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化學實驗課上,如果發生實驗事故,老師應如何處理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6.1
割傷急救
在實驗中學生會用到大量的玻璃儀器,由於疏忽操操作,會導致割傷,採用消毒棉棍或紗布把傷口清理干凈,小心取出傷口中的殘余玻璃碎屑,用蒸餾水洗凈,然後將紅葯水塗上碘酒或其他消毒劑,或按緊傷口,並做簡單的包紮。若傷口比較嚴重,出血較多時,可在傷口上部紮上止血帶,用消毒紗布蓋住傷口,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6.2
燙傷和燒傷的急救
輕度的燙傷或燒傷,可用葯棉棍浸90-95%的酒精輕塗傷處,也可用3-5%高錳酸鉀溶液擦傷處至皮膚變為棕色,然後塗上燙傷葯膏。較嚴重的燙傷或燒傷,不要弄破水泡,以防感染。要用消毒紗布輕輕包紮傷處,立即送醫院治療。
6.3
化學灼傷的急救
化學灼傷與一般的燒傷、燙傷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即使脫離了致傷源,但如果不立即把污染在人體上的腐蝕物除去,這些物質仍會繼續腐蝕皮膚和組織,直至被消耗完為止。化學物質與組織接觸時間越長、濃度越高、處理不當、清洗不徹底、燒傷也越嚴重。
一旦發生化學燒傷事故,都應於最短時間(
最好不超過1-2分鍾)進行沖洗。沖洗搶救如同救火,要爭分奪秒。沖洗時必須立足於現場條件,不必強求用消毒液和葯水,用水都可應急。沖洗需要反復而徹底地進行,具體要點如下:
6.3.1發現化學燒傷後,要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物、鞋襪,隨後用大量清水沖洗創面15-20分鍾。
有條件時邊沖洗邊用pH試紙不段測定創面的酸鹼度,
一直沖洗到中性(PH=7)。
6.3.2干石灰或濃硫酸燒傷時,不得先用水沖洗。因它們遇水反而放出大量的熱,會加重傷勢。可先用干布(
紗布或棉布)擦試干凈後,再用清水沖洗。
6.3.3如完全可以確定是酸鹼類化學燒傷,可慎用低濃度的弱酸、弱鹼進行中和處理。酸性燒傷可用清水或2%的碳酸氫鈉(即小蘇打)溶液沖洗;鹼性燒傷可用2%醋酸溶液或2%的硼酸溶液沖洗,沖洗後塗上油膏,
並將傷口紮好。重者送醫院診治。
6.3.4溴灼燒時,應立即用石油醚或苯洗去溴液,或先用水沖洗,在用碳酸氫鈉溶液洗,然後再用甘油塗抹,用力按摩,將傷處包好。如眼睛受到溴蒸氣刺激,暫時不能睜開時,可對著盛有氯仿或酒精的瓶內注視片刻。
6.3.5氫氟酸燒傷時,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氫氟酸燒傷開始時不明顯,病人也無不適的感覺,當稍有疼痛時,說明燒傷已到嚴重程度。氫氟酸不但能腐蝕皮膚、組織和器官,還可腐蝕至骨骼。經常是麻痹1-2
小時後才感到疼痛。萬一被氫氟酸(包括氟化物,它們能水解成氫氟酸)燒傷,應立即用水沖洗幾分鍾,然後在傷口處敷以新解配製的20%MgO甘油懸浮液。
6.4
試劑濺入眼入,任何情況下都要先洗滌,急救後送醫院治療。
若是固體化學物質落入眼內,應及時取出,以免繼續發生化學作用;若是鹼性試劑可用硼酸水洗,若是酸性試劑可用稀碳酸氫鈉溶液洗滌,若一時沒有這類溶液而情況緊急時,立即
用大量蒸餾水或自來水沖洗。
❷ 實驗中用到很多玻璃器皿,容易破碎,為避免造成割傷應該注意什麼
輕拿輕放,不要用力過度。或者可以帶上勞保手套。
❸ 實驗室應急處理措施
1、實驗室應設立常備葯箱,准備洗眼用葯物、醫用生理鹽水、普通創傷處理物品。對於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實驗室,應根據所使用的劇毒品性能,尋找該劇毒品的解毒方法,並准備相應的葯物(見附件1: 常見特效解毒劑及用途)或催吐葯物。
2、實驗室應根據所使用的化學試劑特性,常備防毒口罩及相應防護用具。
3、對於目前沒有噴淋、洗眼設施的實驗室,應設立緊急救助水龍頭加皮管和專用洗瓶(洗眼用),不得挪作他用。
4、化工系師生員工應積極觀看相關的急救視頻(可通過化工系網站-安全、環保宣傳窗連接實驗室與設備處網站,下載相應視頻觀看),了解和掌握常規的急救方法。一旦發生重大人身傷害事故,不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均可出手實施緊急救助。
