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步兵是否要求會使用機槍、追擊炮、無後座力炮及火箭筒等武器
機槍、迫擊炮、無後座力炮、火箭筒這些都是連隊里都能有的單兵武器,這些武器的操作其實都相對簡單,如果說相對專業一點的就是迫擊炮了,其他的單兵都可以接觸的到,和迫擊炮會安排專人組合成一個炮兵班,但是作為連隊的一員,他們除了日常的火炮訓練以外,其他作戰科目訓練和其他步兵其實是一樣的。和其他專業性能的武器不同,這些在步兵連的是最基礎的作戰武器,步兵都會接觸得到。
Ⅱ 民兵訓練主要的器材有哪些
1949至1952年,為配合清匪反霸,保衛土地改革,民兵的軍事訓練內容主要是學習戰斗、勤務、站崗放哨的基本知識。1953至1955年,主要是學習武器的保管使用、反空降和反空投細菌武器的方法。�
從1956年開始,對基幹民兵進行系統的軍事訓練,學習軍事條令,練習步兵武器射擊、投彈等技術,以及班、排、連進攻及防守等戰術。還實施了野營拉練、武裝泅渡、搶占灘頭陣地、夜戰、反空降、平暴亂演習。1963年7月,嵊縣、上虞、餘姚、奉化、鄞縣等縣1560餘名民兵,配合人民解放軍陸、空軍在四明山區舉行反空降聯防演習。在演習中,民兵擔任封鎖道路、保衛重要目標、觀察搜索等任務。同時也演練了與敵遭遇、包圍迂迴等戰術動作。�
1964年,開展大比武活動,民兵參加訓練50716人,軍事野營8525人。年底,上虞、嵊縣、新昌、諸暨等縣民兵訓練尖子參加在寧波舉行的比武大會。1965年,紹興軍分區培訓57名射擊尖子,各縣也採取定人、定業培養各種專業技術兵288人。縣、區、公社三級都開展比武活動。11月上旬,寧波地區、紹興地區在寧波市郊舉行民兵尖子技術表演。�
1970年以後,民兵訓練著重提高實戰能力,內容為民兵勤務、土工作業、步兵武器實彈射擊、刺殺、投彈、爆破、打坦克等項目。同時進行水網稻田地作戰、麻雀戰、伏擊戰、地雷戰、城市對空作戰、巷戰等各種形式的戰術訓練。突出「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細菌),民兵特種兵連,如衛生、通訊連等,則分別按專業進行訓練。1978和1984年,紹興地區(市)均組織較大規模的軍事比武活動。�
1951年起,民兵由鄉鎮統一組織訓練,訓練時間每年少則3至4天,多則8至10天。1960年起改為10至15天。1981年開始,規定每個基幹民兵須經過兩期(每年一期)各為15天的訓練。1983年後,改鄉鎮組織訓練為縣、區集中於基地訓練,30天一期。1985年以後,全市受訓人數每年4000餘人。
Ⅲ 現在步兵學員等單位拼刺訓練用的什麼裝備
近年來,武警、陸軍、步兵學院以及邊防團的拼刺訓練開始逐漸採用智能化的拼刺訓練裝備和智能考核系統,通過訓練道具有效觸碰對方身上的感應區實時反饋至終端,顯示計分、力量、次數等數據,可實現對抗中刺中部位、刺中力量的採集,讓對抗考核訓練實現精準化和數據化。
Ⅳ 民兵訓練需要帶什麼
民兵訓練的重點是民兵幹部和民兵專業技術兵。民兵幹部主要進行組織指揮訓練和教學法訓練。民兵步兵主要進行隊列、射擊、投彈、爆破和戰術訓練。對高炮、地炮、工兵、防化、通信、偵察和海軍、空軍等民兵專業技術兵主要進行本職專業技術和專業戰術訓練,訓練時間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延長。城市的民兵還要進行巷戰、街壘戰、地道戰和三防訓練;邊防地區的民兵還要進行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和游擊戰戰術訓練。
Ⅳ 現在咱們陸軍普通步兵都配發武器嗎就是正常的訓練的時候手裡有武器嗎95 92 88 85啥的。
二十年多前我當兵時,野戰步兵單兵裝備全套有以下:一是作戰裝備。武器裝備:五六式沖鋒槍一支,彈匣5個,子彈150發;67式手榴 彈4枚;67式匕 首一把。工兵裝具:63式工兵鍬/鎬一把;工兵蒙布片一塊;TN T200g葯塊2塊,導 火索30公分,拉火管4枚,雷 管4枚;65式發煙/瓦 斯彈1枚;探雷針1支。防護裝具:65式防 毒面具一個;解淋針2支;急救葯袋一個,內有63式急救包兩個。生活裝具:62式軍用水壺一個,「雷鋒」挎包一個,軍用搪瓷杯一個。戰斗裝具:56式子彈帶一個,5米尼龍繩(救生繩,帶抓鉤或單勾)1根;65式鋼盔1頂;作訓服一套;67式解放鞋一雙。二是指揮裝備(班長用)。指揮旗/哨一個;67式指北針1個;1:50000地域軍用地圖一張。三是攜行裝備。生活被裝:軍被、褥、床單、雨衣、雨布各1床/件;細寬背包帶各1根;軍用解放鞋一雙;襯衣褲等內衣一套。