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風光攝影器材怎麼選擇

風光攝影器材怎麼選擇

發布時間:2023-02-06 18:05:12

❶ 單反相機拍風景選什麼樣的鏡頭好

鏡頭盡管有優質和普通、劣質之分,但選擇鏡頭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基礎而定。x0dx0a並不是優質鏡頭就能拍攝理想的照片而普通、劣質鏡頭就不能拍攝理想的照片,其實拍攝技術佔主要因素標准鏡頭x0dx0a標准鏡頭: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交換鏡頭為例,標准鏡頭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間的攝影鏡頭,它是所有鏡頭中最基本的一種攝影鏡頭。適馬 AF 30/1.4 EX HSM DC鏡頭x0dx0a標准鏡頭給人以記實性的視覺效果畫面,所以在實際的拍攝中,它的使用頻率是較高的。但是,從另一方面看,由於標准鏡頭的畫面效果與人眼視覺效果十分相似,故用標准鏡頭拍攝的畫面效果又是十分普通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平淡」的,它很難獲得廣角鏡頭或遠攝鏡頭那種渲染畫面的戲劇性效果。因此,要用標准鏡頭拍出生動的畫面來又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是資深的攝影師也認為用好用活標准鏡頭並不容易。但是,標准鏡頭所表現的視覺效果有一種自然的親近感,用標准鏡頭拍攝時與被攝物的距離也較適中,所以在諸如普通風景、普通人像、抓拍等攝影場合使用較多,最常見的紀念照,更是多用標准鏡頭來拍攝。另外,攝影者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標准鏡頭還是一種成像質量上佳的鏡頭,它對於被攝體細節的表現非常的有效。x0dx0a長焦鏡頭x0dx0a長焦鏡頭視角在20度以內,焦距可達幾十毫米或上百毫米。長焦距鏡頭又分為普通遠攝鏡頭和超遠攝鏡頭兩類。普通遠攝鏡頭的焦距長度接近標准鏡頭,而超遠攝鏡頭的焦距卻遠遠大於索尼 2X 增倍鏡頭x0dx0a標准鏡頭。以135照相機為例,其鏡頭焦距從85mm-300mm的攝影鏡頭為普通遠攝鏡頭,300mm以上的為超遠攝鏡頭。 長焦鏡頭的焦距長,視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離上能拍出比標准鏡頭更大的影象。適合於拍攝遠處的對象。由於它的景深范圍比標准鏡頭小,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虛化背景突出對焦主體,而且被攝主體與照相機一般相距比較遠,在人像的透視方面出現的變形較小,拍出的人像更生動,因此人們常把長焦鏡頭稱為人像鏡頭。但長焦鏡頭的鏡筒較長,重量重,價格相對來說也比較貴,而且其景深比較小,在實際使用中較難對准焦點,因此常用於專業攝影。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一般應使用高感光度及快速快門,如使用200mm的長焦距鏡頭拍攝,其快門速度應在1/250秒以上,以防止手持相機拍攝時照相機震動而造成影像虛糊。在一般情況下拍攝,為了保持照相機的穩定,最好將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無三腳架固定時,盡量尋找依靠物幫助穩定相機。x0dx0a廣角鏡頭x0dx0a以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為例,廣角鏡頭通常是指鏡頭焦距約在17至35毫米之間的鏡頭。 廣角鏡頭的基本特點是,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廣角鏡頭的基本特性: 1.視角范圍大,可以涵蓋大范圍景物。所謂視角范圍大,即在同一視點(與被攝物的距離保持不變)用廣角、標准和遠攝三種不同焦距的攝影鏡頭取景,結果是前者要比後者在上下左右拍攝到更多的景物。當攝影者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若用50毫米標准鏡頭難以完整拍下的景物(如人物集體留影等),就可利用廣角鏡頭視角范圍大的特徵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再有,如拍攝廣闊的原野或城市高大的建築等,用標准鏡頭也許只能拍到景物的一部分,無法表現出景物的寬闊或高大。而用廣角鏡頭拍攝,就能有效地表現出大場面開闊的氣勢或建築物高聳入雲的雄偉。 2.焦距短,景深長。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例如,攝影者用一個28毫米的廣角鏡頭拍攝,焦點對在約3米左右的被攝體上,把光圈調到F8,那麼從1米到無限遠幾乎都進入了景深范圍。正是由於這種長景深的特點,廣角鏡頭往往被攝影者當作一種機動性很強的快拍鏡頭使用,在某些場合,攝影者操縱廣角鏡頭幾乎不用對被攝物聚焦,就能極快地完成抓拍。 3.能強調前景和突出遠近對比。這是廣角鏡頭的另一個重要性能。所謂強調前景和突出遠近對比,是指廣角鏡頭能比其他鏡頭更加強調近大遠小的對比度。也就是說,用廣角鏡頭拍出來的照片,近的東西更大,遠的東西更小,從而讓人感到拉開了距離,在縱深方向上產生強烈的透視效果。特別是用焦距很短的超廣角鏡頭拍攝,近大遠小的效果尤為顯著。 4.可誇張變形。一般來說,被攝體被誇張而發生變形是廣角鏡頭使用上的大忌。實際上,被攝體被適當誇張、變形並非一定不可取。有經驗的攝影師常常利用廣角鏡頭將被攝體作適度的變形,把一些非常不起眼的,人們熟視無睹的景物拍得不同尋常。當然,用廣角鏡頭進行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一要根據題材的需要,二要少而精。不管題材是否需要,濫用廣角鏡頭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一味從形式上追求怪誕離奇的效果是不足取的。x0dx0a魚眼鏡頭x0dx0a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交換鏡頭為例,魚眼鏡頭是一種焦距約在6-16毫米之間的短焦距超廣角攝影鏡頭,「魚眼鏡頭」是它的俗稱。為使鏡頭達到最大的攝影視角,這種攝影鏡頭的前鏡片直徑且呈拋物狀向鏡頭前部凸出,與魚的眼睛頗為相似,「魚眼鏡頭」因此而得名。 魚眼鏡頭的體積較大。以適用於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魚眼鏡頭為例,當將這種魚眼鏡頭安裝在體積較小的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機身上時,有一種「頭(鏡頭)大身體(機身)小」的感覺,且由於魚眼鏡頭重量不輕(如尼柯爾6毫米/F2.8手動對焦魚眼鏡頭重達5200克),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裝上魚眼鏡頭後,照相機和鏡頭的整體重量增加,重心前移,攝影者持握照相機進行拍攝時要注意持穩照相機。如前所述,魚眼鏡頭的前鏡片直徑大且向鏡頭前部拋出,故這種鏡頭無法像普通鏡頭那樣安裝濾光鏡。魚眼鏡頭通常採用內置濾光鏡的方式,根據拍攝需要,由攝影者操縱鏡頭上的濾光鏡轉換環,使需要的濾光鏡轉換至鏡頭的攝影光路中。魚眼鏡頭的前鏡片是整個鏡頭中相當重要的鏡片,由於它向鏡頭前部拋出,故攝影者在拍攝操作(尤其是湊近被攝物拍攝)時要特別注意不要碰撞鏡片。另外,有些老式的魚眼鏡頭與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連接時,鏡頭後部插入照相機機身較深,照相機的反光鏡必須翻起鎖定,照相機的五棱鏡取景器將不能使用,需在照相機上設置附加的取景才能進行攝影。x0dx0a微距鏡頭x0dx0a微距攝影鏡頭是指無需安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軌道皮腔等近攝附件就能用來微距或近距攝影的專用攝影鏡頭。 微距攝影鏡頭是以專門拍攝微小被攝物或翻拍小畫面圖片為目的的攝影鏡頭,這種鏡頭的解析度相當高,畸變像差極小,且反差較高,色彩還原佳。微距攝影鏡頭在近攝時具有很不錯的解像力,可在整個對焦范圍內保持成像質量不發生太大的變化。一般的攝影鏡頭主要用於拍攝通常焦距內的景物,它不能直接用來近攝。利用一般攝影鏡頭近攝,是需要在鏡頭上加裝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後方能進行,但一般攝影鏡頭加裝了近攝鏡、近攝接圈或近攝皮腔等近攝附件後,就處於「近攝」狀態,就無法迅速從「近攝」狀態回到普通攝影狀態,就是說,用一般攝影鏡頭加裝近攝附件的辦法,難以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而微距攝影鏡頭則不同,它的近攝不依賴別的近攝附件,全部近攝操作都在鏡頭本身上進行,它可在近攝至無限遠之間連接對焦,從而能從近攝狀態迅速調整至普通攝影狀態,這為攝影者交替進行近距攝影和普通攝影提供了方便。 微距攝影鏡頭一般有兩種結構。一種微距攝影鏡頭採用內置伸縮鏡筒的結構,另一種採用交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的結構。前者在普通攝影時,攝影者只要旋轉鏡頭對焦環就能進行正常的對焦,如果想近攝,只要把已旋轉至最近對焦處的對焦環繼續旋轉,就能把鏡頭的整個光學系統隨同內置的鏡筒同步前移,從而使像距增大,達到近攝的目的;後者以變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來獲得較高的影像放大率,從而達到近攝的目的。 常見的微距攝影鏡頭有尼柯爾Micro 55mm/F2.8手動對焦微距攝影鏡頭等。x0dx0a增距鏡頭x0dx0a增距鏡頭又稱望遠轉換鏡或焦距增長器,它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光學器件,由多片光學鏡片組成,其作用是增長原有鏡頭的焦距。由於增距鏡是一個呈凹透鏡作用的光學系統,所以不能單獨成像的,要與呈凸透鏡作用的常規鏡頭一起使用才能得出清晰的物像。 增距鏡的倍率有多種。常見的有2倍(俗稱增倍鏡)、1.7倍、1.4倍和1.6倍,也有少數是3倍的。鏡片數一般為四至七片不等。增距鏡一邊是卡口,與鏡頭的卡口一樣,用於連接到照相機機身上;另一邊是卡環,與單反機機身上的卡環一樣,用於連接鏡頭。使用時,先將單反機上的鏡頭卸下來,將增距鏡接在機身上,然後再將鏡頭接在增距鏡上,即增距鏡在機身與鏡頭之間。 不同倍率的增距鏡可以將原鏡頭的焦距擴展至不同的范圍。如一隻2倍的增距鏡可將50mm的標准鏡頭變成100mm的中焦鏡頭;而 1.4倍的只能將它變成70mm的鏡頭。但是增距鏡只能用於50mm以上的鏡頭,如果與廣角鏡頭合用時,可能會出現遮角現象。接上增距鏡後,原鏡頭上的一些參數是不會改變的,如最短聚焦距離。如果原鏡頭的最短聚焦距離為 0.5米,加上增距鏡後仍是 0.5米,由於焦距增長,所以可以得到更大的影像。x0dx0a變焦鏡頭x0dx0a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換焦距、從而得到不同寬窄的視場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圍的照相機鏡頭稱為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變動焦距來改變拍攝范圍,因此非常有利於畫面構圖。由於一個變焦鏡頭可以兼擔當起若干個定焦鏡頭的作用,外出旅遊時不僅減少了攜帶攝影器材的數量,也節省了更換鏡頭的時間。 變焦鏡頭最大的特點,或者說它最大的價值,還是在於它實現了鏡頭焦距可按攝影者意願變換的功能。與固定焦距鏡頭不同,變焦距鏡頭並不是依靠快速更換鏡頭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而是通過推拉或旋轉鏡頭的變焦環來實現鏡頭焦距變換的,在鏡頭變焦范圍內,焦距可無級變換,即變焦范圍內的任何焦距都能用來攝影,這就為實現構圖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變焦距鏡頭自身的任何一級焦距與別的相同焦距的固定焦距鏡頭功能是一樣的。但變焦距鏡頭不限制攝影者使用哪一級焦距,因而在使用操作上要便利靈活得多。它省卻了外出拍攝時需攜帶和更換多隻不同焦距鏡頭的麻煩。甚至在臨按照相機快門前,攝影者還能通過變換鏡頭焦距對被攝體進行取捨,對畫面進行剪裁,以期在拍攝前把畫面構圖安排得更為理想。 變焦距鏡頭變換焦距的快捷程度,是固定焦距鏡頭通過更換鏡頭變換焦距無法相比的。35毫米自動袖珍照相機或部分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變焦距鏡頭還採用了電動變焦模式,電動變焦不僅僅是省力和便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均速變焦,這為攝影者通過焦距得細微變化剪裁畫面、確定構圖十分有利。變焦距鏡頭通過在照相機快門開啟的瞬間變焦,還能進行「爆炸效果」。有的照相機還依靠自動控制變焦距鏡頭的焦距變換實現自動構圖功能。最新穎的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還設置了自動記憶鏡頭焦距的功能,這一功能可允許攝影者設定照相機記憶一種或數種使用頻率較高的鏡頭焦距,隨時能在將鏡頭焦距變換至先前記憶的焦距上來。 當然,相對固定焦距鏡頭而言,變焦距鏡頭的結構比較復雜,分量較重。非名牌的變焦距鏡頭,成像質量肯定遜於相應的固定焦距鏡頭。x0dx0a移軸鏡頭x0dx0a移軸攝影鏡頭是一種能達到調整所攝影像透視關系或全區域聚焦目的的攝影鏡頭。 移軸攝影鏡頭最主要的特點是,可在相機機身和膠片平面位置保持不變的前提下,使整個攝影鏡頭的主光軸平移、傾斜或旋轉,以達到調整所攝影像透視關系或全區域聚焦的目的。移軸攝影鏡頭的基準清晰像場大得多,這是為了確保在攝影鏡頭光主軸平移、傾斜或旋轉後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移軸攝影鏡頭又被稱為 「TS」鏡頭(「TS」是英文「Tilt&Shift」的縮寫,即「傾斜和移位」)、「斜拍鏡頭」、「移位鏡頭」等。 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採用移軸攝影鏡頭後,使得這種單鏡頭反光照相機也具有了大型組合式照相機那種通過調整皮腔控制透視的功能,從而擴展了 35毫米單鏡頭反光照相機的使用范圍,在專業攝影領域,移軸攝影鏡頭的作用相當大。移軸攝影鏡頭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糾正被攝物的透視變形;二是實現被攝體的全區域聚焦,使畫面中近處和遠處的被攝體都能結成清晰的影像。移軸攝影鏡頭在建築攝影中的運用最多。拍攝建築物的外形,多用廣角焦距的攝影鏡頭拍攝,但由於廣角鏡頭近大近小的透視效果,使拍攝出來的建築物外形線條向上方匯聚,而利用移軸拍攝鏡頭拍攝建築物外形,能依靠鏡頭的透視調整功能糾正這種線條匯聚現象,使畫面中出現的建築物沒有通常的那種傾斜、甚至好像要傾倒的感覺,仍然表現得很垂直。移軸攝影鏡頭還常常被用來拍攝全區域聚焦得畫面。商業攝影中的產品廣告拍攝,常把這種鏡頭的平移和傾斜拍攝功能組合使用,在糾正被攝體透視變形的同時,獲得一般攝影鏡頭難以達到的全區域聚焦的效果。常見的移軸攝影鏡頭有尼柯爾28mm/F3.5手動對焦移軸鏡頭、尼柯爾35mm/F2.8手動對焦移軸鏡頭、尼柯爾85mm/F2.8D手動對焦微距移軸鏡頭等。

