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軸承間隙標準是多少
根據軸承用途而定。
游隙值根據大小分三組,一組是基本組(或者叫普通組)、小游隙組(C2)、大游隙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還有專門的CM組(電機專用游隙)。
正常的工作條件下,宜優先選擇基本組;
大游隙組適用於內、外圈配合過盈量較大、或者內外圈溫度差大、深溝球軸承需要承受較大軸向負荷或者需要改善調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軸承極限轉速和降低軸承摩擦力矩等場合。
小游隙組適用於較向高的旋轉精度、需要嚴格控制外殼孔的軸向位移、以及需要減小振動和噪音的場合。
(1)軸承推力間隙是什麼擴展閱讀:
裝配軸承注意事項:
1、軸承在未安裝於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後使軸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
2、承受徑向載荷的軸承,其徑向游隙G為:沿徑向任意角度方向,在無外載荷作用時外圈相對於內圈從一個徑向偏心極限位置,移向相反極限位置的距離的算術平均值。
3、在兩個方向上承受軸向載荷的軸承,其軸向內部游隙G為:無外載荷作用時,一個套圈相對另一套圈,從一個軸向極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極限位置的軸向距離的平均值。
㈡ 軸向位移和推力間隙各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聯系嗎
軸向位移是動靜部分的間隙,零位一般在工作瓦上定的,推理間隙是推力瓦和推力盤檢修
㈢ 軸承為什麼要有推力間隙和膨脹間隙
因為軸承在高速運鞋中會產生高溫,受熱膨脹系數大,給它有一定滿足膨脹系數的間隙,從而保持轉動自如,保證轉動面與靜止面之間的不相互磨擦。
軸承(Bearing)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並保證其回轉精度。按運動元件摩擦性質的不同,軸承可分為滾動軸承和滑動軸承兩大類。
㈣ BA泵的滾動軸承與軸承端蓋的軸向推力間隙是多少
答:BA泵的滾動軸承與軸承端蓋的軸向推力間隙是0.25--0.5mm之間。
更多詳情請點擊"查看原帖"
㈤ 什麼是軸承間隙
就是兩個軸承之間的縫隙。
㈥ 軸承間隙怎麼計算
在各種傳動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軸承的間隙問題,蝸輪減速機與齒輪減速機作為最常見的傳動設備,下面對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產生原因及調整方式進行介紹:
一、滾動軸承的故障原因
滾動軸承依靠主要元件之聞的滾動接觸來支持轉動零件。滾動軸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動容易、能自動調整中心以補償軸彎曲及適量的裝配誤差等優點,故以滾動軸承的滾動摩擦取代了滑動軸承的滑動摩撩,因而在現代機器設備中得到廣泛運用。
在生產運用中,滾動軸承也易發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為間隙調整不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滾動軸承在機器設備中最常見的故障有:脫皮剝落、磨損、過熱變色、銹蝕裂紋和破碎等。
製造質量不合格及潤滑保養不良問題,只需在檢修安裝前仔細檢查,檢修安裝後建立起嚴格的定期加油保養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軸承故障。因此,間隙調整不當就成為軸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滾動軸承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4部分組成。內圈與軸頸裝配,外圈與軸承座裝配。當內外圈相對轉動時,滾動體即在內外圈的滾道問滾動。
三、齒輪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及其量方法
1、滾動軸承的間隙
軸承問隙是保證油膜潤滑和滾動體轉動暢通無阻所必須的。其間隙數值均有標准或規定。根據軸承所處的狀態不同,其間隙有原始間隙、配合間隙和工作間隙。
原始間隙是軸承未裝配前自由狀態下的間隙值。
配合間隙是軸承安裝到軸和軸承座後的間隙。由於配合的過盈關系,配合間隙永遠小於原始間隙。
工作間隙是軸承工作時的間隙。由於內外圈的溫差使工作間隙小於配合間隙,又由於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使滾動體和內外圈產生彈性變形,工作間隙又大於配合間隙(一般情況下,工作間隙太於配合間隙)。
2、間隙的測量
測量原始間隙可用百分表。測量配合間隙時,可用塞尺或鉛絲放入滾動體與內外圈之間,盤動轉子,使滾動體滾過塞尺或鉛絲,其塞尺或被壓扁鉛絲厚度即為軸承的徑向配合間隙。軸向配合間隙可用深度卡尺測量或壓鉛絲法測量。
四、間隙的調整
齒輪減速機運行時轉軸溫度較高,調整後,將墊片增加到0.20ram。即:調整後膨脹端徑向間隙(ram):0.014-}-0.20:0.214
