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黃銅鑄造模具怎麼防粘渣

黃銅鑄造模具怎麼防粘渣

發布時間:2023-01-20 05:32:38

❶ 鑄造工藝流程

砂型鑄造的主要流程有:

  1. 模具生產部分:按照圖紙要求製作製作模具,一般單件生產可以用木模、批量生產可以製作塑料模、金屬模,大批量鑄件可以製作模板。

2.混砂階段:按照砂型製造的要求及鑄件的種類不同,配製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階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鑄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鑄件的內部形狀)、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裡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鑄造中的關鍵環節。

4.熔煉階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屬成份配好化學成份,選擇合適的熔化爐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態金屬液(包括成份合格,溫度合格)

5.澆注階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屬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澆注階段危險性比較大,要特種注意。

6.清理階段:澆注後等融熔金屬凝固後,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澆口等附設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鑄件了。

(1)黃銅鑄造模具怎麼防粘渣擴展閱讀

總體概述

製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最常用的鑄造砂是硅質砂。硅砂的高溫性能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時則使用鋯英砂、鉻鐵礦砂、剛玉砂等特種砂。為使製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強度,在搬運、合型及澆注液態金屬時不致變形或損壞,一般要在鑄造中加入型砂粘結劑,將鬆散的砂粒粘結起來成為型砂。應用最廣的型砂粘結劑是粘土,也可採用各種乾性油或半乾性油、水溶性硅酸鹽或磷酸鹽和各種合成樹脂作型砂粘結劑。砂型鑄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結劑及其建立強度的方式不同分為粘土濕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種。

粘土濕砂

以粘土和適量的水為型砂的主要粘結劑,製成砂型後直接在濕態下合型和澆注。濕型鑄造歷史悠久,應用較廣。濕型砂的強度取決於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漿。型砂一經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強度,經舂實製成砂型後,即可滿足合型和澆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藝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為造型材料製成鑄型,液態金屬在重力下充填鑄型來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於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製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

砂型鑄造所用鑄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組合而成。為了提高鑄件的表面質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層塗料。塗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溫化學穩定性好的粉狀材料和粘結劑,另外還加有便於施塗的載體(水或其他溶劑)和各種附加物。

粘土濕砂型鑄造的優點是:①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②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⑤砂型舂實以後仍可容受少量變形而不致破壞,對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點是:①混砂時要將粘稠的粘土漿塗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設備,否則不可能得到質量良好的型砂。②由於型砂混好後即具有相當高的強度,造型時型砂不易流動,難以舂實,手工造型時既費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機器造型時則設備復雜而龐大。③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④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製造這種砂型用的型砂濕態水分略高於濕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製造的簡單的型芯。