❷ 攝影新手應該選擇什麼器材

導語:攝影器材多得眼花繚亂,走進店鋪,數百種、千種的器材放在眼前,一個初學攝影1~2年的新手究竟應該擁有什麼器材合適呢?往往這是一個困擾新手的難題,不用怕,我們來分享一下經驗吧!

攝影新手應該購買什麼器材

先問自己:認真學習還只想試試?

這個問題會影響你購買器材的選擇,因此你必須問一下自己,並誠實回答。如果是“認真學習”,用的錢會比較多,因此一旦決定了便要堅持,不要後悔;如果是“只想試試”,就入手以下的“基本裝備”便可以了!

(一) 基本裝備

基本裝備就是最簡單、最必須的器材,這篇文章會假設大家要投入DSLR單反相機的世界。

(A) 相機機身

入門或中階級DSLR單反相機一部(APS-C格式便可,學習時不用買全片幅Full-frame的),買哪一種取決你的預算,一部中階機可以讓你未來3年也不用升級機身,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例子有Canon 60D、NikonD7000、 Sony A66 等。

也有一些同學會問:EVIL無反相機可以嗎?像Sony NEX系列、Olympus EP系列等…筆者建議:這些相機雖然輕巧,但對於對焦、鏡頭支援、整體感覺等也會略差一點,比較適合做第二相機,平日拍攝用。

(B) 基本鏡頭

對於新手,現在的`套裝鏡頭已經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對於APS-C格式的機身,18-55mm或18-105mm的鏡頭焦段已經足夠一般學習,如果這是你第一部單反相機,不妨連套裝鏡頭一起購買,如果第二部機作升級之用便不要選擇套裝了!

(C) 基本配件

其他基本配件為:

氣吹 – 清潔鏡頭和感光元件

鏡頭筆 – 做清潔鏡頭用

相機袋 – 建議喜歡爬山/旅行的人購買

防潮箱

後備電池

後背記憶卡

(二) 建議初學者入手的鏡頭種類

(A) 大光圈定焦

大光圈鏡頭例如f/1.4、f/2.8等可以讓拍攝者輕易做出“前清後朦”的淺景深效果和在低光環境下拍攝,而大光圈定焦鏡有著很低的價格(對比起大光圈變焦鏡便宜太多了!),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

50mm f/1.4為大光圈定焦鏡頭,如果想便宜一點可以考慮f/1.8光圈的。

(B) 超廣角鏡

超廣角鏡頭如 12mm、14mm等因為有著非常廣的視覺,令相片產生扭曲,往往能拍出具沖擊力的風景相片,很適合初學者來練習拍攝風光照。

超廣角鏡頭能帶來誇張的效果

加上外置閃燈也可以拍出精彩人像。

(C) 遠射鏡

遠攝鏡把景物壓縮(如拍攝山景、燈柱、前後重復的物件)和活動如演唱會時很有用,不過這個不是必須,如果沒有足夠預算可以忽略。

70-300mm的鏡頭擁有300mm的遠射端。

(三) 建議初學者入手的配件種類

(A)三腳架連雲台

很多初學者也會覺得三腳架又大又重又不常用,他們不需要這么快便入手…其實不然,很多場景例如夜景、流水、星空、星軌、日出日落等也會用上快慢們拍攝,沒有三腳架,這些相片也不能拍出來。因此一支穩固的三腳架在學習初期也是很重要的。而一個能把相機鎖定的雲台也非常有用,因此這些錢是需要花的,而且很值得。

(B) CPL濾鏡

CPL濾鏡可以過濾反光和令天空更藍,對於拍攝天空、風景、河流、樹葉等很有用。

(C)漸變灰濾鏡(GND)

漸變會是濾鏡最常用於平衡天空跟地面的光差,令天空和地面的層次也能同時顯現出來,是拍出漂亮風景、日出日落照的關鍵。

(D) 快門線/遙控

快門線不是必須,但因為價格便宜,不妨早點入手。快門線可以讓你拍攝慢快門時避免移動相機,也可以令B快門更方便,不需利用人手長按快門按鈕。

(四) 太有錢?購買以下適合初學者但更好質素的升級選項吧!

