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軸承軸向游隙測量方法
1、感覺法
用手指檢查滾動軸承的軸向游隙,這種方法應用於軸端外露的場合。當軸端封閉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檢查時,可檢查軸是否轉動靈活。
2、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操作方法與用塞檢查徑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軸向游隙應為
c=λ/(2sinβ)
式中c——軸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軸承錐角,(°)。
(2)用千分表檢查,用撬杠竄動軸使軸在兩個極端位置時,千分表讀數的差值即為軸承的軸向游隙。但加於撬杠的力不能過大,否則殼體發生彈性變形,即使變形很小,也影響所測軸向游隙的准確性。
(1)怎麼測量尾軸承間隙擴展閱讀
游隙值根據大小分三組,一組是基本組(或者叫普通組)、小游隙組(C2)、大游隙組(C3、C4)。日本的NSK、NTN等品牌還有專門的CM組(電機專用游隙)。
另補充一點日常應用的舉例:
正常的工作條件下,宜優先選擇基本組;
大游隙組適用於內、外圈配合過盈量較大、或者內外圈溫度差大、深溝球軸承需要承受較大軸向負荷或者需要改善調心性能、或者需要提高軸承極限轉速和降低軸承摩擦力矩等場合
小游隙組適用於較向高的旋轉精度、需要嚴格控制外殼孔的軸向位移、以及需要減小振動和噪音的場合。
② 如何檢查軸承軸向間隙
徑向間隙分頂間隙和側間隙,前者的數值為後者的兩倍。徑向間隙的檢查可用塞尺直接測量或用壓鉛絲的方法測量。軸向間隙可用塞尺或百分表進行。
(1)軸向游隙
軸向調節是要達到一定的軸承游隙或預緊負荷量,組裝時圓錐滾子軸承都可調節以發揮其最佳的性能。如TIMKEN公司提供的軸承疲勞壽命與軸向游隙的關系曲線,圓錐滾子軸承軸向游隙趨近於零則壽命接近最長。最初組裝和調節所得的軸向游隙是在常溫下、軸承投入工作前設定的。工作期間所得的軸向游隙被稱為工作軸向游隙。因為工作狀態下發生熱膨脹和受負荷而彎曲,使常溫軸向游隙發生變化。最佳工作軸向游隙隨使用環境不同而設定的常溫軸向游隙而改變。應用經驗或測試通常可以確定最佳工作軸向游隙。
(2)調節常溫軸向游隙的方法
①應用概率原理,軸向游隙大小由軸承各部件尺寸的徑向和軸向公差控制。
②在設定施力的條件下,通過測量墊片或隔圈的軸向尺寸來完成。然後,從預先准備的圖表或直接測量的讀數中取得正確的墊片或隔圈尺寸。這種方法既適合軸向游隙的調節,又適合預負荷的軸向調節。
③測量低速狀態下軸承滾動所需的轉矩,決定軸向游隙是否合適,不管最後軸向調節是預負荷還是游隙,這一方法都能適用。
對於斯太爾系列車橋,根據經驗得知:中後橋軸承預緊轉矩為13.4~20.1N·m;前橋軸承預緊轉矩為5~6N·m。
輪轂軸承的預緊轉矩用軸頭鎖緊螺母保證,而後才能測量輪轂轉動所需的轉矩值和軸向游隙。
(3)改進型輪彀結構
改進型輪轂結構,軸承安裝方法如下:
①在軸承3、5表面塗抹黃油,盡量充滿保持架和滾子的間隙。
②裝上蓋板6,擰緊螺栓7(轉矩值應符合標准)。
註:為達到理想的軸向游隙,必須對尺寸鏈中的相關尺寸進行嚴格控制。
比較傳統的軸承安裝方式與輪轂改進後的安裝方式,後者對工人的個人技能要求降低,同時裝配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可見,若輪轂軸承不能正確配合,將導致軸承運行不正常或發生故障,甚至會損壞整個輪轂。如果軸承預緊力調整不當,使軸承軸向游隙增大產生沖擊力會使軸承損壞;而如果軸承軸向游隙減小,軸承滾子間很難形成完整的油膜,將導致其燒損。(工程機械與維修)
③ 軸向間隙如何測量調整
軸承間隙的測量:
測量軸承的間隙時,為得到穩定的測量值,一般對軸承施加規定的測量負荷。因此,所得到的測量值比真正的間隙(稱做理論間隙)大,即增加了測量負荷產生的彈性變形量。但對於滾子軸承來說,由於該彈性變形量較小,可以忽略不計。安裝前軸承的內部間隙一般用理論間隙表示。
軸承間隙的調整:
1、採取加減軸承蓋與機座間的墊片厚度進行調整。
2、利用安裝在軸承蓋上的螺釘推動壓在軸承外圈上的壓蓋進行調整。
齒輪位置的調整:
齒輪位置的調整:因齒輪與軸的安裝形式大都是採用一端為軸肩或台階定位,另一端的定位主要採用隔套,所以齒輪的位置只有通過加減隔套的長度來調整。
軸承間隙又稱為軸承游隙,所謂軸承游隙,即指軸承在未安裝於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後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運轉時的游隙(稱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對軸承的滾動疲勞壽命、溫升、雜訊、振動等性能有影響。
