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元最貴的是那個
據2007年6月27日《重慶晨報》報道:溫州的代先生十年前花2000元買來的十塊銀幣中,有一枚被故宮專家鑒定為「庚戌春雲南造宣統元寶」真品,目前世上僅存兩枚,其中一枚2002年在北京拍出了108.9萬元的天價。當得知這一消息,代先生一家高興壞了,准備將這枚銀幣作為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而這枚價值百萬的銀幣是代先生在北京出差時偶然在一位老人手裡買到的,不懂銀幣知識的他將銀幣隨便放在家裡,直到有一天,當代先生的孩子從電腦上搜索,他這才知道此銀幣的價值。
望採納
『貳』 老銀元有不同的年份,它們都是按照幣面上的紀年來生產的嗎
不是。有些銀元的鑄造年代和幣面上的紀年是吻合的,但也有些銀元屬於後鑄,這種銀元明顯不是按幣面紀年來生產的。
北洋34在龍洋中存量相對多,因為它也經歷過後鑄。在清宣統時期,這種龍洋就得到執政者的認可繼續鑄造;在民國初期,北洋34影響長遠,考慮到民國初期市場貿易不產生過大的波動,中央認可北洋34的再鑄和流通。
總之,並不能完全根據幣面上的紀年來認定老銀元的實際生產年代。由於後鑄的存在和當時一些規定的不完善,銀元的年份沒有完全按幣面的紀年來生產。
『叄』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和結束時間。
銀元在中國鑄造歷史有2000多年,最早在春秋戰國時就產生具有一定形狀的銀幣,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外來通商貿易,大擬外銀流入,名目繁多,帶來了我國銀圓圖案的升華,開始自鑄銀圓,後逐步形成各糸列銀圓.至今遠沒有結束時間。
『肆』 中華民國3年袁大頭有多少版本
中華民國3年「袁大頭」的主要版本有七個:
1、「O」記版。即在嘉禾圖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結帶處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帶孔中有一極小的「O」形圓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領未封領,肩章較寬,五星比較凸出。
2、粗發版。袁頭發較粗,發型呈波浪。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縱橫交「8」的結花,右邊一束嘉禾結帶處形成一個不規則的圓。
3、三角圓版。此幣背面圓字內的「口」字形成「三角」形,而其他版別是「開口」形。
4、開口貝版。此幣壹圓的「圓」字內「貝」字最下一橫未與豎筆連接,形成「開口貝」。該版袁像肩章條紋明顯,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線,這一特徵也是其他版別未見的。
5、加鑄「甘肅」兩字版。此幣系甘肅蘭州造幣廠沿用民國三年版舊模,在袁像左右加鑄「甘肅」兩字,其餘與開口貝版相同,鑄量僅數萬枚。
6、簽字版。此幣甚少見,天津造幣廠試鑄樣幣,並未流通。該幣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華外籍鑄幣專家義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簽名縮寫。
7、「T」字邊、鷹洋邊。此兩種幣均稀見,系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樣幣。正、背圖案與流通的一般「袁大頭」相同,僅在邊齒上有區別,為「T」字形邊或鷹洋幣形邊。
(4)銀元竹節花是什麼時候鑄造的擴展閱讀
「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光緒年間,由於各省鑄造銀元,卻和當初鑄造紋銀一樣,不僅重量和成色不能統一,數量上也難以控制。辛亥革命爆發,各省因急於用款,不僅加工趕鑄銀元,還濫鑄銅圓,濫發鈔票和軍用票,幣制更加混亂。
民國建立後,中央財政幾乎有出無入,財政危機十分嚴重。從短期來說,發行紙幣亦不失為斂財妙法,只是紙幣是銀元的代表者,是兌換券,若沒有銀元的充分准備和廣泛流通,紙幣信用亦難確立。
此時此刻,幣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緩,「袁大頭」銀元正是基於此而誕生的,也是銀元發展的必然結果。經過多年鑄造,加上其信譽很高,「袁大頭」數量增多,流通漸廣,雖僻處邊陬,也有其蹤跡。「袁大頭」銀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也為「廢兩改元」准備了條件。
『伍』 銀元是什麼時期的
銀元起源於15世紀,始鑄於歐洲,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是世界上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16世紀,銀元流入我國。1890年(光緒十五年)官方開始正式鑄造銀元,民國時期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以後,也以銀元作為主要流通幣。
『陸』 竹節花和三角圓有什麼區別
竹節花和三角圓區別為:肩章不同、嘉禾面不同、發行時間不同。
一、肩章不同
1、竹節花:竹節花的肩章的下沿有非常的線條感,非常的有力量感。
三、發行時間不同
1、竹節花:竹節花的發行時間在民國九年。
2、三角圓:三角圓的發行時間在民國三年。