5、對於有毒化學氣體、毒性較大且具有一定揮發度的有機化學品的使用,應建立實驗通報制度。使用這些化學品的實驗室應在實驗前向本所實驗室主任、周邊實驗室安全責任人或周邊研究所安全責任人、安全管理人通報實驗進行時段、有毒化學品名稱等信息,以便有所防備(具體參見化工系結合學科特點的特殊管理辦法(試行))。一旦發生毒氣泄漏,即可有序、迅速撤離。
6、發生化學強腐蝕燙、燒傷(如濃硫酸)事故後,應迅速解脫傷者被污染衣服,用相應材料吸去堆積液體(注意:不能摸、擦),及時啟用緊急救助水龍頭,用皮管對准皮膚沖洗,保持創傷面的潔凈以待醫務人員治療,或用適合於消除這類化學葯品的特種溶劑、溶液仔細洗滌燙、燒傷面。並及時送醫院診治。
7、對眼睛內濺入酸鹼類化學品後,應立即啟用應急洗瓶,立即用生理鹽水配置的相應葯水洗滌眼睛,然後及時迅速地送往醫院處理。
8、發生化學毒氣泄漏事故時,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周邊研究所或實驗室進行通報,及時報告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迅速有序地組織實驗室工作人員、實驗室大樓工作人員進行疏散、撤離工作。
9、發生化學毒氣中毒事故後,施救人員應立即用濕毛巾捂住嘴、鼻,將中毒者從中毒現場轉移至通風清潔處,進行適當處理後採用人工呼吸、催吐等急救方法幫助中毒者清除體內毒物,並迅速送往醫院治療。也可通過排風、用水稀釋等手段減輕或消除環境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保護好現場。發生化學物品液體、固體等中毒事故後,可進行同樣處理。根據事故嚴重程度進行相應報告。
10、實驗室若發生易燃化學物品的燃燒事故,實驗室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周邊研究所或實驗室進行通報,並組織部分人員(根據工作面情況),持滅火器、沙桶及其他滅火器材,進行緊急救援工作。應根據實驗室具體實驗情況,判斷是否馬上切斷現場電源、關閉氣源閥門。對其他工作人員,應進行緊急疏散工作。同時,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向校保衛部門報火警。若救援人員發現火勢無法有效控制,應立即向消防部門報火警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按情況,盡可能轉移易爆、有毒物品,迅速撤離現場到安全地帶。
11、當化學危險氣體爆炸事故發生時,應馬上切斷現場電源、關閉氣源閥門,立即將人員疏散,有可能的話將其他易爆物品迅速轉移。根據氣體是否有毒來確定是否用實驗室配備的滅火器撲火,首先確保人身安全。若氣體有毒或火勢難以控制,應迅速撥打火警電話119,並告知毒氣狀況。同時,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2、有機物或能與水發生劇烈化學反應的葯品著火,應用乾粉滅火器或沙子撲滅,不得隨意用水滅火,以免撲救不當造成更大損害。根據情況進行相應報告。
13、儀器設備用電或線路發生故障著火時,應立即切斷現場電源,將人員疏散,並組織人員用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情況進行相應報告。
14、突發性不可抗拒的雷電、水災、地震、房屋垮塌等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後,實驗室現場人員應迅速組織、指揮,及時有序地疏散相應人員,對現場已受傷人員作好自助自救、保護人身及財產安全。並向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事故情況並啟動化工系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系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進一步組織疏散、搶救受傷人員或進行自助自救,並作好善後工作。
❹ 實驗中用到很多玻璃器皿,容易破碎,為避免造成割傷應該注意什麼
玻璃是高度透明的面漆的物體,光線非常強,在燈光的照射下會出現強烈的突出,明暗交界線不會出現。其體面遮陽關系呈現非常微妙的狀態。玻璃器皿色調除高光外,取決於它本身改變玻璃的厚度,特別是在廣角位置的外側是更明顯。
半透明的玻璃也有弱的特點。高透光性弱的地方是特別明亮。半透明反射力和力成反比的玻璃,是高度透光的地方,反射亮度還不是很清楚,與此相反,越強。
