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硬幣是用什麼做的
壹元幣為鋼芯鍍鎳;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壹角幣為不銹鋼。
第四套硬幣從1999年開始鑄造。從99年新版流通硬幣與前三套所發行鑄造流通硬幣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變化,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流通硬幣鑄有「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流通硬幣的發行銀行。
於2000年10月16日先發行99年新版壹元、壹角幣二種,2002年11月18日發行新版伍角幣,全套計三種。均呈圓形,材質壹元幣為鋼芯鍍鎳,幣外緣為圓柱面,並印有「RMB」字元標記。
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外緣為間斷絲齒。壹角幣為鋁合金,邊無齒,自2005年8月31日起,發行05版年號壹角幣,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該套三枚硬幣正面圖案均突出面值,面值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下方為發行年份。
背面圖案壹元幣為菊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伍角幣圖案為荷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壹角幣圖案為蘭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第四套硬幣質量標稱:6克。
據中國人民銀行通知,從2016年11月1日起,各銀行金融機構收到第四套人民幣1角硬幣只收不付,新收及庫存第四套人民幣1角硬幣一律作為殘損人民幣單獨交存人民銀行發行庫。這意味著,市民曾經熟悉的菊花圖案1角硬幣將逐步退出流通市場。
主要作用
一、流通貨幣
當今世上的流通硬幣主要以金屬所鑄成,並多數以法定貨幣的形式流通市面,意思是使其成為合法通貨的貨幣的依歸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法令對此等硬幣的廣泛認受性。
有別於歷史上所曾經運用作硬幣的商品貨幣,由於法定貨幣並非由貴金屬鑄成,理論上這種硬幣基本上應該並無內在價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例如銅、鎳價格往往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有時會導致硬幣本身金屬材料價格超過幣面值,而造成損毀鎔鑄硬幣的可能狀況。
二、主要收藏品
作為其中一款受歡迎的收藏品,硬幣的價值主要決定於其質素、鑄量、歷史價值、獨立過程、罕有程度、設計風格等的條件。
除流通硬幣之外,現今部分國家亦會以重量級金屬如金、銀、以至鈀或鉑來鑄造投資硬幣,其收藏價值也會基於以上各種條件及貴金屬價格所影響。與普通流通硬幣不同,雖然投資金銀幣也會鑄上面值,但因為並非打算用於市面交易流通,其幣面面值往往會遠低於其金屬價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硬幣
② 硬幣是用什麼做的
國家至今共發行有四套。
第一套硬幣從1955年開始鑄造,於1957年12月1日正式發行,1955年版鋁鎂合金的流通金屬硬幣,作為人民幣的輔幣。共計有三種面值,分別為壹分、貳分、伍分。呈圓形,邊有齒,材質為鋁鎂合金。正面圖案均為國名和國徽,背面圖案均為麥穗,面值和發行年份組成。1965年至1970年間,因國內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況,三種鋁分幣均停止生產和發行。有的年代只發行一種或二種,到1992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了壹分幣27種、貳分幣26種、伍分幣19種,筆者統計三種面值累計共有72種(枚),集全非常不易。其中有如1979年伍分、1980年貳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計五種,當年只鑄造了很少一部份,作為旅遊紀念品出售給國外遊客,市面上基本沒有流通過,在國內極為難找,成為集幣者尋覓的珍品。這套鋁質硬分幣,迄今為止,仍屬我國法定的現行貨幣,可以和第四、第五套人民幣等值混用。沒有隻收不付和停止流通的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硬分幣,只是在物資豐富,人民生活提高的今天,貨幣面額增大了,硬分幣已自動失去流通職能,只有銀行櫃台上支付利息用鋁質分幣,市場上買賣雙方不計硬分幣了,這套鋁質硬分幣流通至今已經歷50年,在流通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硬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面值分別為壹角、貳角、伍角和壹元四種,呈圓形,邊有齒,材質以銅、鎳等有色金屬,壹角、貳角、伍角面值,正面圖案均為國名和國徽,背面圖案均為麥穗、面值和發行年份。