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細胞培養常用器材有哪些
1. 超凈工作台
目前絕大部分細胞實驗室使用超凈工作台實現無菌操作,具有操作簡單、安裝方便、佔用空間小且凈化效果很好。安徽人和凈化為您介紹兩種主要超凈工作台-側流式(垂直式)和外流式(水平層流式)。工作原理一般是將室內空氣經粗過濾器初濾,由離心風機壓入靜壓箱,再經高效空氣過濾器精濾,由此送出的潔凈氣流以一定的均勻的斷面風速通過無菌區,從而形成無塵無菌的高潔凈度工作環境。
(1) 側流式工作台:空氣凈化後的氣流由左或右側通過工作檯面流向對側,也有從上向下或從下向上流向對側,形成氣流屏障保持工作區無菌,工作台結構為封閉式;
(2) 外流式工作台:凈化後的空氣面向操作者流動,因而外方氣流不致混入操作,工作台結構為開放式,但進行有害物質實驗操作對操作者不利。超凈工作台應需要定期請有關部門檢查潔凈度,符合要求的超凈工作台其潔凈度應達到100級,用塵埃粒子計數儀檢測粒徑≤5μm的塵埃粒子數量不應超過3.5個/L;空氣流量應控制在0.75-1.0m3/s;細菌菌落數平均<1個,根據無菌狀況必要時需要置換過濾器。
2. 顯微鏡
倒置式顯微鏡是細胞培養實驗室日常工作常規必備設備,主要用於日常了解細胞的生長情況並觀察有無污染發生。如資金允許,建議選用配置有照相系統的高品質相差顯微鏡、解剖顯微鏡、熒光顯微鏡、錄像系統或縮時電影拍攝裝置等,可隨時拍攝並記錄細胞生長情況。
3. 培養箱
體外培養的細胞和體內細胞一樣,需要在恆定的溫度下生存,一般最適生長溫度為37℃,溫差變化不應超過±0.5℃。溫度升高2℃時,變不利於細胞生存,溫度達到40℃以上細胞將很快死亡。因此,可精確控溫的恆溫培養箱、CO2培養箱是最佳選擇。
(1) 恆溫培養箱:應選隔水式或晶體管式自控溫培養箱,此類培養箱靈敏度高,溫度控制較穩定。一般的恆溫培養箱價格較便宜,其缺點是只宜於作密閉式培養。
(2) CO2培養箱:目前多數的細胞培養室已廣泛使用。CO2培養箱的優點是能夠提供進行細胞培養時所需要的一定量的CO2(常用濃度為5%),易於穩定培養液pH,適用於開放或半開放培養。使用培養瓶時,為使培養瓶內與外界保持通氣狀態,可將瓶蓋略微旋松,為避免細胞被污染,使用這種培養方式時,培養箱內空氣必須保持清潔,需定期用紫外線照射或酒精消毒,同時培養箱內應放置盛有無菌蒸餾水的水槽,防止培養液蒸發,保持箱內相對濕度在100%。
(3) 細胞培養耗材:培養細胞的器皿可用培養皿、培養板或培養瓶。
4. 烘箱(乾燥箱)
用於細胞培養的一些器械、器皿必須烘乾後才能使用,玻璃器皿等須乾熱消毒。乾熱消毒時,烘箱內溫度一般要達到160℃以上,通常使用鼓風式烘箱。其優點是溫度均勻、效果較好,缺點是升溫過程較慢。升溫時不能先升溫後鼓風而應鼓風與升溫同時開始,至100℃時,停止鼓風。需注意避免包裹器皿的紙或棉花燒焦,燒焦的碎屑可影響細胞的生長。消毒後不能立即打開箱門,以免驟冷導致玻璃器皿破裂,應等溫度自然下降至100℃以下後可開門。
5. 水純化裝置
細胞培養對水的質量要求較高,細胞培養、細胞培養相關液體的配製用水以及清洗細胞培養器皿用水都必須事先經過嚴格的純化處理。目前有多種純化方法相結合,可使普通水純化為純水和超純水的純水裝置使用非常靈活方便,可掛壁式、台式、可配儲水箱、也可直接用分液槍、還可根據各類實驗用水要求選擇配置殺菌功能,有效去除DNA酶、RNA酶、蛋白酶等,更有可有效去除掉熱源、內毒素的超濾型純水裝置。
