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莽時期錢幣特點
特點:背穿上橫廓右肩平行澆鑄的「一」字,鑄型呈明顯的型腔壓力狀,根植入骨的紅銹色與錢渾然一體。
「一」字書法左起筆粗下筆細,收筆纖細如針,與錢文書風吻合,為莽錢懸針篆特徵。其背「一」的位置異於一般紀值錢,與去年出土的一枚漢代壓勝錢「羊酒」之「酒」字下所鑄懸針篆「一」的位置約定俗成。
其實,古錢幣背面所鑄星、月紋及文字,並非都固定地鑄制在穿廓旁的中間,如戰國聳肩尖足空首布幣的紀值數字「八」,鑄在其中心線靠右的頂上部;周元通寶錢的月紋和乾元重寶的「洪」,均鑄在穿頂上角中間;古代鑄錢第一高手徽宗皇帝的「大觀通寶」小平錢背星、月紋同時鑄制在穿的右角頂旁。據此,足以說明此「大泉五十」背「一」的位置是成立的。
王莽幣錢徑2.8厘米,厚0.3厘米(厚肉),重6.8克,紅銅質地精良,生坑紅綠硬銹,錢形光潔如斬,四邊斜折向上,四角微圓,內外廓形制呈現齊刀鑄造技術之精髓,雄渾高挺;懸針篆書錢文瘦而有勁,精美度異於常品,凸顯王莽大泉五十銅范之風貌。
(1)王莽幣用什麼鑄造擴展閱讀: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 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復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
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採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❷ 王莽時期的錢幣有幾種
王莽時期錢幣特點是:工藝精湛,選料優良,存世稀少,歷史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高。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復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採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王莽先後推出的銅鑄幣有:1、一刀平五千,鑄行於居攝二年(公元7年),一刀二字採用錯金技法,故稱之為金錯刀,以一刀等同於五銖錢五千文行使,長約7.3厘米,重20—40克;同年還鑄行契刀五百,以一刀等同五百文行使。2、六泉:分別是,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六泉之中相鄰的泉差別較小,不易區分。3、十布:分別是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從小布到大布各長一分,相重一株,其值各加一百,同樣因差別小,很難區分。4、貨布,天鳳元年(公元10年)鑄,與貨泉並行,一貨布當貨泉二十五枚,長約506厘米,重約16.5克。5、貨泉,天鳳元年鑄,直徑約2.2—2.4厘米,重約2.8-3.6克。另有貨泉餅錢。6、布泉,王莽後期鑄,直徑2.6厘米左右,重3.5克上下。
王莽之幣制改革,均屬違反經濟規律,不合時宜的滑稽之舉,有些則近乎兒戲。王莽違反了貨幣由復雜而趨於簡單,由繁多而歸於統一,由實物而金屬,由低級金屬而高級金屬的發展規律,因而註定是要失敗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莽時期的錢幣,在工藝和形制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為後來歷朝歷代的鑄幣,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王莽幣刀幣圖示:
❸ 王莽改革了四次貨幣,為何這個做法卻葬送了自己
西漢末年,王莽掌握了實權,改「漢」為「新」,自己登基成為新朝皇帝。然而新朝僅在歷史上存在了15年的時間,就走向了滅亡。雖然新朝僅僅存在了15年,期間流通的錢幣卻受到藏家的推崇。
為何王莽鑄造的錢幣這么受人青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尋找其中的奧秘。
貨泉是王莽第四次幣制改革的產物,上面刻的字也多為懸針篆體,版型也有近百種,這種貨泉傳世的數量並不多,所以相當珍貴。
王莽的幣制改革違反了經濟規律,復雜的貨幣政策使得當時貨幣的流通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最終走向了失敗,導致新朝走向滅亡。
但是王莽時期的貨幣在文字、冶煉、設計等方面都堪稱一絕,匠心獨具,是古代貨幣中少有的珍品,歷來受到藏家的推崇與追捧;又因新朝立國時間極短,大部分版別的新朝貨幣都極其稀少,因此有著超高的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
❹ 漢朝的貨幣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銖。
四銖錢:又稱漢半兩。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錢文製作比較規范。四銖半兩因順應了當時的國勢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銖錢: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後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
