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炮彈殼能搞鑄造嗎
可以,迫擊炮就是鑄造的
材質選擇取決於膛壓,膛壓高,帶來的要求就高,否則直接碎了
相比鑄造而言,鍛造和沖壓的,在承受壓力和沖擊力方面更出色
但迫擊炮不同,發射速度低,膛壓低
所以可以使用鑄造方式
『貳』 炮彈的發明和完善都經歷了什麼
所有早期的炮彈都不能爆炸,而是靠沖力來破壞或摧毀單個的目標。能爆炸的炮彈大約14世紀末才出現,但性能很差。在1421年攻克科西嘉的聖博尼法斯的戰斗中使用了安有導爆索的炮彈,威尼斯人1376年在賈德拉也使用了這種炮彈。使用這種帶導爆索的炮彈對炮手來說是極其冒險的:首先要在銅制或鐵制的炮彈殼內裝上炸葯,再安上引線,將其點燃,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放進炮膛內。結果是許多炮筒部爆炸了,炮手也當即喪命。
1510年,又出現了鑄造的整發彈和球形實心彈。這些炮彈由稱作「榴彈炮」的特種火炮發射,彈上裝有彈托裝置,可以使「彈眼」和引信准確地對准炮膛軸線,朝向炮口。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開始研究榴霰彈。直到18世紀晚期,人們都把炮彈稱為「槍榴彈」,這個詞原意指「石榴」,因為彈殼內的炸葯看起來象無數的石榴籽。
英國人施拉普內爾於1784年發明了子母彈,裡面裝的炸葯不多。而在此以前設計的炮彈都裝葯甚多,因為人們認為是用爆炸力量使彈片向四面八方飛散的。施拉普內爾的想法是只用足夠的炸葯炸開彈殼,讓彈殼內的若乾子彈以炮彈原來的速度繼續向前飛。子母彈於1804年在蘇利南的阿姆斯特丹堡首次得到應用,但由於炮彈在離開炮筒時要點燃炸葯,給子母彈預點火,所以很難掌握時機。1852年,博克塞上校改進了這種炮彈,用鐵片隔膜把炸葯和引信與彈頭隔開。他的炮彈在1864年開始使用,稱為「隔膜彈」。
由於博克塞引進了時間准確的引信,從1867年起,標准炮彈有了很大的改進。1882年,黑色炸葯首次為苦味酸所取代,接著梯恩梯又取代了苦味酸。1891年開始用無煙火葯。至此,炮彈已發展成熟了。
炮彈的種類現代炮彈的種類繁多,達上千種。若按用途分,可分為主用彈、特種彈、輔助彈3種。
主用彈即直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的炮彈,如殺傷彈、爆破彈、殺傷爆破彈(這3種俗稱「榴彈」)以及混凝士破壞彈、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縱火彈、化學彈、霰彈等。特種彈即完成特定戰術任務的炮彈。如發煙彈、照明彈、宣傳彈、曳光彈、干擾彈、電視偵察彈等。輔助彈是部隊訓練和靶場試驗等非戰斗使用的炮彈。如訓練彈、教練彈、試驗彈等。
按裝填物的類別,炮彈可分為常規炮彈、原子炮彈、化學炮彈、生物炮彈等。
按配用炮種可分為加農炮彈、榴彈炮彈、坦克炮彈、航空炮彈、高射炮彈、岸(艦)炮彈、迫擊炮彈和無坐力炮彈等。
按裝填方式可分為定裝式炮彈和分裝式炮彈。定裝式炮彈的彈丸和葯筒結合為一個整體,發射葯質量固定不變,發射時一次裝入炮膛。分裝式炮彈根據有無葯筒,可分為葯簡分裝式和葯包分裝式。葯簡分裝式炮彈發射時先裝彈丸,再裝發射裝葯,射速較慢,但能改變發射葯量,以獲得不同的初速和射程;葯包分裝式炮彈沒有葯筒,發射時將彈丸、發射葯包和點具分3次裝填,依靠炮閂來密閉火葯燃氣,其射速更慢。
按彈丸穩定方式可分為旋轉穩定和尾翼穩定兩類。旋轉穩定炮彈由線膛炮發射,出炮口時獲得高速旋轉而產生陀螺效應,使彈丸穩定飛行。尾翼穩定炮彈可在滑膛炮或線膛炮上發射,利用其尾翼使氣動力壓心移到質心後面,形成穩定力矩以保持彈丸飛行穩定。
按彈徑與火炮口徑的配合可分為適口徑、次口徑和超口徑3種。次口徑炮彈的彈徑小於火炮口徑,初速高,有些穿甲彈和殺傷彈力提高威力和射程就採用這種結構。超口徑炮彈的彈徑大於火炮口徑,彈丸露於炮口外,可獲得較好的毀傷效果,如迫擊炮彈、長榴彈等。
