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夜視技術
夜視技術是研究在夜間或低亮度的條件下,用擴展觀察者視力范圍的方法,實現夜暗觀察並便於行使作戰行動的一種專門技術。它的基本方法是一種成像方法,即將物的光強分布通過某種形式轉換成為像的光強分布。
夜晚,雖然很「黑」,但仍然存在強度不同的月光、星光和大氣輝光等微弱的夜天光以及大量的、人眼看不見的光線——紅外線。人們利用多種夜視器材,把這些微弱的夜天光加以放大,使之足以引起人們的視覺,把看不見的紅外線轉變成可見光,從而改善和擴大人們的視力范圍,征服黑暗,實現夜間觀察、駕駛、瞄準等作戰行動。在軍事上應用較廣泛的夜視器材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3種:
1.主動式紅外夜視儀。即它是以光束照射到目標上,使黑物間形成較顯著的明暗反差以利於觀察。它是最早獲得應用的夜視器材,主要用於近距離偵察與搜索、短射程武器的夜間瞄準和各種車輛的夜間駕駛。在接通電源但不開啟探照燈時,還可用來探測紅外光源,以搜索對方的主動式紅外夜視器材。
2.被動式微光夜視儀,是一種將微弱的夜天光加以放大的儀器。這種儀器可供夜間在前沿陣地偵察敵方地形、火力配備及監視敵人活動,安裝在槍炮上進行夜間瞄準射擊,安裝在車輛上可以夜間行駛,還可安裝在艦艇或邊、海防陣地上監視敵情等。
3.被動式熱成像儀。它是以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的物理現象為根據,靠接收景物自身輻射紅外線的強弱來發現和識別目標的,它可用於觀瞄、制導、監視、駕駛、偵察等。另外,還有一種叫做被動式固態成像夜視裝置的夜視儀器,它的用途更為廣泛,不久將可在軍事上得到應用。
我軍研製裝備的夜視儀主要有69式火箭筒配用的紅外瞄準鏡,坦克上配用的紅外夜間駕駛儀和紅外夜視儀,手持微光夜視儀及MD-Ⅰ型微光電視等。
㈡ 夜視儀是干什麼用的
夜間外瞄準具,跟手電筒不一樣。
以像增強器為核心器件的夜間外瞄準具,其工作時不用紅外探照燈照明目標,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標所反射光線通過像增強器在熒光屏上增強為人眼可感受的可見圖像來觀察和瞄準目標。紅外夜視儀是利用光電轉換技術的軍用夜視儀器。它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
工作原理:
1、用一種特製的透鏡,能夠將視野內物體發出的紅外線會聚起來。
2、紅外線探測器元上的相控陣能夠掃描會聚的光線。探測器元能夠生成非常詳細的溫度樣式圖,稱為溫譜圖。大約只需1/30秒,探測器陣列就能獲取溫度信息,並製成溫譜圖。這些信息是從探測器陣列視域場中數千個探測點上獲取的。
3、探測器元生成的溫譜圖被轉化為電脈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夜視儀
㈢ 夜視儀原理
一種特殊的透鏡可以將視野內的物體發出的紅外線匯聚起來。紅外探測器元件上的相控陣可以掃描會聚光。探測器元件可以產生非常詳細的溫度模式,稱為溫度譜。探測器陣列只需約1/30秒就能獲得溫度信息並作出溫度譜。該信息是從探測器陣列的視場中的數千個探測點獲得的。
探測器元件產生的溫度譜被轉換成電脈沖。這些脈沖被傳輸到信號處理單元-一個集成了精密晶元的電路板,它可以將來自檢測器元件的信息轉換為顯示器可以識別的數據。信號處理單元向顯示器發送信息,從而在顯示器上顯示各種顏色,顏色強度由紅外線的發射強度決定。通過組合來自探測器元件的脈沖,產生圖像。
擴展信息:
在強光下使用夜視鏡,對夜視鏡的傷害最大。雖然夜視鏡在過載時會自動切斷電路保護設備,但暴露在強光下會縮短夜視鏡的使用壽命。暴露在雨、霧甚至高濕度下也會損壞夜視設備。為了在夜間使用,夜視設備被設計成能夠承受短時間的強光或潮濕。
夜視設備中有非常精密的真空管,一定要注意防碰撞,小心搬運。清洗夜視鏡鏡頭的方法與清洗相機鏡頭的方法相同。鏡片有光學塗層,如果與粗糙的材料接觸,很容易被灰塵劃傷或滲入玻璃。通常不需要拆下鏡頭來清潔內部。如果長時間不使用,最好取下電池,將夜視儀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