皮幣:武帝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行皮幣,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
白金幣 :亦稱白金三品」。西漢的銀錫合金幣。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鑄造。當時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獒如龜,故用為白金幣花紋。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4)王莽幣用什麼鑄造擴展閱讀:
漢初鑄造的銅幣比較輕,重三株,後來越來越輕。文帝時期,三銖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於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錢,重四分之一兩,可是幣值標的卻是半兩。漢朝的貨幣危機其實源自於朝廷放任民間私自鑄錢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貨幣流通,好改善財政收入。
可是這項政策的弊端遠遠超過利處,錢本來用銅鑄造,但鑄幣者摻雜了價值低的鉛和鐵之類的金屬,貨幣漸漸的貶值,民間的經濟逐漸紊亂。許多人趁此機會鑄造貨幣發財,如文帝的寵臣鄧通依靠鑄銅幣家產超過王侯。
另外諸侯們都開挖礦山鑄造銅幣,吳王劉濞憑借銅礦鑄幣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發動「七王之亂」的底氣。漢武帝由於對匈奴的連年征戰耗資巨大,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也逐漸用完,財政危機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建元年間開始,武帝開始對貨幣動手,期間把四株錢改成三銖錢,後來又改回來。來回一改相當於沒變,問題自然沒解決。元狩四年,一次規模較大的貨幣改革出現。漢朝發行了白鹿幣和白金貨幣。下令嚴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錢幣,違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鑄造五銖錢,鑄幣技術上也有了改進,有效防止私鑄造貨幣的發生。此後經歷一些探索之後武帝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下令嚴禁各個諸侯國私自鑄造貨幣,把貨幣鑄造權收歸中央政府所有,此項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❺ 王莽的貨幣改制為什麼會變成掠奪財富的手段
在五銖錢獨步中國古代貨幣歷史七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里,突兀間,王莽於中對貨幣托古改制,確實是「倒行逆施」了。但就長久的、單一的、變化不大的五銖錢而言,卻如同萬綠叢中的一點紅。王莽時期雖然錢制混亂,但其鑄錢質量卻是一代鼎盛,因而王莽有第一鑄錢高手之稱。因而王莽時期流傳下來的貨幣,精美異常,人見人愛,不忍釋手。王莽貨幣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貨幣書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突破。王莽貨幣書法採用懸針篆,王莽使篆書,在當時乃至後世於貨幣書法上達到了第一個藝術高峰。「未變不足觀,已變不足觀,將變未變最可觀」,這段話頗能概括王莽貨幣的書法藝術。居攝二年(公元7年)王莽所鑄大泉五十,建國元年(公元9年)所鑄小泉直一,以及懸針篆貨布、布泉,共同築就了這一輝煌。尤其是小泉直一,直徑僅為⒈5厘米,但製作精美、文字俊秀,可稱中國古代小錢中的最佳品。這種變化引導著篆書向美體字、圖案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二、注重並保持了貨幣形制的規范性。貨幣是政權及國家主權的象徵,它既是一般等價物,也是反映當時代社會文化和精神面貌的藝術品,是當時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水平等方面的綜合反映。無論王莽是否充分認識到了上述問題,但其卻自覺與不自覺地實踐了這一點。王莽貨幣上承齊刀鑄造技術的精髓,其鑄錢無論圓錢、布幣、刀幣,均外廓高挺,對文字保護甚佳。劣錢是亂世的象徵和伴生物,而莽錢可謂例外。
三、貨幣品種上呈現出多樣性。王莽好復古而不泥古,這一點充分地體現在了貨幣品種的創新上。其貨幣雖然名目繁多,卻絕不雷同,各有特色。但王莽貨幣失之於弄巧,「金錯刀」、「貨布」、「十布」等貨幣雖然製作的精美異常,卻脫離了秦以來方孔圓錢的主流軌跡,加之高額虛值、不宜攜帶、不宜辨別使用等原因,所以發行不久便停止了流通。其後,王莽的貨幣在百姓的抵制下,又基本上回到方孔圓錢的形制上來了。其第四次貨幣改制主要發行的一種貨幣是「貨泉」,這是存世最多的王莽貨幣了。
