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一、 二級冶金焦的焦區別是什麼
一級、二級的主要區別是灰分、硫份的不同。在相同條件下,可提高配合煤揮發份。加入相對便宜、硫份稍高的煤種。
冶金焦是高爐焦、鑄造焦、鐵合金焦和有色金屬冶煉用焦的統稱。由於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於高爐煉鐵,因此往往把高爐焦稱為冶金焦。
冶金焦指標如下:
一級冶金焦: 固定碳〉86%; 發熱量 7300cal/kg; 灰份〈12%; 揮發份〈1.9%; 全〈水5%; 硫〈0.6% ;
二級冶金焦: 固定碳84.5-85%; 發熱量7000cal/kg;灰份〈13.5%; 揮發份〈1.9%; 全〈水6%; 硫〈0.7% ;
三級冶金焦: 固定碳83-84.5%; 發熱量6500cal/kg;灰份〈15%; 揮發份〈1.9%; 全〈水6%; 硫〈1% ;
2. 焦炭問題
1.煙煤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到950-1050℃,經過乾燥、熱解、熔融、粘結、固化、收縮等階段最終製成焦炭,這一過程叫高溫煉焦(高溫干餾)。由高溫煉焦得到的焦炭用於高爐冶煉、鑄造和氣化。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經回收、凈化後的焦爐煤氣既是高熱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機合成工業原料。
冶金焦是高爐焦、鑄造焦、鐵合金焦和有色金屬冶煉用焦的統稱。由於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於高爐煉鐵,因此往往把高爐焦稱為冶金焦。
鑄造焦是專用與化鐵爐熔鐵的焦炭。鑄造焦是化鐵爐熔鐵的主要燃料。其作用是熔化爐料並使鐵水過熱,支撐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氣性。因此,鑄造焦應具備塊度大、反應性低、氣孔率小、具有足夠的抗沖擊破碎強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點。
2.焦炭質量的評價 :
1、焦炭中的硫分:硫是生鐵冶煉的有害雜質之一,它使生鐵質量降低。在煉鋼生鐵中硫含量大於 0.07% 即為廢品。由高爐爐料帶入爐內的硫有 11% 來自礦石;3.5% 來自石灰石;82.5% 來自焦炭,所以焦炭是爐料中硫的主要來源。焦炭硫分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爐煉鐵生產。當焦炭硫分大於1.6%,硫份每增加 0.1% ,焦炭使用量增加 1.8%,石灰石加入量增加3.7%, 礦石加入量增加0.3% 高爐產量降低1.5—2.0%. 冶金焦的含硫量規定不大於 1%,大中型高爐使用的冶金焦含硫量小於 0.4—0.7% 。
2、焦炭中的磷分:煉鐵用的冶金焦含磷量應在0.02—0.03% 以下。
3、焦炭中的灰分:焦炭的灰分對高爐冶煉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焦炭灰分增加1%,焦炭用量增加 2—2.5% 因此,焦炭灰分的降低是十分必要的。
4、焦炭中的揮發分:根據焦炭的揮發分含量可判斷焦炭成熟度。如揮發分大於1.5%,則表示生焦;揮發分小於 0.5—0.7%, 則表示過火,一般成熟的冶金焦揮發分為1%左右。
