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琉璃的來歷是什麼
琉璃的傳說 員 相傳是公元前493年越國的范蠡(LI)鑄劍時所發現,被越王命名為「蠡」。
其後,「范蠡」訪遍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
同年因為戰事,西施前往吳國和親,西施不得不舍情取義,臨別時將「蠡」送還。
傳說中西施的眼淚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到淚水在其中流動,被後人稱之為「流蠡」(琉璃)。
從此人間再無悲離。
溫潤光華的琉璃 遠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初,世上本沒有生靈,女媧誕降之後,摶黃土以造人類之形。
後來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為爭奪帝位而爆發了異常激烈的戰爭。
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於是決心補天。
她從汾河撈起了許多五色石,用火燒煉把堅硬的五色石燒煉成熔漿,然後把一塊一塊的色彩繽紛的熔漿將天上的窟窿補上,挽救了這場災難。
當太陽再次出現時,天邊出現了美麗的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
而當時補天從女媧手裡散落人間的五彩神石……據傳是如今最早琉璃起源的說法。
如此具有神靈氣機的寶物,溫潤光華的琉璃,後來更被佛教引為鎮教七寶之一。
《葯師經》里的理想世界是琉璃凈土。
葯師琉璃光如來在行菩薩道之時曾發願,願身如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並以此焰網庄嚴之功德,度化眾生之病苦。
其他記載關於七寶琉璃之經典還有如《妙法蓮花經》、《阿彌陀經》等。
琉璃如同太陽光芒一樣,可包含著各種光色,是所有顏色、能量的綜合體,對於供佛、辟邪、鎮宅都擁有相當強大的正向能力。
充滿著豐富的能量,能趨吉避凶、安定情緒,代表著如意美滿,是吉祥之聖物。
琉璃的製作流程 用脫臘鑄造法製作琉璃是一項分工細膩且精密的過程。
需擁有極大的耐心,當然也有相對的挑戰性,最好有一定的造型設計基礎,能掌握雕塑的技巧,對模子的設計有概念,也了解玻璃的特性。
其後續的溫度控制、研磨整修以及面對有可能失敗的作品,都要有相當的認知。
一般來說,琉璃製作流程可分為下面幾個部分: (一)造型設計 將設計創作理念繪成平面設計圖稿,再雕塑立體原型。
為了有完美的比例與美感,每一筆一刀都必須極其精準細膩。
(二)制硅膠模 在原型的表面塗上硅膠並以石膏固定外型,再製成硅膠陰模。
( 三)灌制蠟模 灌入熱融的蠟,待其自然冷卻成型為陽模,其中鏤空與倒角的細節轉折處必須靠細心、耐心與雙手的巧勁小心拆取。
( 四)細修蠟模 將蠟陽模、毛邊、氣孔細心修補。
(五)制石膏模 將耐火石膏灌鑄在修飾後的蠟模外,製成含蠟石膏模,再以蒸汽加溫脫蠟,即成耐火石膏陰模。
(六)進爐燒制 將石膏模與配置好的玻璃料放進爐內慢慢加溫到1000C左右,水晶玻璃軟化流入石膏模內成型。
(七)拆石膏模 待其降溫冷卻後從爐內取出,小心拆除石膏模取得琉璃作品粗胚。
(八)研磨、拋光 將作品不斷重復地研磨、拋光,直至使琉璃的光澤透射出來,展現晶瑩的質感,即可完成作品。
確認琉璃作品完善後鐫刻簽名、包裝完成
⑵ 融芯鑄造是怎麼回事芯是什麼做的
融芯鑄造就是熔模鑄造
科技名詞定義中文名稱:熔模鑄造
英文名稱:investment casting 定義:在由易熔材料製成的模樣上塗敷耐火材料形成型殼,熔出模樣,注入液態金屬冷卻後,獲得鑄件的方法。