王莽貨幣改制對後世貨幣文化的影響
既有積極的影響,但也不乏消極的影響,對後世的借鑒意義卻是非常大的。
一、 通過發行貨幣可以樹立政權的全新形象。貨幣是政權的象徵,王莽是深諳其中奧妙的。在未篡漢前,王莽便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發行打著自己鮮明烙印的貨幣了。篡漢後,又先後進行了三次貨幣改制,通過發行貨幣,在當時和後世都牢牢樹立了「新」朝的形象。由此而言,王莽的影響是深遠的。發展到兩宋,盛行年號錢,幾乎每次改元都要更鑄一種新錢幣。這較之王莽則更進一步,此時不但是為了樹立國家的新形象,而且還是為了樹立統治者個人的新形象。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即於成立之日開始發行了象徵人民政權的人民幣。為此後不久所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形象在國內國際作了突出展現。
二、建立完善的貨幣體制是鞏固政權的必要措施。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即於成立之日開始發行了象徵人民政權的人民幣。使之為迎接全國解放,穩定金融和物價,盡快擺脫國民黨政權貨幣貶值對解放區的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時取得政權和隨之的鞏固政權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後,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我國又陸續發行了新的人民幣,使人民幣成為了在全國范圍內流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至今,人民幣一共發行了五套。
三、貨幣形制要充分體現時代的特色。王莽的錢幣均不以重量為名,先於唐開元通寶六百餘年脫離了秦漢銖兩貨幣的軌道,即使金屬鑄幣脫離了量名錢體系。但王莽貨幣托古改制因其目的、形式等方面的原因,引起了人們的普遍反對,其貨幣制度中具有先進性的東西反而被人們所忽視了。事過竟遷,當後世的人們重新評價王莽的貨幣及其制度之時,是不應僅將目光局限在其錢幣的藝術成就上的,就其貨幣形制而言,王莽貨幣在托古改制之時,還充分體現出了王莽時代的特色,就象開元通寶展現了大唐的恢弘,大觀通寶顯示了北宋的繁榮,這些時代特色是不能被隨意替代的。
四、要不斷提高貨幣的技術含量。貨幣是最廣泛流通的,要在注重其利於被人們普遍接受的同時,不斷提高貨幣的技術含量。這就要求國家在發行貨幣之時,無論是對貨幣的形制,還是錢文的大眾化,錢幣的防偽、製作工藝等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王莽的貨幣在當時的技術含量是十分高的,「小泉直一」、「金錯刀」世代為人們稱道絕不是偶然的,僅以「金錯刀」為例,在該錢幣的製作過程中,就運用了當時領先的、極其復雜的錯金技術。其後王莽的這一傳統對後世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宋代的錢幣,也非常注重結合科技的發展提高貨幣的技術含量。宋代的錢文集篆隸真草之大成,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版別復雜,大多數錢幣都製作的精美規整。進入現代社會,在不斷提高貨幣的技術含量的同時,還要注重錢幣的易於區別使用,達到造工精細,圖案設計優美等要求。王莽的「十布」美則美矣,但實在不易於區別使用,也許這與王莽斂財的動機有關,也與當時人們的普遍的文化素質不高有關。
五、貨幣發行時要防止通貨膨脹問題的出現。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供應過多而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金融現象。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由於金屬貨幣具有內在價值,可以發揮貯藏手段職能,當流通中的金屬貨幣過多時,這部分多餘的金屬貨幣就會自發地退出連通轉為貯藏,因而可以自動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一般不會發生通貨膨脹。但王莽虛值大錢的濫觴,卻造成了社會的混亂,危及了政權的鞏固,加速了經濟的崩潰。可悲的是王莽並未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實質,其在第四次貨幣改制之時,仍然發行了以一當二十五個「貨泉」的「貨幣」,真可謂執迷不悟,一意孤行了。無獨有偶,20世紀40年代末,在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失利的境況下,國民黨政權為了填補打內戰的無底黑洞,在國統區大量發行高額紙幣,結果引發了長時間的通貨膨脹和社會動亂,不但未達到通過增加財政收入以鞏固政權的目的,反而加速了統治的滅亡。
❻ 西漢王莽幣有黃銅做的嗎
沒有。中國直到明朝嘉靖年間才開始用黃銅做錢幣,之前都是青銅的,或者其它較廉價的材料,如鐵。因為早期黃銅中的鋅是非常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