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軸承卡死在軸承座裡面怎麼拿出來
1.用氣割將軸承外圈分割成2-3段即可取出,這里必須注意的是在分割時盡可能的不要損傷工件的孔面。2.在軸承外圈上焊接兩個螺桿,然後將其拉出即可。
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friction coefficient),並保證其回轉精度(accuracy)。
早期的直線運動軸承形式,就是在一排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桿。現代直線運動軸承使用的是同一種工作原理,只不過有時用球代替滾子。最簡單的旋轉軸承是軸套軸承,它只是一個夾在車輪和輪軸之間的襯套。這種設計隨後被滾動軸承替代,就是用很多圓柱形的滾子替代原先的襯套,每個滾動體就像一個單獨的車輪。
在義大利奈米湖發現的一艘建造於公元前40年的古羅馬船隻上,發現了早期的球軸承的實例:一個木製球軸承是用來支撐旋轉桌面。據說列昂納多·達·芬奇在1500年左右曾經對一種球軸承進行過描述。球軸承的各種不成熟因素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球之間會發生碰撞,造成額外的摩擦。但是可以通過把球放進一個個小籠里防止這種現象。
17世紀,伽利略對「籠裝球」的球軸承做過最早的描述。十七世紀末,英國的C.瓦洛設計製造球軸承,並裝在郵車上試用以及英國的P.沃思取得球軸承的專利。最早投入實用的帶有保持架的滾動軸承是鍾表匠約翰·哈里遜於1760年為製作H3計時計而發明的。
十八世紀末德國的H.R.赫茲發表關於球軸承接觸應力的論文。在赫茲成就的基礎上,德國的R.施特里貝克、瑞典的A.帕姆格倫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對發展滾動軸承的設計理論和疲勞壽命計算作出了貢獻。隨後,俄國的N.P.彼得羅夫應用牛頓粘性定律計算軸承摩擦。第一個關於球溝道的專利是卡馬森的菲利普·沃恩在1794年獲得的。
1883年,弗里德里希·費舍爾提出了使用合適的生產機器磨製大小相同、圓度准確的鋼球的主張,奠定了軸承工業的基礎。英國的O.雷諾對托爾的發現進行了數學分析,導出了雷諾方程,從此奠定了流體動壓潤滑理論的基礎。
㈡ 電機軸承壞了,怎麼取下來換阿
一:打開後蓋,首先用記號筆畫好軸與電機外殼,編碼器活動底座與與軸,編碼器活動底座可活動定位圈與電機外殼的定位線共三條
二:松開編碼器底座與電機的兩顆固定螺絲,旋開編碼器與軸的連接螺絲,對於圓錐形連接軸,因連接處較緊,此時可用錘子敲擊插入編碼器與電機側面的厚螺絲刀(因螺絲刀插入越深厚度越大)即可把整個編碼器頂出,注意螺絲刀插入的位置,不要把編碼器搞壞了,敲的時候不要用力過大,當心不要讓編碼器掉到地下,會摔壞的。對於用柱頭螺絲固定的則首先要旋開柱頭螺絲,接下來用手直接拿出來即可。
三:拆下編碼器後你就可以按一般電機的方法拆卸電機的兩個端蓋,很簡單,首先取出皮帶輪,然後旋掉兩面的各四個固緊螺絲,用錘子均勻往外敲擊端蓋即可把蓋子拆下,後蓋則可以用撞擊前軸端面的辦法頂出一條大縫來,
注意:轉子具有極強的磁性,非很大的力氣一時拿不出來,這時可以把電機主體固定於台虎鉗上,然後就可以用手全力拉出裡面的轉子了,拉時千萬不能停下來,用力要一直到拉出為止,否則會被又一次反吸進去壓傷你的手指,這樣就很不值得了。有的用戶因為不懂得伺服電機的內部結構,沒有拆下編碼器就用錘子直接敲電機,結果軸承是換下來了,但電機也報廢了,因為編碼器內有一個用玻璃做的光電碼盤,用錘子一敲就變成碎片了,這一點特別要引起重視。
