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古代兵器是怎麼鑄造的

古代兵器是怎麼鑄造的

發布時間:2023-03-11 04:32:01

1. 古代的武器有哪些是用什麼做的

古代的武器一般採用青銅和鐵來冶煉。

青銅時代,那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發現銅加入鉛和錫之後銅便成為了青銅合金,硬度高,熔點又低。非常適合作為打造武器的好材質。就取代了石器武器。另外《考工記》的記載,戰國時期,人們便已經充分的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

人們在冶煉青銅時,已經可以按照準備鑄成的工具用途不同,對青銅,鉛,錫的比例進行調配。有提到:「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局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齊金而錫局一,謂之斧斤之齊;三分齊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都說明了當時人們對青銅冶煉的技巧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而且書中提到的鑄成技巧,在現代科學的驗證下也同樣是正確的。而所有兵器中,青銅出土後往往是最完好的,因為青銅氧化後會在自己表面形成一道氧化層,對武器的保護非常有效。

青銅的特性是又脆又硬,削切容易但想要硬性劈砍是非常難的。從出土的實物可以發現大多造型單一,單刃區背。也不難看出當時的青銅刀刃作為日常用具的作用往往要大於作為兵器。而真正作為戰爭兵器的,是那些長款的青銅劍,早期青銅劍在商朝便已經有完好的形象了。

最開始長度只有10公分左右。雙刃,。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長度開始增加,增長為40公分左右。為了趁手,劍柄由絲麻等粗糙物纏繞。在這之後,便作為正式的兵器作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在最後,劍的長度已經可以冶煉到50-60公分了。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以鑄劍聞名於世,在中國出土的吳越兵器便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他們的冶煉技術精湛,在出土的劍身上可以看出工藝華美,劍身上一般有精美神秘的紋理,而且劍身堅硬無比,在今天仍然是寒光四射,時刻准備戰斗的神兵利器。

而此時,鋼鐵的冶煉技術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也許是冶煉鑄造已經給鐵器的打造帶來了太多經驗的緣故。也許是二者的打造異曲同工。

在中國的這個時代,鋼鐵的打造技術是領先世界一大截的,不管是電視也好,電視劇也好,接觸到很多名劍都是這個時代打造出來的,無數的文字也記載了當時刀劍之鋒利,紋路之好看。

到了秦國,在出土的文物中我們發現當時已經是青銅和鐵器兵刃一同使用的時代了。劍形狹長,在表面經過仔細的研磨後,有著一層烏黑的氧化物,可以防止腐朽。青銅相比於鋼鐵,更為脆弱,所以長度也一直受限,秦代的青銅劍硬度猶如碳鋼,這點也讓

後人驚嘆不已。鋼鐵兵器正式出現在部隊時,因為強度以及韌性明顯優於青銅,部隊便開始大量使用。到了西漢末年,鋼鐵兵器已經完全替代了青銅兵器了。

(1)古代兵器是怎麼鑄造的擴展閱讀:

古代守城武器:

1、狼牙拍

明代的茅元儀,自幼喜讀兵書,經歷了15年的時間,將軍事著作匯編成一本書。作為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兵書,在這本書中記載著狼牙拍使用榆槐數的木頭製作而成。長度達到五尺那麼長,寬度是四尺五寸,厚度也達到三寸。狼牙拍最厲害的設計在於它有長達數百艮鐵釘。

每根鐵釘都是長度達到五寸,重量是六兩。而且四角都是設計的釘環,用四根很粗的繩子掛在城樓上,如果敵人想要攻城的話,只需要把四根繩子砍斷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砸中敵人,非常難攻下的一件武器,被砸中的人會當場死亡。要想攻下城池先過狼牙拍這一關。

2、猛火油櫃

猛火油櫃是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在南北朝時期猛火油櫃就在軍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種噴火的武器。在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記載了猛火油櫃是利用石油為原料,其實在當時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石油,一開始的人就叫它「石漆」。

到了唐代人們稱為「石脂水」,再到了五代人們就叫做「石油」。櫃體的材質是用銅做成的,密不透風,下面有四個腳,上面有四個捲筒。

在櫃子的旁邊開一個小口,口上有蓋,就是往裡面注油。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如果被它擊中的人或建築是無法用水撲滅的,猛火油櫃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噴火器了。這也展示了當時的人們智慧還是非常厲害的。

3、八牛弩

八牛弩是宋代時期的一件非常厲害的武器,當時宋代有一種弩是叫叫「三弓床弩」,意思就是用用三支弓組成,後來人們給它改了名字就叫「八牛弩,聽起來是不是就已經很厲害了。

它不僅僅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100多人來完成,而且在瞄準和發射上面都是特殊的人來完成,這種弩可以發射踏橛箭,把箭成排地射在城牆上,形成簡易的階梯,這樣可以讓士兵更容易爬上城牆去攻擊敵人。

4、八牛弩

這種床弩還可以發射很長的箭,在宋代的《武經總要》記載了一些床弩,提到過一種弩,堪稱冷兵器之王!在使用的時候被大家稱為八牛弩。意思就是牛的力氣是非常大的,八頭牛才能拉動的,說明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主要放在城樓上面用來對付敵軍的戰車,在六百米內能摧毀敵軍的戰車。

