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數控機床應該使用什麼品牌的軸承
主軸軸承都是用SKF,NSK的,絲桿軸承使用NSK,FAG的多。國產機床多實用哈瓦洛的。
B. 軸承是用普通車床加工還是數控車床加工
軸承是高精密的組件,由專業的軸承生產商生產。
一般的軸承生產流程為:切斷——車削——熱處理——磨削——裝配——精密檢驗。
從流程上來看,會用到很多設備,有普通的機床,也有數控的機床。因此,單單說是普通機床加工或者說數控機床加工是不準確。
其實如果不是在軸承廠,也不必要知道怎麼加工,只要知道怎麼選用就行了
C. 機床的常見類型
古代滑輪、弓形桿的「弓車床」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兩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靠手拉或腳踏拉動繩子轉動木材,並手持刀具而進行切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中世紀曲軸、飛輪傳動的「腳踏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並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並沒有推廣使用。
十八世紀誕生了床頭箱、卡盤
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人設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並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於夾持工件的卡盤。
英國人莫茲利發明了刀架車床(1797年)
在發明車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莫茲利的英國人,因為他於1797年發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
各種專用車床的誕生為了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1845年,美國的菲奇發明轉塔車床。1848年,美國又出現回輪車床。1873年,美國的斯潘塞製成一台單軸自動車床,不久他又製成三軸自動車床。20世紀初出現了由單獨電機驅動的帶有齒輪變速箱的車床。由於高速工具鋼的發明和電動機的應用,車床不斷完善,終於達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現代水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軍火、汽車和其他機械工業的需要,各種高效自動車床和專門化車床迅速發展。為了提高小批量工件的生產率,1940年代末,帶液壓仿形裝置的車床得到推廣,與此同時,多刀車床也得到發展。1950年代中,發展了帶穿孔卡、插銷板和撥碼盤等的程序控制車床。數控技術於1960年代開始用於車床,1970年代後得到迅速發展。
車床的分類車床依用途和功能區分為多種類型。
普通車床的加工對象廣,主軸轉速和進給量的調整范圍大,能加工工件的內外表面、端面和內外螺紋。這種車床主要由工人手工操作,生產效率低,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和修配車間。
轉塔車床和回轉車床具有能裝多把刀具的轉塔刀架或回輪刀架,能在工件的一次裝夾中由工人依次使用不同刀具完成多種工序,適用於成批生產。
自動車床能按一定程序自動完成中小型工件的多工序加工,能自動上下料,重復加工一批同樣的工件,適用於大批、大量生產。
多刀半自動車床有單軸、多軸、卧式和立式之分。單軸卧式的布局形式與普通車床相似,但兩組刀架分別裝在主軸的前後或上下,用於加工盤、環和軸類工件,其生產率比普通車床提高3~5倍。
仿形車床能仿照樣板或樣件的形狀尺寸,自動完成工件的加工循環,適用於形狀較復雜的工件的小批和成批生產,生產率比普通車床高10~15倍。有多刀架、多軸、卡盤式、立式等類型。
立式車床的主軸垂直於水平面,工件裝夾在水平的回轉工作台上,刀架在橫梁或立柱上移動。適用於加工較大、較重、難於在普通車床上安裝的工件,一般分為單柱和雙柱兩大類。
鏟齒車床在車削的同時,刀架周期地作徑嚮往復運動,用於鏟車銑刀、滾刀等的成形齒面。通常帶有鏟磨附件,由單獨電動機驅動的小砂輪鏟磨齒面。
專門車床是用於加工某類工件的特定表面的車床,如曲軸車床、凸輪軸車床、車輪車床、車軸車床、軋輥車床和鋼錠車床等。
聯合車床主要用於車削加工,但附加一些特殊部件和附件後,還可進行鏜、銑、鑽、插、磨等加工,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適用於工程車、船舶或移動修理站上的修配工作。 工場手工業雖然是相對落後的,但是它卻訓練和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技工,他們盡管不是專門製造機器的行家裡手,但他們卻能製造各種各樣的手工器具,例如刀、鋸、針、鑽、錐、磨以及軸類、套類、齒輪類、床架類等等,其實機器就是由這些零部件組裝而成的。