(A) 更好的三腳架

嘆纖腳架有著輕巧和穩固的好處,但缺點是價格一般較高。筆者建議初學者可以先購買穩固但重的三腳架來學習,等到時機成熟再購買碳纖三腳架。

(B) 外置閃光燈

外閃不但可以有著更大的閃燈輸出,也可以讓你把閃燈頭轉動,利用反射來產生更柔和好看的光線,也可以加上顏色濾鏡、柔光箱等。也讓“離機閃燈”成為可能,拍出更專業的人像相片。

利用多支外閃組合來拍出專業人像相片。

(C) 擁有記時/間時功能的快門線

現在很多中階機身也內置間時拍攝,讓攝影師拍攝星軌等相片,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功能,也可以借著快門線來達成。

有了間時快門線,我們也可以拍出星軌照片。

(D) 減光鏡 (ND)

減光鏡可以按程度阻擋光線進入鏡頭,在白天拍攝流水時便會用到。

後記

適當的器材當然很重要,但學習攝影時還要學習技術、創意和眼光等,初學者宜先買基本的相機和配件,最好學習2-3年後再去按自己的實際需要考慮器材的升級,以免枉花錢。

❸ 風光攝影選擇什麼器材最好

當你准備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時候,一台數碼相機已經是必備。如果只是想簡單記錄一些所見所得,那麼但凡是台數碼相機都能用,甚至兩三百萬像素的拍照手機都是很好的視覺記錄工具。如果你想拍攝一些更精彩的風光片,那麼在器材方面就要有所准備了。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風光攝影的器材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與膠片的比較

風光攝影是膠片固守的最後一片廣袤田園,目前仍然還有很多風光攝影師在堅持使用膠片。

但是,風光攝影師堅持使用膠片最重要的理由往往是使用大畫幅和中畫幅的相機以紀錄更豐富的細節。另外一些風光攝影師使用膠片完全是因為習慣,習慣於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反轉片來控制色彩特性、影調特性。

就現在主流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而言,其實已經達到或超越了傳統135系統膠片的成像質量。而頂級的135數碼單反已經具備了中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

在解析度上,數碼超越傳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影調層次上,RAW電子底片的16位色彩層次足夠豐富。另外,數碼相機曝光的寬容度也超過了反轉片,達到甚至超過了彩色負片。在後期處理的問題上,數碼照片用一台計算機就替代了一個暗房,將數碼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另外,數碼照片便於交流的靈活性,在互聯網時代也是傳統膠片不能比擬的。很多專業攝影師同樣無法掌握一些特殊題材照片的觀感,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得人們的反饋。正在學習風光攝影的人們就更加不能缺少與同好的交流。

由於數碼相機的種種優勢,它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風光攝影的范疇。

相機的選擇

在“到此一游”之後,數碼相機幫助越來越多的人跨入了風光攝影的殿堂。嚴肅的攝影愛好者大多還是選擇數碼單反作為工具。數碼單反的優勢已經不必在此多說,但風光攝影的實踐告訴我們,便攜數碼相機自有其優勢。

影像感測器上的灰塵是數碼單反最大的弊病。當一天的拍攝結束時,拿出筆記本電腦瀏覽照片,發現上面一顆顆灰塵留下的黑色斑點,甚至還有毛絮的影子,這可能是數碼單反用戶最懊惱的問題了。目前雖然很多廠商在數碼單反的設計上非常重視這一問題,但至今沒能完全解決。

以前有一個名為f64的俱樂部,其主張就是在風光攝影上盡量收縮光圈以獲得最大景深。這種主張確實是很多風光攝影題材中的慣用手法。在我們常用的數碼單反系統上,沒有機會使用f64這樣的光圈,但是f11、f22都是很常用的。

f11的光圈已經足以讓CCD/CMOS影像感測器上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灰塵現身,f22則會告訴你,貌似乾乾凈凈的影像感測器上已經有上百個顆粒了。這些肉眼難辨的顆粒非常難以清理,目前還沒有完美解決之道,只能靠後期手工修理。因此,我們可以說單反的優勢是有代價的,特別是在風沙比較大的地區。比較而言,不可更換鏡頭的便攜數碼相機就沒有這個問題。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時候需要經過艱難的跋涉和徒步行走,有時甚至還需要攜帶帳篷、睡袋和炊具。這時候,便攜數碼相機的輕便特性還是挺有優勢的。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便攜數碼相機優於單反。數碼單反仍然是風光攝影的首選項,但不是必選項。如果你的攝影目的僅僅是自娛自樂,沒有專業攝影師眼中那些追求完美的種種苛求,一台不可更換鏡頭的高端便攜數碼相機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索尼R-1、富士S9600。

鏡頭的選擇

對於風光攝影而言,鏡頭是最具決定性的攝影工具。

最理想的鏡頭配置當然是覆蓋各個焦段、變焦和定焦兼備、光圈越大越好。但現實中往往既不能承擔這樣的成本,也無法攜帶如此多的鏡頭,因此我們還是要進行權衡和取捨。取捨的依據主要是自己的攝影習慣和偏好,同時要兼顧自己的購買能力和背負器材的體能。

1.長焦和廣角

有一種觀點認為廣角適合拍風光,長焦適合拍人像。但事實上,風光攝影既需要廣角,也需要長焦。有人把廣角鏡頭比喻為宏大交響樂的指揮家,把長焦比喻為器樂獨奏的演奏家。這種說法雖不盡然,卻更為形象。

風景特寫

顧名思義,在風光攝影中廣角鏡頭能包容更廣泛的信息,因此更適合龐大恢宏的場景。相比較,長焦鏡頭能從雜亂的場景中裁切出最有趣味的內容。

風光攝影的主題有時是單一元素構成的,有時是眾多元素構成的。在單一元素時,各種鏡頭只要視角允許,都可以很好的表現主題,盡管表現效果可能截然相同。

很多非常成功的風光攝影片往往具有很多元素。在元素眾多的情況下,有時候需要很廣的視角才能把它們包容進來,有時候又需要通過透視壓縮把不相關的元素疊加在一起。這時候,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在組織攝影元素方面有迥然不同的功能,往往不能互相替代。

實際運用中,廣角鏡頭的運用難度往往更大,尤其視角大於24mm的鏡頭。由於包含的信息過多,照片的主題在組織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元素過多喧賓奪主、組織無序畫面雜亂等。廣角鏡頭本身的透視畸變也經常難以控制而產生副作用。

對於初學者,長焦也許更有助於培養觀察能力,更容易拍出滿意的照片,而廣角也許是更好的紀錄工具,出好片的難度更大一些。總之,在風光攝影中長焦和廣角都不可偏廢,一隻視角相當於135相機24~105mm的變焦鏡頭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而類似富士S9600這樣的高端固定鏡頭數碼相機則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焦距選擇,它的手動變焦鏡頭覆蓋了28~300mm的焦距段,無論是宏大的場面,還是遠處優美的細節小品都可以輕松獲取。

2.大光圈和定焦

有一種觀點認為風光攝影中的廣角鏡頭沒有必要強調大光圈。盡管我們在風光攝影中更多的時候需要收縮光圈,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光圈鏡頭不重要。很多昏暗的室內和夜景光線環境下,特別是有人文環境的風光攝影中,三腳架是無助的,大光圈鏡頭是紀錄特定光線氛圍的利器。因此,f2.8的大光圈變焦鏡頭會比f4的鏡頭有更廣泛的適用環境。

不過,變焦鏡頭是很難達到f1.x的光圈,一般到f2.8就是極限。因此,很多數碼單反用戶還會選擇一支大光圈的定焦鏡頭以應付特殊的光線環境。與人像攝影不同的是,風光攝影師此時會傾向於選擇廣角定焦鏡頭,比如24mm、28mm、35mm,在使用大光圈時仍然具有足夠的景深,而避免背景過於虛化。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一般情況下有一支足矣。

3.運用偏振鏡

很多風光攝影師都習慣於在鏡頭前一直擰著一片偏振鏡,特別是光線較好的時候。偏振鏡可以消除空氣中的漫反射光而提高空氣的通透度,使藍天更藍,也可以部分消除物體表面那種令人討厭的反光,消除物體表面反射高光形成的光斑,改善色彩飽和度。

在陽光下,偏光鏡幾乎是風光攝影的必備工具。偏光鏡的另一個用途是充當中灰密度鏡,可以降低至少2檔曝光時間。在拍攝瀑布、溪流等題材時,長時間曝光可以獲得虛化的效果,而一塊偏光鏡可以幫助你在光線較強的情況下把曝光時間延長2倍,2塊擰在一起的偏光鏡則可以延長4倍以上。

❹ 什麼樣的單反拍風景最好

一、設備器材裝備:理論上講,目前市場上的任何一款(大家認可的索尼、尼康、佳能、徠卡、哈蘇、賓得)、不管什麼價位的單反機,均能拍出好的風景,從3、5千到3、5萬(價位更高的就不去費口水說了)均可,甚到目前的微單、數碼和一些手機理論上都可行!只是看你的個人要求喜好、品牌認可度、個人專業程度和經濟基礎來決定價位檔次;

二、自身專業能力:對於初學者,就算給他個徠卡、與高手一起去到人間仙境,也不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這取決於攝影知識的積累、攝影技巧的撐握、對美的挖掘與發現、靜態瞬間的捕捉等,這需要時間與金錢的錘煉!因為拍風景本就是個花錢到處跑的流氓行為。而一些牛人修煉成仙後,隨便抓台單反、隨便竄個不毛之地也能整出幾張氣死人的作品來!

三、後期處理美化:你可能會覺得,別人拍出來的風景就是牛,而我杠著高端裝備、爬山涉水就是搞求不成,為啥?有一個關健環節很少有人會提及(行內人都心知肚明),那就是照片後期處理,你有好裝備、有好水平,還要有高超的圖片處理美化水平,從草根級的美圖秀秀,到專業的photoshop、可牛影像、光影魔術手等多款軟體均是提高你作品的秘密武器!看看,這還要考驗你美圖的水平!

