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各有什麼特點其配合在裝配圖中如何標注
滾動軸承的配合是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
由於滾動軸承是標准件,故內圈與軸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配合的松緊程度根據軸承工作載荷的大小,性質,轉速高低等確定。轉速高,載荷大,沖擊振動比較嚴重時應選用較緊的配合,旋轉精度要求高的軸承配合也要緊一些。
游動支承和需經常拆卸的軸承,則應配合松一些,對於一般機械,軸與內圈的配合常選用m6,k6,js6等,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常選用J7,H7,G7等。由於滾動軸承內徑的公差帶在零線以下,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比圓柱公差標准中規定的基孔制同類配合要緊些。
(1)滾動軸承與軸的配合怎麼標注擴展閱讀:
滾動軸承使用注意事項:
1、滾動軸承是否有生銹,碰傷:軸承內是否清潔干凈,軸承的內,外套和滾珠有無毛刺和裂紋,軸承附件是否齊全,軸承運轉起來是否輕快自如。
2、軸承的竄動間隙:單列圓錐滾珠軸承應有軸向竄動值,主要根據兩軸承中心距之長度,軸與設備機體溫度差,內外套溫度差與軸承尺寸計算。
3、軸承的配合 :當選擇軸承配合時必須考慮到負荷的大小和特徵,旋轉速度,軸承類型和安裝條件,當軸承與軸頸之間有相互滑動時,會產生強烈磨損,引起軸頸損壞。
4、如果軸承內,外圈裝配均過盈,則由於溫度升高會引起滾珠或滾柱受擠壓而損壞,軸承內圈與軸是緊密配合,採用基孔制(H7/k6),軸承外圈與設備殼體配合較松,採用基軸制(K7/h6)。
㈡ 滾動軸承公稱內徑與軸的配合孔軸配合尺寸標注應為什麼
軸頸的公差。內徑代號是表示軸承公稱內徑的數值,用公稱內徑毫米數直接表示,對深溝球軸承及角接觸球軸承7、8、9直徑系列,內徑與尺寸系列代號之間用「/」分開,配合孔軸配合尺寸標注應為軸徑的公差。軸徑一般是軸上用來安裝軸承的地方,指軸上同一直徑的一段軸或直徑不等但形成的外圓表面是均勻連續的圓柱面,外圓表面必須是均勻連續的,不能有軸肩或凹槽斷開。
㈢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應該標注60h7對嗎
不大對。通常用5~6級,公差帶則根據需要選用。GBT 275 滾動軸承與軸和外殼的配合。
㈣ 軸承與軸的配合
軸承與軸的配合公差標准
①當軸承內徑公差帶與軸公差帶構成配合時,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屬過渡配合的公差代號將變為過贏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過贏量不大;當軸承內徑公差代與h5、h6、g5、g6等構成配合時,不在是間隙而成為過贏配合.
②軸承外徑公差帶由於公差值不同於一般基準軸,也是一種特殊公差帶,大多情況下,外圈安裝在外殼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軸承部件結構要求又需要調整,其配合不宜太緊,常與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
一般情況下,軸一般標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話,就是+0.005~+0.01的過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裝就是過渡配合就可以了.我們還要考慮到軸材料本身在轉動時候的熱脹,所以軸承越大的話,最好是-0.005~0的間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過0.01的間隙配合.還有一條就是動圈過盈,靜圈間隙.
㈤ 軸上鍵槽,螺紋及滾動軸承配合的部分測量及標注需要注意什麼
軸上鍵槽深應標注d-t的尺寸。根據查詢儀器網官方網站顯示,軸上鍵槽,螺紋及滾動軸承配合的部分測量及標注需要注意軸上鍵槽深應標注d-t的尺寸。螺紋指的是在圓柱或圓錐母體表面上制出的螺旋線形的、具有特定截面的連續凸起部分。
㈥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各有什麼特點其配合在裝配圖中如何標注
滾動軸承內外圈都是標准件,內孔與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箱體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
從工作情況看,與軸的配合需要傳遞扭矩,要求軸承內孔與軸同步轉動精度高,為此採用過盈配合,即配合要緊一些。可以選擇過盈配合中基本偏差k。
軸承外徑與箱體孔的配合主要起支撐作用, 兩者在工作時都是固定不動的,可以採取過渡配合,可以稍微緊一點,一般採用基本偏差J。
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只需要標注需要加工的偏差,可以簡寫,如下圖。
㈦ 軸承裝配圖怎麼標注
滾動軸承不必畫零件圖。在裝配圖中,滾動軸承可以用三種畫法來繪制,這三種畫法是通用畫法、特徵畫法和規定畫法。前兩種屬簡化畫法,在同一圖樣中一般只採用這兩種簡化畫法中的一種。
對於這三種畫法,國家標准《機械制圖 滾動軸承表示法》(GB/T 4459.7-1998)作了如下規定:
(1)基本規定
·通用畫法、特徵畫法、規定畫法中的各種符號、矩形線框和輪廓線均用粗實線繪制。
·繪制滾動軸承時,其矩形線框和外框輪廓的大小應與滾動軸承的外形尺寸(由手冊中查出)一致,並與所屬圖樣採用同一比例。
·在剖視圖中,用通用畫法和特徵畫法繪制滾動軸承時,一律不畫剖面符號(剖面線)。採用規定畫法繪制時,軸承的滾動體不畫剖面線,其各套圈可畫成方向和間隔相同的剖面線,如圖a。如軸承帶有其它零件或附件(如偏心套,緊定套,擋圈等)時,其剖面線應與套圈的剖面線呈現不同方向或不同間隔,如圖 b。在不致引起誤解時也允許省略不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