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聽歌用什麼設備好呢
自我感覺在家和在外面區別很明顯
1在家可以使用手機,電腦,DVD這些連接到音響上,這樣躺著聽歌是最遐逸的事情了(當然好的功放和喇叭這些也是必須的)
2在外,因為受到一些影響,手機使用外放音響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外面有些藍牙音響就可以)感覺比耳機會更加舒服(耳機帶的時間長了耳朵也會感覺不舒服)
ps 自我感覺還是手機當播放器材是最好的設備之一吧,畢竟連接硬體也容易,加上手機也是成為在家,在外必備的硬體之一了,出門不能忘記帶手機吧。
⑵ 音樂發燒友都在用什麼設備聽歌
我不算燒友,但是我用的系統都算聲音杠杠的!1)隨身系統: 鐵三角M50 監聽耳機,乂度xD 05 解碼耳房 ,Hifi man601/先鋒XR1 播放器。有時用蘋果做數播轉盤接乂度解碼耳放。還玩一下運放互換。另有JVC 一款碳纖維耳機以及鐵三角女聲款耳機。2)HIFI 系列就是幾套了 JBL 305 有源音箱搭配GEC無源牛 前級馬蘭士CD 6000 OSE 發燒信號線以及電源線加濾波電源,這款搭配就是JBL風格,澎湃有力,音染少、三段均衡。低頻有彈性與控制力。高頻絲滑耐聽 3)真力8030C Quad 2Q 解碼器 無源前級 老虎魚線電 西電電源線 嘉的美信號線 鍍銀DAC 線。這款搭配,這款典型真力風格,聲音干凈 真實,三段均衡,沒有音染,味道直白。4)歐博T2 膽前級 歐博M100 晶體管後級 發燒信號線 電源線 配漢聲1794 解碼器 馬蘭士6000OSE 爭先濾波電源,也搭配小白楊數播。配美聲731 書架箱,人聲溫暖細膩,耐聽。5)清逸倫甲類前後級 (TW 1.3se / TW A9se)配金寶信號線 發燒電源 樂富豪85周年音箱 小白楊數播 和玄2Q 。特別是這款搭配,聲音通透 干凈 聲場開擴,有力度。完全是現代風格聲音。
做為音樂愛好者,我的聽歌設備如下:
音源:
1、CD機(麗特LT-ONE、劍橋640C、山靈S100)、解碼器(YBA DESIGN、全想DAC3);
2、黑膠(寶碟RPM 10、mudic hall mmf-2.1)、唱放(劍橋640P、寶碟Tube Box SE II);
3、卡座(中道DR-10、索尼KA7ES)
功放:
1、雅燃PM7前級+雅燃Pro 88SE;
2、斯巴克A-300B
3、馬蘭士PM-17mk II
音箱:
1、思奔達S3/5
2、思奔達S3/5 R2
3、勁浪806
設備有無數種,好的壞的無數種。這個問題只能是說,每個人都不一樣,即便是列出一大堆發燒器材,那就是一定是所有發燒友都用嗎?不然,每個人對於聲音理解,喜愛,都不一樣。你除非你把全世界的設備都列出來,不然這個問題是答不完的。
你說用健伍,別人說用天龍,還有人要先鋒,又有人說要diy,還有說要大奧,沒完沒了。有人糾結功放,有人糾結喇叭,有人糾結線材。也是沒完沒了。
要發燒,需要的是多聽多分辨,多看資料,多學習,了解音樂知識,了解設備知識,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適合自己的設備,而不是人雲亦雲。一切都要經過自己的耳朵鑒別過。東西好不好,以自己的聽覺感受為最終標准。所以玩發燒耗費金錢的不是你最終買的那一套音響設備,而是你整個學習,整個發燒的過程才是最耗費錢的,而且還耗費時間精力。
所以,如果這個問題,一定要給出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隻能說,只要是發燒友,不管是真燒,還是偽燒。都是用錢,用時間,用精力去聽音樂的。
我有一個AK380播放器,然後有二個耳機放大器,拜亞動力的A20和A2,有B&O的二個耳機:H8,H9,有拜亞的二個耳機:T70和T1 二代。
這個是我桌子的一角。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音樂發燒友。所謂的發燒友是指對某種事物具有狂熱愛好的一類人,最先出現於Hi-Fi音響領域。發燒友這個叫法最早是由香港的「音樂器材愛好者」發明的,由於香港的天氣比較炎熱,民用空調在那個時候還沒有普及,所以他們每次把玩器材,欣賞音樂總是弄得滿頭大汗,滿臉通紅,還樂此不疲,時間一長,他們就號稱自己是「發燒友」了,並且這個稱號也被大家接受了。
音樂發燒友可以分為幾種,隨身黨,台機大耳黨,上房拆房音響黨。隨身黨一般用AK380,AK240,PCM D1,ZX2,ARM2這種播放器。台機一般用BLUE HAWALL SE BHSE,耳機的話一般的HD800,K812,DAC202U等。
不要顯擺設備,更不要玩花樣概念,用心體會歌詞意境和演唱者「不作」的演繹技巧,用很普通的設備,甚至Diy 的設備也能愉悅自己。設備再好,如果停留在聽聲音的表象,說明很膚淺。
