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戶外攝影需要准備哪些器材
1、外拍燈
天天都說U-2,U-2到底是啥,是樂隊么?在攝影圈子裡邊,是外拍燈的一個型號,是用來在戶外給人物進行補光用的。合理使用的人造光源,可以讓戶外攝影更生動。例如,在海邊的日落,如果正常拍攝,要麼就是剪影效果,要麼就是過曝,但是如果加入人造光源給人物補光,那麼就有非常理想的高調日落人像效果了。另外,大功率外拍燈還能提高快門速度,能夠拍攝一些在昏暗環境中的動感效果。所以,戶外攝影如果能夠帶著一個外拍燈,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看起來也足夠專業。
2、外置閃光燈
外置閃光燈實在戶外攝影中經常用到的,但是,很多的朋友在使用外置閃光燈都僅僅是把閃光燈安置在熱靴上,這樣在光線的把握上並不夠理想。小編要在這里給大家說,盡量採用離機引閃的方式來對人物進行補光。那麼,很多的朋友要問了,有很多外置閃光燈沒有離機引閃的功能,不能通過內置閃光燈引閃外置閃光燈,小編在這里說的離機引閃也同樣可以通過小編剛才說的無線引閃器達到。只不過呢,引閃外置閃光燈的接收器和外置閃光燈也是通過熱靴連接的,等於觸發器連接單反相機的熱靴,外置閃光燈連接接收器的熱靴。全程手動M檔,根據當時實際攝影的光鮮,進光量等情況來具體把握。
Ⅱ 室內攝影和室外拍攝的打光器材各需准備哪些
室內閃光燈套裝-柔光箱,反光傘,雷達罩,腳架,各種支架,泡沫板,牛油紙,背景,背景機,燈用金貝也行,大眾一點,夠用,有錢要求高另說。
室外用神牛的外拍燈,加一個永諾的小閃備用,引閃套裝。反光板!
Ⅲ 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攝影器材
導語:對於攝影人來說,談論器材是一個有趣卻又有點傷腦筋的事情。器材是攝影活動的物質基礎,對它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攝影師的創作之路,攝影師行色匆匆涉足人像攝影多年,在器材配置和使用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我也來分享一篇關於他們的攝影經驗。
目前的器材配置
相機使用EOS 5D II、EOS 7D。
鏡頭主要使用:EF16-35mm f/2.8L II USM、 EF70-200mm f/2.8l IS USM、EF50mm f/1.2L USM、EF85mm f/1.2L II USM;閃燈有EX580 II、EX430 II,使用頻率不高,我還是比較喜歡太陽光的柔和與自然,配合反光板作補光,能夠滿足我大多數情況下的創作需要。
使用哪個品牌的攝影器材
在我的攝影經歷中,一直都使用佳能EOS系列照相機和EF鏡頭。
有些朋友喜歡爭論哪個品牌更好,個人覺得並沒有太大的必要,這也不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優點,使用它們都能進行創作活動,但是,一旦選擇了某個品牌,最好不要輕易改變。改變系統意味著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某一系列產品的特性需要時間,這段時間越久越好。只有對器材有充分的了解,我們才會把握住它的“脾性”,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為什麼選擇該品牌
沒有特別原因,可能當時覺得佳能的鏡頭比較漂亮,有黑有白,有些鏡頭還有根紅線(“L”系列鏡頭)。懵懵懂懂地進了“佳門”之後,相關配置越來越多,也用出了感情,便一直沿用至今。
用過佳能哪些型號的相機和鏡頭
膠片時代的產品再提已經沒有意義,就數碼相機而言,用過:EOS D30(佳能第一台使用自己研發的CMOS感光元件的單反相機)、EOS 1D、EOS 10D、EOS 20D、EOS 5D、EOS 5D II。
鏡頭:EF系列鏡頭,從14mm到200mm的鏡頭,除了魚眼和微距鏡頭,變焦、定焦都基本都用過,在此不一一羅列名字,不然會是一大堆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數字。
關於相機的使用經驗
現在的電子相機提供了許多功能,但它的基本作用還是對焦、測光、曝光和記錄。在每個環節的諸多功能中,化繁為簡,選擇一種自己喜歡(或者說需要)的方式,長期使用,熟能生巧,以獲得高效率的`拍攝。
建議使用RAW格式拍攝,除非你是新聞記者,或者經常需要趕著發片。使用RAW格式,後期有更多的發揮餘地,並可以獲得更好的影像品質。現在處理RAW文件的軟體,如LR、ACR,都為攝影師提供了廣闊的處理空間。
關於器材配置方面的一些建議
1,不要過度迷信器材,否則它註定會讓你失望。