最早的鏜床設計者——達·芬奇。鏜床被稱為「機械之母」。說起鏜床,還先得說說達·芬奇。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可能就是最早用於金屬加工的鏜床的設計者。他設計的鏜床是以水力或腳踏板作為動力,鏜削的工具緊貼著工件旋轉,工件則固定在用起重機帶動的移動台上。1540年,另一位畫家畫了一幅《火工術》的畫,也有同樣的鏜床圖。那時的鏜床專門用來對中空鑄件進行精加工。
為大炮炮筒加工而誕生的第一台鏜床(威爾金森,1775年)。到了17世紀,由於軍事上的需要,大炮製造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如何製造出大炮的炮筒成了人們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鏜床是1775年由威爾金森發明的。其實,確切地說,威爾金森的鏜床是一種能夠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鑽孔機,它是一種空心圓筒形鏜桿,兩端都安裝在軸承上。
1728年,威爾金森出生在美國,在他20歲時,遷到斯塔福德郡,建造了比爾斯頓的第一座煉鐵爐。因此,人稱威爾金森為「斯塔福德郡的鐵匠大師」。1775年,47歲的威爾金森在他父親的工廠里經過不斷努力,終於製造出了這種能以罕見的精度鑽大炮炮筒的新機器。有意思的是,1808年威爾金森去世以後,他就葬在自己設計的鑄鐵棺內。
鏜床為瓦特的蒸汽機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沒有蒸汽機的話,當時就不可能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浪潮。而蒸汽機自身的發展和應用,除了必要的社會機遇之外,技術上的一些前提條件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製造蒸汽機的零部件,遠不像木匠削木頭那麼容易,要把金屬製成一些特殊形狀,而且加工的精度要求又高,沒有相應的技術設備是做不到的。比如說,製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活塞製造過程中所要求的外徑的精度,可以從外面邊量尺寸邊進行切削,但要滿足汽缸內徑的精度要求,採用一般加工方法就不容易做到了。
斯密頓是十八世紀最優秀的機械技師。斯密頓設計的水車、風車設備達43件之多。在製作蒸汽機時,斯密頓最感棘手的是加工汽缸。要想將一個大型的汽缸內圓加工成圓形,是相當困難的。為此,斯密頓在卡倫鐵工廠製作了一台切削汽缸內圓用的特殊機床。用水車作動力驅動的這種鏜床,在其長軸的前端安裝上刀具,這種刀具可以在汽缸內轉動,以此就可以加工其內圓。由於刀具安裝在長軸的前端,就會出現軸的撓度等問題,所以,要想加工出真正圓形的汽缸是十分困難的。為此,斯密頓不得不多次改變汽缸的位置進行加工。
對於這個難題,威爾金森於1774年發明的鏜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種鏜床利用水輪使材料圓筒旋轉,並使其對准中心固定的刀具推進,由於刀具與材料之間有相對運動,材料就被鏜出精確度很高的圓柱形孔洞。當時、用鏜床做出直徑為72英寸的汽缸,誤差不超過六便士硬幣的厚度。用現代技術衡量,這是個很大的誤差,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很不簡單了。
但是,威爾金森的這項發明沒有申請專利保護,人們紛紛仿造它,安裝它。1802年,瓦特也在書中談到了威爾金森的這項發明,並在他的索霍鐵工廠里進行仿製。以後,瓦特在製造蒸汽機的汽缸和活塞時,也應用了威爾金森這架神奇的機器。原來,對活塞來說,可以在外面一邊量著尺寸,一邊進行切削,但對汽缸就不那麼簡單了,非用鏜床不可。當時,瓦特就是利用水輪使金屬圓筒旋轉,讓中心固定的刀具向前推進,用以切削圓筒內部,結果,直徑75英寸的汽缸,誤差還不到一個硬幣的厚度,這在當對是很先進的了。
工作台升降式鏜床誕生(赫頓,1885年)。在以後的幾十年間,人們對威爾金森的鏜床作了許多改進。1885年,英國的赫頓製造了工作台升降式鏜床,這已成為了現代鏜床的雛型。 銑床系指主要用銑刀在工件上加工各種表面的機床。通常銑刀旋轉運動為主運動,工件(和)銑刀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可以加工平面、溝槽,也可以加工各種曲面、齒輪等。銑床是用銑刀對工件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銑床除能銑削平面、溝槽、輪齒、螺紋和花鍵軸外,還能加工比較復雜的型面,效率較刨床高,在機械製造和修理部門得到廣泛應用。
19世紀,英國人為了蒸汽機等工業革命的需要發明了鏜床、刨床,而美國人為了生產大量的武器,則專心致志於銑床的發明。銑床是一種帶有形狀各異銑刀的機器,它可以切削出特殊形狀的工件,如螺旋槽、齒輪形等。