對付活動目標的末制導炮彈火炮對付的大多是固定的點狀目標或集團群體目標,所以一般使用具有顯著殺傷爆破作用的榴彈,如果要對付遠距離的活動點狀目標,普通炮彈就無能為力了。於是美國首先為其155毫米火炮研製成功了激光半主動末段制導炮彈——「銅斑蛇」。
發射這種「銅斑蛇」炮彈時,火炮就象發射普通炮彈一樣,把末制導炮彈送到目標附近的上空,飛行到靠近目標的一定范圍時,接收到來自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開始制導飛行,直至命中目標。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靠另外一個激光目標指示器照射到目標上,所以是半主動式末制導炮彈。這種未制導炮彈集中了許多優點,如火炮初速高、彈丸飛行大部分時間靠自然彈道飛行、不會受到外來干擾、彈丸在飛行最後階段可改變飛行彈道追蹤目標以及命中精度高等,使大炮真正具備了攻擊遠程活動點狀目標的能力。
炮彈的構成現代炮彈由彈丸和發射裝葯兩部分構成。彈丸包括引信、彈體和裝填物,用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引信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體戰斗部裝葯的控制裝置。發射裝葯包括發射葯、葯筒、底火和輔助元件。發射葯是發射彈丸的能源,葯筒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盛裝發射葯,保護發射葯不受潮或損壞。發射時,筒體膨脹,與火炮葯室貼緊以密閉火葯氣體。底火受火炮機械或電的作用發火,點燃發射葯,產生膛壓推動彈丸運動。
『叄』 古代的炮彈形狀是什麼是如何爆炸的
炮彈是圓形的。
這個原理是炮彈上有個捻,在泡湯點燃火葯後引燃炮彈的捻,然後炮彈出膛後一定時間(捻燒完了)就會爆炸。 至於圓形,是最早炮彈不會爆炸,所以追求的事快速的裝填(圓形的只要對准後塞進去就好,其他形狀的得找正反方向)。其後的空心圓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改進的。當進入熱兵器時代後,人們開始追求槍彈的空氣 動力設計了。
『肆』 炮彈的發展和過程
01.炮彈最開始是鉛鐵砂,鐵搓屑製成的散彈;
02.然後隨著鑄造工藝提升,可以製造和炮膛吻合的圓實心炮彈,同時散彈發展成小鋼珠形式;
03.實心炮彈穿透力不足,破壞力不足,出現了卵形炮彈,包括實心彈和開花彈;
04.卵形炮彈發射出去彈道不穩定,出現膛線;
05.為了提高射速,出現後膛炮;
06.後膛炮出現後,為了簡化裝填,較小口徑的彈丸和發射葯被製造在一起,出現定裝彈葯;
07.由於定裝彈葯工藝的發展,彈丸最後定型為近似錐形的形狀
08.實心彈作為實彈消失(槍彈仍然存在),開花彈發展成為早期穿甲彈(AP)和早期榴彈(HE);
09.滿足海軍炮的需要,穿甲爆破彈被研製出來,本質是穿甲彈和榴彈的中間形態,使用延時引信,出現馬卡洛夫彈帽(增強穿甲能力);
10.滿足坦克炮的需要,出現了坦克用實心穿甲彈,炮彈為類似於實心彈的鋼芯或鎢芯穿甲彈,同時高爆彈定型(HE),並限定榴彈炮(包括迫擊炮)發射,穿甲彈限定加農炮發射;
11.根據瑞士某科學家的理論(忘記誰了),出現空心裝葯破甲彈(主要用於火箭筒,反坦克導彈,詳情見網路空心裝葯破甲彈詞條),金屬射流描述的就是破甲彈的攻擊方式;
12.出現脫殼穿甲彈(一般是鎢芯),同時出現碎甲彈;
13.由廢棄核燃料製成貧鈾穿甲彈,實質是貧鈾合金為彈芯製造的穿甲彈;
14.實心彈作為電磁炮彈再登場,同時出現激光武器。
『伍』 鉛球的空心是怎麼做出來的
鉛球的空心是鑄造而成。
歷史上的鉛球,是前膛炮的炮彈,確實是用鉛來做的。後來演化成運動器材。
十六磅炮的炮彈重量約7.257公斤,以此為標准,體育比賽的鉛球就定為7.26公斤。
因為鉛有毒、易變形,作為一次性炮彈沒問題,日常使用就不妥了,於是改為鐵鑄,但是鑄造工藝精度不夠,因此在「鉛球」上預留圓孔,根據成品重量用鉛等金屬確定最後的重量。
鑄造時,使用砂型分兩半合到一起,鑄造完成後掏出里邊的沙子就成了空心。