好器材對好作品有幫助,但有限,無非也就是在畫質、特效(如超淺的景深)上顯示優勢,但一幅好作品絕不限於此,它在前期和後期都牽涉到方方面面,光靠這些優勢是不夠的。過度迷信器材是攝影人容易掉進的陷阱,我也不例外,為此浪費金錢不說,更重要的是它讓我的攝影之路發生了偏離——總覺得自己拍得不夠好,是因為器材沒有配置到位,心思都放在折騰器材上,沒有潛心去學習和實踐,導致技術長期停滯不前。
2,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購買器材,不要過於求新求好。
數碼時代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現在的最新型號,很快就會過時,就像我前面列出的某些相機型號,才不到十年,已經和古董一樣難以找到。嘗新代價太大,作為工薪階層,收入有限,作為業余愛好者,器材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如果一味求新求好,那可能就影響了正常的生活開支。再說,攝影要花錢的地方很多,旅行、外拍、聘請模特、服裝道具都需要經濟的支持。
3,根據自己的拍攝題材、拍攝風格來確定器材。
如果是網上發布作品,追求過高的像素值其實是給電腦增加負擔,而一升級電腦又意味著花錢;頂級的單反器材,往往大與重,對於喜歡旅行拍攝的人是個負擔(尤其是女生);一般性的藝術人像創作,高速連拍多半會被閑置......
4,盡量用簡單的配置來實現自己的創作。
用心把手上器材的“脾性”摸透,將它們的潛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這遠比滿櫃子的器材來得實在。“貪多嚼不爛”,器材過多,反而對它們用心不專,無法揣摩出其中奧妙,最後就是器材玩人,而不是人玩器材了。如果是喜歡拍攝外景人像的攝影師,攜帶過多的器材外出,還意味著更重的行囊和更大的損壞幾率。
鏡頭使用的心得
創作時具體使用什麼焦距和光圈,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即攝影師想獲得什麼樣的畫面效果:
·長焦鏡頭:
EF70-200mm f/2.8l IS USM +2X增距鏡
長焦鏡頭可以壓縮縱向物體之間的距離。在外景人像攝影中,它把關鍵的背景(或前景)與人物緊密地聯結起來,讓人物融入場景之中,形成互動關系。
EF70-200mm f/2.8l IS USM
它可以更好地虛化背景、前景,突出人物,或者讓畫面變得更為柔美,這在拍攝唯美人像時尤其有用。
EF70-200mm f/2.8l IS USM
它拍攝的畫面給讀者一種遠距離觀賞的心理暗示和視覺效果,適合營造抒情、和緩的畫面。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與長焦鏡頭相比,可以將人物、背景和前景之間的位置清楚地區分開來,讓畫面更具空間感。
EF16-35mm f/2.8L II USM
EF16-35mm f/2.8L II USM
EF24mm f/1.4L USM
當靠近人物拍攝時,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的透視畸變可以突出關鍵元素,使其產生掙脫畫面束縛的張力。
·中焦鏡頭(標准鏡頭和中長焦鏡頭)
它給人自然的畫面效果,往往透出一種內斂的魅力。
EF85 mm f/1.2L II USM
EF50mm f/1.2L USM
EF50mm f/1.2L USM
拍攝人物特寫的時候,攝影師與人物的距離較近,有一種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意味。
二、客觀方面,受制於場景、現場光線的影響,基本上只能使用某個焦距和光圈的鏡頭:
在近處拍攝大場景,非廣角鏡頭不可。
現場光較弱的時候,如果想手持拍攝,並捕捉現場光微妙的氣氛,那就要使用大光圈鏡頭,或者短焦距鏡頭,才能拍出清晰的畫面。
器材養護的注意事項:
1,長途旅行攝影,器材容易在途中受損。
出發前,根據器材形狀把攝影包的空間分隔妥當,器材與器材之間緊密放置,不留空隙。緊密的放置,可以使整個攝影包變成一個堅固的整體,抗壓抗摔,遇到汽車顛簸的時候,器材也不會大幅度晃動,相互碰撞。
2,乘坐飛機時,可以買個小鎖把攝影包拉鏈鎖住。
這固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舉措,但在飛機上也足夠了。它可以讓你放鬆休息,不用擔心一覺醒來,某個鏡頭不翼而飛。
3,鏡頭蓋這類小物件是最容易遺失的。
每更換一次地點,同行影友之間最好吆喝一下,相互提醒有否遺漏。離開後再回來找,浪費時間不說,在大場景裡面,尋找一個小配件無疑於大海撈針。
Ⅳ 攝影新手應該選擇什麼器材
導語:攝影器材多得眼花繚亂,走進店鋪,數百種、千種的器材放在眼前,一個初學攝影1~2年的新手究竟應該擁有什麼器材合適呢?往往這是一個困擾新手的難題,不用怕,我們來分享一下經驗吧!
