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鑄造工藝設計及數值模擬怎麼做

鑄造工藝設計及數值模擬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11-30 01:59:41

① 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的大賽程序

大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初賽在各參賽學校內進行,由各參賽學校按照大賽要求自行組織。決賽由大賽秘書處負責組織。
1)初賽
(1)各參賽學校指定具體人員負責賽事的組織和實施;
(2 )各參賽學校的組織者負責在學生中對賽事進行宣傳,在規定時間內接受學生的報名,並將學生參賽報名結果報給大賽秘書處;
(3)參加大賽的學生以參賽小組的形式報名,每個參賽小組可由1 人或多人組成,每個參賽小組可由一名指導老師進行指導,每名學生只能參加一個小組;
(4 )各參賽小組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按照金屬零件的技術要求完成鑄造工藝方案設計,技術零件自選;
(5)參加大賽的各院校首先組織本校的初賽,按照具體要求評選出 1-9個參賽小組進入決賽,相似工藝方案不能超過 3 個。
(6)各參賽學校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參加決賽的工藝方案報給大賽秘書處。
2)決賽
(1)決賽由大賽秘書處負責組織。秘書處將各參賽學校提交的工藝方案進行匯總及分組,並提交給專家委員會進行評選;
(2 )大賽組織單位將組織專家對各院校提出的進入決賽的參賽小組的作品進行集中評選。專家將按照零件的難易程度、工藝合理性、可行性、創新性、工藝設計文件及說明的編寫質量、採用的設計手段和工具、所用鑄造材料是否符合綠色鑄造理念、是否提供零件和鑄造工藝的計算機三維造型圖、是否使用數值模擬軟體對所做工藝方案進行驗證等項進行打分;
鼓勵參賽學生使用計算機三位造型軟體和採用數值模擬軟體對所做工藝方案進行驗證,但不做硬性要求;
(3)秘書處將不向專家提供作品來源,以保證公平;
(4 )專家委員會將根據各工藝方案的得分評出大賽設置的各個獎項;
(5)最終的獲獎名單由大賽組委會對外正式公布;
(6)大賽秘書處負責將評選結果通知各參賽學校。

② 鑄造工藝設計有什麼要求

鑄造工藝設計涉及零件本身工藝設計,澆注系統的設計,補縮系統的設計,出氣孔的設計,激冷系統的設計,特種鑄造工藝設計等內容。
零件本身工藝設計涉及到零件的加工餘量,澆注位置、分型面的選擇,鑄造工藝參數的選擇,尺寸公差,收縮率,起模斜度,補正量,分型負數等的設計。
澆注系統是引導金屬液進入鑄型型腔的通道,澆注系統設計得合理與否,對鑄件的質量影響非常大,容易引起各種類型的鑄造缺陷,比如:澆不足、冷隔、沖砂、夾渣、夾雜、夾砂等等鑄造缺陷。澆注系統的設計包括澆注系統類型的選擇、內澆口位置的選擇及澆注系統各組元截面尺寸的確定。此外,澆注系統的選擇也非常重要,那麼怎樣才能選擇正確的澆注系統呢?
對於機械化流水線、大批量生產,為了方便生產並有利於保證鑄件的質量,內澆道一般設置在鑄型的分型面處,根據該鑄件毛坯的澆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選擇,將內澆道開設在鑄型的分型面處是屬於「中間注入式」澆注系統。液態金屬在澆注過程中難免會包含有一定的「熔渣」,為了提高澆注系統的擋渣能力,適合於採用「封閉式」澆注系統。
在鑄造工藝中,鑄造工藝的設計對鑄造產品的質量影響很大,但是澆注系統的選擇方法的選擇也不容忽視。
補縮系統的設計是合理的設計冒口和補貼,以補償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液態和凝固態的體收縮,以獲得健全的鑄件的一項工程技術。
出氣孔用於排出型腔內的氣體,改善金屬液填充能力,排除先填充到型腔的過冷金屬液和浮渣,還可作為觀察型腔是否澆滿的的標志。

