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砂型鑄造相比,熔模鑄造有何優缺點
熔模鑄造與其它鑄造方法相比,熔模鑄造的主要優點:
鑄件尺寸精度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較低,可以澆注形狀復雜的鑄件,一般精度可達5~7級,粗糙度達兩Ra25-6.3μm;
可以鑄造薄壁鑄件以及重量很小的鑄件,熔模鑄件的最小壁厚可達0.5mm,重量可以小到幾克;
可以鑄造花紋精細的圖案、文字、帶有細槽和彎曲細孔的鑄件;
熔模鑄件的外形和內腔形狀幾乎不受限制,可以製造出用砂型鑄造、鍛壓、切削加工等方法難以製造的形狀復雜的零件,而且可以使有些組合件、焊接件在稍進行結構改進後直接鑄造成整體零件,從而減輕零件重量、降低生產成本;
鑄造合金的類型幾乎沒有限制,常用來鑄造合金鋼件、碳鋼件和耐熱合金鑄件;
生產批量沒有限制,可以從單件到成批大量生產。
鑄才網解答,歡迎採納
B. 熔模鑄造中塗料分層,脫層是怎麼回事
原因主要有以下可能:
1、面層風干不夠,有殘留的NH4CL,導致跟2層結合不好。可以用面層硬化後水沖的辦法來解決。或者提高面層硬化前風干時間。
2、面層沙含粉(包括水)多,跟2層也結合不好,控制原材料解決。
3、面層沙過細,2層沙過粗,自然也就結合不好。
分析原因:
1、如果一種件一直在做,突然之間出現問題,首先考慮都有那些因素發生了改變。主要有以下因素:材料的改變、氣候的改變(陰天下雨、降溫)、工藝的改變、工人的改變。
2、對於平面比較大,或者凹狀結構的產品,更容易引發上述缺陷,應注意。
產品的缺陷:
1、結疤
2、凹陷
3、穿孔性凹陷
C. 熔模鑄造主要有哪些因素影響鑄件質量
熔模鑄造主要有哪些因素影響鑄件質量:1.原輔材料(砂、粉、廢鋼材、蠟料等)。2.執行工藝。3.產品生產環境。4.設備。5檢測設施。6.操作人員。綜合起來就是:人、機、料、法、環、測
D. 壓鑄怎麼鑄造空心結構
1.鋅合金壓鑄
壓鑄工藝原理是利用高壓將金屬液高速壓入一精密金屬模具型腔內,金屬液在壓力作用下冷卻凝固而形成鑄件。冷、熱室壓鑄是壓鑄工藝的兩種基本方式。
優點:產品質量好。鑄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當於6~7級,甚至可達4級;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
缺點及局限性: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易產生氣孔,不能進行熱處理;對內凹復雜的鑄件,壓鑄較為困難;高熔點合金(如銅,黑色金屬),壓鑄型壽命較低;不宜小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壓鑄型製造成本高,壓鑄機生產效率高,小批量生產不經濟。
2.普通砂型鑄造
製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
優點: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適應性很廣。小件、大件,簡單件、復雜件,單件、大批量都可採用;
缺點及局限性:因為每個砂質鑄型只能澆注一次,獲得鑄件後鑄型即損壞,必須重新造型,所以砂型鑄造的生產效率較低;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3.熔模鑄造
用蠟料做模樣時,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