作戰裝備:備用彈30發。維護裝具:擦槍油壺、油布,簡易維修工具等一套。生活用具:5公斤干糧袋一個。(如果野營單兵訓練,還有一個班一頂或兩頂帳篷,小型炊事用具等等)。四是運行裝具。換季衣物、不便攜行的裝備或裝具。我們那個時候野營拉練, 一個戰士全副武 裝的重量總計步槍手38公斤,輕機槍手/副手41公斤/39公斤,火箭筒發射手/副手35公斤/33公斤。如果加上帳篷、炊事用具和為炮兵、高 射機槍等攜帶的彈 葯,那重量更加大。91年在陸軍指揮軍校拉練時進行承重,我隨身攜帶15天作戰、生活用量達到62公斤.。想想吧,這樣的單兵機動性怎麼能和美軍單兵相比。98年我接受新裝具,我們甲種值班部隊換裝後,稍微好一點。我的全套裝備是:95式步槍一支,刺刀一把,子 彈150發;80式沖 鋒手槍一支,子 彈60發;(戰士沒有手槍,但是有四枚87式手榴 彈)軍用指北針一個,單兵終端一部(其實就是單兵電台,好聽是終端,其實只有4個頻率,非常容易被干擾),望遠鏡一部;急救葯盒一個,單兵壓縮食品一盒(一盒為200克,為一天用量,不像以前,一頓就要800克)。軍用地圖1:100000一張,防 毒面具一個。此外戰士還有槍榴 彈兩枚、組合工兵裝具一套。背囊一個內有被褥和鞋子以及內衣褲等,等等。算下來,我的裝具總重是17公斤,戰士大約在22公斤左右,比以前減少一半,主要減少在槍支、彈葯,鋼盔生活裝具等等,比如150發7.62步槍 彈為2400克,加上170克的5個彈夾,共重3250克,而5.8毫米彈 葯150發為1545克,5個88克工程塑料彈夾共重1985克,減少1265克。67式手榴 彈4枚,每枚中540克,共2160克,而87式手榴 彈僅270克,整整減少一半重量,56式子 彈帶重580克,而95式子 彈帶僅230餘克,減少一半以上。還有一個戰士3天食品是5.4公斤,而壓縮食品3天僅600克。再說帳篷,四人一頂的防雨油布帳篷重近6公斤,而87式四人帳篷全套才860克,僅為過去的七分之一。不過還是比較重。現在的戰士裝具總重並沒有多少變化,但是攜帶東西更多,裝具更全。現在一個美軍士兵作戰裝備為11.8公斤,與我們過去的12公斤差不多,但是他們的裝具更加科學更加先進,比如單兵終端,士兵可以直接與總統通話,我們剛剛達到,而美軍二十年前的海灣戰爭就有了。美軍身上重量最大的不是武器裝 備,而是電池。 現在普遍為95
Ⅵ 步兵的技術訓練
步兵必須為掌握手中武器、器材而進行知識和技能的相關訓練。它是步兵士兵的主要訓練科目,又是戰術訓練的基礎。
在冷兵器時代,步兵主要是要學會使用兵器的動作要領,如刀劈斧砍,矛戳劍刺,戈啄棒打,弓射鞭抽等。而在火器時代,步兵技術訓練日趨復雜,不僅須掌握操作武器、器材的動作,還須懂得使用它的理論知識。
而在現代許多國家的軍隊都重視現代戰爭條件下的步兵技術訓練。
步兵技術訓練基本包括:射擊、投彈、爆破、土工作業和刺殺等。簡稱步兵「五大技術」。
射擊,是步兵以火力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主要訓練內容有:兵器知識、射擊理論、觀察與測量距離、基本射擊動作和在不同地形、時間、氣候等條件下對各種目標的射擊方法。
投彈,是使用手榴彈、反坦克手榴彈和特種手榴彈,殺傷、摧毀、迷盲敵人的有生力量和裝甲目標。主要訓練內容有:各種手榴彈常識,卧姿、跪姿、立姿、投遠和投準的基本動作,以及在不同條件下對各種目標的投擲方法。
爆破,是利用炸葯爆炸的威力殺傷敵人,破壞其工程設施和武器裝備,進行工程保障作業。主要訓練內容有:炸葯、火具、地雷和爆破筒等器材的基本知識,對工事、障礙物、裝甲車輛等目標的爆破方法。
土工作業,是利用作業工具構築野戰工事。主要訓練內容有:在敵火威脅下的近迫作業、各種掩蔽工事的構築和偽裝,障礙物的設置等。
刺殺,是用槍刺(刺刀)和槍托刺殺、打擊敵人。主要訓練內容有:刺殺的基本動作,使用木槍、穿戴護具的對刺動作。
在現代戰爭條件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強調步兵技術訓練要與戰術訓練緊密結合,著眼於戰斗中的應用,重視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和每個士兵學會使用幾種武器的「一專多能」訓練。為了推動技術訓練,各部隊廣泛開展群眾性的練兵活動,組織技術比武,把射擊准確、技術熟練的優秀士兵分別評為神槍手、神炮手和技術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