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門子,GE,飛利浦,柯達,四大廠家所生產的DR ,CT各有什麼優劣
這幾家的東西我給你建議,望你採納:
1、這幾家各有所長,西門子是放射產品的領導者和專家,主要業務在CT、磁共振、DR、核醫學等要買放射產品就選擇西門子了,德國人製造的設備質量好、圖像好、劑量低,技術先進;GE公司的主要業務在超聲和麻醉,如果購買超聲和麻醉,GE是不錯的,GE放射產品是幾大廠家中最差的還不如小日本的東芝;飛利浦的主要業務在超聲和監護,但是大16層CT、懸吊式DR也還不錯,產品質量優於GE、比西門子的稍差。
2、再說產品:西門子和飛利浦的CT、DR的元器件,基本都是自己生產,如高壓發生器、球管、探測器等,匹配性很好,圖像質量很好,這兩家DR平板都是Trixll的,但是西門子的更新,西門子的CT技術尖端,產品線齊全,用戶非常多,連中科院研究所都在用西門子的雙源CT,飛利浦的16層CT原裝進口的還不錯,主要是球管質量還可以,但是就是球管價格太高了;GE的CT、DR都不怎麼樣,配件很多是采購的,匹配性較差,故障高,CT圖像質量也不好,技術相對落後,而且外觀特別難看,GE的探測器也是非常差的,GE的DR採用的都是工業探傷用的平板,像素基本都在400萬以下,圖像質量不好,放射劑量還高,而西門子、飛利浦平板都是900萬像素的,劑量低,圖像質量高;銳珂的話,主要是膠片的供應商,CT沒有,DR也是外購配件組裝的,銳珂的除了平板是自己的,其他全部是外購,建議不要考慮。
3、型號的話:西門子的CT有:spirit(低端)、Emotion系列(中端)、Perspective系列(高端)Definition系列(超高端);西門子的DR有:Ysio系列(超高端)、Fusion系列(高端)、Select(中端);飛利浦的CT有:MX系列(低端)、Brilliace系列(中高端)、Ingenuity系列(高端);飛利浦的DR:Essenta(低端)、DD2.0系列(中端,有點老)、DD3.0系列(高端);GE的CT:Brivo系列(低端)、optima系列(中端)、HD系列(高端);GE的DR:Brivo系列(低端)、飛天系列(中端)、XR系列(中高端)
4、在采購的時候,我建議醫院認真考察,從產品本身出發,從質量、匹配性、圖像質量,技術的先進性考慮,我建議磁共振選擇西門子、CT選擇西門子、DR在西門子和飛利浦中選擇。
5、另外如果大家選擇的是同一級別的產品的時候,我建議看看廠家的性質,國內組裝以後,生產性質不同,產品質量差異很大:西門子是上海西門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獨資企業),是德國配件上海組裝,標准為德國標准;飛利浦為蘇州飛利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獨資企業),美國和荷蘭飛利浦配件蘇州組裝,歐洲標准;GE為北京航衛通用電氣有限公司(合資企業),航衛公司是大股東,全球采購配件生產,產品穩定性和匹配性稍差。
B. 醫院想購進一些醫療器械哪家比較好啊
看你需要什麼器械,現在細分行業多
C. 介紹一下美國的GE公司
GE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體和金融服務公司,致力於為客戶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問題。GE的產品和服務范圍廣闊,從軍火、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水處理和安防技術,到醫療成像、商務和消費者金融、媒體,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30多萬員工。約翰·弗蘭納里先生是現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GE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托馬斯·愛迪生,他於1878年創立了愛迪生電燈公司。1892年,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和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GE)。GE是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唯一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
(3)ge醫療器材那有哪些產品擴展閱讀
早在1906年,GE就開始發展同中國的貿易,是當時在中國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公司之一。1908年,GE在沈陽建立了第一家燈泡廠。1934年,GE買下了慎昌洋行,開始在中國提供進口電氣設備的安裝和維修服務。1979年,GE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建貿易關系。
1991年,第一家合資企業GE航衛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迄今為止,GE的所有工業產品集團已在中國開展業務,擁有12,000多名員工,並建立了50多個經營實體。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後市場的逐步開放,GE的金融業務也正積極尋求在中國發展的機會。
D. GE的電氣產品大多用在哪裡
方方面面~~這家公司的電工產品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品種繁多。它除了生產消費電器、工業電器設備外,還是一個巨大的軍火承包商,製造宇宙航空儀表、噴氣飛機引航導航系統、多彈頭彈道導彈系統、雷達和宇宙飛行系統等。聞名於世的可載原子彈和氫彈頭的阿特拉斯火箭、雷神號火箭就是這家公司生產的。
旗下公司:GE資本、GE航空金融服務、GE商業金融、GE能源金融服務、GE金融、GE基金、GE技術設施、GE航空、GE企業解決方案、GE醫療、GE交通、GE能源設施、GE水處理、GE油氣、GE能源、GE消費者與工業、GE器材、GE照明、GE電力配送 ......
