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動硬碟的理論讀取和寫入速度是多少
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B. 移動硬碟裡面是什麼(就是移動硬碟裡面是什麼)
你好知友!
.
移動硬碟主要由外殼、電路板(控制晶元、數據和電源介面)和筆記本硬碟三大部分組成。
1、外殼:
硬碟外殼一般是鋁合金或者塑料材質,一些廠商在外殼和硬碟之間填充了一些防震材質。好的硬碟外殼可以起到抗壓、抗震、防靜電、防摔、防潮、散熱等作用。一般來說,金屬外殼的抗壓和散熱性能比較好,而塑料外殼在抗震性方面相對更好一些.
2、晶元:
移動硬碟的控制晶元讀寫性能。目前控制晶元主要分高、中、低三個檔次。高端控制晶元: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press ISD300A1(原為ISD公司後被Cypress直接關繫到它的公司收購)、日本NEC公司出品的NECμPD720133。特點:產量小,價格貴,很少買搏遲得到,是發燒友的首選。中端控制晶元: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7C68300B(低功耗高速度,可以算是由原ISD公司的經典產品ISD300A控制晶元二次開發得來)、台灣旺玖科技(Prolific)公司出品的PL2507(性能非常不錯,合理的價格,高端的速度)、揚智科技 ALi M5621(台灣)、世紀民生 Myson CS8818G(台灣)、創惟科技 GL811E(台灣)。特點:性能穩定,價格適中。低端控制晶元:揚智科技 ALi M5642(台灣)、創惟科技 GL811(台灣)、特點:穩定性和數據傳輸性能相對比較差,但價格低廉,基耐李低端組裝的硬碟盒一般都選擇這類控制晶元,GL811:雖然這款產品在2002年1月獲得USB-IF的認證,但是問題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問題尤其明顯。一是由於它兼容性差:在nForce晶元組和VIA晶元組的主板上會有不兼容問題;二是在大數據流寫入的情況下,經常會報「寫入延緩出錯」,硬碟在寫入過畝旅程中和主機斷開,主機找不到原來的盤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遜於其他晶元。而Ali 5642晶元據說用在某些高速盤上會不兼容。
市場上中端移動硬碟盒基本都採用ALi M5621晶元,產品性能不錯,兼容性較好。而廉價的移動硬碟盒則採用價格相對較低的GL811晶元,性能上的缺陷加上粗劣的做工,此類產品問題較多。比如假冒的IBM移動硬碟盒就是採用價格相對較低的GL811晶元,性能品質相差很多。ISD300是真正原裝IBM移動硬碟盒子採用過的,性能功耗都控制的一流。
3、介面:
目前移動硬碟常見的數據介面是USB和IEEE1394兩種。USB是目前移動硬碟盒的主流介面方式,也是目前幾乎所電腦都有的介面。目前都是USB2.0標准,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達480Mbps(60MB/s),兼容USB1.1。IEEE1394介面又稱Firewire介面(俗稱「火線」)。1394標准又分1394a和1394b。一般所說的1394通常指1394a標准介面,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50MB/s);1394b介面的傳輸速率理論上最少可達到800Mbps(100MB/s)。目前IEEE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基本上是IEEE1394a標準的,在中國大陸市場英國牛津半導體公司(Oxford Semiconctor Ltd.)的產品佔主導地位。Oxford的產品有OXFW911、OXFW911plus、 OXFW912、 OXUF922。價格上沒優勢,但性能口碑都不錯。OXFW912則是針對IEEE1394b的。至於OXUF922則是目前市面上頂級的晶元—整合了IEEE 1394b和USB 2.0,內建硬體加速器。這意味著採用該晶元的外置硬碟盒只要單顆控制器晶元就可以支持IEEE 1394b和USB 2.0介面模式。當然和其王者氣派相對應的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價格。目前只用在3.5英寸硬碟盒上。所以大部分1394移動硬碟盒採用的是針對1394a的OXFW911。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旺玖科技(PROLIFIC)的PL-3507晶元和OXUF922相類似,也是用單晶元自動識別介面是USB還是IEEE 1394,但它支持的是1394a和.USB 2.0,目前已有2.5英寸硬碟盒採用了。也有一些1394硬碟盒採用美國Initio公司的晶元。適合1394a的型號是採用128-pin LQFP方式封裝的INIC-1420和INIC-1430,後者漸漸居於主流地位;適合1394b 的則是以144-pin LQFP或144-pin TFBGA形式封裝的INIC-2430。雖然1394a的理論傳輸率比USB2.0慢一些,但在實際使用中,USB2.0會受到介面轉換控制器的性能制約,而1394介面則不存在這些問題,特別是在讀取數據的時候速度反而比USB2.0要快。特別是蘋果電腦的用戶,毫無疑問首選IEEE1394介面的移動硬碟。最後,還要注意1394介面的類型,一般台式機都是大口6針的,而筆記本上則是小口4針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最新的USB標准中,USB1.1標准已經更名為「USB2.0 Full-speed(全速版)」,而此前的USB2.0則更名為「USB 2.0 High-speed(高速版)」,因此大家在選購時一定要留意USB標志,分清真正的「USB2.0」。
