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延時攝影器材怎麼選擇

延時攝影器材怎麼選擇

發布時間:2022-12-06 02:43:20

1. 延時攝影需要什麼設備

三腳架是必備的。好的相機(或者好的智能手機),快門定時器(有的智能手機這樣的APP),後期製作軟體AE和EDIUS。選擇合適的拍攝場景來放三腳架。選擇的時候要注意一旦開始拍攝了,三腳架就不要挪動位置了。設置你的相機或者智能手機,讓自動拍攝的時間間隔是一樣的。對已相機,如果有預裝的定時快門共能最好了,如果沒有,可以自己另外外接一個。對於智能手機一般軟體市場裡面有自動拍照的APP,下載一個裝上就可以了。關於照片的格式,有兩種比較好的選擇:Raw和JPEG格式。新手適合Raw格式,老手可以選擇JPEG格式。

組裝你的設備。不管是相機還是只能手機你都要牢牢的固定在三腳架上。三腳架也要放好了,防止位移和抖動。實在不行,就在三腳架下面墜上個沉的東西拉住她。(相機借出去了,暫時用DV替代一下吧。)開始拍攝的時候,你就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看看書,聽聽音樂,什麼都行。只是注意,開始拍攝之前電量和存儲空間一定要檢查好了。別到時候沒有電了或者空間不足。空間不足的問題你可以用鏈接筆記本電腦來解決。拍攝完成後,導出你所拍攝的照片。先備份後進行後期處理。在導入後期軟體的時候,先設置視頻文件的幀速率(一般是25幀每秒),選中第一張後,再點選「序列文件」,這樣就導到了後期軟體裡面了。接下來的時候就是特效和音樂的製作添加了,音畫具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呀!以上是固定鏡頭的延時攝影簡單製作方法。如果想要實現運動的鏡頭效果,就需要另外添加地軌或者導軌之類的附加設備了。

2. 延時攝影有什麼特殊的技巧

你一定在電影電視上看到那種雲動得很快,日出、日落,植物生長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那種畫面——那就是延時攝影。一種對展現眼前事物充滿表現力的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延時攝影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延時攝影技巧

一、前期准備

首先,我們要選擇一款拍攝器材。目前來說,像單反、攝像機、運動DV、手機等大部分有拍照功能的設備都能滿足我們拍攝延時攝影的需求(部分產品內置了延時的功能,沒有的,像手機,可以用相關的App來解決)。總之,拍攝器材的選擇十分寬泛,只要本身或者通過外部條件讓你的設備可以實現;間隔拍攝;這一硬性條件即可。 准備拍攝器材(滑軌、腳架、相機)

然後,就是相關的拍攝附件。如果你打算拍攝一個固定的延時鏡頭,那麼你需要准備一個穩定的三腳架,如果是拍攝一個小范圍的移動延時,那麼你可能要准備一個有定時移動功能的導軌;如果你是拍攝大范圍的運動延時,那你可能還要根據情況准備一些推車啊、標尺啊什麼的最好。

二、拍攝製作

尼康D7200可以機內直接生成延時視頻,也可以使用照片間隔拍攝,後期合成

准備好這些硬體設備後,我們就可以正式進入拍攝環節了。從實現手段上,目前有兩種主流方式,一種是設備機內本身可以自動生成延時視頻的,另一種則是需要拍攝間隔照片,然後通過後期軟體進行合成。第一種方式製作起來比較簡單,第二種後期自由度更大。以下案例中使用尼康D7200進行,尼康D7200在延時拍攝方面功能齊全,除了機內本身可以自動生成全高清延時視頻外,也可以利用間隔照片拍攝功能,製作更高解析度的視頻。為了讓各位全面了解,以下這兩種方式都有涉及,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固定延時前期拍攝

在菜單中調整好間隔時間,然後開始拍攝

這個環節,我們先來試試機內直接生成全延時視頻拍攝的方法。我們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調整好固定的曝光參數、焦距、畫幅比例,調整好間隔拍攝時間,然後按下快門苦等即可。

固定延時視頻(拍攝完成後,將相機中自動生成的視頻拷貝出來即可)

拍攝完畢後,相機里就有了完整的一段延時視頻。機內自動生成延時視頻比較簡單,後期不需要特別處理,我們只需要重復上面的步驟,拍攝不同的鏡頭用作後期剪輯即可。

2、小范圍移動延時拍攝

在這個環節我們使用照片間隔的方式進行,首先,還是需要把相機調整好固定的曝光參數、焦距、畫幅比例,還有最重要的間隔時間。

相機固定在滑軌上(小范圍移動有前景做參考,運動效果明顯)

然後,把相機固定在延時滑軌上,設置好滑軌的運動速度(專業延時滑軌支持間隔時間運動),接下來就可以正式拍攝了。

拍攝完成後,是一組文件名連續的圖像

拍攝完成後,相機內得到了一個文件名連續的圖像序列,到了這里就完成了一段平滑的運動延時拍攝。那麼面對成百上千張序列照片怎麼能成為一段連續的視頻?我們使用PR為大家講解。

