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魚缸自帶的過濾槽空間太小怎麼辦
魚缸自帶的過濾槽空間太小解決方式:
一、養殖密度一定不要太大
觀賞魚的養殖密度不要過大,這是魚缸的水質能否保持完好的最基本的保證,魚缸越小飼養密度越不能太大,尤其是一些比較貪吃的小型魚,比如三湖、虎皮,還有極易患病的孔雀、瑪麗、紅箭等等,投喂量一大就容易出問題。
二、魚缸的水流一定不要太大
對於小型魚缸而言,魚缸的水流控制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是裸缸飼養,我們寧可選擇水流不大適當的去抽底換水,也不要安裝瓦數過大的過濾器或者三合一水泵,那樣只會吹的魚缸里雜物紛飛根本無法控制,切記切記。
魚缸打理技巧
無論如何魚缸里有點底沙還是會有利於硝化細菌著床的,這一點也毋庸置疑,我是在魚缸里鋪設了厚度為五厘米的陶粒,關於鋪設什麼效果較好,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如果是底泥的話,養魚老道感覺太過於細密,如果是在栽種水草的草缸里,魚兒數量不多倒是可以,但如果以飼養觀賞魚為主的話,相對來講陶粒和白色的普通水族沙就比較的合適了。
② 魚缸濾材。需要放過少過濾材料
濾槽內的濾材總復體積要佔到魚缸制水容量的百分之十,魚缸的濾槽大小最好能夠佔到魚缸總體積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魚缸的物理濾材和生化濾材的佔比應該是符合二八定律,物理濾材只佔百分之二十,魚缸里水泵的配置應該是水循環在每小時十次左右。
魚缸過濾之所以分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是因為濾材不僅僅是過濾魚糞便,更是培養硝化細菌的基地和房子。
物理過濾就是集中清理水中的雜質和魚便,使他們和水分離開來,已便於集中清理。生化過濾其實就是把水中已經形成的氨氮通過硝化細菌分解為對觀賞魚無毒的物質。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硝化細菌,而過濾材料只是硝化細菌的培養基地。
(2)過濾器材少怎麼辦擴展閱讀:
濾材的需求
淡水的觀賞魚可以分為兩種:適應弱酸性的魚和適應弱鹼性水的魚。有些過濾材料會把水體的PH值調高或者調低。這個時候就要根據觀賞魚不同的適應環境來調整不同的濾材。
比如血鸚鵡喜歡PH值在5.5-7之間的弱酸性水,三湖慈鯛喜歡PH值在7-8之間的微鹼性水。這時候就要根據魚兒的喜好和當前的酸鹼度通過濾材來調整。
③ 養錦鯉,魚缸自帶的過濾不夠用,怎麼辦
第一種辦法是做個反氣舉,最簡單實用的過濾,上面濾槽全棉,反氣舉全環,缺點是佔用內部空間,不美觀,過濾效果也行,上濾加反氣舉,只要養魚密度不大效果就很好,密度控制不好,效果就差很多!第二要把頂蓋拆掉,或者打孔,水泵上的水管直接伸出頂蓋,在頂蓋上面加高濾槽(自己做),或者直接買個滴流盒就可以了(滴流的效果沒的說)!意思就是加大濾槽空間,提高過濾效率!這種辦法工程比較小,容易設計!工程大點就需要自己買玻璃,然後把你的魚缸做個側濾,自己粘自己設計,網上有設計圖!
不影響美觀的辦法,就是買外置濾桶,雙濾筒串聯,效果也很好,不佔地方不影響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