優點: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可以提高金屬材料的利用率。熔模鑄造能顯著減少產品的成形表面和配合表面的加工量,節省加工台時和刃具材料的消耗;能{zd0}限度地提高毛坯與零件之間的相似程度,為零件的結構設計帶來很大方便。對於難以鍛造、焊接和切削加工的合金材料,特別適宜於用精鑄方法鑄造;生產靈活性高、適應性強熔模鑄造既適用於大批量生產,也適用小批量生產甚至單件生產
缺點及局限性:鑄件尺寸不能太大工藝過程復雜鑄件冷卻速度慢。熔模鑄造在所有毛坯成形方法中,工藝最復雜,鑄件成本也很高,但是如果產品選擇得當,零件設計合理,高昂的鑄造成本由於減少切削加工、裝配和節約金屬材料等方面而得到補償,則熔模鑄造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4.離心鑄造
離心鑄造是將金屬液澆入旋轉的鑄型中,在離心力作用下填充鑄型而凝固成形的一種鑄造方法。
優點:用離心鑄造生產空心旋轉體鑄件時,可省去型芯、澆注系統和冒口;由於旋轉時液體金屬在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密度大的金屬被推往外壁,而密度小的氣體、熔渣向自由表面移動,形成自外向內的定向凝固,因此補縮條件好,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便於澆注「雙金屬」軸套和軸瓦,如在鋼套內鑲鑄一薄層銅襯套,可節省價格較貴的銅料;充型能力好;xx和減少澆注系統和冒口方面的消耗。
缺點及局限性:鑄件內自由表面粗糙,尺寸誤差大,品質差;不適用於密度偏析大的合金(如鉛青銅)及鋁、鎂等合金。
5.金屬型鑄造
又稱硬模鑄造,它是將液體金屬澆入金屬鑄型,以獲得鑄件的一種鑄造方法。
E. 失蠟精密鑄造的缺陷是什麼
前面的回答都是屁話,現在做什麼競爭不激烈? 我從事溶模精密鑄造生產、技術生產設備主要有壓蠟機,低溫蠟用約4、5000元一台,中溫蠟用3。5—40000
F. 銅套沙型鑄造有氣孔怎麼回事
找鑄件訂單,學鑄造技術,請登錄:鑄件訂單網
銅套鑄造的方法:
1、砂型鑄造生產中用得最普遍的方法是砂型鑄造,它具有適應性廣、生產准備比較簡單等優點。但用此法生產的鑄件,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及內部質量遠不能滿足機械零件的要求,而且生產過程較復雜,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又投資巨大,在生產一些特殊零件和特殊技術要求的鑄件時,技術經濟指標較低,因此,砂型鑄造在鑄造生產中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特種鑄造除砂型鑄造以外,通過改變鑄型材料、澆注方法、液態合金充填鑄型的形式或鑄件凝固條件等因素,形成了多種有別於砂型鑄造的其他鑄造方法。鑄造工作者把有別於砂型鑄造工藝的其他鑄造方法,統稱為特種鑄造。機械製造行業中常見的特種鑄造方法有:
(1)熔模鑄造。它是採用可熔性模型和高性能型殼(鑄型)來鑄造較高尺寸精度和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無切削或少切削鑄件的方法。
(2)金屬型鑄造。它是採用金屬鑄型提高鑄件冷卻速度、實現一型多鑄、獲得緻密結晶組織的鑄件的方法。
(3)壓力鑄造。它是通過改變液態合金的充型和結晶凝固條件,使液態合金在高壓、高速條件下充填鑄型,並在高壓下成形和結晶,從而獲得精密鑄件的方法。
(4)消失模鑄造。它是將與鑄件尺寸形狀相似的發泡塑料模型粘結組合成模型族,刷塗耐火塗層並烘乾後,埋在於石英砂中振動造型,然後在一定條件下澆注液體金屬,使模型汽化並使金屬液占據模型位置,待金屬液凝固冷卻後形成所需鑄件的方法。
(5)離心鑄造。它是通過改變液態合金的充填鑄型和凝固條件,利用離心力的作用來鑄造套等特殊鑄件的方法。
