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滑動軸承振動值標准
滑動軸承國家標准:
1 GB/T14910-1994 滑動軸承厚壁多層軸承襯背技術要求
2 GB/T16748-1997 滑動軸承金屬軸承材料的壓縮試驗
3 GB/T18323-2001 滑動軸承燒結軸套的尺寸和公差
4 GB/T18324-2001 滑動軸承銅合金軸套
5 GB/T18325.1-2001 滑動軸承流體動壓潤滑條件下試驗機內和實際應用的滑動軸承疲勞強度
6 GB/T18326-2001 滑動軸承薄壁滑動軸承用金屬多層材料
7 GB/T18327.1-2001 滑動軸承基本符號
8 GB/T18329.1-2001 滑動軸承多層金屬滑動軸承結合強度的超聲波無損檢驗
9 GB/T18327.2-2001 滑動軸承應用符號
10 GB/T18844-2002 滑動軸承損壞和外觀變化的術語、特徵及原因
11 GB/T21466.3-2008 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徑向滑動軸承圓形滑動軸承第3部分:許用的運行參數
12 GB/T21466.1-2008 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徑向滑動軸承圓柱滑動軸承第1部分:計算過程
13 GB/T21466.2-2008 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徑向滑動軸承圓形滑動軸承第2部分:計算過程中所用函數
14 GB/T7308-2008 滑動軸承有法蘭或無法蘭薄壁軸瓦公差、結構要素和檢驗方法
15 GB/T10447-2008 滑動軸承半圓止推墊圈要素和公差
16 GB/T10446-2008 滑動軸承整圓止推墊圈尺寸和公差
17 GB/T2889.1-2008滑動軸承術語、定義和分類第1部分:設計、軸承材料及其性能
18 GB/T23893-2009 滑動軸承用熱塑性聚合物分類和標記
19 GB/T23895-2009 滑動軸承薄壁軸瓦質量保證縮小軸承間隙范圍的選擇裝配
20 GB/T18325.3-2009 滑動軸承軸承疲勞第3部分:金屬多層軸承材料平帶試驗
21 GB/T18325.2-2009 滑動軸承軸承疲勞第2部分:金屬軸承材料圓柱形試樣試驗
22 GB/T23896-2009 滑動軸承薄壁軸瓦質量保證設計階段的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FMEA)
23 GB/T18325.4-2009 滑動軸承軸承疲勞第4部分:金屬多層軸承材料軸瓦試驗
24 GB/T23894-2009 滑動軸承銅合金鑲嵌固體潤滑軸承
25 GB/T23892.2-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可傾瓦塊止推軸承第2部分:可傾瓦塊止推軸承的計算函數
26 GB/T23892.1-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可傾瓦塊止推軸承第1部分:可傾瓦塊止推軸承的計算
27 GB/T23892.3-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可傾瓦塊止推軸承第3部分:可傾瓦塊止推軸承計算的許用值
28 GB/T23891.1-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瓦塊止推軸承第1部分:瓦塊止推軸承的計算
29 GB/T23891.2-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瓦塊止推軸承第2部分:瓦塊止推軸承的計算函數
30 GB/T23891.3-2009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流體動壓瓦塊止推軸承第3部分:瓦塊止推軸承計算的許用值