我用Nero把網上下載的無損音樂刻錄到幾毛錢一張的CD 盤上用來欣賞。免費送給很多身邊的朋友在車里播放,盲測從未出現明顯音質上的差異。
別再迷信什麼發燒、金蝶。牢記:是欣賞音樂,不是欣賞設備。
台式機的話,是麥景圖275台灣復刻版+麥景圖7005cd機+尊寶c809,聽歌是一流的,特別人聲那個甜美貴氣。。cd買50,60元那種就很好了,當然是最近幾年的例如孫露張瑋伽白曉陳艷。。如果是許冠傑,黃家駒,葉振棠,陳慧嫻等以前的歌星,cd就貴了,天龍版要300元左右吧,後來刻錄的不行,過幾十年可能就聽不到他們的好版本的天籟之音了。。
我還在用安橋前後級388.588.加尊寶音箱聽音樂。做合成器音箱用JBL208P
郎哥是個窮光蛋,聽歌練歌就用手機。哈哈哈哈哈哈,見笑了各位同僚。
⑶ 音樂發燒友們都用什麼樣的音響聽歌呢
自己不算發燒,但是算音樂愛好者,周末一個人,一杯茶,一張CD.是一種生活選擇,設備是普通PC+9038USB解碼器+天逸 AD86Pro功放+ Vifa10寸三分頻落地箱。播放無損格式音樂。不要迷信CD,流媒體時代是你終究要面對的進步。不要迷信玄學,數碼音樂從源頭錄音到你耳朵聽到每一步都伴隨著藝術加工。見過老燒的配置,你會發現折騰最貴的不是設備,而是聽音環境的搭配和房子。所以設備搭配得當,能完整播放出來音源的表達,然後久聽不累就好。不要過分追求,否則投入產出越來越低,只適合金主,就脫離取悅心境那種狀態了.
首先應該把純音玩家與電影院玩家分開。然後純音玩家又分人聲和音樂二種,然後又分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和交響樂。現代音樂最好採用美國JBL和美國器材,動態特別大,爆發力強,蕣態特性好;而古典音樂最好選擇英國天朗皇家西敏詩,樂器聲活靈活現,人聲優美悅耳穿透力強感染肺腑,。之所以分這么多類型,就是因為人類的音響器材技術還很無奈,根本無法達到真實世界中的聲音完全展現的目的,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還是日本或中國,誰都不能絲毫不漏地完全忠實重現它們,只能展現其中一部分,扔掉一部分。所以只能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割捨不喜歡的部分。所以就分成電影院器材,古典音樂器材,人聲器材,現代音樂器材等等……在錄音技術層面看:有的錄音時就刪掉高與低的部分,有的把聲音壓縮錄音然後播放時擴展,但是始終無法全部記錄和播放音樂,所以錄音技術從源頭就已經掐頭去尾了。所以最好是去國家大劇院直接聽沒有刪除的原滋原味的音樂,但是那很不方便。如果家裡建音響室,就只能根據自己愛好選擇器材。例如本人電影院單獨音響,Sony真4k投影機wv 500es ,200寸玻璃珠幕,配JBL 音箱美國皇冠器材。音響方面另外單獨配置,發燒音響採用歐洲品牌。電影院與發燒音響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混合使用。所以你只能按照偏好的選擇其一。
本人喜歡古典音樂和人聲,所以選擇了英國天朗西敏詩和斯大林音箱,國內通常推薦使用日本金嗓子純甲類前後級獨立,左右獨立。但是價格很高,聲音自己也不喜歡。所以改用了電子管純甲類前級,左右獨立,前後級之內也獨立,並且後級左右也是獨立的,當然這樣配置耗電很大,體積很大,並且只能放在地面坐實才好聽,無法放到音響櫃子里,耗電大約4000瓦。前後級產品選用了丹麥品牌,後級是純甲類300B電子管,功率單聲道12瓦。大概音量在五分之一處已經很大了,再大聲音沒有意義了因為西敏詩音箱靈敏度很高,不需要太大功率推動就產生很大聲場。CD音樂聽了阿姐鼓,天籟般空曠寧靜與震撼心肺的鼓聲,朱哲琴天籟的嗓音回盪,無人能及;,以色列的大眼妹嗓音嘹亮可以理解為最好的嗓子。蔡琴的……總之英國天朗西敏詩極為震撼……聽梁祝,徐麗拿第一次在學校演出那種少女真情注入到小提琴里,穿透心靈讓你熱淚盈眶,而後來幾次徐麗拿的錄音完全沒有穿透心肺的感覺,因為少女的深情沒有了……那時你就明白什麼是發燒音響和電影院的區別了。
真的發燒都先搞間房,你就知道是啥音響,現在一間房至少100萬在大城市
這問題不好回答,聽音樂是心情,是回憶,是理解,是自我陶醉,是修養等,重要的是音樂給你帶來的美和享受,並不完全是用的什麼設備,一個小收音機邊散步邊聽一樣很有味,一套百萬級的系統心情不好聽起來一定無味,音樂如用心來聽無論什麼設備都好聽,只燒設備而不提升對音樂的理解永遠都調不出最好的聲音,
兩套設備
客廳12寸音箱合並機加串流數播
桌面6.5寸書架合並機加雙10寸炮