④ 汽車連桿軸承間隙怎麼檢查
如題主想要了解的「汽車連桿軸承間隙怎麼檢查?」相關內容介紹有以下:
汽車連桿軸承間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1、拆卸一道連桿軸承蓋螺栓,取下連桿軸承蓋;
2、徑向間隙的檢查:清潔連桿軸頸,在軸頸中間放上一條塑性間隙規(或軟鉛絲);
3、按標記裝上清潔好的軸承蓋(軸承已配裝好),按規定力矩用力矩扳手擰緊軸承蓋螺母,但不得進一步擰緊,不得轉動曲軸。按規定力矩將連桿軸承螺栓擰緊;
4、將裝好的軸承蓋拆掉,用測量尺與被壓扁的塑性間隙規比較,對比測量被壓扁的塑膠最寬點的寬度,換算成徑向間隙值,或用外徑千分尺測軟鉛絲的厚度,即為連桿軸軸承徑向間隙。
⑤ 怎麼檢查連桿軸承間隙
用外徑千分尺測出曲軸軸頸、連桿軸頸的尺寸,再用內徑量表測出主軸承孔徑、連桿軸承孔徑,拿孔徑減去相對應的軸頸,即可得知間隙。
關節軸承能承受較大的負荷。根據其不同的類型和結構,可以承受徑向負荷、軸向負荷或徑向、軸向同時存在的聯合負荷。由於在內圈的外球面上鑲有復合材料,該軸承在工作中可產生自潤滑。
一般用於速度較低的擺動運動,和低速旋轉,也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作傾斜運動,當支承軸與軸殼孔不同心度較大時,仍能正常工作。自潤滑關節軸承應用於水利、專業機械等行業。
(5)怎麼測量尾軸承間隙擴展閱讀:
軸承游隙是軸承滾動體與軸承內外圈殼體之間的間隙。所謂軸承游隙,即指軸承在未安裝於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使軸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 運轉時的游隙的大小對軸承的滾動疲勞壽命、溫升、雜訊、振動等性能有影響。
⑥ 怎樣測量軸承間隙
測量軸承間隙,可用通用9具分別測出軸頸和軸承裝配 狀態下的內孔尺寸,二者的尺寸差即為軸承間隙。也可用一 片長25mm,寬12. 5mm,厚等於軸承間隙的銅片,將其邊緣 剪成圓角,並用油石磨光,塗以機油橫放在軸頸與軸承之間 裝合軸承蓋,按規定扭矩扭緊軸承蓋螺栓(或螺母),然後緩 慢轉動曲軸(切不可過猛,以免擬壞軸承合金),以能轉動而 感覺有一定阻力為合適。如不能轉動,則表示間隙過小;如 轉動時感覺到毫無阻力.則表示間隙過大。另外也可用鋁絲 置一於軸與軸承之間,裝回軸承蓋,按規定扭矩扭緊螺栓,然 後再拆開取出鋁條測量其厚度。即為軸承間隙。
⑦ 軸承間隙怎麼計算
在各種傳動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軸承的間隙問題,蝸輪減速機與齒輪減速機作為最常見的傳動設備,下面對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產生原因及調整方式進行介紹:
一、滾動軸承的故障原因
滾動軸承依靠主要元件之聞的滾動接觸來支持轉動零件。滾動軸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動容易、能自動調整中心以補償軸彎曲及適量的裝配誤差等優點,故以滾動軸承的滾動摩擦取代了滑動軸承的滑動摩撩,因而在現代機器設備中得到廣泛運用。
在生產運用中,滾動軸承也易發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為間隙調整不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滾動軸承在機器設備中最常見的故障有:脫皮剝落、磨損、過熱變色、銹蝕裂紋和破碎等。
製造質量不合格及潤滑保養不良問題,只需在檢修安裝前仔細檢查,檢修安裝後建立起嚴格的定期加油保養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軸承故障。因此,間隙調整不當就成為軸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滾動軸承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4部分組成。內圈與軸頸裝配,外圈與軸承座裝配。當內外圈相對轉動時,滾動體即在內外圈的滾道問滾動。
三、齒輪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及其量方法
1、滾動軸承的間隙
軸承問隙是保證油膜潤滑和滾動體轉動暢通無阻所必須的。其間隙數值均有標准或規定。根據軸承所處的狀態不同,其間隙有原始間隙、配合間隙和工作間隙。