熔模鑄造又稱失臘法。失臘法是用臘製作所要鑄成器物的模子,然後在臘模上塗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乾後,在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臘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銅液,冷卻後,所需的器物就製成了。
用蠟料做模樣時,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熔模鑄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製成模樣,在模樣表麵包覆若干層耐火材料製成型殼,再將模樣熔化排出型殼,從而獲得無分型面的鑄型,經高溫焙燒後即可填砂澆注的鑄造方案。由於模樣廣泛採用蠟質材料來製造,故常將熔模鑄造稱為「失蠟鑄造」。
可用熔模鑄造法生產的合金種類有碳素鋼、合金鋼、耐熱合金、不銹鋼、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軸承合金、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和球墨鑄鐵等。
熔模鑄件的形狀一般都比較復雜,鑄件上可鑄出孔的最小直徑可達0.5mm,鑄件的最小壁厚為0.3mm。在生產中可將一些原來由幾個零件組合而成的部件,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設計成為整體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鑄造鑄出,以節省加工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結構更為合理。
熔模鑄件的重量大多為零點幾十牛(從幾克到十幾千克,一般不超過25千克),太重的鑄件用熔模鑄造法生產較為麻煩,但目前生產大的熔模鑄件的重量已達800牛左右。
熔模鑄造工藝過程較復雜,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故它適用於生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渦輪發動機的葉片等。
具體見http://ke..com/view/259251.htm裡面有詳盡介紹
⑶ 如何鑒別古瓷的真偽
古玩收藏是一件非常有趣味有意義的事,既保護了中華燦爛的古文化,又陶冶了情操,在淘寶過程中偶爾淘得一件精美的古董,會覺得特別開心,愛不釋手。但是,現在的仿品、贗品鋪天蓋地,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讓人真偽難辯,受騙者比比皆是。這就需要多看多觀察,收於眼,藏於心,煉就一雙火眼金睛。
當偶然碰見一件瓷器,首先,要弄清楚這是出土器還是使用器。出土器一般會有出土痕跡,器物底足無釉處會產生泥銹,或出現火石紅斑,局部地方釉色暗淡,這是由於土質酸鹼濃度過重腐蝕而成。而使用器一般則會在器身或底足留有包漿,通常底圈足都會有使用磨痕,器身局部還帶有擦痕以及陳舊感。弄清出處,再看它的特徵,這是最普遍的鑒別方法。
贗品無論器型、畫工都顯得呆板,釉色刺眼,盡管經過做舊,但不自然,顏色不純正,濃淡不相宜。真品的器型比例適當,畫工細膩,釉色自然、柔和,色彩艷麗,搭配適中,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鳥欲飛,花欲開,水欲動,山欲靜……
