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旅拍途中,怎樣拍攝美食你一般用啥器材拍
俺三星自帶的美食拍照功能[靈光一閃]如果 手機 上有這個功能你可以直接使用這個功能。如果你沒有這個功能,也可以用選擇性對焦,把周圍的虛化直把吃的留著就OK
Ⅱ 攝影器材到底怎麼選怎麼組合才合理
第一、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決定拍攝題材,這樣可以確定自己要購買的器材種類。比如說喜歡拍風光旅遊、新聞掃街等可以買尼康,因為影調銳利,動態范圍大,反差比較拉得開。如酷愛拍人像,那就可以從佳能裡面去挑選。
第二、購買鏡頭原則:如果非常酷愛攝影,照片經常需要放大,對成像質量有很高要求的那就必須一步到位買大三元鏡頭,每一個焦段盡量不要重合,這樣不但節約開支,關鍵是出門比較輕便。
第三、在機型挑選方面,一般非常喜歡攝影的發燒友買高檔機身,愛好者買中檔機身;但除了專業記者或影樓使用者外,不要買中低檔相機和頂級機身。我好友10年前買了佳能大馬3頂級相機,對焦極其迅速,曝光寬容度大,連拍的快門聲讓人心醉,但由於相機碩大,尤其是分量過於沉重,盡管這是一台全天候、經得起各種沖鋒陷陣考驗的專業相機,但對絕大多數影友來說去高山雪原、可可西里無人區那種地方,畢竟是一生都難碰到的,絕大多數時間和場合都是在城市或附近省份拍攝,拿著頂級機身過於沉重,明顯成為負擔。
第四、相機品牌的選擇:應以尼康、佳能、索尼或富士為宜。
第五、全幅與半幅的選擇:如果是一般愛好者用半幅感測器夠了,如果對照片素質和放大有較高的要求,或為今後創作留下餘地,或經濟上沒問題,那就購買全畫幅單反相機。然後可以配備一台半幅或一英寸隨身攜帶便攜小相機,用於平時上下班途中或一般外出,隨時抓拍使用。綜上所述,一般以中高檔相身,專業鏡頭;一步到位,逐步配齊是攝影器材的配置原則。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發布的關於“攝影器材到底怎麼選? 怎麼組合才合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盡請關注青藤資訊。
Ⅲ 旅拍帶三角架還是獨角架
嚴謹的做法最好帶三腳架,特別對於拍攝風光片尤其重要,能讓相機長時間保持穩定。
旅拍分的話, 旅遊 拍攝,本身 旅遊 就是去玩,順帶拍攝,設備本身應當輕裝上陣!三腳架有些繁重、笨重,我感覺還是獨腳架好一些!
不過旅拍也分是視頻還是照片,照片的話除非某些特定拍攝需要用到腳架,三腳架有很穩定的關系,可以拍攝夜景等神奇的風景拍攝,但是對於不拍夜景的話,三腳架還是獨腳架都是多餘的,准備好機身加鏡頭就可以了!
我一直認為題主是打算視頻旅拍,視頻旅拍我更不推薦三腳架了,三腳架只能固定一個地方拍攝,如果需要更換地方,就需要搬著三腳架跑來跑去,很是麻煩!倒不如一個獨腳架來的方便了!很多視頻拍攝團隊要麼就是電子穩定器,要麼就是獨腳架拍攝,獨腳架雖然看起來沒有那麼穩,但是依靠在身上的情況下也是能夠保證畫面的穩固!
你好,旅拍,也分為很多種的了。而且,在職業攝影師領域旅拍是指旅行拍攝人像吧?貌似旅拍並不是指單純的拍攝風景和人文的了。
如果主要的目的就是拍攝風光,那麼,三腳架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了
其實,八爪魚才是旅行的必備工具
關於你的問題,我籠統的回答一下:
一、何謂籠統回答呢?
