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中國軸承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軸承發展前景如何

發布時間:2023-01-15 07:52:31

① 軸承行業發展前景如何啊

第一,今年國家宏觀經濟形勢有利於NSK軸承機械工業發展。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要求,黨和政府會採取各種措施,保證經濟發展。已經開工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以及全國蓬勃開展的城鎮化建設,都會帶動機電產品的發展,這為機械工業的增長創造了市場需求。
第二,汽車消費熱已經出現。以轎車為主的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局面已經形成,SKF軸承這將帶動整個機械工業保持長期增長的局面。
第三,世界范圍內的產業轉移為我國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國機械工業加工能力大、成本低、人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使機械產品擴大出口有了現實的機遇和很大的潛力。FAG軸承同時也為我國低成本機械產品成為世界的加工中心提供了可能。
第四,內部資本結構多元化為行業發展注入活力。以前的機械工業國有企業佔主導地位,容易受政策影響出現大上大下狀況,INA軸承而現在非公經濟占相當的比重,這就為機械工業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五,世界經濟有望回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發表了世界經濟展望,NTN軸承他們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形勢會比去年好。如果的確如此,今年世界經濟會是一個溫和的增長形勢,這對於我國機械工業的出口有利。
副會長在分析發展速度時認為,預測今年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在15%左右;工業增加值的增長幅度在10%左右;而以轎車為主的汽車工業會有兩位數的增長,且轎車產量會再創新高;TIMKEN軸承以土方機械、電梯為主的建設機械,以水火力發電設備為主的電力設備,內燃機、礦山設備、數控機床等可望繼續維持在歷史較高的水平,但增長速度會比2002年的30%的增幅有明顯下降;以拖拉機、農用運輸車、收割機、農產品加工為主的農業機械以及食品包裝機等,隨著農民收入的逐步提高,預計會在近幾年相對低速的情況中有所上升;機床、儀器儀表、通用機械、回收軸承等行業會維持在10%左右平穩增長的速度。

② 2021年軸承行業趨勢

「三化」成未來發展趨勢

在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軸承製造企業應當更加關注自身研發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創新研發新產品。目前,我國大部分軸承高端產品技術缺乏,高端產品長期依賴進口,這一現狀並不利於我國未來軸承行業的發展。未來,軸承製造廠商應當注重人才培養,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研發高端產品,實現國產替代。

此外,我國軸承製造企業也應當研發綠色環保新產品。近年來,各行各業均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軸承作為基礎零部件之一,許多日常伺服器的應用都需要軸承,延長軸承壽命和提高軸承的性能以降低能耗排放。因此,未來軸承廠商應當在提高其產品質量及行業地位的同時,優化軸承產品的機械性能,從而實現節能環保的目標。

最後,隨著軸承產品主機配套的相關性增加,主機客戶會更加關注產品的品牌和質量,因此,軸承製造企業應當在創品牌方面打下良好基礎,提升我國軸承在世界軸承市場的知名度。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軸承製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③ 軸承業前景如何

在博客上看到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核心觀點就是:電商化是趨勢,樓主可以嘗試下網路銷售的方式,就是在網上開商鋪進行銷售推廣,找世界工廠網之類的一些免費的平台是不錯的選擇……
據世界工廠網行業研究中心了解到的數據,2012年1-3月,軸承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454.053億元,同比增長19.60%;軸承製造業利潤總額達到18.812億元。在這些強勁的增長速率面前,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被掩蓋了:軸承行業核心技術缺失,高端軸承發展受阻,中小軸承行業因為資金周轉的問題舉步維艱,軸承需求市場低迷……
世界工廠網行業研究中心認為,今年軸承行業發展趨勢中有一點必須被提及:受政策影響較大的高端軸承發展將決定了軸承行業的未來:全球製造業重心向中國轉移,為中國軸承鑄造行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對國內高端軸承製造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當下中國軸承鑄造行業必須著眼提高產品檔次和降低製造成本,實現從「大」向「強」的戰略轉變。
而在高端軸承興起的浪潮中,中小企業由於資金和技術上的天然劣勢,無疑要再次被大企業拉開一個身位,軸承行業電商化成為唯一的出路,中小企業如果能藉助電子商務平台發揮自身市場的靈活性,也能取得快速的發展,而網上商鋪的建立就是軸承行業電商化的第一步!
網上店鋪是企業銷售渠道在網上的延伸,一個具備網上交易功能的企業網站本身就是一個網上交易場所,網上銷售並不限於企業網站本身,還包括建立在專業電子商務平台上的網上商店。像B2B業內,能為商家免費建立商鋪的平台寥寥可數,阿里這樣的行業執牛耳者自不必說,近年來,像世界工廠網這樣的免費平台可謂異軍突起,受到廣泛關注,其標榜的理念無非是「簡單、免費、有效」,這倒是切中了電子商務的要害!這就是2013年軸承行業發展趨勢的第二個至關重要的點:電商化將成為拯救中小軸承行業生存的一大趨勢!
對軸承行業來講,明年將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是突破桎梏取得長足進步,還是受困於大環境止步不前,我們拭目以待……

