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靜物拍攝都需要哪些器材
導語:靜物攝影是很大的一個門類,而且和其他攝影題材相比很有自己的特點。那大家知道靜物拍攝都需要哪些器材嗎?下面就由我來告訴大家吧!
靜物攝影是很大的一個門類,而且和其他攝影題材相比很有自己的特點。所以說到靜物攝影需要的器材,當然也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從理論上來說,攝影只需要兩樣東西:光和相機。 拍攝靜物同樣如此。在自然光線下拍攝,我們只需要有一台相機就可以。這和其他攝影沒什麼區別。最典型的就是比如拍美食,一般大多都在自然光下進行。
除了自然光拍攝之外,靜物攝影也經常會在人造光環境下進行。這正是靜物攝影的特點之一。談到人造光環境,就要涉及到更多的器材話題了。
首先,我們當然需要光線。無論是熱靴閃光燈、攝影燈或LED燈管都可以使用。甚至有時候普通的燈泡都可以。但是一般不會使用熒光燈管,因為這種光線的帶有綠色色偏,而且非常難處理。
如果你希望進行嚴肅的靜物攝影,那麼的專業的燈光就是應該考慮的。具體的燈具和數量要根據你的預算和需求確定。
如果你想拍攝那種沒有背景畫面的產品照,那麼還需要一個帶無縫背景的靜物台。無論是自己DIY或在器材店購買都可以。
為了保證得到高質量的.照片,一支穩固的三腳架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這些基本配置,在靜物攝影中你還會用到各種小工具。比如反光板、遮光板、A字夾、皮筋等等。這些小東西可以讓你的工作更順利。好消息是這些東西大部分用我們日常普通的家庭用品就足夠了。
最後,真正決定一張靜物照片是否精彩的,是你獨一無二的創意。
Ⅱ 日常生活中靜物攝影技巧
導語:作為一名靜物攝影師,拍下靜物的過程是一種享受,從觸摸、觀察、放置、再到拍攝,我就像是一個強權在握的導演,每一步都會小心翼翼地去執行,因為害怕稍不注意就會錯失它們自身的某個閃光點,下面小白你就來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日常生活中靜物拍攝技巧有哪些。
在器材方面,我使用的EOS 750D,雖然這只是一款入門級的單反,但在靜物拍攝的使用過程中,這款機型的拍攝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特別是EOS 750D有Wi-Fi和NFC近場通信功能,所以我可以通過手機和相機連接,利用手機充當快門線,拍攝非常方便。下面我將從畫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光源的選擇、景深的控制這四點來分享一些靜物攝影的拍攝心得也希望能幫到大家,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用品拍出滿滿的格調。
合理的畫面布局
每一個物體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特性。在拿起相機之前,我們可以先仔細觀察面前這個即將被攝取的物體,從外觀到本質。這樣一來,就能夠根據靜物自身擁有的氣場來決定畫面的布局。准備好相關的輔助道具後,就可以開始構思畫面的搭配細節了。搭配物與主體物的`擺放位置也十分重要,需要遵循一定的線性規律來進行擺放,而日常拍攝靜物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布局方法:點線結構、“S”型結構、平行線結構、交叉線結構、開放式結構等等。這幾種構圖方法基本都遵循了黃金分割的方法,將正副畫面以合理的比例進行分割,使的畫面內容豐富但不雜亂,同時主體能夠得到突出。
兩個木盤搭配物的擺放線條與兩個酒瓶的擺放線條形成了交叉線。這就是上文我們提到過的“交叉線結構”。畫面前景背景主次有序,一幅畫面中融入多個元素仍保持整潔的整體感。
而這張,採用了點線結構法,條形麵包與刀叉的擺放方向形成了交叉線,並在其中包容下了主體食物圓盤,巧妙地成為了視覺中心點。
巧妙的色彩的搭配
對攝影畫面的色彩進行布局時,就像在玩一場場游戲,有趣又刺激,你可要多動動心機。依附於對靜物本身的細致觀察之後,就可以很容易地確定畫面的色彩及調性。色彩的搭配分兩大類:對比色調與同色系色調。你可以選擇讓色彩對比鮮明一些,顯得一切都性情盎然;也可以使色調統一,也許可以製造出一塵不染的畫面感。
對比色色調讓畫面充滿活力。以上這張照片就遵循了對比色調,新鮮的綠色蔬菜上堆積了紅色的番茄,紅色與綠色的碰撞充滿活力,是不是一看到就食慾大增呢?動機如此明確的對比色調,讓畫面秀色可餐。再來看看色調統一的畫面帶來的效果。
同色系色調讓畫面和諧統一。看看上面這樣示意圖,白與藍這兩個顏色幾乎霸佔整個畫面,畫面色調和諧統一,清新簡潔。對於同色系的色彩搭配可詳見色卡,相近的2-3個色相可配置在一張畫面中。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搭配物的色彩飽和度要低於主體物的色彩,因為飽和度過高的色彩很容易在畫面中凸顯,搭配道具時不要搶了主體物的風頭。
合理的利用光源
光線對於一張好照片來說至關重要。無論是使用室內光源還是室內光源,光線的軟硬程度、強弱、方位,還有主光與輔光的光比控制,這都需要由你來精心策劃。從光源的大類上來說,可以分為硬廣光源及軟光光源。硬光光源可以打造出光線對比強烈的畫面,使靜物輪廓分明,畫面的亮部及暗部對比明顯;軟光光源十分細膩,能夠讓物體的明暗面都完美地結合而展現,畫面更加柔和,採用這種光源時,我們可以採用反光板進行配合,減少光比。採用何種光源,也要針對所拍攝的物體而區分對待。
上面這張照片使用了碗口燈置於前測光光位,碗口燈可以製造出硬光光源。硬光的可塑性強,竹簾放置在光源前方,改變了光的形狀。你也可以手工製作一些別的形狀,類似窗戶的“十”字形,這也是光線造型中常用到的方式。還要注意的是,光源的角度要足夠低,才能拖出長長的影子。那麼,如果是對比度弱的軟光會為畫面製造出怎樣的效果呢?