4、電源:
移動硬碟如果供電不足,會導致硬碟查找不到、數據傳輸出錯,甚至影響移動硬碟使用壽命。USB介面供電不足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主板USB埠供電能力不強。這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別在一些筆記本電腦上表現尤為明顯。
(2)、移動硬碟電路設計不合理,或採用了高能耗的晶元等配件——往往晶元性能與能耗成正比的。這一點會導致症狀較輕的供電不足,一般在品牌移動硬碟中不會發生。
(3)、USB連接線過長或同時使用過多的USB設備。因為USB連接線起著數據傳輸和供電的雙重作用,連線過長就會導致電阻增大和數據干擾從而產生供電不足。 1394介面移動硬碟盒的電源問題和USB介面的不同。如前所述,IEEE1394介面有6針和4針兩類。兩種介面的區別在於能否通過連線向所連接的設備供電。6針介面中有4針是用於傳輸數據的信號線,另外2針是向所連接的設備供電的電源線。每口供電能力是7W。如果你的電腦是6針1394埠,同時主板供電正常那麼就不會產生供電問題;如果你的電腦1394埠是4針的,那麼有兩種選擇:一是需要外接電源適配器,二是用電源線從計算機中取電。為了防止出現供電不足現象,一般硬碟盒都會提供一根從計算機PS/2口或USB口取電的電源線或者提供USB Y形線,一個口傳輸數據,一個取電。建議買配有從USB口取電電源線的移動硬碟,因為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熱插拔容易損壞硬體。此外現在的筆記本基本都不配PS/2口了,根本無法取電,除非你不嫌煩再買個PS/2轉USB的接頭。但在供電問題特別嚴重的情況下,譬如以上所說的供電不足原因你一不小心全撞上了,這時最好使用電源適配器,不過這個東東通常不是廠家標配,只有一些高檔移動硬碟才配,如百事靈等。
5、硬碟:
硬碟是移動硬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部分都是2.5英寸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筆記本硬碟,也有一些產品採用體積更小的1.8英寸硬碟,但價格要貴很多。目前,希捷、西部數據、日立、三星、富士通等硬碟廠商都生產筆記本硬碟,轉速主要有4200RPM、5400RPM、 7200RPM等。由於受USB介面供電的限制,目前移動硬碟廠商使用比較普遍的均為4200RPM 和5400RPM的產品,品牌以日立為主(不過個人建議大家選擇希捷^_^)。
在抗震性方面,筆記本硬碟的主軸都採用了 FBD(Fluid Dynamic Bearing)液態軸承馬達。以油膜代替滾珠,有效避免了由於滾珠摩擦而帶來的高溫和噪音。同時,對於突如其來的震動,油膜能夠很好地吸收。另一方面,筆記本硬碟普遍都採用了「零接觸」磁頭啟停技術。在非工作狀態下,磁頭在停*區,和碟片不接觸。工作時,磁頭飛行高度較低,先進的硅氧碟片表面光滑,工作時磁頭意外震動造成的劃傷機率也大大減小。這些技術都大大降低了移動硬碟在移動過程中受損的概率。因體積、抗震性、功耗、節能等方面台式機3.5英寸硬碟均遠遠不如2.5英寸筆記本硬碟,因在在此提醒大家:盡量用2.5英寸硬碟+2.5英寸硬碟盒作移動硬碟。
6、選擇品牌移動硬碟還是硬碟盒:
說到移動硬碟就不能不說移動硬碟盒。市面上有不少所謂的「品牌」移動硬碟其實是由經銷商自己組裝的,也就是說,廠商提供給經銷商的只是移動硬碟盒,經銷商拿到盒子後再把硬碟裝進去。這種「品牌」移動硬碟的品質是無法得到保證的,水貨硬碟甚至返修硬碟很有可能就被*商裝進移動硬碟盒裡賣給了不知情的消費者。
另外一種就是單獨出售的移動硬碟盒。移動硬碟盒價格低廉,但為了安裝方便,基本都沒有抗震設計。特別是一些低價和雜牌移動硬碟盒,採用廉價的控制晶元、劣質的PCB板和不符合USB2.0傳輸標準的數據線,外加一個薄薄的鋁殼,這些都對移動硬碟的抗壓、抗沖擊、抗震以及讀寫的速度和穩定性有嚴重的影響。
所以,如果您是個DIY高手,懂得產品的識別技巧,那麼選用移動硬碟盒+筆記本硬碟的DIY方案當然是不二選擇。但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挑選一款符合自己需要,擁有可*的質保服務,再加上性價比不錯的品牌移動硬碟要安心方便得多。
7、移動硬碟盒推薦:目前中高端市場的常見品牌有紐曼、移動之星、奈雷特、科碩、元谷、易鳥等,廠商大部分來自廣東。但各牌子在性能方面差距不大。大部分廠商以生產USB介面硬碟盒為主,其中移動之星和奈雷特的性價比比較突出。1394介面的主要是易鳥和元谷兩家在做。易鳥名氣較響,性能較佳,有些盒子採用透明設計,和蘋果機很般配。個人感覺2004年以來易鳥日漸頹唐,元谷漸漸迎頭趕上。由於易鳥產品以前基本是由元谷代工(據說現在兩家分道揚鑣了),有些產品同質化明顯,像兩家都有採用透明設計的產品,不認真看牌子一點都認不出。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及時採納你將會得到5財富值.