③ 鑄造工藝流程

澆注出來之後一般就是拋丸了,拋丸後就是開始初選了,選完廢品後進行熱處理,熱處理之後就是再拋丸了,拋丸之後就是二次檢驗了,看缺陷,尺寸等等還有探傷之類的,這些要看具體的零件要求,二次檢驗合格的就可以入庫了,入庫之後有特殊要求的就按特殊要求執行,比如刷漆,發黑 發藍之類的,還有可能是你要供成品的話還要拿出去外協加工後才可以入庫,然後就是發貨了,在二次檢驗之後會發現一些廢品,有的缺陷是可以修補的,可以膠補,或者焊補之類的,但焊補之後還要熱處理,再拋丸再、、、、
熱處理也是鑄造的一個工序,為什麼熱處理,一般鑄造出來的東西都有鑄造應力,一般大家就採取人工時效和自然時效來解決,對於鑄鐵來說,一般不需要熱處理的,特別是灰鐵之類的,有也是退火之類的,而對於鋼來說就必須要熱處理了,因為應力很大,不熱處理就是脆的,沒法用的,還有一些特殊的材質,比如ZG40Cr之類的,要求硬度高的,就可以通過熱處理之中的調質處理把硬度提高,還有有些零件要求金相成份之類的都可以通過熱處理來實現,有些鑄造做出來硬度高了,沒法加工,這是就要降低它的硬度,也需要熱處理來完成,總之,熱處理可以使鑄件組織緻密,力學性能得到提高,等等好處,所以需要熱處理,希望能幫到你,你可以去翻翻書,這些書上比我說的好的多了,也詳細的多

④ 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

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

1)模組的除油和脫脂

在採用蠟基模料制熔模時,為了提高塗料潤濕模組表面的能力,需將模組表面的油污去除掉。

2)在模組上塗掛塗料和撒砂

塗掛塗料以前,應先把塗料攪拌均勻,盡可能減少塗料桶中耐火材料的沉澱,調整好塗料的粘度或比重,以使塗料能很好地充填和潤濕熔模,掛塗料時,把模組浸泡在塗料中,左右上下晃動,使塗料能很好潤濕熔模,均勻覆蓋模組表面。塗料塗好後,即可進行撒砂。

3)型殼乾燥和硬化

每塗復好一層型殼以後,就要對它進行乾燥和硬化,使塗料中的粘結劑由溶膠向凍膠、凝膠轉變,把耐火材料連在一起。

4)自型殼中熔失熔模

型殼完全硬化後,需從型殼中熔去模組,因模組常用蠟基模料製成,所以也把此工序稱為脫蠟。根據加熱方法的不同,有很多,脫蠟方法,用得較多的是熱水法和同壓蒸汽法。

5)焙燒型殼

如需造型(填砂)澆注,在焙燒之前,先將脫模後的型殼埋箱內的砂粒之中,再裝爐焙燒。如型殼高溫強度大,不需造型澆注,則可把脫模後的型殼直接送入爐內焙燒。焙燒時逐步增加爐溫,將型殼加熱至800-1000℃,保溫一段時間,即可進行澆注。



熔模鑄造工藝設計的任務及其重要性:

熔模鑄造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鑄造工藝,在以前也被稱為失蠟法鑄造,由於採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出來的鑄件在尺寸精度、表面質量方面均比其他鑄造方法鑄造出來的鑄件要高,此外,熔模鑄造法可完成一些復雜度高、不易加工的鑄件生產,因此深受企業的喜愛。

關於熔模鑄造流程,在整個熔模鑄造流程中,熔模鑄造工藝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該環節技術難度系數大,對於整個熔模鑄造工序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該環節多為一些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人的原因。