當然,如果只想拍些自我陶醉的來滿足自己,了解上面三部曲後你會去取捨!但如果想搞些牛上天的作品來驚天動地!那我抱歉,你就找大神幫忙去!

固有的思路是機器配置越高、價格越貴的,拍風景越好。而事實上並不絕對,也要分具體情況。我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簡單梳理一下:

1、到了就可以拍到的風景。比如雪山、青藏高原的湖和藍天、霞浦的捕魚等等。

這些地方的美景,自然天成,無論你用幾萬的還是幾千的單反,都沒什麼區別,畫面景緻美麗,宛如畫卷。如果刨除半畫幅鏡頭的話,所有人都可以拍的一樣。可能唯一的區別在於後期時候畫面的寬容度不一樣。

2、需要適當時候才能拍到的美景。比如光影對比明顯的耶穌光、逆光、晨曦、晚霞等。

這些美景說實話拍攝難度不大,但是需要你找到合適的時機進行拍攝。光比大的時候,快門速度跟不上,圖像細節保留不全等等,都是低端相機的通病。這時候,你要有合適的鏡頭,還要有三腳架等,才能拉近與高端機的距離。然而,效果有限。

推薦最少要用二萬左右的相機,才能保證使用的順手。

3、非高端機不可操作的美景拍攝。比如城市夜景、光繪、星軌、極光、燈軌、舞台攝影等等。

這些題材低端機也可以去拍,不過照片出來只能做素材用。為什麼呢,因為在弱光環境中,只有高端機能在高ISO或者在長時間曝光的情況下,做到噪點的有效清除和處理,更多的保留畫面的信息完整,為後期的處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低端機型實在駕馭不了特殊情況下的拍攝需求,後期的噪點或者快門振動引起的跑焦會讓人抓狂。三萬以上的相機才是你最好的選擇。

先說一下要拍的所謂的風景。風光攝影,拍攝對象即為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上至天空下到地表,青山綠水、日出日落……等等等等,皆可入畫來,風光攝影最大的好處就是讓有充裕的時間來構圖、來設置曝光參數,即使光影變化較快的日出日落也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拍攝時間,風光攝影除了講究構圖、色彩、光影等因素外,更讓人關心的就是畫質,畫質的好壞是一張風光攝影好壞的重要因素!

因此,拍風景照片,盡量選擇更好、檔次更高的單反來拍攝,全幅肯定比半幅的好,高像素的肯定比低像素的好。至於品牌上來講,很多人傾向於尼康拍風光更好一些,這個我表示贊同,因為據說尼康色彩上稍偏綠,但是,一般拍攝風光,應該大多數人會RAW格式,所以色彩上的偏與不偏,應該沒多大關系!

拍風景的單反很多,要說哪個都行,機器當然也是必要條件,但是給你最好的機器,沒有好的想法、技術、配件和拍片的時機,也是拍不出好照片的。

只能說是中畫幅和全畫幅的單反,比C畫幅的好;高像素的比低像素的強;寬容度大,能給後期留有更大可能和空間的更好。

發幾張自己拍的照片,有微單的,有C畫幅的,有全畫幅的,其實光看照片結果,你能說出哪種單反好呢?

所以這個問題還是太籠統。

對於風景拍攝,機器在我看來並不是太主要,鏡頭才是關鍵!雖然半幅機器的畫面沒有全幅那麼大,最起碼搭配一些好的超廣鏡頭也可以拍出效果!甚至手機都可以!

風景拍攝-並不追求大光圈

一般風景拍攝中,由於需要大范圍清晰的景觀,大光圈在這里就沒有那麼實用了!一般都在F8甚至更小的光圈數值拍攝!所以,風景拍攝的鏡頭只需要滿足大廣角就可以了!超廣角最好!

機器的重要性!

風景拍攝對於機器沒有那麼多要求,為什麼這么說,風景拍攝除非是夜景,不然的話對於機器的重要性並不是太大!夜景拍攝需要機器的高感,好的機器高感肯定好,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風景拍攝一般都是在白天,基本上高感不需要操心!何況現在後期這么強大,手機拍攝的照片都可以修的非常漂亮,更何況是單反呢?只要搭配好鏡頭,風景照片照樣可以非常漂亮!

什麼樣的單反相機拍攝風景最好?這個,拍攝風景的目的也很多了,風景本身的類別也非常多了。

根據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風景類別,很難說就有一款通吃的單反相機了,具體如下:

一、單反相機中,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叫做數碼後背型單反相機,比如說哈蘇,飛思

比如說,大家可能覺得網際飛俠的很多風景大片看起來非常的棒!

但是,網際飛俠用的往往不是佳能尼康的單反,而是用的飛思單反啊!

但是,飛思單反有個問題,就是操作效率太低了,太麻煩。

而對於風光攝影來說,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抓拍的了,嗯,風光攝影確實經常需要抓拍,你慢騰騰的弄,肯定不行的了。

所以說,雖然如果單純從畫質來說,飛思單反確實夠厲害,但是確實不夠靈活和便捷,因此,不能算是最佳的風光攝影器材。

飛思數碼後背型單反相機,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風景相機了吧?

二、佳能單反和尼康單反

這個,目前來說,公認的是尼康單反更適合拍攝風光,尤其是尼康D800系列已經是公認的最佳風光攝影相機了,最新款的尼康D850甚至一度供不應求啊!

綜合來說,目前來說,最理想的拍攝風光大片的相機就是尼康D850了,這個機型,如果你用三腳架,肯定可以充分發揮最大潛力。如果你不用三腳架,也還算有一定的機動性的了。

三、事實上,大多數風景,其實沒必要用多麼好的相機

說實在的,很多風景,用手機拍攝就足夠了,如果你有個入門級的單反或者微單,也是更加綽綽有餘的了。

四、其實,風光攝影追求畫質,何嘗也不是一種誤區呢?

尤其是,我建議大家看看李少白的風景攝影,看了李少白的風景,你就會覺得追求畫質可能真的是浮雲了。李少白大師,真的是任性的很啊,基本上不使用三腳架,經常用高感拍攝風景。

但是,李少白大師放棄了追求畫質,卻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專注於照片本身的意境和韻味,因此,看了李少白大師的作品,你再看其他人的精美的風光照片,你可能會覺得,唉,不過是精美的垃圾罷了。

李少白大師,不得不說,你剛開始接觸,覺得不是什麼大師

李少白大師,等你有了一定的拍攝經歷,你再看李少白,就是真正的大師了

你說呢?

一定是全畫幅單反,動態范圍高,照片暗部亮部記錄的信息比較多,如有後期裁切需求盡量要像素高的,最適合拍風景。如尼康D850,佳能5D4等等。

這個問題應該是什麼樣的相機搭配才能拍出更好的風景照。拍攝風景對於相機而言,首先全畫幅相機大於殘頭機,因為囊括的畫面內容多,視角較寬闊;其次要有較高的像素,畫面解析能力要強,清晰度要高;三是搭配拍攝風景用的專用廣角鏡頭,比如16-35mm,拍攝畫面具有較強沖擊力。四是購置相應的套件,比如偏振鏡、中灰漸變鏡、減光鏡等,對於拍攝風景照具有很大作用。至於你說的什麼單反,可以參考這些指標去選擇。

一分錢一分貨,當然是價格高的單反和鏡頭好了。

但也並非孬機器就拍不出好風景。

尼康d850。有人經常說,佳能拍人像,尼康拍風景。那麼說明尼康單反相機的銳度非常好,畫面拍攝清晰,色彩油潤而豐富,拍攝風景,自然需要這些要求。如果你經常拍攝風景,那麼,就選擇尼康單反相機吧,最好是全畫幅的,比如d850,不僅像素高,而且畫質優秀。

❺ 拍攝風景技巧

風光攝影是一個歷時較長且深受攝影者喜愛的拍攝題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在外出遊玩時,喜歡用相機把美不勝收的風景記錄下來本文是我精心編輯的拍攝風景技巧,希望能幫助到你!

拍攝風景技巧篇一

迷人風景攝影拍攝技巧1

EOS 70D 速度:1/100s 光圈:F16 ISO:100 焦距:24mm

技巧一:相機和鏡頭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選擇合適的器材對拍攝至關重要。要想拍出較高畫質的風光照片,最好選用功能比較強大,成像質量高,對焦系統先進的單反相機,雖然1DX,5D3具有更高的畫質和功能,對於一般需求的攝友來說EOS 70D是拍攝風光性價比較非常高的機器,性能較高,價格也不貴。

廣角鏡頭最適合拍攝風光,因為廣角鏡頭視野比較寬廣,比較適合拍攝大場景的照片。佳能的EF 17-40mm是性價比很高,焦段最實用的廣角風光攝影鏡頭,價格實惠,成像也很好,是拍攝風光的必入鏡頭。

迷人風景攝影拍攝技巧2

EOS 70D 速度:1/30s 光圈:F22 ISO:100 焦距:17mm

技巧二:使用三腳架

有人疑惑三腳架不是在拍攝夜景時候才必備的附件么?其實不然,三角架因其具有穩定性,在我們拍攝過程中,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拍攝會常常使用它。

人們拍攝迷人的風光照片都希望把眼前的美景盡收眼底,這就需要用較小的光圈(如f16、f22等)來加深景深,從而把前景和遠景都清晰的拍攝下來。拍攝較高質量的照片需要較低的感光度(如ISO100、200),這時快門速度就會較慢,達到1/15秒或者更慢,手持的話就容易虛,最好利用穩定的三腳架固定相機,再結合使用快門線,使反光板預升,相機的自拍設置等小技巧盡量減少快門產生的震動,拍攝出清晰的高清大片。

迷人風景攝影拍攝技巧3

EOS 70D 速度:1/8s 光圈:F8 ISO:100 焦距:50mm

拍攝風景技巧篇二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城市日落

1.拍攝器材

這次離上次我在對面廣州塔拍攝日落,已經過去了一年,對比去年的這個時候,機身已經從D700換到了D800,足足三倍的像素提升,單張已經有3600w像素,使得這次的片子更加震撼。

