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節軸承游隙如何計算
軸承游隙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一般徑向游隙比較重要,測量和計算方法很簡單,可以把軸承內圈用繩子吊住,用千分尺或者游標卡尺測量最高點和最低點軸承內圈和外圈的數值,把數值作差得出的數值就是徑向游隙。
Ⅱ 軸承的游隙是多少
軸承游隙又稱為軸承間隙。所謂軸承游隙,即指軸承在未安裝於軸或軸承箱時,將其內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後便軸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徑向或軸向移動時的移動量。根據移動方向,可分為徑向游隙和軸向游隙。
運轉時的游隙(稱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對軸承的滾動疲勞壽命、溫升、雜訊、振動等性能有影響。
徑向游隙非預緊狀態,能承受徑向載荷的軸承,其徑向內部游隙G為:在不同角度方向,無外載荷作用時一個套圈相對另一套圈從一個徑向偏心極限位置,移向相反極限位置的徑向距離的
算術平均值。
軸向游隙
非預緊狀態,能在兩個方向上承受軸向載荷的軸承,其軸向內部游隙G為:無外載荷作用時,一個套圈相對另一套圈,從一個軸向極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極限位置的軸向距離的平均值。
2
軸承在不同狀態下的游隙
軸承在不同狀態下其游隙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具體說來,可分為:
1)
原始游隙
軸承的原始游隙是指軸承成套後在安裝於機器前,所處在自由狀態下的游隙。實際上原始游隙不通過測量是難以得知的.因此原始游隙常常用檢驗游隙來代替。檢驗游隙是在檢驗狀態下,在施加測量載荷的條件下,用儀器檢測而得的游隙數據,嚴
格地說與軸承的原始游隙並不相同,但在一般情況二者在讀數上相差不大,因而可以相互代
替而不致發生多大誤差。
2)
有效游隙
有效游隙或稱工作游隙是指軸承在安裝於主機後,在一定載荷作用下,達到一定溫升的穩定運轉狀態下,軸承中存在的實際游隙。顯然,有效游隙比工作游隙小。
3
軸承游隙的作用與要求
軸承中存在游隙是為了保證軸承得以靈活無阻滯地運轉,但是同時也要求能保證軸承運轉平穩,軸承的軸線沒有顯著沉降,以及承擔載荷的滾動體的數目盡可能多。因此,軸承的游隙對軸承的動態性能(雜訊,振動和摩擦)和旋轉精度,使用壽命(磨損與疲勞)的承載能力都有很大影響。
Ⅲ 軸承游隙怎樣測量
徑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感覺法
1、有手轉動軸承,軸承應平穩靈活無卡澀現象。
2、用手晃動軸承外圈,即使徑向游隙只有0.01mm,軸承最上面一點的軸向移動量,也有0.10~0.15 mm。這種方法專用於單列向心球軸承。
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確認滾動軸承最大負荷部位,在與其成180°的滾動體與外(內)圈之間塞入塞尺,松緊相宜的塞尺厚度即為軸承徑向游隙。這種方法廣泛應用於調心軸承和圓柱滾子軸承。
2、用千分表檢查,先把千分表調零,然後頂起滾動軸承外圈,千分表的讀數就是軸承的徑向游隙。
軸向游隙的檢查方法如下:
1、感覺法
用手指檢查滾動軸承的軸向游隙,這種方法應用於軸端外露的場合。當軸端封閉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用手指檢查時,可檢查軸是否轉動靈活。
2、測量法
(1)用塞尺檢查,操作方法與用塞檢查徑向游隙的方法相同,但軸向游隙應為
c=λ/(2sinβ)
式中c——軸向游隙,mm;
λ——塞尺厚度,mm;
β——軸承錐角,(°)。
(2)用千分表檢查,用撬杠竄動軸使軸在兩個極端位置時,千分表讀數的差值即為軸承的軸向游隙。但加於撬杠的力不能過大,否則殼體發生彈性變形,即使變形很小,也影響所測軸向游隙的准確性。
Ⅳ 如何計算軸承游隙量,例如23226雙列圓柱滾子軸承
1、徑向游隙:非預緊狀態,承受徑向載荷的軸承,其徑向游隙G為:沿徑向任意角度方向,在無外載荷作用時外圈相對於內圈從一個徑向偏心極限位置,移向相反極限位置的徑向距離的算術平均值。