許多初學者最感棘手的就是怎樣辨偽。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用高科技做假,可是哪怕做得天衣無縫,胎質也是無法偽造的。也有老底新做的,即在古董的底部上加工,做成一件完整的瓷器,但仔細觀察,接痕處的釉色是無法接近的。一些不法商販將現代品用氫氟酸褪去光澤,用高錳酸鉀做舊,再用紅糖高溫熔化後做「火石紅」,大凡此類,只要用維C輕輕擦拭就能觀出本來面目,這是簡單的鑒別做舊方法。
每件器物,無論夏、商、周、秦、漢,還是唐、宋、元、明、清,都有它時代的特徵。最古代的是陶,後是陶瓷,再後來發展為瓷器,其中又要分粗瓷、細瓷,這些都是基本斷代的標准。器物的造型、發色、釉水、畫工,在每個年代每個時期都不盡相同。只要了解相關知識,平時多看、多聽、多問,就能掌握一定的辨別方法,提高鑒別水平。
⑷ 不銹鋼鑄件鑄造工藝特點
不銹鋼鑄件鑄造工藝特點:
不銹鋼鑄件鑄造的機械性能比鑄鐵高,但其鑄造性能卻比鑄鐵差。因為不銹鋼精密鑄造的熔點較高,鋼液易氧化、鋼水的流動性差、收縮大,其體收縮率為10~14%,線收縮為1.8~2.5%。為防止鑄鋼件產生澆不足、冷隔、縮孔和縮松、裂紋及粘砂等缺陷,必須採取比鑄鐵復雜的工藝措施:
1、由於鋼液的流動性差,為防止鑄鋼件產生冷隔和澆不足,鑄鋼件的壁厚不能小於8mm;澆注系統的結構力求簡單、且截面尺寸比鑄鐵的大;採用干鑄型或熱鑄型;適當提高澆注溫度,一般為1520°~1600℃,因為澆注溫度高,鋼水的過熱度大、保持液態的時間長,流動性可得到改善。但是澆溫過高,會引起晶粒粗大、熱裂、氣孔和粘砂等缺陷。因此一般小型、薄壁及形狀復雜的鑄件,其澆注溫度約為鋼的熔點溫度+150℃;大型、厚壁鑄件的澆注溫度比其熔點高出100℃左右。
2、由於不銹鋼精密鑄造的收縮大大超過鑄鐵,為防止鑄件出現縮孔、縮松缺陷,在鑄造工藝上大都採用冒口和、冷鐵和補貼等措施,以實現順序凝固。
此外,為防止不銹鋼鑄件產生縮孔、縮松、氣孔和裂紋缺陷,應使其壁厚均勻、避免尖角和直角結構、在鑄型用型砂中加鋸末、在型芯中加焦炭、以及採用空 心型芯和油砂芯等來改善砂型或型芯的退讓性和透氣性。
現代熔模鑄造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到實際應用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時航空噴氣發動機的發展,要求製造象葉片、葉輪、噴嘴等形狀復雜,尺寸精確以及表面光潔的耐熱合金零件。由於耐熱合金材料難於機械加工,零件形狀復雜,以致不能或難於用其它方法製造,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新的精密的成型工藝,於是借鑒古代流傳下來的失蠟鑄造,經過對材料和工藝的改進,現代熔模鑄造方法在古代工藝的基礎上獲得重要的發展。
所謂熔模鑄造工藝,簡單說就是用易熔材料(例如蠟料或塑料)製成可熔性模型(簡稱熔模或模型),在其上塗覆若干層特製的耐火塗料,經過乾燥和硬化形成一個整體型殼後,再用蒸汽或熱水從型殼中熔掉模型,然後把型殼置於砂箱中,在其四周填充干砂造型,最後將鑄型放入焙燒爐中經過高溫焙燒(如採用高強度型殼時,可不必造型而將脫模後的型殼直接焙燒),鑄型或型殼經焙燒後,於其中澆注熔融金屬而得到鑄件。
熔模鑄件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CT4-6(砂型鑄造為CT10~13,壓鑄為CT5~7),當然由於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復雜,影響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模料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收縮率以及在凝固過程中鑄件的變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鑄件的尺寸精度雖然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採用中、高溫蠟料的鑄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壓制熔模時,採用型腔表面光潔度高的壓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潔度也比較高。