2.使用漸變灰濾鏡

為了讓壓暗天地之間的光比,我使用了漸變灰濾鏡,很便宜卻很實用的玩意兒,可以幫助攝影師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碼攝影寬容度不足的困擾。在沒有使用漸變灰濾鏡的情況下,經常拍出一張照片地面曝光正常,天空一片蒼白沒有細節,又或者天空曝光正常,地面卻欠曝,無法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曝光值。在我們日常拍攝過程中,天空一般情況下都會比地面要亮,所以為了保證上下曝光一致,就需要一塊漸變鏡來壓住上部的光。

3.拍攝技巧

風光作品大部分都是要求快門要慢。這一條是成全前兩個的前提條件,也是必須有足夠穩定的支撐系統的原因。另外,選擇在日落前後1小時內拍攝,最多最多不能超過1.5個小時,因為當地平線以下的太陽已經照射不到你頭頂的大氣層的時候,天空便是一片死黑,而非讓人陶醉的深藍色,深邃的藍天跟夜景燈光之間能形成冷暖對比。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塞外星空

1.前期拍攝

兩張照片是合成的,天空與地面並非一次性完成,在拍攝陸地的同時,要提前想好找准銀河的位置,構圖很重要,所以地面選景重點要突出峽谷的氣勢來。

2.拍攝時間

陸地拍攝時間大約在早晨6點,這時候天空剛剛有點發白,光比不是很大,比較適合弱光拍攝。

3.後期製作

後期將兩張片子分別調整後,再把地面的圖層復制到星軌的圖層上面,用蒙版調出銀河部分。要重點注意銀河與陸地結合處,表現的自然,不要讓人一眼看去感覺有假的感覺。重點是片子的影調,要從色調、明暗等方面把夜的氛圍渲染好。

野外風景的拍攝技巧 聽三零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溫情紀實

1.拍攝動機

隨著社會發展的進程,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事物在不斷的消逝成為歷史,而影像相對於文字記錄的優越之處在於它的直觀性,紀實攝影是每個攝影人都應重視的題材。我所在地郊縣一個有著65年歷史的老式理發店,因城市改造即將拆遷,本著記錄歷史的目的,我驅車240公里山路去留下了她最後的影像。

2.拍攝參數

紀實攝影我的理解是在攝影語言的支配下盡量的做到真實的記錄。盡管老理發店裡的環境幽暗,但我沒有用外閃補光,而是利用自然光和卧室房間原有照明光拍攝,力求真實的記錄現場氛圍。為了表現畫面里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考慮周到到景深不宜太淺,同時又要兼管安全快門速度,所以光圈選定了比較合適的F5.6,得益於5D Mark III不錯的高感,畫質看起來還可以接受。

3.拍攝技巧

風光攝影里非常講究前景的運用。其實紀實題材在很多時候一個好的前景也是不可或缺,這張照片前景里的老式掛鍾,作為陪體與主體的人形成呼應,豐富了畫面的信息量,增強了畫面的感染力,共同詮釋了「老店歲月」這一主題。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旅途紀實

1.心中有愛

對於紀實人像攝影來說,我個人感覺最重要的是心中有愛,特別是拍攝孩子,只有心中有愛才能將這種情感融入你的攝影作品中,從而讓畫面透露出不同一般的韻味和氣質。這些小僧人或者說西部地區的.孩子,其實和城裡的孩子一樣需要玩耍,需要零食。他們比城裡的孩子更主動,更沒有陌生感,所以拍攝之前我先和他們玩耍,融入其中,讓他們感覺我是朋友,可以無拘無束。然後在拍攝的時候你便可以安排他們的動作和位置,這一點你無需擔心言語不通,表情和肢體語言足以溝通。

2.構圖和曝光

拍攝時我採用了24mm廣角和橫向構圖,因為我感覺這種構圖更有張力,更耐看。曝光的時候考慮周到到他們的衣服和膚質都比較深,所以過曝0.5-1檔,使用RAW格式拍攝,如果局部太過可在後期調整,但若曝光不足,後期調整就會影響畫面品質。這里要重點注意的是暗紅色很容易因為曝光不準而變色,因此適當過曝後需要後期調整回來。

3.拍攝時機

這作品我是在早晨八九點鍾的時候拍的,這個時候的雲彩比較豐富,但高原的紫外線比較厲害,因此和人物的光比反差比較大。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光比反差相對較小,同時光質柔和,比較適合拍攝肖像。不過為了讓天空更有層次,讓整個畫面更厚重,我還是加了漸變灰鏡,從而壓暗天空。此外,作為紀實性攝影,你要有對人物動作的預感並事先做好拍攝准備,才能拍攝出令人震撼的瞬間作品,這就要求當你面對這么多孩子時,你心中要清楚每個孩子的特性,並且知道哪些是畫面的主角。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晨霞剪影

1.拍攝思路

拍攝地點位於霞浦北兜,凌晨四點十分到達北兜,因為路十分難認,所以要提前出發與到達。到達地點後,並沒有很高的位置可供拍攝,拍攝點只能在沙灘邊上,架好三角架找到機位後,看到一條漁船因為退潮擱淺在沙灘上,突然產生一個想法,用這條擱淺的漁船作為主體,海面上的船作為陪襯,在霞光下形成剪影,表現出北兜的特色畫面。

野外風景的拍攝技巧 聽三零

2.構圖技巧

因為霞光的時間十分短暫,在沙灘邊上,廣角下擱淺的漁船離得有點遠,所以乾脆把相機從三角架拿了下來,走下沙灘,靠近漁船,把漁船放在構圖的正中位置,空出漁船,讓天空佔了三分之二,表現霞彩的美麗,再利用廣角的變形特點,與遠處的漁船形成一種呼應,產生一種縱深的視覺,彌補沒有高點拍攝的硬傷。

3.後期部分

因為手持拍攝,只能拍攝RAW格式以保證出片,後期在佳能自帶軟體DPP中適當增加了對比度與飽和度,為了保證沙灘保留一定的細節,先處理好天空,傳入PS,再在DPP里提亮了地面,再傳入PS得到兩張不同曝光的片子,疊加後用蒙板拉出,讓高光與暗部都能保留細節。要重點注意的是,地面不能太亮,只要能適當保留細節即可。

野外風光的拍攝技巧:海邊日出

1.前期拍攝

風景拍攝常常遇到瞬息萬變的變化,有些景象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原本是計劃是凌晨4點到海邊拍日出,但是當時烏雲密布,太陽躲在烏雲背後就是不出頭,一直等到7點,太陽突然沖破雲層,金燦燦的光芒瞬間照耀大地。於是趕緊跑過去緊貼在崖壁,找到太陽與崖壁之間的完美夾角,迅速對天空測光,啟用曝光包圍連拍5張。拍攝過後,太陽又躲進雲層不肯出來了……

野外風景的拍攝技巧 聽三零

2.拍攝體會

這張照片的出現本不在預料之中。日出拍攝夏季拍攝時間大約在早晨6點,這時候天空剛剛有點發白,光比不是很大,容易出好的片子。7點鍾太陽已經很高了,正准備收工,出現了前面所說的美景,於是毫不猶豫地要考慮周到拍下這一幕,就有了這張照片。拍攝機遇有時就在突然之間降臨,要善於觀察就能拍得到美好的事物。

3.拍攝技巧

包圍曝光:光比大情況下比如逆光拍攝,可以對天空和地面進行多次曝光,採用後期合成的方法大多數情況可以取代GND。這里要表揚一下D4強大的寬容度。雖然包圍曝光5張,實際上2張已經足夠。

4.後期製作

後期使用兩張片子,分別調整後,用蒙版調出天空部分。要重點注意天空與崖壁以及太陽結合處,表現的自然,過渡和諧。利用色溫的改變,使整個畫面呈現一種冷暖色調,使畫面更加的干凈和通透。另外從色調、明暗等方面氛圍渲染好,使畫面產生立體的空間感。

❻ 拍風景需要什麼器材

導語: 拍風景可不是一台相機就能搞定,各種濾鏡是一定需要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器材是需要的。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一般泛指焦距比標准鏡頭 (50mm)短的鏡頭,常見的焦距有24mm、28mm、35mm等。焦距越短,代表能拍攝的畫面越多。如果想把眼前的風景拍得氣勢磅礴,可以選用廣角鏡,甚至超廣角鏡(如全片幅下的12mm、16mm),鏡頭的變型效果可增加相片的沖擊力。由於焦距較短,安全快門的`要求相對變得更低。即使在低光環境下拍攝,仍然可以輕松的手持拍攝。

Canon的廣角鏡

廣角鏡之拍攝效果 10mm (等效:16mm) 1/250s f/8 ISO100

以上這張相片拍攝時用上了一顆10-18mm的鏡頭,屬於超廣角鏡。由於相機只是APS-C片幅,所以等效的焦距是16mm。相片中可見廣角鏡頭的視野遼闊,有助納入更多前景,對加強氣勢有一定的幫助。

長焦鏡頭

相對於廣角鏡而言,長焦鏡頭一般較少用於風景攝影,但其實在風景攝影也有它的用武之地。長焦鏡能對風景的細部進行特寫,並為被攝之景物增添壓縮感。一般的風景相片也有著強烈的透視感,但長焦鏡所拍出來的則較為扁平。高低起伏的山巒,延綿不斷的沙丘也很適合用這種鏡頭拍攝。

長焦鏡拍攝的風景

三腳架

三腳架是慢快門攝影不可或缺的裝備。選購三腳架時,需要考慮其高度、重量、造工及便攜性。有部分腳架設有一個勾讓使用者把重物如背包掛上,以令腳架更穩固。

三腳架 (來源:Martin Bailey)

偏光鏡 (CPL Filter)