早在1664年,英國科學家胡克就依靠旋轉圓形刀具製造出了一種用於切削的機器,這可算是原始的銑床了,但那時社會對此沒有做出熱情的反響。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普拉特設計了所謂林肯銑床。當然,真正確立銑床在機器製造中地位的,要算美國人惠特尼了。
第一台普通銑床(惠特尼,1818年)。1818年,惠特尼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普通銑床,但是,銑床的專利卻是英國的博德默(帶有送刀裝置的龍門刨床的發明者)於1839年捷足先「得」的。由於銑床造價太高,所以當時問津者不多。
第一台萬能銑床(布朗,1862年)。銑床沉默一段時間後,又在美國活躍起來。相比之下,惠特尼和普拉特還只能說是為銑床的發明應用做了奠基性的工作,真正發明能適用於工廠各種操作的銑床的功績應該歸屬美國工程師約瑟夫·布朗。
1862年,美國的布朗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萬能銑床,這種銑床在備有萬有分度盤和綜合銑刀方面是劃時代的創舉。萬能銑床的工作台能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並帶有立銑頭等附件。他設計的「萬能銑床」在1867年巴黎博覽會上展出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同時,布朗還設計了一種經過研磨也不會變形的成形銑刀,接著還製造了磨銑刀的研磨機,使銑床達到了現在這樣的水平。 在發明過程中,許多事情往往是相輔相承、環環相扣的:為了製造蒸汽機,需要鏜床相助;蒸汽機發明發後,從工藝要求上又開始呼喚龍門刨床了。可以說,正是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工作母機」從鏜床、車床向龍門刨床的設計發展。其實,刨床就是一種刨金屬的「刨子」。
加工大平面的龍門刨床(1839年)。由於蒸汽機閥座的平面加工需要,從19世紀初開始,很多技術人員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有理查德·羅伯特、理查德·普拉特、詹姆斯·福克斯以及約瑟夫·克萊門特等。他們從1814年開始,在25年的時間內各自獨立地製造出了龍門刨床。這種龍門刨床是把加工物件固定在往返平台上,刨刀切削加工物的一面。但是,這種刨床還沒有送刀裝置,正處在從「工具」向「機械」的轉化過程之中。到了1839年,英國一個名叫博默德的人終於設計出了具有送刀裝置的龍門刨床。
加工小平面的牛頭刨床。另一位英國人內史密斯從1831年起的40年內發明製造了加工小平面的牛頭刨床,它可以把加工物體固定在床身上,而刀具作往返運動。
此後,由於工具的改進、電動機的出現,龍門刨床一方面朝高速切割、高精度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朝大型化方向發展。 磨削是人類自古以來就知道的一種古老技術,舊石器時代,磨製石器用的就是這種技術。以後,隨著金屬器具的使用,促進了研磨技術的發展。但是,設計出名副其實的磨削機械還是近代的事情,即使在19世紀初期,人們依然是通過旋轉天然磨石,讓它接觸加工物體進行磨削加工的。
第一台磨床(1864年)。1864年,美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磨床,這是在車床的溜板刀架上裝上砂輪,並且使它具有自動傳送的一種裝置。過了12年以後,美國的布朗發明了接近現代磨床的萬能磨床。
人造磨石——砂輪的誕生(1892年)。人造磨石的需求也隨之興起。如何研製出比天然磨石更耐磨的磨石呢?1892年,美國人艾奇遜試製成功了用焦炭和砂製成的碳化硅,這是一種現稱為C磨料的人造磨石;兩年以後,以氧化鋁為主要成份的A磨料又試製成功,這樣,磨床便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以後,由於軸承、導軌部分的進一步改進,磨床的精度越來越高,並且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出現了內圓磨床、平面磨床、滾磨床、齒輪磨床、萬能磨床等等。 古代鑽床——「弓轆轤」。鑽孔技術有著久遠的歷史。考古學家現已發現,公元前 4000年,人類就發明了打孔用的裝置。古人在兩根立柱上架個橫梁,再從橫樑上向下懸掛一個能夠旋轉的錐子,然後用弓弦纏繞帶動錐子旋轉,這樣就能在木頭石塊上打孔了。不久,人們還設計出了稱為「轆轤」的打孔用具,它也是利用有彈性的弓弦,使得錐子旋轉。
第一台鑽床(惠特沃斯,1862年)。到了1850年前後,德國人馬蒂格諾尼最早製成了用於金屬打孔的麻花鑽。1862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博覽會上,英國人惠特沃斯展出了由動力驅動的鑄鐵櫃架的鑽床,這便成了近代鑽床的雛形。