攝影新手應該購買什麼器材
先問自己:認真學習還只想試試?
這個問題會影響你購買器材的選擇,因此你必須問一下自己,並誠實回答。如果是“認真學習”,用的錢會比較多,因此一旦決定了便要堅持,不要後悔;如果是“只想試試”,就入手以下的“基本裝備”便可以了!
(一) 基本裝備
基本裝備就是最簡單、最必須的器材,這篇文章會假設大家要投入DSLR單反相機的世界。
(A) 相機機身
入門或中階級DSLR單反相機一部(APS-C格式便可,學習時不用買全片幅Full-frame的),買哪一種取決你的預算,一部中階機可以讓你未來3年也不用升級機身,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例子有Canon 60D、NikonD7000、 Sony A66 等。
也有一些同學會問:EVIL無反相機可以嗎?像Sony NEX系列、Olympus EP系列等…筆者建議:這些相機雖然輕巧,但對於對焦、鏡頭支援、整體感覺等也會略差一點,比較適合做第二相機,平日拍攝用。
(B) 基本鏡頭
對於新手,現在的`套裝鏡頭已經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對於APS-C格式的機身,18-55mm或18-105mm的鏡頭焦段已經足夠一般學習,如果這是你第一部單反相機,不妨連套裝鏡頭一起購買,如果第二部機作升級之用便不要選擇套裝了!
(C) 基本配件
其他基本配件為:
氣吹 – 清潔鏡頭和感光元件
鏡頭筆 – 做清潔鏡頭用
相機袋 – 建議喜歡爬山/旅行的人購買
防潮箱
後備電池
後背記憶卡
(二) 建議初學者入手的鏡頭種類
(A) 大光圈定焦
大光圈鏡頭例如f/1.4、f/2.8等可以讓拍攝者輕易做出“前清後朦”的淺景深效果和在低光環境下拍攝,而大光圈定焦鏡有著很低的價格(對比起大光圈變焦鏡便宜太多了!),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
50mm f/1.4為大光圈定焦鏡頭,如果想便宜一點可以考慮f/1.8光圈的。
(B) 超廣角鏡
超廣角鏡頭如 12mm、14mm等因為有著非常廣的視覺,令相片產生扭曲,往往能拍出具沖擊力的風景相片,很適合初學者來練習拍攝風光照。
超廣角鏡頭能帶來誇張的效果
加上外置閃燈也可以拍出精彩人像。
(C) 遠射鏡
遠攝鏡把景物壓縮(如拍攝山景、燈柱、前後重復的物件)和活動如演唱會時很有用,不過這個不是必須,如果沒有足夠預算可以忽略。
70-300mm的鏡頭擁有300mm的遠射端。
(三) 建議初學者入手的配件種類
(A)三腳架連雲台
很多初學者也會覺得三腳架又大又重又不常用,他們不需要這么快便入手…其實不然,很多場景例如夜景、流水、星空、星軌、日出日落等也會用上快慢們拍攝,沒有三腳架,這些相片也不能拍出來。因此一支穩固的三腳架在學習初期也是很重要的。而一個能把相機鎖定的雲台也非常有用,因此這些錢是需要花的,而且很值得。
(B) CPL濾鏡
CPL濾鏡可以過濾反光和令天空更藍,對於拍攝天空、風景、河流、樹葉等很有用。
(C)漸變灰濾鏡(GND)
漸變會是濾鏡最常用於平衡天空跟地面的光差,令天空和地面的層次也能同時顯現出來,是拍出漂亮風景、日出日落照的關鍵。
(D) 快門線/遙控
快門線不是必須,但因為價格便宜,不妨早點入手。快門線可以讓你拍攝慢快門時避免移動相機,也可以令B快門更方便,不需利用人手長按快門按鈕。
(四) 太有錢?購買以下適合初學者但更好質素的升級選項吧!