C. 買移動硬碟 需看哪些參數
位為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目前的主流硬碟容量為8.4GB以上。影響硬碟容量的因素有單碟容量和碟片數量,單碟容量通常為2.1GB~4.3GB,最大的為邁拓的鑽石七代,單碟容量達到6.8GB。
許多人發現,計算機中顯示出來的容量往往比硬碟容量的標稱值要小。這是由於不同的單位轉換關系造成的。我們知道,在計算機中1GB=1024MB,而硬碟廠家通常是按照1G=1000MB進行換算的。
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的磁頭從初始位置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
硬碟讀取數據的實枝型老際過程大致是:硬碟接收到讀取指令後,磁頭從初始位置移到目標磁軌位置(經過一個尋道時間),然後從目標磁軌上找到所需讀取的數據(經過一個等待時間)。這樣我們看到硬碟在讀取數據時,要經過一個平均尋道時間和一個平均等待時間,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在等待時間內,磁頭已到達目標磁軌上方,只租好等所需數據扇區旋轉到磁頭下方即可讀取。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但它受限於硬碟的機械結構。目前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 9ms到11ms之間,如邁拓的鑽石7代系列平均尋道時間為9ms。因此轉速也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
轉速(Rotationalspeed)
硬碟的轉速是指硬碟碟片每分鍾轉過的圈數,單位為RPM(RotationPerMinute)。一般硬碟的轉速都達到5400RPM(每分鍾5400轉),而部分硬碟如邁拓的金鑽系列則達到了7200RPM。有些SCS I介面的硬碟使用了液態軸承技術,轉速可達10020RPM。上述的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的一半,主要就由硬碟轉速來決定。
緩存(Cache)
由於CPU與硬碟之間存在巨大的速度差異,為解決硬碟在讀寫數據時CPU的等待問題,在硬碟上設置適當的高速緩存,以解決二者之間速度不匹配的問題。硬碟緩存與主板上的高速緩存作用一樣,是為了提高硬碟的讀寫速度,當然緩存越大越好。目前硬碟緩存通常為一般128K至最大2M不等。
介面介面
目前常見的硬碟介面有二種,它們分別是UltraDMA/33介面、SCSI介面。
UltraDMA/33介面標準是在ATA介面標准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硬碟介面標准,採用此介面的硬碟,其數據傳輸率理論上可達到33MB/s。實際上,要想達到33MB/s的外部傳輸率,硬碟內部的數據傳輸率至少要達到264Mb。因為硬碟內部是以bit(位)進行讀取的,外部是以Byte(位元組)進行傳輸的,其中8bit(位)等於一個Byte(位元組)。現在最新的硬碟已經開始採用UltraDMA/66標准介面了。
SCSI(SmallComputerSystemInterface)即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的CP U佔用率低,僅為10%左右(傳統的IDE介面硬碟CPU佔用率為80%);數據傳輸猛升率高,其中UltraSCSI硬碟理論上傳輸率可高達80M/s。SCSI介面硬碟的價格相對較高,而且使用時還必須另外購買SCSI介面卡,因而在家用電腦上使用很少。SCSI介面的硬碟主要被用於網路伺服器、工作站和小型計算機系統上。
一般買移動硬碟都不是買一個牌子的。原因有很多
1.品牌移動硬碟價格偏高。
2.就算是品牌的其硬碟大多是代工的,不是原場。
推薦買一個三星的筆記本80G硬碟(要2年質保的就行了),然後自己再選一款硬碟盒即可,現在因為賣硬碟的攤位太多,所以價錢是比較公開的,所以只要多問幾家,在硬碟上沒有辦法「黑」到你錢。主要就是選硬碟盒了,硬碟盒通常都是20—160元不等,這個主要取決於你個人喜好問題