此外,型殼由耐高溫的特殊粘結劑和耐火材料配製成的耐火塗料塗掛在熔模上而製成,與熔融金屬直接接觸的型腔內表面光潔度高。所以,熔模鑄件的表面光潔度比一般鑄造件的高,一般可達Ra.1.6~3.2μm。
熔模鑄造最大的優點就是由於熔模鑄件有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可減少機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較高的部位留少許加工餘量即可,甚至某些鑄件只留打磨、拋光餘量,不必機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見,採用熔模鑄造方法可大量節省機床設備和加工工時,大幅度節約金屬原材料。
熔模鑄造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它可以鑄造各種合金的復雜的鑄件,特別可以鑄造高溫合金鑄件。如噴氣式發動機的葉片,其流線型外廓與冷卻用內腔,用機械加工工藝幾乎無法形成。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批量生產,保證了鑄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機械加工後殘留刀紋的應力集中。
熔模鑄造流程如下:
射臘、制殼、脫臘、澆鑄、震殼、打沙、酸洗、噴沙、再酸洗、拋光。
其它的工藝樓上幾位已述。
⑸ 有色金屬手工砂型鑄造操作工藝有誰知道啊,求幫助
一、配砂
1、濕型砂,選用紅砂或石英砂加3-5%的水過篩既可循環使用。
2、型面砂,選用70-140目水洗砂加入膨潤土(或白泥),加水用混砂機混制碾壓而成。
碾壓工藝:原砂+膨潤土混合碾壓2-3分鍾+水再碾壓3-5分鍾即可。
質量要求:含水量4%~5%濕壓強度60~100kpa透氣率>50
3、干型背砂。選用40-70目過篩砂,粘土選用白泥
碾壓工藝:原砂+膨潤土混合碾壓2-3分鍾+水再碾壓3-5分鍾即可。(碾壓工藝同上)
制芯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油砂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黏結劑用桐油或合脂油。碾壓工藝:原砂+黏結劑混合碾壓5~8分鍾。質量要求:干拉強度6~9Mpa透氣率>100。
4、制芯砂。黏土砂芯用干型背砂既可。油砂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黏結劑用桐油或合脂油。碾壓工藝:原砂+黏結劑混合碾壓5~8分鍾。質量要求:干拉強度6~9Mpa透氣率>100。
5、自硬樹脂砂型、芯。大型、芯原砂選用40-70目水洗砂,中小型芯選用70-140目水洗砂,樹脂選用中氮樹脂或有色鑄件專用樹脂,固化劑選用磺酸,其配方:樹脂加入量為砂子重量的0.8%-1.5%,固化劑加入量為樹脂加入量的40%-50%。混砂工藝:原砂+固化劑用混砂機混拌均勻,然後加入樹脂混碾1~2分鍾出砂,混好的砂必須在可使用時間內用完。
6、用熱芯盒機器射芯選用低發氣量的覆膜砂。
7、塗料。自製塗料用石墨粉(鉛粉)或小鱗片鉛粉加入白泥,用機械攪拌而成,或用成品塗料。
二、造型
1、造型前的准備工作
1)熟悉零件圖紙和工藝文件,研究操作順序和操作要點,檢查模樣(含澆注系統)是否完整合格,並臘樣。