⑤ 金屬型鑄造的工藝設計

根據金屬型鑄造工藝的一些特點,為了保證鑄件質量,簡化金屬型結構,充分發揮它的技術經濟效益,首先必須對鑄件的結構進行分析,並制訂合理的鑄件工藝。 金屬型鑄造結構工藝性的好壞,是保證鑄件質量,發揮金屬型鑄造優點的先決條件。合理的鑄造構應遵循下列原則:
1)鑄造結構不應阻礙出型,妨礙收縮;2)厚差不能太大,以免造成各部分溫差懸殊,從而引起鑄件縮裂和縮松;3)限制金屬型鑄件的最小壁厚。
另外,對鑄件非加工面的精度和光潔度應要求適當。 鑄件的澆注位置直接關繫到型芯和分型面的數量、液體金屬的導入位置,冒口的補縮效果,排氣的通暢程度以及金屬型的復雜程度等。選擇澆注位置的原則如下:
1.保證金屬液在充型時流功平穩,排氣方便,避免液流卷氣和金屬被氧化;
2. 有利於順序凝固,補縮良好,以保證獲得組織緻密的鑄件;
3.型芯數目應盡量減少,安放方便、穩定、而且易於出型;
4.有利於金屬型結構簡化,鑄件出型方便等。 分型面形式一般有垂直、水平和綜合分類(垂直、水平混合分型或曲面分型)三種。選擇分型面的原則如下:
1.為簡化金屬型結構,提高稿件精度,對形狀教簡單的鑄件最好都布置在半型內,或大部分布置在半型內;
2.分型面數目應盡量少,保證鑄件外形美觀,鑄件出型和下芯方便;
3.選擇的分型面應保證設置澆冒口方便,金屬充型時流動平穩,有利於型腔里的氣體排出;
4.分型面不得選在加工基準面上;
5,盡量避免曲面分型,減少拆卸件及活決數量。 根據金屬型鑄造的某些特點,在設計澆注系統時須注意以下幾點:金屬澆注速度大,超過砂型的約20%。其次,在液體金屬充型時,型腔里的氣體要能順利排除,其流向應盡可能與液流方向一致,順利的將氣體擠向冒口或出氣冒口;此外,應注意使液體金屬在充型時流動平穩,不產生渦流,不沖擊型壁或型芯,更不可產生飛濺。
金屬型的澆注系統一般分為頂注式底注式和側注式三類。
1)頂注式,其熱分布較合理,有利於順序凝固,可減少金屬液的消耗,但金屬液流動不平穩,易進法,鑄件高時,易沖擊型膠底部或型芯。若用於澆注鋁合金件,一般只適用於鑄件高度小於100毫米的簡單件;
2)底注式,金屬液流動較平穩,有利於排氣,但溫度分布不合理,不利於鑄件順利凝固;
3)側注式,兼有上述兩者的優點,金屬液流動平穩,便於集渣,排氣等,但金屬液消耗大,澆口清理工作量大。
金屬型澆注系統的結構與砂型鑄造基本相似,但由於金屬型壁不透氣,導熱能力強,因此要求澆注系統結構,能有利於降低金屬液流速,流動平穩,減少其對型壁的沖刷。除應保證型腔內氣體有充裕的時間排除外,還保證在充型過程中不得產生噴濺。
當用金屬型澆注黑色金屬時,由於鑄件冷速大,液流的粘度急劇增加,因此多採用封閉式澆口,其各部分截面積比例為:F內:F橫:F直=1:1.15:1.25 金屬型鑄造的冒口和砂型鑄造時具有同等的作用:即為補縮、集渣和排氣。它的設計原則也與砂型用冒口相同。由於金屬型冷卻速度大,而冒口又常採用保溫塗料或砂層,因此金屬型的冒口尺寸可比砂型的冒口小。

⑥ 如何繪制鑄造工藝設計圖

其實主要是看懂圖紙,不過現在一般都有三維模型,另外就是分型方案,到底打算怎麼干?砂芯設計,基本就是這些,其餘的澆注系統啥的,有的時候工人也能開。

⑦ 金屬型鑄造的生產過程,適用情況及注意事項

(1)金屬型鑄造工藝設計 金屬型鑄造工藝設計關鍵是鑄件澆注位置的確定、澆冒系統的設計和模具工作溫度的控制和調節。

l)鑄件澆注位置。它直接關繫到金屬型型芯和分型面的數量、金屬液導入位置、排氣的通暢程度以及金屬型結構的復雜程度等,從而決定金屬型加工和操作的難易程度以及鑄件冷卻溫度分布,進而影響鑄件的生產效率,尺寸精度等內、外質量。因此,鑄件澆注位置是鑄造工藝設計首先考慮的重要環節。