❷ 壓鑄脫模劑的功能有哪些

壓鑄脫模劑的功能是提高鑄件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將工作場所和廢水排放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從脫模角度而言,任何阻礙鑄件從模具順利脫模的因素均是問題。根據我們長期從事壓鑄行業的經驗,包括我們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壓鑄研究基金會認定為行業領先企業時所做的研究以及我們多年來與客戶肩並肩在車間共同工作的經驗,我們深諳您在壓鑄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1、粘膜粘膜是熔融合金與模具鋼粘連產生的結果。高溫和腐蝕會加重粘模問題,且多見於模具的特殊區域。在熔融金屬和工具鋼之間形成屏蔽塗層可防止產生粘模膜現象。某些合金更容易產生粘膜現象。肯天採用先進技術開發出多種壓鑄潤滑劑,以此滿足不同溫度范圍和合金材料的要求。肯天專有的聚合物確保高溫條件下的卓越壓鑄效果,無硅系列脫模劑可應用於溫度較低的模具表面。
2、多孔多孔是壓鑄過程中的最大問題。壓鑄工藝常常用於使用輕金屬製造輕質部件,以取代鋼質或鐵質部件。由於輕金屬的固有強度低於鋼質部件,因此應避免產生任何降低部件強度的情況。鑄件橫截面的小孔會對其抗張強度產生較大影響。
主要有兩類孔,一類是氣孔。氣孔是金屬熔液高速注入模具過程產生的結果。然而,模具內含有水分或者模具或料缸內任何有機化合物的分解均會加重氣孔現象。由於所有模具和沖頭潤滑油均可能含有水分、有機物或兩者皆有,這些物質均可能導致產生氣孔問題。肯天精心設計的產品僅產生微量分解物,且所有水分在熔融金屬注入模具之前已被蒸發或吹乾,因此可最大限度減少氣孔現象。
還可通過設置溢流與排氣口將氣孔現象降至最少,這兩種方法可使模具腔內的空氣和任何分解物在金屬固化之前從鑄件逸出。採用恰當尺寸的料缸和填料速度均可最大程度減少氣孔現象,但排氣孔的正確位置和排氣渣包尺寸對於生產優質鑄件至關重要。另外,壓鑄脫模劑的選擇也會影響排氣孔的效果。壓鑄潤滑劑通常噴在模具腔內,但無論如何操作,噴塗的脫模劑均可能超出目標區域,例如噴在排氣孔上。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過量噴塗。
隨著水分蒸發,排氣孔表面會形成潤滑膜。與模具腔內的潤滑膜不同,排氣孔表面形成的潤滑膜在鑄件脫離模具時無法徹底清除,隨著時間推移,會阻礙逃逸氣體的流動路徑。肯天近期重點開展該領域研究工作,我們最新的壓鑄脫模劑能夠將一般壓鑄脫模劑的過量噴塗水平降至最低,從而進一步提高鑄件質量。
產生縮孔的原因是多數鑄造金屬的液態密度略低於固態密度。這意味著金屬在固化過程中體積會減小。只要液態金屬能夠在固化之前進入鑄件,將能夠最大程度減少縮孔現象。
不幸的是,由於鑄件有許多不同橫截面,模具過熱點的出現不可避免。這部分鑄件在其他部分固化之後仍保持液態,因此固化時會形成縮孔。解決縮孔問題的最好方法是改進模腔、強化壓力和金屬溫度的設計。肯天壓鑄脫模劑通過改進冷卻性能控制過熱區的產生,從而幫助解決上述問題。
3、腔內結垢/積碳
模腔內的深色雜質被稱作碳或腔內結垢。這與焊合存在很大區別,因為這些雜質並非黏在金屬上,而是無需化學溶解合金即可清除的附於表面的薄膜層。壓鑄脫模劑噴塗在模具表面時,水分蒸發之後僅留下壓鑄脫模劑的一層薄膜,可幫助脫模並避免產生焊合。這層薄膜通常在鑄件脫離時去除。某些情況下,尤其是當模具溫度低於額定溫度時,這層潤滑膜無法徹底清除,因此會在模具腔內產生結垢。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減少壓鑄脫模劑用量。然而,由於復雜模具各部分的局部溫度可能相差很大,為了減少結垢而減少壓鑄脫模劑用量可能產生焊合現象。肯天壓鑄脫模劑能夠在高溫與低溫模具表面形成薄膜達到完美平衡,從而在形成統一保護的同時緩解上述問題。
產生腔內結垢的主要原因是稀釋脫模劑的水。通常情況下,稀釋壓鑄脫模劑推薦使用軟化水。如使用硬水,溶解的鈣和鎂鹽會在水分蒸發之後沉澱。這些成分無法被熔融金屬分解,因此容易在模腔內形成堆積。腔內殘留物的化學成分分析通常會顯示存在壓鑄脫模劑成分,但固體鹽類的根本成因是稀釋脫模劑的水分。水軟化系統混亂會導致模腔內固體沉積。
4、冷隔鑄件表面有時呈現出熔融金屬流經路線留下的暗線痕跡。這種情況在鎂合金和薄壁鑄件截面尤其明顯。極端情況下,鑄件甚至無法完全填滿。其他情況下,鑄件表面會出現類似裂痕的東西,實際上是兩層金屬表面固化時沒有完全融合留下的痕跡。這種情況有時被稱作冷隔。這種情況表明鑄件在填料未滿的狀態下已開始凝固。這可能是由於模具溫度過低、熔化溫度過低或過度冷卻而造成。肯天壓鑄脫模劑可用於調節模具傳熱速度,從而有效避免鑄件填料不滿可能產生的問題。
5、白點對於壓鑄脫模劑的一個常見擔心是對鑄件在塗料、鍍層或膠合等操作過程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由於脫模劑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鑄件和模具表面之間粘連,使用脫模劑可能影響塗料的附著力或鍍層,若在清洗過程中未完全去除脫模劑,則可能產生白點缺陷。可在採用噴塗或電鍍工藝之前使用鹼洗液輕松洗凈肯天脫模劑。
6、環境挑戰
最早開發的脫模劑屬於油劑,在注入熔融金屬之前手動用於熱模具。這對人體健康和安全會造成重大危害,肯天率先開發出更加安全的替代型脫模劑。現在的水性壓鑄脫模劑可用於多數壓鑄操作領域。水性潤滑劑通常是濃縮乳狀液,使用之前在壓鑄現場用水稀釋。作為行業領先企業,肯天始終致力於開發獨特新配方,以此滿足行業不斷發展面臨的技術挑戰。過去十年間,我們通過增加稀釋比和降低環境影響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最近開發的創新產品不僅可用於極端高溫的模具,而且能夠大幅減少模具表面過量噴塗產生的結垢並顯著提高壓鑄操作的生產效率。想了解我們的壓鑄加工助劑為生產帶來的切實益處,請參考以下案例分析 : 輔助產品增加價值 , 通過產品創新提高生產效率 與 產品性能節省運營成本。
使用稀釋水會產生大量液態水。為解決該問題,肯天開發出一系列乾粉壓鑄脫模劑,此類產品可依靠靜電或空氣粘附於模具表面。此類產品在與熾熱的模具表面接觸後會融化並流過模具表面,從而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層薄保護膜。乾粉壓鑄脫模劑不會對模具表面產生熱沖擊,因此可最大程度地減輕金屬疲勞現象並延長模具壽命。
肯天還針對周期較短、模具溫度較低的應用領域開發一系列溶劑型壓鑄脫模劑。在有效應用過程中,此類產品的低頻應用和低操作溫度不僅可將著火風險降至最低,還可生產潔凈光亮的鑄件。