總之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公司的時候覺得這很牛啊,業務幾乎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E. 通用電氣(GE)醫療集團在中國的8大研發基地都是哪裡啊
GE醫療在中國共擁有幾大全球生產基地:
在北京建有CT掃描系統、磁共振成像系統和X光成像系統工廠,在上海有生命科學基地,在無錫建有超聲和患者監護儀設備工廠,在桐廬建有濾紙生產基地。此外,主要生產磁共振磁體的天津生產基地正在建設中。
F. GE公司介紹,以及關於醫療系統方面得介紹。
通用電氣公司來GE是全球自最大的跨行業經營的科技、製造和服務型企業之一,致力於解決世界上最棘手的一些問題。GE的產品和服務范圍廣闊,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水處理和安防技術,到醫療成像、商務和消費者融資、媒體,客戶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30多萬員工。傑夫·伊梅爾特先生是現任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GE醫療在醫學成像、信息技術、醫學診斷、病人監護以及生命支持系統、疾病研究、葯品開發、生物葯品生產技術的專業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致力於更早地發現疾病,並幫助治療。 GE醫療自1991年活躍於中國市場,目前擁有3,000名員工,業務遍及北京、上海、無錫、廣州等全國25個地區。在北京建有CT掃描系統、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和X光成像系統工廠;上海則擴建生產基地,預備向中國以及中國以外的美國及全球市場提供造影劑產品;另外在無錫建有超聲和病患監護儀設備工廠。
G. GE都有哪些產品(要詳細的),又有哪些主營產品
1、醫療設備 :麻醉呼吸監護 CT X光機 彩超 核磁共振等大型醫療設備。
2、工業產品:
通用電氣(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從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與聯動控制 機場的消防報警系統
通用電氣實業(上海)有限公司 從事:膜過濾成套裝置、潛水攪拌器、潛水推進器、電動多級低速離心鼓風機和電動單級離心式鼓風機 等污水處理設備
機場的安檢設備
3、通用電氣油氣公司 從事透平,壓縮機,控制系統,及其技術改造
4、 通用電氣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檢測類設備(無損檢測、探傷、測厚等)
5、通用電氣公司 輸配電、變電站、無功賠償器
6、 通用電氣工業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無功補償 斷路器 變壓器 電容器 發電機 直流輸電
H. GE怎麼樣,公司都有哪些業務呢
GE(通用電氣)的發展規模是很龐大的,它的業務范圍涉及了多個領域:數字、醫療、航空、發電、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氣等。今年6月份,GE航空更是在巴黎航展上簽訂了550億美元的訂單,覆蓋了噴氣發動機、服務、航電和數字產品,這些訂單也足以說明了GE擁有被大家信任的強大實力。
I. 請問GE、西門子和飛利浦醫療系統的售後服務工程師待遇分別如何
嘿嘿。有的抄的
飛利浦是全球三大醫療系統之一
關於GE,我們談得最多的是不懂中文的韋爾奇,但是我們了解身邊的GE嗎?了解GE是怎麼走到我們身邊來的嗎?