6. 冰箱
細胞培養實驗室必備設備,應專用,不得存放易揮發、易燃燒等對細胞有害的物質,且應保持清潔。一般包括普通冰箱、低溫冰箱和超低溫冰箱。
普通冰箱:儲存培養液、生理鹽水、Hanks液試劑等培養用的物品,可短期保存組織樣本。
-20℃低溫冰箱、超低溫冰箱:用於儲存需要冷凍以保持生物活性以及需長時期存放的制劑,如酶、血清等。
7. 細胞冷凍儲存器
儲存器常用的液氮容器,根據使用需要分為不同類型和規格。選擇液氮容器時需要考慮三個因素:容積大小、取放使用方便、液氮揮發量。液氮容器的大小一般在25-500L,可以儲存1ml的凍存管250-15000個左右。液氮溫度最低文帝可達-196℃,使用時應注意避免凍傷。由於液氮易揮發,需注意觀察剩餘液氮量,及時補充,避免液氮不足使細胞受損或死亡。目前有許多智能型細胞冷凍儲存器可供選擇,可配置有電子控制器的液氮儲存器,實現凍存自動化;並可監測液氮水平和樣品溫度,確保樣品溫度始終處於設定溫度點;可配置報警系統,設置液氮液面、溫度、電池、電壓、電源等失常情況下報警;同時具備熱氣體旁路系統,防止高於-130℃的暖空氣進入液氮罐,從而更有效地保護樣品,防止容器內升溫。另外,可選擇液氮供應罐通過連接管給儲存罐補充液氮,保證樣品安全。
8. 離心機
細胞培養時,通常使用離心機制備細胞懸液、調整細胞密度、洗滌和收集細胞。一般常規配置4000rpm台式離心機;若要做細胞沉降,需要使用80-100G離心力,因為離心力過大會損傷細胞。根據不同要求,有大容量、可調溫度離心機、高速離心機和低溫冷凍離心機等更多功能離心機可選擇。
9. 天平
常用的有精密天平和分析天平。分析天平的精確度一般為0.1mg、0.01mg和0.001mg。一般根據取樣量量和精度要求選擇合適的天平:取樣量大於100mg宜選用精確度0.1mg的天平;取樣量100-10mg,選用精確度0.01mg的天平;取樣量10mg宜選用精確度0.001mg的天平。天平需要定期校準,可選擇有自動校準功能的天平,方便維護。天平使用需要注意清潔,避免腐蝕性粉末、液體直接接觸稱量台。答案來自
②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器材蘿卜或黃瓜等天平及砝碼還需要什麼
應該還需要一些用來使植物失水的溶液,還有氣喘,同時還需要准備記錄實驗數據的筆記本
③ 植物組織培養常用的設備及其各有何用途
超凈工作台:用於進行無菌操作.(也可用接種箱代替)
高壓蒸汽滅菌鍋:用於給培養基、操做工具和玻璃容器的消毒滅菌.
烘箱:用於玻璃器皿洗凈後的烘乾操作.(必要時可用於滅菌)
空調:控制培養室內溫度.
加、去濕器:改善室內濕度狀況.
定時器:控制光照時間.
培養架:放置培養物.
冰箱:保存母液、易變質的化學葯品、植物材料等等.
天平:這不用說了吧.
搖床:液培時用於改善供養狀況.
離心機:進行原生物質分離.
蒸餾水裝置:提取蒸餾水.
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酸度計:測試培養基的PH值.
給點分吧,大哥.