④ 大家覺得軸承行業前景怎樣

中國軸承業前景明朗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繼日本、美國和德國之後的世界第四大軸承市場。 軸承進口方面也有所增長,達 14.6 億套,同比增長 7.6% 。進口軸承包括主機專用軸承、家電上的低雜訊密封球軸承、高技術領域如航空航天、儀器儀表、數控機床、錄象機等方面所需的高精密軸承以及轎車軸承等。
隨著中國進一步深化工業改革,包括建設珠江三角洲、長江及勃海工業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落實西部開發工程,以及積極發展高科技工業,對軸承的需求量大增,預料將繼續是世界最活躍的軸承市場。

⑤ 我國軸承製造技術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1.滾動軸承套圈製造技術
1.1 鍛造加工
軸承生產中,套圈毛坯質量的好壞,生產率的高低,都將對軸承產品的質量、性能、壽命以及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重要影響。毛坯留量的大小(包括毛坯的成型方式)決定軸承材料利用率,而毛坯尺寸分散度和幾何形狀精度差則是造成廢品率高、不能自動化生產的主要原因。套圈毛坯有鍛件、冷擠壓、溫擠壓、棒料和管料等,鍛件約占毛坯總數的85%左右,套圈毛坯鍛造的勞動量約占軸承加工總勞動量的10%-15%。目前中小型套圈用鍛件來加工的比重有加大趨勢。
目前,國內套圈鍛造以熱鍛為主,以壓力機鍛造-輾擴成型生產線為主。鍛造加熱採用煤、油和電加熱。加熱火耗損失為1%-3%,表面脫碳層深度為0.3-0.4mm,材料利用率為40%-50%。20世紀八十年代,有些軸承企業在小型軸承套圈上推廣了冷擠壓工藝,對外徑80-130mm的套圈採用溫擠壓工藝,外徑小於80mm的套圈採用冷輾工藝(目前行業上以擴大到150mm一下),材料利用率達到60%以上。
我國相繼引進了16條高速鐓段機生產線,推動了軸承行業鍛造水平的技術進步,加快了毛坯專業化生產過程。高速鐓鍛工藝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軸承套圈鍛造的主要工藝,其採用感應加熱至始鍛溫度,在高速頓鍛機上完成切料、鐓餅、成形和分離等工序,使用於大批量生產。高速鐓鍛工藝生產效率高,鍛件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能降低留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綜上所述,我國軸承鍛造毛坯發展方向應為:進行專業化經濟規模生產,便於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如高速鐓鍛工藝、精密冷輾擴工藝、控制氣氛等球化退火工藝等,採用先進工藝可以將目前軸承行業40%的材料利用率提高至54%-60%,經濟效益可觀。
1.2 車削加工
車削加工是金屬切削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機械製造業中應用最為廣泛,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目前,我國中、小型軸承套圈大多採用多刀半自動、全自動車床對鍛件進行車削加工。加工方式有機群分散工序和集中工序。
在國外,目前套圈車削加工採用的有集中工序,也有分散工序法。集中工序法多用於結構形狀復雜的零件,採用數控車床一次裝夾定位,機床配備有刀具庫,加工中,各工序通過精確地程序設計完成,產品精度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小。分散工序法多用於大批量單品種的加工,採用自動化連線的方式加工。廣泛使用的刀具是硬質合金塗層機夾刀片,其切削速度達到140-250m/min,生產效率明顯高於國內。採用了先進的毛坯加工技術,因此國外毛坯留量小,尺寸分散度小,車削加工一般為單循環完成,有效地縮短了加工周期。
