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逆光拍攝技巧 人像
逆光拍攝技巧如下(人像):
1、讓人臉遮住光源:逆光拍攝人像照片,如果有光源直接照射向鏡頭是不好的,所以需要挑選拍攝角度,盡量避開光源直射鏡頭,比如通過調整拍攝角度讓光源不出現在照片中,然後藉助其他方式來為人臉補光,從而避免拍攝大黑臉的尷尬。
綜上所述:
逆光拍攝時可以在人物周圍產生耀眼的輪廓光,強烈的勾勒出人物的外觀,人物的發絲會一根根凸顯出來,身體的邊緣線也會呈現出來,使整個人物更立體地表現到畫面中去,形成一種夢幻的迷人氛圍。這就是在人像攝影當中許多攝影師喜歡逆光拍攝的一個重要原因。
❷ 單反相機逆光攝影技巧
攝影家們常有這樣一句話:「開始我們不過迷上了單反相機這一個尤物,而結果卻愛上了攝影這一門藝術。」下面是我整理的單反相機逆光攝影技巧,歡迎閱讀參考!
一、拍攝器材:
數碼單反(全畫幅更佳)+大光圈定焦鏡頭
全畫幅的CMOS和RAW格式可以幫助我們記錄更多細節,也為後期提供了方便。而大光圈定焦鏡頭,定焦鏡頭的素質一般來說高於擁有同焦段的變焦鏡頭,同時大光圈能讓光暈和光斑更加明顯,從而提升畫面的光感。
二、拍攝時間:
逆光照的拍攝黃金時間是每天日出後和日落前1個小時內,因為此時的光線柔和,色調溫暖,人物和背景的反差小,容易營造出美好的畫面。
就季節而言,冬天的光線比夏天更軟更透亮,更適合拍攝,基本全天都合適拍逆光 。
就拍攝的黃金時間而言:夏天一般出現在上午5點——6點,下午5點——6點,冬天一般出現在上午7點——8點,下午4點——5點,這根據各地日出日落時間而定。
就天氣而言,晴天最能拍出明顯的逆光。
三、拍攝設置:
逆光攝影有兩大難點:
第一個難點是曝光, 由於逆光拍攝時人物處於背光狀態,所以背景的明亮度往往是主體的數倍,而相機的平均測光會將背景亮度一同考慮進去,導致主體過暗或曝光不足的情形時有發生。在這里有四個方法供你參考:
方法一:評價測光,取人物曝光和背景曝光的平均值,臉部可以用側閃和反光板達到正常曝光值
方法二:點測光對人物臉部曝光,背景多數會過曝,此時應選擇較為亮麗的背景才不會過於乏味
方法三:對背景曝光,人物欠曝,拍攝剪影效果.
另一個難點是對焦,當陽光進入感光器時,對焦就會變得困難,尤其是用大光圈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無法對焦或者對焦慢的問題。
解決方法就是先對焦再構圖並且使用遮光罩。一般用中心對焦點對焦,先對好主體,再移動畫面完成構圖並拍攝。通過再構圖可以很好地控制逆光的程度,從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1.機內設置,做好充分准備
陽光如果用「感覺」來形容,那無疑是溫暖而明媚的,在攝影師利用「陽光」進行創作時,准備工作一定要做足。為了突出呈現畫面「溫暖的感覺」就要先從顏色上下手,黃色,橘色,紅色等等這樣的色系會讓畫面陽光感十足,此時,我們可以利用手中相機的「白平衡」功能,我使用的是EOS7D MarkII,在白平衡設置中根據自己的畫面需求使用手動白平衡功能,來調節畫面,使其整體偏黃或者橘色。
2.針對不同環境進行相應調整
在逆光環境下創作一定要注意畫面的「反差」問題,如果我們遇到比較強硬的光線時,因為在該環境下本身得到的影像就會具有高反差的特性,所以此時先使用相機把畫面反差調到最小,便於在實際拍攝中不會因為反差巨大導致高光部分過曝,暗部缺失了細節。當然,如果遇到柔光條件下,則可以適當調大反差。
3.光圈決定畫面在逆光拍攝中,光圈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你想得到如星芒狀散射型的光線,此時一定要把光圈調小,相應地需要放慢快門速度或適當提高感光度得以使畫面曝光准確;如果你喜歡柔和狀蔓延型的光線,此時則需要調大光圈。
4.構圖的要領角度的調整在拍攝逆光照片時,如果有太陽進入到畫面並成為畫面元素之一,此時構圖技法很重要,我們需要把「太陽」作為背景元素的一部分,放置在更加美觀的位置。
5.剪影的唯美
即使在逆光環境下,我們也並不必要一味的去追逐陽光四溢的感覺,偶爾也可以嘗試一下「剪影效果」,剪影的拍攝也是完全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唯美效果,此時,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調整,只要回歸到一個目的——減少曝光即可,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手動模式來收縮光圈,降低感光度,調節我們手中EOS7D MarkII的「曝光補償」,根據個人畫面需要調節「EV值」至負值(如-1EV)等等。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一點的.是:我們的機位要盡量處於被攝物遮住光源的位置來增大畫面反差。
6.逆光下的丁達爾現象