5、焦炭中的水分:水分波動會使焦炭計量不準,從而引起爐況波動。此外,焦炭水分提高會使M04偏高,M10偏低,給轉鼓指標帶來誤差。
6、焦炭的篩分組成:在高爐冶煉中焦炭的粒度也是很重要的。我國過去對焦炭粒度要求為:對大焦爐(1300—2000 平方米)焦炭粒度大於 40 毫米;中、小高爐焦炭粒度大於 25 毫米。但目前一些鋼廠的試驗表明,焦炭粒度在40—25 毫米為好。大於 80 毫米的焦炭要整粒,使其粒度范圍變化不大。這樣焦炭塊度均一,空隙大,阻力小,爐況運行良好。
3.山西太原
3. 鑄造用鐵的材料選用原則是什麼
一、鐵礦石品位
鐵礦石的品位即指鐵礦石的含鐵量,以TFe%表示。品位是評價鐵礦石質量的主要指標。礦石有無開采價值,開采後能否直接入爐冶煉及其冶煉價值如何,均取決於礦石的含鐵量。
鐵礦石含鐵量高有利於降低焦比和提高產量。根據生產經驗,礦石品位提高1%,焦比降低2%,產量提高3%。因為隨著礦石品位的提高,脈石數量減少,熔劑用量和渣量也相應減少,既節省熱量消耗,又有利於爐況順行。從礦山開采出來的礦石,含鐵量一般在30%~60%之間。品位較高,經破碎篩分後可直接入爐冶煉的稱為富礦。一般當實際含鐵量大於理論含鐵量的70%~90%時方可直接入爐。而品位較低,不能直接入爐的叫貧礦。貧礦必須經過選礦和造塊後才能入爐冶煉。
二、脈石成分
鐵礦石的脈石成分絕大多數為酸性的,SiO2含量較高。在現代高爐冶煉條件下,為了得到一定鹼度的爐渣,就必須在爐料中配加一定數量的鹼性熔劑(石灰石)與Si02作用造渣。鐵礦石中Si02含量愈高,需加入的石灰石也愈多,生成的渣量也愈多,這樣,將使焦比升高,產量下降。所以要求鐵礦石中含Si02愈低愈好。
脈石中含鹼性氧化物(Ca0、MgO)較多的礦石,冶煉時可少加或不加石灰石,對降低焦比有利,具有較高的冶煉價值。
三、有害雜質和有益元素的含量
1.有害雜質
礦石中的有害雜質是指那些對冶煉有妨礙或使礦石冶煉時不易獲得優質產品的元素。主要有S、P、Pb、Zn、As、K、Na等。
(1)硫
硫在礦石中主要以硫化物狀態存在。硫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a.當鋼中的含硫量超過一定量時,會使鋼材具有熱脆性。這是由於FeS和Fe結合成低熔點(985℃)合金,冷卻時最後凝固成薄膜狀,並分布於晶粒界面之間,當鋼材被加熱到1150~1200℃時,硫化物首先熔化,使鋼材沿晶粒界面形成裂紋。
b.對鑄造生鐵,會降低鐵水的流動性,阻止Fe3C分解,使鑄件產生氣孔、難於切削並降低其韌性。
c.硫會顯著地降低鋼材的焊接性,抗腐蝕性和耐磨性。
國家標准對生鐵的含硫量有嚴格規定,煉鋼生鐵,最高允許含硫質量分數不能超過0.07%,鑄造鐵不超過0.06%。雖然高爐冶煉可以去除大部分硫,但需要高爐溫、高爐渣鹼度,對增鐵節焦是不利的。因此礦石中的含硫質量分數必須小於0.3%。
(2)磷
磷也是鋼材的有害成分。以Fe2P、Fe3P形態溶於鐵水。因為磷化物是脆性物質,冷凝時聚集於鋼的晶界周圍,減弱晶粒間的結合力,使鋼材在冷卻時產生很大的脆性,從而造成鋼的冷脆現象。由於磷在選礦和燒結過程中不易除去,在高爐冶煉中又幾乎全部還原進入生鐵。所以控制生鐵含磷的惟一途徑就是控制原料的含磷量。
(3)鉛和鋅
鉛和鋅常以方鉛礦(PbS)和閃鋅礦(ZnS)的形式存在於礦石中。
在高爐內鉛是易還原元素,但鉛又不溶解於鐵水,其密度大於鐵水,所以還原出來的鉛沉積於爐缸鐵水層以下,滲入磚縫破壞爐底砌磚,甚至使爐底砌磚浮起。鉛又極易揮發,在高爐上部被氧化成PbO,粘附於爐牆上,易引起結瘤。一般要求礦石中的含鉛質量分數低於0.1%。