非編軟體導入素材時點選圖像序列,導入後就是一段完整視頻

打開軟體,在導入素材時只需要點選序列導入,導入後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時攝影,十分簡單。注意,一定要點選序列導入,否則,導入的素材就是單針的靜態圖像,如果出現素材中斷的情況,請檢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連續的。

AE自帶命令變形穩定器穩定

針對某些視頻需要穩定處理的,我們可以把片段導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後利用AE自帶命令變形穩定器加給片段即可。就這樣,我們把不同的延時鏡頭放在一起進行剪輯配樂,最後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移動延時拍攝

大范圍移動延時拍攝相對就比較難一些,也是近兩年大家比較追捧的一種拍攝方式。在拍攝一段大范圍移動延時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最後想要的鏡頭效果想清楚,是平行的運動?圍繞一個物體運動?還是隨心所欲的運動?這個在拍攝前必須清楚,因為只有確定了這個,我們才能設計機器與人的運動路徑。

找准視角參考點和機位運動路徑(參考地面黑色瓷磚)

圍繞一個物體運動的延時拍攝,首先我們需要在這個物體上找到一個固定的視角參考點,比如以上的建築,我就使用了紅色框的位置作為參考點。然後把相機調整為中央點對焦的方式,每張圖像拍攝時,把對焦點都放在紅框的位置;然後,規劃一個大概的機位移動的路徑以及每次平均移動的距離,每次間隔多長時間。確定好後,就可以遵照這些設定逐步拍攝即可。

接下來再說說平行運動延時拍攝,這個在拍攝時我們需要尋找不是一個點,而是兩條線,一條是鏡頭運動的視點參考線,一條則是機身運動的參考線,我們只要按照這兩條參考線,保證每次的移動距離還有間隔時間一致就可以了(曝光參數最好也一致)。

平行運動延時拍攝,使用了小推車 平行移動時,我們最重要的是找到機位運動的參考物,比如在廣場上,我們就可以以地磚的線作為參考,天橋上,我們以欄桿作為參考等等約精確越好,如果是平滑的地面或公路,用推車也是不錯的方式。

如果拍攝的是單幀序列圖像,在後期製作上,與小范圍移動延時一樣,這里不做另外講解。至於其它不規則移動延時與上面講到的拍攝原理是一致的,我們只需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每個動作的間隔時間還有移動距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且是一致的就好,就能出來一個流暢的延時視頻。

注意事項

三腳架

如果使用攝錄機拍攝,因為每秒鍾能拍下24格或更多的相片,就算在沒有防震下拍攝,一般只會出現影像搖晃的情況。

若我們用相機拍攝延時攝影,我們會把時間壓縮,通常會每半秒至數十秒才按下快門一次,在手持的情況下,絕對沒有人能對准相同的位置。沒有三腳架的幫助下,組合了的影像不但搖晃,更會出現上下左右跳動的情況。再者,延時攝影動輒用上數分鍾,手持相機一小時已足以令人斷臂。

因此,三腳架是拍攝延時攝影的必需品,而且一開始拍攝時,就不要再動三腳架了,直至整組相片的拍攝完成為至。

不要水平移動和變焦

在進行延時攝影時,可以把畫面慢慢向水平方向移動嗎? 不可以,因為腳架不能夠准確地以均速轉動很微小的角度,一旦畫面移動的角度不均,又或移動的速度時快時慢,拍出來的畫面跟本不會好看。拍攝單一場景時,靜止地對准某一處就可以了。

同樣地,拍攝的途中,也不要胡亂變焦,因為沒有人能均速轉動變焦環,也沒有人能每次都轉動相同又微小的角度。

自動快門控制器 (Intervalometer)

拍攝延時攝影是一項長時間的工作,如果快門的操控是通過人手來控制的話,我猜那個人早已累得半死,每十秒一按,連續拍攝兩小時。

幸好,世上有件好東西叫自動快門控制器 ,尼康相機內置已有一個 (不過有些限制),佳能的用家就要額外購置了,不論是佳能或尼康的外置快門自動控制器,原廠的起碼要一千元,幸運地,幅廠的,二百多元就有了。

快門自動控制器其實只是配上了電子定時器的快門線而已,它容許我們設定按下快門的相隔時間,拍攝張數等 。基本上,把它設定好,按快門的工作已經自動化了。在拍攝時,記緊多帶一部游戲機、一部相機或一本書,不要浪費真貴的光陰。

使用M 模式

所有的半專業或以上的數碼相機已配備了光圈先決和快門先決,在拍攝風景方面,最多人使用的是光圈先決,不過在拍攝 Time Lapse 時, 應該避免使用光圈或快門先決。假如雲層從天空漂過,雲層所做成的陰影會影響曝光量,從要影響快門的速度 (A Mode 下) 。