❸ 紫銅能用鐵模鑄造嗎怎樣避免氣孔和黏模謝謝

梓潼是可以用鐵模鑄造的,但一定要保證起模內壁的光滑,這樣就能被氣孔了

❹ 怎麼解決黃銅鑄造抽坑的問題

件合金的熱處理按其應用可分為:
1、消除應力退火目的在於消除鑄造和補焊後產生的內應力。
2、強化熱處理包括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目的在於提高合金的物理性能、力學性能和耐蝕性。
3、消除鑄造缺陷的熱處理鑄造錫青銅當加熱至400-500℃時,α枝晶間的δ相擴散溶入α相中,引起合金的體積膨脹,從而堵塞錫青銅的顯微縮孔,改善其耐壓性。
在鑄銅件鑄造時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1.金屬液在澆注系統內能否干凈、平穩地流動,不會產生分離和渦流。
2.有沒有尖角區或亡區存在。
3.澆注系統是否有截面積的變化。
4.排氣槽、溢流槽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夠大,是否會被堵住,氣體能否有效、順暢排出?應用計算機模擬充填過程,就是為了分析以上現象,以作判定來選擇合理的工藝參數。
5.塗料產生氣體分析塗料性能:如發氣量大對鑄件氣孔率有直接影響。
6.決壓鑄件氣孔的辦法先分析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氣孔,再來取相應的措施。鑄造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並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後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的工藝過程。鑄造是比較經濟的毛坯成形方法,對於形狀復雜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