外輪廓被塗玻璃器皿整齊,因為它可以顯示紋理的一種形式,硬度可以增強視覺感。還要注意的是實際情況變化的邊緣線,該法律只明確,將塑造一個良好的質感玻璃器皿
❺ 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
有關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通用6篇)
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有時會面對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等突發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備應急預案。你知道什麼樣的應急預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驗室是學校進行教學、教研工作的重要陣地之一,是學校儀器、設備比較集中的場所,為保證學校教學、教研工作的正常進行,為減輕人員傷亡和學校財產損失,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一、出現工傷事故後,現場人員立即切斷所有相關的水、電、氣、等,對有毒、有害氣體的房間,應及時打開窗戶通風,解救被困人員,使受傷人員迅速脫離險境;同時,報學校分管領導、校長辦公室,涉及到學生的,報告政教處領導,應急小組成員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
二、在第一時間內向校衛生室發出求救信息,並撥120,醫務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採取有效的救護措施,待120到達或用其它方式急送醫院。在醫務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之前,其他在場人員應主動採取必要的施救方法,盡量減少人員傷亡。
三、保護現場,迅速逐級向學校分管領導、學校主要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報告事故情況,學校分管領導到達事故現場指揮搶救、搶險,把損傷、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四、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事故調查,向學校領導做出書面事故報告,並根據事故原因,限期整改,避免事故的再次發生。
化學實驗室是我校教學、科研工作使用和保管化學危險品的要害部位。各類易燃、易爆、易氧化、劇毒物質在使用和保管過程中稍有不慎,即可能引起人身傷害事故和對社會造成危害。所以,除了對化學實驗室進行必要的技術預防,專業人員守護,以及要害部門人員思想動態的掌握之外,還必須對因該部位而引發的事故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和應變措施做好事故發生補救工作,為此,特製定本預案。
一、化學實驗室事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化學教研組全體教師
二、化學實驗中避免事故發生的預防措施
1.實驗前實驗管理員必須做好實驗儀器、設備的安全性能檢查,並做好記錄,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實驗儀器不得在實驗中使用,嚴格管理好危險葯品和儀器設備,嚴格檢查電器設備的安全情況,確保實驗安全進行。
2.科任教師在實驗前,必須向學生詳細講解實驗中安全注意事項和應急措施,准備好安全防護措施。實驗過程中科任教師和實驗管理員要密切注意學生操作過程,發現不規范操作或舉動應立即予以制止和糾正。實驗後應立即回收危險葯品,確保學生安全。
3.實驗管理員做好危險葯品的管理
①危險葯品保存要遠離教室、宿舍、食堂和水源。
②易燃、易爆、劇毒化學葯品的領用、消耗應隨時登記,建立檔案。
③危險化學葯品按特性分類保管,做到防光、防曬、防潮、防凍、防高溫、防氧化,並經常檢查。
④對氧化劑、自燃葯品,遇水燃燒品,易燃液體,易燃固體,毒害品,腐蝕品要嚴格保管,謹慎使用,絕對避免因混放而誘發爆炸、火災等事故。
三、化學實驗室事故應急預案
1.發生化學葯品丟失、傷人、刑事案件和災害性事故,學校領導、保衛人員迅速趕赴現場,並向主管領導匯報,發生嚴重事故報警:110、119、120.