假如,相機的測光是百分百准確,當然整輯相片的曝光也會很一致,不過經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環境的光陰轉變了,自動測光有時會過曝,有時會曝光不足,以至拍出來的相片時明時陰。完成後的影片便會有光暗閃爍的問題,看起來很不專業。

因此,我們要做的,便是固定ISO、光圈和快門的值。假如一朵白雲從畫面掠過,那刻的畫面會昏暗一些,不過這樣的影片才是真實。把曝光固定了,畫面會根據雲層的位置,流暢地變暗,待它離開時,畫面又會漸漸地變得明亮。若果使用光圈先決,畫面或會突然變暗,又突然變亮,取決於相機當時給予的數值,有點賭運氣的感覺。

轉到M Mode 前,可以先使用 A Mode,設好 ISO 值和所要的光圈,然後半按快門,相機便會顯示所需的快門速度,這組 ISO、光圈和快門的組合大致上就是我們所需的曝光組合。然後,轉到 M Mode,設回同樣的 ISO,光圈和快門,按下快門試拍一張,如有需要,可以在快門方面作少許修改,使曝光更為准確。

快門的速度

拍攝延時攝影時,快門的速度是十分講究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話怎講?在陽光下拍攝,快門的速度很易做出 1/1000 或 1/2000,這樣的高快門,可以把大部份的東西清晰地凝固了,以單一相片來看,那是不錯的選擇,不過延時攝影最終會以影片的形式呈現於大家眼前,那些清晰的相片,在高速播放時(如 24 fps) 會出現影像跳動的情況,特別在運動的影片中。

舉例,如果以每秒24格來拍攝110米飛人劉翔的比賽,由於快速的動作,第一格和第二格之間,劉翔在畫面中的位置已有明顯的分別,如果每格都把劉翔清楚地凍結著,播放時,劉翔的動作看起來便有少許“舜間轉移”的不連貫感覺。


3. 延時攝影的器材選擇

延時攝影又稱縮時錄影。是以一種將時間壓縮的拍攝技術,目前也多叫作縮時錄影。其拍攝的是一組照片或是視頻,後期通過照片串聯或是視頻抽幀,把幾分鍾、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過程壓縮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以視頻的方式播放。那麼延時攝影的器材選擇有哪些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延時攝影的器材及單反延時攝影的優缺點

器材

主要器材:相機、三腳架

輔助器材:定時快門線、延時軌道、鏡頭濾鏡、赤道儀等

拍攝機器:延時攝影其實是一種有要求的攝影方式,所以所有能夠拍攝照片或視頻的攝影設備都可以拍攝延時攝影。一般為了達到較好的影像效果,延時攝影主要以單反相機拍攝為主。

定時快門線:使用單反相機拍攝延時攝影,需要等時間間隔拍攝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動快門。很多相機不具備間隔拍攝功能,這就需要外部定時器了。

延時軌道:裝有步進電機與快門控制器的攝影軌道。通過精密的電子和機械控制,使相機每拍攝一張照片便在軌道上移動一定距離,達到移動拍攝的目的。延時軌道是一種比較專業延時拍攝設備。

三腳架:延時攝影的拍攝需要穩定的拍攝平台,任何的晃動都會造成後期視頻畫面抖動晃動。三腳架可以保證拍攝畫面的穩定。對於大范圍位移延時,三腳架更是不能缺少。

鏡頭濾鏡:主要分三種,一種ND鏡,用來過濾光線減低鏡頭進光量;第二種是偏色鏡,用來調整拍攝體的自身色彩;另一張是星芒鏡,用來調整光斑形狀。

赤道儀:較為專業的延時攝影配件,用來拍攝星體,拍攝星空時可以拍出天不轉地轉的效果。

單反拍延時的優缺點

優勢

1、 數碼單反可以拍攝大解析度的圖像。現在高清視頻的解析度是1920x1080,也就是說是200多萬的像素,而現在主流數碼單反拍攝的圖像像素都在千萬以上,全幅機甚至高達兩三千萬。高像素使延時視頻畫面質量大幅提升,畫面品質遠超很多專業級攝像機。同時高像素也給後期處理留有了相當大的餘地,可以輕松製作包括畫面推拉、平移之類的效果。

2、 可以使用RAW格式進行拍攝。RAW文件保留了大量的信息和畫面動態范圍,色彩的寬容度也更大,為後期視頻校色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3、 可以全面掌握曝光的過程。光圈、快門、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

4、 可以隨時查看拍攝的照片,控制拍攝的進程和效果。

劣勢

1、 文件大小是優勢也是劣勢。高解析度的圖像文件和RAW文件會限制相機拍攝的'間隔。不同相機的緩存有差異,過大的文件會影響到相機的處理速度,一旦處理速度跟不上,相機會停止拍攝。所以有時候只能放棄拍攝RAW,改用JPG格式甚至小解析度的JPG格式以獲取較短的拍攝時間間隔。

2、 使用數碼單反拍攝,會不可避免的遇到視頻閃爍(flicker)的問題。無論多麼小心,都有一定的概率遇到這一現象,尤其在光線變化比較大的環境中。這給後期帶來一定的難題。