GE醫療系統集團,是整體GE進入中國的開路先鋒,它1979年進入中國,1991年正式在中國投資辦廠。到2002年,其生產、銷售總業務量在10億美元,並成為GE在華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而中國則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GE全球醫療的第三大市場。
從它在中國市場12年的潛心經營中,我們發現,GE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神秘,但是請注意,它做了或許我們都忽略的事情:提高一個企業的品質,或格調,堅持用企業良好的價值取向去驅動企業所有的運營活動和開拓市場。由此我們說:一個沒有信念的企業,就不會有真正的價值和生命。一個偉大的公司,總有它與眾不同之處。
帶著迷走進GE醫療
曾有人話里有話地感嘆:世界上有一個神奇的GE,但也只有一個GE.
是的,GE自托馬斯。愛迪生100多年前創立開始,自1896年就成為道。瓊斯指數創始股指企業以來,與之相伴或相爭的企業,一茬又一茬;灰飛煙滅的,一個又一個。可它,惟有它,意氣風發地「青春」到了今天。如今GE的年收入為1300多億美元,並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有30多萬名員工。
但GE的與眾不同之處,不是它的鶴發童顏,也不是它的雄厚實力,而在於它老道得竟能「十三不靠」。試想,誰能把燈泡、引擎、冰箱、塑料、CT、石油、傳媒、金融……統統「囫圇」地歸到一家企業名下呢?以至於筆者恨不能仿效魯迅先生將它們用逗號隔開。
GE怎麼能成功地在這么多的產業上同時出擊?怎麼能成功地在這么多的國家打開市場?怎麼能成功地把這么多的員工凝聚在一起? 這是人們一直在探索的一個謎。於是又有人斬釘截鐵地說GE是一個例外,一個專業化主流思想的例外。結論是:「GE是不可復制的。」天底下有多少東西是可以無條件復制的呢?人們需要的只是了解、感悟、借鑒,也需要合作和追趕。
走進GE中國醫療系統集團,對GE的多元發展和它闖中國、走全球的思路,我們或許能夠窺探一二……
挾著統一的價值觀來中國
問及GE成功多元化的奧秘,GE上自CEO伊梅爾特,下至基層員工,都會毫不神秘而且極其簡潔地回答:「這首先是因為GE堅守著一個信條:有一個全球統一的企業價值觀——堅持誠信,注重業績,追求變革,用戶第一。」一句話,GE的成功,有一個統一的文化價值觀,這是極其重要的。
GE(中國)醫療系統集團副總裁吳浣苓女士認為:「公司多年來之所以被世界著名的財經雜志評選為最受推崇的公司,不光是因為它的業績,其實更重要的是因為公司有著堅持誠信、追求變革的理念。」在她看來,無論GE的哪個部分,具體的業務運營有多麼不同,他們都會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去實現這個共同的理念:諾守誠信,而又追求變革,原則也只有一個——客戶第一。
GE醫療系統的產品為大型醫療器械。對於醫療器械這個東西,我們是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肯定有機會受惠於它;說陌生,則也是因為我們一生里可能都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去仔細了解它。但是,醫療器械行業是特別需要「文化」來支撐的,道理很簡單:它關乎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那麼,GE醫療又是如何用它獨守的文化價值理念去發現和開拓中國市場的呢?