D. 有液態移動硬碟嗎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有液態移動硬碟嗎的內容,歡迎閱讀!
有液態移動硬碟嗎:
液態硬碟,即液態軸承馬達硬碟,相對於機械硬碟,僅僅改變了機械部分,存儲原理與傳統機械硬碟相同,本質上是傳統硬碟的升級版。
優點:與傳統機械硬碟相比,液態硬碟主要運用液態軸承馬達(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其實液態硬碟並不是指存儲介質液態化,而是單指軸承採用油膜而不是滾珠的硬碟,此項技術過去一直被應用於精密機械工業,其技術核心是用黏膜液油軸承、以油膜代替滾珠。與傳統的滾珠軸承硬碟相比,液態軸承硬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減噪降溫。
避免了滾珠與軸承金屬面的直接摩擦,使硬碟噪音及其發熱量被減至最低;二是減震降噪。油膜可有效地吸收震動,使硬碟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三是減少磨損,提高硬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
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 筆記本 硬碟為基礎。
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
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截至2015年,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50-100MB/s,寫入速度約為30-80MB/s。
相關 閱讀推薦 :
容量大
移動硬碟移動硬碟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存儲容量,是一種較具性價比的移動存儲產品。在大容量“閃盤”價格還僅初步被用戶接受的情況下,移動硬碟能在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提供給用戶較大的存儲容量和不錯的便性。市場中的移動硬碟能提供320GB、500GB、600G、640GB、900GB、1000GB(1TB)、1.5TB、2TB、2.5TB、3TB、3.5TB、4TB等,最高可達12TB的容量,可以說是U盤,磁碟等快閃記憶體產品的升級版,被大眾廣泛接受。移動硬碟的容量同樣是以MB(兆)GB(1024兆)TB(1TB=1024G B)為單位的,1.8英寸移動硬碟大多提供10GB、20GB、40GB、60GB、80GB,2.5英寸的還有120GB、160GB、200GB、250GB、320GB、500GB、640GB、750GB,1000GB(1TB)的容量,3.5英寸的移動硬碟盒還有500GB、640GB、750GB、1TB、1.5TB、2TB的大容量,除此之外還有桌面式的移動硬碟,容量更達到4TB的超大容量。隨著技術的發展,移動硬碟將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
體積小
移動硬碟首旁培(盒)的尺寸分為1.8寸、2.5寸和3.5寸三種。2.5寸移動硬碟盒可以使用筆記本電腦硬碟,2.5寸移動硬碟盒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一般沒有外置電源。
移動硬碟絕大多數啟慶是USB介面的,但是由於USB介面功能能力有限,所以移動硬碟使用的2.5'硬碟實際上同筆記本上使用的硬碟是不一樣的。筆記本要求硬碟快速啟動,所以筆記本硬碟的啟動電流大一些,約900mA左右. 移動硬碟使用的碟片啟動時間略長,起動電流小一些,一般700mA左右。所以如者唯果自己組裝移動硬碟,還是需要找專門的移動硬碟版的盤芯。
3.5寸的硬碟盒使用台式電腦硬碟,體積較大,便攜性相對較差。3.5寸的硬碟盒內一般都自帶外置電源和散熱風扇。
看了有液態移動硬碟嗎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固態硬碟和液態硬碟的區別有哪些
2. 自己可以組裝移動硬碟嗎
3. 西數移動硬碟的弊端有哪些
4. 做設計1t移動硬碟夠嗎
5. 移動硬碟常見故障及修復方法
6. 移動硬碟供電不足解決辦法
7. 電腦無法顯示已經連接的移動硬碟的解決方法
8. 電腦移動硬碟打不開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9. 移動硬碟盒有什麼作用
E. 惠普移動硬碟的介紹
惠普 移動硬碟(40GB) 主要參數存儲容量 40GB介面類型 USB2.0外形設計 鋁鎂合金外殼其他橘鉛性能 確保數據存儲安全;雙層懸浮動態尺伍搭平衡結構;FDB自動液壓平衡軸承系統;鋁鎂合金外殼,硬度高,抗壓性能強,散熱性好,防靜電,防輻射,表陵拿面光滑,防塵性能好,獨特的USB供電設計,方便輕巧,即插即用。
F. 移動硬碟的緩存和轉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移動硬碟的緩存和轉就是碟片在讀取過程中馬達的最高速度,越快,讀取速度就越快。緩存是硬碟上的一個臨時存取工具,越大,能存放的東西就越多,那對數據存放的也就越穩定,不會全部要求靠轉速解決大小不同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的硬碟越穩定。
作用:預讀取。森耐擾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台式機硬碟緩存基本上做在8M,移動硬碟也差不多。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
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此旦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畝尺決定了硬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