4. 延時攝影拍攝星軌的方法有哪些

璀璨的星空,總讓人浮想聯翩,這么美麗的景色。如何用相機記錄下來呢?那麼,下面就讓我為大家介紹延時攝影拍攝星軌的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延時攝影拍攝星軌的方法
1、地點選擇:需要找遠離市區的地方,避開光污染。找一個合適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這樣可以避免地平線附近較強的光污染,拍到天頂更明顯的星星。

2、時間選擇:要避開日光,差不多日落後兩個小時開始拍,拍到日出前兩個小時。還要避開月光,農歷15,滿月附近那幾天是沒法拍攝的,初1附近那幾天幾乎整晚都可以拍攝,其他時候可以上網查具體的月出月落時間,避開月亮即可。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軌會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會被照亮,也別具一格。傳統的單次長曝法面對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沒什麼辦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幾分鍾,而疊加法不受曝光時間限制,可以拍攝很長時間,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色。

3、天氣選擇:必須是非常通透,萬里無雲的好天。注意晚上郊外天氣非常冷,做好防寒 措施 。

4、器材選擇:最好有超廣角,最好有大一點的光圈,機器的高感不要太差。還有一點很重要,定時快門線,用來設定間隔拍攝。最好是有線的,有遙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線的連線,因為長時間曝光,用遙控容易出現信號中斷。
延時攝影拍攝星軌的技巧
a、對焦:漆黑夜空想獲得星空的准確對焦不容易。而單純的手動擰到無窮遠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機身的中央對焦點是比較強大的,可以對著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動對焦。這個我用D7000和D700都嘗試過成功了。一旦對上焦之後,就要在對焦標尺上記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動擰到此處了。對於低端機身無法對星星完成聚焦的,在有月亮的時候對著月亮完成聚焦,然後記住位置。或者對著很遠處的燈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後拍一張星空看看焦點准不準。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就只能手動擰到無窮遠,然後稍微往回一點,然後試拍校正焦點。

b、測光、構圖: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時間曝光(10秒)試拍一張,根據回放直方圖確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據倒易率計算出實際需要的曝光參數。這樣同樣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試驗一下構圖。且對單次長曝法和疊加法都適用。

c、露水:潮濕的夜晚容易結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鏡片結露水,不同的鏡頭,結露水的難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適當選用。如果天氣比較潮濕,就要小心定期檢查一下鏡頭是否結了露水。如果實在太潮濕,就不要拍攝,以免損傷相機和鏡頭。
延時攝影拍攝星軌的竅門
1.晴朗的夜空,星星要多些。

2.三腳架並使用快門線,因為需要至少20分鍾以上的曝光時間,手按會抖動並且堅持不久。單反電池必須保持電量全滿。

3.對準星空,光圈可以大些,比如F2-F4;構圖中最好在星空下方放入一些景物,比如山峰或湖面等。但是這些景物不能發光,否則會過曝。清晰對焦。廣角鏡頭更佳。

4.使用定時快門線曝光20分鍾以上。20分鍾的曝光基本上可以使星軌在畫面拖出1/5左右的長度,如果要比較長的,可以拍攝30~50分鍾。

5.如果想在畫面里的星軌圍繞一個圓圈旋轉,那麼要把北極星拍進去,所有星星會圍繞北極星旋轉。記住,不是北斗七星。

5. 延時攝影需要什麼設備怎麼拍攝

主要器材:相機、三腳架。

輔助器材:定時快門線、延時軌道、鏡頭濾鏡、赤道儀等。

拍攝時間間隔從幾秒鍾到數分鍾不等,各種類型的延時攝影的時間間隔參考:

1、大風天快速移動的雲層:1-2秒。

2、慢速的雲:5-10秒。

3、太陽在地面上移動的影子:10-20秒。

4、太陽在晴朗天空的軌跡:20-30秒。

5、星星在天空中運行的狀態:10-60秒。

6、日落時對太陽的特寫:1-2秒。

7、城市的人群:1-2秒。

8、植物生長的狀態:5-40分鍾。

用機器拍攝延時攝影的過程類似於製作定格動畫(StopMotion),把單個靜止的圖片串聯起來,得到一個動態的視頻。長時間定時定格延時拍攝。亦稱低速攝影或定時定格攝影、「縮時」攝影。定時、間斷記錄並以明顯變化的影像再現景物緩慢變化過程的手段。

譬如花蕾的開放約需3天3夜,即72小時。每半小時拍它的一個畫幅,以順序記錄開花動作的微變,共計拍攝144個畫幅,再通過放映機按正常頻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鍾之內,重現3天3夜的開花過程。

(5)延時攝影器材怎麼選擇擴展閱讀:

延時攝影的注意事項:

1、穩定壓倒一切。一定要將攝像機牢牢固定在堅固的三腳架上,避免刮風等原因造成攝像機的晃動導致拍攝失敗。

2、避免不必要的雜物進入畫面。如在馬路上拍攝,為避免行人進入畫面,一定將攝像機架在遠離人行道的地方。

3、准備充足的備用電池、儲存卡,延時拍攝一般要工作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所以一定要根據所需素材的時長准備充足的附件,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最好接通交流電進行拍攝。

4、注意對機器的保護。因為耗費的時間比較長,為了保護攝像機的安全,避免自然、人為等因素的破壞,延時拍攝時一定注意看管好攝像機,同時避免暴曬和低溫。

6. 運動延時攝影技巧

延時攝影可以認為是和高速攝影相反的一個過程。延時攝影通常應用在拍攝城市風光、自然風景、天文現象、生物演變等等題材上。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運動延時攝影技巧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運動延時攝影技巧 一、

1、等間隔曝光

這是延時攝影最基本的要素,否則對於雲彩、慢速運動物體,畫面將失去起碼的連續性。為了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一般是機內定時拍攝或採用定時快門線,確保拍攝間隔一致。當然,有些時候可以欺騙一下,在無雲、較大間隔的場合,時序參照物不多,可以進行非等間隔曝光,這樣便於採用手工快門。即便是有雲的場合,拍攝間隔相差15%也一般看不出來。

2、等距離移動

視頻需要勻速移動,而在時間間隔相等的前提下,勻速就是等距離。每次拍攝等距離移動是自動滑道的一個特性,也是運動延時攝影的另一個基本要素。同樣,人工移動也必須遵從這個原則,每次移動的距離偏差不要超過15%,否則拍出的畫面就能發現一頓一頓的。至於每次到底移動多遠的距離,要視運動方式、主體距離和自己的偏好來確定。每次移動的距離越大,角度的變化也越大,最後視頻的畫面運動就越快。一般的原則是,距離主目標越遠則每次移動的距離就可以越長。換算成角度,橫向拍攝時每次移動的視角變化為0.3度到1度比較合適,0.6度是常規速度,0.3度是慢速,而每次1度的話節湊較快。按照每步0.6度計算,就相當於1%弧度,而1弧度就是距離等於弧長。也就是說,如果拍攝距離主體50米,那麼每次移動距離可以選0.5米左右。

3、始終瞄準焦點

我們經常能看到直升飛機繞一個主體飛行,或者斯坦尼康穩定器繞一個人拍攝的視頻,這種就是環繞拍攝,理想狀態下是距離主體的半徑不變,鏡頭中心一直對向物體,揭示物體的各個角度,形成強烈的三維感。採用弧形滑道,並把主體防砸圓心,就可以比較理想的達到這個目的`。但實際上弧形滑道太少,也不通用(半徑固定),所以往往用直線滑道替代。

直線滑道要想模擬出弧線滑道的效果,必須把平移和搖擺結合起來,一邊走,一邊回頭。弧形滑道有一個自然的圓心,把主體放置這個焦點上,拍攝的過程中就相機就繞著轉。而直線滑道要想取得這一結果,就必須時刻讓相機盯住某個物體。如果按角度度看,回頭的轉角速度是不固定的。具體說,要在畫面中間找到一個焦點,拍攝的時候,每走一步,要把相機精確的重新對准到這一點。

焦點的選擇有幾個原則:

--固定的、不消失的、全過程可見;

--反差大,清晰,獨特,便於快速瞄準;

--靠近畫面中間;

--在不被遮擋的原則下盡量低一些。

有關瞄準點高低,理論上如果與相機同高度,仰角就不會因為走進、走遠而有俯仰角變化。否則,假設焦點選的比較高,那麼走進的時候必須仰角很大,而遠離後又會恢復,產生一種平視-仰視-平視的結果,這是應該加以避免的。

當然,如果有輕微的平-仰-平的幻化,可以後期進行校正。

我們看一下相機如果沒有瞄準好,靠後期位移調整,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左邊的圖表示一個方框型目標,瞄準點在正中的場合。如果拍攝的時候瞄準點偏左了,整個目標在畫面中的位置就會偏右,這樣由於一般用廣角鏡頭,就會產生梯形變形,靠近邊角的地方物體就變大,如中間的圖。此時後期如果只靠簡單的位移,把中心部分對准,但邊角的部分形變就沒有得到糾正。

4、相機保持水平

只保持主體穩定、焦點固定是不夠的,因為相機如果左右方向不保持水平,就會產生麻煩。當瞄準點不在鏡頭的正中心位置,後期通過旋轉方法就不能完全糾正,畫面的邊緣就會產生擺動。Zweizwei等早期的片子就有這個弊病。具體說,鏡頭成像從中心到外圍,放大倍率是不一樣的,廣角鏡頭尤其如此,邊緣的部分會被拉伸。如果相機不保持一定的水平位置,邊緣物體的成像位置距離畫面的中心就忽大忽小,伸縮就不一樣了。

人眼對水平的的晃動還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邊緣有參照物的場合下,只要有不到半個像素的移動就清晰可辨,對胡1080p的視頻從中心算起來距離是960像素,角度就是1/2000弧度,即0.03度。為了達到無暇,優質延時片的水平顫抖要做到0.02度以下。