壹元面值正面圖案為國名、國徽和發行年份,背面圖案為萬里長城和面值。到1986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共發行了七個不同年份的硬幣,由於我國當時銅、鎳資源相當少,不能滿足大量發行需要,只能在1980年至1986年間進行了少量的鑄造,只能象徵性發行,沒有真正發揮流通作用。其中1981年版元角幣鑄量較多:80年、83年、85年版元角幣鑄量較少;82年、84年、86年版元角幣基本裝配於當年密封硬幣版(本)內。僅僅滿足國外旅遊觀光者購集中國硬幣紀念品需要而出售,故極為少見,目前已成為收藏者尋覓的珍品,集全者可謂「風毛麟角」。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從2000年7月1日起停止80—86年共有七個不同年份的硬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第三套新版硬幣從1991年開始鑄造。於1992年6月1日起在全國發行91年版新的壹角、伍角、壹元三種流通金屬幣,均呈圓形,材質壹角為鋁鎂合金,取消了邊緣齒,採用內九邊形。伍角為黃銅合金,邊形由周邊連續絲齒改為間斷絲齒。壹元為鋼芯鍍鎳,邊形由周邊連續絲齒改為無絲齒外形。這套硬幣元角幣的圖案設計注重貨幣特徵和結構藝術的有機結合,正面圖案均以國徽為主景,國徽下邊有國名和鑄造年份,國徽上方增加漢語拼音國名。在元角幣背面圖案突出貨幣面值的同時,分別表現了壹元幣牡丹、伍角幣梅花、壹角幣菊花。圖案以盛開的某一花卉為主,配以綠葉或少許花苞,在構圖上採用非對稱藝術手法。這套硬幣從1991年至2000年共有十個不同年份硬幣發行。除十個年號外,僅見2001年伍角幣一種在市場上流通。這套硬幣目前很易收集得到、但其中1996年、2000年壹元幣、1991年和1998年、2000年版壹角幣較為少見,有心者不妨留意找找看。
第四套硬幣從1999年開始鑄造。從99年新版流通硬幣與前三套所發行鑄造流通硬幣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變化,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流通硬幣鑄有「中國人民銀行」行名,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流通硬幣的發行銀行。於2000年10月16日先發行99年新版壹元、壹角幣二種,2002年11月18日發行新版伍角幣,全套計三種。均呈圓形,材質壹元幣為鋼芯鍍鎳,幣外緣為圓柱面,並印有「RMB」字元標記。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外緣為間斷絲齒。壹角幣為鋁合金,邊無齒,自2005年8月31日起,發行05版年號壹角幣,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該套三枚硬幣正面圖案均突出面值,面值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下方為發行年份。背面圖案壹元幣為菊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伍角幣圖案為荷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壹角幣圖案為蘭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
③ 硬幣是有什麼材料做的是鐵嗎
硬幣種類繁多,分為古代硬幣和近現代銀幣。
古代硬幣(coin; specie; hard currency; hard cash; piece) 。用金屬鑄造貨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最早的金屬鑄幣是商代的寶德銅貝,距今已3000多年。由於金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損,流通壽命長等優點。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外,還有很高藝術欣賞和收藏保值功能。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非常悠久,傳說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貨幣就興起了。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說:「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所以來久遠,自高辛之前尚矣,靡得而記雲。」班固《漢書·食貨志》也記載。「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利通有無者也……興自神農之世。」《初學記》載:「黃帝采首山之銅,始鑄為刀。」等等。 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產生的,它的出現是以商品交換的發展為前提的。 (1) 社會大分工促進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銅器的使用,到了商代,我國社會已完成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和商業有了顯著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在手工業內部又分成許多門類,各門類又分成許多專業,各專業內部又有很細的分工。這種細致的分工,必然引起廣泛的交換活動,促進商品交換的發展。 (2) 商品交換的發展,促使古代貨幣的產生。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為了交換的便利,必然要求有一種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在漫長的商品交換過程中,一般等價物逐漸固定到一種商品上,這種商品就是貨幣。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唐高祖對錢幣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廢除五銖錢,鑄通寶錢。通寶錢仿五銖錢,每枚重2銖4 纍,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成色以銅為主,摻以錫和白鑞,錢面鑄「開元通寶」4字,錢文用隸書。自此,在中國歷史上行用了數百年的銖兩貨幣被廢除,進入通寶錢階段。 漢「五銖錢」 這次錢幣改革是對以前近千年錢幣形制的總結,再次肯定了銅錢外圓內方的形狀和5銖的重量,規定了錢幣的大小、成色,成為唐以後歷代封建王朝鑄造錢幣的標准。這
次改革使錢幣名稱同錢幣重量完全分離,這是中國錢幣的重大變化。從此,中國錢幣進入了年號錢階段。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銀行沒有發行過硬幣,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第一套硬幣從1955年開始鑄造,於1957年12月1日正式發行,1955年版鋁鎂合金的流通金屬硬幣,作為人民幣的輔幣。
共計有三種面值,分別為壹分、貳分、伍分。呈圓形,邊有齒,材質為鋁鎂合金。正面圖案均為國名和國徽,背面圖案均為麥穗、面值和發行年份組成。1965年至1970年間,因國內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情況,三種鋁分幣均停止生產和發行。
第二套硬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面值分別為壹角、貳角、伍角和壹元四種,
呈圓形,邊有齒,材質以銅、鎳等有色金屬,壹角、貳角、伍角面值,正面圖案均為國名和國徽,背面圖案均為麥穗、面值和發行年份。壹元面值正面圖案為國名、國徽和發行年份,背面圖案為萬里長城和面值。
第三套新版硬幣從1991年開始鑄造。於1992年6月1日起在全國發行1991年版新的壹角、伍角、壹元三種流通金屬幣,均呈圓形,材質壹角為鋁鎂合金,取消了邊緣齒,採用內九邊形。伍角為銅鋅合金,邊形由周邊連續絲齒改為間斷絲齒。壹元為鋼芯鍍鎳,邊形由周邊連續絲齒改為無絲齒外形。
這套硬幣元角幣的圖案設計注重貨幣特徵和結構藝術的有機結合,正面圖案均以國徽為主景,國徽下邊有國名和鑄造年份,國徽上方增加漢語拼音國名。
在元角幣背面圖案突出貨幣面值的同時,分別表現了壹元幣牡丹、伍角幣梅花、壹角幣菊花。圖案以盛開的某一花卉為主,配以綠葉或少許花苞,在構圖上採用非對稱藝術手法。
第四套硬幣從1999年開始鑄造。從99年新版流通硬幣與前三套所發行鑄造流通硬幣已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變化,自2000年10月16日起,新版流通硬幣鑄有「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1999版1元
正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為流通硬幣的發行銀行。於2000年10月16日先發行99年新版壹元、壹角幣二種,2002年11月18日發行新版伍角幣,全套計三種。均呈圓形,材質壹元幣為鋼芯鍍鎳,幣外緣為圓柱面,並印有「RMB」字元標記。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外緣為間斷絲齒。壹角幣為鋁合金,邊無齒,自2005年8月31日起,發行05版年號壹角幣,材質由鋁合金改為不銹鋼。該套三枚硬幣正面圖案均突出面值,面值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下方為發行年份。背面圖案壹元幣為菊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伍角幣圖案為荷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壹角幣圖案為蘭花及行名的漢語拼音字母。第四套硬幣質量標稱:6克。
④ 硬幣是什麼材質做成的
硬幣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長城系列硬幣,共分1、2、5角和1元四種,發行時間是1980——1986年,發行量很少,多數人從未見過。其中三種角幣材質是銅鋅合金,一元硬幣是銅鎳合金。