因此,發展能實現強力切削、剛性好的套圈車削專用車床,發展加工質量好、效率高的微機控制和自動控制車床,以及適合大批量單品種生產的自動化車削生產線,是車加工的發展方向。此外,發展硬質合金機夾可轉位刀具、表面塗層刀具、金屬陶瓷刀具等高效刀具,以及實現自動更換刀片、自帶斷屑裝置等刀具監控系統,也是車加工研究的一個方向。
1.3 磨削、超精加工
軸承生產中,磨削加工勞動量約占總勞動量的60%,所用磨床數量也佔全部金屬切削機床數量的60%左右。磨削加工成本占整個軸承生產成本的15%以上,因此,磨削加工是軸承生產的關鍵工序。
目前國內軸承行業的一般磨削、超精工藝過稱為:
外圈:平面磨削- 外徑磨削-溝(滾)道磨削-溝(滾)道超精
內圈:平面磨削-內外徑磨削-內徑磨削-溝(滾)道磨削-溝(滾)道超精
在實際生產中,視產品精度要求在以上過程中增加附加回火工序,或對各表面進行二、三次循環加工。磨削過程多採用單機加工,較好的企業建有自動化生產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軸承行業有了較快發展,特別是磨超生產工藝有了較大改進,如溝道切入磨代替了擺頭磨,雙端面磨、寬無心外圓磨削、溝(滾)道超精工藝及支溝磨溝工藝已普遍應用,告訴磨削也開始應用。但是相對國外軸承磨超加工,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國外先進的軸承製造企業,端面、外徑磨削採用CNC數控自動送料,在線自動測量、自動補償,磨削速度達45m/s。溝道、內徑磨削已全部採用CNC數控機床,生產過程實現全線自動化,全部工序由計算機集中控制,所有工藝參數和生產節拍嚴格按照圖紙設計控制,砂輪線速度達到60m/s。SKF磨加工工序的內溝磨削速度已達到120m/s。特別是使用性能優良的CBN砂輪,使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軸承套圈磨削的發展趨勢,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軸承磨床,進一步實現單機自動化,確保實現高速磨削、自動測量,使其能直接進入自動線並可靠工作。
(2) 磨加工生產要有步驟、有組織地發展自動化生產線。目前,世界主要軸承公司磨加工自動化程度很高,大批量產品均採用自動線組織生產,而採用自動化生產線,投資少、見效快,易於穩定生產。
(3) 發展相關技術。如各種新型傢具、高速砂輪、超精油石、冷卻液及潤滑油、數控元器件等,不斷提高工藝裝備的自動化水平。
(4) 發展檢測儀器。檢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水平,在軸承行業應發展高效、精密適合於自動線使用的主動測量和線外專項自動檢測儀器。
(5) 開展復合磨削研究工作。復合磨削具有合並加工工序減少裝夾次數、提高加工精度的優點,因此,國外不少磨床都具有合並加工工序的功能,為趕上國際水平,必須開展這方面研製工作。2.滾動軸承滾動體製造技術
2.1 鋼球加工
鋼球在球軸承中是承受載荷並與軸承的動態性能直接相關的零件。鋼球的加工工藝應首先滿足其成品標准要求,還應使鋼球成品在在軸承元件中具有盡可能高的壽命、低的雜訊、小的摩擦力和高的可靠性。鋼球的加工工藝相對成熟。目前國內鋼球製造工藝的原理和方法差異不大,工藝流程大體都是:原材料檢查-鋼球毛坯製造(冷、熱鐓,冷熱軋制)-光球-熱處理-硬磨-強化處理-初研-精研-清洗-檢查-塗油包裝。歸於毛坯製造過程,一般直徑在1英寸(25.4mm)以下的鋼球採用冷鐓工藝,直徑在1英寸以上2英寸以下的採用熱鐓或熱軋,直徑在2英寸以上的採用車削或熱鍛。
工藝過程中,較明顯的變化時採用光球工藝取代銼削、軟磨工藝,雖然目前鋼球的製造工藝過程與國外先進企業相似或相近,先進工藝也在逐步應用,但是整個行業發展很不均衡,特別是成形工序在生產效率、成型誤差、產品總留量上都與先進水平有著較大差距,熱處理和精研工序也有一定的差距。