做有中國特色的GE市場
GE在全世界是唯一的,然而GE的醫療器械在中國可不是唯一的。
目前,全球大型醫療器械產品大多進入中國,其中赫赫有名的三大巨頭分別為:德國西門子公司、美國GE醫療系統公司和荷蘭飛利浦公司。由於民族習俗與傳統文化的不同,德國人的嚴謹品質和美國人的開拓作風,使得西門子和GE兩家企業在文化表象上形成了很大差異,結果在做產品和做市場方面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西門子十分看重產品質量,但就是拉不下高端市場的不菲價格。而GE,歷來做市場就是自己的看家本領,那就更要做出有中國特色的GE市場和有中國特色市場的GE產品。
1979年,GE醫療進入中國,主要從事產品進口、銷售業務。1991年,GE醫療入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辦廠後,他們在中國比以往更大量更深入地開展工作:從政府到市場、政策到資源、產品到客戶,調查、溝通、研發、推廣,艱難而細微。12年後的今天其思路已經清晰:面向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而收入水平並不高的發展中國家,讓這里的人民也能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檢查保健服務——這就是GE醫療集團為自己找到的市場定位。在對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長期考察和透徹分析後,GE確認:今天的中國,已經提供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普及型市場,GE醫療就從這里切入。
最佳時機,干最佳行業
其實,很多人也看到了醫療行業的高利潤回報,無論賣葯還是賣醫療器械產品,它就像19世紀歐洲人在美洲開發金礦那樣地誘人,於是國內眾多的企業紛紛涉足。但是在這個人命關天的行業里,真正能體現人類關愛的企業和經營活動,還是鳳毛麟角。
GE從事醫療系統業務,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利潤豐厚而又能伴人終身的行業。但是為什麼GE選擇在上個世紀90年代把這項業務作為整個集團進入中國的開路先鋒呢?GE坦言:這是在中國最好的時機,從事一項最好的行業。因為醫療行業關系著千家萬戶,而中國的醫療事業已經到了「最佳的改善時機」了。
GE公司副總裁、GE(中國)醫療系統集團總裁陳治博士強調:「我們的總目標,是使在中國的發展成為GE核心力的重要部分。硬體的投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軟的東西,要把含金量非常高的高科技,讓普通的中國老百姓也能享用,這在中國市場,已經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了。」
企業賺錢都是一回事兒,但是賺錢的理念不同,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市場眼光和經營模式。如果「以人為本」不以關心他人為本、關注人類為本,如果賺錢沒有找到最需要的客戶而成為一項很好的事業,企業如何能數十年、百年地持續賺錢呢?
到2002年,中國GE醫療的生產、銷售總業務量在10億美元,並已成為GE在華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而中國則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GE全球醫療的第三大市場。GE醫療全球營業額達96億美元,盡管這還不是GE全球業務中最高的,但GE(中國)醫療系統集團副總裁馬長征博士指出:「我們一直致力於在中國打下扎實的基礎。」花12年打基礎,為什麼?吳女士說:「要以新產品技術來引領,以我們堅強的維修和服務來支持,用我們最優秀的員工做保障,而貫穿始終的是我們不變的價值觀和靈魂。」
12年,不用說開拓,我們又有多少企業能夠活過12年?用誠信、變革和把客戶放在第一位的企業品格去發現和開拓一個新市場,並穩固而持久地佔領它,這體現了GE在每一項業務目標的選擇和行動中,價值理念已經頑固地滲透到了企業的骨髓,深入到了企業的每一個細胞。
將高科技「下放」普及
企業做任何事情都要從市場開始。不可否認,全球最大、最高端的市場仍然在美國。所有要紮根美國市場的企業,一定要有最高端的技術,要用它來生產滿足客戶需要的產品並為之配套服務。但是中國市場顯然與美國市場不同,既然GE已經很明確:中國現在提供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普及型市場,那麼,深厚地了解中國客戶究竟需要什麼?才是企業最大的機會。依據這一點,陳治說:「我們有一個很強烈的信念,就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國內作出一個『中國成本』,但確實有精英質量、精英性能、尖端技術而又普及型的產品,我們就絕對能在這方面很受客戶的歡迎。」天下哪有這等完美的事?