(6)陶瓷型鑄造。它是通過改變鑄型材料,選用優質耐火材料和粘結劑,用特殊的灌漿成形方法,獲得尺寸精確、表面光滑的型腔,從而獲得厚大精密鑄件的鑄造方法。
(7)低壓鑄造。它是介於重力鑄造(指金屬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與壓力鑄造之間的一種鑄造方法。通過改變充型凝固條件,將液態合金在低壓低速條件下由下而上平穩地充填鑄型,在低壓作用下由上而下順序結晶凝固,從而獲得組織緻密的優質鑄件。
(8)真空吸鑄。它是通過對結晶器(鑄型)內造成負壓而吸人液態合金,並使液態合金在真空中結晶凝固而獲得鑄件的方法。此法改變了液態合金的充型和凝固條件,減少了液態合金的吸氣和氧化,適於用來鑄造棒、筒、套類等優質鑄件。
(9)連續鑄造。它是通過快冷的結晶器,在連續澆注、凝固、冷卻的條件下鑄造管和鑄錠的一種高效生產方法。
(10)擠壓和液態沖壓鑄造。它是鑄造與鍛壓加工的綜合加工方法。
離心鑄造轉速的選擇:
①鑄型轉速應保證銅液進入鑄型,能在離心力作用下形成圓筒。
②充分得用離心力的作用,保證得到良好的鑄件的內部質量。
③在用立式離心鑄造法澆鑄離心鑄造銅套時能充分利用離心力發揮銅液的充型能力和補縮鑄件的能力。
銅套鑄造方法的優缺點:
鑄造方法 優點 缺點
粘土濕砂型鑄造 1、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
2、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
3、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
4、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
5、砂型舂實以後仍可容受少量變形而不致破壞,對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 1、混砂時要將粘稠的粘土漿塗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設備,否則不可能得到質量良好的型砂。
2、由於型砂混好後即具有相當高的強度,造型時型砂不易流動,難以舂實,手工造型時既費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機器造型時則設備復雜而龐大。
3、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
4、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熔模鑄造 1、可生產形狀復雜、輪廓清晰、薄壁鑄件。其最小鑄出孔的直徑為0.5mm,最小壁厚為0.3mm。
2、鑄件精度高,表面質量好。
3、實現了少、無切屑加工,節省了金屬材料和加工工時。
4、適用於各種合金,尤其適用於高熔點合金及難以切削加工的合金。
5、生產批量不受限制,可實現機械化流水生產。 熔模鑄造工序繁多,工藝過程復雜,生產周期較長(4~15天),鑄件不能太長、太大 (受蠟模易變形及型殼強度不高的限制),質量多為幾十克到幾公斤,一般不超過25kg。鑄件成本比砂型鑄件高。
金屬型鑄造 1、金屬型的熱導率和熱容量大,冷卻速度快,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比砂型鑄件高1
5%左右。
2、能獲得較高尺寸精度和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鑄件,並且質量穩定性好。
3、因不用和很少用砂芯,改善環境、減少粉塵和有害氣體、降低勞動強度。 1、金屬型本身無透氣性,必須採用一定的措施導出型腔中的空氣和砂芯所產生的氣體。
