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鑄造鐵水為什麼是鐵豆
鐵水鑄成鐵塊的過程中,鐵水落到鐵模上會反彈一部分到模外就成為鐵豆,有時會因為倒出來的鐵水一時過大或者鐵水溝用久變窄沒有及時處理,鐵水就會溢出鐵水溝流到地面,也會生成鐵豆。
㈡ 鐵水溫度有多高啊
鐵水的溫度為1535℃。鐵水的成分是單質鐵,鐵水是液態鐵的俗稱,為純凈物。
好的鐵水,其狀態是鐵水表面呈黃色,明亮且輝光,最初是細小圓球花樣,在鐵水表面擴展來回滾動。隨著時間的經過,圓球長大,運動緩慢,這種花紋是適合澆注的狀態。
通常壁厚越大,澆注溫度和過熱溫度都可適當調低;而隨牌號越高,碳當量越低,鐵水溫度就要升高。值得指出:牌號越高,雖然溫度要求越高,但是其過熱度不但沒升高,反而下降,所以,盡管高牌號鑄件的澆注溫度較高,但其鐵水的流動能力不如澆注溫度較低的低牌號鑄件的流動能力。
(2)鑄造的鐵水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鐵水溫度對鑄件性能的影響:
1、鐵水溫度過低貼士流動性差不能得到外觀完整的鑄件,鑄件薄壁處易出現白口,溶解溫度過低時還會產生石墨粗大的現象。
2、鐵水溫度過高時,會使石墨形態變差,甚至出現自由滲碳體。
3、過低的澆注溫度會提高氣孔的廢品率,而過高的澆注溫度會增加縮孔的廢品率。所以,在該生產條件下,普遍認為最佳澆注溫度是1395~1420℃。
㈢ 鑄造車間里鐵水鑄成零件是什麼物理現象
鐵水鑄成零件屬於液體變化固體,屬於凝固現象。
㈣ 鐵水鑄成鍋是什麼物態變化
用鐵水鑄造鐵鍋是液態變成固態,屬於凝固現象。
鐵(Ferrum)是一種金屬元素,原子序數為26,鐵單質化學式:Fe,英文名:iron。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為55.845。純鐵是白色或者銀白色的,有金屬光澤。
熔點1538℃、沸點2750℃,能溶於強酸和中強酸,不溶於水。鐵有0價、+2價、+3價、+4價、+5價和+6價,其中+2價和+3價較常見,+4價、+5價和+6價少見。
鐵在生活中分布較廣,佔地殼含量的4.75%,僅次於氧、硅、鋁,位居地殼含量第四。純鐵是柔韌而延展性較好的銀白色金屬,用於制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鐵芯,鐵及其化合物還用於制磁鐵、葯物、墨水、顏料、磨料等,是工業上所說的「黑色金屬」之一(另外兩種是鉻和錳)(其實純凈的生鐵是銀白色的。
鐵元素被稱之為「黑色金屬」是因為鐵表面常常覆蓋著一層主要成分為黑色四氧化三鐵的保護膜)。另外人體中也含有鐵元素,+2價的亞鐵離子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用於氧氣的運輸。
人類最早發現鐵是從天空落下的隕石,隕石含鐵的百分比很高(鐵隕石中含鐵90.85%),是鐵和鎳、鈷的混合物。
考古學家曾經在古墳墓中,發現隕鐵製成的小斧;早在古埃及4000年前的第五王朝至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所藏的宗教經文中,就記述了當時太陽神等重要神像的寶座是用鐵製成的。鐵在當時被認為是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的金屬,埃及人乾脆把鐵叫做「天石"。在古希臘文中,「星」與「鐵」是同一個詞。
㈤ 鑄造皮帶輪的鐵水大概在多少度,給鑄造沙有關系嗎
鐵水在1450℃-1500℃,一般鑄造用硅砂就行。
㈥ 鐵水是怎麼煉出來的,都用到什麼料
