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軸承跑外圈的情況怎麼解決
軸承跑外圈的情況分以下兩種情況解決:
1、用的是鋁軸承室
2、一般的鑄鐵,或者別的鐵質軸承室
對於第一種情況,由於鋁的膨脹系數比鐵的大一倍,所以,你在安裝的時候試驗的正確配合,在溫度升高以後就變鬆了,跑圈也就產生了。
有兩個解決辦法:
①在安裝的時候加緊配合,這個辦法不推薦使用。因為雖然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安裝的時候比較困難。
②使用一個橡膠圈,在軸承室內開個槽,槽深是橡膠圈厚度的0.8倍,寬1.4倍。這樣就好了。
第二種情況,鋁質軸承室,建議查查軸承室的配合,這個問題比第一種情況簡單多了,多數是配合鬆了!
B. 怎麼解決電機軸承跑內園
跑內圓,俗稱轉內套,可在軸上打花,方法是,將軸承從軸上取下,在軸的軸承台上用鋼沖子和錘子在軸承台的周圍,打出一些坑,使擠出的部分能使軸承與台接觸緊密,然後將軸承裝上即可解決。如果轉套嚴重,也可在軸承台周圍用電焊補一些焊肉,然後上車床按軸承內圓+0.02車好,打上軸承即可。
C. 聯軸器連接的電機軸承經常出現跑外套現象是什麼原因
聯軸器同心同軸問題。在安裝電機和機械時,需要調整好聯軸器的動力端和從動端在同一直線上。
D. 電機端蓋軸承跑外圓怎麼處理
1 打麻點法
1.1具體方法
打麻點就是在跑外圓的軸承座四周用樣沖沖一些有規律的樣沖眼,用來增加內圈尺寸,同時增加和軸承的結合力,從而使軸承得以固定的方法。打麻點也要講技術,點要均勻,打擊角度、力度要一致,還要根據軸承大小、松動情況決定麻點密度,有時打一次後覺得松還要在原點再打一次。可以根據端蓋內圈尺寸和磨損程度進行綜合判斷,從而決定樣沖尖的角度、樣沖眼的大小、打擊力度及數量等。
1.2效果
在現場實際工作中打麻點最是常用,它施工方便迅速,可以快速地修復設備,使生產設備迅速恢復到正常狀態。缺點:不能支持設備長時間穩定運行。主要適用於磨損較輕的端面、不具備其他處理條件的情況或應急使用上。
2 鎖固膠法
2.1具體方法
鎖固膠施工就是將此類膠水塗抹在軸承外圈或端蓋內圈上,進而恢復配合件正常配合間隙、阻止軸承跑外圓的一種常見方法。根據現場生產需要可以分為很多種,主要有金屬修補劑、厭氧型快速固化膠、通用型圓柱形固持膠、高強度圓柱形固持膠、環氧樹脂AB膠、耐機油型固持膠、耐高溫型固持膠等。對於火電廠輸煤設備的軸承跑外圓而言一般選用通用型圓柱形固持膠即可。通用型圓柱形固持膠的強度適中,最大填充間隙可達0.1mm—0.25mm,施工簡單,效果持久,
鎖固力強,10—30分鍾達到初固化狀態,24小時後 達全固化狀態。應用效果較好的有湖北回天膠業、東莞漢高樂泰等。
2.2效果
實際工作中鎖固膠應用還是很常見的,它具有施工快、工藝簡單、鎖固持久等優點。適用於磨損中等及以下或需要緊急處理的設備上,磨損較大的情況使用時設備中心易偏移。缺點:設備再次拆卸時會很麻煩,因為粘的緊,強度大,一般需要加熱拆卸才行。
3 墊銅箔法
3.1具體方法
顧名思義,就是在軸承和端蓋間墊上厚度適合的銅箔來達到正常配合間隙的方法。主要適用於不具備其他處理條件的情況或應急使用上。 3.3.2效果
墊銅箔主要適用於磨損較嚴重的設備上,如果墊好的話也能較長時間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缺點:很難保證轉機的中心位置且需要檢修人員具備較高的裝配水平。
4 電刷鍍
4.1具體方法
電刷鍍技術是應用電化學沉積原理,在金屬表面選定部位快速沉積金屬鍍層的一種表面處理技術。按具體情況一般有2~6道工序,包括清潔、修整、電凈(除油)、活化、鍍過渡層、鍍工作鍍層。其目的在於強化、提高工件表面性能,改變工件尺寸,改善機械配合,修復因超差或因磨損而報廢的工件等。
E. 電機端蓋軸承跑外圓怎麼處理
1、你說的應該是電機端蓋軸承室吧?(是否端蓋與軸承的接觸位有磨損?)