2、金屬型無退讓性,鑄件凝固時容易產生裂紋
3、金屬型製造周期較長,成本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成批生產時,才能顯示出好的經濟效果。
壓力鑄造 1、產品質量好:鑄件尺寸精度高,一般相當於
6~7級,甚至可達4級;表面光潔度好,一般相當於
5~8級;強度和硬度較高,強度一般比砂型鑄造提高
25~30%,但延伸率降低約70%;尺寸穩定,互換性好;可壓鑄薄壁復雜的鑄件。
2、生產效率高:機器生產率高,例如國產JⅢ3型卧式冷空壓鑄機平均八小時可壓鑄600~700次,小型熱室壓鑄機平均每八小時可壓鑄
3000~7000次;壓鑄型壽命長,一付壓鑄型,壓鑄鍾合金,壽命可達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次;易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3、經濟效果優良:由於壓鑄件尺寸精確,表泛光潔等優點。一般不再進行機械加工而直接使用,或加工量很小,所以既提高了金屬利用率,又減少了大量的加工設備和工時;鑄件價格便易;可以採用組合壓鑄以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既節省裝配工時又節省金屬。 1、壓鑄時由於液態金屬充填型腔速度高,流態不穩定,故採用一般壓鑄法,鑄件易產生氣孔,不能進行熱處理;
2、對內凹復雜的鑄件,壓鑄較為困難;
3、高熔點合金(如銅,黑色金屬),壓鑄型壽命較低;
4、不宜小批量生產,其主要原因是壓鑄型製造成本高,壓鑄機生產效率高,小批量生產不經濟。
消失模鑄造 該鑄造技術對於大部分鑄件適合此鑄造法,對非加工件是一種最合適的鑄造方法。根據鑄件的不同,大部分鑄件成本要低於其他鑄造方法,具有成本低、鑄造速度快、產量大、車間佔地面積小、無污染,屬於國家推廣的綠色鑄造法,無需大量的技術工人在車間內機箱造型,只需一台消失模鑄造設備,一名技術裝箱工人,即可以代替10多名老工藝造型技工。消失模鑄造生產出的鑄件無飛邊毛刺、無扣箱痕跡、無拔模斜度,加工量小、幾何尺寸精確,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和粉塵污染。 消失模鑄造也有部分在操作不當時產生的缺點,,,比如組裝模型時,檢測不當造成變形,或者烘乾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模型變形;裝箱時工人檢驗塗料層時不細心,塗料層有破損處未檢查出,,在澆注時就會造成鑄件粘砂。
離心鑄造 1、用離心鑄造生產空心旋轉體鑄件時,可省去型芯、澆注系統和冒口。
2、由於旋轉時液體金屬在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密度大的金屬被推往外壁,而密度小的氣體、熔渣向自由表面移動,形成自外向內的定向凝固,,因此補縮條件好,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
3、便於澆注「雙金屬」軸套和軸瓦,如在鋼套內鑲鑄一薄層銅襯套,可節省價格較貴的銅料。
4、充型能力好。
5、消除和減少澆注系統和冒口方面的消耗。 1、鑄件內自由表面粗糙,尺寸誤差大,品質差。
2、不適用於密度偏析大的合金(如鉛青銅)鎂等輕合金。
陶瓷型鑄造 1、鑄件的表面光潔度高;
2、鑄件的尺寸精度高;
3、可以鑄出大型精密鑄件;熔模鑄造雖能鑄出尺寸精確、光潔度高的鑄件,但由於本身工藝的限制,澆注的鑄件重量一般都較小,最大件只有幾十公斤;而陶瓷型鑄件最大可達十幾噸。