煉鐵過程實質上是將鐵從其自然形態——礦石等含鐵化合物中還原出來的過程。煉鐵方法主要有高爐法、直接還原法、熔融還原法等,其原理是礦石在特定的氣氛中(還原物質CO、H2、C;適宜溫度等)通過物化反應獲取還原後的生鐵。生鐵除了少部分用於鑄造外,絕大部分是作為煉鋼原料。
高爐煉鐵的冶煉原理
生鐵的冶煉雖原理相同,但由於方法不同、冶煉設備不同,所以工藝流程也不同。下面分別簡單予以介紹。
高爐生產是連續進行的。一代高爐(從開爐到大修停爐為一代)能連續生產幾年到十幾年。生產時,從爐頂(一般爐頂是由料種與料斗組成,現代化高爐是鍾閥爐頂和無料鍾爐頂)不斷地裝入鐵礦石、焦炭、熔劑,從高爐下部的風口吹進熱風,噴入油、煤或天然氣等燃料。裝入高爐中的鐵礦石,主要是鐵和氧的化合物。在高溫下,焦炭中和噴吹物中的碳及碳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將鐵礦石中的氧奪取出來,得到鐵,這個過程叫做還原。鐵礦石通過還原反應煉出生鐵,鐵水從出鐵口放出。鐵礦石中的脈石、焦炭及噴吹物中的灰分與加入爐內的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出鐵口和出渣口分別排出。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後,作為工業用煤氣。現代化高爐還可以利用爐頂的高壓,用導出的部分煤氣發電。
高爐內的還原氣體產生於風口前的燃料燃燒,這一過程產生了兩大運動流:一個是上升的熱煤氣流,一個是下降的爐料流(鐵礦石、焦炭、熔劑等)。高爐內的一切反應均發生於煤氣和爐料的相向運動和相互作用之中。它包括爐料的加熱、蒸發、揮發和分解;鐵及其它元素的還原;爐料中非鐵氧化物的熔化、造渣和生鐵的脫硫;鐵的滲碳及生鐵的形成;爐料和煤氣之間的熱交換等等,是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過程的總和。
㈦ 求助:鑄造鐵水發粘 發稠
問題一、鐵水溫度不是較好,而是不好。鐵水發白不等於此時是最恰當的澆注良機。肉眼觀看斷定為發白,但白的程度有所差異。可以說此時的溫度不還不是最恰當的澆注時間!
問題二、當鐵水流到球化包時,此時溫度迅速降低而使鐵水發稠、發粘,溫度立即下降是必然的,唯一解決辦法;在澆注前想辦法給球花包加溫後;再取最佳時間進行澆注。
問題三、最好在不影響鑄件表面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加大出氣孔的空氣流出阻力,同時也可增加鐵水降溫的時間。哪怕能提高0.5秒的時間也可以解決鐵水發稠發粘的問題,使鑄件內的空氣流出速度大於澆注口的鐵水流出速度。
總之;給鐵水和球化包增加溫度最是關鍵!
㈧ 鑄造鐵水硬度
碳2%(質量分數)以下的是鋼,2%以上的是鐵.生鐵比熟鐵的含碳量高,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韌性越差.純鐵是理想化的不含任何雜質的物質. 生鐵一般指含碳量在2~4.3%的鐵的合金.又稱鑄鐵.生鐵里除含碳外,還含有硅、錳及少量的硫、磷等,它可鑄不可鍛.根據生鐵里碳存在形態的不同,又可分為煉鋼生鐵、鑄造生鐵和球墨鑄鐵等幾種.煉鋼生鐵里的碳主要以碳化鐵的形態存在,其斷面呈白色,通常又叫白口鐵.這種生鐵性能堅硬而脆,一般都用做煉鋼的原料.鑄造生鐵中的碳以片狀的石墨形態存在,它的斷口為灰色,通常又叫灰口鐵.由於石墨質軟,具有潤滑作用,因而鑄造生鐵具有良好的切削、耐磨和鑄造性能.但它的抗位強度不夠,故不能鍛軋,只能用於製造各種鑄件,如鑄造各種機床床座、鐵管等.球墨鑄鐵里的碳以球形石墨的形態存在,其機械性能遠勝於灰口鐵而接近於鋼,它具有優良的鑄造、切削加工和耐磨性能,有一定的彈性,廣泛用於製造麯軸、齒輪、活塞等高級鑄件以及多種機械零件.