2,風光攝影愛好者,風光攝影發燒友的旅行拍攝,也是旅拍。
1和2,就當成一碼事了。
二、如果只是去城市,觀光旅行的這種
我個人,覺得,帶一個八爪魚就好了。
沒有必要帶三腳架和獨腳架的了。
八爪魚真的是最好的了。
有時候,還要帶好幾個八爪魚。
三、如果是有目的性的拍攝城市夜景
這種,還是帶一個三腳架比較好。
至於說具體哪一種三腳架,要看你具體拍攝什麼樣的城市夜景了。
四、如果是有明確目的拍攝自然風光
這種,也是要帶上三腳架的了。
尤其是專門參加的風光攝影旅行團。
總之,獨腳架其實現在沒啥用處的了。
在早年,防抖不行的,高感不行的時候,獨腳架的用處確實蠻大的。
但是,現在的數碼相機或者鏡頭,防抖都很不錯了,高感也很好了,說實話,獨腳架真的被淘汰了。
只是,如果你確實買了一個沒有防抖的70-200mm鏡頭,那麼,獨腳架還是有一定用處的了。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三腳架和獨腳架都具備那些功能。
三腳架,顧名思義就是能穩穩當當的架在某個地方,拍攝你想要的鏡頭;還可以通過延時拍攝把你自己也一起拍攝進去。另外,對於獨自拍攝,需要製作視頻的人來說就非它莫屬了。
獨腳架,固定作用自然不如三腳架了,但便於手持,邊走邊拍(最好加穩定器效果更好),伸縮桿的獨腳架也便於攜帶。所以個人認為,外出旅行拍攝,不打算製作視頻的話 ,還是攜帶獨腳架方便點。
以上觀點歡迎點評。
作為一名攝像師,我覺得應該帶三腳架,
拍視頻穩,不會出現晃動,而且方便攜帶,
獨腳架個人覺得拍出來的視頻怎麼都會有一點晃動,
各有各的好處 三腳架穩 就是拍視頻移動的時候不方便
獨腳架拍視頻的時候移動很方便。
各有千秋,看你去哪了,需要長時間拍攝的建議帶三腳架,都不重,建議都帶上。
旅拍以輕便為主,當然還要看你用哪些器材,印跡有款獨腳架不錯,你可以了解下,微單的話他下面打開可以當三腳架的
樓主您好!
分享一下個人經驗,就旅拍來說,如果不是自駕游或者體能非常好,盡可能的做到設備便攜,輕巧是非常重要的,就這一點來說,材質相同的獨腳架肯定優於三腳架(迷你的除外哈),爬個山,徒個步還可以當手杖用,但就穩定性而言獨腳架完全就不及三腳架了。
旅拍過程中,如果帶的是單反,並且還是一位數旗艦級別的,光線充足時作為輔助支撐拍攝常規記錄圖片是很好用的,特別是使用長焦鏡頭時,比全程手持輕松,也可以極大提高成片率,但當你要拍攝慢門長曝光創意圖片或夜間使用低感光度拍攝純凈圖片,拍攝微距時,獨腳架劣勢就極為凸顯了,三腳架優勢就得以體現;如果攜帶的是輕巧的微單,本人曾經親測過使用獨腳架拍慢門,使用的是同樣輕巧廣角和標頭,可以拍,但成片率不高,使用微單稍大一點的鏡頭或長焦,同樣讓人抓狂!
綜上所述,個人的使用習慣為:
獨腳架-會議跟拍,宴會現場跟拍,晚會跟拍,不進行慢門創作的風景拍攝(夜間要配合高感光度拍攝)時使用,即強調機動靈活。(下部帶三架支架的獨腳架,可拆分成小型三架放在岩石,欄桿等平台使用,但某些環境下仍然受限)
三腳架-風景拍攝(日景,夜景,慢門),微距,商品拍攝時必帶。
希望本人的一些使用經驗對樓主能有所參考!