❺ 黃銅鑄造工藝流程

黃銅鑄造其實是一種比較早的金屬熱加工工藝。黃銅鑄造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黃銅鑄造工藝的定義:是指將固態黃銅溶化為液態黃銅倒入特定形狀的鑄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除了鑄造黃銅之外,也可以對銅、鐵、鋁、錫、鉛等進行鑄造。普通鑄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樹脂及其他輔助材料。特種鑄造的鑄型包括:熔模鑄造、消失模鑄造、金屬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鎂砂、鋯砂、鉻鐵礦砂、鎂橄欖石砂、蘭晶石砂、石墨砂、鐵砂等)。
黃銅鑄造工藝所需的最低溫度:一般來說是960度,已經快結晶了,一般至少用980,是最低的鑄造溫度,這是高鋅黃銅,低鋅黃銅還要高點。
黃銅鑄造工藝的優點:製造成本低,工藝靈活性大,可以獲得復雜形狀和大型的鑄件,在機械製造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如機床佔60~80%,汽車佔25%,拖拉機佔50~60%。
常用的黃銅鑄造方法:一般有三種黃銅鑄造方法,被證明是適合於黃銅鑄造。金屬腳輪可以選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試驗,不應讓自己受到限制。
1、失蠟鑄造:
通常與失蠟鑄造青銅鑄造,但也可用於黃銅和真正用於任何其它金屬。通過使用蠟模,陶瓷外殼覆蓋,工匠能夠注入熔化的合金取代蠟。小打小鬧的外殼就會露出黃銅片。失蠟鑄造是使用時需要一個高度重視細節。創建裝飾銅件或雕塑的藝術家或金屬腳輪會發現,失蠟鑄造技術,將滿足他們的需求遠遠超過其他的技術和方法更好。
2、壓鑄鑄造:
壓鑄黃銅鑄造用另一種方法。壓鑄通常用於商業代工廠,因為最初的啟動成本小家鑄造廠的不良。通過創建一個可重復使用的模具,從鋼鐵,施法者將能夠創建分數相同的產品。如果施法者或藝術家規劃,使一個產品的倍數,可以找到一個可行的市場那件模具用黃銅鑄造,應使用。
3、砂型鑄造:
砂型鑄造可能是最古老的鑄造,仍然是一個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對小型鑄造廠。黃銅倒入砂模,可以創建一個獨特的外觀,這可能是工匠的首選。砂型鑄造,往往是經濟最明智的小型鑄造廠,如果鑄件不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吸引力,那麼這種方法是許多可取的。
黃銅鑄造工藝通常包括:
1、鑄型(使液態金屬成為固態鑄件的容器)准備,鑄型按所用材料可分為砂型、金屬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數可分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鑄型准備的優劣是影響鑄件質量的主要因素;
2、鑄造金屬的熔化與澆注,鑄造金屬(鑄造合金)主要有各類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金屬及合金;
3、鑄件處理和檢驗,鑄件處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鑄件表面異物、切除澆冒口、鏟磨毛刺和披縫等凸出物以及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和粗加工等。
鑄造工藝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即鑄造金屬准備、鑄型准備和鑄件處理。鑄造金屬是指鑄造生產中用於澆注鑄件的金屬材料,它是以一種金屬元素為主要成分,並加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而組成的合金,習慣上稱為鑄造合金,主要有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
黃銅鑄造增加硬度的方法:
在鋁黃銅(72.5Cu-22.7Zn-3.4Al)中添加微量鈷(0.2%,0.4%,0.6%),研究微量鈷、熔煉鑄造工藝及加工工藝參數對軋製法生產的帶材的機械性能的影響。探索採用鋁黃銅替代目前廣泛使用的彈性銅合金材料。錫磷青銅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鈷能有效減少鑄態合金的晶粒尺寸、改變晶粒的形狀,提高合金的抗拉強度、硬度,並保證合金具有較好的延展性.鋁黃銅中添加0.4%鈷。採用合理的加工工藝生產出的黃銅帶具有比錫磷青銅更優異的性能,0.25mm厚的帶材,其抗拉強度可達840.4MPa,伸長率為2.8%;維氏硬度值為228,比特硬狀態的QSn6.5-0.1帶材的抗拉強度最大值(805MPa)提高了4.4%,滿足彈性元件的使用要求;同時由於該黃銅中含有22.7%的鋅,可有效降低成本,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❻ 壓鑄成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壓鑄
