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要求軸肩高度小於軸承內圈高度
這是為了方便拆卸軸承。
⑵ 怎麼把軸承從軸上拆卸下來
拆卸較小型軸承時,可通過合適的沖頭,輕輕敲擊軸承套圈的側面以將其從軸上卸下,更佳的方法是使用機械拉拔器。拉抓應作用於內圈或相鄰部件。如果軸肩和軸承座孔肩預留了可容納拉拔器拉抓的凹槽,則可以簡化拆卸過程。此外,在孔肩的位置加工一些螺紋孔,便於螺栓把軸承頂出。
大中型軸承所需的力通常要比機械工具所能提供的更大。因此,可使用液壓助力工具或注油法,或兩者一起使用。這意味著需要在軸上設計有油孔和油槽。
有敲擊法、拉出法、推壓法、熱拆法、感應加熱法等,所謂感應加熱,也叫電頻感應加熱,通過磁線圈導電產生熱量,使軸承膨脹,從而拆除軸承。
從使用角度,保證軸承能可靠地工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改善潤滑質量,控制機油的壓力、溫度及流量,加強機油濾清。
2、採用符合規定的燃油及潤滑油。
3、控制柴油發電機組的溫度狀態,在過冷過熱的情況下工作都是不利的。冷天,柴油機起動前應先預熱,並用手轉動曲軸使機油進入磨擦表面。
4、軸承及軸頸表面質量和幾何形狀應嚴格得到保證。
5、軸承間隙要適當,發電機組過大產生沖擊,過小則潤滑不良,可能燒瓦。
⑶ 機械設計基礎關於軸的改錯題 求大神解答 謝謝.急!!!...
沒有按照圖中標號。1.右側端蓋缺少密封氈圈,端蓋與軸接觸,干涉軸轉動。2.右側軸承處軸的加工面太長。3.右側套筒頂住了軸承的外圈影響軸轉動和軸承拆卸。4.聯軸器缺少周向及軸線固定。5.齒輪處的軸太長,右側套筒頂不住齒輪,鍵槽太長過界,齒輪最好要做出有隔板的。6.左右兩個端蓋與箱體連接處都沒有加調整墊圈。7.左側軸承處軸肩高於軸承的內圈。
⑷ 用於滾動軸承軸張定位的軸肩過高時,可在軸肩上開槽,目的是什麼,答案
目的是當有時需要拆下軸承時,軸肩過高,拉拔器無法作用於軸承內圈,所以需要在軸肩開曹,就是為了在不損壞軸承的情況下拆下軸承。
⑸ 機械設計。圖中有錯誤,請指出,並簡要說明
這個作業可能有10錯誤,這里找出了8處,應該可以交差了。
1、軸肩太高,不便軸承拆專卸;
2、此處軸段長屬度應比(齒輪)轂孔長度短1~3mm;
3、軸套太高,不便軸承拆卸;
4、少密封調整墊;
5、聯軸器不能與軸承端蓋接觸,此軸段應設計成階梯軸段;
6、軸承端蓋孔應大於軸的直徑,且應設計有密封裝置;
7、聯軸器轂孔無鍵槽,沒法裝配;
8、此處軸段長度應比聯軸器轂孔長度短1~3mm。
⑹ 減速器軸系各零件(包括軸承)如何定位和固定
軸上零件的軸向定位是以軸肩、套筒、圓螺母、軸端擋圈和軸承端蓋等來保證的,具體內容如下:
1、軸肩:分為定位軸肩和非定位軸肩兩類,利用軸肩定位是最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採用軸肩就必然會使軸的直徑加大,而且軸肩處將因截面突變而引起應力集中。另外,軸肩過多時也不利於加工。因此,軸肩定位多用於軸向力較大的場合。
2、套筒定位: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軸上不需開槽_鑽孔和切制螺紋,因而不影響軸的疲勞強度,一般用於軸上兩個零件之間的定位。
3、圓螺母:定位可承受大的軸向力,但軸上螺紋處有較大的應力集中,會降低軸的疲勞強度,故一般用於固定軸端的零件,有雙圓螺母和圓螺母與止動墊片兩種型式。當軸上兩零件間距離較大不宜使用套筒定位時,也常採用圓螺母定位。
4、軸端擋圈:適用於固定軸端零件,可以承受較大的軸向力。
5、軸承端蓋:用螺釘或榫槽與箱體聯接而使滾動軸承的外圈得到軸向定位。
在一般情況下,整個軸的軸向定位也常利用軸承端蓋來實現。利用彈性擋圈、緊定螺釘及鎖緊擋圈等進行軸向定位,只適用於零件上的軸向力不大之處。緊定螺釘和鎖緊擋圈常用於光軸上零件的定位。
(6)為什麼軸肩過高軸承不便拆卸擴展閱讀
軸系結構設計常見錯誤整理
1、軸端無倒角,軸上零件不便裝拆。
2、軸肩過高,軸承不便拆卸
3、齒輪無周向固定
4、軸頭段長度等於齒輪輪轂的長度,套筒頂不住齒輪,齒輪固定不可靠。
5、聯軸器沒有軸向定位。
6、聯軸器沒有周向固定。
7、聯軸器沒有軸向固定。
8、無調整墊片,軸承間隙無法調整。
9、無密封裝置,無法防漏油及防塵。
10、精加工面過長而不便裝拆軸承。
11、轉動的軸與靜止軸承端蓋相接觸,軸不能正常運轉。
12、轉動的套筒與靜止的軸承外圈相接觸,軸系不能正常運轉。
13、鑄造箱體的機加工面與非機加工面未區分開。
14、無砂輪越程槽,軸頸處不便磨削加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減速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軸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軸承
⑺ 軸承在軸上如何安裝和拆卸在設計軸的結構時如何考慮軸承的裝卸
1、安裝:把軸擦洗干凈,把軸承的內徑和軸的外徑測量准,在過渡配合的范圍內,把軸承裝上軸,用套筒或者墊木墊好後均勻敲擊到位;
2、拆卸:同樣是清洗干凈後架在平穩的鉗工台或平地上,配合較松的用錘子敲擊,稍微緊的用專業的拉馬進行扒拉,切忌實在不是拆不掉的話禁止使用氧割割除;
3、軸在設計時軸肩的高度一般都會比軸承內圈的高度低一點,便於拆卸時的扒拉用力,有的還會在軸肩和軸承之間加一個活動的軸承墊圈,通過敲擊墊圈來拆卸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