2.正常的教育教學實驗中發生危害學生身體或群體健康事件發生時
①在場教師立即停止一切教學活動,並立即開展救援、疏導、撤離(教師在確認沒有學生時最後一個撤離)
②學校領導立即趕赴事故現場,聯系校醫務室,做好應急救治處理措施,妥善處理受傷學生。
③立即將受傷學生送醫院救治,同時聯系學生家長,告知情況。
④讓在場學生、教師寫好突發事件經過說明書。
⑤對事故現場進行相應保護,對不能長時間保護的現場應通過攝像、攝影進行保護。
⑥由校辦公室在第一時間內向縣教育局匯報。
⑦做好家長的安撫和事故的善後處理工作。
⑧事故查清後, 要寫出定性處理報告,以及對事故製造者或責任者處理意見。
為確保我院實驗室安全與穩定,以保證正常運行為宗旨,按照「預防為主,積極處置」的原則,本著建立一個有效處置突發事件,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的機房安全體系的目標,特製定本應急處理預案。
一、實驗室突發事件處置領導機構及工作職責
(一)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負責組織指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安全工作和實驗室工作的中心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實驗室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為成員組成。
(二)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1.根據消防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和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配備更新消防滅火器材,檢查消防設施完好情況,開展相關知識的宣傳工作。
2.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將實驗室安全工作作為實驗室建設、管理與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執行工作。
3.定期進行實驗室及其附屬用房電路設施的檢修、改造,增強抵禦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對實驗室造成危害的能力。
4.根據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具體實施對突發事件的緊急應對與處置工作;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突發事件的進展與處置情況。
5.對突發事件原因進行調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及所造成的後果提出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處理的建議。
二、突發事件的預防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早處置。
1、建立健全機房管理制度
(1)在正常工作日內,實驗室相關管理員負責對機房進行監控,主要職責是:巡視網路設備及系統的運行情況,發生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消除網路故障隱患,保證實踐教學的正常運行。
(2)未經允許,無關人員不得進入主控機房。(如控制室、管理室)
2、機房內嚴格採取防雷(如電源保護開關、防雷插座等)、防火(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配備滅火器等)、防塵、防靜電等措施以及機房入口處24小時監控錄像等措施。(註:監控系統的建立正在籌備中)
3、對實驗室設備進行常規維護,做好巡查,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進行處理,確保實驗室教學的正常運行。
三、應急預案的啟動與處置方案
(一)應急預案的啟動
1.突發事件發生後,實驗室負責人及相關管理人員及時有關情況報告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事件名稱、發生地點和時間、報告時間、涉及人群或潛在的威脅和影響、事件初步性質、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可能的原因、已採取的措施等。 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後,根據職責和規定的許可權啟動本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有效處置,控制事態進一步發展。
2.在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快速作出應急反應。根據實際情況可採取下列措施: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迅速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劃定危害區域並加強巡邏;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損害,封閉、隔離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損害擴大的活動;