2、軸向游隙: 非預緊狀態,能在兩個方向上承受軸向載荷的軸承,其軸向內部游隙G為:無外載荷作用時,一個套圈相對另一套圈,從一個軸向極限位置移向相反的極限位置的軸向距離的平均值。
3、 軸承在不同狀態下的游隙: 軸承在不同狀態下其游隙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具體說來,可分為: 1) 原始游隙: 軸承的原始游隙是指軸承成套後在安裝於機器前,所處在自由狀態下的游隙。實際上原始游隙不通過測量是難以得知的.因此原始游隙常常用檢驗游隙來代替。檢驗游隙是在檢驗狀態下,在施加測量載荷的條件下,用儀器檢測而得的游隙數據,嚴 格地說與軸承的原始游隙並不相同,但在一般情況二者在讀數上相差不大,因而可以相互代 替而不致發生多大誤差。 2) 有效游隙: 有效游隙或稱工作游隙是指軸承在安裝於主機後,在一定載荷作用下,達到一定溫升的穩定運轉狀態下,軸承中存在的實際游隙。顯然,有效游隙比原始游隙小。
4、 軸承游隙的作用與要求: 軸承中存在游隙是為了保證軸承得以靈活無阻滯地運轉,但是同時也要求能保證軸承運轉平穩,軸承的軸線沒有顯著沉降,以及承擔載荷的滾動體的數目盡可能多。因此,軸承的游隙對軸承的動態性能(雜訊,振動和摩擦)和旋轉精度,使用壽命(磨損與疲勞)的承載能力都有很大影響。
Ⅳ 軸承的游隙是多少
破碎機一般採用C3游隙
振動篩一般採用C4游隙
Ⅵ 一般軸承游隙和圓柱齒輪側隙有沒有經驗計算公式
軸承一般式用塞規,也只是測量大概,沒有公式的。如果是將軸承豎直放在地上,就是用塞規塞左右上三個地方,然後取平均值。如果是套在軸上豎直放,就是用塞規塞左右下三個地方,然後取平均值。
Ⅶ 軸承的游隙是多少
軸承標准游隙和內徑及軸承類型有關
此類型為調心滾子軸承
內徑為28x5=140mm
樣本中140剛好為界限,好多樣本中並沒提應屬上界還是下界
但您問的軸承型號,從後綴來看,品牌是瑞典skf的,skf樣本中內徑140的調心滾子軸承屬於下邊第一行,因為樣本用的詞是:大於,至
內徑120mm~140mm
游隙最小95
游隙最大145
(
單位
um)
內徑140mm~160mm
游隙最小110
游隙最大170
skf樣本中明確了140屬於120~140的范圍(而日本nsk的樣本對140屬於那個范圍說的不確定,用的詞是:超過,以下)
同時要注意,各國各品牌生產的軸承標准游隙標准雖都在95到145之間
(單位
um),但實際生產出來的實際游隙大小的平均值是不一樣的,例如:skf的此型號游隙多為125~138
um,而日本的多為120左右,中國的一般也是偏小的(當然各廠也有區別)
以上說的只是概率,並不是肯定的。只要游隙在95到145之間,就是合格的
說的很啰嗦,希望能對您有幫助
Ⅷ 滾動軸承間隙如何計算
軸承游隙的計算公式
(1):
配合的影響
1、
軸承內圈與鋼質實心軸:△j
=
△dy
*
d/h
2、
軸承內圈與鋼質空心軸:△j
=
△dy
*
F(d)
F(d)
=
d/h
*
[(d/d1)2
-1]/[(d/d1)2
-
(d/h)2]
3、
軸承外圈與鋼質實體外殼:△A
=
△Dy
*
H/D
4、
軸承外圈與鋼質薄壁外殼:△A
=
△Dy
*
F(D)
F(D)
=
H/D
*
[(F/D)2
-
1]/[(F/D)2
-
(H/D)2]
5、
軸承外圈與灰鑄鐵外殼:△A
=
△Dy
*
[F(D)
–
0.15
]
6、
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外殼:△A
=
△Dy
*
[F(D)
–
0.25
]
注:
△j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擴張量(um)。
△dy
—
軸頸有效過盈量(um)。
d
--
軸承內徑公稱尺寸(mm)。
h
--
內圈滾道擋邊直徑(mm)。
B
--
軸承寬度(mm)。
d1
--
空心軸內徑(mm)。
△A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的收縮量(mm)。
△Dy
--
外殼孔直徑實際有效過盈量(um)。
H
--
外圈滾道擋邊直徑(mm)。
D
--
軸承外圈和外殼孔的公稱直徑(mm)。
F
--
軸承座外殼外徑(mm)。
(2):
溫度的影響
△T
=
Гb
*
[De
*
(
T0
–
Ta
)
–
di
*
(
Ti
–
Ta)]
其中
Гb
為線膨脹系數,軸承鋼為11.7
*10-6
mm/mm/
0C
De
為軸承外圈滾道直徑,di