膨脹間隙可根據公式計算,該引風機設計運行溫度為135℃,室溫按20℃計算,因此為115℃(135—20),兩軸承座中心距離f為5m。故:膨脹間隙f(mm):1.2×(115+SO)×C100—9·9。
根據引風機要求還應考慮冷縮間隙,一般冷鰭間隙為0.50mm。因此,通過加墊片調整,把膨脹間隙調整到11.5mm,同時解決冷縮間隙。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風機軸承溫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來的兩端軸承徑向間隙太小,受熱後膨脹,產生緊力,導致膨脹端無法游動,所以軸承溫升。
㈦ ucfc210軸承竄動間隙是多少
滑動軸承的間隙一般是0.01到0.02毫米。滑動軸承間隙的取值范圍是要根據其使用的部位精度來確定的,例如:磨床與車床分度頭主軸承配合的精度為H7/g6、農業機械用的軸承配合精度為H11/d11。滑動軸承的間隙有徑向間隙和軸向間隙兩種。徑向間隙又分為頂間隙和側間隙;軸向間隙也叫軸間竄動量。滑動軸承之所以要留有一定的徑向間隙,有以下目的,第一,徑向間隙是實現軸與軸承活動連接的起碼條件;第二,徑向間隙是控制軸的運轉精度的保證。當然,徑向間隙愈小,軸的運轉精度愈高,但不能隨意減小徑向間隙,徑向間隙過小,不僅難於形成潤滑油膜,而且可能導致燒瓦抱軸事故;第三,徑向間隙是形成液體潤滑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動壓軸承,潤滑油膜的形成主要靠軸與軸承間的楔狀間隙。徑向間隙分頂間隙和側間隙,前者的數值約為後者的兩倍。這兩個間隙是軸頸和軸承之間形成的楔形油膜所必須的。要留有一定的軸向間隙,這指的是軸線方向的竄動間隙,又分為推力間隙和膨脹間隙。推力間隙是對推力軸承而言,是為允許有的軸向竄動而留的間隙。膨脹間隙是對軸承隨徑向負荷而言,為保證轉軸自由膨脹而留的間隙。間隙的大小與機器在運轉中的精確度有關,徑向間隙愈小,精確度就愈高,但間隙縮小至一定程度就不能保證液體潤滑。間隙過大,在轉動中會產生跳動,也不能形成穩定的油膜潤滑。故徑向間隙數值不能隨意規定,應符合機器技術文件的要求。滑動軸承的徑向間隙十分重要,過大、過小都極為有害。間隙過大,軸承中的潤滑油膜難於形成,保證不了液體潤滑,而且會降低機器的運轉精度,甚致會產生劇烈振動和雜訊,嚴重時會引起事故;間隙過小,潤滑油膜也難於形成,還會產生高熱,嚴重時也會發生事故。滑動軸承要留有軸向間隙,是為了使軸在溫度變化時有自由伸縮的餘地。一般來說,為了提高軸的運轉精度,軸向間隙小些為宜。但也不能過小,軸向間隙過小,運轉中發生高熱時可能產生咬傷現象,甚至損壞軸承,發生事故。
㈧ 描述測量汽輪機推力間隙的步驟
3.1.9.2測量推力間隙:
1) 推力軸承在組合狀態,蓋上推力軸承的外蓋,打入銷子,擰緊水平中分面螺栓。
2) 在推力軸承外殼上裝一百分表,測量桿支在推力瓦球枕上且與軸平行,以測量瓦枕的軸向移動量。
3) 另一隻百分表測量桿支持在轉子的某一平面上,並與軸線平行,用千斤頂兩只,將轉子來回推向前後極限位置,讀出百分表的最大與最小的指示值。轉子百分表的差值便是總竄動量,此竄動量減去瓦枕移動量。即為推力間隙,推力瓦的軸向位置及軸向間隙都可通過調整瓦枕外軸向調整環墊片解決。另外在軸瓦沿軸線上裝一百分表用來監視軸瓦的移動量,要求不超過0.15mm,作為一個參考值。
㈨ 推力軸承間隙怎麼調整 調整推力軸承間隙的兩個方法介紹
1、調整墊片法:
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填放一組軟材料(軟鋼片或彈性紙)墊片;調整時,先不放墊片裝上軸承端蓋,一面均勻地擰緊軸承端蓋上的螺釘,一面用手轉動軸,直到軸承滾動體與外圈接觸而軸內部沒有間隙為止;這時測量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的間隙,再加上軸承在正常工作時所需要的軸向間隙;這就是所需填放墊片的總厚度,然後把准備好的墊片填放在軸承端蓋與軸承座端面之間,最後擰緊螺釘。
2、調整螺栓法:
把壓圈壓在軸承的外圈上,用調整螺栓加壓;在加壓調整之前,首先要測量調整螺栓的螺距,然後把調整螺栓慢慢旋緊,直到軸承內部沒有間隙為止,然後算出調整螺栓相應的旋轉角。例如螺距為1.5mm,軸承正常運轉所需要的間隙,那麼調整螺栓所需要旋轉角為3600×0.15/l.5=360;這時把調整螺栓反轉360,軸承就獲得0.5mm的軸向間隙,然後用止動墊片加以固定即可。
㈩ 軸承的間隙是怎麼規定的
軸承出廠時根據一些國家或國際標准,有一個恆定游隙值。
徑向內部游隙代號有這么幾種:
C0:標准游隙代號,此代號一般在軸承型號中省略不做標記。
C2:比標准游隙略小的游隙。
C3:比標准游隙略大的游隙。
C4:比C3游隙略大的游隙。
C5:比C4游隙略大的游隙。
在安裝軸承時,軸承與軸、軸承與軸承室的配合,會使軸承的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這時會有一個游隙值。
在使用過程中,軸承旋轉時,因材值的溫差也會市軸承的內部游隙有一定的減少量。
軸承達到最理想的壽命,必須有合適的游隙,游隙值=設計游隙(出廠游隙)-內圈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外圈因配合產生的游隙減少量加上或減去因溫差產生的游隙減少量或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