鋼球加工工藝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軋制工藝、樹脂砂輪磨削工藝、鋼球表面強化處理、熱處理自動線加工和新型水劑研磨液的應用。1英寸以上鋼球可採用軋制工藝。採用軋制工藝鋼球尺寸精度高(一般可達0.05-0.09um)且無環帶,材料利用率高(比冷鐓可提高20%),生產效率高(能達到熱鐓的5倍),具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尺寸穩定性,軋制球坯具有金屬流線分布均勻,壽命長等眾多優點,但軋輥設計製造比較復雜,軋輥材料成本較高。樹脂砂輪磨研工藝,以磨代研對鋼球進行終加工,能較穩定地提高鋼球精度及表面質量,改善鋼球的動態性能,特別是對降低振動值起到關鍵作用,同時對軸承合套異常聲也有明顯改善。用此技術加工鋼球磨削均勻,克服了用鑄鐵盤研磨添加研磨劑不均勻而影響鋼球質量的人為因素,同時樹脂專用磨削液污染小,加工後的鋼球表面易於清洗,且生產效率有較大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成本。
2.2 滾子加工
理論上,滾子與滾道的接觸是線接觸,所以滾子承受的載荷較大,實際使用和試驗均表明滾子是滾子軸承中最薄弱的零件,滾子的製造質量對軸承的工作性能(如旋轉精度、振動、雜訊和靈活性等)均有很大影響,是影響軸承使用壽命的主要因素。
我國滾子生產在滾子設計、工裝設計、工藝編制和檢測規程等各方面受傳統模式的束縛,在設計思想和設計理念上存在差距,缺乏創新求變的意識,缺乏細致的研究和系統的綜合分析。設備、工裝、原材料、管理水平、工序質量控制能力受傳統習慣的制約,導致滾子生產工藝路線長、加工留量大、加工遍數多、上下料次數多。生產設備陳舊、工裝工具多年沒有改進,生產工藝落後,原材料浪費,生產成本增加,工藝合理性差,滾子、滾針裝備與工藝水平是軸承行業內較落後的。直徑Φ24mm以下的圓柱滾子、圓錐滾子和調心滾子的毛坯成形基本上採用Z31-25、Z31-13冷鐓機,採用盤料或直條料的開式切料,一次成形的形位公差和尺寸散差大,綜合材料利用率低。後工序加工(硬磨)國內普遍使用M1080、XF004一般滾子專用磨床,就圓錐滾子而言,其產品加工精度一般達到JB/T10235規定的Ⅲ級精度質量水平。
國外先進的加工方法多為成行工序使用高速雙擊冷鐓機成形,封閉切料,成形公差小,留量小,綜合材料利用率高。例如直徑小於32mm的滾子成形誤差≤ 0.1mm,生產效率60-200次/min,Φ32mm以上時,採用車削成形加工。後工序加工(硬磨)採用高速高精度全自動磨床,產品質量水平在圓度誤差、批直徑變動量、圓錐角變動量的精度上與國內相比均提高1倍,表面粗糙度水平提高4倍以上,圓錐滾子綜合精度穩定達到JB/T10235的Ⅰ級精度水平,SKF滾子已達到規定的0級水平。
對於圓柱滾子外徑磨削,國產設備基本達到產品要求,但端面終磨和精研設備精度難於滿足加工Ⅰ級滾子的要求,特別是端面跳動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距世界先進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按軸承行業「十五」規劃目標,經新一輪的技術改造後,要求精密滾子到達Ⅰ級,穩定批量達到Ⅱ級,實現滾子設備標准化、工藝標准化、以及工裝標准化。專業滾子生產覆蓋率達50%,凸度化率達70%,外徑超精普及化率達50%,球基面無磁磨削普及化率60%,圓錐滾子Ⅱ級精度以上達到60%,圓柱滾子Ⅱ級精度以上達到75%.當前國滾子生產還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要求,為了提高滾子質量,應盡快組織專業化結構調整,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化滾子生產骨幹企業。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的管理方法,完善和推廣滾子聯線加工工藝、對數曲線工藝、弧端面工藝、光飾工藝、噴丸加工工藝、可控氣氛熱處理工藝、表面強化工藝等,進一步擴大新型模具材料、磨削液、滾子清洗、退磁、乾燥、塗油聯線設備,滾子表面光飾機,滾子表面強化機及滾子高效噴丸處理機床的開發。