高爐冶煉中鋅全部被還原,其沸點低(905℃),不熔於鐵水。但很容易揮發,在爐內又被氧化成ZnO,部分ZnO沉積在爐身上部爐牆上,形成爐瘤,部分滲入爐襯的孔隙和磚縫中,引起爐襯膨脹而破壞爐襯。礦石中的含鋅質量分數應小於0.1%。
(4)砷
砷在礦石中含量較少。與磷相似,在高爐冶煉過程中全部被還原進入生鐵,鋼中含砷也會使鋼材產生「冷脆」現象,並降低鋼材焊接性能。要求礦石中的含砷質量分數小於0.07%。
(5)鹼金屬
鹼金屬主要指鉀和鈉。一般以硅酸鹽形式存在於礦石中。冶煉過程中,在高爐下部高溫區被直接還原生成大量鹼蒸氣,隨煤氣上升到低溫區又被氧化成碳酸鹽沉積在爐料和爐牆上,部分隨爐料下降,從而反復循環積累。其危害主要為:與爐襯作用生成鉀霞石(K2O·A12O3·2SiO2),體積膨脹40%而損壞爐襯;與爐襯作用生成低熔點化合物,粘結在爐牆上,易導致結瘤;與焦炭中的碳作用生成插入式化合物(CK8、CNa8)體積膨脹很大,破壞焦炭高溫強度,從而影響高爐下部料柱透氣性。因此要限制礦石中鹼金屬的含量。
(6)銅
銅在鋼材中具有兩重性,銅易還原並進入生鐵。當鋼中含銅質量分數小於0.3%時能改善鋼材抗腐蝕性。當超過0.3%時又會降低鋼材的焊接性,並引起鋼的「熱脆」現象,使軋制時產生裂紋。一般鐵礦石允許含銅質量分數不超過0.2%。
2.有益元素
礦石中有益元素主要指對鋼鐵性能有改善作用或可提取的元素。如錳(Mn)、鉻(Cr)、鈷(Co)、鎳(Ni)、釩(V)、鈦(Ti)等。當這些元素達到一定含量時,可顯著改善鋼的可加工性,強度和耐磨、耐熱、耐腐蝕等性能。同時這些元素的經濟價值很大,當礦石中這些元素含量達到一定數量時,可視為復合礦石,加以綜合利用。
四、鐵礦石的還原性
鐵礦石的還原性是指鐵礦石被還原性氣體C0或H2還原的難易程度。它是一項評價鐵礦石質量的重要指標。鐵礦石的還原性好,有利於降低焦比。
影響鐵礦石還原的因素主要有礦物組成、礦物結構的緻密程度,粒度和氣孔率等。一般磁鐵礦因結構緻密,最難還原。赤鐵礦有中等的氣孔率,比較容易還原。褐鐵礦和菱鐵礦容易還原,因為這兩種礦石分別失去結晶水和去掉CO2後,礦石氣孔率增加。燒結礦和球團礦的氣孔率高,其還原性一般比天然富礦的還要好。
五、礦石的粒度、機械強度和軟化性
礦石的粒度是指礦石顆粒的直徑。它直接影響著爐料的透氣性和傳熱、傳質條件。
通常,入爐礦石粒度在5~35mm之間,小於5mm的粉末是不能直接入爐的。確定礦石粒度必須兼顧高爐的氣體力學和傳熱、傳質幾方面的因素。在有良好透氣性和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爐料粒度。
鐵礦石的機械強度是指礦石耐沖擊、抗摩擦、抗擠壓的能力,力求強度要高一些為好。
鐵礦石的軟化性包括鐵礦石的軟化溫度和軟化溫度區間兩個方面。軟化溫度是指鐵礦石在一定的荷重下受熱開始變形的溫度;軟化溫度區間是指礦石開始軟化到軟化終了的溫度范圍。高爐冶煉要求鐵礦石的軟化溫度要高,軟化溫度區間要窄。
六、鐵礦石各項指標的穩定性
鐵礦石的各項理化指標保持相對穩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效率。在前述各項指標中,礦石品位、脈石成分與數量、有害雜質含量的穩定性尤為重要。高爐冶煉要求成分波動范圍:含鐵原料TFe<±0.5%~l.0%;ω(SiO2)<±0.2%~0.3%;燒結礦的鹼度為±0.03~0.1。
為了確保礦石成分的穩定,加強原料的整粒和混勻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