偏光鏡常見於風景攝影,它能把環境中的炫光消除,令景物如天空的顏色看起來更飽和。同時也能消除玻璃或水面的反射光,方便拍攝水底及玻璃內的畫面。當然,透過後期的方法也可以令天空飽和。

中灰鏡/減光鏡 (Neutral Density Filter)

中灰鏡/減光鏡(ND)用於減低鏡頭的進光量,就如鏡頭的太陽眼鏡般,有助於白晝進行慢快門拍攝。讀者們常見的沙灘日落或溪流石澗之相片在拍攝時大多也用上了中灰鏡。中灰鏡分為可調整及固定兩種,前者透過旋轉濾鏡的前端來調整減光量,後者則不能。

減光鏡也有一種是漸變減光的,稱為“漸變灰濾鏡”(GND Filter),常用於光差大的環境下拍攝。

中灰鏡延長快門的時間,拍攝出平滑的水面 10mm (等效:16mm) 5s f/20 ISO100

黑卡

在拍攝風景時,我們也很常碰到天空與地面極大的光暗對比,拍出來的相片天空會變到白濛濛,或是地面變得炭一般的黑。其實,只要在拍攝時用黑卡遮蓋著畫面的天空部分,直至快門即將關上的時候才放開黑卡,就可以令畫面的曝光較為一致。注意在拍攝的途中,我們要把黑卡輕輕的不斷搖晃(即是“搖黑卡”),以避免畫面中間有明顯的黑卡痕跡。

當天忘記了帶黑卡就出門了,於是用了黑色手機的機背作黑卡。 10mm (等效:16mm) 1.6s f/22 ISO100

快門線

快門線讓攝影者不用觸碰相機的按下快門,避免在長曝時對相機造成搖晃。當然,也可以用相機的倒數自拍模式達到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快門線有計時等較進階的功能,允許攝影者拍攝延時攝影(Time-lapse)、星流跡等。快門線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就是當作B快門使用。

❼ 老年人玩攝影,不為專業只圖樂,攝影裝備如何選

親身經歷,家裡老媽子想玩攝影喜歡 旅遊 。

1.選擇無反比單反好。老人家眼睛沒有年輕人好,顯示屏實時取景更大更清晰;有時候光學取景器屈光度稍微改變了,老人家不會改回來,就會以為什麼都是模糊的,非常影響拍攝情緒。

無反LCD屏幕所見即所得,相比單反光學取景器看底下的曝光條條方便太多了!

此外,無反的機身對焦一般都比單反好,我指在LCD屏幕下;合焦迅速,對焦框夠大;老人家看得清楚。

而且一般老人家都有手機拍攝的經驗,過度到無反所見即所得基本沒有學習成本,更容易上手。

2.盡量選擇輕便的機身。這個就不展開了吧,都是共識。

3.盡量選擇電池容量大的機身。這個是我媽親口說的,不太懂怎麼換電池,容易手忙腳亂。電容容量大同時最好支持充電寶充電。

4.選擇有wifi的機身。老人家一般都是發朋友圈,拍攝完成後直接傳手機上,稍微修改曝光就發布了,沒有wifi的相機需要導出至電腦再導向手機,費時費勁。

5.要注意老人家玩相機的圈子。父母玩攝影一般不會是自己突然起了由頭要玩,都是身邊的老陳老李也在玩,看見他們拍得這么好看,自己心癢癢又想入手一台。這時候要做的工作就是了解圈子裡一般用什麼品牌,譬如大家用佳能尼康多的,你就不要選一台賓得,奧林巴斯的,因為圈裡的人都不認識,大家沒法交流之餘還會被誤解。這時候,你可以選擇同樣知名的品牌下,適合你老人家的型號;標新立異在老人家群體中從來都不是主流。

最後,選擇相機最好跟父母到商場實地看一下;有時候他們會喜歡大機身,因為他們的朋友都是大機身;有時候他們需要能錄視頻的,因為想記載聲音和每一個笑容……

總而言之,多跟父母溝通,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硬塞一台旗艦給他們,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給我推薦,我會選佳能EOS R;佳能基本為老朋友圈子所認識 ;此外LCD屏幕素質好,對焦迅速;機身還比較輕巧,有WIFI,操作不復雜(相比索尼來說)。如果老人家指明要單反,那麼80D或者6D2比較合適,全像素雙核對焦在LCD屏開啟下非常好用。

老年人玩攝影,我來大概談談如何選擇攝影器材:

一、雖然說,手機,高檔卡片機,小微單,其實也都是玩攝影的好方式。

但是,對於打算玩攝影的老年人來說,可能真的是看不上這些設備的了,所以,就不推薦這些設備了。

二、老年人玩攝影,既要攀比,也要互相交流,這個最好隨大流

是的,我經常說,佳能尼康的CEO如果經常去老年大學攝影課堂或者攝影聖地,一定都會高興的睡不著覺。如果索尼的CEO去老年大學,肯定眼淚傷心的掉下來啊!

沒辦法,老年攝影愛好者這個圈子,絕對的主流就是佳能和尼康,佳能是牢牢把持老大的位置。

佳能6D2,這是中老年人學攝影玩攝影的首選機型

三、隨大流,如果你記憶力不是特別好,還是佳能單反為最優選擇。

四、如果記憶力還行,如果體力也不錯,那就以尼康單反為最優選擇吧!

五、其實,我個人覺得,中老年攝影愛好者,經濟寬裕,選擇富士中高檔微單,真的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

富士微單,整體系統的重量還是比佳能尼康全畫幅要輕便,並且畫質也還是很不錯,夠用了。至於說鏡頭看似稍貴,但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個能夠用錢解決的問題也不是問題。

尼康D850,適合非常發燒的中老年攝影發燒友

從我個人的綜合理性考慮來說,富士XE3XT20其實是非常適合推薦給中老年攝影愛好者的

六,具體機型的推薦

A,佳能的首選推薦是佳能6D2套機,配24-105的。如果想要擴展的,可以買個百微拍攝花花草草。可以買個100-400或者70-300拍攝荷花。

B,尼康的首選推薦是尼康D810D850,配尼康24-120。如果想要擴展的,可以買個尼康70-200mmF2.8,尼康80-400。

C,富士的首選推薦是,富士XT20,xe3,配富士18-55mm鏡頭,其他鏡頭不著急,慢慢配都可以。

其實,中老年人,普遍學習電腦比較吃力,學習ps比較困難。因此,富士微單,不怎麼需要依賴ps的,其實對於中老年人是非常友好的。

對於中老年人所喜歡的攝影題材來說,富士微單也都是非常可以勝任的啦!

老年人玩攝影,器材的總原則要輕裝簡行,如果對畫質沒有特別要求,您可以主要考慮半幅機,這樣鏡頭的負重負擔會相應小一些。

一、半幅 機身選擇
如果您選擇半幅機身,最大的品牌就是佳能和尼康。我個人對尼康熟悉一些,其鏡頭性價比也稍高些。為您推薦兩款尼康機身吧:

1、d5300

性價比較高,入門攝影足夠,而且支持無線和全高清錄像。

2、d7200

這是尼康一款半幅主力單反。對焦強悍,高感給力,如果價格可以接受,非常值得推薦。
二、半幅鏡頭選擇
如果沒有特殊要求,建議選擇定焦+大光圈變焦的組合,可以滿足大部分拍攝需求。

1、定焦推薦尼康35/1.8g:

這款鏡頭性價比極好,最大光圈完全可用,鏡身輕便,焦外虛化不錯,基本沒有二線性。缺點是色彩一般,變形控制一般。但是如果裝載在尼康機身上,可以開啟變形矯正功能,矯正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2、變焦推薦適馬17-50

這是一款半幅大光圈掛機頭,焦段非常實用,平時掛載可以滿足大部分需要,也適合 旅遊 一鏡走天下。

總體原則,輕攝影要理性分析需求,鏡頭不宜太多。當然您也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先了解和感受一下各個焦段的視角和感覺,再做鏡頭選用的決定。

如果選用以上器材,總投入可以控制在一萬以內,對一般的攝影興趣愛好足夠了。

最後,攝影水平與器材沒有絕對關系,剛入門切忌成為唯器材論者,理性分析,合理選擇才是最好的。

以上回答希望有所幫助。
了解更多攝影常識,歡迎關注和討論

我喜歡攝影,業余的,沒正式學過,只圖個樂。

家裡有部單反,就用了一年。今年幾乎沒有用過。四月份我換了部手機,華為P40,小而輕,還防水,拍個圖片發發朋友圈那是綽綽有餘,即便是下雨天也照玩。單反就不行了,本身就重,攜帶不方便,假如再來個長焦鏡頭,那傢伙,背不動。咱是業余的,玩玩而已,輕裝上陣,想拍就拍,開心就好。

首先,我非常支持老年人學攝影!攝影是個非常好的愛好,不僅可以走出家門四處 旅遊 鍛煉身體,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發現生活的美好,比悶在家裡看電視更有益身心 健康 !