④ 細胞培養需要的實驗耗材有哪些
1、培養瓶:如果你們是悶帶實驗室小規模一般灶罩閉選50ML 100ML 250ML。
2、玻璃吸管:長25-30CM 玻璃器皿總是摔斷 所以稍稍長一點比較好。
3、玻璃瓶:培養基可以隱裂買 胰酶的配置需要的成本很低 所以准備兩三個150ML的瓶 子自己配就行了。配置胰酶需要購買一種過濾器 。
4、EP管: 4ML的塑料管 凍存管 這些塑料的管子是必須的。
5、移液槍:(各種型號都要一把吧) 這個不算是耗材 但是槍頭是耗材。
6、細胞培養板(我們自己常用的有96空、24孔、6孔,當然還有其他的規格,可以根據需要選擇)。
7、培養基:如果自己配置的話要買一些藍蓋的瓶子,一般規格會有1000ml、500ml、250ml、100ml的,也要買一些裝血清的血清瓶,10ml的玻璃試管也要買一些
脫脂棉、紗布、酒精燈、鑷子,一次性橡膠手套、口罩、帽子、鞋套也需要准備
稍稍說下實驗的硬體:培養箱(記得買二氧化碳鋼瓶) 倒置顯微鏡 低速離心機 冰箱 液氮罐
有這些東西 基本就可以進行實驗了 根據實驗的需要再考慮買其他物品
⑤ 植物組織培養需要哪些設備
1.實驗室的准備:
(1)化學實驗室:組培時的洗滌、乾燥、保存;培養基的配製和分裝;高壓滅菌;處理大型植物材料,以及進行生理、生化分析都在化學實驗室進行。其要求與一般化學實驗室的要求相同。
(2)接種室(無菌室):設有超凈工作台或接種箱,用於無菌接種。要求室內光滑平整,地面平坦無縫,避免灰塵積累。室內要求定期用甲醛或高錳酸鉀薰蒸消毒滅菌,也可用紫外線燈照射20分鍾以上。
(3)培養室:室內要求整潔,有控溫,照明設備及培養架等裝置。室內溫度要求恆溫,有自動調溫設備,一般要求25~27℃或依所培養的植物而定。光源以白色熒光燈為好。
除以上必備設備外,有條件時還可設細胞實驗室及攝影室。
2.儀器設備:
(1)天平:天平精確度為0.1克的葯物天平。精確度為0.001克和精確度為0.0001克的分析天平,分別用以稱取培養基中的蔗糖,瓊脂,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激素類等葯品。
(2)烘箱和恆溫箱:用於烘乾玻璃器具及測定培養物的乾重量等。
(3)冰箱:貯藏各種維生素、激素及培養基母液,保存實驗材料及材料的低溫處理等。
(4)酸度測定儀:測定培養基的pH。
(5)高壓滅菌鍋:培養基和玻璃器皿等用具的高壓滅菌。
此外,還應配備顯微鏡、顯微攝影、離心機以及懸浮培養用的轉床、搖床等。
3.玻璃器皿和用具:
常用的玻璃器皿有各種類型的試管、三角瓶、培養皿、量筒和燒杯等。常用器具可選用醫療器械或微生物實驗所用的各種鑷子、剪刀、解剖刀和解剖針等。
⑥ 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採用了什麼材料
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時採用的材料:紫色特別深的洋蔥外表皮、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驟:
1、用刀片在洋蔥鱗片葉的外表面劃一個小方塊,用鑷子撕取這一小塊洋蔥表皮,在洋蔥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劃一些方塊,用鑷子輕輕撕取一小塊(撕取的僅僅是外表皮,不要撕得太厚,仍然作為一個問題留給學生)。
2、在取標本時,可以將洋蔥的內表皮朝外,外表皮朝里進行對折,不要太用力,然後取其外表皮作為材料,將它平展地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並蓋上蓋玻片。
(6)植物細胞實驗需要哪些器材擴展閱讀:
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放到一定濃度的溶液中構成一個滲透系統。當細胞大量失水時原生質層與細胞壁的伸縮程度不同,導致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2、當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時,根據擴散作用原理,水分會由細胞液中滲出到外界溶液中,通過滲透作用失水;
由於細胞壁和原生質層的伸縮性不同,細胞壁伸縮性較小,而原生質層性較大,從而使二者分開;反之,外界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濃度,則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分離後的質和壁又復原。
⑦ 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的材料用具
實驗題目: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及細胞的基本結構
實驗目的:
1.知道顯微鏡的結構及每一部分的作用,明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顯微鏡的保養措施.
2.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統一性的觀點.
3.運用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4.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線粒體的分布.
實驗材料:
人體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切片、血塗片、蛙卵永久裝片,池塘中微生物的圖片,洋蔥,綠葉,棉纖維,池塘水,新鮮的黑藻,質量濃度為2mg/dl詹納斯綠B染液,清水.
實驗用具:
顯微鏡、載玻片、蓋玻兆猜片、滴管、鑷子、刀片、消毒牙簽.
實驗原理:
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散布於細胞質中,呈綠色、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它的形態和分布.
詹納斯綠B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線粒體中細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狀態(即有色狀態)呈藍綠色,而在周圍的細胞質中染料被還原,成為無色狀態.因此可以使活細胞中的線粒體呈現藍綠色,而細胞質接近無色.線粒體能在詹納斯綠B染液中維持活性數小時,通過染色,可以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生活狀態的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
實驗步驟:
1.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方法.通過老師講解,學生觀察實驗台上的顯微鏡,熟悉顯微鏡的構造:即鏡座、鏡臂、目鏡、物鏡、鏡筒、轉換器、光圈、反光鏡、載物台、粗細准焦螺旋等.老師演示顯微鏡的使用以及如何由低倍鏡到高倍鏡的轉換.