4、投資少,投產快,生產准備周期短。 原材料價格昂貴,由於有灌漿工序,不適於澆注批量大,重量輕,形狀較復雜的鑄件,且生產工藝過程難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低壓鑄造 1、鑄造利用率非常高。(85~95%)由於沒有冒口和澆道,澆口較小,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費和加工時。
2、獲得完美的鑄件。容易形成方向性凝固,內部缺陷少。
3、氣體、雜物的捲入少。可以改變加壓速度,熔湯靠層流進行充填。
4、可以使用砂制型芯。
5、容易實現自動化,可以多台作業、多工序作業。
6、不受操作者熟練程度的影響。7、材料的使用范圍廣。 1、澆口方案的自由度小,因而限制了產品。(澆口位置、數量的限制,產品內部壁厚變化等)
2、鑄造周期長,生產性差。為了維持方向性凝固和熔湯流動性,模溫較高,凝固速度慢。
3、靠近澆口的組織較粗,下型面的機械性能不高。
4、需要全面的嚴密的管理(溫度、壓力等)
真空吸鑄 1、由於結晶器內的空氣壓力小,減小了金屬液在充型時的吸氣傾向。
2、獲得鑄件的組織緻密、晶粒細小、無氣孔和砂眼等缺陷,使鑄件的機械性能提高。
3、鑄件不用澆口、冒口,減少了金屬的消耗。
4、生產率高,易於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
5、通過控制凝固時間,可以生產不同壁厚的管子。 不能生產形狀復雜的鑄件,且鑄件的內表面不光滑,尺寸不易控制。
連續鑄造 1、由於鑄件冷卻速度快,故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好。
2、不用澆注系統,中空鑄件不用型芯,降低了金屬的消耗,簡化了造型工序,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了生產佔地面積。
3、設備比較簡單,生產過程易於實現機械化、自動化。
4、連續鑄造幾乎適合於各種合金,如銅合金、鎂合金等。但連續鑄造不適於截面有變化,壁厚不均勻的鑄件的生產,而且銅套的質量較離心鑄造差。 連續鑄造不適於截面有變化,壁厚不均勻的鑄件的生產,而且銅套的質量較離心鑄造差。
擠壓和液態沖壓鑄造
1、無需澆冒系統,金屬液直接澆入型腔,金屬的利用率較高,並且吸氣少,鑄件可進行熱處理。
2、金屬液始終在壓力作用下充型、結晶凝固,補縮效果好,晶粒較細,組織緻密、均勻。
3、模具結構簡單,加工費用較低,壽命較長。
4、其力學性能接近鍛件,且各向性能均勻。
5、工藝簡單,生產率高,勞動強度較低,能源消耗低。
6、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低,加工餘量小,成本便宜。
7、可用於各種鑄造合金和部分變形合金,適應性廣。
塑性稍差。
銅套鑄造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銅套的性質硬度高,耐磨性極好,不易產生咬死現象,有較好的鑄造性能和可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氣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蝕性。由於生產銅套時存在疏鬆多孔的金屬結構,在電鍍過程中,必須嚴格工藝要求。
1、銅套實際表面積比計算的表面積大許多倍,電鍍時沖擊電流密度比一般零件高3倍左右,預鍍的時間也比一般零件長一些。
2、鍍銀時,必須帶電下槽,採用沖擊電流密度在搖動工件的前提下電鍍5min,然後再轉為正常電流密度。
3、預鍍銅時,零件連掛具一起要經常搖動一下,以保證鍍層顏色的均勻一致,防止鍍銀時產生花斑現象影響鍍層外觀質量。
4、各道工序的清洗要徹底,防止殘留在孔隙中的溶液影響下道工序。
離心鑄造銅套常見缺陷及防止措施:
原因 特徵 產生原因 防止措施