31 GB/T2889.4-2011 滑動軸承術語、定義和分類第4部分:基本符號
32 GB/T27939-2011 滑動軸承幾何和材料質量特性的質量控制技術和檢驗
33 GB/T12613.6-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6部分:內徑檢驗
34 GB/T27938-2011 滑動軸承止推墊圈失效損壞術語、外觀特徵及原因
35 GB/T12613.1-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1部分: 尺寸
36 GB/T12613.2-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2部分: 外徑和內徑的檢測數據
37 GB/T12613.3-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3部分:潤滑油孔、油槽和油穴
38 GB/T12613.4-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4部分:材料
39 GB/T12613.5-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5部分:外徑檢驗
40 GB/T12613.7-2011 滑動軸承卷制軸套第7部分:薄壁軸套壁厚測量
41 GB/T2688-2012 滑動軸承粉末冶金軸承技術條件
42 GB/T28278.1-2012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不帶回油槽流體靜壓徑向滑動軸承第1部分:不帶回油槽油潤滑徑向滑動軸承的計算
43 GB/T28279.1-2012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帶回油槽流體靜壓徑向滑動軸承第1部分:帶回油槽油潤滑徑向滑動軸承的計算
44 GB/T28279.2-2012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帶回油槽流體靜壓徑向滑動軸承第2部分:帶回油槽油潤滑徑向滑動軸承計算的特性值
45 GB/T28278.2-2012 滑動軸承穩態條件下不帶回油槽流體靜壓徑向滑動軸承第2部分:不帶回油槽油潤滑徑向滑動軸承計算的特性值
46 GB/T28280-2012 滑動軸承質量特性機器能力及過程能力的計算
47 GB/T28281-2012 滑動軸承質量特性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
48 GB/T10445-1989 滑動軸承整體軸套的軸徑
49 GB/T12948-1991 滑動軸承雙金屬結合強度破壞性試驗方法
50 GB/T12949-1991 滑動軸承覆有減摩塑料層的雙金屬軸套
㈡ 如何有效檢測軸承振動
然而,SKF軸承缺陷的唯一特性可以用有效的振動分析方法進行檢測和分析。引起SKF軸承故障的特殊頻串取決於故障軸承的幾何尺寸以及轉速,所需要的軸承的幾何尺寸通常是由生產廠家提供的。採用計算機程序計算所需要的頻率,並給出相應的軸承參數和轉速。應當注意,相同型號的軸承參數可隨生產廠家的不同而發生改變。 SKF軸承故障早期診斷的主要問題是引起的低振平,並常常被較高的振平所淹沒。如果採用一個振動表進行監測,則低振平就不能被檢測,不可預測的故障就會出現。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定期使用動態信號分析儀對臨界工作狀態的機械進行監測。因為動態信號分析儀的高解析度和動態范圍能顯示出得成分為較高振平幅度的千分之一。早期檢測設備故障的其它益處是能說明故障引起的原因,因為設備故障到了後期就會出現擦傷,直到很明顯。固定的機器在過分的振動下引起剝蝕而被替換就是一個例子,如果已了解引起故障的原因,那些慢性故障就可以確定。SKF軸承的振動頻率能夠很好的傳送到機器外殼上(因為軸承很硬),測量的最好方法是採用加速度計或速度感測器。由於軸承是提供軸的支撐,對於判斷振動情況,對軸承的測量常常可以提供足夠的靈敏度(因為機器在這個方位上通常很靈活)。目前,測量軸承振動的感測器已經有了新的發展,包括高靈敏度的位移感測器,這種感測器可以測量軸承外圈實際缺陷,靈敏度是很高的,並能防止阻抗變化的影響,但安裝需要拆洗機器。所以在安裝使用之前一定要注意。