2、如果是,根據不同的磨損程度,有不同的維修方法。
3、少量磨損(約0.05毫米),採用電刷鍍方法,電鍍一層金屬鎳;
4、磨損較大(1mm以內),採用噴塗方法。在端蓋內噴塗一層金屬粉末,然後機加工到正確的尺寸;
5、磨損嚴重,如果軸承室的壁厚尺寸夠大,可以採用鑲套的方式。鑲一個內套,再加工到合適的尺寸。
6、一般加工到比軸承外圈大
0.02-0.05左右(不同尺寸,公差不同)
7、如果是小型電機,簡單處理就打麻點、打膠。
F. 軸承在軸承室內跑套怎麼辦
原因:是軸承內孔與軸的配合關系發生了變化,由規定的過度配合變為間隙配合。
怎樣造成的:1、軸原來加工就不符合技術要求或軸承內孔尺寸有誤差。
2、由於軸承潤滑不好,造成軸承自傳困難,而產生跑內圈。
3、由於軸承內孔與軸配合過盈量過大,使游隙減少,使用中軸承抱死而導致。
怎麼處理:電機軸補軸(例如電鍍),修軸換軸承。
怎麼預防:軸承與軸要有良好的配合,有良好的潤滑。
G. 旋耕機軸承怎麼換
旋耕機軸承調整。其調整有兩種方法:一是增減墊片。凡內圈位置固定、外圈可調的軸承,可用增減軸承蓋處墊片的方法來調整軸向間隙。採用這種方法調整軸承間隙主要有:1米旋耕機第一軸、1.25-1.75米側邊傳動旋耕機第一軸和第二軸上的圓錐軸承,中間傳動旋耕機圓柱齒輪輪軸及刀軸花鍵軸處的圓錐軸承。檢查調整後的軸承間隙,若沒有測量儀器和專用工具,可憑經驗用手轉動軸,應無明顯的軸向竄動並轉動靈活,如過緊,轉動困難,則應增墊片,如過松則應抽去墊片。二是調節螺母。凡是外圈固定,內圈可調的軸承,可採用此法來調整軸向間隙。採用此法調整主要有:1米旋耕機中間齒輪箱第二軸,1.25-1.75米側邊傳動旋耕機中間齒輪箱第三軸上圓錐軸承,中間齒輪傳動旋耕機齒輪箱的錐齒輪軸(第一軸)圓錐齒輪。調節方法為(以1米旋耕機為例):先擰緊大錐齒輪端部圓螺母,鎖好止推墊片,然後擰緊另一端圓螺母,用手使軸承轉動,直到它不能憑慣性力再轉動,而後用木榔頭敲擊軸,使軸承內外圈緊靠,再復查軸承預緊情況,調好後用鎖片鎖緊圓螺母。
H. 軸承與套之間鬆了怎麼辦成了間隙配合了。
把套打花或者加點易拉罐鋁皮可湊合用。最好就是拿到車床上重新加工軸承套.
I. 開元刀神旋耕機軸承軸套更換自己可以嗎
1、首先打開後蓋,首先用記號筆畫好軸與電機外殼,編碼器活動底座與與軸。
2、然後拆下編碼器後你就可以按一般電機的方法拆卸電機的兩個端蓋。
3、最後用拉馬拉出損壞的軸承,並更換開元刀神旋耕機軸承軸套即可。
J. 旋耕機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旋耕機負荷過大。故障原因:旋耕機入土過深或土壤黏重、干硬。排除方法:減小耕深或適當重耕,降低機組前進速度和刀軸轉速。
(2)旋耕機作業時跳動。故障原因:土壤堅硬或刀片、萬向節傳動軸安裝不正確。排除方法:降低機組前進速度和刀軸轉速,重新檢查萬向節傳動軸的安裝;按使用說明書正確安裝刀片和萬向節傳動軸。
(3)旋耕機間斷地向後拋出大土塊。故障原因:刀片彎曲變形或斷裂、丟失。排除方法:校正或更換刀片。
(4)耕後地表起伏不平。故障原因:旋耕機左右未調平,拖板位置不正確,機組前進速度與刀軸轉速配合不當。排除方法:調節旋耕機左右水平,調整拖板位置,改變拖拉機前進擋位或刀軸轉速。
(5)齒輪箱有雜音。故障原因:有異物落入齒輪箱,錐形齒輪側向間隙過大、軸承損壞或齒輪牙齒折斷。排除方法:取出異物,重新調整間隙,修復或更換軸承和齒輪。
(6)旋耕機作業時有金屬敲擊聲。故障原因:刀片固定螺絲松脫,刀軸兩端刀片或罩殼變形,傳動鏈條過松,萬向節傳動軸傾角過大。排除方法:重新緊固螺釘,校正罩殼或更換刀片,調節鏈條的緊度,控制旋耕機提升高度,減小萬向節傳動軸傾角。
(7)刀軸轉不動。故障原因:齒輪損壞卡死,軸承損壞咬死,錐齒輪齒側間隙過小,刀軸彎曲變形,刀軸纏草、堵泥嚴重。排除方法:更換齒輪或軸承,重新調整間隙,校正刀軸,清除纏草、積泥。
(8)齒輪箱漏油。故障原因:油封損壞,紙墊損壞,齒輪箱裂縫。排除方法:更換油封和紙墊,焊修箱體。
(9)萬向節或十字軸飛出。故障原因:定位銷脫落,十字軸承彈性擋圈脫落,十位元組折斷。排除方法:裝上定位銷和彈性擋圈,更換新十位元組。
(10)刀片彎曲、折斷。故障原因:猛降在硬地上或與硬物相碰;轉彎時仍在進行耕作;刀片硬度太高或有裂紋。排除方法:清除硬物,緩慢降落;轉彎時應升起旋耕機;停止作業,更換合格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