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干將莫邪的故事是什麼
干將和莫邪本是一同鑄劍的夫婦倆,因為他們鑄了兩把亘古無比的雌雄寶劍,分別以他們的名字干將和莫邪來命名,所以他們的名字就成了世上最好的寶劍的代名詞。
起先,干將和歐冶子同門學習鑄劍的方術。兩人稟賦極高,最終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世上再沒有人再能比得上他們師兄弟。後來,干將和歐冶子共同鑄造了「龍淵」、「太阿」、「工布」三把寶劍,就算完全出師了。
學成之後,他們辭別師傅,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干將回了吳國,並娶了妻子莫邪,他們夫妻兩個,平時靠為別人鑄些日常的鐵器,用以維持生計。他們有時也鑄劍,但是很少,除非不得已,他們是不會鑄劍的,因為他們知道,劍鑄出來總會發生不好的事,因而還是少鑄的好。
再說歐冶子,回到了楚國。恰逢楚王的愛妃因抱鐵而有了身孕,不久就生下了一塊青鐵。楚王知道這是一塊寶物,極為難得,決心把它鑄成寶劍。於是就下達召書,遍尋楚國境內的鑄劍名師,不久就找到了歐冶子。歐冶子花了三年的時間,並用一個童男作血引,最後為楚王鑄成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
這時的吳國正和楚國發生戰爭,吳王聽說楚王得了一把削金如土的上好寶劍,自己也很想造出一把比楚王的劍更好的劍來。他於是派人找到了干將和莫邪,命令他們在兩年的時間造出一把更好的寶劍來。
其實,干將的造劍技術比歐冶子要更高一籌,但是,干將沒有像歐冶子造劍那樣的好鐵,所以接連給吳王鑄了十多把,拿去跟楚王的寶劍一試,每次都是一下就被楚王的劍砍斷。為此吳王非常生氣,就給干將莫邪下了一個死期:要是在剩下的一年時間內鑄不出更好的寶劍,你們倆都得被處死。
龍於是干將顧不得千辛萬苦,采來「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終於找到了一塊純青而又透明的寶鐵。這鐵寒氣逼人,異彩耀眼。於是干將和莫邪鑄起高台,「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用最好的火炭,鼓起大風,燃起熊熊的大火,把這塊鐵放在爐里燒了起來。那壯闊的場面,還引來了百神的臨觀。但是整整燒了十個月,眼看最後的期限就要過了。可是,無論干將怎麼樣鼓風,無論莫邪如何添柴,那塊寶鐵就是一點也沒有熔化。
他們的神情越來越凝重,干將抬起頭來望著遠方,聲音低沉而又非常冷靜地說道:「這是塊異寶,不以鮮血濺在上面,它是不會熔化的!」說完他揮劍割破自己的手腕,把鮮血滴入爐中那塊紅紅的寶鐵上。莫邪也咬破她的手指讓血滴了進去。當他們的鮮血合在一起,染在寶鐵上時,寶鐵便慢慢熔化,隨後升起裊裊青煙,進而一陣陣寒氣襲來。爐蓋開啟的剎那,天地瞬間變了顏色,風起雲涌,一團濃濃的白霧從爐里冒出來,很快漫滿了天空,把鑄劍台完全籠罩住了,接著頭頂現出一片氤氳的幻光,在冷卻了的漆黑熔爐里,躺著兩柄寶劍。
他們終於鑄成了兩把舉世無雙的寶劍:干將劍和莫邪劍。他們又用後山最清的泉水啐了寶劍,並在上面刻下了他們夫婦的名字。用陽文刻著「干將」二字的為雄劍,用陰文刻著「莫邪」二字的為雌劍。
然而,他們逾期了。逾期是要被殺頭的,干將當然知道。這時莫邪也懷上了身孕。干將不願連累妻子,就帶了那把雌劍獨自去見吳王。吳王果然暴怒,就把干將給殺死了。
干將死後不久,莫邪生下了兒子赤。赤一生下來,相貌非常奇特,兩行眉毛之間的距離有一尺來寬,所以人們又他「眉間尺」。等到赤長大之後,他就問他的母親,父親到哪裡去了。母親告訴他:「你的父親給吳王鑄劍,沒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就被吳王無情地殺死了。他離開的時候囑咐過我一件事,現在你大了,就告訴你吧。你父親說,出家門後,往南山上看,會看到一棵松樹長在石頭上,劈開樹的背面,就能找到一把寶劍。」
赤聽了母親的話,就站在家門口朝南望去,但是沒有看到什麼山,只看到屋子前面的松木柱子,這柱子就立在下邊的墊石上。赤頓時明白過來。他用斧子把拄子的背面劈開,找到了那把掩臧了十七年、寒光閃閃的「干將」雄劍。
赤得到了雄劍,日夜想著為父親報仇。
第二天,赤就辭別了母親,到吳國的都城找吳王報仇去了。