此外還有含硅、錳、鎳或其它元素量特別高的生鐵,叫合金生鐵,如硅鐵、錳鐵等,常用做煉鋼的原料.在煉鋼時加入某些合金生鐵,可以改善鋼的性能鋼筋是指熱軋鋼筋是經熱軋成型並自然冷卻的成品鋼筋,分為熱軋光圓鋼筋和熱軋帶肋鋼筋兩種. 用加熱鋼坯軋成的條形鋼材.主要用於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配筋,是土木建築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鋼材品種之一.直徑6.9毫米的鋼筋,大多數捲成盤條;直徑10~40毫米的一般是 12米長的直條.熱軋鋼筋應具備一定的強度,即屈服點和抗拉強度,它是結構設計的主要依據.同時,為了滿足結構變形、吸收地震能量以及加工成型等要求,熱軋鋼筋還應具有良好的塑性、韌性、可焊性和鋼筋與混凝土間的粘結性能.中國的熱軋鋼筋按強度可分為四級: Ⅰ級鋼筋 其強度等級為24/38公斤級,是用鎮靜鋼、半鎮靜鋼或沸騰鋼 3號普通碳素鋼軋制的光圓鋼筋.它屬於低強度鋼筋,具有塑性好、伸長率高(δ5在25%以上)、便於彎折成型、容易焊接等特點.它的使用范圍很廣,可用作中、小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主要受力鋼筋,構件的箍筋,鋼、木結構的拉桿等.盤條鋼筋還可作為冷拔低碳鋼絲和雙鋼筋的原料. Ⅱ級鋼筋和Ⅲ級鋼筋 用低合金鎮靜鋼或半鎮靜鋼軋制,以硅、錳作為固溶強化元素.Ⅱ級鋼筋強度級別為34(32)/52(50)公斤級;Ⅲ級鋼筋為38/58公斤級,其強度較高,塑性較好,焊接性能比較理想.鋼筋表面軋有通長的縱筋和均勻分布的橫肋,從而可加強鋼筋與混凝土間的粘結.用Ⅱ、Ⅲ級鋼筋作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受力鋼筋,比使用Ⅰ級鋼筋可節省鋼材40~50%.因此,廣泛用於大、中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如橋梁、水壩、港口工程和房屋建築結構的主筋.Ⅱ、Ⅲ級鋼筋經冷拉後,也可用作房屋建築結構的預應力鋼筋. Ⅳ級鋼筋 其強度級別為55/85公斤級,用中碳低合金鎮靜鋼軋制,其中除以硅、錳為主要合金元素外,還加入釩或鈦作為固溶和析出強化元素,使之在提高強度的同時保證其塑性和韌性.Ⅳ級鋼筋表面也軋有縱筋和橫肋,它是房屋建築工程的主要預應力鋼筋.Ⅳ級鋼筋在使用前應由施工單位進行冷拉處理,冷拉應力為750兆帕,以提高屈服點,發揮鋼材的內在潛力,達到節約鋼材的目的.經冷拉的鋼筋,其屈服點不明顯,因此設計時以冷拉應力統計值(冷拉設計強度)為依據.但冷拉過的鋼筋經數月自然時效或人工加溫時效後,鋼筋又會出現短小的屈服台階,其值略高於冷拉應力,同時鋼筋有變硬趨勢,此現象稱作「時效硬化」.因此,鋼筋冷拉時在保證規定冷拉應力的同時,要控製冷拉伸長率不過大,以免鋼筋變脆.Ⅳ級鋼筋含碳量較高,對焊時一般採用閃光-預熱-閃光焊或對焊後通電熱處理的工藝,以保證對焊接頭,包括熱影響區不產生淬硬性組織,防止發生脆性斷裂.Ⅳ級鋼筋的直徑一般為12毫米,廣泛用於預應力混凝土板類構件以及成束配置用於大型預應力建築構件(如屋架、吊車梁等).熱軋Ⅳ級鋼筋作為預應力鋼筋使用時,尚需冷拉、焊接,其強度還偏低,需要進一步改進. 精軋螺紋鋼筋 為了解決大直徑、高強度預應力鋼筋的連接和錨具問題,已研製成功精軋螺紋鋼筋.它是在鋼筋表面直接軋出不帶縱筋而橫肋為梯形螺扣外形的鋼筋,可用連接套筒接長,用專用螺帽作為錨具.這種鋼筋已在大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橋梁結構等中使用,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