5、飛火槍

飛火槍是南宋時期的金兵武器,宋人稱它為「梨花槍",而金人稱它為」飛火槍「。這種槍是在槍筒內注入火葯,開槍之後能燒十步那麼遠,沒有人敢接近它,非常的厲害。這種槍到了清代以後,仍然成為了軍隊的裝備之一,一直延用至此。

槍頭的兩側有鐵叉,在鐵叉的上面塗滿了毒葯,意思就是如果殺不死的話就用毒葯毒死。反正不會讓敵人活著離開,能看到飛火槍殺人也是一種榮幸吧,很有視覺沖擊力,而且飛火槍也是中國的十大名槍之一。

6、賽門刀車

塞門刀車是古代最為實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守城武器,製作的時候車體的寬和長是和城門的長和寬是一樣的,這樣打開城門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推出去攻擊敵人。在車上裝了24把非常鋒利的尖刀,有輪子方便推。

當敵軍攻進城門處時就可以用刀車堵住,可以阻止敵人進來。既可以殺別人也可以擋住敵人的石頭。刀車是極為堅固的兩輪車。數百名士兵推動至城門處,《墨子》中記載了這種賽門刀車的用途,如果城門不保的話就可以把它當作應急的武器。

2. 古代打造兵器的過程

古代兵器不同鍛造過程也不同,古代三大名刃中大馬士革彎刀和馬來劍已經失傳,所以就以日本武士刀為例.
日本武士刀首先要取材,把主要的鐵原料弄成球,放在爐中和木炭高溫加熱,形成海綿鐵,然後打造成長條,然後把長條分成許多分,工匠目測看哪部分的材質好,好的用來鍛刀,不好的做農具,好的材料就是玉鋼.
基本原料有了,然後就是反復鍛打,基本上都是折疊鍛打,因為折疊鍛打後刀刃會形成無數層,這樣能增強刀的威力,基本上刀刃部分最多可折疊16次,因為折疊鍛打本身就是脫碳的過程,次數太多不好,一般都是10次左右,最多16次,刀刃的層數就是2的16次方,能達到上萬層.
刀刃打造好以後再打造其他部分,然後把刀背+刀刃+刀背夾在一起,高溫加熱,然後鍛打,這裡面可能要在三種鋼材中間加一些泥沙,加強匿合,這個泥沙是工匠的秘方.
到形就出來了,我記得在淬火前先讓刀自然降溫,然後用泥糊在刀上,主要是刀背,刀刃不糊,這樣可以讓刀有柔韌度,你看日本刀的刀刃上往往有波浪形的花紋,就因為這個過程,把泥糊成波浪型,甚至有些人會在刀背上摳出一些圖案,然後加熱,加熱到一定程度,淬火,淬火時刃部先沾水,最好時同時沾.
我說的是大概的過程,不一定就完全准確,但是出入不大.
據說大馬士革刀是把烏茲鋼錠作成圓餅形,然後加熱,用大錘猛砸,砸扁,然後是折疊鍛打還是什麼的我忘了,反正大馬士革刀的花紋必須要有這道工序,沒有就不會有花紋.

3. 古代鍛造武器的過程是

戰國到東漢時期,在煉鐵、煉鋼及加工工藝技術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煉鐵的品種和技術有採用低溫固體還原法得到的塊煉鐵;高溫液體還原法得到的白口生鐵、麻口生鐵、灰口生鐵、球墨鑄鐵;對白口生鐵通過退火柔化處理技術加工成可鍛鑄鐵(韌性鑄鐵)和球墨可鍛鑄鐵.②煉鋼和鍛打技術有:對塊煉鐵採用固體滲碳技術得到塊煉滲碳鋼;對可鍛鑄鐵採用固體脫碳技術生產出鑄鐵脫碳鋼;對生鐵採用炒鋼法加工出炒鋼和熟鐵;對炒鋼施百煉鋼技術,產生出百煉鋼.③針對不同用途的鐵器或一件鐵器上的不同部位,採用了相應的多種加工技術,如對刃器的淬火處理.以上所提及的各種技術幾乎全見於各種兵器的製作上,可見自古就有將最先進的技術首先用於製造戰爭武器的傳統.

