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失蠟法鑄造是什麼意思
失蠟鑄造是一種製造金屬製品的鑄造方法之一,常常被稱為精密鑄造。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在過去,它曾被用來製作佛像、鈡、鼎等,但現在卻被用來製作各種產品、零件。例如,我們熟悉的一些產品如戒指,以及一些連桿、曲柄等零件,應用非常廣泛。
技術簡介:古代中國的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失蠟鑄造法最初是應用於青銅器物的一種精密鑄造方法,失蠟法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由於蜂蠟較軟可以進行精細的雕刻和熱加工,工匠們可以對蜂蠟模具進行精細加工,從而製成復雜的鑄件模具。
模具制好後,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並進一步對模具包敷製成外范。外范固化定型後,對整個模具加熱烘烤,蜂蠟受熱後熔化並流失,這時整個鑄模就變成可以澆鑄的空殼。
銅水灌注在「空殼」的模具內冷卻後,便鑄成器物。失蠟法製成的模具造型可以達到玲瓏剔透的鏤空效果。
現實應用:
我國是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將熔模精密鑄造應用於工業生產。其後這種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得到巨大的發展。
相繼在航空、汽車、機床、船舶、內燃機、氣輪機、電訊儀器、武器、醫療器械以及刀具等製造工業中被廣泛採用,同時也用於工藝美術品的製造。
所謂熔模精密鑄造工藝,簡單說就是用易熔材料(例如蠟料或塑料)製成可熔性模型(簡稱熔模或模型),在其上塗覆若干層特製的耐火塗料。
經過乾燥和硬化形成一個整體型殼後,再用蒸汽或熱水從型殼中熔掉模型,然後把型殼置於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
最後將鑄型放入焙燒爐中經過高溫焙燒(如採用高強度型殼時,可不必造型而將脫模後的型殼直接焙燒),鑄型或型殼經焙燒後,於其中澆注熔融金屬而得到鑄件。
⑵ 失蠟法鑄造是什麼
失蠟法鑄造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由於蜂蠟較軟可以進行精細的雕刻和熱加工,工匠們可以對蜂蠟模具進行精細加工,從而製成復雜的鑄件模具。模具制好後,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並進一步對模具包敷製成外范。
外范固化定型後,對整個模具加熱烘烤,蜂蠟受熱後熔化並流失,這時整個鑄模就變成可以澆鑄的空殼。銅水灌注在「空殼」的模具內冷卻後,便鑄成器物。
通常有以下步驟:
1.刮蠟製作原型。
2.用鑄砂等硬化原型。
3.融化蠟形成空腔。
4.將熔融金屬倒入型腔。
以戒指的鑄造為例,用作戒指原型的材料是「蠟」,因此可以輕松切削。使用特殊的工具手動刮蠟製作原型。當前,還可以在PC上設計3D CAD,CG等原型,然後通過3D列印製作原型。
⑶ 什麼是失蠟法
失蠟法,是失模法的一種。失模法,就是用耐火造型材料包覆於可失性模之外,成為無范線的整體鑄型。這種可失性模的材料,是所有可融、可揮發、或經燃燒後只剩餘少量灰燼、因而易於清理的可成形材料,例如:堅硬的動物脂肪、蜂蠟、松香、植物纖維等。
早在1980年代,巴納發現,有繩紋提梁的青銅器,提樑上沒有范線痕跡,有些器耳有明顯的粗大纖維遺跡。他認為,這些提梁,是以繩狀物為模,用耐火材料包裹後,加以焚燒,模子被燒成灰燼,清理完灰燼後,在澆鑄成型。
(3)失蠟法鑄造用的是什麼蠟擴展閱讀
中國失蠟法鑄造技術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採用失蠟法鑄造青銅器,先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然後往內澆灌熔液,鑄成器物。經漢唐到明清,失蠟法被一代代匠人傳承和發揚,歷久不衰。
20世紀40年代,大部分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採用精鍛工藝製造,容易斷裂,一位美國工程師借鑒失蠟法鑄造工藝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這位工程師將此方法改進,命名為熔模鑄造,使之成為生產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關鍵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引進精鑄渦輪葉片技術的同時,榮科和師昌緒兩位院士聯手,用失蠟法結合石英管填充鑄模,完成精密鑄造後,用氫氟酸腐蝕去除石英管,成功製造出空心渦輪氣冷葉片。
⑷ 失蠟法鑄造是什麼
失蠟法鑄造是一種較為精確的鑄造方式。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在過去,它曾被用來製作佛像、鈡、鼎等,但現在卻被用來製作各種產品、零件。它的產品精密、復雜、接近於零件最後形狀,可不加工或很少加工就直接使用。
具體做法是用蠟制模,外敷造型材料作鑄型,加熱將蠟化去,形成空腔鑄范,澆入金屬液,冷卻後即得成型鑄件。
失蠟法的優點:
1.制模簡單,整體成型。製作鑄模時不需要開模,外模也不用分成數塊,空腔厚薄均勻,壁厚最小可以3毫米,鑄件的形狀很少受到工藝限制,表面有一定的光潔度。