⑥ 軸承的市場前景如何各地區生產軸承的種類為什麼樣的格局,占市場份額怎麼樣

問題范圍比較大,我試著回答看看哈

目前國內基本還是三大巨頭的天下,哈爾濱軸承廠,瓦房店軸承廠,洛陽軸承

廠,而後期之秀也不錯,大多分布在江浙一帶,如:人本軸承,天馬軸承等

而軸承品種太多,分為很多類型。一些廠家專門生產其中一類,也能占據一地

之席。如:關節軸承的老大,目前是福建的龍溪軸承。汽車軸承早幾年襄陽軸

承廠占的分額停大,冒似這幾年快要垮的樣子,好象被什麼三環收購了。而軸

承座的代表是江蘇響水縣的為代表,帶座外球面老大冒似應該算廣東東莞軸承

廠,但福建泉州地區的幾個帶座外球面廠這幾年也有點分庭抗禮的樣子而低

端微型的又好象浙江慈溪那些小工廠占的份額也是驚人的。

再就是低端或假冒偽劣的,那就是山東臨西,煙店咯。那裡要什麼有什麼,也

算是一大生產基地吧~~嘿

至於份額是多少。。那就不敢詳細亂講了~

不清楚,還可以繼續問哈

⑦ 軸承在南美國家的銷量怎麼樣

在亞洲市場中,日本為中國軸承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其發展重點放在了高附加值軸承上,普通軸承主要依靠進口。中國普通軸承產品的質量已可與日本產品媲美,且價格低廉。

中國香港、韓國、東南亞和中國曾是中國軸承產品的轉口貿易地,該地區已成為微小型家電、計算機等新興技術與勞動密集相結合產品的主要加工區,擴大對其高檔次微小型軸承的出口前景光明。另外應充分發揮該地區轉口貿易集散地及與歐、美貿易摩擦小的優勢,以此為跳板逐步敲開歐美高附加值軸承產品市場。

在亞洲市場中,中國軸承出口的重點市場是日本、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最具潛力的市場是阿聯酋、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

中國軸承的產品技術與質量水平非常適合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目前中國對拉美、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軸承出口額只佔出口總額的5%左右。未來幾年正是發展中國家逐步向工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其對軸承的需求成倍增長。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的軸承產品和技術出口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近年來,中國的家用電器、摩托車、發電機組等機電產品對拉美和非洲的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因此這些地區已成為中國軸承出口最具潛力的市場,應加大開拓力度。