2)檢查造型底板是否符合要求。
3)檢查砂箱不破損、斷裂和少吊把。核對砂箱尺寸及吃砂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4)砂箱的吃砂量參考資料:
砂箱分類砂箱平均尺寸
≤500模樣四周吃砂量
≥40澆冒口吃砂量
≥30模樣頂部吃砂量
15~20
黏土干型500~1000≥60≥60>20-25
1000~2000≥100≥100>25-30
2000~3000≥150≥120>30-40
>3000≥250≥150>40
濕型<300≥30≥40≥30
300~800≥60≥100≥50
>800≥100≥100≥70
5)檢查造型砂是否符合要求,造型工具是否齊備。
2、舂型、舂型時,兩箱先舂下箱,後舂上箱。三箱的先舂中箱,再舂下箱,後舂上箱。
1)將潔凈的模樣放在平整干靜的模底板上。
2)放砂箱,大型砂箱需在四周墊高≈20mm。並事先在砂箱內壁刷白泥水。
3)按工藝要求放冷鐵。
4)為防止重模樣翻箱時掉落,可用鐵絲或螺栓將其緊固在箱帶上,待翻箱豎立時或翻箱後墊在墊架上,然後松開鐵絲或螺栓切記安全。
5)按工藝要求放好澆冒口,先填入少量面砂。用手工適當搗實,固定在正確位置上,然後填入面砂,面砂厚度為20~40mm。
6)加入背砂揰砂,每次填入背砂層厚度手工揰實為80~120mm,搗固機揰實為120~200mm。舂砂時應避免揰擊模樣(含澆冒口模)和冷鐵,防止位置移動。由外向內逐層揰實,硬度均勻。型腔表面硬度值濕型為30~50,干型為50~80。
7)砂型200mm2,好後應刮平扎氣眼,氣眼與模樣距離10~20mm,氣眼針直徑為5~8mm,氣眼數量,干型為1~2個/200mm2,濕型為3~6個/200mm2,箱與箱間要撒界砂(較細的干砂),注意不要撒在模樣上。
8)翻箱舂上箱。放好模樣撒界砂(注意不要撒在模樣上)。然後按要求舂箱,使用無定位銷的砂箱,揰好後要三面打合箱泥號,線條要細直、清楚。
9)敞箱。敞開箱後的砂箱應放平,濕型應放在平而松軟且挖有通氣溝的砂層上,去掉界砂,用水筆在模樣(含澆冒口模)周圍適當刷水,修整分型面。
10)起模。起模時用鐵錘敲打,需墊木塊,敲動應均勻。起模要找正,垂直平穩。對起模困難的模樣可邊敲邊晃動起模。
11)修型。起模後檢查型腔各部位緊實度,局部松軟或損壞,用同種砂填實修補;修補大塊損壞處,要先松動該處,少刷白泥水(干型)或清水(濕型)再用同類砂修補,保證原尺寸合形狀;按要求修出鑄造圓角;對砂型的凸台、稜角、大平面等部位要插釘加固,鐵釘的長度和釘距根據鑄件大小適當掌握;按要求扎出氣孔或出氣冒口,芯頭座打通起眼;無澆道模樣的,要按工藝要求開橫澆道和內澆道.
12)刷塗料。按工藝要求上塗料,注意均勻、光滑、稜角清晰,不應有塗料堆積現象。
三、手工制芯
1、制芯前的准備工作:
1)檢查芯盒是否完好,符合工藝要求。
2)按工藝要求備好芯骨、通氣管。
3)需下冷鐵的,需備好冷鐵。
4)按工藝要求檢查芯砂質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2、制芯
1)固定芯骨。先填部分芯砂固定芯骨、通氣管和冷鐵,較大芯,芯骨要刷白泥水,還要留有吊裝位置。
2)舂實。逐層添砂舂實,每次添砂厚度為80~150mm,緊實度要均勻合適;要避免舂壞芯盒、舂偏活塊和冷鐵;中大型芯中間放通氣填料,小型油砂、樹脂砂芯下通氣管或順蠟線。
3)出芯子。芯子舂好後,輕輕敲打芯盒,敞開芯盒,取出活塊,將芯子放在芯板上,若非平面,需用型砂填平壓實。
4)修整芯子。出芯後檢查砂芯緊實度,對松軟個損壞處用相同芯砂修補;在修補處、凸台、筋條、稜角和大砂芯工作面應插釘加固;不要大修芯頭,挖出芯骨吊攀。
5)刷塗料。修芯好後,按工藝要求均勻上塗料,芯頭部位不要刷塗料。對於水玻璃砂芯、樹脂砂芯和油砂芯待硬化或烘乾後刷塗料。注意刷塗料時應防止堵塞氣眼。