這張照片是利用自然光光線拍攝而成的,畫面的左側是窗邊。下午3-4點左右的太陽光線很柔和,傾斜地打入室內,這個時候很適合利用自然光線拍照。而用反光板為靜物補光,以至於光線反差不會太大,從而得到一張對比度較小的高調畫面。這樣的軟光源讓整個畫面顯得柔美安靜。
精準的景深控制
合理控制好景深,就能得到一張主次有別的好照片。景深是由焦距、光圈值、物距這三點來控制的。在靜物拍攝中,景深淺而虛化效果明顯的景深控制是比較合適的。使用長焦鏡頭或是大光圈都能夠得到淺景深的畫面,亦或是調整遠景或是前景與清晰焦段的實際距離來製造虛化。這可以根據現場光源與實際物體大小來決定你以何種手段來得到淺景深的畫面。
上圖中這個可愛的粉色的天使形態的靜物是一個移動電源,我為它製造了一個秘密花叢的環境。選用f3.2的大光圈使背景的花卉都虛化掉,背景滿滿的鮮花一點都不會搶去主體物的存在感,這樣的淺景深讓主體物尤為突出。如果你細心留意,可以看到畫面左側和右上側有兩片虛化掉的綠色色塊,這是我為了營造叢林感,將兩片樹葉道具放置於鏡頭前方的。因為這兩片樹葉距離主體物所在的清晰范圍更為遠,所以虛化更加明顯,這就是利用物距來製造虛化。
再來看這張食物圖,使用了長焦進行拍攝,因為食物的體積不大,長焦構圖范圍小,也不會造成畸變。同時,淺景深很好的突顯出了食物的肉感,也讓遠景的食物虛化掉,主體物尤為突出。
靜物攝影是一種可以使自己身心放鬆的攝影方式,而且也相對容易完成。對於靜物攝影的拍攝心得就分享到這里,其實再多的技巧也不如自己拿起相機去拍攝,在拍攝中摸索攝影的樂趣。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細心觀察,多多拍攝,從而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拍攝能力。
Ⅲ 室內靜物拍攝,用什麼相機和鏡頭
拍微小的物體,可以用微距鏡頭。比如百微。
拍體積比較大的物體,可以用35定或者50定,也可以用24-70焦段的恆定光圈變焦鏡頭……這類鏡頭畫質更高。
由於預算有限,只有不到1w的預算,所以,想把這些器材都配齊,有難度……
可以選擇一部半幅機身,配一支與自己所拍攝的大多數題材相適應的鏡頭(比如拍攝微小物體的時候更多,那就選擇一支微距鏡頭),等以後預算充足了,再去配齊其他的器材……
至於具體型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去選擇……確定價格以後,在那個價位上的可選機身和鏡頭的型號就不多了,可以很容易做選擇了。
Ⅳ 拍攝靜物攝影都需要什麼設備
00S 機器更硬朗一些 做工也不錯 推薦D300S
買D90 不如 買D7000 , D7000現在各個方面都要超越D90。
有個問題你要搞明白 專業級的機器 指的不是成像質量 而是指機身質量。 總有人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總以為 專業級的機器 成像質量就會更好。 這個是概念錯誤。
專業級的機身 是說它的做工材料比較高級 比如專業機身可以有 防水滴 防塵效果更優秀 機身更堅固結實 耐低溫 等等。。
我不建議你買 D300S 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玩意
在尼康裡面選擇的話 要麼上全副D700 如果覺得超預算 想買非全副機 就買D7000
數碼的東西 永遠選新 不選舊, 越是新出的越先進 ,這是必然 跟手機一個道理。
成像效果你在網上是看不出來什麼的 用的鏡頭不同 PS風格不同 光線環境不同 色差 對比 飽和等等都不同。 你怎麼能比較出來成像質量? 再說 D90 和D300S 用的感光材料有什麼不同? 怎麼就會有人認為 D300S效果會好於D90呢? 。。。 無語
綜上所述 建議你好好看看 D7000 現在賣得很好 而且普遍沒反應有什麼大問題。 至於鏡頭 不推薦你買適馬 , 直接買原廠的。
非全副用50MM的鏡頭 焦距貌似很尷尬 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這個就要看你個人習慣了。反正記住 要買原廠的 ,不要迷信 適馬 龍騰 什麼的, 網上網友們的照片也僅僅是做個參考,用同樣的設備 有的人拍得就好 有的人的照片就很難看。 所以還是自己去店裡 看看 哪個用著舒服就買哪個 。 這樣最靠譜。
Ⅳ 喜歡拍攝的朋友,你們都用什麼拍攝設備,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我平時使用的拍照設備有這些:
一、手機 。理由如下:
二、單反、微單、膠片機
我拍的最多的也就是人像了,另外我不發燒器材,所以設備沒有很貴也沒有很豐富。滿足使用就可以的那種。按購買先後順序排列:
佳能80D 。鏡頭有適馬17-70、18-300鏡頭,佳能40 2.8、10-22廣角鏡頭,後來還買了一個85 1.8用。變焦主要是圖了個拉近效果,40主要是覺得用來拍人還可以,廣角主要用於外出 旅遊 拍風景用,再後來買個85,也是為了拍人像用;
美能達X700 。鏡頭就一個MD 50 1.4,買這個膠片機一來是因為便宜,二來是因為有時候約拍需要用倒,三就是這個相機看著挺漂亮的,不僅可以拍照還可以用來做道具。膠片就是不能拍了之後立刻看到效果,得拿去沖掃才行,成本比數碼高不少。
索尼A72 。鏡頭也是一個55 1.8,另外有時候出去拍照會借用朋友的135Art,因為我主要還是拍人像,所以後來的鏡頭都沒有超廣這種。而用了索尼相機之後,拍照的機會就少很多。這跟器材沒關系,主要還是自己比較忙,只能周末時候去拍照。相機性能上來說,確實比之前的80D強,但膠片的那種特有的感覺,還是得膠片才行。
另外我由於剪輯水平一般,所以視頻拍攝都是用手機沒用相機干過,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出來,然後用手機做個卡點視頻發到社交平台的。以上就是我的拍攝器材分享了,歡迎喜歡拍照或者拍視頻的朋友一起互相交流哦!
相機及鏡頭:佳能5D3 EF70-200F/2.8L USM ll +EF16-35/2.8L USM lll+EF24/1.4L USM ll。
5D3雖然機型有點老,基本滿足一般拍照,但是寬容度差,拍星空噪點多,只能拍1080P的視頻,無翻轉屏,拍視頻太累,極其不方便,鏡頭都是感動公司的當家紅圈,除了24定焦邊緣成像差點,紫邊明顯外,其餘都非常棒。
無人機:精靈4
笨重,包裝盒龐大,每次外出都要像忍者神龜一樣,背著個大殼,非常顯眼,成為保安的眼中釘,經常被人拒之門外[尬笑]
腳架:捷信GT2541 馬小路MT5L 馬小路MT01
捷信2541,小巧便攜,阻尼很好,雨中海邊均使用過,8年了沒什麼毛病,可惜已經停產,成捷信為永恆的經典之作。馬小路稍重,阻尼稍大,國貨後來之秀,比較少用。
手機和穩定器:iPhone X Max pro512 大疆OSMO Mobile2
iPhone X Max pro手機顏色還原不錯,視頻可以拍4k60幀每秒,是目前我的主力視頻拍攝機型,機內防抖功能不錯,很多時候不用穩定器,直接手持就可以出片,視頻素材可與Mac Book pro隔空投送共享,配合Final cut pro剪輯,非常方便,唯一缺點就是拍視頻從暗處移動到高光時,過渡沒那麼自然,還有晩上拍攝有點吃力,不過拍一般發朋友圈的小視頻綽綽有餘。
從卡片機折騰到單反,其實最終使用最多,最方便的還是手機[呲牙][呲牙][呲牙]
接觸攝影多年,攝影器材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簡單分享下我的攝影器材。
1、初學期
剛學習攝影時,當初在一個同樣喜歡攝影的學弟帶領下購買了人生第一部單反相機佳能60D,並搭配「窮人三寶」之一的「小痰盂」EF 50mm f/1.8 STM鏡頭,就這樣開啟了我的攝影生涯。後來下半年配了一個兩三百塊的金鍾CX-888三腳架拍攝慢門用。
2、發展期後來,專注於拍攝人像和風光。就把「小痰盂」賣了,升級到了EF 50mm f1.4 USM。廣角方面,直接一步到位(那時候第三代還沒出)買了大三元16-35mm f/2.8L II USM。並且還豐富了一些攝影相關的配件,比如電子防潮箱、電子快門線、雙肩攝影包等。
3、穩定期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對器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不到兩年之內就慢慢地補足了自己所需的器材。
(1)機身
升級到了佳能5D3,一段時間內也不打算升級了,反正夠用就行。其實主要還是窮,沒有閑置資金去升級。
(2)鏡頭
補了長焦空白,買了「愛死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加上之前的兩款鏡頭,基本涵蓋了廣角到長焦,滿足我的拍攝需求了。
(3)三腳架&雲台
三腳架升級到了Gitzo捷信登山者系列GT3542,雲台搭配的是FLM孚勒姆 CB38FT-AII,快裝板是FLM 孚勒姆 QRP50,這樣的搭配非常的穩固,滿足我拍攝城市、自然慢門風光的需求。另外,還配了馬小路MT-01桌面便攜三腳架。
(4)閃光燈&引閃器
有時候會拍一些靜物和人像,有閃光燈方面的需求,就購買了永諾YN600EX-RT閃光燈以及永諾YN-E3-RT引閃器。
(5)濾鏡