2.低熔點材料,便於修整。它的最大特點是用低熔點材料做「模」,簡化了制模的工藝,可以製作任何器形,在鑄速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我國三大鑄造技術之一。
3.成品完整,無需焊接。所鑄的銅器上沒有范痕,也沒有墊片的痕跡,耳、足、鑒等處都沒有殘存的范土,這些都是與陶范法鑄造青銅器明顯不同。
⑸ 失蠟鑄造都需要些什麼材料步驟是怎樣的
1、一般選用石蠟。
適宜的熔模材料(如石蠟)製造熔模;在熔模上重復沾耐火塗料與撒耐火砂工序,硬化型殼及乾燥;再將內部的熔模溶化掉,獲得型腔;焙燒型殼以獲得足夠的強度,及燒掉殘余的熔模材料,;澆注所需要的金屬材料;凝固冷卻,脫殼後清砂,從而獲得高精度的成品。
2、工藝
1、壓蠟(射蠟制蠟模)---修蠟----蠟檢----組樹(臘模組樹)---制殼(先沾漿、淋沙、再沾漿、最後模
2、殼風干)---脫蠟(蒸汽脫蠟)-------模殼焙燒--化性分析--澆注(在模殼內澆注鋼水)----震動脫殼---
3、鑄件與澆棒切割分離----磨澆口---初檢(毛胚檢)---拋丸清理-----機加工-----拋光---成品檢---入庫
4、鑄造生產流程大體就是這樣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壓蠟、制殼、澆注、後處理、檢驗
5、壓蠟包括(壓蠟、修蠟、組樹)
6、壓蠟---利用壓蠟機進行製作蠟模
7、修蠟---對臘模進行修正
8、組樹---將蠟模進行組樹
9、制殼包括(掛沙、掛漿、風干)
10、澆注包括(焙燒、化性分析也叫打光譜、澆注、震殼、切澆口、磨澆口)
11、後處理包括(噴砂、拋丸、修正、酸洗)
12、檢驗包括(蠟檢、初檢、中檢、成品檢)
(5)失蠟法鑄造用的是什麼蠟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鑄件結構的影響:a. 鑄件壁厚,收縮率大,鑄件壁薄,收縮率小。 b. 自由收縮率大,阻礙收縮率小。
(2)鑄件材質的影響:
a. 材料中含碳量越高,線收縮率越小,含碳量越低,線收縮率越大。
b. 常見材質的鑄造收縮率如下:鑄造收縮率K=(LM-LJ)/LJ×100%, LM為型腔尺寸,LJ為鑄件尺寸。K受以下因素的影響:蠟模K1、鑄件結構K2、合金種類K3、澆注溫度K4。
⑹ 失臘法鑄造用的什麼臘
據我所了解,失蠟法鑄造,當前用的是石蠟。
⑺ 什麼是失蠟鑄造
失蠟法也稱「熔模法」,在過去,它曾被用來製作佛像、鈡、鼎等,但現在卻被用來製作各種產品、零件。例如,我們熟悉的一些產品如戒指,以及一些連桿、曲柄等零件,應用非常廣泛。
通常有以下步驟:
刮蠟製作原型;
用鑄砂等硬化原型;
融化蠟形成空腔;
將熔融金屬倒入型腔。
以戒指的鑄造為例,用作戒指原型的材料是「蠟」,因此可以輕松切削。使用特殊的工具手動刮蠟製作原型。當前,還可以在PC上設計3D CAD,CG等原型,然後通過3D列印製作原型。
接著用石膏在原型周圍固化並融化蠟可產生空腔。然後,將金屬倒入型腔並製成環。
簡單的文字可能說不清楚,失蠟法也是很重要的鑄造方法,詳細文章講解:原文鏈接
⑻ 曾侯乙尊盤是用失蠟法鑄造的,其製作工藝是怎麼樣的
曾侯乙尊盤是用失蠟法鑄造的,其製作工藝是怎麼樣的?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盤不僅是失蠟法的象徵,也是青銅工匠的圖騰。用工匠的蜜蠟製作鑄造模型,再進行精雕細刻和熱加工,製成復雜的模具。蜜蠟受熱融化流失,形成一個可以澆鑄的空殼。用銅水澆注冷卻後,就可以形成一個器具。失蠟法是模蠟,成型後反復淋上細泥。泥料覆蓋蠟模後,再塗上耐火材料,用火烘烤,製成模具。蠟流出,形成空腔,然後鑄銅汁,成型。
這種尊盤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透明裝飾,由內外兩層構成。外層相互獨立,內層由銅梗支撐,然後銅梗層層相連,高低不平。如此復雜的結構很難製造。再加上行雲流水的造型,精緻到可以說是驚艷。曾侯乙尊盤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有多層鏤空和雕刻,表面上並不互相連接,而是由內部的銅構件層層相連,高低不平。
⑼ 鑄造用蠟屬於什麼蠟
一般都用58°到62°的低溫石蠟,加4%到5%的聚乙烯硬化。聚乙烯要加熱融化後,加入到融化的石蠟中。以上說的是水玻璃工藝。如果是硅溶膠工藝,一般用中溫蠟,溶點在70到80度左右吧。
熔膜: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包括壓蠟、修蠟、組樹、沾漿、熔蠟、澆鑄金屬液及後處理等工序。失蠟鑄造是用蠟製作所要鑄成零件的蠟模,然後蠟模上塗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乾後,在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蠟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金屬熔液,冷卻後,所需的零件就製成了。
⑽ 失蠟法的名詞解釋!急!
金屬鑄造的一種方法 。用蠟製成鑄模 ,外敷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加熱
鑄模將蠟化去,形成空腔鑄范,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後得到成型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