四、型、芯烘乾
1、黏土砂型、砂芯的烘乾
干模砂型芯必需用乾燥窯(煤窯或煤氣窯)烘乾,它的烘乾規范主要規定烘乾溫度和烘乾時間,烘乾溫度取決於黏土劑類別,烘乾時間取決於鑄型的尺寸大小。
2、操作規程
1)裝窯。尺寸較大的和砂層較厚的砂型和砂芯防在爐溫較高處;砂型砂芯與台車、砂型與砂芯和砂型與砂芯之間要用耐火磚墊穩、隔開;砂型與砂芯與爐頂、四壁和爐門之間要留有適當距離(一般在150~300mm);擺好後將台車拉進窯內;關門。
2)點火升溫。用煤作燃料點火要均勻,待燃料燃燒後再逐步加大風量升溫;用煤作燃料點火要先點燃引火管,再逐步開放煤氣閥門,煤氣燃燒後再送風,逐步加大風量。
3)控制烘乾時間。經常觀察爐溫情況,確保按工藝要求規范執行,無爐溫自動記錄儀應該每隔半小時記錄一次。
4)出爐。爐溫降至出爐溫度後方可出爐,出爐後檢查烘乾質量,允許殘余水份<0.4%。未達到烘乾要求,不得扣箱澆注,否則影響鑄件質量,應重新烘乾。烘乾過度會降低強度,甚至於扣不上箱,應報廢。
3、油砂芯的烘乾規范
類別裝爐溫度/℃升溫時間/h保溫溫度/℃保溫時間/h出爐溫度/℃
桐油砂芯150-1801-1.5180-2201.5-2.5<150
合脂砂芯150-2001-2200-2402-3<150
五、合箱澆注
1、放置底箱。在合箱的地面上,鋪一層約30-50mm厚型砂,並弄平,弄鬆,必要時挖出「井」「十」形溝槽,方便通氣。
2、檢查型、芯。掃除浮灰塵,檢查砂型和砂芯質量,破損嚴重、返潮和表麵粉化的砂型和砂芯不得使用,輕度破損可修補烘乾後使用。
3、下芯。熟悉鑄造工藝圖紙和工藝技術要求,順序下芯詳細檢查尺寸,較復雜鑄件,要用泥團演箱檢查員鑄件壁厚尺寸。需要下芯掌的,下好芯掌,各部位尺寸確定無誤後將芯固定。
4、卡箱(合箱)。首先進一步檢查水平芯頭排氣道是否暢通,吸處型腔里的浮砂和雜物,然後在型腔四周、直澆道周圍和水平芯頭上半部放封箱泥條或石棉線,防止跑火或合金液鑽入排氣道。在直澆道和橫澆道之間安放過濾網。無箱錐的,對准箱號扣箱。
5、卡箱或壓箱。較大的砂型在卡箱之前,分型面砂箱的四個角墊有尺寸合適的墊鐵,防止卡箱時壓壞砂型。卡緊砂箱後,用濕型砂抹箱,防止分型面跑火。不能卡箱卡箱的要用壓箱鐵壓箱,壓箱鐵的重量要適度。
6、澆注。合箱後,穩好澆口箱或澆口杯,等待澆注。用合格的干凈合金液實施澆注,澆注時控制澆溫,掌握澆速,並有專人擋渣。待合金液已進入冒口立刻停止澆注,並用濕型砂堵住澆道,立既從冒口補澆滿冒口,待收縮後多次補澆。
⑹ 請問在文物收藏里青銅器鑄造中的合范法和失臘法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青銅器里殘留的痕跡。
合范是將模子做好後翻范,做出應有厚度後,把范合上再加以澆鑄。這樣兩塊范之間會有痕跡的,即使打磨過也可以看出來。
至於失臘法現在還有爭議,中國到底有沒有此法。
其就是用蠟模代替石模或者泥模,由於蠟更易加工,器物更精巧,加熱後蠟會融化。
翻砂法是利用沙箱將模子放入翻制。東西樣子單一,器物內會有沙粒,也不同於古法。
⑺ 種小麥施臘肥有講究,主要有哪些講究呢
如果在小麥過冬期間增加臘肥,不僅能彌補基礎肥、苗肥的不足,還能保持小麥根的土壤溫度,使之穩定,通過冬天的肥料慢慢分解並被根吸收,從而構築小麥春天發健長的基礎。種小麥施臘肥很講究。臘肥以含有土壤肥肥、堆肥、廄肥、河泥、陳牆土、人畜糞尿等高效有機肥料的生熱有機肥料為主,適量施肥。臘肥一般在12月中旬到次年1月中旬實施,施肥時間越早越好。
弱苗播種晚、地力差底肥不足的麥田、臘肥要充分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每畝施腐熟豬、牛欄糞40擔左右;或是將碳素銨20~25公斤,或是降10公斤左右的雨雪時施捨,促進莖的生長,增加耕地。在一般缺乏的磷和鉀的麥田裡,黃葉的下部,紅葉的尖端和舊葉的尖端褪色,接著壞死,莖很弱。對此應實施磷肥和鉀肥料,每畝磷酸鈣25公斤,鉀肥料5~6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草和木灰可以吸收熱保溫防止凍結。