濾鏡購買的是Lee李牌的系統,GND中灰軟漸變鏡0.6檔和0.9檔個一片,另外還配了一片Big Stopper 10檔減光鏡。濾鏡架和轉接環也是李牌的,100mm轉82mm。去年將兩塊漸變鏡給賣了,只保留了減光鏡。
(6)配件
其他配件可能和拍攝時的相關度不大,但我認為還是自己需要的。例如乾燥箱購買的是思銳 HC50,校色儀用的是紅蜘蛛第4代,清潔套裝買的是威高系列,另外還配置了簡易拍攝台。
目前這些器材先這么用著,等自己技術再上一個台階,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拍攝需求,再補充或者升級器材。反正就那句話:攝影器材夠用就行,升級器材前先升級你的技術。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歡迎關注與交流
現在所用的單反是佳能5D4,鏡頭目前只有一個EF 50mm F1.8 STM的人像鏡頭,拍攝一些靜物也是很不錯的。一般外出拍人像,街景都還是可以的,之前嘗試拍過夜景,但是成像畫質很一般了,沒有廣角鏡頭拍的好。
手機拍照的話,之前一直用iphone 6拍攝,不得不說蘋果拍攝的畫質還是很不錯,但是夜景拍攝上,蘋果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曝光不足,暗處失真,細節保留的不到位,都是需要不斷升級的。
現在換了iPhone Xs Max,照片的畫質和銳度都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蘋果原生相機的強大,是國內一些手機品牌不能媲美的,縱覽小米、OPPO、華為等,都雖然有專業模式拍攝,整體的感覺上來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蘋果的相機拍攝。
下面是我之前拍攝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升拍攝的不足。
1DX、5Dsr各一個,35F2,50F1.2,100F2.8,1635三代,2470一代,70200F2.8二代,死馬150600s
佳能單反5D4,鏡頭16-35mm2.8,50mm1.4 24-70mm2.8,70-200mm2.8
我用的是尼康D5相機,24--70和70--200的兩支鏡頭。
個人覺得,如果喜歡拍攝,攝影技術好用什麼設備都能拍出好看的圖片;
我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的,手機像素要高,不然也會影響效果的。
5d4機身,24-70和70-200兩個頭,夠用了
我的設備:尼康D850+60微+105微+24-70,富士xt30。買玩具,得挑自己喜歡的0
Ⅵ 拍攝需要什麼設備 需要詳細點的
拍攝需要如下設備:
1、照相機,最佳選擇是數碼單反相機。
2、存儲卡,用來存儲拍攝信息。
3、閃光燈及燈組,用來補光。
4、三腳架,用來穩定相機拍攝。
5、小型攝影棚,用來拍攝靜物。
Ⅶ 拍攝靜物需要什麼器材
像機、三腳架、反光板、背景架、攝影燈、還有背景紙、背景板、藍齡膠等,根據拍的物體不同所需要的背景板、背景紙和物品也不一樣,學習初期我們這邊都有配置這些東西,後期自己拍照的時候,要按照自己的需要來;
Ⅷ 各種類型靜物攝影小竅門
導語:五花八門的商品是很難用同一的技術和方法來處理的,每一類商品都有其特點,攝影技巧 要拍攝好,必須仔細研究商品的外形、質地及用途,根據廣告的創意要求,確定好拍攝器材,給出最佳的布光和構圖,並在拍攝過程中進行嚴格的技術控制,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吸光、反光和透明物體
如果按物體對光線的作用性質來分類,那麼所有的物體可分成三大類,這就是吸光物體、反光物體和透明物體。在廣告攝影中,掌握這三類物體的拍攝技巧是最為基本和重要的。
1.吸光物體
吸光物體是最常見的物體,像木製品、紡織品、纖維製品及大部分塑料製品等都屬於吸光物體。吸光物體的最大特點是在光線投射下會形成完整的明暗層次,其中,最亮的高光部分顯示了光源的顏色;明亮部分顯示了物體本身的顏色和光源顏色對其的影響;亮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最能顯示物體的表面紋理和質感;暗部則幾乎沒什麼顯示。
廣告攝影中,對吸光物體的布光較為靈活多樣。表面粗糙的物體,如粗陶製品等,一般採用側光照明來顯示其表面質感。表面光滑的物體,如部分塑料製品和表面上過油漆的物體等,一般都有光澤,會反射少量定向光線,所以宜用大面積光源來照明,布光時,要注意光源的形狀,因為這類物體的高光部分能將光源的形狀反映出來。
2.反光物體