⑧ 中國以後的軸承的行情會怎麼樣

2007-2008年中國軸承市場深度分析及戰略咨詢報告

中國軸承市場快速增長,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潮
中國軸承工業協會對全國113家重點企業的統計顯示,2007年1—10月軸承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3.2%,產銷率達到100.7%。軸承產量20.9億套,增長8.7%;軸承銷售量為22.1億套,增長11%,軸承產量產銷率達到105.6%。2007年1-10月,軸承行業重點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軸承產品業務收入完成240億元,增長20.2%,在軸承業務收入中出口軸承業務收入完成55.3億元,增長11.5%。從經濟效益看,2007年1-11月,統計的1584戶軸承製造企業實現利潤42.3億元,同比增長24%。
軸承細分市場 前景分析
數控機床軸承 「十一五」末期,國產數控機床國內市場佔有率從「十五」末期30%提高到50%以上。2010年將達到78.9億元,年均30%的增幅。數控機床從2001年的17521台到2006年的85000台,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7%,2007年數控機床的產量將突破10萬台,其中大型、高速加工中心等精密機床主軸軸承毛利較高,是令軸承廠家趨之若鶩的高附加值產品。
鐵路車輛軸承 按照「十一五」規劃,2010年機車保有量將達到1.9萬台,客車保有量達到4.5萬輛,2010年貨車保有量達到70萬輛,鐵路車輛軸承前景廣闊。
工程機械軸承 2006年工程機械行業總產量約為30.5萬台,行業收入同比增長約30%,達到1600億元;出口45.4億美元,同比增長71.8%。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呈現較快增長態勢,預估工程機械行業2007年將突破2000億元銷售收入大關,增幅達到23%左右,屆時,工程機械軸承也將在整機行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保持較高的景氣度。
汽車軸承 汽車約占軸承總消耗量的20%。我國汽車行業進入了需求強勁增長的時期,2007年估計國內汽車保有總量可以達到4300萬輛,預計到08年國內將迎來車輛更新需求的高潮。2007全年汽車銷量將達到850萬輛,比上年增長18%。
風電軸承 預計至2010年全球風力發電累積裝機容量為134,800MW,2005-2010年復合增長率為18%。2000年到2006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0.93%,預計2010年將達9000MW,相比2006年2604MW,復合增長率36%。遠期規劃到2020年將達到30000MW,市場巨大。風力發電設備主要包括主軸電機軸承、變槳軸承和偏航軸承以及變速箱軸承,風電軸承一般尺寸較大,受力復雜,加工工藝要求較高,目前市場供不應求。

中國軸承行業十一五規劃

中國軸承行業「十一五」規劃要點出台。規劃顯示,到2010年,全行業軸承總產量將達到80億套,產品品種達15000種,銷售額840億元,工業增加值252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55000元/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原材料綜合利用率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

在組織結構調整和優化上,培育2~3家年銷售額50億元以上和10家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大集團企業,20家產品有特色、年銷售額3億元以上的「小巨人」企業,6~8個規模化經營的軸承套圈毛坯、鋼球、滾子、保持架和密封件等零部件專業化和工藝專業化生產基地。行業生產集中度達到60%以上。