淋落 卧式離心鑄造銅套時,銅液如雨淋落下,銅液被強烈氧化,使鑄件內表面不光滑,尺寸不符合要求,甚至難以成形。 鑄型轉速過低,金屬液自由表面最高點質點的離心力mwr小於重力m9,故出現金屬液淋落現象。 可通過提高鑄型轉速防止淋落現象產生。鑄型轉速是離心鑄造的重要工藝因素。轉速過低,除卧式離心鑄造時產生淋落現象,立式離心鑄造會發生金屬液充型不良外,鑄件內還會出現疏鬆、夾渣等缺陷。但轉速過高,鑄造銅套又易出現裂紋、偏析等缺陷,砂型離心鑄件外表面還會形成脹型等缺陷。鑄型轉速太高也會使機器出豌大的振動,使磨損加劇、功率消耗過大等。鑄型轉速的選擇應在保證鑄件成形和質量的前提下,選取最小的轉速。
坍流 卧式離心鑄造銅套時,銅件內表面有合金坍下,造成局部凹下或凸起,或內表面有小金屬瘤凸出,加工後出現縮松。 鑄件尚未完全凝固鑄型就停止轉動,使一部分未凝金屬液產生坍流現象。產生坍流的主要原因是停機過爭。砂型離心鑄造時,在澆注溫度高、砂型局部過熱時,會造成鑄件局部凝固緩慢,鑄型停轉時此部分產生坍流。 鑄型轉動不能停止太早,即不要停機過早。停機時間與鑄銅件的材質、重量及冷卻條件等有關。一般來說,待鑄件凝固後,當鑄件溫度比固相線低l00~3000時才應停機。
備註:在離心鑄造機停電、轉速下降後,觀察其鑄件內表面,如發現局部發亮,則應立即再送電,使離心鑄造機再旋轉。另外,在砂型離心鑄造時,要防止砂型局部過熱。
鑄造銅套和鍛造銅套有區別嗎?鑄造是將金屬熔化,然後流入有特定形狀的型腔中,凝固之後就形成了特定的形狀鍛造是將金屬加熱,但還是固態,然後放在平台上或者特定形狀的模具中,用氣錘之類的工具鍛打成特定的形狀。
說完了銅套鑄造,我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銅套的工作原理:在中空軸含銅效果也被用來作為滑動軸承,滑動旋轉工作軸在軸承上的摩擦,潤滑系統通常需要額外的工作。滑動軸承工作平穩,可靠,無雜訊。在流體潤滑條件下分離從滑動面不直接與油接觸,但也可能大大降低摩擦和磨損的表面,該薄膜還具有振動吸收能力。
銅套什麼時候使用效果最佳呢?銅套應在熱處理後使用,因為銅的強度,尤其是塑性和韌性下降。為細化晶粒、均勻組織及消除內應力,銅套必須進行正火或退火處理。正火處理後的銅,機器性能在退火後的高成本也變低,所以應用非常廣泛。但是,正火處理導致比較退火大的內力,只適用於碳含量0.35%的銅件。低碳銅件可塑性好,冷卻時容易碎。內力變小,銅張正火後,還應進行高溫回火。對碳含量。0.35%的,復雜的結構和容易發生裂紋的銅件只能進行,退火處理。銅件不宜淬火,否則極易開裂。
G. 熔模鑄造中,蠟模的飛邊和毛刺是怎樣產生的
這個問題提問應該是鑄件的毛刺是怎樣產生的?
1、鑄件毛刺的主要原因還是要追溯到殼模質量。
2、殼模質量是熔模精密鑄造三大工藝關鍵之一,蠟模、殼模、熔煉。
3、如果殼模強度低,澆注時金屬液就會沖破殼模並進入殼模縫隙而形成毛刺現象。
4、預防毛刺缺陷首先要做好殼模,面層強度高,各個層之間不分層不翹殼。
5、好的硅溶膠、合適的粉液比、濕溫度合適乾燥徹底、焙燒保證時間和溫度。
6、澆注溫度合適不要過熱太多。
以上看出,按照工藝文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原材料高標准要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就可以杜絕毛刺缺陷的發生。
H. 求高手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熔模鑄造中鑄件會出一些窩狀的小孔窩內部光滑,就像水滴滴在鑄件上一樣
這位朋友, 能不能放張清晰的照片就可以更好的回答了! 是不是夾砂、砂眼啊
脫殼後鑄件表面夾帶有沙粒?拋丸後出現相似的孔眼?如果是的話那就是澆注時型殼內就有掉砂和塗料渣。
主要還是要有清晰的照片 希望能夠幫到你!