㈢ 軸承振動加速度有什麼實際用途,通過軸承振動加速度如何知道軸承是否有問題
軸承振動加速度是衡量軸承製造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使用專用儀器可以笑輪定量測量。由於軸承製造不完美,所有軸承都會具有一定的測量值。通常人們希望軸承的振動加速度值越小越好,特別是要求低噪音長壽命的設備。根據軸承直徑大小,會規定不同的振動加速度級。可以用Z1,Z2,Z3,Z4等表示。Z1振動加速度級高於Z2,以此類推。例如:普通軸承要求達到Z1級,而Z4級就會被稱作「靜音軸承」。如果振動加速度級超過標准要求,就是軸承出現了問題。內碰帆信部原因是:鋼球或和滾道圓度、波紋度以及粗糙轎扮度不合格,清潔度差,潤滑不良等等,外部原因:安裝不當、污染、補充潤滑不良、負荷偏載或過載、機架共振等等。
㈣ 滾動軸承 振動(速度)測量方法標准
軸承在旋轉過程中,除軸承零件間的一些固有的、由功能所要求的運動以外的其他一切具有周期變化特性的運動均稱為軸承振動。
本標准中所測量的軸承振動系指:軸承內圈端面緊靠心軸軸肩,並以某一恆定的轉速旋轉,外圈不轉,承受一定的徑向或軸向載荷時,其滾道中心的截面與外圈外圓柱面(最高點)相交處的軸承外圈的徑向振動速度。
3.2軸承振動(速度)值
在一定轉速和測試載荷下,選取軸承外圈外圓柱面圓周方向大致等距的三點進行測試,其低、中、高三個頻帶的振動速度的算術平均值即為該軸承在對應頻帶的振動(速度)值。如果軸承需要正反兩面測試,則取各頻帶(三點平均值)較高值為軸承在該頻帶的振動(速度)值。
4 物理量和單位
被測軸承的振動物理量為軸承外圈的徑向振動速度,單位為μm/s。
5 軸承振動(速度)的評價
5.1頻率范圍
在50~10000Hz頻率范圍內,軸承振動(速度)的三個測量頻帶按表l的規定。
5.2時間平均方法
每一測點振動速度信號的測量時間應不少於0.5s,待指針穩定後讀數。如果信號有波動,則取波動范圍的中間值。
6測試條件
6.1機械裝置
6.1.1基礎振動
啟動驅動主軸(各頻帶量程開關置於最低檔位),將感測器測頭壓下,使其處於與測試狀態相同的條件下,此時各頻帶示值應符合表2的規定。
6.1.2轉速
軸承在測試過程中,內圈的實際轉速」應符合表3的規定。
6.1.3心軸
心軸與驅動主軸組合後,心軸與軸承內圈配合處的徑向跳動不大於5μm,心軸軸肩端面圓跳動不大於10μm。
心軸硬度為61~64HRc。心軸與軸承內孔配合的公差應符合表4的規定。
6.1.4載入系統
對軸承外圈施載入荷的載入裝置,除能傳遞恆定的載荷、限制外圈旋轉和可能的彈性恢復力矩外,還作為軸承與機械裝置之間的隔離系統,使軸承外圈基本處於自由振動狀態。
6.1.4.1軸向載入
在測試過程中,深溝球軸承、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應施加一定的合成軸向載荷,載荷的大小應符合表5的規定。
合成軸向載荷作用線與驅動主軸軸心線的同軸度不超過0.20mm,與驅動主軸軸心線的夾角不大於2°,如圖1所示。
6.1.4.2徑向載入
在測試過程中,圓柱滾子軸承外圈應施加一定的合成徑向載荷。其大小應符合表5的規定。載荷墊與被測軸承外圈接觸部位如圖2所示
施加的合成徑向載荷垂直向下,其作用線與驅動主軸中心的垂直線的夾角不大於2°,與驅動主軸中心線的距離應小於0.5mm。
6.1.5感測器座
感測器座能分別沿驅動主軸軸線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動,並保證感測器對被測軸承外圈接觸載荷的作用線與驅動主軸軸心的垂直線間的夾角不大於2°,偏離軸心線的距離小於0.2mm。
6.2感測器
感測器所感應的是軸承外圈徑向振動位移的變化率。
6.2.1 在50~10000Hz頻率范圍內,感測器與被測軸承外圈不應產生脫離現象,並保證感測器對被測