以後,各種鑽床接連出現,有搖臂鑽床、備有自動進刀機構的鑽床、能一次同時打多個孔的多軸鑽床等。由於工具材料和鑽頭的改進,加上採用了電動機,大型的高性能的鑽床終於製造出來了。 是數字控制機床的簡稱,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定的程序,並將其解碼,從而使機床動作並加工零件的控制單元,數控機床的操作和監控全部在這個數控單元中完成,它是數控機床的大腦。
加工精度高,具有穩定的加工質量;
可進行多坐標的聯動,能加工形狀復雜的零件;
加工零件改變時,一般只需要更改數控程序,可節省生產准備時間;
機床本身的精度高、剛性大,可選擇有利的加工用量,生產率高(一般為普通機床的3~5倍);
機床自動化程度高,可以減輕勞動強度;
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對維修人員的技術要求更高。
數控機床一般由下列幾個部分組成:
主機,是數控機床的主體,包括機床身、立柱、主軸、進給機構等機械部件。它是用於完成各種切削加工的機械部件。
數控裝置,是數控機床的核心,包括硬體(印刷電路板、CRT顯示器、鍵盒、紙帶閱讀機等)以及相應的軟體,用於輸入數字化的零件程序,並完成輸入信息的存儲、數據的變換、插補運算以及實現各種控制功能。
驅動裝置,是數控機床執行機構的驅動部件,包括主軸驅動單元、進給單元、主軸電機及進給電機等。它在數控裝置的控制下通過電氣或電液伺服系統實現主軸和進給驅動。當幾個進給聯動時,可以完成定位、直線、平面曲線和空間曲線的加工。
輔助裝置,指數控機床的一些必要的配套部件,用以保證數控機床的運行,如冷卻、排屑、潤滑、照明、監測等。它包括液壓和氣動裝置、排屑裝置、交換工作台、數控轉台和數控分度頭,還包括刀具及監控檢測裝置等。
編程及其他附屬設備,可用來在機外進行零件的程序編制、存儲等。
數控機床加工流程說明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即計算機輔助設計。2D或3D的工件或立體圖設計
CAM:Computer Aided Making,即計算機輔助製造。使用CAM軟體生成G-Code
CNC:數控機床控制器,讀入G-Code開始加工
數控機床加工程式說明
CNC程式可分為主程序及副程序(子程序),凡是重覆加工的部份,可用副程序編寫,以簡化主程序的設計。
字元(數值資料)→字語→單節→加工程序。
只要打開Windows操作系統里的記事本就可編輯CNC碼,寫好的CNC程式則可用模擬軟體來模擬刀具路徑的正確性。
數控機床基本機能指令說明
所謂機能指令是由位址碼(英文字母)及兩個數字所組成,具有某種意義的動作或功能,可分為七大類,即G機能(准備機能),M機能(輔助機能),T機能(刀具機能),S機能(主軸轉速機能),F機能(進給率機能),N機能(單節編號機能)和H/D機能(刀具補正機能)。
數控機床參考點說明
通常在數控工具機程式編寫時,至少須選用一個參考坐標點來計算工作圖上各點之坐標值,這些參考點我們稱之為零點或原點,常用之參考點有機械原點、回歸參考點、工作原點、程式原點。
機械參考點(Machine reference point):機械參考點或稱為機械原點,它是機械上的一個固定的參考點。
回歸參考點(Reference points):在機器的各軸上都有一回歸參考點,這些回歸參考點的位置,以行程監測裝置極限開關預先精確設定,作為工作台及主軸的回歸點。
工作參考點(Work reference points):工作參考點或稱工作原點,它是工作坐標系統之原點,該點是浮動的,由程式設計者依需要而設定,一般被設定於工作台上(工作上)任一位置。
程式參考點(Program reference points):程式參考點或稱程式原點,它是工作上所有轉折點坐標值之基準點,此點必須在編寫程式時加以選定,所以程式設計者選定時須選擇一個方便的點,以利程式之寫作。
鋼制伸縮式導軌防護罩為高品質的2-3mm厚鋼板冷壓成形而成,根據要求也可以為不銹鋼的。特殊的表面磨光會使其另外升值。我們可以為所有的機床種類提供相應的導軌防護類型(水平、垂直、傾斜、橫向)。 曲軸高效專用機床也有它的加工局限性,只有合理應用合適的加工機床,才能發揮出曲軸加工機床的高效專用性,從而提高工序的加工效率。
1、當曲軸軸頸有沉割槽時,數控內銑機床不能加工;如果曲軸軸頸軸向有沉割槽時,數控高速外銑機床和數控內銑機床均不能加工,但數控車-車拉機床能很方便地加工。
2、當平衡塊側面需要加工時,數控內銑機床應當為首選機床,因為內銑刀盤外圓定位,剛性好,尤其適用於加工大型鍛鋼曲軸;此時不適合用數控車-車拉機床,因為在曲軸的平衡塊側面需要加工的情況下,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加工,平衡塊側面是斷續切削,且曲軸轉速又很高,在這種工況下,崩刀現象比較嚴重。
3、當曲軸的軸頸無沉割槽,且平衡塊側面不需加工時,原則上幾種機床都能加工。當加工轎車曲軸時,主軸頸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連桿頸採用數控高速外銑機床則應成為最佳高效加工選擇;當加工大型鍛鋼曲軸時,則主軸頸和連桿頸均採用數控內銑機床比較合理。