在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上,形成適應市場多層次需求,各個文件次產品合理配置的產品結構,其中高端產品約佔20%;中檔產品約佔50%;普通產品約佔30%。主機配套率達到90%。部分企業部分產品達到具有國際競爭力水平。重點發展為主機配套的中高檔轎車用各類軸承、低雜訊電機軸承等;重點研究開發新型轎車軸承等高新技術軸承。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軸承產量累計達1,102,316.99萬套, 2008年1-4月全國軸承產量累計達345,072.66萬套。
我們認為2008年我國軸承行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同時,在政策面上,國內軸承行業將繼續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戰略方針和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影響。我國軸承需求的驅動因素主要是主機行業和出口需求。我國經濟在「雙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控下,國民經濟仍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也仍將保持適度增長的態勢,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一批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所需機電配套軸承的需求為軸承市場構築了巨大的平台,為公司繼續穩步發展創造契機。同時,我國軸承的出口需求旺盛,前景可觀。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產業轉移加快,國際經濟合作深入發展都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良好機遇,有利於國內機械零部件製造商憑借製造、成本等優勢擴大出口,進一步拓展龐大的國際市場。因此,在國家GDP保持平穩增長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裝備製造業的宏觀背景下,我國的軸承需求仍將保持穩健快速的增長態勢。
本報告對我國軸承行業的相關概述、中國軸承行業發展狀況、各區域軸承產量情況、軸承製造相關經營數據情況、部分優勢企業發展情況、軸承行業的投資及發展對策等進行了分析,並對世界軸承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深入剖析。是軸承企業及相關投資機構全面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准確了解市場運行狀況,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的重要參考資料。
2008年中國軸承將加大橫向並購
2008年中國軸承將加大橫向並購-中國軸承,並購摘要:國金證券4季度機械基礎部件行業報告認為,大而散的國內軸承市場存量的整合勢在必行,而特大型和大型軸承平均增速可能超過20%,201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元。
國金證券表示,其研究思路有兩條:其一是選擇有高附加值的軸承,因為有80%的軸承供給充裕趨於過剩, 行業拐點初顯 哈鍋四輪驅動定三分天下科技自主創新使陝西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電力設備製造業:後勁十足陝西安徽五年投入500億元建電網鋼價"抬頭" 市場回暖值得期待廢銅爛鐵經加工成市場上搶手貨從2006中國數控機床展看行業發展優和勢兼備 2005年我國紡織機械產量同比上升了23%安陽鑫盛機床新品受關注桂林機床入選05年「最具成長性企業」 齊二機床集團廣納社會英才 八百餘求職者現場新型數控機床 全國展會上受青睞自主創新贏得尊重 沈陽機床「B計劃」挑戰零沈陽機床自主技術創新稱雄中國數控機床展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在上海開幕沈陽機床奪得國產數控機床「春燕獎」 「十一五」開局不凡 機床公司喜獲「春燕獎」 激發創意 實現想像--西門子參加CCMT取得圓滿
國金證券4季度機械基礎部件行業報告認為,大而散的國內軸承市場存量的整合勢在必行,而特大型和大型軸承平均增速可能超過20%,201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元。

國金證券表示,其研究思路有兩條:其一是選擇有高附加值的軸承,因為有80%的軸承供給充裕趨於過剩,而5%的軸承需求旺盛供不應求;其二關注的有能力通過並購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的公司,因為大而散的國內軸承市場存量的整合勢在必行。這兩條線索的交點,就是同時具備內涵式增長和外延式擴張實力的優秀企業,也是獲取超額投資收益的最佳品種。

由於機電市場需求旺盛,2007年預計全行業完成軸承產量80億套左右,實現銷售收入760億元,相應產量增長14%,銷售收入增長23%。國金證券預計,軸承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可望保持年均15%的增速。

特大型和大型軸承在行業中的產值比重約為20%,毛利率高達30—50%,連續5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1.71%。受重大裝備製造業高速增長的強力拉動,大型數控機床、鐵路車輛、冶金礦山設備等高精度、高速、高可靠性的大型軸承需求旺盛,節能環保的風電軸承供不應求。國金證券預計,這兩大類軸承的平均增速可能超過20%,201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0億元。

中國軸承行業規模已居世界第三位,估計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2010年行業前10家占據的市場份額約300億元,其中大約100億元通過並購來實現。這其中大型民營企業將發揮積極的作用,預計大型民營企業藉助並購可望實現30%以上的增速。

在供需特點和市場結構的雙重影響下,國內軸承鋼市場比較穩定,上半年軸承鋼GCr15價格大致維持在4500—4700元/噸的范圍,未來鉻、鎳、鉬等金屬價格上漲可能推動其略有上升,估計軸承鋼單價每上漲100元,行業平均毛利率下降0.67個百分點。

大型軸承+大型民企是現階段投資軸承行業以獲取超額收益的合理選擇。

⑨ 中國至今仍未攻克的尖端裝備:高端軸承,德日用十倍價賣給我們,未來呢

幾十年後,中國製造面臨著高端軸承的研製,依舊有著必勝的信念。從一窮二白到實現巨變,中國製造在不斷探索中前進,我們已經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關,如今面對尖端設備高端軸承,我們依舊有著充足的信心。在無數的技術人員、工人的努力之下,高端軸承自主化的目標指日可待。