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馬蘭士cd6006CD機,雅馬哈AX-890合並功放,天朗637音箱組合成一套音響系統。除用cd碟片外,經常將ipad或手機(apple music)做音源,通過USB連接在CD機上,或將ipad或手機(apple music)做音源連接到金絲雀2代上(將其做解碼和前級),再與雅馬哈AX-890功放連接,形成一套音響系統。第二部分,將ipad或手機(apple music)做音源,連接到金絲雀2代(將其做解碼和前級),與kef egg(有源音箱)相連,形成桌面音響系統。第三部分,將ipad或手機(apple music)做音源,連接到金絲雀2代(將其做解碼耳放一體機),聽古典音樂時用森海塞爾hd600;聽流行音樂時用天龍d5200:隨意時用鐵三角ATH-M50xBT。
自己只能算個音樂愛好者吧!器材只是為耳朵服務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當然有條件的話弄一套好器材對於個人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這就好比吃飯,盒飯也可以吃飽,但是吃飽和吃好從營養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有條件誰會天天都吃盒飯?所以有條件的話就買好一點的設備長期的吸收得到的營養肯定也不一樣的。
⑷ 現在家庭聽音樂都用什麼設備
現在家庭聽音樂都用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是一個音箱升級的產物,是家庭消費者用語音進行上網的一個工具,比如點播歌曲、上網購物,或是了解天氣預報,它也可以對智能家居設備進行控制,比如打開窗簾、設置冰箱溫度、提前讓熱水器升溫等。
技術開發:
產品需要不停迭代完善,以確保穩定的網路連接;比如一款精美的音箱需要反復磨合外觀設計;又比如語音交互需要良好的收聲效果,而揚聲器本身會發聲,在遠場喚醒智能音箱時,就需要消除揚聲器本身的聲音;甚至音量大時的震動也會影響收聲,所以音腔和麥克風之間的距離都需要考量。
智能音箱市場所存在的「分裂發展」問題:看起來簡單的智能音箱想要真正實現日常語音交互,實際上全是技術難題。也正是這些難題讓中國智能語音市場發展遲緩,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機器對於中文的理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NLP。
⑸ 聽音樂用什麼音響最好
聽音樂的音響需要根據你聽音樂的類型來選擇,如果你是個嘻哈愛好者,那麼重低音的音響會適合你,像BOSE或馬歇爾,而如果你喜歡一些輕音樂,像古典,舒緩的情歌類,那麼巫-喀秋莎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巫喀秋莎桌面HiFi音響,雙喇叭單元設計,三頻均衡,除了中高頻喇叭外,還有中低頻喇叭單元,解析度非常高,還有小仰角設計,可以根據巫喀秋莎擺放的不同位置調整小仰角,從而可以獲得更准確的相位。而且,外觀設計也非常獨特美麗。
巫喀秋莎
-音質絕佳
-集功放和音箱於一體(一體式設計)
-外觀精緻小巧,不佔空間
-雙單元設計(可仰角可調節設計&無指向單元設計),實現您無論身處音響的哪一個方位都能夠獲取到完整的音樂信息的需求
-第一單元金屬腔體以及第二單元木質腔體增高了聲音的解析度和明亮度
-聲音還原度高,音色干凈、溫暖
⑹ 小學 音樂器材有哪些
(1)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2(27.5Hz)至 C5(4186Hz),幾乎囊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樂音,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
(6)音樂器材用什麼擴展閱讀:
小學生的樂器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還是以傳統為主。比如在鋼琴培訓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湯普森教程》、《拜爾》、《車爾尼》、《創意曲集》、《小奏鳴曲集》等,方式主要還是一對一。在小學生初級鋼琴教學內容上,大多數教師主要是以約翰·湯普森的《簡易鋼琴教程》為初始教學內容,進行一段時間後會以《拜爾》為輔助鋼琴基本功的訓練。
其中,也有部分鋼琴教師選用《巴斯蒂安鋼琴教程》這套教材或與之相類似的教材。在具有一定基礎後,教師選用的教材多是《車爾尼》599、849、299等、《萊蒙練習曲集》、《小奏鳴曲集》等等。鋼琴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還會穿插著《全國鋼琴演奏考級作品集》這套教材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