曲軸可以分為體形較大的鍛鋼曲軸和輕量化的轎車曲軸,鍛鋼曲軸軸頸一般無沉割槽,且側面需要加工,餘量較大;轎車曲軸一般軸頸有沉割槽,且側面不需要加工。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加工鍛鋼曲軸採用數控內銑機床,加工轎車曲軸主軸頸採用數控車-車拉機床,連桿頸採用數控高速外銑機床是比較合理的高效加工選擇。 鍛壓機床是金屬和機械冷加工用的設備,他只改變金屬的外形狀。鍛壓機床包括卷板機,剪板機,沖床,壓力機,液壓機,油壓機,折彎機等。
機床附件的種類有很多,包括柔性風琴式防護罩(皮老虎)、刀具刀片、鋼板不銹鋼導軌護罩、伸縮式絲杠護罩、卷簾防護罩、防護裙簾、防塵折布、鋼制拖鏈、工程塑料拖鏈、機床工作燈、機床墊鐵、JR-2型矩形金屬軟管、DGT導管防護套、可調塑料冷卻管、吸塵管、通風管、防爆管、行程槽板、撞塊、排屑機、偏擺儀、平台花崗石平板鑄鐵平板及各種操作件等。
D. 製造軸承座和變速箱用什麼材料
製造軸承座、減速箱所用的材料一般選用灰口鑄鐵。
灰口鑄鐵(gray iron)是第一階段石墨化過程充分進行而得到的鑄鐵,全部或大部分碳以片狀石墨形態存在,斷口呈灰暗色,因此得名,它包括一般灰口鑄鐵(簡稱灰鑄鐵)、球墨鑄鐵、麻口鑄鐵、孕育鑄鐵、稀土灰口鑄鐵等。灰口鑄鐵其斷口的外貌呈淺灰色,故稱為灰口鑄鐵(灰鐵)。此價格便宜,應用廣泛,灰口鑄鐵占鑄鐵的總產量80%以上。主要應用機床床身、齒輪箱、皮帶輪、底座、缸體、蓋、手輪等受力不大、耐磨、減震零件。
E. 齒輪加工機床的類型有哪些
按照被加工齒輪種類不同,齒輪加工機床可分為兩大類:圓柱齒輪加工機床—滾齒機、插齒機、車齒機等。
錐齒輪加工機床——加工直齒錐齒輪:刨齒機、銑齒機、拉齒機。加工弧齒錐齒輪:銑齒機。加工齒線形狀為延伸漸開線:錐齒輪銑齒機。精加工齒輪齒面:珩齒機、剃齒機和磨齒機。
1、滾齒機
是用滾刀按展成法粗、精加工直齒、斜齒、人字齒輪和蝸輪等,加工范圍廣,可達到高精度或高生產率;插齒機是用插齒刀按展成法加工直齒、斜齒齒輪和其他齒形件,主要用於加工多聯齒輪和內齒輪;銑齒機是用成形銑刀按分度法加工,主要用於加工特殊齒形的儀表齒輪;剃齒機是用齒輪式剃齒刀精加工齒輪的一種高效機床;磨齒機是用砂輪,精加工淬硬圓柱齒輪或齒輪刀具齒面的高精度機床;珩齒機是利用珩輪與被加工齒輪的自由嚙合,消除淬硬齒輪毛刺和其他齒面缺陷的機床;擠齒機是利用高硬度無切削刃的擠輪與工件的自由嚙合,將齒面上的微小不平碾光,以提高精度和光潔程度的機床;齒輪倒角機是對內外嚙合的滑移齒輪的齒端部倒圓的機床,是生產齒輪變速箱和其他齒輪移換機構不可缺少的加工設備。圓柱齒輪加工機床還包括齒輪熱軋機和齒輪冷軋機等。
錐齒加工機床主要用於加工直齒、斜齒、弧齒和延長外擺線齒等錐齒輪的齒部。
直齒錐齒輪刨齒機是以成對刨齒刀按展成法粗、精加工直齒錐齒輪的機床,有的機床還能刨制斜齒錐齒輪,在中小批量生產中應用最廣。
2、雙刀盤直齒錐齒輪銑齒機
使用兩把刀齒交錯的銑刀盤,按展成法銑削同一齒槽中的左右兩齒面,生產效率較高,適用於成批生產。由於銑刀盤與工件無齒長方向的相對運動,銑出的齒槽底部呈圓弧形,加工模數和齒寬均受到限制。這種機床也可配以自動上下料裝置,實現單機自動化。
直齒錐齒輪拉銑機是在一把大直徑的拉銑刀盤的一轉中,從實體輪坯上用成形法切出一個齒槽的機床。它是錐齒輪切削加工機床中生產率最高的機床,由於刀具復雜,價格昂貴,而且每種工件都需要專用刀盤,只適用於大批大量生產。機床一般都帶有自動上下料裝置。
弧齒錐齒輪銑齒機以弧齒錐齒輪銑刀盤,按展成法粗、精加工弧齒錐齒輪和准雙曲面齒輪的機床,有精切機、粗切機和拉齒機等變型。
弧齒錐齒輪磨齒機是用於磨削淬硬的弧齒錐齒輪,以提高精度和光潔程度的機床,其結構與弧齒錐齒輪銑齒機相似,但以砂輪代替銑刀盤,並裝有砂輪修整器,也可磨削准雙曲面齒輪。3、延長外擺線齒錐齒輪銑齒機
利用延長外擺線齒錐齒輪銑刀盤,或雙刀體組合式端面銑刀盤,按展成法連續分度切齒的機床。切齒時,搖台銑刀盤和工件均作連續旋轉運動,同時搖台作進給運動加工一個工件搖台往復一次。銑刀盤和工件的連續旋轉使工件獲得一定齒數的連續分度,並形成齒長曲線。搖台的旋轉和工件的附加運動結合起來,產生展成運動,使工件獲得齒形曲線。
准漸開線齒錐齒輪銑齒機用錐度滾刀,按展成法連續分度切齒的機床。切齒時,錐度滾刀首先以大端切削,然後以它較小直徑的一端切削,為保證整個切削過程中切削速度一致,機床靠無級變速裝置控制滾刀轉速在切齒時,搖台、滾刀和工件均作連續旋轉運動,加工一個工件,搖台往復一次。搖台和工件的旋轉通過差動機構產生展成運動,使工件獲得沿齒長為等高的齒形曲線。
錐齒輪加工機床的配套設備有磨削銑刀盤和拉刀盤刀刃的磨刀機,配研成對錐齒輪的研齒機,檢驗成對錐齒輪嚙合接觸情況的錐齒輪滾動檢查機和防止齒部熱處理變形的淬火壓床等。
4、滾齒機的運動分析
應用最廣泛的齒輪加工機床,多數是立式。加工:直齒、斜齒的外嚙合圓柱齒輪、蝸輪卧式滾齒機,用於儀表工業中加工小模數齒輪和在一般機械製造業中加工軸齒輪、花鍵軸等。
5、滾齒原理
由一對交錯軸斜齒輪嚙合傳動原理演變而來將這對嚙合傳動副中的一個齒輪的齒數減少到幾個或一個,螺旋角β增大到很大(即螺旋升角ω很小),它就成了蝸桿。再將蝸桿開槽並鏟背,就成為齒輪滾刀。