反光物體主要有銀器、電鍍製品和搪瓷製品等,它的最大特點是對光線有強烈的反射作用,它一般不會出現柔和的明暗過渡現象。
反光物體布光一般採用經過散射的大面積光源。布光的關鍵是把握好光源的外形和照明位置,反光物體的高光部分會像鏡子一樣反映出光源的形狀。由於反光物體容易缺少豐富的明暗層次變化,所以,可將一些灰色或深黑色的反光板或吸光板放置在這類物體旁,讓物體反射出這些色塊,以增添物體的厚實感,改善表現效果。
對形狀和體積特別復雜的反光物體,布光時需要採取復雜的措施,最常用的是“包圍法布光”。“包圍法布光”是指除了照相機鏡頭開孔之外,用一個亮棚將被攝物體包圍起來,然後再在亮棚的外邊進行布光。“包圍法布光”所用的亮棚可以用白紙或白色織物做成,用透明的支架,如有機玻璃棒或尼龍繩等加以固定。用“包圍法布光”時亮棚的設計布置是多樣的,但有一點應明確,反光物體會像鏡子一樣毫不保留地將周圍的一切反射回去,亮棚稍有缺陷,就會在被攝物體上顯示出來。
3.透明物體
透明物體主要指各種玻璃製品和部分塑料器皿等,它的最大特點是能讓光線穿透其內部。
拍攝透明物體時,表現物體的透明感並不困難,不管背景是深是淺,它總會透過去;但是,對於透明物體光亮感的表現,就要利用反射,使之產生強烈的“高光”反光,透明物體的形狀則利用光的折射來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按常規給透明物體照明,如用 45°側光照明,拍攝的效果並不好,此時,大部分光線會透過物體,只有一小部分被反射,不管使用什麼背景和色彩,透明物體只能隱約可見。對透明物體最好的表現手法是:在明亮的背景前,物體以黑色線條顯現出來;或在深暗背景前,物體以淺色線條顯現出來。
“明亮背景黑線條”的布光主要是利用照亮物體背景光線的折射效果。透明物體放在淺色背景前方足夠的距離上,背景用一隻聚光燈的圓形光來照明,光束不能照射到被攝物上,則背景反射的光線穿過透明物體,在物體的邊緣通過折射形成黑色輪廓線條,線條的寬度正比於透明物體的厚度。改變光束的強度與直徑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光束的強度越強,直徑越小,畫面的反差就越強。畫面的反差情況僅僅由聚光燈的強度與直徑決定,是非常有利於拍攝時的控制。
“暗背景亮線條”的布光方法主要是利用光線在透明物體表面的反射現象。被攝體放在距深色背景較遠的位置上,被攝體的後方放置兩只散射光源,由兩側的側逆光照明物體,使物體的邊緣產生連續的反光。“暗背景亮線條”的布光特別有利於美化厚實的透明物體,但這種布光手法技術上不易掌握,需要不斷調試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在運用這種布光時,一定要徹底清潔透明物體,任何灰塵或污跡都會毫不客氣地被顯現出來。
拍攝透明物體,還應注意曝光控制,使用“明亮背景黑線條”方法時,用測光表對明亮的背景測光,然後按測得的測光數值增加1級曝光,這樣既能保證背景明亮,又能保證物體輪廓線是黑色的。使用“暗背景亮線條”方法時,曝光量的確定較為復雜,此時,可測量18%標准灰板,以這個測光數值曝光,亮部會曝光過度形成白線條,而暗部也能保留適當的層次。
食品
食品是人類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消費品,也是廣告攝影最常見的拍攝題材。但有經驗的攝影師都承認,食品是最難拍攝的物品之一。很多食品或菜餚在室內常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就會改變其色澤和質感,因此,攝影師必須在拍攝前做認真而細致的准備,待食品或菜餚烹調上桌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拍攝,才能保持其原始的色、香和味。
1.布光
拍攝食品的布光較少使用直射的硬光,而是使用仍帶有一定方向性的柔光。柔光的柔軟程度視食品的表面狀況而定,若食品的表面較為粗糙,一般應使用光性稍硬的柔光;若食品的表面光滑,則要使用光性極軟的柔光,這樣,食品的質感得到最佳表現。布光時,要注意光照亮度是否均勻,對暗部要作適當補光,以免明暗反差過大。在需要用輪廓光勾畫被攝體外形時,輪廓光也不宜太強,並要在泛光燈前加裝蜂巢,以控制光域,不幹擾主光。
2.選擇餐具
食品通常用餐具來盛裝,在選擇餐具時要注意餐具的'形狀、紋樣及色調是否與食品諧調,要記住,食品是主,餐具是賓,絕不能喧賓奪主。
3.巧用替代品