運動延時攝影技巧 二、

1.前期准備:

器材:定時快門線、三腳架、濾鏡(依情況而定)。機身鏡頭自備,存儲卡最好在8G以上,4G也可以。

軟體:Photoshop、會聲會影X4(Corel VideoStudio Pro X4),最好用X4版,裡面有導入延時圖像序列功能。

2.拍攝方法:

(1)機身設置:

*M檔,ISO手動。

註:除特殊情況,如地鐵因為場景單一(不影響測光系統),光線變化較大,所以我使用自動ISO200—ISO1600。

*白平衡手動,可以用預設,也可以手動調節K值。

*JPG直出,彩色,1000W像素以上機型,選擇圖片質量最高,圖片尺寸為中等。

*關閉機身高感降噪、關閉機身自動暗部補償(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優先模式、索尼和賓得的自動HDR)。

注意點:在傍晚和日出的時候,光線變化較大。根據經驗,冬季30分鍾內,光線變化最高可達2~3EV,請適當調整曝光。

(2)快門線設置:

只需要設置INTVL選項(永諾MC-36b),這一項是每次拍攝的間隔時間。

1)在拍攝城市白天的車流和行人時,間隔時間設置為1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在1秒以內。

2)在拍攝城市夜晚的車流時,間隔時間設置為2秒到5秒之間,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間隔時間減1。(例:間隔時間為3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2秒)

3)在拍攝天空雲層運動時,依雲層運動速度,設置間隔時間為3秒到10秒不等,雲層運動速度越慢,間隔時間最越長。

(3)拍攝過程:

三腳架固定相機、取景:預判位置(由於後期視頻編輯的長寬比是16:9,務必注意圖片的上下部分需要裁減)。

注意點:

*不要升起三腳架的中軸,以保證穩定;

*使用中長焦(50mm以上)鏡頭務必保證三腳架穩定;

*拍攝時要加上目鏡蓋,防止後部光線入射影響照片的曝光(沒有的話可以用深色的衣服或布蒙住取景器,固定好)。

(4)確定拍攝時長

拍攝時長(分鍾)=間隔拍攝的時間(秒)×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60;

拍攝張數=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

例:我最終想要一段20秒的延時攝影片段,間隔拍攝時間為3秒,那麼拍攝時長為:

3×24×20÷60=24(分鍾),拍攝張數為:20×24=480張;

注意點:一般盡量多拍,假如需要一個10秒的片段,那麼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為視頻後期的轉場留下空間。

3.後期處理

將存儲卡內的照片導入電腦,每個場景的照片一個文件夾。

(1)PS批處理

以這一步來調整最終視頻的色調,彩色、黑白均適用。因為調整空間大,保留細節多,所以使用PS而不用普通視頻編輯軟體。

錄制動作,在錄制中必要的幾步:

*銳化:用PS自帶的USM銳化就可以。依情況而定,不要太誇張;

*裁剪:裁剪像素為2048×1152;

設置16:9的比例,為什麼是這個數值,因為會聲會影所能保存的影像片段的最大寬度是2048像素。

有些插件是支持動作批處理的,比如nik software的color efex和silver efex,不過要注意圖層的使用,還有使用插件批處理速度較慢,配置低的用戶需謹慎。

錄制完動作,打開PS菜單——文件——自動——批處理,選擇動作、目標文件夾、輸出文件夾,開始批處理。

7. 手機怎麼拍攝延時影像

手機拍攝延時攝影的方法1:什麼是延時攝影

延時攝影又叫縮時攝影(Time-lapse photography),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拍攝方式,它能攝影師們所拍攝的風景動態化,生動化,讓單純靜止的畫面更為更為跳躍,更有故事性。而從技術上來說,延時攝影就是一種單時間進行壓縮的攝影方式,它能把幾分鍾、幾小時甚至是幾天幾年的時間變化過程縮短在短短的幾秒鍾或者幾分鍾之內,並通過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

毫無疑問,不少小白用戶都會覺得這是一個十分有難度和有技巧的高階攝影方式,但其實對於現時的智能手機來說,要拍攝延時視頻的難度並沒有想像之中大,下面就由筆者手把手帶領著大家一起學習手機拍攝延時視頻的小技巧,一起領略延時攝影的魅力。

手機拍攝延時攝影的方法2:器材准備

1.功能正常的手機

既然是手機攝影教程,最重要的當然是先准備一台功能正常的拍照手機,以OPPO R7s為例,其自帶的拍照程序中就內置了“快鏡頭”模式,它可以讓我們拍攝視頻比正常的速度快2-10倍,從而達到延時攝影的效果,不過對於更為專業的用戶來說,可能10倍於正常速度的視頻拍攝還無法滿足我們一些特殊的場景需求,這時我就需要藉助一些第三方的“延時攝影”APP來實現更加專業的拍攝效果。比方“Lapse It”和“Timelapse Pro”等軟體都是不錯的選擇。