在某些特殊環境下的利用逆光角度可以拍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照片,比如清晨有些霧氣濃郁的地方,抓住這時的陽光可以拍攝下丁達爾現象(當一束光線透過膠體,從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觀察到膠體里出現的一條光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丁達爾現象)。此時的逆光拍攝要領就是角度盡量選擇側逆光的位置,光線與自己機位大致呈45°即可。
❸ 單反逆光人像攝影技巧
深秋季節,陽光斑斑點點透過樹林的空隙灑落下來,投映在金黃的樹葉和草叢里。在這種柔和的光線下,最容易拍出近乎完美的逆光人像作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單反逆光人像攝影技巧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怎麼拍攝逆光照片
了解光線角度
光線的角度也非常重要,比如說,正午的陽光可以作為逆光光源,但是,因為光源的角度非常高,所以此時它產生的效應更接近於頂光,而逆光的強度就比較小。
當早晨或黃昏、太陽接近地平線時,地面上的物體基本上完全是被逆光照射的,因此效果更為突出、更加強烈。同樣的道理,冬季也比夏季更適合拍攝逆光照片,因為冬季的日弧線位置非常低,逆光的效果也就更好。
認識光線條件
從逆光視角來觀看場景,可能會讓人覺得難以駕馭,而且,也的確有幾個問題是特別需要注意小心的,但是一旦你掌握了逆光拍攝,那麼就擁有了讓照片別具一格的有力手段,讓其他順光拍攝的照片瞬間黯然失色。
並不是所有的情況、所有的題材都適合以逆光表現,所以,保持謹慎是很有必要的對於任何實驗性的創作都是如此。學會准確地認識光線條件,以及正確地選擇適合以逆光表現的拍攝人物,這兩點是拍攝成功的逆光作品的關鍵。理論上來說,任何形式的光線都可以作為逆光光源,但是光線越強,逆光的效果就越好。
曝光與測光方式
即便拋開拍攝對象以及光線形式不提,僅僅有一點,能決定逆光照片成敗的就是曝光。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曝光,你就幾乎完全能夠駕馭逆光了。重要的是,你需要排除背景的影響,讓拍攝主體得到正確的曝光。對於大多數拍攝對象來說,正常情況選擇一種基於畫面整體情況的測光模式都不會出錯,比如評價測光或者矩陣測光。
但是,如果在逆光拍攝時仍然選擇這樣的測光模式,那幾乎註定會失敗的,因為來自背景的光線會嚴重誤導測光系統,讓拍攝主體嚴重過曝,甚至變成了剪影。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你需要換用點測光或者區域測光模式,這樣,就能夠僅僅針對拍攝主體的區域進行更准確的測光。在這樣的測光模式下,背景光線不會影響相機的判斷,主體能夠得到正確的曝光。
選擇點測光模式,對拍攝主體直接測光,這種測光方式能夠確保你的拍攝主體得以正確曝光。如果你的單反相機不提供點測光模式,也可以用以下方式 :將距離拉近或者焦距拉長,讓拍攝主體占據整個畫面視野,以手動模式拍攝,然後再重新構圖。
增強被攝體的質感
特別是拍攝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如花卉、植物枝葉等,逆光為最佳光線。因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體的色明度和飽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順光光照下平淡無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和較好的透明感,另一方面,使同一畫面中的透光物體與不透光物體之間,亮度差明顯拉大,明暗相對,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效果。
增強氛圍的渲染性
特別是在風光攝影中的早晨和傍晚,採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線會勾畫出紅霞如染、雲海蒸騰,山巒、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霧、輕舟、飛鳥,相互襯托起來,在視覺和心靈上就會引發出深深的共鳴,使作品的內涵更深,意境更高,韻味更濃。
增強畫面的縱深感
特別是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攝,由於空氣中介質狀況的不同,使色彩構成發生了遠近不同的變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飽和度高,背景色彩飽和度低,從而造成整個畫面由遠及近,色彩由淡而濃,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間縱深感。
增強視覺沖擊力
在逆光拍攝中,由於暗部比例增大,相當部分細節被陰影所掩蓋,被攝體以簡潔的線條或很少的受光面積突現在畫面之中,這種大光比、高反差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產生較強的藝術造型效果。