壓鑄是鑄造模鍛的一種方法。 壓鑄模鍛工藝是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另外,該工藝生產出來的毛坯,外表面光潔度達到7級(Ra1.6),如冷擠壓工藝或機加工出來的表面一樣,有金屬光澤。所以,我們將壓鑄模鍛工藝稱為「極限成形工藝」,比「無切削、少餘量成形工藝」更進了一步。 壓鑄模鍛工藝還有一個優勢特點是,除了能生產傳統的鑄造材料外,它還能用變形合金、鍛壓合金,生產出結構很復雜的零件。這些合金牌號包括:硬鋁超硬鋁合金、鍛鋁合金,如LY11、LY12、6061、6063、LYC、LD等)。這些材料的抗拉強度,比普通鑄造合金高近一倍,對於鋁合金汽車輪轂、車架等希望用更高強度耐沖擊材料生產的部件,有更積極的意義。
一、 壓鑄簡介 壓力鑄造簡稱壓鑄,是一種將熔融合金液倒入壓室內,以高速充填鋼制模具的型腔,並使合金液在壓力下凝固而形成鑄件的鑄造方法。 壓鑄區別於其它鑄造方法的主要特點是高壓和高速。①金屬液是在壓力下填充型腔的,並在更高的壓力下結晶凝固,常見的壓力為15—100MPa。②金屬液以高速充填型腔,通常在10—50米/秒,有的還可超過80米/秒,(通過內澆口導入型腔的線速度—內澆口速度),因此金屬液的充型時間極短,約0.01—0.2秒(須視鑄件的大小而不同)內即可填滿型腔。 壓鑄機、壓鑄合金與壓鑄模具是壓鑄生產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所謂壓鑄工藝就是將這三大要素有機地加以綜合運用,使能穩定地有節奏地和高效地生產出外觀、內在質量好的、尺寸符合圖樣或協議規定要求的合格鑄件,甚至優質鑄件。 1、 壓鑄機 (1) 壓鑄機的分類 壓鑄機按壓室的受熱條件可分為熱壓室與冷壓室兩大類。而按壓室和模具安放位置的不同,冷室壓鑄機又可分為立式、卧式和全立式三種形式的壓鑄機。 熱室 壓鑄機 立式 冷室 卧室 全立式 (2) 壓鑄機的主要參數 a合型力(鎖模力) (千牛)——KN b壓射力 (千牛)——KN c動、定型板間的最大開距———mm d動、定型板間的最小開距———mm e動型板的行程———mm f大杠內間距(水平×垂直)———mm g大杠直徑———mm h頂出力————KN i頂出行程———mm j壓射位置(中心、偏心)———mm k一次金屬澆入量(Zn、Al、Cu)———Kg l壓室內徑(Ф)————mm m空循環周期———s n鑄件在分型面上的各種比壓條件下的投影面積 註:還應有動型板、定型板的安裝尺寸圖等。 2、 壓鑄合金 壓鑄件所採用的合金主要是有色合金,至於黑色金屬(鋼、鐵等)由於模具材料等問題,目前較少使用。而有色合金壓鑄件中又以鋁合金使用較廣泛,鋅合金次之。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壓鑄有色金屬的情況。 (1)、壓鑄有色合金的分類 受阻收縮 混合收縮 自由收縮 鉛合金 -----0.2-0.3% 0.3-0.4% 0.4-0.5% 低熔點合金 錫合金 鋅合金-----0.3-0.4% 0.4-0.6% 0.6-0.8% 鋁硅系--0.3-0.5% 0.5-0.7% 0.7-0.9% 壓鑄有色合金 鋁合金 鋁銅系 鋁鎂系---0.5-0.7% 0.7-0.9% 0.9-1.1% 高熔點合金 鋁鋅系 鎂合金----0.5-0.7% 0.7-0.9% 0.9-1.1% 銅合金 (2)、各類壓鑄合金推薦的澆鑄溫度 合金種類 鑄件平均壁厚≤3mm 鑄件平均壁厚>3mm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結構簡單 結構復雜
鋁合金 鋁硅系 610-650℃ 640-680℃ 600-620℃ 610-650℃
鋁銅系 630-660℃ 660-700℃ 600-640℃ 630-660℃
鋁鎂系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鋁鋅系 590-620℃ 620-660℃ 580-620℃ 600-650℃
鋅合金 420-440℃ 430-450℃ 400-420℃ 420-440℃
鎂合金 640-680℃ 660-700℃ 640-670℃ 650-690℃
銅合金 普通黃銅 910-930℃ 940-980℃ 900-930℃ 900-950℃
硅黃銅 900-920℃ 930-970℃ 910-940℃ 910-940℃