2)澆冒系統。鑄件澆冒系統設計決定鑄件內、外質量。澆冒系統應具有撇渣、排氣和補縮功能,同時應保證鑄件合理的凝固、冷卻溫度場。正確、合理的澆冒系統除憑經驗估算外,附算機數值模擬可直觀地預測鑄件凝固過程溫度場,顯示鑄件可能產生縮松(孔)的危險部位,從而指導工藝設計,並通過調整澆冒系統結構和尺寸、金屬型結構、控製冷卻速度或調整塗料層厚度等手段調節溫度場、消除鑄造缺陷,如採用底注式澆注的汽車發動機鋁缸蓋的毛坯,盡管採取在上部設置幾乎超過鑄件重量的大冒口和底部強制通水冷卻的工藝措施也難以調整合理的順序凝固的溫度場,難以消除底部內澆口周圍過熱而造成的縮松缺陷。某廠引進法國Sifa公司鋁合金金屬型鑄造機正是採用這種澆冒系統,生產工藝不穩定。百分之百的缸蓋需浸滲,對於縮松嚴重的缸蓋即使浸滲也滿足不了耐壓要求;而從冒口直接注入鋁液,鋁液經過陶瓷過濾器凈化後進人型腔,保證了鑄件合理的冷卻梯度,即自下而上的順序凝固方式,消除了縮松缺陷,缸蓋成品率顯著提高。英國Foseco公司曾對兩種澆注方法做過詳細的研究和對比試驗工件,並稱後者為DYPUR法。該法使型簡化、緊湊,節省鋁液,鑄件成品率高。採用該法即使由於鋁液有較高落差造成的少量夾雜缺陷,對鑄件的力學性能和氣密性影響也不大。當然,澆冒系統的開設位置、結構和尺寸大小除考慮鑄件凝固溫度場外,還需兼顧型復雜程度,金屬液充型是否平穩,是否具有撇渣和排氣等功能。

3)金屬型工作溫度。同樣,金屬型工作溫度和各部分的溫差對鑄件的冷卻溫度場有著重要的作用。對金屬型局部過熱區域強制水冷和風冷是為了保證該區域保持正常的工作溫度,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消除過熱,保證正常的冷卻溫度場。金屬型工作溫度控制比較先進和有效手段是控製冷卻水出口溫度,出口溫度*冷卻循環水循環速度調節。如義大利Fata公司和法國Sifa公司設計製造的金屬型都有先進的水、風冷卻裝置。此外,對於局部厚大熱節部位還可鑲嵌熱導率高或蓄熱量大的金屬嵌塊或調節塗料層厚度和塗料種類以保證鑄件形成合理的冷卻溫度梯度,消除局部縮松(孔)缺陷。

⑧ 鑄造工藝流程

砂型鑄造的主要流程有:

  1. 模具生產部分:按照圖紙要求製作製作模具,一般單件生產可以用木模、批量生產可以製作塑料模、金屬模,大批量鑄件可以製作模板。

2.混砂階段:按照砂型製造的要求及鑄件的種類不同,配製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階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鑄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鑄件的內部形狀)、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裡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鑄造中的關鍵環節。

4.熔煉階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屬成份配好化學成份,選擇合適的熔化爐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態金屬液(包括成份合格,溫度合格)

5.澆注階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屬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澆注階段危險性比較大,要特種注意。

6.清理階段:澆注後等融熔金屬凝固後,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澆口等附設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鑄件了。

(8)鑄造工藝設計及數值模擬怎麼做擴展閱讀

總體概述

製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最常用的鑄造砂是硅質砂。硅砂的高溫性能不能滿足使用要求時則使用鋯英砂、鉻鐵礦砂、剛玉砂等特種砂。為使製成的砂型和型芯具有一定的強度,在搬運、合型及澆注液態金屬時不致變形或損壞,一般要在鑄造中加入型砂粘結劑,將鬆散的砂粒粘結起來成為型砂。應用最廣的型砂粘結劑是粘土,也可採用各種乾性油或半乾性油、水溶性硅酸鹽或磷酸鹽和各種合成樹脂作型砂粘結劑。砂型鑄造中所用的外砂型按型砂所用的粘結劑及其建立強度的方式不同分為粘土濕砂型、粘土干砂型和化學硬化砂型3種。

粘土濕砂

以粘土和適量的水為型砂的主要粘結劑,製成砂型後直接在濕態下合型和澆注。濕型鑄造歷史悠久,應用較廣。濕型砂的強度取決於粘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粘土漿。型砂一經混好即具有一定的強度,經舂實製成砂型後,即可滿足合型和澆注的要求。因此型砂中的粘土量和水分是十分重要的工藝因素。

以型砂和芯砂為造型材料製成鑄型,液態金屬在重力下充填鑄型來生產鑄件的鑄造方法。鋼、鐵和大多數有色合金鑄件都可用砂型鑄造方法獲得。由於砂型鑄造所用的造型材料價廉易得,鑄型製造簡便,對鑄件的單件生產、成批生產和大量生產均能適應,長期以來,一直是鑄造生產中的基本工藝。