(A) 更好的三腳架
嘆纖腳架有著輕巧和穩固的好處,但缺點是價格一般較高。筆者建議初學者可以先購買穩固但重的三腳架來學習,等到時機成熟再購買碳纖三腳架。
(B) 外置閃光燈
外閃不但可以有著更大的閃燈輸出,也可以讓你把閃燈頭轉動,利用反射來產生更柔和好看的光線,也可以加上顏色濾鏡、柔光箱等。也讓“離機閃燈”成為可能,拍出更專業的人像相片。
利用多支外閃組合來拍出專業人像相片。
(C) 擁有記時/間時功能的快門線
現在很多中階機身也內置間時拍攝,讓攝影師拍攝星軌等相片,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功能,也可以借著快門線來達成。
有了間時快門線,我們也可以拍出星軌照片。
(D) 減光鏡 (ND)
減光鏡可以按程度阻擋光線進入鏡頭,在白天拍攝流水時便會用到。
後記
適當的器材當然很重要,但學習攝影時還要學習技術、創意和眼光等,初學者宜先買基本的相機和配件,最好學習2-3年後再去按自己的實際需要考慮器材的升級,以免枉花錢。
Ⅳ 主要外拍人像,你會選擇哪款相機
我們在拍攝人像時,首先要確定自己的主題,風格是糖水片還是帶點環境的故事片。
這樣我們才能確定用什麼鏡頭,相對於相機而言,鏡頭對於最終的成像效果是影響最大的。如果你想拍的是景深小的糖水片,那麼你需要的可能是一支焦距85mm以上的鏡頭;如果你想拍的是帶點環境的故事片,那麼35mm左右是最佳的;你也可以選擇50mm,這樣也有一定的背景虛化效果,也會帶入一點環境。
就算你手中是一支標準的變焦鏡頭,比如24-70mm,你也需要在拍攝時根據主題選擇好焦段,而不是怎麼方便怎麼來,讓整組片子凌亂不堪,這也是新手容易犯的毛病之一。
當然,我們在選擇用廣角端的時候也要注意控制畸變。但不要害怕畸變,應用得好也是一種創意。
至於相機的設置,以下是幾點建議:
一、盡量使用全手動
二、光圈要配合焦段
我們應該知道,景深是由距離、焦距和光圈三者決定的,所以你的光圈要配合你的焦段,拍出你想要的主題風格。另外新手要注意大光圈容易跑焦的問題,遠距離拍攝的時候注意別用大光圈,不然照片很容易「虛」。
三、手抖黨快門要快
手抖黨快門一定要快,至少在1/100以上。如果是要抓拍,那還要更快。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弱光的環境,那就要把握好光圈、快門和ISO三者之間的平衡了。
四、不要吝嗇IOS
是的,不要吝嗇你的ISO,不要總是室內200,室外100,現在的相機高感越來越好,有必要的話開到800、1000都不是問題,何況還有那麼多好的降噪插件等著你去嘗試。
五、用RAW格式拍攝
最後,當然是提醒大家一定要用RAW格式拍攝了,方便後期的調整。
以上就拍攝人像應該選擇的鏡頭和相機的設置了,快拿起你的相機去給你那個重要的人拍上2019年第一組照片吧。
外拍人像該選擇哪款相機?
相機的重要性不如鏡頭,鏡頭的重要性不如光線,光線的重要性不如模特的素質…
之前包括現在,人像相機使用最多的品牌還是佳能(影樓,旅拍,活動,約拍),不過優勢已經越來越小,用哪個品牌的相機都能拍出好的人像片。
拋開模特和環境技術這些東西,人像拍攝優先選擇全畫幅相機和高素質的大光圈定焦鏡頭,主流的佳能尼康索尼都有成型的選擇,包括剛剛進入全畫幅領域的松下。
沒有唯一的選擇,每家有每家的優缺點,建議先制定好自己的預算,根據預算搭配好機身鏡頭和附件的選擇,再在各品牌里橫向對比,機身鏡頭素質價格,操作習慣,外觀,顏值,選出自己最心儀的那台。
感謝題主的邀請,關於題主的問題說說我的想法和觀點。
1、攝影愛好者都知道,人像選佳能,風景選尼康,如果是拍攝人像為主,我一定會選擇佳能5D4系列單反機身,搭配85-F1.8定焦鏡頭,相信這個搭配是非常不錯的,大光圈,背景虛化效果非常優秀。在拍攝人像時膚色還原真實,全新的對焦系統對人臉識別的准確性曝光準度控制的也非常好,畫質銳利,藉助3000千萬的像素,畫面細節表現出色。
2、佳能5D4、基本參數如下,全畫幅高端單反相機,2016年9月上市,機身中800克左右,有效像素約3040萬像素,感測器類型,CMOS、觸摸屏屏幕,光學取景器,連拍速度,7張/秒。相信所有的攝影愛好者最後的終極目標都是全畫幅單反相機了吧。
外拍人像,就是外景拍攝咯,相機的品牌我感覺並不是太主要,畢竟照片不是靠相機的好壞來支持的,相機型號更加不是選擇的方式!