3.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要採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4.事後,要對其他實驗室和相關人員及學生進行教育,要及時部署和落實學院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類似突發事件在本單位再次發生。 分析總結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
(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
1、學生實驗機房應急預案
當學生上課期間機房發生觸電,火災等突發事故時,實驗指導教師第一時間迅速將學生撤離到安全區域,迅速做好搶救和滅火工作,並及時報告實驗室管理員並119報警電話,若發生學生受傷事故,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實驗室管理員及時報告院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2、電源系統應急預案
(1)定期檢查實驗室供電設備的運行狀況和電路線纜器材情況,當發生下列突發事件時,按照以下方案進行處置:
(2)當實驗室發生供電突然停電或是電源異常時。首先應和學校相關部門聯系確認是否正常停電以及預計停電時間。檢查不間斷電源的電池可供電時間,確保設備正常運行,如遇到突然斷電,應及時將空調等不在UPS電源供電范圍內的設備及時斷電,預防突然來電時瞬間電流過大導致設備損壞等現象。
(3)當確定停電原因是在本身供電系統范圍內,立即匯報給負責領導,並及時聯系相關維護人員達到現場檢修。
(4)恢復供電後,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逐步恢復機房設備和UPS的供電,以防瞬間電流過大造成設備損壞。
註:UPS電源正在配備中,故此應急預案將其考慮在內。
3、網路和伺服器絡系統應急預案
(1)發生網路故障時,首先檢查機房設備情況,確定網路故障的原因。
(2)確認原因後,若為短時間內可恢復的,應盡快聯系網路維護人員,及時處理和排除故障。
(3)當確認原因為短時間無法恢復,應該及時向負責領導匯報,並向任課教師說明情況,做好上課機房調整的准備,以保證教學實踐的正常運行。然後再聯系維護人員,及時處理故障。
4、機房管理室消防和防雷應急預案
(1)上班工作時間發生火警,還在機房工作的人員應及時緊急撤離,並立刻撥打119報警。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應盡量使用滅火器進行滅火,減少電子設備的損壞。同時採取關閉電源總閘等措施,盡量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和破壞。
(2)非工作時間或節假日休息時間發現火情後,要立刻撥打119報警,並立刻通知領導,做好火災的處置工作。
(3)火情結束之後,機房相關人員應全體趕赴現場,並向相關領導匯報。同時立即聯系相關網路公司和設備相關廠家,及時評估事故損失情況,研討恢復網路系統正常運行的.最佳解決方案。
(4)遇雷暴天氣或接上級部門雷暴氣象預警,應關閉所有伺服器,切斷電源,暫停內部計算機網路工作。雷暴天氣結束後,及時開通伺服器,恢復內部計算機網路工作。因雷擊造成的損失,應及時進行核實、報損,並將詳細情況向分管領導匯報。
5、設備盜搶應急預案
發生盜搶事件後,要保護好現場然後報警,並向領導匯報情況。配合公安機關做好事件偵察工作。待現場處理完畢後,要組織相關人員估計損毀情況,並聯系相關網路和設備廠家,積極做好恢復工作。
為有效預防學校實驗室事故的發生,防止學校實驗室事故事態的擴大,保障在實驗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師生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及《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等有關文件精神,制定本預案。
一、可能引發實驗室事故的原因:
實驗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電火;實驗人員操作不當;學生違規自行接觸危險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
二、事故的預防:
1、實驗指導老師工作認真負責、專業知識豐富、合格、稱職。
2、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不隨意觸摸實驗室物品;教育學生不在實驗室隨便使用明火。
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規范的操作方法進行實驗。
4、實驗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做到「雙人雙鎖」保管。為防止劇毒物品外盜或外流,存放處安裝報警裝置。
5、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
6、實驗室電線、電器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解決。
7、按規定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
三、事故的處理:
1、火災事故按火災事故處理預案進行處理,按如下順序操作:報警、疏散等。
2、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立即送學校醫務室,由校醫視傷者情況決定是否送醫院,若情況嚴重則立即將傷者送醫院或撥打120電話。
3、通知受傷學生家長,如實告知情況。
4、保護現場。
5、報告。一般事故2天內向區教育局書面匯報;重大事故立即向區教育局匯報,先口頭、後書面。