I. 砂型鑄造相比,熔模鑄造有何優缺點
熔模鑄造與其它鑄造方法相比,熔模鑄造的主要優點:
鑄件尺寸精度較高和表面粗糙度較低,可以澆注形狀復雜的鑄件,一般精度可達5~7級,粗糙度達兩Ra25-6.3μm;
可以鑄造薄壁鑄件以及重量很小的鑄件,熔模鑄件的最小壁厚可達0.5mm,重量可以小到幾克;
可以鑄造花紋精細的圖案、文字、帶有細槽和彎曲細孔的鑄件;
熔模鑄件的外形和內腔形狀幾乎不受限制,可以製造出用砂型鑄造、鍛壓、切削加工等方法難以製造的形狀復雜的零件,而且可以使有些組合件、焊接件在稍進行結構改進後直接鑄造成整體零件,從而減輕零件重量、降低生產成本;
鑄造合金的類型幾乎沒有限制,常用來鑄造合金鋼件、碳鋼件和耐熱合金鑄件;
生產批量沒有限制,可以從單件到成批大量生產。
鑄才網解答,歡迎採納
J. 鑄造零件與鍛造零件相比有何優缺點設計時如何選擇
鑄造和鍛造的區別:
一、鑄造:
1、鑄造:就是將金屬熔煉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體並澆進鑄型里,經冷卻凝固、清整處理後得到有預定形狀、尺寸和性能的鑄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藝過程。現代機械製造工業的基礎工藝。
2、鑄造生產的毛坯成本低廉,對於形狀復雜、特別是具有復雜內腔的零件,更能顯示出它的經濟性;同時它的適應性較廣,且具有較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3、但鑄造生產所需的材料(如金屬、木材、燃料、造型材料等)和設備(如冶金爐、混砂機、造型機、造芯機、落砂機、拋丸機、鑄鐵平板等)較多,且會產生粉塵、有害氣體和雜訊而污染環境。
4、鑄造是人類掌握較早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已有約6000年的歷史。公元前3200年,美索不達米亞出現銅青蛙鑄件。公元前13~前10世紀之間,中國已進入青銅鑄件的全盛時期,工藝上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如商代的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戰國的曾侯乙尊盤和西漢的透光鏡等都是古代鑄造的代表產品。早期的鑄造受陶器的影響較大,鑄件大多為農業生產、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藝術色彩較濃。公元前513年,中國鑄出了世界上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鑄鐵件――晉國鑄鼎(約270千克重)。公元8世紀前後,歐洲開始生產鑄鐵件。18世紀的工業革命後,鑄件進入為大工業服務的新時期。進入20世紀,鑄造的發展速度很快,先後開發出球墨鑄鐵,可鍛鑄鐵,超低碳不銹鋼以及鋁銅、鋁硅、鋁鎂合金,鈦基、鎳基合金等鑄造金屬材料,並發明了對灰鑄鐵進行孕育處理的新工藝。50年代以後,出現了濕砂高壓造型,化學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負壓造型以及其他特種鑄造、拋丸清理等新工藝。
5、鑄造種類很多,按造型方法習慣上分為:①普通砂型鑄造,包括濕砂型、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類。②特種鑄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為以天然礦產砂石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熔模鑄造、泥型鑄造、鑄造車間殼型鑄造、負壓鑄造、實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和以金屬為主要鑄型材料的特種鑄造(如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連續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兩類。
6、鑄造工藝通常包括:①鑄型(使液態金屬成為固態鑄件的容器)准備,鑄型按所用材料可分為砂型、金屬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數可分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鑄型准備的優劣是影響鑄件質量的主要因素;②鑄造金屬的熔化與澆注,鑄造金屬(鑄造合金)主要有鑄鐵、鑄鋼和鑄造有色合金;③鑄件處理和檢驗,鑄件處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鑄件表面異物、切除澆冒口、鏟磨毛刺和披縫等凸出物以及熱處理、整形、防銹處理和粗加工等。