我感覺想要拍好照片,選擇好鏡頭,選擇好模特,以及選擇好自己想要拍攝的風格之類的比花時間選擇相機來好得多。畢竟各種相機都可以出好照片,不能因為自己拍不好就怪相機不好吧!
人像類的外景拍攝,我更傾向於長焦,85mm、70-200mm這些都是很好用的長焦鏡頭,透視感極強,沒有70-200就用替代品85,照樣出片!更何況現在哪怕微單相機都有70-200mm的鏡頭搭配,還是從長遠角度來選擇相機吧,不必擔心相機不好不出片!
人像類作品的拍攝,應該說毫無異議的都會選擇佳能吧。不是說佳能相機有多好,而是佳能在拍攝人像上的表現比較優異。
我個人拍攝是用佳能5D4的,我就說說這款相機的一些特點吧。
佳能相機在人像方面成像效果是比較好的,如上圖,模特面部細節非常柔和,白里透紅。畫面的通透感很好,也很乾凈純粹。鏡頭是用的50 1.4,銳度表現也是比較優異的,焦外的虛化柔和。
佳能5D4作為佳能的高端全畫幅相機,價格上目前也很適合入手。咱們不說具體參數,只說說使用的感覺吧。機身重量比起微單來說不輕,再加上鏡頭的話,長時間手持拍攝會很累。我平常都是帶70 200 F2.8外出拍攝,確實很重的,但是拍出的照片還是很讓人滿意的,累點就累點吧。
很多人說5D4的高感不行,但是根據我拍攝人像的經驗,我覺的人像拍攝高感絕對夠用,沒有傳說的那麼差勁啊。如上圖,高光部分和暗部都有不錯的細節。對於拍攝人像的我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有錢買佳能5d4或6d2,
錢少可以買個佳能200d。
Ⅵ 業余愛好攝影買什麼相機好
業余愛好攝影買什麼相機好
業余愛好攝影買什麼相機好,相機能夠拍出美美的相片,有一部好的相機是專業人員的飯碗,那麼要求也就高了,但是對於業余愛好攝影的人買什麼相機好,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建議一:
買佳能的入門單反450D,買套機就就可以了,先把套頭練好了,性價比高18-55頭也能使。技術提高後再買好的。你要是單買機身的話沒有套頭的拖累完全可以考慮性價比更高的副廠頭,你可以考慮一下適馬的18-200mm/f3.5-6.3 DC,性價比不錯,完全可以用來練手。中關村報價2400,一鏡走天下,出行方便。你要是資金足夠的話還可以考慮這個鏡頭的防抖版本18-200mm/f3.5-6.3 DC OS。
建議二:
買佳能原廠50mm/f1.8,600塊,體驗一下大光圈的虛化效果:)這樣兩個頭加起來正好3000塊,而且大光圈、廣角、長焦都夠著點,初學很有用。
這樣配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後期有擴展的餘地,等有閑錢的時候可以入手廣角適馬10-20mm/f4.0-5.6 EX DC,體驗廣角帶給你的視覺張力!