F. 加工軸承、滾子都需要什麼機器!
從我所了解的來說,可能不太全面,還望樓下繼續補充:
按照軸承加工工藝這一主線來看:
一、毛坯加工設備:1.墩鍛機;2.碾擴機;3.冷碾設備等
二、熱處理設備:淬火設備,回火設備(鍛造廠還需要到正火、退火設備等),調質設備等。關於此類設備,隨著生產軸承類型的不一樣,則需要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熱處理設備,如加工通用軸承一般需要到整體淬火設備,而加工轉盤等回轉支承則需要用到表面淬火設備;另外,淬火方式還分火焰加熱淬火、感應加熱淬火等。所以想一一列舉說清楚設備是很困難的。
三、車加工設備:普通的20/30/50車床;液壓多刀車床(自動、半自動等);加工大型、特大型的軸承,還需要立式車床,2米、2.5米、3米、5米等數控立式車床等。
四、回火穩定處理:熱處理設備同上。
五、磨加工設備:平面磨床,外圓磨床,內圓磨床,溝(滾)道磨床,擋邊磨床等等
另磨加工之後,軸承要退磁,還需要用到退磁機,也可置於超精加工之後,但大多軸承無須超精加工的除外。
六、超精加工設備:研磨機,超精機,拋光機等
七、另某些轉盤軸承(回轉支承)的加工還要用到鑽床:立式鑽床,機修用台式鑽床,鑽銑床等;其他輔助加工有磨刀、機修用砂輪機,軸承裝配用壓力機、鉚釘機,清洗用空壓機、清洗設備等等。
八、檢測儀器、設備:關於軸承加工過程中及成品檢測過程用測量檢測設備更是紛繁多樣,內徑測量儀、外徑測量儀、溝擺測量儀、力矩測量設備、硬度儀,卡尺、千分尺、深度尺、管尺、高度儀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
以上為軸承加工的基本加工設備,具體型號隨生產軸承類型不一,無法詳細列舉。
以下為某廠的一些設備型號,僅作參考:
"車
床"
1 C7620 液壓多刀仿形車
2 1730 液壓多刀仿形車
3* CW6140 萬能車床 Φ400X1000 沈陽第一機床廠
4* CA6140 車床 Φ400X1000 牡丹江機床廠
5* CA6150 普通車床 Φ500X1000 牡丹江機床廠
6* C630-1A 普通車床 Φ500X1500
7* 015-02 單臂立式車床Φ2000
8 C0625 拉拉車 富陽神火儀表機床廠
9 FDX 精整車床
10 1730 車床
"磨
床" 外圓磨 1 3M2120 外圓磨
2 M131 外圓磨
3 MG1432 萬能外圓磨
4 MQ8260 曲軸磨床 Φ580X1600
內圓磨 5 LZ44C 自動內圓磨
6 M250A 內圓磨 Φ500X450 無錫機床廠
7 3A240 內圓磨
擺頭磨 8 M8814K 擺頭磨 洛陽機床廠
平面磨 9 M7120A 卧軸矩台平面磨
10 M7475B 立軸圓台平面磨
研磨機 1 MB4363A 雙盤半自動研磨機 Φ630
"鑽
銑
床"
鑽床" 1 Z5135 立式鑽床
2 ZLD4122 落地鑽 Φ22
台式鑽 3 Z406B-1 台式鑽 Φ6
4 ZT512-W 台式鑽 Φ127
5 Z3732A 搖臂鑽 Φ32
6 ZX6350C 鑽銑床
7 ZXTM-40 鑽銑鏜磨床
"其
他" 1 MQ3225 台式砂輪
2* 3M634 落地式砂輪 Φ400X1000
3* J3G-400 切割機
4* G72 弓式鋸床
5 CTY-1.5 手動液壓叉車 1.5mX1.5t
6 HR-150A 洛氏硬度儀
HRA/HRB/HRC
如果樓主對軸承行業感興趣,建議樓主找些軸承加工設備、工藝等方面的資料、書籍等了解下,那樣會更詳細,聽某個人的解說總也不會很全面的。
本人對滾子加工設備了解不多,望樓下補充。
G. 數控機床常用軸承
調心球軸承、滾針軸承、深溝球軸承、調心滾子軸承、推力滾子軸承、角接觸球軸承等這些軸承都有運用。
H. 數控機床中主軸變速箱的設計
本文主要對數控機床中主軸變速箱如何設計進行了論述,在進行改良之後可以提升整個機床的工作效率,以達到提升整個數控機床的工作效率,同時可以解放生產力,實現工業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歡迎大家借鑒哦!