旺苗基肥足、地力肥、播種快、長勢旺盛的麥田應抑制臘肥的使用量,減少肥料的使用量或減少肥料的使用量。應以塘泥等土質肥沃為主,在鎮壓的同時抑制旺壯,抑制上下,改善小麥的越冬環境。對於苗頭少、葉細的假旺苗,可適時采苗,防止群落過大,同時進行深中耕。
⑻ 玻璃的起源與製作方法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8)施臘鑄造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廢玻璃的作用
1、玻璃原料:將廢玻璃經過收集、分選、處理,將其作為生產玻璃的原料,這成為廢玻璃的回收利用主要途徑。
廢玻璃可用於對化學成分、顏色、雜質要求較低的玻璃製品的生產,如有色瓶罐玻璃、玻璃絕緣子、空心玻璃磚、槽形玻璃、壓花玻璃和彩色玻璃球等玻璃製品。這些產品的廢玻璃摻入量一般在30wt%以上,綠色瓶罐製品的廢玻璃摻入量可達80wt%以上。
2、塗料原料:利用廢玻璃和廢輪胎經破碎成細粉狀,按一定比例摻入塗料中,可取代塗料中的二氧化硅等材料。
3、微晶玻璃原料:微晶玻璃質地堅硬,機械強度高,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好。但目前微晶玻璃常用的傳統原料生產費用較高。國外採用浮法工藝的廢玻璃和電廠的粉煤灰替代傳統微晶玻璃原料生產微晶玻璃獲得成功。
⑼ 精鑄和鑄造的區別是什麼
精鑄和鑄造主要的區別是前者是在後者的基礎上更加的追求工藝和質量方面的把控,因此,在做工等方面,要明顯的好於後者
⑽ 什麼是失蠟法
失蠟法,是失模法的一種。失模法,就是用耐火造型材料包覆於可失性模之外,成為無范線的整體鑄型。這種可失性模的材料,是所有可融、可揮發、或經燃燒後只剩餘少量灰燼、因而易於清理的可成形材料,例如:堅硬的動物脂肪、蜂蠟、松香、植物纖維等。
早在1980年代,巴納發現,有繩紋提梁的青銅器,提樑上沒有范線痕跡,有些器耳有明顯的粗大纖維遺跡。他認為,這些提梁,是以繩狀物為模,用耐火材料包裹後,加以焚燒,模子被燒成灰燼,清理完灰燼後,在澆鑄成型。
(10)施臘鑄造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中國失蠟法鑄造技術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採用失蠟法鑄造青銅器,先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然後往內澆灌熔液,鑄成器物。經漢唐到明清,失蠟法被一代代匠人傳承和發揚,歷久不衰。
20世紀40年代,大部分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採用精鍛工藝製造,容易斷裂,一位美國工程師借鑒失蠟法鑄造工藝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這位工程師將此方法改進,命名為熔模鑄造,使之成為生產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的關鍵技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引進精鑄渦輪葉片技術的同時,榮科和師昌緒兩位院士聯手,用失蠟法結合石英管填充鑄模,完成精密鑄造後,用氫氟酸腐蝕去除石英管,成功製造出空心渦輪氣冷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