有些食品或菜餚一上桌就會改變其初始狀態,對此,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尋找一些逼真的替代品,如利用一些人工的材料模擬食品或菜餚的形狀和質感做一些假的食品,以還原食品的最佳狀態。典型的例子就是拍攝冰塊,無論你拍攝得怎樣迅速,冰塊在燈光下的融化速度遠遠超過你的想像。因此,在拍攝帶有冰塊的食品畫面時,攝影師一般選擇一種由有機玻璃做成的假冰塊。這樣的冰塊不僅拍攝效果逼真,而且不管你拍攝多少時間,也絕不會融化。此外,在拍攝冰淇淋時,用土豆泥染色代替冰淇淋,也可免除真品迅速溶化之憂。
4.其他技巧和經驗
拍攝水果時,如果將水果用色素液體浸泡,它會顯得更鮮艷。而如果將大部分水果塗上油,然後用干布打磨,則它的質感會更誘人。
拍攝啤酒時,在酒杯或酒瓶的外表噴上水霧,會使啤酒如同剛剛冷凍過。如果在啤酒里放些微量精鹽,則會使啤酒產生美觀的白色泡沫。
如果要拍攝熱咖啡冒出熱氣的畫面,採用化學方法效果會更好。具體方法是先在咖啡中加少量醋酸,然後滴幾滴氨水,就可以產生逼真的煙霧了。
拍攝炸肉或香腸時,在其表面塗上油會增加其新鮮感。
拍攝蔬菜時,不妨將蔬菜用鹼水泡洗一下,這樣,更能顯現出蔬菜鮮嫩的質感。
手錶和首飾
手錶和首飾是常見的日用品和裝飾品,它們較為小巧,而且式樣和種類較多,因此,拍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攝影師有非常專業的攝影技術和技巧。
1.合適的器材
由於手錶和首飾通常較小,拍攝時要作近距攝影,因此,使用的器材應從近距攝影的角度來考慮。照相機以機背取景式的大片幅照相機為佳,大片幅照相機的蛇腹能作較大幅度的伸縮,給近距攝影帶來許多方便。鏡頭一般選用中、長焦鏡頭和微距鏡頭。使用中、長焦鏡頭時,鏡頭與被攝體的最近對焦距離可稍大,布光較為方便。但如果對拍攝畫面的質素要求非常高,則應選用微距鏡頭。
2.拍攝手法
拍攝手錶和首飾通常採用兩種手法:一是將手錶和首飾作為主體單獨構成畫面;二是採用模特佩戴手錶和首飾,以模特作陪襯來突出手錶和首飾。
採用模特佩戴手錶和首飾的手法拍攝時,模特(特別是模特佩戴首飾的身體部位)一定要美,否則,很難與手錶或首飾相映成趣。用這種方法拍攝,一般在構圖的景別上採用特寫或大特寫,在用光上一般採取控制光域,將手錶或首飾區域光照稍亮,而手錶或首飾以外的區域光照稍暗,以形成手錶或首飾與模特間的影調明暗對比,盡可能地突出手錶或首飾。
採用手錶和首飾單獨構成畫面的手法拍攝時,首先要將手錶或首飾擺放好。首飾通常很細小,擺放不容易,對於細小的首飾,一般是先將一枚細針用膠粘在首飾上,然後再將針固定在拍攝檯面上,但在拍攝時要看不出粘接和針的痕跡。由於首飾的種類、質地繁雜,因此,很難有一定的布光規則,一般情況下,對金銀首飾多用柔光照明,對多面的寶石則用直射光布光。布光時應注意首飾的質感能否得到很好地表現,首飾的每個面、每條棱線是否達到理想的明度等,若不夠理想,要耐心地進行調整,直至有了完美的效果。
3.近距攝影的曝光補償
如果使用大片幅照相機對手錶和首飾進行近距攝影,由於蛇腹過分延伸,在拍攝時一般要進行曝光補償。
時裝
時裝攝影最本質的目的就是用來推銷流行服飾,但在表現手法上,它比其他攝影題材更具超前性。
1.器材
時裝攝影的照相機一般以120和135照相機為主,120照相機在整體素質和靈活性方面有較好的兼顧;如果拍攝的照片不作高倍率放大,則使用135照相機會顯得更靈便。鏡頭一般選用中、長焦鏡頭,這樣有利模特形象的突出和背景虛化。在某些個性時裝攝影中,有時也會採用廣角鏡頭,以產生新穎、獨特的視覺效果。
2.模特
時裝攝影中,模特角色的重要性各有不同。在時裝目錄作品中,模特的作用只不過是顯示服裝,但是,在時裝雜志的主題特輯中,模特的個人氣質及外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攝影師必須根據廣告創意和時裝的特點,選擇氣質和形體合適的模特。在以形體的特定部位為中心的廣告中,攝影師還必須特別注意模特的某些面部或體形特徵,如頭發、眼睛、耳朵、鼻子、手、指甲、腳、頸部和臀部等。
3.化妝
化妝是時裝攝影中必須的步驟,它也是獲取模特美貌的重要因素。化妝的類型除了同模特的氣質、容貌和時裝的風格有關外,還與布光方法有關。通常的高角度正面軟光,具有良好的漫射特性,大多數的化妝技巧都與之適宜。但較硬、漫射較少的布光需要較平滑和柔和的化妝。完全的正面光平板而強烈,因此可採用濃而對比大的化妝。如果使用黑白膠卷,就要避免紅色,因為紅色在黑白影像中會變成黑色,此時,最好的代替品是棕色。
4.室內拍攝要點