其次,老年人學攝影,一般在資金方面是比較充足的,因此可以選擇的攝影器材范圍比較廣。如果他有一些的攝影基礎,或者喜歡藝術,擅長繪畫,建議直接買全畫幅單反相機,比如佳能6D2,是佳能最便宜的全畫幅,性價比很高。當然也可以選佳能5D4,性能更高,價格更貴。鏡頭方面選套機的鏡頭即可,24-105mm F4,堪稱佳能性價比最高的掛機頭,焦段非常實用,背著去 旅遊 也不會太沉。

如果他並沒有太多的攝影基礎,那麼選擇高性能的微單吧,比如SONY A7R3,是全畫幅微單,體積小,重量輕,界面友好,適合初學者使用。由於SONY的感光元件技術先進,所以微單領域SONY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如果覺得貴,也可以選擇富士X-T2微單,富士的這個系列的微單外形設計的非常漂亮,復古款,有質感,各項性能對於新手來說也是足夠用了。

攝影是一項非常好的興趣愛好,不僅陶冶情操,還能鍛煉身體,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朋友喜愛攝影,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

老年朋友玩攝影,體力因素要考慮,在器材配置上建議輕便為先,重點考慮半幅器材:

小k給您兩個建議:
一、半幅微單+廣角變焦
畫質主要取決於感光器尺寸和鏡頭品質 ,在這兩點上,微單已沒有明顯短板:

推薦兩個組合供參考:

1、富士xa3+16-50鏡頭

一款半幅微單,富士的大殺器是色彩,高感控噪也非常不錯。

價格4000出頭,性價比不錯。

2、索尼a6000+16-50鏡頭

索尼微單視頻拍攝性能不錯,現在這款機器價格也不高,加上鏡頭3500元左右,還有電子取景器,學攝影也比較合適。

二、半幅單反+大焦段變焦
有較高畫質和操控要求的,建議選單反,關於鏡頭,雖然焦比越大,畫質越不好控制,但自用完全足夠,對老年朋友還是輕便更重要:

1、佳能80d+18-135

相當不錯的中端單反,套裝價8000出頭。

2、尼康7200+18-200

同樣是性能很棒的一款機器,配18-200一鏡走天下,畫質足夠。套裝價格7000出頭,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曾經,抑或是現在,有那麼一部分人,把退休老年人喜歡攝影的行為揶揄成「中國式攝影」,還去跟洋鬼子作比較。叫我說,有這種想法的人都特么崇洋媚外的二貨。

本來,攝影就是件高雅的事,退休後的老年人把攝影作為愛好,豐富下退休生活,陶冶下情操,有什麼不對的,他礙著別人什麼事了!

我,大聲講:非常好,外瑞外瑞好!哈哈。

不扯了,言歸正傳。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非常強烈地想買一隻便攜卡片機,除了方便外,成像還好。選來選去,相中了 索尼rx1r ,由於這貨有點太貴了,現在也得一萬多,是只好鏡頭的錢,所以沒捨得下手。今天把這個相機推薦給喜歡玩攝影的老年人。

推薦理由:全幅卡片機,畫質一流,一隻相當於37mm的蔡司小廣,被稱為人文類掃街利器,關鍵是它的小巧!

有這么一部相機,你不用再考慮那些笨重的單反(無反也不輕),不用再考慮長長短短的鏡頭,就這么一部機子,足夠。

唯一需要搭配的是給它配個三角架,除了讓照片更清晰,也可以讓大爺大媽有休息的時間。

至於這部相機的一些有用沒用的參數,我也不多說了,網上很全,但對普通人來講,沒多大用處。

推薦理由還有:老年人攝影還在鍛煉身體,鍛煉身體不是靠背著又多又重的器材,而是靠活動,這個相機的鏡頭局限性大(定焦),正好讓你動起來,前後多跑跑。

推薦理由還有:這個相機不便宜,雖然我們沒有必要跟別人炫,但別人非要比,咱的也不差,頂個D810或者5D3了(限機身)。

叫我說,這個RX1R,簡單就是給老年人准備的,兩大特點:高畫質和小巧。

老年人玩攝影,不為專業只圖樂,攝影裝備如何選?
我身邊的好多老年人都在學攝影, 一是為了有個愛好,動動腦,動動手,二是到景區拍照也可以鍛煉身體。但他們的裝備,不比我的差,大多數老年人還是不在乎價錢的。

在選擇相機方面,喜歡遊山玩水,建議微單套機+定焦,這樣風光人像都可以比如佳能M6套機15-45+22餅干或者直接轉接環+50/1.8輕便實用。

如果對風光及人像攝影比較感興趣,建議全畫幅機身+廣角變焦+人像定焦

比如佳能6D2+16-35+50或者85定焦。

如果選擇半畫幅單反,最好不要配全副變焦頭了,可以選擇套機18-135+50/1.8,這樣性價比比較高。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把攝影當作自己的愛好,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攝影確實能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欣賞祖國的大好山河,老年人選擇攝影裝備,我覺得基於兩點就好,一是單反相機為主,二是買你能買到最好的相機。

為什麼老年人選擇攝影裝備要以單反相機為主呢?

首先,攝影的樂趣,不僅僅在於拍攝的過程,也不僅僅在於拍攝的結果,同時也在於學習攝影的過程,而單反相機的可學習性是最好的,操縱性也是相機中最好的,使用單反相機,你能更好地學習攝影,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也是攝影樂趣中的一種,在拍攝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學習,使自己照片的質量得到提升,這就是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會獲得成就感。同時你如果要參加老年大學中的攝影班,教授的內容也是以單反相機為主,所以你的設備如果是單反相機,就更容易融入其中。選擇單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單反可以使用目鏡取景,如果你買的是微單相機,就只能使用電子液晶屏取景,因為老年人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遠視,可能不習慣長時間盯著液晶屏,對液晶屏幕的色彩敏感度也不高,而單反的目鏡是純物理的光線反射,並且可以進行屈光度的調節,相對於老年人而言更加友好。

當然,單反,尤其是高端單反,機身加鏡頭的重量還是很重的,老年人還是要根據自身身體情況來進行選擇,如果無法接受單反的重量,老年人可以選擇微單。選擇微單有以下的優點,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操作相對於單反簡單,好的微單與單反成像上沒有太大的差異,缺點就是鏡頭群沒有單反那麼豐富。

購買完相機之後,我覺得有必要購買一個好的雙肩攝影背包,因為雙肩攝影背包比單肩包受力更均衡,背負更省力,攜帶更方便,老年人可以選擇一個較輕的三腳架,或者不要選購三腳架,降低負重。

最後祝願所有喜歡攝影,正在學習攝影的老年人身體 健康 ,享受攝影的樂趣。

老年人的攝影愛好,除了圖個樂外,還是一個拓寬自己退休生活空間的機會。攝影器材也沒有什麼專業不專業的的說法,只有合不合用。

老年人選擇攝影器材,應該滿足以下幾個原,1.操作簡單,2.攜帶方便,3.取景直觀,4.而且便於和周圍人分享交流。

按照以上要求,一台有WIFI功能的半幅數碼單反配一隻18-200的一鏡走天下即可滿足。再配一台屏幕大點的智能手機,可以通過WIFI連接手機和相機。把照片導入手機做簡單的後期處理,同時便於即時分享,享受一個成功的過程,對每個人都是相當喜悅的事情。

至於品牌就看看老人家自己喜歡佳能或者尼康或者索尼,如果我推薦就肯定是佳能。

如果老人家還喜歡拍花花草草的話,就可以再配一個微距鏡頭,在配個適當強度的碳素腳架和快門線。這樣一套攝影器材,老人家即可以參加一些夕陽紅的老年攝影活動,又可以約上三五好友,背著腳架相機逛公園,拍拍花草或者花鳥昆蟲。

❽ 風光攝影器材怎麼搭配

導語 :風光攝影,是攝影愛好者最常拍攝的題材,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合適的攝影器材,是成功的第一步。本文介紹進行風光攝影時的器材搭配准則。一起來看看吧!

攝影教程相機

在風光攝影過程中,攝影者千萬不要忽略數碼單反相機自身功能的發揮,這對於數碼單反初學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數碼單反相機不論從畫幅還是解析度上,都能將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數碼單反的實用場景模式中,攝影者可以嘗試運用風光模式,此模式對於大場面的風光攝影來說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拍攝過程中,尤其是在外拍攝風光的攝影者,可以從相機的液晶顯示屏上來觀察拍攝的畫面,可以通過顯示屏的顯示來決定照片的取捨,這對於風光攝影後期的照片存儲和空間清理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數碼單反相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更換鏡頭,攝影者可以根據需要來變換鏡頭。不管是自動還是手動功能都很強大,攝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曝光、測光、對焦方式、畫質等等。這極大的滿足了攝影者對於不同風光旅遊攝影的需求。

鏡頭

利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海邊風光

光圈 F5.6 曝光時間 1/180s 焦距 18mm 感光度 100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廣角鏡頭是必不可少的。用廣角鏡頭表現自然的磅礴、全景的美感,可以帶給觀賞者大自然無與倫比的魅力震撼。當然,廣角鏡頭的選擇也就十分重要了。(攝影器材)攝影者要盡量選擇廣角焦距范圍大的鏡頭,大自然的多變,有時即使是28mm的廣角也無法滿足攝影者的需求,這時就需要焦距更短、視角范圍更廣的超廣角鏡頭。

利用長焦鏡頭刻畫的小風景

光圈 F4.5 曝光時間 1/250s 焦距 124mm

對於喜歡拍攝風光全景的.攝影者來說,雖然利用廣角鏡頭有利於表現自然美景的大氣,但是在表現攝影者的自我風格和思想方面是非常困難的。除了廣角鏡頭之外,攝影者還需要長焦鏡頭,而長焦鏡頭卻是與廣角鏡頭恰恰相反的。如果說廣角鏡頭容易表現自然風光的磅礴與不拘小節,那麼長焦鏡頭則容易刻畫風光小景或充滿細膩情調的一面。而這種對小景的刻畫,攝影者則需要利用手中的長焦鏡頭。

附件

對於風光攝影來說,附件的選擇尤為重要。由於風光旅遊攝影需要攜帶大量的鏡頭,尤其是到比較崎嶇或者不平坦的攝影場地,器材的保護相當的重要。此時,攝影者就需要選擇堅固耐用的攝影包來保護相機器材。同時,攜帶穩定、輕便的三腳架,更有助於攝影者的拍攝。

利用偏振鏡拍攝的風景照片

光圈 F8 曝光時間 1/200s 焦距 20mm 感光度 100

另外,對攝影基礎知識稍有了解的攝影者,都知道濾色鏡在風光攝影和藝術攝影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欣賞一些優秀的風光攝影作品時,人們往往會驚嘆於作品中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彩或者似血的殘陽,並猜想該圖片的攝影師使用了何種高檔器材,運用了何種超高的拍攝技巧。其實並不盡然,大多數情況下,這只不過是攝影師根據自己的需要,巧妙地使用了濾色鏡罷了。在風光攝影中,偏振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偏振鏡可以消除反光,有利於清晰地拍出水中的景物,還可以增加畫面的飽和度,進一步加強比如藍天白雲、綠葉紅花的色彩,使風光照片顏色更加飽和、畫面更清晰。所以,如果攝影者有條件的話,濾鏡當然是必不可少的附件之一。

❾ 拍風光為主,佳能Eos Rp和M6mark2要怎麼選

拍攝風光為主,如果能選尼康當然最好,佳能的話更適合於拍攝人像,不過只要適配合適的鏡頭,佳能相機也可以拍風光。




拍攝風光來說,器材的選擇還是很重要的。我就結合風光攝影的一些特點,來點評一下這兩台佳能相機的選擇吧。綜合來說,野馬哥還是建議選擇EOS RP的!