『柒』 鑒別民國三年袁大頭,各種款式!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 *** 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復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國幣以壹圓銀幣為主幣,總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26.86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銀九、銅一(後改為銀89,銅11)鑄造。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目前幾類圖書上所標參考價均為150萬—300萬元。
具體鑒定方法
(一)驗重量:一元銀元和原來七錢二分龍洋,重量標准一般為26.6克,流通磨損也應不少於25.5克,反之就要打問號;
(二)辯成色:民間有「銀子發白眼睛發黑」之說,就是說真幣越擦越白,晶瑩鋥亮,表裡一致,反之一擦就發黑,或灰白,或鍍銀所作,有一種浮躁感。
(三)看紋飾:真幣是鋼模具由機器沖壓而成,字圖案清新,流暢自然,龍鱗細致入微,人像眉毛鬍子、雙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圖案模糊不清,拖泥帶水而不平整。
(四)察邊窗:真幣經過流通,邊齒雖有些磨損,但齒距整體劃一;自然流暢圓潤,反之邊齒生硬,不太整齊,長短不一,有淺深之感。
(五)識包漿:銀元在流通或貯藏過程中表面會留下一種特質,叫包漿,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歷史陳跡的美觀、反之仿幣往往用煙烤或黑鞋油,黑泥等塗抹,看起來不自然,還有異味,很容易擦掉。
(六)摸幣面:真幣緊密平整,無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顯得粗糙,在放大鏡下幣面有凸起的細粒狀。總之,我國銀元收藏投資,增值空間較大,它既有收藏價值,又有歷史研究價值,但在收藏銀元的過程中,千萬要提高警惕,因為當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勝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銀元收藏領域的朋友,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增強辯別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我們就會收藏到真品。
三年袁大頭大S版:
存世量稀少,如果說甘肅加字版少,那這個版比甘肅加字版至少少一半多。 大S版的主要特徵有:
1,人像與普通版比,顯得更蒼老
2,正面斜點「年」,挑筆「華」,「華」有橫
3,背面1點鍾處嘉禾葉子右邊一個有個小點
4,左下嘉禾中隱藏暗記『S'字母
5,邊齒鋒利,並且不整齊局部漏滾
山東大扣版:
是袁大頭銀元上衣領第一粒鈕扣很大而得名。銀元中的名譽品,它比普通袁大頭銀幣少,但比福建大頭又多。
產地:關於此幣資料很少無法得出確切的生產地址。
在大紐扣特徵下,又分出很多小版: 普通版、粗字版、細字版、深刻版、淺版、異肩章版、復打版、背嘉禾帶珠版、雙扣版、混配版
(混配版又見兩個版1:前為大耳十年軍閥背——比較少好品更少; 2:混配版背為空心花)
收藏建議,你就抓住第一紐扣大前提下,尋:前邊字筆畫、後邊圖有異得就購(真的情況下)。
3年袁大頭竹節花版
3年袁大頭,0版小肩章
3年袁大頭:挑華-華缺橫-斷筆年-小點年
60-3年三角圓
60-3年三角圓錯版一:三角圓背四點
60-3年三角圓錯版二。浮星版。(原因:修模引起的錯版)
甘肅版袁大頭:
甘肅版{分粗字,細字(細字稀少}
甘肅版加字(稀少)
甘肅版曲筆民
甘肅版三眼皮等。 不
管是甘肅何種版本,除了按其細節命名的 細節特徵外,主要的宏觀的基本特徵相同。
(1)胸前勛章處不缺一內小齒;
(2)一縷山羊須胡須,整體,彎曲優美;
(3)如圖,頭發中有剪口暗記(肉眼可以看見);
(4)所有字體起筆和收筆很圓潤、自如、飽滿,沒有頓挫生硬之感;例如「壹」字;
(5)背,嘉禾圖左面一枝頂端,第二谷穗芒端有多芒似剪口暗,其他版本沒有,這是分辨甘肅版的主要之處;
(6)嘉禾點鍾處,對應的兩谷穗中,上面一谷穗高翹起,向右往下,有一谷穗壓葉,禾芒立體感強;
袁大頭三年銀元簽字版
在袁頭像脖頸近邊廓處有義大利幣模的製造者魯爾治.喬治的簽字L.GIORGI, 其餘和普通品沒有差異。 簽字都是大寫,其中L和G 比其他幾個大一點; 字母O基本是正圓形;
幾種假簽字
1,真幣上添加簽字,30倍放大鏡下可看出;
2,白鋼材質,3元一個,0接近正圓;
3,真銀假幣; 古玩承載歷史的同時也是財富的象徵
9年缺口造:
整體為九年中發版特徵,造字口上缺一橫。真品放大,缺口處有齒狀牙,左2右1
『捌』 銀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鑄造的
銀元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銀元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明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銀元開始流入中國。
清乾隆58年(1793年),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乾隆寶藏」銀幣。道光(1821年-1850年)年間,台灣福建等地也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