這樣來配鏡頭整體費用較低,可以分階段購入,焦段沒有太大重疊,便於攜帶,而且廣角、長焦、大光圈,一個都不少,對於初學很適合。等你真正知道自己所適應的鏡頭之後再入手牛頭這些鏡頭也不至於成為太大的負擔
對於業余攝影愛好者買單反相機就買一線品牌的.,單反目前主流的品牌是尼康、佳能,也有愛好者喜歡賓得,但是人數就比較少了。
很多人買相機,不一定是真正愛好攝影,也許只是記錄一下旅遊場景,也許是拍拍家人孩子,還有與他人的比較,追逐體驗新器材。對業余愛好者不需要像專業的那樣全面,把自己需要拍的和愛拍的拍好,就對得起花在攝影上的時間。
對於業余愛好者比如拍人文,拍風景,拍人像,拍活動對器材,對技能的要求都不一樣,只有把握好題材,並且不要被其他的題材影響,才能一步步積累技能和器材。
在尼康和佳能單反相機中,佳能的色域特點拍攝人像比較討喜,尼康成像的動態范圍好,拍攝風光細節更豐富,在選擇單反相機的時候還要看主要拍什麼,現在的數碼相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無論是像素還是攜帶型都非常高了,一般的業余愛好者都會選擇佳能或尼康的入門級單反相機,
業余愛好者一般用的入門級相機有佳能500D、550D和200D,配上套頭會便宜些,尼康有D5000或是D5300,但一般套頭的效果比較差,最好另配鏡頭。
Ⅶ 高端攝影機什麼機器好
任吉的雲吹
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
哈蘇和萊卡,只是現在用的人少了,上個世紀用的人是非常多的。這里有幾個問題,第一,哈蘇和萊卡,在自動方面沒有流行的日本相機那麼好,操作起來沒有那麼便利。比如拍時尚人像的時候,135的連拍速度可以每秒10張以上。而哈蘇就很難做到。第二,價格過於昂貴。而且成像差別也不是那麼巨大。過去中畫幅的哈蘇鏡頭解析力超高。而日產鏡頭的解析力不那麼高。加上膠片時代,在出片的時候要考慮顆粒度。所以高端商業圖片和封面圖片,一般需要中畫幅的底片,所以的用哈蘇的多。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日本的135鏡頭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有些日本相機也採用蔡司萊卡鏡頭。比如松下,索尼。所以差別也只是限於全畫幅和中畫幅區別了。135的進步比全畫幅的速度快。所以,中畫幅在很多方面和全畫幅差別也不是那麼巨大了。當然也還是有很多高端商業用哈蘇和萊卡,相當多的都是租用。而低端商業的拍攝,用日本品牌的135的多一些。畢竟經濟效益是他們考慮的。實際上很少人可以分辨出,14比特的圖片和16比特的圖片差別有多大。第三、』過去都說德國的鏡頭好,出來的色彩好。現在ps可以吧一個發黃的鏡頭調整的無限接近德國鏡頭的色彩。所以,在電子技術的加持下,有些要求不那麼高的商業片,用全畫幅已經完全勝任了。綜合了這些因素,那麼現在中畫幅的拍攝的優勢已經不大了。所以,哈蘇和萊卡慢慢變成高端器材愛好者把玩的東西了。
2條評論
蜀人好攝
博物館研究員 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
這個說法不準確。
哈蘇、飛思中畫幅,現在仍然是高端商用攝影的主力,尤其是廣告,135片幅很難達到哈蘇和飛思成像那種細膩、質感和色彩深度,表現力還不能相比。
至於徠卡,從它誕生起就不是商用機,膠片時代如此,數碼時代也如此。徠卡常被用於人文攝影,現在也被歸於奢侈品行列,那個可樂標被人們當作身份的象徵。
1條評論
攝影的秘密
攝影師 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
誰說的?高端商業攝影師,用哈蘇的很多,用徠卡的沒有,徠卡情懷掃街可以,干商業活還是不行。當然拍淘寶的算是比較初級的商業攝影,用個全畫幅就夠了,不會用哈蘇的
暫無評論
理論物理愛好者
玉林師范學院教師
搞藝術的用哈蘇,賺錢的用日本的,幹活效率高。
暫無評論
黃德澤30
前荊州區文化局副局長
真正的商業攝影師用哈蘇中畫幅相機的很多,甚至還有用大畫幅相機的。只有影樓攝影多用佳能135。
暫無評論
滿世界逛逛
過去拍服裝模特廣告,掛歷一類的分色印刷,棚拍都是用哈蘇甚至仙拿,因為要放大很多倍,起碼都是大櫥窗或一層樓高,膠片用柯達,色彩飽和度高,層次感強也細膩。
現在這方面需求少多了,也不需要那麼大尺寸,所以廣告界用135的多了,短平快還減少費用,網路輸出快,包括32開16開印刷足夠了。
段華為書畫
深圳市致創科技有限公司電商運營 藝術領域創作者
哈蘇沒用過,但據我了解,中畫幅哈蘇在高端商業攝影中絕對在用。徠卡確實很少有商業攝影師用,操作起來效率低,出片質量也沒有好於(或者差於,在硬素質上)比它便宜很多的135單反。也許有一些經典鏡頭確實在現在看來還是很獨特,但價格太高昂了一般人根本沒有理由為了那一點點的好花幾倍的錢。我那些從事商業攝影的朋友告知我,現在的實際情況是:
1、文藝中年人玩膠片,色彩感覺顆粒,不願意向風光的地方跑,喜歡挖掘色彩和生活的細節。
2、商業攝影師用佳能尼康頂級單反加龐大的鏡頭群和影棚,聯機拍攝。幹活為主,一般還有移軸。
3、影樓攝影師中端單反加50,35頭玩得很歡。
4、視頻和VLOG的玩家主要是索尼大法好,甚至用來拍畢業視頻。
4、我這種業余玩票的還是原來的1D系列加一堆定焦頭拍拍娃。
哈蘇之類相機是不適合高強度快速反應的商務攝影的,要出圖還是要單反。
一身清露帶暖陽
我碰到一個用飛思的 你覺得人家還稀罕用哈蘇嗎
1條評論
小葫蘆大西瓜
因為這些是新手的入門機[看]
暫無評論
老貓胡拍
因為機器貴,商業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找錢。你買那麼貴的設備,什麼時候能回本啊z
暫無評論
Ⅷ 風光攝影選擇什麼器材最好