OPPO R7s 自帶快鏡頭拍攝功能

2.手機支架 or 三腳架

攝影器材准備好後,我們還需要一些輔助設備才能達到更佳的拍攝效果,像一般的手機支架或者是微型三腳架都是不錯的選擇,以筆者為例就選擇了一支能隨意固定的八爪魚三腳架,它可以將手機隨意固定在不同的位置,只要能讓手機在拍攝過程中保持靜止即可。

一支穩固的手機支架

3.旋轉雲台 & 電動滑軌 (進階設備)

為了提升拍攝效果,不少專業的用戶還會特意選購像旋轉雲台、電動滑軌等高端的輔助設備,在這些設備的輔助之下,我們還可以拍攝出更為生動有趣的`延時攝影效果。以旋轉雲台為例,它可以讓我們手機以固定的速度下進行選擇拍攝,從而從拍攝的畫面從靜止不動變成往一個方向緩緩移動,讓觀看者擁有更佳的視覺體驗。

手機拍攝延時攝影的方法3:拍攝技巧

相對於專業相機來說,使用手機進行延時攝影可謂是簡單的多,因為一些需要在前期需要調整的拍攝參數和後期需要合成處理的單張照片都已經在手機APP和內置的軟體中一步完成,可謂是傻瓜式的拍攝方法,但即使是這樣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的拍攝技巧,以增加我們在日常拍攝中的成功幾率:

1.尋找合適的景物

在實際拍攝中首先需要掌握的技巧就是尋找合適的景物了,眾所周知,延時攝影是一個表達相對變化的過程,所以我們首先需要避免的是拍攝畫面中大面積變化或者大面積靜止的景物,大面積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拍攝到畫面的凌亂和無次重點之分,而大面積的靜止景物則可能導致拍攝到畫質變成非常的沉悶和毫無生動感,所以在實際拍攝中我們應該挑選一部分相對靜止的前景並搭配一部分活躍的背景來實現相對的動態變化感,讓視頻主題鮮明而又不失呆板。另外,我們還需要適當躲避不必要的前景元素出現在畫面之中,例如像工地,垃圾堆,臟亂的地面等,這些元素的出現將會大大地影響畫面的美感。

2.合理地固定設備

拍攝延時攝影的第二大技巧就是好好地固定好設備,這可謂是影響我們拍攝成敗的關鍵,由於智能手機的延時拍攝軟體和APP大多採用自動合成的方式進行拍攝,這就導致我們可以後期處理的空間非常之少,若在拍攝過程中出現了輕微的晃動或者是疏忽都可能導致長時間的拍攝變成功虧一簣,所以前期的固定工作變成尤為地重要,我們除了需要選擇一個牢固的固定設備或固定方式外,還需要考慮到環境的干擾因素,比方說人多熱鬧的地方可能會出現行人碰撞到機器或大面積遮擋了拍攝畫面的情況,這都需要加以避免。

3.預估每張照片的間隔時間和總的拍攝時長

當前兩項准備工作都做足以後,我們即刻正式開始拍攝了,但在你正式按下拍攝快門之前,我其實還有一點需要認真考慮,就是拍攝所需要的時間和拍攝之中每一張照片之間的間隔時間,一般來說,筆者建議大家都把拍攝照片的間隔設置為2秒,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正常速度50倍的拍攝效果,但對於部分運動速度較慢的物體(比方雲層)來說,拍攝間隔就應該適當延長到5-10秒每張,不過當然了,拍攝一些照片並沒有任何壞處,它可以讓你的後期擁有更多調整空間,如果你嫌拍攝的畫面速度太慢,你還可以使用後期的軟體來進行加快,但如果你原本拍攝到的畫面就已經太快,我們就無法通過後期來減慢視頻了。所以超量拍攝總好過縮量拍攝。


8. 延時攝影入門技巧分享

導語:延時攝影指長時間定時定格延時拍攝,亦稱低速攝影或定時定格攝影,是以一種較低的幀率拍下圖像或者視頻,然後用正常或者較快的速率播放畫面的攝影技術,是一種定時、間斷記錄並以明顯變化的影像再現景物緩慢變化過程的手段。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分享延時攝影的入門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延時攝影入門技巧分享

主要器材: 單反相機、三腳架

輔助器材: 定時快門線、延時軌道、鏡頭濾鏡等。

主要器材

使用單反相機拍攝延時攝影,需要等時間間隔拍攝一系列照片,不太可能完全用手按動快門。很多相機不具備間隔拍攝功能,這就需要外部定時器了。

延時軌道

裝有步進電機與快門控制器的攝影軌道。通過精密的電子和機械控制,使相機每拍攝一張照片便在軌道上移動一定距離,達到移動拍攝的目的。延時軌道是一種比較專業延時拍攝設備。