中國必勝,中國製造必勝。

⑩ 想做軸承,誰現在能給我簡單分析下現在軸承市場環境如何

標題:中國軸承產業概況:是軸承生產大國但不是強國

我國是全球第四大軸承市場,也是主要的軸承生產國,世界八大跨國軸承公司都已在我國合資或獨資設廠。國內軸承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並走向國際化成為我國軸承市場競爭的主要特點。
由於技術原因,一直以來,國內企業占據著國內市場的中低端軸承的市場,而外商軸承占據著國內高端的軸承市場。近年來,在保持這種基本格局的情況下,市場也在發生著一系列的變化。跨國軸承生產商在搶占和鞏固我國軸承中高端市場競爭優勢的同時,也注意到中低端軸承的巨大市場容量,並展開了強烈的攻勢。面對跨國軸承生產商咄咄逼人的態勢,我國自主品牌軸承生產企業不甘於退守中低端市場,不再單獨追求生產能力的提高,而是加緊在技術學習、技術創新和轉變行業經濟增長方式上下功夫,力圖在高端市場上也有所作為。跨國軸承公司對我國骨幹軸承生產企業進行的一系列收購行為,以及國內企業之間的兼並重組的調整,使國內軸承市場的組織結構和競爭格局變得相對復雜。
從國內市場表現來看,最近幾年,原有眾多國有軸承生產企業在調整中繼續發展,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外資企業搶灘進入。哈軸、瓦房店軸承、洛軸等國有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繼續成為軸承工業的脊樑,依然占據著大部分國家重點主機配套市場。集中在江浙地區的眾多民營和私營企業如天馬集團、人本集團等得益於自身的靈活經營機制,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和地處沿海的有利條件,異軍突起,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占據了大部分通用軸承產品市場,其中一些優勢企業正努力向高端產品市場進軍。同時,世界各大軸承公司相繼進入中國,組建合資或獨資企業,形成了中國軸承工業的國有、民營、外資三足鼎立之勢。目前,我國軸承市場在保持國有、民營、外資企業鼎足而立的市場格局穩固的基礎上,持續動態變化。民營企業的優勢更加顯現,國有企業的比重逐年降低,內部調整加快;外資未來競爭強勢更加明顯,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已形成。
統計數據顯示,國內軸承行業生產規模近年來迅速擴大,2008 年該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66.66 億元,同比增長 24.75%;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 1719家,行業內前十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為 20%左右,前五十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約為 47% 。
總的來看,中國軸承行業的集中度不高,產能分散,目前還停留在產能擴張上面,還沒有進入到品牌擴張的階段。由於行業技術進步相對較慢,研發和創新能力低,造成國內市場競爭激烈,低水平、同質競爭嚴重。但新近趨勢顯示,行業聯合兼並、資產重組有加速之勢,隨著行業整合的展開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份額已開始逐漸向少數優勢企業集中,軸承行業的生產集中度有逐漸提高的趨勢。各大企業也加大了技術研發,產業技術的發展必將影響到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格局。因此,行業中只有研發實力雄厚、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進而具備國際化競爭優勢。否則,在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強大競爭壓力下,其未來成長前景不容樂觀。
(文章來源:http://blog.mrobay.com/archives/2338)

閱讀全文

與中國軸承發展前景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壓泵機械密封如何更換 瀏覽:396
cad賤人工具箱設置命令 瀏覽:734
glk300怎麼製冷 瀏覽:124
設備維修計入和固定資產哪個好 瀏覽:300
什麼是流量閥門 瀏覽:981
腐植酸處理設備哪個好 瀏覽:872
老式機械鍾值多少錢 瀏覽:358
管道閥門前後是指哪兒 瀏覽:499
東昇機械廠怎麼樣 瀏覽:812
軸承皮座怎麼安裝 瀏覽:671
軸承孔的螺絲怎麼取下來 瀏覽:132
製冷站造價多少 瀏覽:798
超聲波平底孔怎麼檢測 瀏覽:892
東莞寶強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4
機械進場費怎麼算 瀏覽:555
機械損失是由什麼造成的 瀏覽:675
工地上儀表算什麼費用 瀏覽:917
比亞迪f0軸承感測器多少錢 瀏覽:91
閥門廠是做什麼的圖片 瀏覽:68
暖氣放水閥門銹死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