摘 要: 社會注意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我國工業生產創造了條件,在現代一體化生產模式中運用了很多先進的設備。對於數控機床而言,主軸箱是其最為核心的組織結構,整個主軸箱影響著數控機床的變速情況。大部分製造企業在實行技術改造時把重點放在了主軸箱變速器上,這是調整機床運行速度的重點。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對主軸箱的每個部件加以控制,這樣才能確保數控機床主軸變速性能的良好。
關鍵詞: 數控機床;主軸;變速箱
引言: 數控機床作為現代化工業企業的一個重要設備,其工作效率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整個數控機床的最重要部分主軸變速箱,它的工作效率必將影響到整個機床的工作效率,下面就整個主軸變速箱這個核心部件如何設計來加以說明。
1、主軸變速箱主軸結構設計
在今天不同種類的機床已經應用與各個企業,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有控銑床數控磨床、加工中心等等。不同的數控機床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其核心構造都是主軸,也就是說主軸的運轉速度會直接決定一個機床的性能包括其加工零部件的精度,會直接影響到所加工產品的質量。主軸在變速箱當中的作用是將大小齒輪連接在一起,所以說,變速箱變速效果主要取決於主軸的結構設計,在進行設計之必須要了解主軸的性能構造是怎樣的。數控機床的功能不同,主軸做具有的功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進行主軸變速箱設計的時候對主軸的各個不同參數要做詳細的分析,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機床主軸變速箱進行設計。
1.1 主軸的設計重點
最終的設計效果怎樣使有主軸的參數來決定的。設計人員在確定各個參數之前,首先要了解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按照需求進行參數的設定,這里的實際需求包括了需要加工零件的`尺寸大小、精度,零件表面要求等。機床主軸的具體參數包括了轉速:根據實際生產以及國內目前的數控機床改造技術以及機械製造業的使用需要,數控機床主軸的轉速通常的范圍是在五十到八萬轉/分鍾之間,另外一個參數就是直徑。直徑對整個主軸的作用就是使主軸可以更好的進行變速,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對平均直徑一定要控制好,直徑適當放大可以有效控制主軸發生變形,更好的控制位移的產生。
1.2 旋轉精度
所謂旋轉精度指的是,在主軸的前面部位利用千分表進行測量得到的端面跳動、徑向跳動以及軸向竄動的數字,測量的必要條件是機床主軸組件需要是在空載低速的狀況下旋轉。如果主軸是在工作轉速進行旋轉的時候,機器的潤滑油膜會對主軸產生一些擾動,那麼說測量的旋轉精度是不準確的。在數控機床當中旋轉精度影響的不僅僅是操控數控機床,同時對所加工的最後零件的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精度方面,如果是一些精度要求較高的機床,既要有靜態測定還要求測定出正常工作下的動態旋轉精度。
1.3 Z軸傳動
在主軸變速箱中Z軸傳動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是由於整個Z軸分布的情況對整個數控機床運動性能有這非常直接的影響。Z軸傳動包含許多重要的組件,例如滾珠絲杠、電機、直 、聯軸器、線滾動導軌、支撐座等等,上面所說到的組件設計人員都要進行詳細的分析,給出設計的方案。
1.4 剛度
主軸組件的剛度所指的是在外部有負荷的狀態下抗變型的能力的強弱,而彎曲剛度指的是在主軸的最前面位置所產生的單位位移,在此方向所測量得出的力的大小。在數控機床主軸變速箱中,承載能力的衡量尺度就是剛度,同時剛度對齒輪磨損程度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軸自身的形狀和尺寸,機床滾動軸承的型號、軸承的多少、預緊以及出廠時所設定的方式,前後軸之間的距離以及二者之間的懸伸量,軸傳動是如何進行布置的,主軸廠家裝配和製造的質量等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主軸的鋼度。
1.5 耐磨性
主軸組件的耐磨性所指的是機床在工作的過程中,主軸組件可以一直保持其出廠精度的一種能力,精度可以保持的時間的長短說明其耐磨性能的好快,也就是說如果主軸組件耐磨性好,那麼機床所加工出來的產品質量相對更加穩定而且產品的進度會更高,而且表面加工的光潔度也更好。所以,主軸組件的每一個滑動的表面都要具有較高的耐磨性,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機床加工的零件一直保持很好的精度。
1.6 滾珠絲杠
在進行滾珠絲杠的設計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將摩擦力的計算考慮進去,因為滾珠絲杠的整個運動過程是一個線性運動,使數控機床從原來的直線運動變成旋轉運動就必須要將滾珠絲杠的摩擦力大小控制好,這樣才能讓變速箱運行穩定的運行,也就是使機床的主軸可以准確實現定位操作。機床主軸變速箱的設計人員通過計算可以確定摩擦力的大小,從而去分析主軸變速箱運轉過程中所呈現的摩擦狀況是怎樣的,設計人員的任務就是將摩擦力控制在一個最佳范圍內,減少主軸在運轉過程中的磨損。
2 、主軸變速箱重點參數的選擇
只有將主軸的參數確定在一定的范圍才能穩定的發揮其性能,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參數指標把握好,只有這樣才能使數控機床持續維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生產出標準的零件。從目前的工業生產需求對於數控機床的基本要求上分析,主軸變速箱在參數的選擇上必須瘧把握以下幾個重點參數的設計,下面就這幾個參數來逐項說明。