希望我的回答會幫助到你
其實 旅遊 中真正能用上三腳架的機會並不多。
理由有二:一、在 旅遊 旺季,風景區都是人滿為患,而且時間安排也很緊湊,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無法發揮三腳架的優勢。二、許多情況下不適合使用三腳架,比如山坡上、水面上或者行進當中。這時候三腳架只能成為負擔和累贅。
相比之下,獨腳架就要輕便實用得多,但多數人都不具備獨腳架。據我的經驗,只帶一隻微型三腳鉗,到景區後花幾元錢買一根最便宜的拐杖,把三腳鉗固定在拐杖手柄上,就成了一隻簡易的獨腳架。要用時將拐杖抵住地面、山石或其它物體,就可以平穩地拍攝了。並且,在出發前所有器材都要按程序操作一遍,以確定它們能正常發揮作用。
Ⅳ 異域旅拍人像技巧
導語:在我們滿世界游歷時,有許許多多令人難以忘懷的當地人面孔。他們或者熱情或者茫然,或者專注或者虔誠,我們怎麼用手中的器材去凝固,讓他們成為我們旅途記憶中的永恆?
帶上佳能EOS 5D MARK III,和最常用的EF 16-35mm f/4L IS USM、EF 70-200mm F4L USM、 EF 50mm F/1.8II,走過不同的國家,記錄那些難忘的面孔。
問題1、偷拍還是擺拍?
在拍攝人文照片時,我們有的時候礙於心中的“不好意思”,會錯失好多精彩的紀實場景。所以,我們是該選擇不經意的偷拍還是與人溝通後的擺拍呢?
偷拍時須預先構好圖,設定好相機的對焦點和參數――我更習慣用的是系統的評價測光,半按快門鎖定曝光,光圈優先保證足夠景深,然後只要考慮的是曝光補償一個問題。然後舉起相機快速對焦後就拍攝,通常這么1秒的時間,拍攝對象不會察覺。一開始可以嘗試用長焦鏡頭,比如EF 70-200mm F4L USM,在長焦頭當中非常輕巧容易舉起,在遠處的拍攝對象完全沒有察覺,此時拍攝對象的表情非常自然。尼泊爾,晨光中的小女孩。
EOS 5D MARK III f/4.0 1/500s iso100 焦距138mm 鏡頭EF 70-200 F4L IS USM
如果被偷拍對象察覺,他們的表情肯定會有瞬間驚訝,但不要退縮,大膽地把這個表情也記錄下來吧!只是,別忘了給他個大大的笑臉哦!用中焦納入前景。尼泊爾,神廟里的'婦女。
EOS 5D MARK III f/2.0 1/500s iso10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擺拍時溝通才是重點――要想收獲笑臉,就該先付出笑臉。尼泊爾,看到兩父子坐在自家電話鋪的台階上玩得正開心,我走過去微笑地請求他們讓我拍張照片。
EOS 5D MARK III f/4.0 1/125s iso125 焦距17mm 鏡頭EF 16-35 F2.8L II USM
記住在拍攝完成後,請把拍攝好的照片給他們看。5D MARK III的屏幕色彩飽和而自然,更容易收獲被攝者滿足的笑容。
問題2、如何用色彩烘托氣氛,體現不同個體的心理特點?
色彩,或者我們更准確地稱之為色相,本來就是畫面中引起情緒波動的第一要素,暖色系熱情與興奮、而冷色系讓人覺得平靜與退縮。既然是旅拍,當然就不可能預先設定特定的要素,但熱帶國家的豐富色彩從不會讓人失望。當你看到人物與所處這一個相契合時,別忘了把快速記錄下來哦!尼泊爾賣蘿卜的婦女穿著藍色的上衣,倚在市場轉角的臟兮兮的藍色木門上,不費力叫賣,帶著一種聽天由命的天真。
EOS 5D MARK III f/5.6 1/200s iso800 焦距165mm 鏡頭EF 70-200 F4L IS USM
笑臉最好的陪襯是熱烈的紅色。在斯里蘭卡的一個火車站里等車時,熱情的當地小夥子們展現了這樣的熱情。與色彩有密切關聯的是白平衡。我在拍攝時更多考慮的是整體畫面的把握,設自動白平衡,把白平衡放心地交給它。
EOS 5D MARK III f/8.0 1/60s iso16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問題3、如何運用前景和線條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既然是紀實旅拍,我們會更加強調故事性。在這個畫面中如果我只使用長焦,聚焦在拿著小瓶子的老者身上,所能交代的環境元素當然沒那麼多。於是我退後一些,用標頭我把老人所處的環境也納入其中:這是個有地台的店面較大的葯劑店的,從黑色的木欄桿向外的一面沒有受到光得知拍攝的時間是晚上,老者在燈下封裝葯劑。
EOS 5D MARK III f/1.8 1/160s iso80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商鋪老闆從門口伸出腦袋張望。木雕的門柱的平行線和地面的斜線畫面分成幾個面,各個面之間有色彩上的呼應,也由於光影不同而並不重復。
EOS 5D MARK III f/2.2 1/1250s iso80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問題4、如何體現人物(環境)的動態?