『陸』 古代大炮炮彈是怎麼樣的
野戰炮兵側射,能夠發揮最大威力。實心彈出膛後就像保齡球一樣,能將成排的士兵打碎。
考慮到機動性,野戰炮往往體型較小,方便行軍,以殺傷人員為主。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對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發起總攻。戰斗中,使用900毫米口徑的烏爾班巨炮,轟擊君士坦丁堡的堅固城牆。
古代的火炮的炮彈分兩種,一種是實心不易碎的,為實心彈,射程較遠,主要用來攻城和水戰,也就是傳說中的一發入魂。一般是實心鐵球和花崗岩石球。
『柒』 炮彈殼是什麼材料做的
目前彈殼多用復銅鋼或低碳鋼。
彈殼是槍彈或條炮彈的基礎部件,其作用是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裝發射葯,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以保證全彈在彈膛內確實定位,防止發射葯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以及射擊時阻止火葯氣體從槍膛尾部泄出和直接燒蝕彈膛。
為了加強彈殼的延展性,防止卡殼、退彈難,早期的槍彈彈殼有許多採用銅鐵合金等材料,隨著冶金技術的逐步發展,現在根據本國國產金屬量的大小,也有很大變化。
目前彈殼多用復銅鋼或低碳鋼。成型工藝是整體鑄造加切削技術。不同的槍,使用的彈殼長度、傾斜度、口徑、低槽、傳火孔大小均不同。
彈殼的分類方式:
按其外形不同,可分為直筒型彈殼和瓶型彈殼。
按其定位方式不同,可分為:底緣定位彈殼;半底緣定位彈殼;斜肩定位彈殼;口部端面定位彈殼。
『捌』 古代火炮炮彈是一個鐵球嗎
火炮的發展過程大概是這樣:
1、實心彈時期——這個時候確實是一個大鐵球,使用方法和原理跟早年的火槍類似,即先填入一定量火葯,然後填入實心彈(那個大鐵球),用專門的器械疏通炮管之後(前裝滑膛槍也有類似的操作),點燃火葯發射;
2、散彈炮時期——這種火炮裝填的就不是一個實心的大鐵球了,而是一大堆小的原型鐵球(例如100mm的口徑,裡面塞了一大堆10mm直徑的彈丸,這樣打出去的時候就會散射),這個技術和實心彈並行了很長時間(射程非常近)
3、開花彈時期——早期榴彈炮出現,炮彈能夠在發射之後爆開,這個時候就不再是實心大鐵球了;
『玖』 怎麼製作棉花「炮彈」
把一團葯用棉花放到5毫升濃硝酸和10毫升濃硫酸的混和液中,浸泡20分鍾後,取出棉花,用水洗滌至中性。晾乾後,就成了硝酸纖維,即「火棉」了。
火棉在外表上跟棉花相似,但遇火即刻燃燒,在密閉容器中它還會發生爆炸,所以可用作無煙火葯。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准備一個硬質乾燥試管,把少量火棉放入試管底部,在試管口配上一個軟木塞(不要塞得太緊),用鐵夾夾住試管上端,使管口稍向上傾斜(不要對准人),在試管底部點燃酒精燈。幾秒鍾後,火棉受熱急劇分解,「轟」的一聲,突然發生猛烈的爆炸,軟木塞竟沖出好幾米遠呢!此時試管中火棉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時有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產生。雖然發生爆炸,反應很劇烈,請放心,試管是不會炸裂的。
『拾』 請問下古代的炮彈是什麼節構的
古代的炮彈也有很多種的,最多的就是實心彈,但也有其它的一些類型,如葡萄彈,就是將若干顆球形彈丸裝在一個彈殼內(圓桶和箱形彈體),或者是將它們固定在一起,(就類似於現在霰彈槍子彈的造型,不過那時是一個大圓桶用火炮來發射,現在是一個小圓桶用霰彈槍發射)而將它們固定在一起這種做法,因為是採用的鐵板之類的東西來固定圓狀的彈子,外面沒有殼包裹,樣子就像一大串的葡萄,所以就稱為葡萄彈。
葡萄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