鏡頭濾鏡

主要分三種,一種ND鏡,用來過濾光線減低鏡頭進光量;第二種是濾色鏡,用來調整拍攝體的自身色彩;另一張是星芒鏡,用來調整光斑形狀。

三腳架

延時攝影的拍攝需要穩定的拍攝平台,任何的晃動都會造成後期視頻畫面抖動晃動。三腳架可以保證拍攝畫面的穩定。對於大范圍位移延時,三腳架更是不能缺少。穩定壓倒一切。一定要將攝像機牢牢固定在堅固的三腳架上,避免刮風等原因造成攝像機的晃動導致拍攝失敗。

准備充足的備用電池、儲存卡,延時拍攝一般要工作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所以一定要根據所需素材的時長准備充足的附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接通交流電進行拍攝。

機身設置

M檔,ISO手動。光圈通常不宜過小,小光圈雖然能帶來大景深,但也會帶來鏡頭和CCD上灰塵的印跡以及光線的衍射。F8往上都是比較合適的光圈。白平衡手動,可以用預設,也可以手動調節K值。關閉機身高感降噪、關閉機身自動暗部補償(尼康的D-lighting,佳能的高光優先模式、索尼和賓得的自動HDR)

注意點:在傍晚和日出的時候,光線變化較大。根據經驗,冬季30分鍾內,光線變化最高可達3EV,請適當調整曝光。

快門線設置

只需要設置INTVL選項(永諾MC-36b),這一項是每次拍攝的間隔時間。比如在拍攝城市白天的車流和行人時,間隔時間設置為1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在1秒以內。在拍攝城市夜晚的車流時,間隔時間設置為2秒到5秒之間,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間隔時間減1。(例:間隔時間為3秒,機身設置快門速度為2秒)在拍攝天空雲層運動時,依雲層運動速度,設置間隔時間為3秒到10秒不等,雲層運動速度越慢,間隔時間最越長。

三腳架固定相機、取景

拍攝時長(分鍾)=間隔拍攝的時間(秒)×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60

拍攝張數=24×最終想要片段的時長(秒)

例:最終想要一段20秒的延時攝影片段,間隔拍攝時間為3秒,那麼拍攝時長為:3×24×20÷60=24(分鍾),拍攝張數為:20×24=480張

注意點:一般盡量多拍,假如需要一個10秒的片段,那麼最好原始片段在15秒到20秒,為視頻後期的轉場留下空間。

准備充分後就可以開始拍攝了。例如按照24幀的視頻來算,一段15秒的視頻需要360張照片。如果4秒鍾一個時間間隔,則至少需要24分鍾時間來拍攝。

後期製作

將拍攝好的照片導入lightroom或PS中,使用批處理對全部照片使用相同的操作調整。這里以PS為例,教你進行批處理。

1、打開ps軟體,選擇文件>自動>批處理。

2、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需要執行操作的動作命令,然後定位到源目標文件夾,即所需要修改大小的圖片所在位置。然後,點擊確定。

將連續照片拼合成視頻的軟體很多。比如有:Photolapse 3、VirtualDub、QuickTime Pro、Adobe Premiere Elements、Lightroom、Final Cut Pro、Adobe After Effects。這些都可以製作視頻,且不局限於這些,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和能力去選擇。

當然,後期製作決不只有拼合照片這一點,一段優秀的`延時攝影視頻需要加入音樂,而且應用大量的剪輯片段。

那麼面對成百上千張序列照片怎麼能成為一段連續的視頻?下面我們使用PR為大家講解。

打開軟體,在導入素材時只需要點選序列導入,導入後的片段就是一段成型的延時攝影,十分簡單。注意,一定要點選序列導入,否則,導入的素材就是單針的靜態圖像,如果出現素材中斷的情況,請檢查你的文件名是否是連續的。

針對某些視頻需要穩定處理的,我們可以把片段導入到Adobe After Effects中,然後利用AE自帶命令變形穩定器加給片段即可。就這樣,我們把不同的延時鏡頭放在一起進行剪輯配樂,最後就形成一段完整的作品。


閱讀全文

與延時攝影器材怎麼選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子宮有哪些固定裝置各起什麼作用 瀏覽:589
機械攪拌通風發酵罐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455
青島巨型拋光設備哪裡有 瀏覽:144
天然氣管道外面的閥門在哪個位置 瀏覽:396
crv儀表盤出現扳手什麼意思 瀏覽:618
開料機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7
萊州東升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379
單個軸承晃動怎麼解決 瀏覽:739
cad煤氣管道閥門 瀏覽:992
店透視工具箱准嗎 瀏覽:438
機械製造廠有多少車間 瀏覽:116
帕薩特儀表燈暗怎麼調 瀏覽:286
超聲波為什麼不能用塑料模 瀏覽:566
慈溪健身器材怎麼樣 瀏覽:381
汽車儀表顯示六角花表示什麼 瀏覽:709
小區為什麼沒有水表閥門 瀏覽:76
製冷設備屬於什麼材質 瀏覽:501
車用工具箱的價格 瀏覽:248
閥門開關處漏小怎麼辦 瀏覽:228
不需要皮帶傳動裝置防護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