為軸承內圈滾道直徑。
Ta
為環境溫度。
T0
為軸承外圈溫度,Ti
軸承內圈溫度。
四、軸向游隙與徑向游隙的關系:
Ua
=
[4(fe
+
fi
–
1)
*
Dw
*
Ur
–
Ur2
]
1/2
因徑向游隙Ur很小、故Ur2
很小,忽略不記。
故
Ua
=
2
*
[(fe
+
fi
–1)
*
Dw
*
Ur
]
1/2
其中
fe
為外圈溝曲率系數,fi
為內圈溝曲率系數,Dw
為鋼球直徑。
Ⅸ 請教,軸承和軸裝配完,游隙怎麼測量
看您的描述,你們測量的可能是軸承的軸向游隙。
其實測量軸向游隙就是在測量軸承內部(或是整個軸承組內部)軸向的最大位移量。撬棍翹的力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軸承內圈從一個極限位置到達另一個極限位置。
如果您測得是徑向游隙,那就沒這么麻煩了,直接用塞尺測量就行。沒必要要用撬棍撬。呵呵
Ⅹ 軸承間隙怎麼計算
在各種傳動設備的安裝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軸承的間隙問題,蝸輪減速機與齒輪減速機作為最常見的傳動設備,下面對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產生原因及調整方式進行介紹:
一、滾動軸承的故障原因
滾動軸承依靠主要元件之聞的滾動接觸來支持轉動零件。滾動軸承因具有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少、起動容易、能自動調整中心以補償軸彎曲及適量的裝配誤差等優點,故以滾動軸承的滾動摩擦取代了滑動軸承的滑動摩撩,因而在現代機器設備中得到廣泛運用。
在生產運用中,滾動軸承也易發生故障,究其主要原因為間隙調整不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滾動軸承在機器設備中最常見的故障有:脫皮剝落、磨損、過熱變色、銹蝕裂紋和破碎等。
製造質量不合格及潤滑保養不良問題,只需在檢修安裝前仔細檢查,檢修安裝後建立起嚴格的定期加油保養制度,就能克服由此而引起的軸承故障。因此,間隙調整不當就成為軸承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滾動軸承的基本結構
滾動軸承是由內圈,外圈,滾動體和保持架4部分組成。內圈與軸頸裝配,外圈與軸承座裝配。當內外圈相對轉動時,滾動體即在內外圈的滾道問滾動。
三、齒輪減速機滾動軸承的間隙及其量方法
1、滾動軸承的間隙
軸承問隙是保證油膜潤滑和滾動體轉動暢通無阻所必須的。其間隙數值均有標准或規定。根據軸承所處的狀態不同,其間隙有原始間隙、配合間隙和工作間隙。
原始間隙是軸承未裝配前自由狀態下的間隙值。
配合間隙是軸承安裝到軸和軸承座後的間隙。由於配合的過盈關系,配合間隙永遠小於原始間隙。
工作間隙是軸承工作時的間隙。由於內外圈的溫差使工作間隙小於配合間隙,又由於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使滾動體和內外圈產生彈性變形,工作間隙又大於配合間隙(一般情況下,工作間隙太於配合間隙)。
2、間隙的測量
測量原始間隙可用百分表。測量配合間隙時,可用塞尺或鉛絲放入滾動體與內外圈之間,盤動轉子,使滾動體滾過塞尺或鉛絲,其塞尺或被壓扁鉛絲厚度即為軸承的徑向配合間隙。軸向配合間隙可用深度卡尺測量或壓鉛絲法測量。
四、間隙的調整
齒輪減速機運行時轉軸溫度較高,調整後,將墊片增加到0.20ram。即:調整後膨脹端徑向間隙(ram):0.014-}-0.20:0.214
膨脹間隙可根據公式計算,該引風機設計運行溫度為135℃,室溫按20℃計算,因此為115℃(135—20),兩軸承座中心距離f為5m。故:膨脹間隙f(mm):1.2×(115+SO)×C100—9·9。
根據引風機要求還應考慮冷縮間隙,一般冷鰭間隙為0.50mm。因此,通過加墊片調整,把膨脹間隙調整到11.5mm,同時解決冷縮間隙。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造成引風機軸承溫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原來的兩端軸承徑向間隙太小,受熱後膨脹,產生緊力,導致膨脹端無法游動,所以軸承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