一、風光攝影對於器材的要求


1、機身的要求


成像的銳度要高,細節越多越好,因為是風光,不比人像。人像對於銳度的要求相對低一些,畢竟人像的臉部細節要求是可以降低一些的。



寬容度要好,在風光攝影的時候,暗部細節和亮部的反差會比較大,寬容度越大,則後期可調整的空間就越好。


像素越多越好,方便後期的剪裁。比如A7R4這種級別的相機,就可以在構圖上進行較為充分的調整。


2、鏡頭的要求


要有超廣角、長焦等鏡頭群。


超廣角適合拍攝大場景,給你以震撼的效果。一般來說,如果是全畫幅相機,要有16mm或以下焦距的鏡頭,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當然,長焦鏡頭在拍風光時也大有用武之地,長焦特有的壓縮空間的效果,會讓風光更有魅力。


3、三腳架




4、濾鏡系統


拍風光的對濾鏡要求較高,比如有漸變濾鏡、中灰密度鏡等。


5、攝影包等附件


外出旅拍,需要攝影包、帳篷、手電筒、指南針等等東西,因為有時候,露宿野外也是必須的,甚至還需要一些攀登的工具,畢竟無限風光在險峰嘛!



6、後期要求


風光的後期雖然沒有像人像攝影那樣復雜,但比如焦點堆棧、全景合成、加銳等,都需要後期進行處理。所以一台好用的電腦,是必備的。



二、關於EOS RP與EOS M6 II


通過上面的討論,其實我們知道,在整個攝影系統中,機身還是最重要的。



EOS RP與EOS M6 II這兩台相機,都是佳能的無反。由於佳能的成像風格偏軟,嚴格意義上不太適合拍風光,但如果要求不太高,其實問題不大,畢竟可以後期再做處理。


1、畫幅區別


EOS RP為全畫幅,EOS M6 II為半畫幅。全畫幅顯然在拍攝風光時,更占優勢,比如在接鏡頭的時候,不會有轉換系統的困擾。


且全畫幅相機的成像質量要較半畫幅為高,特別在於弱光拍攝時,更占優勢。


2、像素區別


EOS RP的像素值是2600萬,而M6II的像素值達到3250萬,從這點上看,顯然M6II有一定優勢。


3、鏡頭區別


EOSRP採用的是RF卡口,可以接原生的RF鏡頭及轉接EF鏡頭,而RF鏡頭的成像素質非常不錯,也是佳能今後重點發展方向。



M6II採用的是EF-M卡口,可以接原生的EF-M鏡頭及轉接EF鏡頭。相比來說EF-M的鏡頭數量略有不足。


4、價格區別


從機身+鏡頭的預算看,顯然EOSRP的價格要更高。


三、結論


EOSRP是佳能第二款全畫幅無反相機,於2019年發布,突出的特點是最小巧,也最具性價比的全畫幅相機,由於有著RF鏡頭的加持,同時更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EF鏡頭,讓EOS RP的鏡頭群的選擇面更寬。同時全畫幅的畫質也更有利於風光攝影。


M6 II的定位更偏向於家用或vlog拍攝,其小巧的外觀和極具競爭力的定價是居家旅行的必備攝影利器。


但要從這兩台相機中挑選一台專攻風光攝影的話,雖然EOS RP略貴,但我還是會毫不猶豫盤它!


EOS R與EOS RP從性能上差不多,EOS R略好些。我有買過EOS R用過差不多一年,非常好用。不管是拍視頻還是拍照,都非常不錯,主要輕便。EOS RP價格約在8000元,EOS R價格約在1.2萬。朋友們如果拿EOS R與M6mark2說明肯定是玩為主,這兩台機身都不重, 旅遊 拍照、風光攝影是不錯的選擇。

EOS RP是2600萬像素,M6mark2是3250萬像素。RP是全畫幅相機。如果沒有特殊的要求,光在電腦與手機上看,不成問題,另外如需要列印照片,列印50寸精細照片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一般家庭照片輸出不會輸出這樣的大的尺寸照片。

如果要拍Vlog的朋友需要注意一下,M6有機身防抖,這個在視頻拍攝很重要,EOS RP沒有機身防抖,所以拍攝視頻,有可能需要購置穩定器,這個在購買時,一定要做好評估。

我們再來看看樓主的需求,就是以風光為主,那偏向廣角,當然也可以用長焦拍風光。這時如果購買APS-C畫幅就有點尷尬了,APS-C畫幅都有一定的系數,比如你買16mm的廣角放在APS-C,有可能變為25mm左右,這個也是購買需要考慮的一個點。如果是拍鳥,建議選擇APS-C畫幅。

如果拍風光,那不管是買RP或是M6mark2也好,第一需要考慮一隻廣角鏡頭,如果預充足買一支長焦;第二機身的問題,建議買全畫幅,當然預算有問題,買半畫幅也是可以,拍攝時廣角不夠,可以接片,這樣後期樂趣多些。第三需要購買三腳架;第四可能還需要買一些濾鏡比如CPL、減光鏡、中灰漸變等。

總結一下,象我們不是以商業為目的,購買相機不用考慮太多,考慮一下自己的預算就好,如果預算多,那買好一點機身。現在大部分的相機隨手買一台,在電腦與手機上看,都可以出很好的畫質,關鍵看拍攝水平。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感謝各位。

風光為主還是推薦尼康和索尼

RP優勢是全畫幅的感測器,照片質量,控噪等方面具有更大優勢,劣勢畢竟是全畫幅入門機,連拍很差勁,視頻,對焦肯定也沒有M62好,再有就是全畫幅鏡頭真的很貴啊。

M62是佳能的C幅微單旗艦機,不管是4K視頻,還是連拍張數,眼部對焦等都佔有很大優勢,對於非特別專業用戶肯定夠用了,手感也特別好,機身更小巧,鏡頭也很小,最主要是便宜,一個鏡頭一千多到兩千多,最貴的三千出頭,還有副廠適馬三劍客加持三頭加起來也就6K左右,這價格全沒法比。

我兩個都用,m6 2看中1080p120幀,加上11-22m口鏡頭真是vlog最佳配置。rp平時掛24-105f4旅拍無敵。兩個機器一個廣角,一個常用焦段,很方便,4k也能搞搞,挺實用。體積重量也合適,一個小包雙機雙鏡。

現在可以考慮EOS R5了。

肯定m62啊,買新不買舊

當然是EOS RP全畫幅微單

❿ 如何選擇合適的攝影器材

1、自己的需求。


攝影器材從五千以下的起步到數萬元的發燒,檔次分得很明晰,但是購買之前,一定要問清自己用這個器材拍什麼,如果只是玩玩,旅遊用,建議微單或小數碼足夠,如果打算在攝影上發燒,那就選擇單反。


2、考慮自己的承受能力。


攝影業有句玩笑話叫“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意思說得就是玩攝影是個相當費錢的愛好。器材並不是貴的就好,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財力,列一個計劃,逐步的采購器材,比如說第一步先買個什麼樣的單反機身,然後再考慮先進一件什麼樣的鏡頭,是廣角還是標頭,下一步再買進什麼器材。大部分的愛好者都是一步步的湊齊器材的,當然,土豪除外。


3、選購器材要選好自己偏好的品牌。


之所以如此,是進入一家之後,很難再做出別的選擇,器材之間並不通用,大到鏡頭,小到閃光燈到快門線,相互之間都不通用,因此,品牌的選擇也較為重要。


4、要了解自己向哪個方向發展。


比如說是喜歡風光,還是喜歡人文,還是喜歡小品、靜物,了解自己的偏好對於選擇第一件器材也很關鍵。風光就要考慮廣角,熟練掌握後考慮進一件中長焦;人像就要考慮進一件大光圈鏡頭,以保證背景的虛化能力等。

閱讀全文

與風光攝影器材怎麼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碟機如何改裝機械硬碟嗎 瀏覽:480
工具箱漢化smart 瀏覽:133
鑄造除塵器為什麼要做保溫層 瀏覽:617
怎麼看機械表要保養 瀏覽:517
小學生雕刻工具箱 瀏覽:417
k5儀表信息怎麼調 瀏覽:936
青島泰科閥門怎麼樣 瀏覽:277
地熱總閥門開關擰不動怎麼辦 瀏覽:60
03儀表盤模式怎麼換 瀏覽:284
ktv設備有哪些設備 瀏覽:191
關節軸承怎麼安裝使用 瀏覽:838
生產山楂糕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91
機械表後面的飛輪是什麼 瀏覽:163
怎麼實現儀表盤ar導航 瀏覽:722
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裝置來 瀏覽:633
超聲波儀器動態范圍是什麼意思 瀏覽:11
傳動裝置分析 瀏覽:263
風機與閥門連鎖怎麼實現 瀏覽:314
消防管道閥門抽檢比例 瀏覽:313
礦用自動除塵噴霧裝置生產工藝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