2.製作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並加少許棉纖維(學生思考:棉纖維的作用?)然後蓋上蓋玻片,先用低倍鏡後用高倍鏡觀察,對照圖片看能找到哪幾種微生物並畫出圖像.
3.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切片、血塗片、蛙卵永久裝片並畫出圖像.
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和楊樹葉片的表皮細胞.製作洋蔥表皮細胞和樹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並畫出圖象.
討論:
(1)在池塘水中能觀察到幾種生物?各有什麼特點?
(2)比較觀察到的各類生物細胞的形態和大小,能得到什麼結論?
5.取黒藻一片幼嫩的小葉放在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蓋上蓋玻片.先用低倍鏡找到葉片細胞,觀察細胞的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等,然後換用高倍鏡觀察葉綠體的形態和分布.
6.製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潔凈的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詹納斯綠B染液.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塗抹幾下,蓋上蓋玻片.高倍鏡下觀察被染成藍綠色的線粒體,細胞質接近無色.
討論:
(1)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2)描述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
(3)概述細胞的基本結構.
實驗反思:
生物學是以實驗科學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更加形象直觀地去了解、掌握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好猜腔,本節課是將兩個實驗結合起來一起做,其中「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實驗是在新課後,通過實驗進一步去認識和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在觀察池塘水中的生物時由於學生對微生物的認識比較少,所以可以展示池塘水中常見的幾種微生物的照片,讓學生從自己製作的臨時裝片中找到一種或幾種生物,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實驗二「細胞的基本結構」在新課前做,通過實驗初步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區別,對動植物細胞有初步的印友衫象,為後續的學習形成感性認識.在該實驗過程中,觀察線粒體時,以雞肝為實驗材料效果不明顯,可以選擇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材料更加容易獲取,效果更明顯.
在實驗過程中,由於實驗操作、顯微鏡的使用不熟練,所以有些學生的實驗結果不是很明顯,這樣可以在不同同學和小組之間相互交換實驗結果來觀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觀察到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之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結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更充分地完成實驗目標.
附圖:池塘水中的各種常見的微生物:
⑧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器材蘿卜或黃瓜等天平及砝碼還需要什麼
除此之外,還需要4個燒杯,清水,500毫升量筒以及20%的鹽水
⑨ 觀察番茄表皮細胞的結構特點,需要准備哪些實驗工具
觀察番茄表皮細胞的結構特點,需要准備哪些實驗工具
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等基本結構,植物細胞還具有葉綠體、白色體和有色體等質體以及液泡和細胞壁等結構.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等的體積大小,光學顯微鏡下難以分辨,其他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都能夠清楚地觀察到.線粒體、高爾基體和內質網、核糖體以及微管、微絲等結構只能在電鏡下才能看清.
本實驗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番茄果肉游離細胞,用以了解植物細胞的基本形態結構,並練習使用光學顯微鏡和製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一、實驗准備
(一)材料:
洋蔥鱗片葉或大蔥葉鞘(蔥白),番茄(或西瓜等成熟果實)的果肉.
(二)用品:
顯微鏡,鑷子,解剖針,載玻片,蓋玻片,吸管,吸水紙,紗布,清水,稀釋的碘酒.
二、方法步驟
(1)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觀察
取洋蔥鱗片葉(或大蔥葉鞘),縱向切取一窄條(寬0.5cm),然後用刀片在鱗片葉凹面的表皮處沿著與窄條垂直的方向輕切兩刀(劃斷表皮即可),兩刀距離為0.5cm左右.要特別注意兩刀距離不可太寬,否則製片時材料容易捲曲.用鑷子將兩個切縫間的表皮輕輕地撕下來.制裝片時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再放上洋蔥鱗片葉表皮.放表皮時一定要注意讓表皮的表面向上.如果表皮有捲曲現象,可用鑷子或解剖針展平並排除氣泡,最後加蓋蓋玻片.將洋蔥鱗片葉表皮裝片放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即可看到許多無色透明的長方形細胞,這些細胞彼此緊密連接.每個細胞的最外層是細胞壁.調整顯微鏡焦距,仔細觀察,可以看見其細胞質內有一枚細胞核.如果有的細胞看不見細胞核,這可能是細胞被撕破的緣故.如想更清楚地看到細胞的各個組成部分,可以加碘液進行染色.加碘液時,應將裝片從顯微鏡上拿下,先用滴管將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然後用濾紙在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去蓋玻片內的水分,從而使碘液滲人到蓋玻片之內.染色幾分鍾後,即可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