鑄造鑄鐵件常見的缺陷有:氣孔、粘砂、夾砂、砂眼、脹砂、冷隔、澆不足等
1、氣孔:氣體在金屬液結殼之前未及時逸出,在鑄件內生成的孔洞類缺陷。氣孔的內壁光滑,明亮或帶有輕微的氧化色。鑄件中產生氣孔後,將 會減小其有效承載面積,且在氣孔周圍會引起應力集中而降低鑄件的抗沖擊性和抗疲勞性。氣孔還會降低鑄件的緻密性,致使某些要求承受水壓試驗的鑄件報廢。另外,氣孔對鑄件的耐腐蝕性和耐熱性也有不良的影響。此類問題可採用美嘉華技術修補鑄造缺陷,簡便易行,省時省工,且修復治理效果良好,並且可以針對銅、鐵、鋼、鋁等不同材質進行修復,替代焊補工藝,避免應力損壞,為企業挽回巨大經濟損失。 防止氣孔的產生:降低金屬液中的含氣量,增大砂型的透氣性,以及在型腔的最高處增設出氣冒口等。 2、粘砂:鑄件表面上粘附有一層難以清除的砂粒稱為粘砂。粘砂既影響鑄件外觀,又增加鑄件清理和切削加工的工作量,甚至會影響機器的壽命 。 防止粘砂:在型砂中加入煤粉,以及在鑄型表面塗刷防粘砂塗料等。 3、夾砂:在鑄件表面形成的溝槽和疤痕缺陷,在用濕型鑄造厚大平板類鑄件時極易產生。 鑄件中產生夾砂的部位大多是與砂型上表面相接觸的地方,型腔上表面受金屬液輻射熱的作用,容易拱起和翹曲,當翹起的砂層受金屬液流不斷沖刷時可能斷裂破碎,留在原處或被帶入其它部位。鑄件的上表面越大,型砂體積膨脹越大,形成夾砂的傾向性也越大。 4、砂眼 :在鑄件內部或表面充塞著型砂的孔洞類缺陷。此類問題可採用美嘉華技術修補鑄造缺陷,簡便易行,省時省工,且修復治理效果良好,並且可以針對銅、鐵、鋼、鋁等不同材質進行修復,替代焊補工藝,避免應力損壞,為企業挽回巨大經濟損失。 5、脹砂 :澆注時在金屬液的壓力作用下,鑄型型壁移動,鑄件局部脹大形成的缺陷。為了防止脹砂,應提高砂型強度、砂箱剛度、加大合箱時 的壓箱力或緊固力,並適當降低澆注溫度,使金屬液的表面提早結殼,以降低金屬液對鑄型的壓力 。 6、冷隔和澆不足 :液態金屬充型能力不足,或充型條件較差,在型腔被填滿之前,金屬液便停止流動,將使鑄件產生澆不足或冷隔缺陷。澆不足 時,會使鑄件不能獲得完整的形狀;冷隔時,鑄件雖可獲得完整的外形,但因存有未完全融合的接縫,鑄件的力學性能嚴重受損。 防止澆不足和冷隔:提高澆注溫度與澆注速度。 鑄造缺陷的解決方法:鑄造缺陷如氣孔、縮孔、砂眼、粘砂和裂紋等,鑄造缺陷一直是鑄造行業無法避免和難以解決的問題。修復不合格鑄件,常規方法主要是進行焊補,需要熟練工人,耗費時間,並消耗大量材料。有時受部件材質的影響,焊接還會導致損壞加劇,造成部件報廢,加大了企業設備的生產成本。採用美嘉華技術修補鑄造缺陷,簡便易行,省時省工,且修復治理效果良好,並且可以針對銅、鐵、鋼、鋁等不同材質進行修復,替代焊補工藝,避免應力損壞,為企業挽回巨大經濟損失。
二、鍛造:
1、鍛造:是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
2、鍛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的鑄態疏鬆,焊合孔洞,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於同樣材料的鑄件。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採用鍛件。
3、鍛造按成形方法可分為:①開式鍛造(自由鍛)。利用沖擊力或壓力使金屬在上下兩個抵鐵(砧塊)間產生變形以獲得所需鍛件,主要有手工鍛造和機械鍛造兩種。②閉模式鍛造。金屬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狀的鍛模膛內受壓變形而獲得鍛件,可分為模鍛、冷鐓、旋轉鍛、擠壓等。按變形溫度鍛造又可分為熱鍛(加工溫度高於坯料金屬的再結晶溫度)、溫鍛(低於再結晶溫度)和冷鍛(常溫)。
4、鍛造用料主要是各種成分的碳素鋼和合金鋼,其次是鋁、鎂、鈦、銅等及其合金。材料的原始狀態有棒料、鑄錠、金屬粉末和液態金屬等。金屬在變形前的橫斷面積與變形後的模斷面積之比稱為鍛造比。正確地選擇鍛造比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有很大關系
鍛造因為他的反復壓制,讓纖維連續融合,還有鍛壓有細化金屬晶粒的作用,因此強度大於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