但GE從進入中國伊始,就是這么去做的:始終保持技術與國際接軌,同時跟隨國內市場一步步往前走。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醫療界惟有少數的大型醫療機構能買得起美國進口的B超機、CT機,90年代便有了很大的改觀,但能擁有核磁共振機的醫院仍然不多。現如今情況又得到了很大改善:過去買一台磁共振,要花數百萬美金,現今數十萬美元已可買到很先進的磁共振設備。目前在中國的每一個省份,都有GE的影像診斷設備,全國各大城市也均設有他們的辦事處和服務中心,產品一直深入到基層縣級醫院。從磁共振、心血管機到正電子掃描儀、筆記本超聲,既有最尖端的醫療產品,也有普及型產品。其攜帶型筆記本B超,已經作為成熟的高尖端技術普及型產品推向市場;再就是雙排螺旋CT機,從診斷的圖像質量,掃描速度各方面看,都比原來有了提高,價格卻沒有變。GE是把雙排技術引進經濟型CT的全球第一家,而這個產品和技術,5年前還在高端市場,國外也還是高檔產品。
沒有尖端技術的企業,是不可能帶領潮流走的。致力於多快好省地把高端技術放到經濟普及型產品中去設計和運用,讓國內的客戶能夠享受和獲利,同時也能提高國內的醫療水平;當有一天國內市場有了更高要求時,GE也能夠提供更高端的市場。陳治說:「我們會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
在中國做全球產品
GE醫療進入中國,並不僅僅是要在國內建立一個新技術全國研發中心和產品市場,通過12年的努力,GE已經在中國建立起了具有全球最先進水平的大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研發製造中心,這就使產品從開發、製造到銷售,一開始就定位為全世界的產品。因為他們也十分了解國際市場,這種普及型高尖端技術的產品,就是在美國、歐洲、日本,也是極具競爭潛力的,能有很大的獲勝機會。在中國投資開發製造,建立面向全世界的生產基地,這就是GE更高的眼光。
GE醫療系統目前在華已擁有三家獨資企業和一家合資企業,亞洲的營運中心也已經逐步搬遷到中國,GE醫療中國員工已達1800人、工程師400多人。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投資從最初的數百萬美元至今已逾4000萬美元,產值從最初的1000萬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13億元人民幣。X光機、CT、雙排CT、磁共振,這些在技術含量、性能、質量、成本上都體現了最佳特色的產品,就是在北京工業園的大樓里開發製造的。而無錫工廠生產的筆記本B超,又將是GE醫療推向全球的驕傲產品。今天,全世界CT銷售量的25%、中國普及型CT市場超過50%的裝機量,均來自GE醫療在中國的研發製造基地。而2000年時,隨著第1000台高科技CT機的下線,中國就已經成為了全球五大CT機供應基地之一。
把中國作為全球技術中心和生產基地來打造,GE直接實現了人才本土化。隨著GE一系列高新技術的引入,在國內培養和發展了本地的專利技術研發隊伍。目前北京研發中心以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為主的掌握高尖端技術的工程師就有250多名,他們所擔當的是全球化的研發任務,參與GE全球高檔醫療產品以及一些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工作。由於全球協作完成項目,一項創新研發成果往往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完成。
在提升國內技術隊伍的同時,GE扶植了大量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本地高新技術協作廠商。從產品的最佳成本考慮,GE醫療一直注重在國內的生產采購。目前50億美金的采購銷售,盡管在國內所佔份額還不很大,但是馬長征認為:「采購量不能光看數字,還要看它的含金量。尤其是技術領域,正是因為與醫療系統直接有關的、與塑料直接有關、與集成電路板有關的領域,中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也就有了很好的發展。今後,我們的采購還會更偏重國內,我們還在打基礎,未來20年,我們會有一個在中國成長最快的市場。」
什麼叫做全球產品公司?顯然它的產品不只是為中國、或者為發展中國家、為不發達國家做的。實際今天GE的中國產品,70%為出口,且絕大部分出口歐美國家。CT、X光機,產量都在大幅度增加,每年達到了1000台的生產能力。2002年GE中國醫療的出口額已經是1998年的10倍,並成為北京市機電產品的主要出口企業。定位好的產品可謂洛陽紙貴,銷售非常好。GE是用高端技術、較低成本、普及型價格,把產品賣給全球用戶的。GE人稱:這才能使我們穩站市場第一的位置。
「分享」自己的成果
GE醫療並不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買賣產品的公司,而是一個全方位發展的公司。GE的策略是:始終追求做最迅速最前沿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公司,同時注重讓產品服務和管理經驗在整個業內得到分享。