6、通知人壽保險公司校方責任險理賠服務部。
7、進行善後處理,接待學生家長,進行理賠或補償協商
8、組織管理
領導小組(詳見《城沙鎮第一小學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人員分工:報警、報告、疏散、救護、接待、事故善後處理協商等。
在實驗室操作應按規程進行,預防各種事故的發生,必須設有衛生箱,要配備各種葯品,進行臨時救護。
一、一般傷害事故的急救
1、割傷:在傷口搽紅葯水或龍膽紫葯水,然後用紗布包紮。
2、燙傷:在傷口搽燙傷葯膏或用濃高錳酸鉀溶液擦灼傷處至皮膚變為棕色,再擦凡士林或燙傷葯膏。
3、強酸腐蝕: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5%碳酸鈉或碳酸氫鈉沖洗,再用水沖洗。
4、濃鹼腐蝕: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用2%的醋酸液或硼酸溶液沖洗。
5、眼灼傷:先用適用消除此種化學試劑的其他試劑沖洗,再立即請醫師診治。
6、吸入有毒有害氣體:應立即將患者移至新鮮空氣處,解松衣服。情況嚴重者,立即送往醫院。
7、毒物進入口內:用5——10毫升硫酸銅溶液加入一杯溫水中,內服後,用手指深入咽喉部,促使嘔吐,然後立即去醫院治療。
二、觸電急救
1、脫離電源:迅速切斷電源,拔掉插頭等。若導線搭在觸電人身上或壓在身下時,可用乾燥的木棒、木版、竹竿等不導電的物體做工具,迅速挑開,絕對不允許用金屬工具。
2、人工呼吸法:迅速解開觸電人身上防礙呼吸的衣服,放在乾燥平整、空氣流通的地方。必要時採用俯卧壓背法或口對口(鼻)呼吸法。
三、防火與滅火
1、實驗室必須具備防火設備,如砂箱、貯水桶、薄氈、麻袋、石棉布等。
2、滅火器要定期更換。
3、使用加熱設備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4、隨時檢查實驗室電路,避免用電發生短路。
5、若發生火災,應阻斷通風、切斷電源總開關、把可燃物移至遠處,迅速啟用防火設備,用適當的滅火工具滅火。
為有效預防學校實驗室事故的發生,防止學校實驗室事故事態的擴大,保障在實驗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師生的生命安全,制定本預案。
一、事故的處理:
1.火災事故按火災事故處理預案進行處理,按如下順序操作:報警、疏散等。
2.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立即送學校衛生室,由校醫視傷者情況決定是否送醫院,若情況嚴重則立即將傷者送醫院或撥打120電話。及時通知班主任。
3.通知受傷學生家長,如實告知情況。
4.保護現場。
5.重大事故必須立即向教體局匯報,先口頭、後書面。
6.進行善後處理,接待學生家長,進行理賠或補償協商。
二、事故的預防:
1.明確引發實驗室事故的原因:實驗室的易燃物品遇到明火、電火;實驗人員操作不當;學生違規自行接觸危險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
2.實驗指導老師工作認真負責、專業知識豐富、合格、稱職。
3.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不隨意觸摸實驗室物品;教育學生不在實驗室隨便使用明火。
4.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按規范的操作方法進行實驗。
5.實驗室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必須做到「雙人雙鎖」保管。為防止劇毒物品外盜或外流,存放處需安裝報警裝置。
6.無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實驗室。
7.實驗室電線、電器必須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解決。
8.按規定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材。
;❻ 化學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確定是否受到有毒試劑污染,若有則大量水沖洗,做適當處理後就醫,若普通劃傷用75%酒精消毒包紮,隔絕水
用沙土蓋滅,切不可用水
肥皂水催吐,再喝大量鮮牛奶或雞蛋清,就醫
大量涼水沖洗至少20min,如嚴重燙傷(真皮層露出)則需盡快就醫
濕抹布蓋滅
大量流動水沖洗(切不可用酸性或鹼性物質中和),就醫
若大量粘在皮膚上,則先用干抹布擦乾,再大量水沖洗,量少的話可以直接大量水沖洗,沖洗完畢後塗上3%硼酸或5%碳酸氫鈉溶液
用濃氯化鐵溶液、濃硝酸或可以和汞形成合金的物質處理,不可用硫粉,因其反應速度過慢無法阻止汞的揮發。可以用碘化亞銅試紙檢驗汞蒸汽,4CuI+Hg=Cu2HgI4+2Cu,若在3h內由白變為亮黃再變為暗紅色則汞蒸汽濃度超標,可用碘粒放於房間內讓其自然揮發,待汞蒸汽濃度降至允許值之下方可進入
❼ 在切割玻璃管時,如何防止割傷和刺傷
在保證切割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壓力。
可以微調設備的時間。比如延遲磨料噴射時間、延遲切割後噴嘴噴射時間、延遲刀頭移動前的噴射時間、高壓泵首次使用時延緩噴射時間、延緩高壓低壓相互轉換時的噴射時間等等。
切割玻璃時,最好在篦子上做一些防護,來提供足夠的柔軟度,降低磨料的反彈力。在選擇水刀時,可以定製膠皮或海綿包被的特殊板條,或者採用陶瓷柱替代篦子,或者使用專用的玻璃切割磚將玻璃墊起。
這種切割磚的材質很多,造價差別很大,可以根據需求選擇。此前 還有採用滾輪傳送的方式,但由於防銹不好,故障較多,逐漸被淘汰。
❽ 實驗室內打破玻璃儀器應該怎麼辦
1,及時清理,包括處理內容物、清理玻璃碎屑。主要是防止有害內容物擴散及防止玻璃碎屑傷人!