再說,吳王忽然做個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孩子,手持寶劍,要為父親報仇,這孩子的眉毛相距有一尺。於是吳王連忙張榜抓拿凡是眉毛相距有一尺的人,並懸賞重金。
赤聽到了這個消息,就一個人躲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哭了起來。他那悲苦的哭聲感動了一個路過的黑衣劍客。於是,劍客沿著哭聲朝他走了過來。黑衣劍客走過來一看,很吃驚,發現面前的這下孩子就是吳王懸賞的那個孩子,就蹲下來關心地問事情的緣由。赤就把他要報仇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劍客。劍客見這個孩子如此的堅毅,便不由思索地說:「我可以為你報仇!但是我要帶著你的頭顱和那把雄的寶劍去,才能殺死吳王!也才能為你報仇。」
赤默默地點了點頭,立即拔出「干將」寶劍,割下自己的頭顱,連同寶劍一齊交給了這個劍客,但是他的身體仍然站立不倒,直到劍客對他說:「你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這時,赤的屍體才倒下。
黑衣劍客拿著赤的頭和「干將」寶劍去見吳王,吳王十分欣喜。劍客說:「這是一顆仇恨的頭顱,必須放在熱水中煮,才能消除它的仇恨。」吳王於是依照劍客的話,在一口大鼎里燒開沸水來煮。可是一連三天三夜,都沒有將頭顱煮爛。吳王走到鼎邊去看,只見那顆頭顱忽地跳了出來,一口住吳王的鼻子。在一旁的劍客,只一劍就把吳王的頭顱削落在沸水中,隨即,劍客也割下了自己的頭顱放到了鼎里。三顆頭顱不一會兒就被煮得稀爛,成了一鼎粘粘的羹,完全分不清哪個是吳王,哪個是赤,哪個是劍客。
最後,人們把鍋里的東西分成三份來埋葬,而且各自修了墳墓,通稱「三王墓」。
❷ 《吳越春秋》的兩把寶劍:關於干將莫邪的故事真假如何
《吳越春秋》主要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的史事。
《吳越春秋》系東漢趙曄所撰,是一部記述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兩國史事為主的史學著作。該書原十二卷,隋以後缺佚二卷,《宋史·藝文志》記為十卷。《吳越春秋》是主要記述春秋末期,吳越二國之事的雜史。前五篇為吳事,起於吳太伯,迄於夫差;後五篇為越事,記越國自無余以至勾踐稱霸及其後人,注重吳越爭霸的史實。
《吳越春秋》的內容介於歷史與小說之間,人物的刻劃,故事情節的描寫,像後世的演義體,因而對後世的文學有一定影響。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acE0j6WCzlyxelQ6_RiE5Q
❸ 歐冶子,干將都作過什麼劍
歐冶子: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傳說楚王命令風鬍子到越地去,尋找歐冶子,叫他製造寶劍。於是歐冶子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尋覓能夠出鐵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這三樣東西都具備了,才能鑄制出利劍來。最後他來到了龍泉的秦溪山旁,發現在兩棵千年松樹下面有七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凈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實乃上等寒泉,就鑿池儲水,即成劍池。
歐冶子又在茨山下採得鐵英,拿來煉鐵鑄劍,就以這池裡的水淬火,鑄成劍坯,可是沒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劍,歐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尋萬覓,終於在秦溪山附近一個山嶴里,找到亮石坑。發覺坑裡有絲絲寒氣,陰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異物。於是焚香沐浴,素齋三日,然後跳入坑洞,取出來一塊堅利的亮石,用這兒水慢慢磨製寶劍。
