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軸承內圈與軸應該用什麼配合過渡還是過盈配合
1,要看使用條件,是外圈固定還是內圈固定,例如車輪,內圈固定在軸上,則軸用h7配合,使他在軸上有微量的移動,不至於固定在一點磨損。
2,變速器或機床主軸,要求外殼有微量移動,軸用過渡配合或緊配合,一般有精度要求的都用過度配合。
配合公差(fittolerance)是指組成配合的孔、軸公差之和。它是允許間隙或過盈的變動量。 孔和軸的公差帶大小和公差帶位置組成了配合公差。 孔和軸配合公差的大小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 孔和軸配合公差帶的大小和位置表示孔和軸的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質。 配合公差的大小=公差帶的大小;配合公差帶大小和位置=配合性質。
㈡ 滾動軸承里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是如何配合的
滾動軸承的配合是指軸承內圈與軸頸、軸承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 由於滾動軸承是標准件,故內圈與軸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配合的松緊程度根據軸承工作載荷的大小、性質、轉速高低等確定。
轉速高、載荷大、沖擊振動比較嚴重時應選用較緊的配合,旋轉精度要求高的軸承配合也要緊一些;游動支承和需經常拆卸的軸承,則應配合松一些。 對於一般機械,軸與內圈的配合常選用m6、k6、js6等,外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常選用J7、H7、G7等。
由於滾動軸承內徑的公差帶在零線以下,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比圓柱公差標准中規定的基孔制同類配合要緊些。如圓柱公差標准中H7/k6、H7/m6均為過渡配合,而在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中就成了過盈配合。
(2)滾動軸承內圈與軸用什麼配合擴展閱讀:
滾動軸承優點
1、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機械效率高,易起動;
2、尺寸標准化,具有互換性,便於安裝拆卸,維修方便;
3、結構緊湊,重量輕,軸向尺寸更為縮小;
4、精度高,負載大,磨損小,使用壽命長;
5、部分軸承具有自動調心的性能;
6、適用於大批量生產,質量穩定可靠,生產效率高;
7、傳動摩擦力矩比流體動壓軸承低得多,因此摩擦溫升與功耗較低;
8、起動摩擦力矩僅略高於轉動摩擦力矩;
9、軸承變形對載荷變化的敏感性小於流體動壓軸承;
10、只需要少量的潤滑劑便能正常運行,運行時能夠長時間提供潤滑劑;
11、軸向尺寸小於傳統流體動壓軸承;
12、可以同時承受徑向和推力組合載荷;
13、在很大的載荷-速度范圍內,獨特的設計可以獲得優良的性能;
14、軸承性能對載荷、速度和運行速度的波動相對不敏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滾動軸承
網路-軸承套圈
㈢ 軸和軸承用什麼配合
軸和軸承的配合: (1)軸承配合一般都是過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況下可選過盈配合,但很少; (2)因為軸承與軸配合是軸承的內圈與軸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來軸承是應該完全對零的,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但為了防止軸承內圈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配合時產生內圈滾動,傷害軸的表面,所以我們的軸承內圈都有0-幾um的下偏公差來保證內圈不轉動,所以軸承一般選擇過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選擇過渡配合也不能超過3絲的過盈量; (3)配合精度等級一般就選6級,有的時候也要看材料,還有加工工藝,理論上7級精度有點偏低了,5級配合的話就要用磨; (4)一般選用是: 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軸選k6; ??.外??孔??,孔選K6或K7 軸和皮帶輪的配合: 電機軸和皮帶輪間隙配合,然後加的定位鍵,如果是過度配合的話,電機軸發熱膨脹會漲壞皮帶輪,因此要有間隙!
㈣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外圈與軸承座孔之間的配合各有什麼特點其配合在裝配圖中如何標注
滾動軸承內外圈都是標准件,內孔與軸的配合採用基孔制,外圈與箱體孔的配合採用基軸制。
從工作情況看,與軸的配合需要傳遞扭矩,要求軸承內孔與軸同步轉動精度高,為此採用過盈配合,即配合要緊一些。可以選擇過盈配合中基本偏差k。
軸承外徑與箱體孔的配合主要起支撐作用, 兩者在工作時都是固定不動的,可以採取過渡配合,可以稍微緊一點,一般採用基本偏差J。
在裝配圖上的標注,只需要標注需要加工的偏差,可以簡寫,如下圖。
㈤ 軸承內圈與軸應該用什麼配合
軸承內圈和軸之間不允許出現相對運動,內圈和軸實際上是通過「過盈配合」固定在一起。無論多大的公差也必須是過盈配合,不允許間隙配合。所以將軸承安裝在軸徑上,需要預先加熱軸承再安裝,冷卻後內圈收縮,與軸承緊固在一起。即軸承內圈與軸只能用「過盈配合」。
㈥ 滾動軸承內套與軸的派和一般採用什麼配合
內徑與軸為過盈配合,外徑與座孔為過盈配合或者小間隙配合
㈦ 軸和軸承用什麼配合
軸和軸承的配合:
(1)軸承配合一般都是過渡配合,但在有特殊情況下可選過盈配合,但很少;
(2)因為軸承與軸配合是軸承的內圈與軸配合,使用的是基孔制,本來軸承是應該完全對零的,我們在實際使用中也完全可以這樣認為,但為了防止軸承內圈與軸的最小極限尺寸配合時產生內圈滾動,傷害軸的表面,所以我們的軸承內圈都有0-幾um的下偏公差來保證內圈不轉動,所以軸承一般選擇過渡配合就可以了,即使是選擇過渡配合也不能超過3絲的過盈量;
(3)配合精度等級一般就選6級,有的時候也要看材料,還有加工工藝,理論上7級精度有點偏低了,5級配合的話就要用磨;
(4)一般選用是:
軸承內圈與軸配合,軸選k6;
…….外……孔……,孔選K6或K7
軸和皮帶輪的配合:
電機軸和皮帶輪間隙配合,然後加的定位鍵,如果是 過度配合的話,電機軸發熱膨脹會漲壞皮帶輪,因此要有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