注 註:①澆鑄溫度一般以保溫爐的金屬液的溫度來計量。 ②鋅合金的澆鑄溫度不能超過450℃,以免晶粒粗大。 二、 壓鑄模 壓鑄模是壓鑄生產三大要素之一,結構正確合理的模具是壓鑄生產能否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並在保證鑄件質量方面(下機合格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於壓鑄工藝的特點,正確選用各工藝參數是獲得優質鑄件的決定因素,而模具又是能夠正確選擇和調整各工藝參數的前提,模具設計實質上就是對壓鑄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預計的綜合反映。如若模具設計合理,則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少,鑄件下機合格率高。反之,模具設計不合理,例一鑄件設計時動定模的包裹力基本相同,而澆注系統大多在定模,且放在壓射後沖頭不能送料的灌南壓鑄機上生產,無法正常生產,鑄件一直粘在定模上。盡管定模型腔的光潔度打得很光,因型腔較深,仍出現粘在定模上的現象。所以在模具設計時,必須全面分析鑄件的結構,熟悉壓鑄機的操作過程,要了解壓鑄機及工藝參數得以調整的可能性,掌握在不同情況下的充填特性,並考慮模具加工的方法、鑽眼和固定的形式後,才能設計出切合實際、滿足生產要求的模具。 剛開始時已講過,金屬液的充型時間極短,金屬液的比壓和流速很高,這對壓鑄模來說工作條件極其惡劣,再加上激冷激熱的交變應力的沖擊作用,都對模具的使用壽命有很大影響。 模具的使用壽命通常是指通過精心的設計和製造,在正常使用的條件下,結合良好的維護保養下出現的自然損壞,在不能再修復而報廢前,所壓鑄的模數(包括壓鑄生產中的廢品數)。 實際生產中,模具失效主要有三種形式:①熱疲勞龜裂損壞失效;②碎裂失效;③溶蝕失效。 致使模具失效的因素很多,既有外因(例澆鑄溫度高低、模具是否經預熱、水劑塗料噴塗量的多少、壓鑄機噸位大小是否匹配、壓鑄壓力過高、內澆口速度過快、冷卻水開啟未與壓鑄生產同步、鑄件材料的種類及成分Fe的高低、鑄件尺寸形狀、壁厚大小、塗料類型等等)。也有內因(例模具本身材質的冶金質量、坯料的鍛制工藝、模具結構設計的合理性、澆注系統設計的合理性、模具機(電加工)加工時產生的內應力、模具的熱處理工藝、包括各種配合精度和光潔度要求等)。 模具若出現早期失效,則需找出是哪些內因或外因,以便今後改進。 ① 模具熱疲勞龜裂失效 壓鑄生產時,模具反復受激冷激熱的作用,成型表面與其內部產生變形,相互牽扯而出現反復循環的熱應力,導致組織結構二損傷和喪失韌性,引發微裂紋的出現,並繼續擴展,一旦裂紋擴大,還有熔融的金屬液擠入,加上反復的機械應力都使裂紋加速擴展。 為此,一方面壓鑄起始時模具必須充分預熱。另外,在壓鑄生產過程中模具必須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溫度范圍中,以免出現早期龜裂失效。同時,要確保模具投產前和製造中的內因不發生問題。因實際生產中,多數的模具失效是熱疲勞龜裂失效。 ② 碎裂失效 在壓射力的作用下,模具會在最薄弱處萌生裂紋,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劃線痕跡或電加工痕跡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處均會最先出現細微裂紋,當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時,即容易斷裂。而脆性斷裂時裂紋的擴展很快,這對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險的因素。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劃痕、電加工痕跡等必須打磨光,即使它在澆注系統部位,也必須打光。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好、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均好。③熔融失效 前面已講過,常用的壓鑄合金有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和銅合金,也有純鋁壓鑄的,Zn、Al、Mg是較活潑的金屬元素,它們與模具材料有較好的親和力,特別是Al易咬模。當模具硬度較高時,則抗蝕性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軟點,則對抗蝕性不利。但在實際生產中,溶蝕僅是模具的局部地方,例內澆口直接沖刷的部位(型芯、型腔)易出現溶蝕現象,以及硬度偏軟處易出現鋁合金的粘模。 壓鑄生產中常遇模具存在的問題注意點: 1、 澆注系統、排溢系統 例(1)對於冷室卧式壓鑄機上模具直澆道的要求: ① 壓室內徑尺寸應根據所需的比壓與壓室充滿度來選定,同時,澆口套的內徑偏差應比壓室內徑的偏差適當放大幾絲,從而可避免因澆口套與壓室內徑不同軸而造成沖頭卡死或磨損嚴重的問題,且澆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澆口套的長度一般應小於壓射沖頭的送出引程,以便塗料從壓室中脫出。 ② 壓室與澆口套的內孔,在熱處理後應精磨,再沿軸線方向進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 分流器與形成塗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於橫澆道深度,其直徑配澆口套內徑,沿脫模方向有5°斜度。當採用塗導入式直澆道時,因縮短了壓室有效長度的容積,可提高壓室的充滿度。 (2)對於模具橫澆道的要求 ① 冷卧式模具橫澆道的入口處一般應位於壓室上部內徑2/3以上部位,以免壓室中金屬液在重力作用下過早進入橫澆道,提前開始凝固。 ② 橫澆道的截面積從直澆道起至內澆口應逐漸減小,為出現截面擴大,則金屬液流經時會出現負壓,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氣體,增加金屬液流動中的渦流裹氣。一般出口處截面比進口處小10-30%。 ③ 橫澆道應有一定的長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長度的目的是起穩流和導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夠,則金屬液降溫快,深度過深,則因冷凝過慢,既影響生產率又增加回爐料用量。 ④ 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內澆口的截面積,以保證金屬液入型的速度。主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各分支橫澆道的截面積。 ⑤ 橫澆道的底部兩側應做成圓角,以免出現早期裂紋,二側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橫澆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內澆口 ① 金屬液入型後不應立即封閉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氣槽不宜正面沖擊型芯。金屬液入型後的流向盡可能沿鑄入的肋筋和散熱片,由厚壁處想薄壁處填充等。 ② 選擇內澆口位置時,盡可能使金屬液流程最短。採用多股內澆口時,要防止入型後幾股金屬液匯合、相互沖擊,從而產生渦流包氣和氧化夾雜等缺陷。 ③ 薄壁件的內澆口厚件要適當小些,以保證必要的填充速度,內澆口的設置應便於切除,且不使鑄件本體有缺損(吃肉)。 (4)溢流槽 ① 溢流槽要便於從鑄件上去除,並盡量不損傷鑄件本體。 ② 溢流槽上開設排氣槽時,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過早阻塞排氣槽,使排氣槽不起作用。 ③ 不應在同一個溢流槽上開設幾個溢流口或開設一個很寬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屬液中的冷液、渣、氣、塗料等從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鑄件缺陷。 2、 鑄造圓角(包括轉角) 鑄件圖上往往註明未注圓角R2等要求,我們在開制模具時切忌忽視這些未註明圓角的作用,決不可做成清角或過小的圓角。鑄造圓角可使金屬液填充順暢,使腔內氣體順序排出,並可減少應力集中,延長模具使用壽命。(鑄件也不易在該處出現裂紋或因填充不順而出現各種缺陷)。例標准油盤模上清角處較多,相對來說,目前兄弟油盤模開的最好,重機油盤的也較多。 3、 脫模斜度 在脫模方向嚴禁有人為造成的側凹(往往是試模時鑄件粘在模內,用不正確的方法處理時,例鑽、硬鑿等使局部凹入)。 4、 表面粗糙度 成型部位、澆注系統均應按要求認真打光,應順著脫模方向打光。由於金屬液由壓室進入澆注系統並填滿型腔的整個過程僅0.01-0.2秒的時間。為了減少金屬液流動的阻力,盡可能使壓力損失少,都需要流過表面的光潔度高。同時,澆注系統部位的受熱和受沖蝕的條件較惡劣,光潔度越差則模具該處越易損傷。 5、 模具成型部位的硬度 鋁合金:HRC46°左右 銅:HRC38°左右 加工時,模具應盡量留有修復的餘量,做尺寸的上限,避免焊接。 壓鑄模具組裝的技術要求: 1、 模具分型面與模板平面平行度的要求。 2、 導柱、導套與模板垂直度的要求。 3、 分型面上動、定模鑲塊平面與動定模套板高出0.1-0.05mm。 4、推板、復位桿與分型面平齊,一般推桿凹入0.1mm或根據用戶要求。 5、模具上所有活動部位活動可靠,無呆滯現象pin無串動。 6、滑塊定位可靠,型芯抽出時與鑄件保持距離,滑塊與塊合模後配合部位2/3以上。 7、澆道粗糙度光滑,無縫。 8、合模時鑲塊分型面局部間隙<0.05mm。 9、冷卻水道暢通,進出口標志。 10、成型表面粗糙度Rs=0.04,無微傷

