注位置是充型時獲得良好的氣化條件及排氣條件,便於氣化除渣,選擇立澆或斜澆,也即遵循側表面積最大化的原則,澆注系統應具備擋渣集氣及補縮功能。
7、合理的澆注工藝和負壓度
消失模的澆注工藝是以充滿澆杯封閉直澆口為原則,如果澆注穩定中間的速度忽快忽慢,會使充型造成劇烈的紊亂並在型腔內劇烈沸騰,將來不及氣化的泡沫包挾在合金液體內形成氣孔,特別不允許暴露直澆道使渣、氣侵入,理想的澆注速度是金屬液的充型速度等於或略小於模型的氣化速度。
Ⅳ 精密鑄造不銹鋼件為什麼出現氣孔
一般精鑄出現氣孔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脫氧不徹底,如果是精鑄不銹鋼推薦使用初脫氧用錳和硅鐵,終脫氧用那個鋼花牌不銹鋼脫氧劑。
2、砂床要乾燥不能有潮濕,否則澆注後水蒸發造成侵入性氣孔。
3、澆注系統設計要合理,排氣暢順。
4、殼模不要過於厚,殼模材料要正規。
Ⅳ 鑄造件中怎樣避免氣孔的產生
1、提高砂型和砂芯的排氣能力
鑄型上扎排氣孔幫助排氣,保持砂芯排氣孔的暢通,鑄件頂部設置出氣冒口。採用合理的澆注系統。
2、適當地提高澆注溫度
提高澆注溫度可使侵入氣體有充足的時間排出。澆注時應控制澆注高度和澆注速度,保證金屬液平穩地流動和充型。
3、提高砂型和砂芯的透氣性,控制砂型的緊實度
砂型和砂芯的透氣性越差,緊實度越高,侵入氣孔產生的傾向性越大。應嚴格控制砂型的緊實度和透氣性。在保證砂型強度的條件下,盡量降低砂型的緊實度。採用面砂加粗背砂的方法是提高砂型透氣性的有效措施。
4、控制氣體產生的速度
嚴格控制型砂和芯砂中發氣物質的加入量,砂型應保證烘乾質量,並及時澆注,停放時間不要過長。冷鐵或芯鐵應保證表面清潔、乾燥。澆口圈和冒口圈應烘乾後使用。
Ⅵ 如何避免鑄造出現的氣孔
避免鑄造出現氣孔的措施有:
1、控制金屬液的含氣量,熔煉金屬時,要盡量減少氣體元素溶入金屬液中,主要取決於所用原材料,合理的熔煉操作和合適的熔煉設備。
2、減少砂型(芯)在澆注時的發氣量。
3、採用一定的措施使澆注時產生的氣體容易從砂型中排出。如保證砂型有必須的透氣性,多扎出氣孔,使用薄壁或空心和中間填焦炭的砂芯,避免大平面在水平澆注位置,設置出氣口,適當的提高澆注溫度和注意引氣等。
4、提高氣體進入金屬液的阻力。例如保證直澆道有所需的高度和金屬液在型內的上升速度,在砂芯(型)表面實用塗料以減小砂型(芯)表面孔隙等。
5、澆築時保證受熱均勻。例如呋喃樹脂粘結劑鑄型,對澆注溫度很敏感,小於1350度不會出現熱皮下氣孔,型腔各部分受熱程度不同也會在熱區產生熱皮下氣孔,所以澆注系統應將金屬液分散引入型腔,使其熱場均勻,縮短充型金屬液流動距離,不使型腔局部受熱過劇而使呋喃樹脂分解。
(6)精密鑄造怎麼設置排氣孔擴展閱讀
一、侵入性氣孔這種氣孔的數量較少,尺寸較大,多產生在鑄件外表面某些部位,呈梨形或圓球形。主要是由於鑄型或砂芯產生的氣體侵入金屬液的未能逸出而造成。
防止措施:
(1)減少發氣量:控制型砂或芯砂中發氣物質的含量,濕型砂的含水量不能過高,造型與修模時脫模劑和水用量不宜過多。砂芯要保證烘乾,烘乾後的砂芯不宜存放太長時間,隔天使用的砂芯在使用前要回爐烘乾,以防砂芯吸潮,不使用受潮、生銹的冷鐵和芯撐等。
(2)改善型砂的透氣性,選擇合適的型空緊實度,合理安排出氣眼位置以利排氣,確保砂芯通氣孔道暢通。
(3)適當提高澆注溫度,開排氣孔和排氣冒口等,以利於侵入金屬液的氣體上浮排出。
二、析出性氣孔這種氣孔多而分散,一般位於鑄件表面往往同批澆注的鑄件大部分都發現有。這種氣孔主要是由於在熔煉過程中,金屬液吸收的氣體在凝固前未能全部析出,便在鑄件中形成許多分散的小氣孔。
防止措施:
(1)採用潔凈乾燥的爐料,限制含氣量較多的爐料使用。
(2)確保「三干」:即出鐵槽、出鐵口、過橋要徹底烘乾。
(3)澆包要烘乾,使用前最好用鐵液燙過,包中有鐵液,一定要在鐵液表面放覆蓋劑。
(4)各種添加劑(球化劑、孕育劑、覆蓋劑)一不定期要保持乾燥,濕度高的時候,要烘乾後才能使用。
Ⅶ 鑄造模具冒口位置怎麼設置
冒口在工藝上分好多種,有溢流排渣的,有補縮的有出氣的,具體的是怎麼位置你要看鑄件,分析其熱節和澆注死角等各項因素,才能確定,其工藝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