這個問題似乎不能給出一個標準的數據,體現運動軌跡,留下大部分的細節。所以,合理的快門時間配合相機的Tv檔來使用。尼泊爾的打鐵老人:1/160S的快門速度,讓畫面整體保持不動而只讓右後敲打的動作有所體現。
EOS 5D MARK III f/2.2 1/160s iso80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坐火車時,火車的車窗像個大屏幕,上演著屏幕內外不同的劇情。在搖晃的車廂中,我們可以開啟相機內的防抖功能。用1/200S較快的快門速度來保持焦點的清晰,以迎面來車的相對速度來體現動感。車窗內外的光比很大,要看自己的拍攝對象去合理選擇測光點。
EOS 5D MARK III f/1.8 1/200s iso800 焦距50mm 鏡頭EF 50 F1.8II
旅行中如何拍攝到有特色的當地人?其實還是與自己如何熟練利用自己的器材的優點最有關系。此外,良好的溝通交流、多練習對光位、色彩的敏感度、多點練習構圖,也非常重要哦!
Ⅳ 經常使用的攝影器材包括哪些
1、鏡頭
這個是廣大攝影愛好者又愛又恨的東西,隨著品牌單反廠家的不斷升級換代,它的更新速度也是相當快的。而且原裝鏡頭的價格也不菲,是追求器材的那些「器材黨」永遠也沒法滿足的東西;
2、相機濾鏡
相機濾鏡就是安裝在相機鏡頭前用於過濾自然光的附加鏡頭。
3、引閃器
除了閃光燈外,還有一個東西作用也相當。引閃器,原裝的價格自然是不低,但是又不願意淘二手的,怎麼辦?其實也不難解決,找個國產的,不但是全新的價格也是非常適中,很適合攝影愛好者收藏。質量也相當過硬的。
4、定時快門遙控
定時快門遙控器一般用於延時拍攝。
a) 自動定時器——可設置延遲時間、曝光時間、間隔時間和拍攝數量。.
b) 支持手動釋放快門——即使啟動定時器,也可手動拍攝。.
c) 精確定時能以1秒為單位設置時間,從1秒到99小時59分59秒都可以。
d) 支持手動曝光、BULB、間隔定時、自動連續對焦、單張連拍(快門優先)
5、機身鏡頭蓋
相機鏡頭防塵蓋也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個在配件中也是有的。但是用的時間長了,難免出現破損、鬆口的現象。鏡頭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於保護鏡頭,防止灰塵進入,使鏡頭的使用壽命、拍攝效果達到最佳狀態。這個東西一般都不貴,攝影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相機型號來儲備。
6、TTL線
TTL線也叫做閃光燈離機連接線。這個需要配和引閃器一起工作。
7、快門線
它是家庭聚會、外出遊玩必備的單品。相比而言,無線快門更加方便、實用。有線快門也是自拍利器
(5)旅拍中的器材怎麼使用擴展閱讀
范圍
攝影器材的范圍很廣,除了大家熟知的照相機以外,主要包含各種變焦鏡頭、定焦鏡頭、閃光燈、各種用途濾色鏡、相機包、照相機腳架、影室閃光燈、柔光箱、各種燈架、反光板、反光傘、外拍燈、攝像燈、石英燈、鏡頭蓋、遮光罩、三腳架、獨腳架、相機清潔用具、快門線等等,還包含上述器材的附件等。
傳統攝影器材還包含暗房用的印相機、放大機、安全燈、上光機、恆溫盤、定時器等等。
彩擴機、列印機等同屬於攝影器材。
現在數碼照相機已經把攝影和攝像融為一體,所以又稱為更加廣泛的影像器材,包含了攝影與攝像兩大陣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攝影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