軸承外圈接觸載荷小於0.7N。
6.2.2感測器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應在圖3規定的極限范圍內。
6.2.3在5~3000μm/s(r.m.s)范圍內,感測器系統振幅的最大線性偏差應小於10%。
6.2.4感測器應定期檢定,在檢定周期內,感測器靈敏度的允許變化范圍為±5%。
6.3電子測量裝置
6.3.1電子測量裝置應具有50~10000Hz的頻率響應范圍,並分成三個2.5倍頻程濾波器,其濾波器
的帶寬應符合表1的規定。
6.3.2電子測量裝置的濾波特性應在圖4規定的范圍內,低於低截止頻率(五)64%或高於高截止頻
率(fH)160%的所有頻率的衰減不小於40dB。
6.3.3電子測量裝置應定期檢定,在檢定周期內校準值的允許變化范圍為±4%。
6.4 測試環境
6.4.1 軸承振動測試在室溫下進行,測試環境應清潔,不得有塵屑、雜質等進入被測軸承,以免影響其振動測值。
6.4.2測試場所不得有影響軸承振動測值的強振源。
6.4.3測試場所不得有影響感測器性能與軸承振動測值的強電磁場。
6.5 被測軸承的清洗與潤滑
注脂軸承應在注脂狀態下測試。
軸承必須清洗干凈,待清洗劑完全蒸發干後,加入清潔的N15機械油【運動粘度(40℃時)為13.5~16.5mm2/s】,使軸承所有零件工作表面均充分潤滑。當對測試結果有疑議時,應先用NY—120溶劑汽油或其他不會對軸承及其振動測試造成任何不利影響的溶劑進行清洗,除去軸承中的油污等一切雜質。
7 測試方法和程序
將被測軸承安裝到心軸上,使其內圈端面緊靠軸肩,若是圓柱滾子軸承,則應使內、外圈的兩端面保持在同一平面內。
對於深溝球軸承,應分別進行正反兩面測試。
對於角接觸球軸承和圓錐滾子軸承,按其承受軸向載荷的方向安裝測試。
對於NJ型圓柱滾子軸承,將內圈擋邊端面緊靠軸肩安裝測試。
對於NF型圓柱滾子軸承,將外圈擋邊端面朝外安裝測試。
對於N型和Nu型圓柱滾子軸承,將基準面朝心軸軸肩方向安裝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應保證套圈不產生軸向位移。
在軸承外圈上施加一定的軸向或徑向載荷,其載荷大小按表5的規定。
啟動主軸,按5-2要求讀取穩態振動值。
㈤ 水泵軸承是否要做振動檢測,怎麼做
要做振動檢測的。一般普通水泵上使用的是深溝球軸承、角接觸球軸承或圓柱滾子軸承等,這些軸承在相應的標准中是有振動要求的,可以參照相應的標准進行檢查。如果是水泵軸連軸承的話,依據JB/T 8563―2010 《滾動軸承 水泵軸連軸承》標准上的要求進行檢測。有一個「小蘑菇測振儀」測軸承,底部有磁性,吸在測量點,再通過無線傳輸,還可以做振動分析。
㈥ 測振儀的使用方法
步驟> 01
首先對測振儀先介紹一下:
> 02
1.正面黑色測量按鈕為電源開關,長按則示數變動,松開則保留示數一分鍾,然後自動斷電。
[圖]> 03
2.前端為探頭部分,即測點接觸部分,分為長探頭和短探頭,圖為短探頭;
[圖] [圖]> 04
3.上面有兩個可撥動的選擇開關,靠近探頭部分為高頻、低頻選擇開關(只在測量加速度時有用);另一個是測量方式開關;
[圖]> 05
4.測量方式開關向最靠近探頭端依次為:位移mm、速度mm/s、加速度m/s^2,顯示器有箭頭標示,如圖,箭頭從上至下為加速度、速度、位移值指示;在加速指示時,可以選擇高低頻;
[圖] [圖] [圖]> 06
5.後蓋可以打開更換電池;電池為9v方塊電池;
[圖] [圖] [圖] [圖]方法/步驟2> 01
測量方法:
> 02
1.測量設備振動,我們選擇位移mm;
一般測量有三個方向:平行於軸的方向為軸向(縱向),所測振動值為軸向位移;垂直於軸的方向為徑向(垂直),所測振動值為徑向位移,水平垂直於軸的方向為橫向;
[圖]> 03
2.我們說的測量設備振動一般測量軸承的振動,電機軸承在測量時可測端蓋部位;
開始測量前將測量方式選擇為位移mm;
[圖]> 04
3.將探頭垂直放置於軸承端蓋,按下黑色測量按鈕數秒,待測量值不變時松開;
[圖]> 05
4.記錄顯示器顯示數值,數值在松開按鈕一分鍾後消失;
> 06
記錄數值參照下圖;
