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沒有環評的企業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果沒有環評手續,環保局的執法部門,市裡面叫做環境監察支隊,縣裡面叫做環境監察大隊。執法部門是有權利責令停產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十九條 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第六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2. 老企業沒做環評和三同時怎麼辦
可以做後環評或者現狀評估補充環評手續。
3. 沒有環評的老企業是責令整改還是直接關停
通常會要求進行整改,整改不合格會考慮予以關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擅自開工建設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根據違法情節和危害後果,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處分。
建設單位未依法備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由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備案,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本條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4. 沒有環評的企業怎麼辦
最好先到當地環保局咨詢,確定是做哪種類型的環評(1登記表、2環評表、3環評書),第1種企業自己填就行了,第2、3就要委託環評單位幫忙了。第3種是要先備案再做環評的,看企業的性質和生產規模,外資還是什麼,然後去經貿局/發改委備案,會發個備案證給企業的,然後就找環評單位,最好讓環評單位全包,全程只需要配合就行了,省下精力辦其他事
5. 生產多年的老企業沒有環評證怎麼辦
1、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辦理環評證的,詳細參見環保部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未列入名錄的無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措施。如果可以得到切實的實施,環境保護可以從根本上、從全局上、從發展的源頭上注重環境影響、控制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及時採取措施,減少後患。可以用環境保護和發展雙贏的眼光,正確選擇工業結構、工業技術和排放標准,合理布置工業企業,組建工業生態園區,使很多的環境問題從源頭得到根治。
2、《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定,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1)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2)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3)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6. 老企業如何補做環評
按照環評法規定,應該是由環保局先進行違法處理後,然後再限期補辦環評。實在不行,我出個主意你要麼去試試,去經貿局,在現有廠區車間內,弄一個技改項目的備案,備案內容裡面可以把你現在的產品規模都弄進去,然後到環保局要求做環評受理。
(6)老鑄造企業沒有辦環評怎麼辦擴展閱讀:
調控制度:
如何用環評參與宏觀調控
1、措施堅決全國各地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凡是違反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不予審批,凡是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實施。
2、機制創新積極建立完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本區域的產業規劃環評工作。未開展區域產業規劃環評、規劃環評未通過審查的、規劃發生重大調整或者修編而未經重新或者補充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查的,一律不予受理和審批區域內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3、2009年環評管理的新措施
分批審查減少程序對不同項目採取不同審查程序,及時召開專題會、常務會,進行審議。
便民高效縮短時間項目受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短為2天,項目審批會議的次數由原來每月一次調整為每月兩次,有些項目隨到隨批,為保增長做好有效服務。
7. 無環評手續違法生產的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 雖然很多企業了解環保手續的必要性,但提到花錢去做手續還是不願意,以至於一直拖延不辦環評。然而運氣不好的情況下還是被環保查到了,那麼無環評手續己生產怎麼處罰呢?
沒有環評就安裝好生產設備,這是「未批先建」違法行為,按東莞的處罰標准,以前是處罰0.5-15萬左右,後來處罰標准變了,就按投資額的3%-5%來處罰。其實無環評就直接投產,是涉及「未批先建」和「未驗先投」兩項違法事項的,但執法一般按其中一條來處罰,不會一件違法行為執行兩項處罰疊加。按未驗先投處罰是比較重的,一般是20-100萬的處罰,然後限期整改還是沒辦好,就會產生100-200萬元的處罰。甚至有些情況惡劣的,會按日累計處罰。
無環評不是長遠的做法,做生意還是要合法經營,整天提心吊膽沒法安心。君子取財,取之有道,開廠前做好環評,才能安安心心開展業務,才能做長久、把生意做大。
法律依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 擅自建設並擅自投產的項目所採用的工藝或設備,如果是被列入國家明令淘汰名錄的,應強制淘汰;如果屬於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要求特殊保護的區域內禁止建設的項目,應依法責令停業或者關閉,並依法予以處罰。對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但建成後能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予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