四:用拉馬拉出損壞的軸承,並更換新的同型號同尺寸軸承。
五:把定子裝回電機,按反順序裝好電機端蓋,裝回皮帶輪
六:按記號筆所做的原來的定位線裝回編碼器。
㈢ 如何把卡死在電機上的軸取出來
野蠻點錘(我這么說或許有人說我不專業,其實相對於粗軸 錘的著力點合適是沒有問題的) 有種設備叫拉力器 有2爪的 3爪的 通常用3爪,靠螺絲旋轉拉出,當然 這個要省力氣多了
㈣ 長安之星9半軸承承怎麼換
方法如下:
1.用氣焊或者說加熱的方法將軸上的兩個套先加熱,取下來。
2.再把另一端,端蓋所有的螺絲全部卸掉之後,連端蓋和轉子一塊兒抽出。
3.將抽出的轉子,之後把端蓋朝軸承的里側,也就是靠轉子鐵芯一側,用手錘往裡面敲蓋兒。
4.之後再通過氣焊把軸承烤掉或者直接將軸承割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軸承台保證沒有損傷,如果損傷的話還要焊軸台。
5.軸承取下之後,將端蓋兒裡面的軸承室的油污清理干凈,再把端蓋放上,之後再安裝軸承。
6.最後再把端蓋安裝在軸承上,並且把軸承前面兩個套也安裝上,這些都需要通過加熱的方法。
其實這種類型的,都是把端蓋先安裝,之後採取安裝軸承,而且軸承室是非常松的。不會像有的軸承室雖然是間隙配合但是,軸承室非常緊。
以上就是安裝步驟。
㈤ 普通27千瓦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後端蓋軸承怎樣拆裝
拆卸27kw電機後端蓋軸承首先應把端蓋軸承油擋蓋的三根長螺絲版及端蓋螺絲卸下來然後用拉馬將端蓋權拉下來接著拉軸承即可以,安裝時是先將內油擋蓋放入安裝軸承及端蓋最後是外油擋蓋及上螺絲安裝油擋蓋螺絲是個技術活如果不知道技巧只能用笨辦法用加長螺桿固定內油擋蓋的方法
㈥ 怎麼把軸承從軸上拆卸下來
拆卸較小型軸承時,可通過合適的沖頭,輕輕敲擊軸承套圈的側面以將其從軸上卸下,更佳的方法是使用機械拉拔器。拉抓應作用於內圈或相鄰部件。如果軸肩和軸承座孔肩預留了可容納拉拔器拉抓的凹槽,則可以簡化拆卸過程。此外,在孔肩的位置加工一些螺紋孔,便於螺栓把軸承頂出。
大中型軸承所需的力通常要比機械工具所能提供的更大。因此,可使用液壓助力工具或注油法,或兩者一起使用。這意味著需要在軸上設計有油孔和油槽。
有敲擊法、拉出法、推壓法、熱拆法、感應加熱法等,所謂感應加熱,也叫電頻感應加熱,通過磁線圈導電產生熱量,使軸承膨脹,從而拆除軸承。
從使用角度,保證軸承能可靠地工作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改善潤滑質量,控制機油的壓力、溫度及流量,加強機油濾清。
2、採用符合規定的燃油及潤滑油。
3、控制柴油發電機組的溫度狀態,在過冷過熱的情況下工作都是不利的。冷天,柴油機起動前應先預熱,並用手轉動曲軸使機油進入磨擦表面。
4、軸承及軸頸表面質量和幾何形狀應嚴格得到保證。
5、軸承間隙要適當,發電機組過大產生沖擊,過小則潤滑不良,可能燒瓦。
㈦ 怎麼把軸承內圈取下來
1、首先要先把軸承的防塵蓋拆掉。
2、就像這樣,去除防塵蓋後,我們翻轉軸承,從背後下手。
3、用針或者較細的硬物翹出保持架(可以先從前面用硬針頂一下)。
4、得到一個保持架、一個鋼珠徹底裸露的軸承。接下來的就是把鋼珠撥到一起把內圈取下。
㈧ 軸套拆卸方法圖解