4. 求古代鐵匠打造武器(劍)的詳細流程

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後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錘進行鍛打。上手經驗豐富,右手握小錘,左手握鐵鉗,在鍛打過程中,上手要憑目測不斷翻動鐵料,使之能將方鐵打成圓鐵棒或將粗鐵棍打成細長鐵棍。

可以說在老鐵匠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圓、長、扁、尖均可。鐵器成品有與傳統生產方式相配套的有農具,如犁、耙、鋤、鎬、鐮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鍋鏟、刨刀、剪刀等,此外還有如門環、泡釘、門插等。



(4)古代兵器是怎麼鑄造的擴展閱讀

鐵匠用來打鐵的工具有:小鐵錘、大鐵錘、鐵夾(用來夾燒熱了的鐵坯)、砧子(鐵匠打鐵的平台)等。鐵匠有一個自己的鐵匠鋪,有一座用來煅燒鐵坯的火爐,在火爐的連接處有一個大的用手拉的風箱,主要用來控制火的溫度和力度,稱為掌控火候。

火爐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對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較高,一百公斤煤炭中大約只有十來公斤煤可以用來打鐵,能夠打鐵的炭叫鐵炭。

5. 古代是用什麼材料把鋼鐵熔成液態來鍛造兵器的

在原始社會晚期(即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戰爭中,帶有鋒刃的生產工具分化出專門用於作戰的兵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戰爭的需要,兵器不斷發展變化,到了
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以青銅和鋼鐵為主的冷兵器的發展日趨成熟。火葯發明以後,火器逐漸發展起來,在一個很長的時期中與冷兵器並用。

因此,中國古代兵器的發展以火葯開始用於軍事為分界線,分為前後兩大階段。前一階段是冷兵器時代,約自公元前21(一說公元前22世紀)~公元10世紀;後一階段是火器和冷兵器並用時代,約10~19世紀中葉。

在人類早期石器時代(約始於距今二三百萬年、止於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最早武器是用木頭和石頭做的。石制標槍、石刀、石斧、弓箭等等。

到了青銅器時代(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做的劍、戈、鉞等等。

鐵器時代(始於公元前1400年左右),鋼鐵做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子流星等等。

6. 誰能告訴我鑄造兵器的過程。

樓上說的是鐵兵器,我再補充一點吧.像戰國時代的青銅劍,是靠鍛造的.青銅的材質太脆,經不起鍛打.

鑄造青銅兵器,先要做木模,然後用把木模按到砂箱里,做出劍的形狀,然後澆銅水,冷卻後打爛砂箱取出來,敲掉浮砂.

這時,只是有了形狀而已. 用作兵器,刃口的地方要求堅硬,打磨出來的刀鋒才會鋒利; 中間的刀脊要求韌性好,這樣才不容易斷. 而這兩者是矛盾的,可能是用熱處理的辦法,但具體的操作我也不十分明了,特別是青銅器的.

鐵制的兵器,可以把劍用砂土(有講究的,普通的泥土不行)包裹起來,刀刃部分薄,中間厚.然後放到炭火里燒紅,然後迅速放入水中(就是淬火). 刀刃的土薄冷卻快,形成馬氏體更多,也更堅硬;刀脊冷卻慢,馬氏體較少,硬度較低,但韌性好. 由於冷卻速度的差異,刀身會變形,嚴重的會斷裂,而且爐內空氣的成分(流入的氧氣過多會是碳流失,也就是常說的脫碳,降低硬度),加熱的火候、時間,淬火的水溫、水質(含鹽份的水比凈水冷卻更快,油脂冷卻較慢,有人用馬尿、馬脂來淬火,稱為「雙液淬火法」),其中任何一步都會決定製造的成敗,但只能靠工匠的經驗掌握,而這些通常又是秘傳的,外人很難知道。

從出土的青銅劍中看,有個別的材質分布並不均勻,刀刃含錫量達到20%,而刀脊部分只有10%左右,鑄造的工藝如何控制材質分布,是個謎啊.
鐵制兵器的話,可以通過加入炭粉鍛打來增加含碳量(現代叫做「滲碳工藝」,不過加入的是CO氣體或者甲烷),青銅器沒有鍛打的工藝,是如何控製成分的呢?

硬度達到要求就可以打磨了。青銅器一般只打磨刀刃,鍛造的鐵制兵器變形較大,需要靠打磨全身才能得到最終的形狀,而且要磨去捶打的痕跡,最後還要用鐵砂或者鐵銹粉來拋光. 有名的"越王勾踐劍"(青銅劍),刀身上附著有黑色光澤的塗層,分析是鉻鹽,有防銹蝕的作用.推斷是用化學處理的辦法附著上去的.

閱讀全文

與古代兵器是怎麼鑄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過氧化氫酶的實驗裝置 瀏覽:361
汽車儀表上ab是什麼意思 瀏覽:813
儀器夾手指頭測過敏是什麼原理 瀏覽:484
機械地意思是什麼原因 瀏覽:640
換下舊機械硬碟怎麼用 瀏覽:567
油點工具箱下載 瀏覽:182
電動車儀表總成如何加裝大燈 瀏覽:491
c067製冷片需要什麼散熱器 瀏覽:538
換軸機械鍵盤如何設置 瀏覽:602
賤人工具箱自動標注 瀏覽:930
機械鉗工怎麼考試時間 瀏覽:941
蘭州二手工程機械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237
如何提高供電設備檢修質量 瀏覽:421
合肥峰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5
機床代號是什麼 瀏覽:341
小軸承企業如何生存 瀏覽:392
實驗室制No2發生裝置圖 瀏覽:761
生產pvc閥門的是什麼機器 瀏覽:983
台銘超聲波清洗機怎麼樣 瀏覽:465
宜賓宏一機械廠電話是多少 瀏覽: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