當你准備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時候,一台數碼相機已經是必備。如果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些所見所得,那麼但凡是台數碼相機都能用,甚至兩三百萬像素的拍照手機都是很好的視覺記錄工具。如果你想拍攝一些更精彩的風光片,那麼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備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風光攝影的器材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風光攝影是膠片固守的最後一片廣袤田園,目前仍然還有很多風光攝影師在堅持使用膠片。
但是,風光攝影師堅持使用膠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畫幅和中畫幅的相機以紀錄更豐富的細節。另外一些風光攝影師使用膠片完全是因為習慣,習慣於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反轉片來控制色彩特性、影調特性。
就現在主流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而言,其實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傳統135系統膠片的成像質量。而頂級的135數碼單反已經具備了中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
在解析度上,數碼超越傳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影調層次上,RAW電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層次足夠豐富。另外,數碼相機曝光的寬容度也超過了反轉片,達到甚至超過了彩色負片。在後期處理的問題上,數碼照片用一台計算機就替代了一個暗房,將數碼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數碼照片便於交流的靈活性,在互聯網時代也是傳統膠片不能比擬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同樣無法掌握一些特殊題材照片的觀感,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人們的反饋。正在學習風光攝影的人們就更加不能缺少與同好的交流。
由於數碼相機的種種優勢,它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風光攝影的范疇。
在“到此一游”之後,數碼相機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風光攝影的殿堂。嚴肅的攝影愛好者大多還是選擇數碼單反作為工具。數碼單反的優勢已經不必在此多說,但風光攝影的實踐告訴我們,便攜數碼相機自有其優勢。
影像感測器上的灰塵是數碼單反最大的弊病。當一天的拍攝結束時,拿出筆記本電腦瀏覽照片,發現上面一顆顆灰塵留下的黑色斑點,甚至還有毛絮的影子,這可能是數碼單反用戶最懊惱的問題了。目前雖然很多廠商在數碼單反的設計上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但至今沒能完全解決。
以前有一個名為f64的俱樂部,其主張就是在風光攝影上盡量收縮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這種主張確實是很多風光攝影題材中的慣用手法。在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系統上,沒有機會使用f64這樣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經足以讓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灰塵現身,f22則會告訴你,貌似乾乾凈凈的影像感測器上已經有上百個顆粒了。這些肉眼難辨的顆粒非常難以清理,目前還沒有完美解決之道,只能靠後期手工修理。因此,我們可以說單反的優勢是有代價的,特別是在風沙比較大的地區。比較而言,不可更換鏡頭的便攜數碼相機就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時候需要經過艱難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時甚至還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炊具。這時候,便攜數碼相機的輕便特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便攜數碼相機優於單反。數碼單反仍然是風光攝影的首選項,但不是必選項。如果你的攝影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沒有專業攝影師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種種苛求,一台不可更換鏡頭的高端便攜數碼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索尼R-1、富士S9600。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鏡頭是最具決定性的攝影工具。
最理想的鏡頭配置當然是覆蓋各個焦段、變焦和定焦兼備、光圈越大越好。但現實中往往既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也無法攜帶如此多的鏡頭,因此我們還是要進行權衡和取捨。取捨的依據主要是自己的攝影習慣和偏好,同時要兼顧自己的購買能力和背負器材的體能。
1.長焦和廣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角適合拍風光,長焦適合拍人像。但事實上,風光攝影既需要廣角,也需要長焦。有人把廣角鏡頭比喻為宏大交響樂的指揮家,把長焦比喻為器樂獨奏的演奏家。這種說法雖不盡然,卻更為形象。
風景特寫