時裝攝影大多在攝影棚進行,攝影棚要足夠大,這樣便於布光和使用中、長焦鏡頭。為了能快速抓取模特的動作和神態,光源一般採用電子閃光燈。拍攝時,布光極為關鍵,布光不僅要表現出時裝的色澤和質地,而且還要兼顧模特的光照效果。通常情況下,以軟光作為主光。主光要有足夠的亮度和光照面積,主光的光位一般要高於模特,這樣光效才自然,另外,主光要與模特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容易引起模特光照不勻。輔光一般也採用軟光,輔光除了改善暗部層次外,還要配合主光完善被攝體的造型。輪廓光要謹慎使用,只有在深色背景的情況下使用;如果是淺色背景,使用輪廓光反而會引起被攝體輪廓暈化。布光時,還不能忘記給模特布上眼神光,這會使模特顯得炯炯有神和更加動人。
5.室外拍攝要點
如果選擇在室外拍攝時裝,那就沒有攝影棚內拍攝這么方便,主要原因是室外的光線受氣侯和時間的影響很大。一般情況下,要充分利用早晨或傍晚時的陽光拍攝,此時的光線最柔和,色彩也最豐富。中午的陽光一般不能用於拍攝,模特在頂光的照明下,眼窩、鼻樑下會產生濃重的投影,形象不佳。由於室外自然光不及攝影棚內人造光變化多,因此,在室外拍攝時要帶上一、二隻閃光燈和大型反光板,以在需要時調節光效。
室內人像
廣告攝影中,模特與商品是密不可分的,在拍攝時一般採取兩種方法,或以商品為主,或以模特為主。而以模特為主的畫面大多在攝影棚內拍攝,因此,掌握一些室內人像攝影的基本技術與技巧很有必要。
1.器材
室內人像攝影相機的選擇餘地較大,根據拍攝需要,可選擇大片幅的機背取景相機,也可選擇中片幅的120相機或小片幅的135相機。一般來說,120相對照片質素和拍攝時的靈活性有較好的兼顧。若選擇6×6片幅的120相機,應配以焦距為 80mm、150mm和250mm的常用鏡頭;若選擇135相機,則最好配以焦距范圍在80-200mm的鏡頭。80-135mm的鏡頭適合齊肩人像的拍攝,200mm的鏡頭則便於拍攝臉部特寫。人像攝影中,長焦鏡頭的壓縮效果可以使長臉或長鼻子的模特變得比原來更漂亮。
2.布光
一般情況下,主光要模擬陽光,從一個自然的角度照射過來,而其他光只能用於彌補陰影或修飾人物某些部位。主光將光和影投在臉上,給臉以形狀、深度和個性。主光可從模特眼中反射過來的眼神光來表明它的存在,研究人像照片中的眼神光,就可以知道主光的形狀(圓的或是方形的)、大小、位置以及使用什麼光源來拍攝等。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人像攝影布光方法:
中心布光對拍攝有皺紋和暇疵的女性有效,因為它對皺紋和暇疵產生的陰影最少,皺紋和暇疵不顯得突出。對戴眼鏡的人一般也採用這種布光方法,因為它不會使鏡框在眼睛上產生投影。這種布光對凹眼睛的人也非常適用。“中心布光”會使臉部變寬和變平,特別在使用長焦鏡頭時就更加明顯,但它不適用於圓形的臉。
高布光 有時也稱蝶形布光。因為這種布光法所形成的陰影在鼻子下面。“高布光”強調了兩頰的美麗,特別適用於橢圓形臉的年輕女性。
環形布光 能顯示出相當明顯的瘦長
效果。注意不要讓環碰到嘴唇。這種布光常用來矯正歪曲的鼻子或在臉上產生瘦長的效果。
倫布朗布光 以著名畫家倫布朗命名的,也稱“活動天窗布光”。因為畫家在他工作室的房頂開了一個天窗讓北光進來,這北光使他的許多模特在這個角度的光線下變得優美,特別是在鼻子另一側產生鑽石形的光。
分裂布光 可強調臉部的肌膚特徵。因此在選用這種布光時,模特一定要有很好的皮膚。但如果想在照片上表現建築工人或老人的性格特徵,這種布光技巧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種布光方式對豐滿的臉也很適用,因為光和影的分隔會使臉大大變窄。
散光布光 是指給接近相機一側的臉布光,它可使臉變寬。
限光布光 是指給遠離相機一側的臉布光,它可使臉變窄。
3.背景
無光的白色投射屏是很好的人像攝影背景,燈光離它越遠,它就越暗。簡單地增加被攝體與屏的距離,就能在同一背景上產生白色及不同色調的灰色,甚至還能產生黑色背景。有一種產生淺背景的方法,就是將一隻燈放在模特身後低處,讓它暈化四周。平整的窗簾和牆壁也經常用於充當背景。決不能將有圖案的衣服襯在有圖案的背景上,但有時可以使用其中的一個。
4.模特造型
將模特的一隻肩膀朝照相機擺姿勢,這樣頭就在畫面上顯得大一點。如果模特正對著照相機坐,她的肩膀就會顯得寬而頭顯得小。模特的肘稍稍向外能使她在照片上顯得平衡,頭向前傾斜,同時頦對著抬高的肩膀有助於加強模特的個性。
5.服裝
對淺色的高調主體,通常是穿著淺色的衣服站在白色或淺色的背景前拍攝。拍攝時增加1級曝光。對深膚色的低調主體,通常是在中間調至低調的衣服和背景下拍攝,拍攝時可減少一點曝光,以產生一種完全不同的情調。
6.常見的缺陷及其矯正
人像攝影的對象是千變萬化的,有的拍攝對象形象完美,而有的拍攝對象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作為攝影師,不僅要將被攝者拍得神似,而且還要對被攝者的外形作適度美化,因此,掌握表1中的這些人像攝影中常見的缺陷及矯正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建築