❼ 鑄造黃銅工藝品出現很多小氣孔的原因

黃銅工藝品鑄造,是翻砂過程,是將銅水灌注在石膏模當中,銅水灌冷去注容易產生氣孔,在後期拋光打模的時候可以銅焊條焊接補掉銅孔。像銅像,銅擺件工藝品都是這樣鑄造出來的。

閱讀全文

與黃銅鑄造模具怎麼防粘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軸承皮座怎麼安裝 瀏覽:671
軸承孔的螺絲怎麼取下來 瀏覽:132
製冷站造價多少 瀏覽:798
超聲波平底孔怎麼檢測 瀏覽:892
東莞寶強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4
機械進場費怎麼算 瀏覽:555
機械損失是由什麼造成的 瀏覽:675
工地上儀表算什麼費用 瀏覽:917
比亞迪f0軸承感測器多少錢 瀏覽:91
閥門廠是做什麼的圖片 瀏覽:68
暖氣放水閥門銹死 瀏覽:358
轉速閥門有什麼用 瀏覽:974
閥門系列是什麼意思 瀏覽:610
虛擬儀器液位監測裝置設計要求 瀏覽:782
國產什麼電動工具好 瀏覽:955
電機過流報警裝置設計方案 瀏覽:665
工程機械撤場證明怎麼寫 瀏覽:613
簡諧波什麼時候機械能守恆 瀏覽:655
機械制圖中的菱形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971
自來水水表跟前的閥門壞了怎麼換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