裝上拉具的方法將聯軸器或帶輪卸下,如果由於銹蝕而難以拉動,可在定位孔內注入煤油或松銹靈,幾小時後再拉。若還是拉不出,可用局部加熱的方法,用噴燈等急火在帶輪軸套四周加熱,使其膨脹就可拉出。但加熱溫度不能太高,以防止變形。在拆卸過程中不能用手錘或堅硬的東西直接敲擊聯軸器或帶輪,防止碎裂和變形,必要時應墊上木板或用紫銅棒。
圖 1
軸承蓋和端蓋的拆卸
1 拆卸前,先在機殼與端蓋的接縫處(即止口處)做好標記以便復位。
2 把軸承外蓋的螺栓卸下,拆開軸承外蓋,為了便於裝配時復位,也應在端蓋與機座接縫處做好標記,均勻拆除軸承蓋及端蓋螺栓。
3 用銅棒或用手錘墊上木板均勻敲打端蓋四周,使端蓋松動取下,取下軸承蓋,再用兩個螺栓旋於端蓋上兩個頂絲孔中,兩螺栓均勻用力向里轉(較大端蓋要用吊繩將端蓋先掛上)將端蓋拿下。小型電動機,無頂絲孔時,可用銅棒對稱敲打,卸下端蓋,但要避免過重敲擊,以免損壞端蓋,再松開另一端的端蓋螺栓,用木錘或紫銅棒輕輕敲打軸伸端,就可以把轉子和後端蓋一起取下,往外抽轉子時要注意不能碰定子繞組。抽出轉子是靠人工進行的,為防手滑或用力不均碰傷繞組,應用紙板墊在繞組端部進行。
拆卸電動機軸承的幾種方法
1 拉具拆卸軸承。這是最方便的,而且不易損壞軸承和轉軸,使用時應根據軸承的大小選擇適宜的拉具,按圖2所示的方法夾住軸承,拉具的腳爪應緊扣在軸承內圈上,拉具絲杠的頂尖要對准轉子軸的中心孔,慢慢扳轉絲杠,用力要均勻,絲杠與轉子應保持在同一軸線上。
2 細銅棒拆卸。用直徑18mm左右的黃銅棒,一端頂住軸承內圈,用手錘敲打另一端,敲打時要在軸承內圈四周對稱、輪流均勻地敲打,用力不要過猛,可慢慢向外拆下軸承,應注意不要碰傷轉軸。
3 端蓋內軸承的拆卸。拆卸電動機端蓋內的軸承,可將端蓋止口面向上,平放在兩塊鐵板或一個孔徑稍大於軸承外圈的鐵板上,上面用一段直徑略小於軸承外圈的金屬棒對准軸承,用手錘輕輕敲打金屬棒,將軸承敲出。
㈨ 軸承爛了外殼該怎麼取出
取出的辦法有:1、用游標卡尺測量一下軸承外套的內孔直徑。2、鋸一塊寬約20MM的,厚約5MM的,長約60MM的鐵板。3、在鐵板的中央,沖一個中心坑。4、以中心坑為圓心,用圓規劃一個直徑58MM的原弧線。5、砂輪機上,原弧線以外的多餘部分按原弧線修整掉。在汽車方向機的下軸承,就是一個「死胡同」。當軸承保持器散架時,滾珠會聚向一側。在拆開更換時,軸承的內套和外套已經不是一體了。僅剩下了軸承的外套。要將其取出來,就比較難。
㈩ 電機軸承怎樣拆
1)用專用拉具拆卸軸承 採用專用拉具拆卸時,將拉具的腳放在軸承的內套圈上,而不能放在外套圈上,以防拉壞軸承,如圖所示。拉具絲杠的頂點應對准轉軸中心,拉具要與轉軸保持平行,轉動手柄時用力需均勻,且旋轉緩慢,以防過急拉壞軸承。為使拆卸容易,亦可在軸承內套圈與轉軸間滲入些煤油再拉。
(2)用金屬棒拆卸軸承 當沒有專用拉具或不適於採用拉具拆卸時,可將金屬棒頂在軸承的內套圈上,用手錘敲打金屬棒,將軸承慢慢地從轉軸上敲出,如圖所示。敲打時為防止軸承損壞,用力不能過於猛急,應輪流敲打軸承兩對應側,不能只敲打一側,以使軸承內套圈受力均勻。
(3)置於圓筒上拆卸軸承 將軸承放置在圓筒上,在軸承內套圈的下面墊兩塊鐵板,再將鐵板擱置在一隻內徑略大於轉軸外徑的圓筒上,如圖所示。為防止轉軸彎曲及端部變形,不能用手錘直接敲打轉軸端面,應在轉軸端面上墊一塊硬木板或銅塊,再用手錘敲打木板或銅塊。敲打時的著力點應對准轉軸的中心,用力亦不能過於猛急。為防軸承脫落下時損壞轉子或轉軸,圓筒的底部應放置一些柔軟的東西。此外,當軸承逐漸松動時,敲打力度亦應隨之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