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漢是哪個皇帝統一了貨幣
漢武帝把鑄造錢幣的大權收歸中央所有,五銖錢使西漢的貨幣得到了統一。
② 漢武帝在經濟上統一鑄造什麼錢幣
他規定貨幣由國家鑄造並通一為五銖錢,意義: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③ 秦朝統一使用什麼銅錢,漢武帝時統一鑄造什麼錢
秦漢「半兩錢」 秦統一六國後,政治統一要求經濟統一作基礎,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在統一文字,度量衡同時,也統一了貨幣。規定以「黃金」為上幣,以鎰(20兩)為單位,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以半兩為單位。錢文「半兩」與實重相符,這種方孔圓錢從此成為中國貨幣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為何取這種形制呢?主要是環形便於攜帶,而方孔穿繩索銅錢不易旋轉,可防磨損。也有人認為這種形製表達了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秦朝方孔圓錢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貨幣。
漢武帝首創「五銖錢」。 漢武帝即位後,「外事四夷,內興功利」急需開辟財源。同時郡國自由鑄錢,造成幣制混亂,物價上漲,威脅中央財政。於是漢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改由中央統一鑄幣。設「上林三官」即鍾官(掌鑄錢)、辨銅(掌原料)、均輸(掌制范),組成中央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也稱上林錢和三官錢。五銖錢質量高,改變了貨幣混亂現象,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經濟發展。從漢武帝起歷西漢,新莽,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銖長期為歷朝法定貨幣。因五鐵錢輕重合宜,中國以「五銖」為主要形制的方孔圓錢還影響日本、安南、朝鮮等國。而泰國現在的貨幣單位仍稱「銖」與此不無關系
④ 中國古代歷史上漢朝發行了哪些錢幣
元狩五年,漢武帝鑄造了五銖錢,廢除了秦半兩。他規定錢文為「五銖」兩字,錢重五銖。這樣的五銖錢一直到唐代,都是我國貨幣流通的主要形式。
兩漢時期的五銖錢不僅鑄造數量眾多,貨幣的種類也十分豐富。漢五銖的基本形制雖然均是圓形方孔錢,但是根據錢文的重量不同和錢文的字形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西漢初年,五銖錢的鑄幣權掌握在郡國的手中,所以此時的五銖錢又名為「郡國五銖」。郡國五銖在大的方面與朝廷保持一致,但是細部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如1.錢重大小不一2.錢徑大小不一3.錢幣的記號較多4.錢文書寫大多比較工整秀麗等。
而後,郡國五銖被廢除,三官五銖成為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三官五銖製作精美,錢幣大小差別不大,輕重適宜,錢文秀美,銅質較好,這些優點都使三官五銖成為兩漢貨幣鑄造的一個基準。此外,昭帝五銖、宣帝五銖、小五銖、磨郭五銖等也別有時代特色。
東漢時期,光武帝又恢復了五銖錢制度,但是此時的五銖錢較西漢時期要輕。明帝、章帝、和帝時期,五銖錢的質量有所下降。桓帝時所鑄造的五銖錢錢文大多不清晰。靈帝所鑄的五銖錢質量較好,又名為「四齣五銖」。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他先後總共進行了四次的貨幣改革。
王莽第一次貨幣改革時鑄造了三種新幣,即「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王莽時期的刀幣與戰國時期的刀幣有所不同,它的形狀更像鑰匙,泉幣是圓錢。
王莽稱帝之後,又進行了第二次貨幣改革。他廢止了「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五銖錢等,鑄造了「小泉直一」,並且與「大泉五十「一並流通。
王莽第三次貨幣改革時,實行「五物六名二十八品」。所謂的五物是指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六名二十八品是指: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泉貨六品,布貨十品。其中布和泉是銅鑄幣。這些貨幣形制復雜,幣種繁多,容易讓人混淆不清,其實當時市面上主要流通的仍然是大小泉。
王莽第四次貨幣改革,廢除了大小泉,鑄造了「貨布」和「貨泉」。西漢時期的貨幣除了以上這些,還有黃金,常見的品種釉馬蹄金、金餅等。
⑤ 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___。
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頒布推恩令,消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鹽鐵官營、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現了政治、經濟、思想的大一統.
故答案為:
五銖錢.
⑥ 西漢統一鑄造五銖錢是在哪一位帝王時期
漢武帝時期
鑒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羨擾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銖錢,重如其文。這是恢復銅鑄幣名義價值與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個措施。但是由於三銖錢與四錢重的半兩錢等價使用,於是又導致盜鑄兄李旦盛行,因此到了擾衡建元五年春「廢三銖錢,行用半兩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從新鑄造三銖錢並造皮幣和白金(銀)幣,還頒布了盜鑄金錢者死罪令。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
⑦ 漢代鑄幣權什麼時候收歸中央為何這樣做穩定的貨幣是什麼
武帝晚年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精美的標准貨幣五銖錢,因為文景之治奠定了漢代民富國強的雄厚物質基礎;漢武帝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國家的財政
⑧ 漢武帝時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後商業活動中用什麼錢幣進行交易
漢武帝時把鑄幣權收歸中央後困鬥商業活動中用五銖錢進行交易。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段蘆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還在全國各地設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汪燃磨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⑨ 漢武帝統一鑄造什麼錢
漢武帝鑄行五銖伊始,在不改變鑄行原則的前題下,連續進行了幾次改革。先是元狩五年,令各「郡國鑄五銖錢」。繼而在元鼎二年(前115年),因「郡國多鑄奸錢,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鍾官赤側」。緊接著,又於「其後二歲……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
⑩ 西漢時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西漢時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五銖錢。漢武帝於元鼎四年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元狩五年中原開始發行五銖知宴絕錢,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
西漢時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五銖錢因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得此名,鑄幣大權收歸中央後,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由鍾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的質量成色,技巧負責刻范祥旅。
上林苑是西漢的鑄錢機構,是漢初在原秦代舊苑的基礎上擴搭姿建而成的皇家園林,規模宏大,周圍面積達約300餘里,包括現今的西安、周至和戶縣。
五銖錢使用時間從漢朝至唐朝,唐朝開國以後,改鑄開元通寶,五銖錢從此退出了錢幣歷史的舞台,錢幣從此向唐宋年號、寶文錢制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