[圖]注意事項1.不管哪個方向的振動,都應靠近軸承部分測量;2.測量點應選在接觸良好、表面光滑、局部剛度較大的部位;3.確定測點後,做好標記,以後每次測量固定地方,以便參照;
㈦ 如何利用軸承振動信號的有效值和峰峰值來診斷軸承的故障
有效值適用於磨損類振動幅值隨時間緩慢變化的故障診斷
峰峰值適用於點蝕損傷類具有瞬時沖擊的故障診斷,且轉速較低的場合
此外,峭度和波峰因子對於診斷軸承故障比較有效。
㈧ 軸承座、徑向振動分別使用什麼方法測量和用到什麼感測器
通用振動標准-按軸承振幅的評定標准
按軸承振幅的評定標准
1969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推薦了汽輪發電機組的振動標准,如表1所示(峰-峰值,μm)。原水電部規定的評定汽輪發電機組等級與IEC標准基本相符,如表2所示(峰-峰值)。
表1 IEC振動標准
轉速(r/min)1000 1500 1800 3000 3600 6000 12000
在軸承上測量 75 50 42 25 21 12 6
在軸上測量 150 100 84 50 42 25 12
表2 振動標准
轉速(r/min) 優 良 合格
1500 30 50 70
3000 20 30 50
按軸承振動烈度的評定標准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曾頒布了一系列振動標准,作為機器質量評定的依據。現將有關標准介紹如下:
⑴ ISO2372/1:
該標准於1974年正式頒布,適用於工作轉速為600~12000r/min,在軸承蓋上振動頻率在10~1000Hz范圍內的機器振動烈度的等級評定。它將機器分成四類:
Ⅰ類為固定的小機器或固定在整機上的小電機,功率小於15KW。
Ⅱ類為沒有專用基礎的中型機器,功率為15~75KW。剛性安裝在專用基礎上功率小於300KW的機器。
Ⅲ類為剛性或重型基礎上的大型旋轉機械,如透平發電機組。
Ⅳ類為輕型結構基礎上的大型旋轉機械,如透平發電機組。
每類機器都有A,B,C,D四個品質級。各類機器同樣的品質級所對應的振動烈度范圍是有些差別的,見表3。四個品質段的含意如下:
表3 ISO2372推薦的各類機器的振動評定標准
振動烈度分級范圍 各類機器的級別
振動烈度(mm/s) 分貝(db)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0.18-0.28 85-89 A A A A
0.28-0.45 89-93 A A A A
0.45-0.71 93-97 A A A A
0.71-1.12 97-101 B A A A
1.12-1.8 101-105 B B A A
1.8-2.8 105-109 C B B A
2.8-4.5 109-113 C C B B
4.5-7.1 113-117 D C C B
7.1-11.2 117-121 D D C C
11.2-18 121-125 D D D C
18-28 125-129 D D D D
28-45 129-133 D D D D
45-71 133-139 D D D D
A級:優良,振動在良好限值以下,認為振動狀態良好。
B級:合格,振動在良好限值和報警值之間,認為機組振動狀態是可接受的(合格),可長期運行。
C級:尚合格,振動在報警限值和停機限值之間,機組可短期運行,但必須加強監測並採取措施。
D級:不合格,振動超過停機限值,應立即停機。
振動烈度是以人們可感覺的門檻值0.071mm/s為起點,到71mm/s的范圍內分為15個量級,相鄰兩個烈度量級的比約為1.6,即相差4分貝。
⑵ ISO3945:
該標准為大型旋轉機械的機械振動—現場振動烈度的測量和評定。在規定評定準則時,考慮了機器的性能,機器振動引起的應力和安全運行需要,同時也考慮了機器振動對人的影響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測量儀表的特性因素。
顯然,在機器表面測得的機械振動,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代表關鍵零部件的實際振動應力、運動狀態或機器傳遞給周圍結構的振動力。在有特殊要求時,應測量其它參數。表4給出了功率大於300KW、轉速為600~12000轉/分大型旋轉機械的振動烈度的評定等級。