顧名思義,在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能包容更廣泛的信息,因此更適合龐大恢宏的場景。相比較,長焦鏡頭能從雜亂的場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內容。
風光攝影的主題有時是單一元素構成的,有時是眾多元素構成的。在單一元素時,各種鏡頭只要視角允許,都可以很好的表現主題,盡管表現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很廣的視角才能把它們包容進來,有時候又需要通過透視壓縮把不相關的元素疊加在一起。這時候,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組織攝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實際運用中,廣角鏡頭的運用難度往往更大,尤其視角大於24mm的鏡頭。由於包含的信息過多,照片的主題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元素過多喧賓奪主、組織無序畫面雜亂等。廣角鏡頭本身的透視畸變也經常難以控制而產生副作用。
對於初學者,長焦也許更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廣角也許是更好的紀錄工具,出好片的難度更大一些。總之,在風光攝影中長焦和廣角都不可偏廢,一隻視角相當於135相機24~105mm的變焦鏡頭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類似富士S9600這樣的高端固定鏡頭數碼相機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選擇,它的手動變焦鏡頭覆蓋了28~300mm的焦距段,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遠處優美的細節小品都可以輕松獲取。
2.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種觀點認為風光攝影中的廣角鏡頭沒有必要強調大光圈。盡管我們在風光攝影中更多的時候需要收縮光圈,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內和夜景光線環境下,特別是有人文環境的風光攝影中,三腳架是無助的,大光圈鏡頭是紀錄特定光線氛圍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會比f4的鏡頭有更廣泛的適用環境。
不過,變焦鏡頭是很難達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極限。因此,很多數碼單反用戶還會選擇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以應付特殊的光線環境。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風光攝影師此時會傾向於選擇廣角定焦鏡頭,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景深,而避免背景過於虛化。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一般情況下有一支足矣。
3.運用偏振鏡
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習慣於在鏡頭前一直擰著一片偏振鏡,特別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偏振鏡可以消除空氣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氣的通透度,使藍天更藍,也可以部分消除物體表面那種令人討厭的反光,消除物體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飽和度。
在陽光下,偏光鏡幾乎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工具。偏光鏡的另一個用途是充當中灰密度鏡,可以降低至少2檔曝光時間。在拍攝瀑布、溪流等題材時,長時間曝光可以獲得虛化的效果,而一塊偏光鏡可以幫助你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把曝光時間延長2倍,2塊擰在一起的偏光鏡則可以延長4倍以上。
Ⅸ 攝影器材什麼牌子最好
攝影器材十大品牌排行榜分別是金貝Jinbei、富圖寶Fotopro、百諾benro、捷信GITZO、金鍾Velbon、思銳、神牛Godox、旅行家TRAVOR、銳鷹FALCONEYES、樂攝寶。金貝Jinbei:其隸屬於始於上海金貝攝影器材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專業生產專業影像器材的企業。該公司擁有著國際化技術以及現代化工廠、專業員工等,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富圖寶Fotopro:其隸屬於廣州富圖寶攝影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多年國際外銷經歷的中高端攝影器材品牌,專業設計、生產、銷售攝影器材的企業。
百諾benro:其隸屬於百諾精密工業(中山)有限公司,是全球著名攝影器材品牌,最受歡迎的攝影品牌之一,中山市優秀私營企業,生產規模名列前茅的專業攝影三腳架生產基地。
捷信GITZO:其隸屬於漫富圖商貿(上海)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攝影器材品牌,通過採用最簡單、直接和優雅的解決方案,以碳纖維和火山石運用於三腳架、將鎂合金運用於雲台而享譽業界的大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