在逆光的場景下,人物的發絲會更明顯、更漂亮,身體的邊緣線也會呈現出來,整個人物會變的更立體。這也就是在攝影領域中,許多人喜歡逆光進行拍攝的一個重要原因。
攝影逆光人像如何拍
逆光拍攝的時間
大理是個好地方,一年有200天可能都能拍到逆光,最喜歡的拍攝季節是冬季、春季,冬季的光線柔和、透明度好,拍出的片子帶有曖曖的色調。戶外拍攝逆光的時間是在太陽落山前1個小時開始的,最好的.片子都是在這時候拍的,下午光線也能拍逆光但那個時候光線還是比較硬的。室內逆光照時間就不一樣,因為室內較暗,一般是在中午光線最強的時候拍攝,這樣能在室內造成明顯的逆光對比。
室外太陽落山的逆光
室內的逆光
逆光拍攝的參數設定
最重要的設置是手動曝光,因為光線對比過大,經常用到再構圖,所以不管是光圈優先還是快門優先都不可靠,最好的方法就是手動曝光,這是數碼時代的優勢,平時我自己以光圈為基礎,拍攝一樣照片,然後回放,根據這張的曝光情況對快門進行增減,這樣可以完全保證拍出的照片是自己需要的效果,當然如果是膠片就只能靠經驗了。
另外白平衡自動,不做飄移,對焦一定要設置成單次對焦,這樣方便再構圖,別的都為默認設置。
2個竅門解決大光圈對焦難的問題
逆光非常影響對焦,所以很多大光圈鏡頭在拍攝影時都難以對上焦,這里有兩處自己用的小方法:
1、用手檔住光線,等焦點對准人臉後,再把手放開;
2、先讓人的臉將光線遮檔了,對上焦後,再構圖把光線讓出來。
我一般拍攝時用第二種方法,因為通過再構圖可以很好地控制逆光的程度,達到想要的效果。有點小注意就是之前說的手動曝光,因為光比非常大,如果是別的曝光方法都很可能出現曝光偏差。
總過程
關於拍攝裝備
我用的器材是5D2,大多數小清新攝影師選的都是5D2,個人感覺5D2非常合適逆光的拍攝,因為它的寬容度很好,在逆光拍攝中寬容度非常的重要,逆光中的高光是否過曝是前期最關鍵的,也用過幾個朋友的尼康,在同樣的曝光數據下5D2的高光能保留更多細節。
鏡頭有佳能35 F1.4、85 F1.2、70-200F2.8,不過80%以上的片子都是35拍出來的,非常喜歡35和人眼一樣的視角,可以帶入更多的景,同時剛剛好的虛化又能讓人像從景中脫出來,對焦也比85 F1.2強的多,保證出片的成功率,這個比我不帶IS的70-200F2.8方便太多了。
❹ 常用攝影器材介紹和用途
一、相機。作用是承接光學影像,並把影像轉換成相應數據(數碼相機是電子感測器把光學影像轉換成電子數據,膠片機就是膠片感光)的成像部件。
1、以成像介質區分:
a、數碼相機
b、膠片相機
c、一次成像相機
d、特殊用途相機
2、以成像面積區分:
a、135相機
b、120相機
c、其他大畫幅相機
3、以取景方式區分:
a、雙鏡頭反光相機
b、單鏡頭反光相機
c、旁軸相機
d、其他取景方式相機
二、三角架,用於技巧拍攝。夜景拍攝、微距拍攝等,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能穩定相機,以達到特定攝影效果。
腳架按材質分木質、高強塑料材質,合金材料、鋼鐵材料、碳纖維等,腳架以輕便為首選。
三、鏡頭,是實現光學成像的光學元件。根據鏡頭的性能及外形分為L、E、P型和自動變焦鏡頭等。
四、閃光燈:用來做補光的設備,還可用作輔助光源,用以強調皮膚的色調。
閃光燈分三類,內置閃光燈 、 外置閃光燈、手柄式閃光燈。
五、濾鏡:簡單的說濾鏡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頭。
UV鏡,主要為了防止紫外線過強對鏡頭和相機內部成像元器件造成損害的。
偏光鏡,用於過濾干擾光的。減光鏡,用於濾掉過多的光。漸變鏡,用於拍光比大的畫面用。
六、其他用品:
攝影包:裝機身、鏡頭用。分挎包、雙肩背包、單肩背包。
清潔用品:鏡頭就像人的眼睛,相機就是通過鏡頭內部的光學原理最終在CCD上面成像。
毛刷:用來清潔機身的,通常出現在鏡頭筆的一端。
絨布:用來擦拭機身和數碼相機的LCD顯示屏。
鏡頭紙:擦拭鏡頭用,特別是在有頑固污垢時,可以沾蒸餾水擦拭表面,建議能不用就不用。
鏡頭筆:用來擦拭鏡頭,效果很好。
擦鏡布:一種特殊纖維織品,擦拭鏡頭也比較干凈,並且可以重復使用。
麂皮:淘汰產品,不建議使用。
吹氣球:又稱皮老虎,它可清除鏡頭上的灰塵。
鏡頭水:清潔鏡頭用的,不建議大家用。
快門線:快門線是通過與三腳架的配合,在用長快門或者B門時,避免機身震動的作用。
快門線有2種,一種是普通的連接線實現對快門的控制,另外一種是通過遙控來完成對機身的控制。
遮光罩:遮光罩的作用主要是在逆光、側光時,防止非成像光的進入;在順光和側光攝影時,避免周圍的散射光進入鏡頭;在燈光攝影或夜間攝影時,可以避免周圍的干擾光進入鏡頭;同時還能保護鏡頭。
從材料上分,有金屬、硬塑、軟膠等,通常鏡頭焦距越短,視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否則有暗角)。通常在我們的消費者級數碼相機中,大變焦相機一般配備的是蓮花型的或者橡膠伸縮的。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常用攝影器材介紹和用途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盡請關注青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