註:參考值10-5mm/s。
表4 ISO3945評定等級
振動烈度 支持類型
振動烈度(mm/s) 分貝(db) 剛性支承 撓性支承
0.46-0.71 93-97 良好 良好
0.71-1.12 97-101 良好 良好
1.12-1.8 101-105 良好 良好
1.8-2.8 105-109 滿意 良好
2.8-4.6 109-113 滿意 滿意
4.6-7.1 113-117 不滿意 滿意
7.1-11.2 117-121 不滿意 不滿意
11.2-18 121-125 不允許 不滿意
18-28 125-129 不允許 不允許
28-45 129-139 不允許 不允許
該標准所規定的振動烈度評定等級決定於機器系統的支承狀態,它分為剛性支承和撓性支承兩大類,相當於ISO2372中的Ⅲ與Ⅳ類。對於撓性支承,機器—支承系統的基本固有頻率低於它的工作頻率,而對於剛性支承,機器—支承系統的基本固有頻率高於它的工作頻率。
按軸振幅的評定標准
ISO7919/1《轉軸振動的測量評定—第一部分總則》於1986年正式頒布。ISO/DIS79110-2《旋轉機器軸振動的測量與評定—第二部分:大型汽輪發電機組應用指南》於1987年制訂,它規定了50MW以上汽輪發電機組軸振動的限值,見表5和表6,分別適用於軸的相對振動與軸的絕對振動。
表中級段A,B,C的意義與前述相同。軸振動的測量應用電渦流感測器。
表5 汽輪機發電機組軸相對振動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單位μm)
極段 轉速(r/min)
1500 1800 3000 3600
A 100 90 80 75
B 200 185 165 150
C 300 290 260 240
表6 汽輪機發電機組軸絕對振動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單位μm)
極段 轉速(r/min)
1500 1800 3000 3600
A 120 110 100 900
B 240 220 200 180
C 385 350 300 290
有關軸承座與軸振動評定標準的幾點說明:
⑴ 根據ISO2372及7919的規定,有以下兩個准則應注意
准則一:在額定轉速下整個負荷范圍內的穩定工況下運行時,各軸承座和軸振動不超過某個規定的限值。
准則二:若軸承座振動或軸振動的幅值合格,但變化量超過報警限值的25%,不論是振動變大或者變小都要報警。因振動變化大意味著機組可能有故障,特別是振動變化較大、變化較快的情況下更應注意。
⑵ 根據我國情況,功率在50MW以下的機組一般只測量軸承座振動,不要求測量軸振動。功率在200MW以上的機組要求同時測量軸承座振動和軸振動。功率大於50MW、小於200MW的機組,要求測量軸承座振動,而在有條件情況下或在新機組啟動及對機組故障分析時,則測量軸振動。
⑶ 軸承座振動與軸振動之間一般不存在一種固定的比例關系。這是因為兩者振動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油膜參數,軸承座剛度,基礎剛度等,一般可根據統計資料給出一個比例的變化范圍。根據ISO資料,機組軸振動與軸承座振動的比例一般為2~6。
德國工程師協會1981年頒布了《透平機組轉軸振動測量及評價》,簡稱VDI—2059,將機組振動狀態分為良好、報警、停機三個等級,分別採用三個公式計算,轉化後得到的軸相對振動如表7所示。
表7 VDI-2059汽輪發電機組軸相對振動的限值(位移峰-峰值,單位μm)
轉速(r/min)
1500 1800 3000 3600
良好 124 113 88 80
報警 232 212 164 150
停機 341 311 241 220
http://www.djwxw.com/News/HtmlPage/2007-08-14/TT_14416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