經兩年之久,終於鑄劍三把:第一把叫做「龍淵」,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這些寶劍彎轉起來,圍在腰間,簡直似腰帶一般,若乎一松,劍身即彈開,筆挺筆直。若向上空拋一方手帕,從寶劍鋒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為二。斬銅剁鐵,就似削泥去土,之如此,皆因取此鐵英煉鐵鑄劍,取這池水淬火,取這山石磨劍之故。
楚王見劍大喜,乃賜此寶地為「劍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縣就以第一把寶劍為縣名,叫「龍淵縣」,因避唐高祖名諱「淵」字,改叫「龍泉」,一直叫到今天。為了紀念龍泉寶劍鼻祖歐冶子,後人在劍池湖建了「劍池亭」和「歐冶子將軍廟」,成了一方千年古跡。 干將,相傳為春秋末吳國人,與歐冶子同師,善鑄造兵器。春秋末著名冶匠。曾為吳王闔閭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金鐵不銷,其妻莫邪斷發剪爪,投入冶爐,於是「金鐵乃濡」,成劍兩柄,即名為干將、莫邪。 傳說干將、莫邪是兩把劍,但是沒有人能分開它們。干將、莫邪是兩個人,同樣,也沒有人能將他(她)們分開。干將、莫邪是干將、莫邪鑄的兩把劍。干將是雄劍,莫邪是雌劍。干將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將很勤勞,莫邪很溫柔。干將為吳王鑄劍的時候,莫邪為干將扇扇子,擦汗水。三個月過去了,干將嘆了一口氣。莫邪也流出了眼淚。莫邪知道干將為什麼嘆氣,因為爐中采自五山六合的金鐵之精無法熔化,鐵英不化,劍就無法鑄成。干將也知道莫邪為什麼流淚,因為劍鑄不成,自己就得被吳王殺死。干將依舊嘆氣,而在一天晚上,莫邪卻突然笑了。看到莫邪笑了,干將突然害怕起來,干將知道莫邪為什麼笑,干將對莫邪說:莫邪,你千萬不要去做。莫邪沒說什麼,她只是笑。干將醒來的時候,發現莫邪沒在身邊。干將如萬箭穿心,他知道莫邪在哪兒。莫邪站在高聳的鑄劍爐壁上,裙裾飄飛,宛如仙女。莫邪看到干將的身影在熹微的晨光中從遠處急急奔來。她笑了,她聽到干將嘶啞的喊叫:莫邪……,莫邪依然在笑,但是淚水也同時流了下來。干將也流下了眼淚,在淚光模糊中他看到莫邪飄然墜下,他聽到莫邪最後對他說道:干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
鐵水熔化,劍順利鑄成。一雄一雌,取名干將莫邪,干將只將「干將」獻給吳王。干將私藏「莫邪」的消息很快被吳王知曉,武士將干將團團圍住,干將束手就擒,他打開劍匣絕望地向裡面問道:莫邪,我們怎樣才能在一起?劍忽從匣中躍出,化為一條清麗的白龍,飛騰而去,同時,干將也突然消失無蹤。在干將消失的時候,吳王身邊的「干將」劍也不知去向。而在千里之外的荒涼的貧城縣,在一個叫延平津(今福建南平)的大湖裡突然出現了一條年輕的白龍。這條白龍美麗而善良,為百姓呼風喚雨,荒涼的貧城縣漸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縣城的名字也由貧城改為豐城。可是,當地人卻時常發現,這條白龍幾乎天天都在延平津的湖面張望,象在等待什麼,有人還看到它的眼中常含著淚水。
六百年過去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里,豐城縣令雷煥在修築城牆的時候,從地下掘出一個石匣,裡面有一把劍,上面赫然刻著「干將」二字,雷煥欣喜異常,將這把傳誦已久的名劍帶在身邊。有一天,雷煥從延平津湖邊路過,腰中佩劍突然從鞘中跳出躍進水裡,正在雷煥驚愕之際,水面翻湧,躍出黑白雙龍,雙龍向雷煥頻頻點頭意在致謝,然後,兩條龍脖頸親熱地糾纏廝磨,雙雙潛入水底不見了。在豐城縣世代生活的百姓們,發現天天在延平津湖面含淚張望據說已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白龍突然不見了。而在第二天,縣城裡卻搬來了一對平凡的小夫妻。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鐵匠,技藝非常精湛,但他只用心鍛打掙不了幾個錢的普通農具卻拒絕打造有千金之利的兵器,在他幹活的時候,他的小妻子總在旁邊為他扇扇子,擦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