用金屬鑄造貨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最早的金屬鑄幣是商代的寶德銅貝,距今已3000多年。由於金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損,流通壽命長等優點。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外,還有很高藝術欣賞和收藏保值功能。
(4)什麼是鑄造硬幣擴展閱讀:
第三套硬幣材料為:
壹角為鋁鎂合金;伍角為銅鋅合金;壹元為鋼芯鍍鎳。
第二套硬幣材料為:
銅、鎳等有色金屬。由於我國當時銅、鎳資源相當少,不能滿足大量發行需要,只能在1980年至1986年間進行了少量的鑄造,只能象徵性發行,沒有真正發揮流通作用。
⑤ 硬幣的製造過程究竟是怎樣的
在如今手機付款盛行的時代,裡面很少的人會使用硬幣進行付款。很多的人,他們認為手機付款比較方便,如果攜帶人民幣的話會很麻煩,所以現在用紙幣進行付款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紙幣製造過程也是十分復雜的,製造硬幣的材質是採用不同金屬材質的,相比較那些稀有的金屬,低廉價格的金屬更適合製造硬幣。
而那些比較稀有的金屬,例如黃金或者是白銀,適合去造那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紀念幣。許多的國家,他們的貨幣有的都是採用合金材質的,因為它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鑄幣材質,通過與其他金屬進行混合來提高硬度。在製造硬幣的開始就要進行選擇材質,將那些選擇的金屬放在熔爐內進行鑄熔。經過壓車間的多次碾壓,將它的厚度達到符合硬幣的要求,做成半成品,進一步的加工處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很多的制模機器,都成了雕刻機進行鑄造來代替之前的手工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精準度,之前需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進行製造,而如今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完成再製造模具。之後就可以壓在硬幣上面了,將製作好的硬幣就是成為面上流通的貨幣。
⑥ 硬幣是由什麼鑄成的有什麼防偽標志嗎
從1793年到1837年,硬幣是純銅做的,但新硬幣主要是鋅做的。銅和鋅的金屬成分保持在95%的銅,5%的鋅的比例,直到1982年,銅和鋅的比例變成了97.5%和2.5%。異形硬幣可以增加設計和鑄造工藝的復雜性,提高金屬硬幣的安全性。異形硬幣的生產工藝比圓形硬幣的生產工藝復雜得多。對燈飾、坯料餅、花紋等各種參數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產技術和設備難度明顯加大,仿冒成本提高。雙顏色。雙色硬幣是指由兩種不同的金屬顏色製成的金屬硬幣。雙色金屬幣的製造工藝比單色金屬幣復雜,製造成本較高。
由於隱形雕刻技術難度大,很難防止假幣的出現,假幣容易識別。肉眼是看不見的,即使用普通的放大鏡也看不見,只能在大功率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微雕主要用於查證金屬流通紀念幣的假幣,微雕包括圖案銘文和磁性標記。考慮到生產成本和對模具的高要求,造假者無法做到這一點。微文是指用高科技技術在金屬流通貨幣圖案上鐫刻的微文。這些微縮文字可以用肉眼看到,但要看得清楚還需要普通放大鏡的幫助,其文本向公眾公開,所以它是一種公共防偽形式,可以用來鑒定真偽,防止偽造。
⑦ 1元、5角、1角硬幣是用什麼合金製造的這些合金具有什麼性質
1、1角硬幣是由銅鋅合金製造的,它的直徑是20mm。
2、5角硬幣是由銅鋅合金製造的,它的直徑 26mm。
3、1元硬幣是由銅鎳合金製造的,它的直徑 30mm。
銅鋅合金是一種記憶合金。金黃色的、像金子的顏色 , 俗稱黃銅。
純銅加鎳能顯著提高強度、耐蝕性、硬度、電阻和熱電性,並降低電阻率溫度系數。因此白銅較其他銅合金的機械性能、物理性能都異常良好,延展性好、硬度高、色澤美觀、耐腐蝕富有深沖性能。
(7)什麼是鑄造硬幣擴展閱讀:
硬幣的價值:
第一、「物以稀為貴」,硬幣的稀缺性決定了它的價值。一般而言,硬幣越稀缺,它也就越值錢。但必須注意,硬幣的稀缺與否和硬幣的年代沒有必然聯系。
舉例來說,中國許多上了年代的古幣售價往往只有幾美元,而1913年的美國自由女神頭像鎳幣卻價值一百多萬美元,其原因就在於前者存世量較大,而後者已知的存世量只有5枚。
第二、硬幣的品相和等級也會影響它的價值。硬幣的品相越好,等級就越高,相應的,它的價值也就越大。一枚全新的,未流通的硬幣可能比品相佳但已經在市面上流通的硬幣價錢要高出幾百倍。
第三、硬幣的材質價值是由它所使用的貴金屬所決定的。金銀幣,鉑金幣的價值通常不會低於原金屬。
第四、硬幣的需求量也會極大程度地影響它的價值。一些數量較大的硬幣要比那些數量小的硬幣昂貴,那是因為它們更受到收藏者的歡迎。
比如,1916年的硬幣現存量為40多萬,而1798年的硬幣現存量僅為3萬,盡管如此,前者的價格要遠遠高於後者。原因就在於比起18世紀的硬幣,許多收藏者更青睞20世紀早期的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