原始間隙是軸承未裝配前自由狀態下的間隙值。
配合間隙是軸承安裝到軸和軸承座後的間隙。由於配合的過盈關系,配合間隙永遠小於原始間隙。
工作間隙是軸承工作時的間隙。由於內外圈的溫差使工作間隙小於配合間隙,又由於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使滾動體和內外圈產生彈性變形,工作間隙又大於配合間隙(一般情況下,工作間隙太於配合間隙)。
2、間隙的測量
測量原始間隙可用百分表。測量配合間隙時,可用塞尺或鉛絲放入滾動體與內外圈之間,盤動轉子,使滾動體滾過塞尺或鉛絲,其塞尺或被壓扁鉛絲厚度即為軸承的徑向配合間隙。軸向配合間隙可用深度卡尺測量或壓鉛絲法測量。
四、間隙的調整
齒輪減速機運行時轉軸溫度較高,調整後,將墊片增加到0.20ram。即:調整後膨脹端徑向間隙(ram):0.014-}-0.20:0.214
膨脹間隙可根據公式計算,該引風機設計運行溫度為135℃,室溫按20℃計算,因此為115℃(135—20),兩軸承座中心距離f為5m。故:膨脹間隙f(mm):1.2×(115+SO)×C100—9·9。
根據引風機要求還應考慮冷縮間隙,一般冷鰭間隙為0.50mm。因此,通過加墊片調整,把膨脹間隙調整到11.5mm,同時解決冷縮間隙。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風機軸承溫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來的兩端軸承徑向間隙太小,受熱後膨脹,產生緊力,導致膨脹端無法游動,所以軸承溫升。
⑧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徑向軸承間隙的方法有:壓鉛法,抬軸法和假軸法。
(1)假軸法
A.假軸的直徑與軸承的實際工作軸頸相差在0.05mm以內,假軸的中心線與工作水平面的垂直度誤差在0.02mm以內。
B.將軸承組合在假軸上,擰緊中分面螺栓,用0.02mm 的塞尺檢查中分面無間隙。
C.架千分表並沿工作時的垂直方向上下抬動徑向軸承,千分表讀數假定為S(mm),考慮瓦塊的傾繞效應,實際的三泰SUNTHAI [/url]軸承間隙為C(mm),則對五塊瓦結構有:C=0.894S
此外,還需計入假軸與實際軸頸的差值。
(2)抬軸法
抬瓦法所測間隙的計算方法和測量方法與假軸法相同,但應將轉子吊出,支承於支架上抬動三泰SUNTHAI [/url]軸承即可。
(3)壓鉛法
A.所採用的鉛絲直徑應比所測間隙大30-50%。
B.對軸承殼體中分面和軸承座中分面,用0.02mm塞尺檢查,中分面應無間隙且不錯口。
C.測量兩上瓦瓦塊中部處的鉛絲厚度S,則實際的軸承間隙C 為:C=1.1S
⑨ 軸承游隙怎樣測量
徑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感覺法
1、有手轉動軸承,軸承應平穩靈活無卡澀現象。
2、用手晃動軸承外圈,即使徑向游隙只有0.01mm,軸承最上面一點的軸向移動量,也有0.10~0.15 mm。這種方法專用於單列向心球軸承。
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確認滾動軸承最大負荷部位,在與其成180°的滾動體與外(內)圈之間塞入塞尺,松緊相宜的塞尺厚度即為軸承徑向游隙。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調心軸承和圓柱滾子軸承。
2、用千分表檢查,先把千分表調零,然後頂起滾動軸承外圈,千分表的讀數就是軸承的徑向游隙。
軸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1、感覺法
用手指檢查滾動軸承的軸向游隙,這種方法應用於軸端外露的場合。當軸端封閉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檢查時,可檢查軸是否轉動靈活。
2、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操作方法與用塞檢查徑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軸向游隙應為
c=λ/(2sinβ)
式中c——軸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軸承錐角,(°)。
(2)用千分表檢查,用撬杠竄動軸使軸在兩個極端位置時,千分表讀數的差值即為軸承的軸向游隙。但加於撬杠的力不能過大,否則殼體發生彈性變形,即使變形很小,也影響所測軸向游隙的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