2,記錄財產損失(基本上都屬於低值易耗品,一定時間集中賬面處理就OK)
當然,如果你是學生,打破了學校實驗室的玻璃器皿,多數時候會讓你象徵性賠償(看實驗室管理員的心情)
❾ 在做玻璃管棒的加工實驗中為了避免燙傷割傷應該注意什麼
當然要戴勞保手套,再給手抹凡士林。
首先對原料進行預加工,包括對塊狀原料的粉碎、潮濕原料的預乾燥和含鐵原料的除鐵處理等。粉碎的顆粒度以0.25~0.5mm為宜,過粗的顆粒不易充分熔化。
在玻璃中會形成殘留料粉結石或富硅節瘤;過細的顆粒容易飛揚或集聚成團。將具有一定顆粒度的原料按配方精確稱量,再用轉鼓式、槳葉式或盤式混合機進行混合。
(9)實驗器材割傷怎麼正確處理擴展閱讀:
酸性氧化物原料:有SiO2、B2O3、Al2O3等的原料。SiO2是硅酸鹽玻璃中玻璃結構的骨架。它賦予玻璃高強度、良好的化學穩定性、耐熱性和低膨脹性,但會使玻璃的熔融溫度增高,粘度增大。SiO2的引用原料是硅砂或砂岩、石英岩。
玻璃中加B2O3,可降低玻璃的熱膨脹性,提高折射率、耐熱急變性和耐化學侵蝕性,在溫度較高時能降低玻璃粘度,溫度較低時提高玻璃粘度。B2O3的引用原料是硼砂或硼酸。
❿ 實驗室意外事故應急預案包括哪些內容
新科教學設備為您解答:
實驗室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
(一)實驗室火災應急處理預案。發生火情時,現場人員須立即採取處理措施,防止火勢蔓延並迅速報告。
1.首先確定火災發生位置,並判明起火原因,何種物品著火。
2.迅速查看周圍環境,判斷是否有重大危險源分布,是否會誘發次生災難。
3.果斷、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正確選用消防器材進行撲救。
(1)木材、布料、紙張、橡膠以及塑料等固體可燃材料著火,可採用水冷卻法滅火;但對珍貴圖書或檔案,應使用二氧化碳、鹵代烷、乾粉滅火器滅火。
(2)易燃液體、易燃氣體和油脂類等化學葯品著火,應使用大劑量泡沫滅火劑、乾粉滅火器滅火。
(3)帶電電氣設備火災,應切斷電源後再滅火。如因現場情況不能斷電,應使用沙子或乾粉滅火器,不能使用水或泡沫滅火器。
(4)可燃金屬,如鎂、鈉、鉀及其合金等著火,應使用干砂或乾粉滅火器滅火。
(5)廢液火災,如果是有機廢液著火,應選用正確的滅火器,並做好個人防護,以免發生中毒或灼傷;如果是腐蝕性廢液著火,可用滅火器滅火或干砂等吸附,不可使用高壓噴水,以免廢液噴濺傷害撲救人員。
(6)固體廢物著火,應使用乾粉滅火器或砂土進行撲救。
4.根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劃定危險區,對事故現場周邊區域進行隔離和疏導。
5.視火情撥打「119」電話報警求救,並到明顯位置引導消防車。
(二)實驗室爆炸應急處理預案
1.實驗室如發生爆炸事故,現場人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必須及時切斷電源和管道閥門。
2.所有人員應聽從現場臨時負責人指揮,按秩序通過安全出口或用其它方法迅速撤離現場。
3.爆炸引發的火災,按照實驗室火災應急處理預案的程序處置。
4.爆炸如引發人員受傷,應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救治。
5.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安排搶救工作和人員轉移安置工作。
(三)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理預案
1.危險化學品事故分為三種:化學品傷害皮膚、眼睛等外部器官;毒氣由呼吸系統進入體內引起中毒;化學品入口中毒。
2.實驗過程中若不慎將酸、鹼或其它腐蝕性葯品濺灑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清水進行沖洗(若眼睛受傷,切勿用手揉搓),沖洗後用蘇打(針對酸性物質)或硼酸(針對鹼性物質)進行中和。視情況及時送醫就診。
3.如果發生氣體中毒,應立即打開窗戶通風,並疏導實驗室人員撤離現場。將中毒者轉移至安全地帶,揭開領口,讓中毒者呼吸到新鮮空氣。受氯氣中毒,情況輕微者,口服復方樟腦酊解毒,並在胸部用冷濕敷法救護;情況較重者盡快安排吸氧,出現昏迷等嚴重情況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撥打120急救電話。
4.如發生入口中毒,酸鹼類物品應首先大量飲水,再服用牛奶或蛋清,送醫院救治;重金屬鹽中毒,首先飲一杯含有幾克硫酸鎂的水溶液,立即送醫救治,不要服用任何催吐葯,以免發生危險;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須立即就醫;其它毒物中毒,原則上應首先催吐,然後送醫救治。