在GE醫療看來,售後服務並不是機器維修這樣一件簡單的事情。「幫助用戶」,最重要的是全方位幫助用戶用好機器,提高營運管理能力,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因此在產品銷售的同時,GE投入大量資金,免費為國內醫院培訓六西格瑪的綠帶、甚至黑帶(註:綠帶、黑帶是六西格瑪管理體系中表示專職人員水平的職稱),幫助醫院改進工作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通過長期舉辦院長學習班,結合案例介紹醫院管理最先進的運作方式,從而提高醫院的整體管理水平; GE還有意支持國內的醫學學術活動和提高中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請國內的專家走出國門,或把外國最好的專家請到中國來,跟中國的學術界進行交流,共同研究課題,寫出高水平的論文拿到國際上發表,以此助推中國醫葯衛生界盡快地與國際接軌和使國際上對中國的認識逐步加深。
GE認為,自己跟醫院應該是一種夥伴關系,應該提供醫院一個最好最完整的解決方案。而在國外,他們早已有了這樣的全面服務方案,甚至醫院的管理運營就外包給他們,醫院只從事專業治療。GE的經營,從產品延伸到管理,從技術延伸到服務,讓好的東西跟客戶一起分享,這些活動其實已經不僅僅是企業賣出自己的產品了,重要的是在傳播一種先進的服務技術和更高的醫療職業理念。如果深挖這其中對社會文化觀念的改變,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它被國內醫療界稱之為「新文化運動」了。而在致力於推動客戶成功的過程中,GE醫療系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家集技術、製造、管理輸出和服務業為一體的多元化公司。
一定要做一個好公民,這是陳治反復強調的。GE醫療不僅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納稅企業,多年來,GE員工還自願捐獻和幫助中國的希望小學,貧困地區女教師的培訓,以及城市外來打工人員的子女就學。吳女士說:這樣做,可以讓我們的員工更多地了解工作的意義,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可以盡我們的微薄之力幫助身邊的人,並讓他們也了解GE在中國的工作意義。
最中國化,也最國際化
GE自豪地宣稱:我們既是一個全球公司,又是一個本地公司;是最中國化的跨國企業,也是最國際化的中國公司。
GE醫療不僅提供全球性產品,陳治說:「我們還是一個最多樣化的員工合成體,我們有海歸派、有土鱉派,有法國人、日本人、美國人、中國人,完全是五湖四海。我們在管理上看誰是好的?那要看誰更了解國內,更了解你的業務。」而49歲的陳治,似乎天生就有適應任何環境的過人能力,韋爾奇曾詼諧地稱他「呆在匹茲堡和呆在北京一樣」。不久前,他被授於「GE傑出領導人獎」,並被晉升為GE全球副總裁,這主要由於在中國市場上通用電氣醫療部門的傑出表現。當問及他的領導風格時,他說:「給我的機會很重要,我有三個感謝:感謝改革、感謝國家、感謝客戶。GE在國內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過很多調整,但是GE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司,產品非常好,管理非常好,這是最基礎的東西,不同的環境下我們有不同的做法。」
GE進入中國後,與中國政府有很好的合作,並深入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這當然大大地幫助了GE推進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吳浣苓女士有這樣一段精彩的論述:「我們感覺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改革開放思路,實際上與GE的文化一點都不矛盾,而且有很多共同之處。最簡單舉個例子,鄧小平說步子再快一點,GE說要講速度;鄧小平說思想再解放一點,GE說要少一些繁文縟節,少一些官僚主義;鄧小平說膽子再大一點,GE說要自信。看到這些,我們感到非常親切。我們在這里,就是要像國家所倡導的,投資於培養人才和引進尖端技術,多為中國出口創匯。在中國飛速發展之時,我們會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同時我們也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中尋求我們的增長。」
GE的產品本土思考、全球推廣;GE的人才本土提高、全球使用;GE的技術本土創新、全球引進;GE的市場本土開發、全球佔領。其實對於一個國際化企業來說,全球化,就是本土化;本土化越深,全球化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