建築攝影的主要目的和功能是把建築師精心設計的三維空間的建築物,用二維空間的照片完美地表現出來,而且不失原設計的神韻。在當今社會,建築師、業主、出版界和學術界等都願意花巨額經費以獲得質量優良的建築攝影照片,因此,建築攝影的實用價值比藝術價值更高。
1.器材
建築攝影對影像的素質要求很高,必須要使用優良的器材才能做到這一點。照相機最好選用機背取景式的大片幅照相機,它既能保證影像的整體質量,又能很好地對透視、景深和形變進行控制。若沒有大片幅照相機,也可採用中片幅照相機配合移位鏡頭 (PC鏡頭)來使用,但對透視和形變的校正能力會變差。建築攝影鏡頭的使用范圍較廣,廣角、標准和遠攝鏡頭都有可能用到,但一般情況下,使用廣角鏡頭較多。
2.光線
在建築攝影中,光是至關重要的,對光的選擇決定了建築物線條的提煉、影調的配置和立體感的構成。拍攝建築物,不可避免地要在實地進行,建築物的光照幾乎全部來自自然光,而自然光是不停地作變化的,因此,把握建築物的最佳光照效果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在建築物正面呈45°角照射的陽光是拍攝建築物的最佳光線。正面光會使建築缺乏立體感,背面光會使建築物影調過於深沉昏暗,無法表現細節。如果沒有陽光照射,建築物也會顯得平淡而無生氣。在白天光線都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妨考慮拍攝建築物夜景,有時,夜景會有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3.視點選擇
建築物的視點選擇會影響到建築物的走向、群體比例和陽光照射效果等在照片上的表現。對視點的選擇,既要考慮建築群體的整體性,又要考慮突出主要建築物。在視點高低的選擇上,視點高,透視深遠,能較好地交待建築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視點低,建築物顯得高大,有升騰感。
4.拍攝要點
從事建築攝影時,以下幾要點是必須要掌握的。
①無論使用大片幅照相機還是中、小片幅照相機,照相機都必須保持水平。從大片幅照相機的操作原理可知,如果膠片平面、鏡頭板平面和建築物的垂直面平行,那麼,所攝的建築物才不會變形。對於前座和後座都能調整的大片幅照相機來說,做到這一點比較容易。但對普通的中、小片幅照相機來說,要做到建築物不變形,則較為困難,這時,可採取三個相應的措施:保持照相機水平,從較遠的距離拍攝建築物,使建築物都能攝入畫面;在建築物的對面找一個合適的高點,能在照相機保持水平的情況下把建築物全部攝入畫面;若確實沒有退路或被攝建築物周圍沒有高點,可先將照相機仰拍,在暗房放大或後期數碼處理時再作校正。
②盡量靠近建築物拍攝,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建築物在照片上顯得比較宏偉高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將建築物頂上諸如水塔或煙囪之類的東西攝入畫面。
③黑白攝影時,常用橙色或紅色慮光鏡,以改善天空的層次與影調;彩色攝影時,常用偏振鏡來加深天空的色彩。
④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使用小光圈,以盡可能地擴展景深,提高清晰度;同時必須使用大型三腳架和快門線,最大程度地保持照相機的穩定。
Ⅸ 拍攝廣告、靜物攝影需要哪些器材
這正是靜物攝影的特點之一。談到人造光環境,就要涉及到更多的話題了回。 首先,我們答當然需要光線。無論是閃光燈、攝影燈或LED燈管都可以使用。甚至有時候普通的燈泡都可以。但是一般不會使用熒光燈管,因為熒 光燈的光線帶有綠色,會產生偏色,而且非常難處理。 如果你希望進行廣告、靜物攝影,那麼專業的燈光是必須考慮的。具體的燈具和數量根據預算和需求確定。 如果你想拍攝沒有背景畫面的產品作品,那麼還需要一個帶無縫背景的靜物台。無論是自己DIY或在攝影器材店都可以買到。 為了保證得到高質量的攝影作品,一支穩固的三腳架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上面提到這些基本配置,在廣告、靜物攝影中還會用到各種小工具。比如反光板、遮光板、A字夾、皮筋等等。這些扶住工具可以讓你的工作更順利。 最後,真正決定一張廣告、靜物作品是否精彩的,是你獨一無二的創意。 文章出自:北京鏡海攝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