2.1 如何確定主軸的轉速及平均直徑
首先在數控機床當中,採用的都是電機直聯主軸,因此主軸的速度同機床電機的速度是一致的。其次是平均直徑的確定,在主軸變速箱中的主軸部件的剛度受主軸的平均直徑影響相對較大,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如果直徑加大可以有效控制主軸發生變形,更好的控制位移的產生。
2.2確定主軸的懸伸量c
主軸的懸伸量c指的是主軸部分的前端部分到前部的支撐反力作用中點之間的距離。直接影響懸伸量尺寸的主要有主軸部分的端部結構尺寸及形式、前支撐所配置的軸承等幾個因素。懸伸量的取值對主軸部件的剛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確定懸伸量c取值的時候所要遵循的原則就是結構可以滿足的前提下,取值盡可能小。
I. 汽車變速箱加工工藝過程
變速箱箱體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各傳動軸,保證各軸之間的中心距及平行度,並保證變速箱部件與發動機正確安裝。因此汽車變速箱箱體零件的加工質量,不但直接影響汽車變速箱的裝配精度和運動精度,而且還會影響汽車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壽命。汽車變速箱主要是實現汽車的變速,改變汽車的運動速度。汽車變速箱箱體零件的頂面用以安裝變速箱蓋,前後端面支承孔 、 用以安裝傳動軸,實現其變速功能。零件的工藝分析由汽車變速箱箱體零件圖可知。汽車變速箱箱體是一個簿壁殼體零件,它的外表面上有五個平面需要進行加工。支承孔系在前後端面上。此外各表面上還需加工一系列螺紋孔。因此可將其分為三組加工表面。它們相互間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現分析如下:(1)、以頂面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這一組加工表麵包括:頂面的銑削加工; 的螺孔加工; 的工藝孔加工。其中頂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為 ,8個螺孔均有位置度要求為 ,2個工藝孔也有位置度要求為 。(2)、以 、 、 的支承孔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這一組加工表麵包括:2個 、2個 和1個 的孔;尺寸為 的與 、 的4個孔軸線相垂直的前後端面;前後端面上的3個 、16個 的螺孔,以及4個 、2個 的孔;還有另外兩個在同一中心線上與兩端面相垂直的 的倒車齒輪軸孔及其內端面和兩個 的螺孔。其中前後端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為 ,3個 、16個 的螺孔,4個 、2個 的孔均有位置度要求為 ,兩倒車齒輪軸孔內端面有尺寸要求為 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為 。(3)、以兩側窗口面為主要加工平面的加工面。這一組加工表麵包括:尺寸為 和 的兩側窗口面;與兩側窗口面相垂直的12個 的螺孔;與兩側面成 角的尺寸為 的錐管螺紋孔(加油孔)。其中兩側窗口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為 ,12個螺孔均有位置度要求為 。1.2變速箱箱體加工的主要問題和工藝過程設計所應採取的相應措施由以上分析可知。該箱體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來說,保證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證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對於變速箱箱體來說,加工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保證孔的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處理好孔和平面之間的相互關系。由於汽車變速箱的生產量很大。怎樣滿足生產率要求也是變速箱加工過程中的主要考慮因素。孔和平面的加工順序箱體類零件的加工應遵循先面後孔的原則:即先加工箱體上的基準平面,以基準平面定位加工其他平面。然後再加工孔系。變速箱箱體的加工自然應遵循這個原則。這是因為平面的面積大,用平面定位可以確保定位可靠夾緊牢固,因而容易保證孔的加工精度。其次,先加工平面可以先切鑄件表面的凹凸不平。為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創造條件,便於對刀及調整,也有利於保護刀具。變速箱箱體零件的加工工藝應遵循粗精加工分開的原則,將孔與平面的加工明確劃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階段以保證孔系加工精度。孔系加工方案選擇變速箱箱體孔系加工方案,應選擇能夠滿足孔系加工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及設備。除了從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兩方面考慮以外,也要適當考慮經濟因素。在滿足精度要求及生產率的條件下,應選擇價格最底的機床。根據汽車變速箱箱體零件圖所示的變速箱箱體的精度要求和生產率要求,當前應選用在組合機床上用鏜模法鏜孔較為適宜。
J. 干軸承需要什麼樣的機床
主要是車床(粗加工內外殼和滾子),外圓磨床(內外殼外徑,滾子),內圓磨床(內外殼內徑),端面磨床(內外殼端面滾子端面),特殊無心磨床(滾珠)。(普通的和數控的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