(四)實驗室觸電、創傷、燙傷應急處理預案
1.觸電事故,應首先切斷電源或拔下電源插頭,切不可在為切斷電源的情況下直接接觸觸電者;如果漏電嚴重,切斷電源後,立即通知電工處置,並指揮實驗室人員撤離;若觸電者出現休克現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並馬上送醫救治。
2.在實驗過程中,如發生被污染的金屬銳器損傷、被動物咬傷的情況,應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沖洗傷口,擠出傷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酒精、次氯酸鈉、過氧乙酸、碘伏等)消毒,處理傷口。
3.發生燙傷,如皮膚未破,可塗擦飽和碳酸氫鈉溶液或用碳酸氫鈉粉末調成糊狀敷於傷處,也可塗沫獾油、燙傷膏等;如皮膚已破,可塗抹紫葯水或1%高錳酸鉀溶液。
(五)生物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
1.較大或重大生物安全事故。首先,應立即關閉實驗室,將情況上報學校相關部門並對周圍環境進行隔離;配合領導小組及相關部門做好感染者救治機現場調查和處置工作;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應急處置(如消毒、隔離、調查等)。其次,受污染區域實施有效消毒;妥善治療、安置感染者;監控是否出現新的病例;確保丟失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株)或樣本得到控制;經專家組評估確認後,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2.一般生物安全事故。首先,立即關閉實驗室,被感染人員就地隔離,盡快送往定點醫院;將情況上報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並對周圍環境進行隔離;對在事故發生時間段內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有相關疫苗的進行預防接種;配合上級主管部門做好現場調查和處置工作。其次,被感染人員得到有效治療,受感染區域得到有效消毒,在最長的潛伏期內未出現感染者,經專家組評估確認後結束應急處置工作。
(六)大型儀器故障、玻璃器皿刺傷或割傷應急處理預案
1.受傷人員馬上脫下實驗服,清洗雙手和受傷部位,食用酒精或碘伏消毒。並記錄受傷原因和相關的微生物,保留完整的原始記錄。
2.潛在危險性氣溶膠的釋放。實驗室人員須立即撤離相關區域,為了使氣溶膠排出,實驗室在一定時間內要關閉,門口張貼「禁止入內」標志。
3.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質溢出污染。應立即帶上防護手套,用布或紙巾覆蓋全部受感染物質;倒上消毒劑,消毒劑作用30分鍾後,清理污染區域,所有污染物品放入黃色專用塑料袋,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4.離心機內盛有潛在感染性物質的試管破裂,應立即關閉機器電源,讓機器密閉半小時,使氣溶膠沉積後,帶上防護手套用鑷子清理玻璃碎片,用1%的消佳凈擦拭機器內部,所有污染物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
5.眼部濺入感染性物質,先用清水沖洗眼部,然後立即送醫治療。
6.手部污染。如果是一般污染,先用清水沖洗,再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10分鍾,再次用清水沖洗,擦乾,用酒精擦手;如果是重度污染,先用1%消毒水浸泡雙手約10分鍾,再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
(七)廢液泄露應急處理
1.如發生少量泄露,應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作為吸附劑將其吸收起來,然後按照危險廢物處置。
2.如發生大量泄露,應使用惰性材料(如干沙)進行圍堵,然後再用吸附劑進行吸收,清理後按照危險廢物進行處置。
3.嚴禁使用鋸末、廢紙等可燃材料作為吸收材料,以免發生反應引起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