砂型鑄造所用鑄型一般由外砂型和型芯組合而成。為了提高鑄件的表面質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層塗料。塗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溫化學穩定性好的粉狀材料和粘結劑,另外還加有便於施塗的載體(水或其他溶劑)和各種附加物。

粘土濕砂型鑄造的優點是:①粘土的資源豐富、價格便宜。②使用過的粘土濕砂經適當的砂處理後,絕大部分均可回收再用。③製造鑄型的周期短、工效高。④混好的型砂可使用的時間長。⑤砂型舂實以後仍可容受少量變形而不致破壞,對拔模和下芯都非常有利。缺點是:①混砂時要將粘稠的粘土漿塗布在砂粒表面上,需要使用有搓揉作用的高功率混砂設備,否則不可能得到質量良好的型砂。②由於型砂混好後即具有相當高的強度,造型時型砂不易流動,難以舂實,手工造型時既費力又需一定的技巧,用機器造型時則設備復雜而龐大。③鑄型的剛度不高,鑄件的尺寸精度較差。④鑄件易於產生沖砂、夾砂、氣孔等缺陷。

粘土干砂型製造這種砂型用的型砂濕態水分略高於濕型用的型砂。

粘土砂芯用粘土砂製造的簡單的型芯。

⑨ 熔模鑄造工藝流程

         熔模鑄造又稱為失蠟鑄造,熔模鑄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最早起源於埃及、中國和印度,在我國的出土文物中發現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能用熔模鑄造的方式生產各種銅器皿、鍾鼎及藝術品。         現代熔模鑄造工藝是在20世紀初期開始形成,最初用於制牙及珠寶飾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國防、航空工業發展的需要,英、美等國首先採用熔模精密鑄造方法,生產噴氣渦輪發動機葉片等形狀復雜、尺寸精確、表面質量要求很高且不易機械加工的鑄件。 

1、熔模鑄造的優勢

1-1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尺寸CT6-9級,表面粗糙度Ra3.2-12.5;

1-2 可鑄造形狀復雜的鑄件,典型空心葉片,應用於鑄件輕量化技術;

1-3 合金材料不受限制,各種合金材料均可。

1-4  生產靈活性高、適應性強。

2、熔模鑄造的劣勢

2-1  鑄件尺寸不能太大:鑄件重量最大可做到1000Kg,超出重量鑄件難度較大;

2-2 工藝過程復雜,生產周期長:影響質量因素太多,工序質量控制難度增大;

2-3  鑄件冷卻速度較慢:導致鑄件晶粒粗大,碳鋼件易脫碳。

主要生產成套的熱處理工裝夾具,都是高鉻鎳的耐熱鋼產品。主要的產品可分為底料盤、料框、網格、料桿等類別。

1、熔模鑄造的產品設計

材質選擇:

強力分析:

2. 熔模鑄造工藝設計

2-1 確定開模方案:整模還是拼接、是否需要頂模、一模幾件等

2-2 澆注系統的設計:組數方式、澆注方式等

2-3 關鍵尺寸控制:是否需要檢具、是否需要加工、是否需要校正模等

2-4 關鍵的工序控制:蠟模、制殼、熔煉澆注以及清理過程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模具及工藝方案,模具外包加工,工藝自行設計模具:

特殊的產品進行凝固模擬分析:

制模——修模——蠟模組樹——制殼(多層反復)——脫蠟(回收處理)——焙燒——熔煉澆注——清砂——切割——磨澆口——精整——檢驗——入庫

1. 製作蠟模(制模)

制模就是將蠟料壓入模具型腔,冷卻取出形成蠟模。

2. 修模

修復蠟模表面的一些外觀缺陷,如批縫、注蠟嘴、流紋等。

3. 組樹焊接

組樹焊接是將修好了的蠟模按照工藝卡進行澆注系統的焊接。

4. 製作模殼(制殼)

       制殼工藝為全硅溶膠工藝(因環保問題,水玻璃工藝已逐步被淘汰),即在蠟模表面先蘸上配好的硅溶膠塗料,然後撒上耐火砂料,型殼在特定的溫濕度下進行乾燥硬化,這樣在蠟模表面形成了緻密的耐火塗層,然後重復該工序5-6此,最後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強度和耐火度的硅溶膠型殼。

該工序上精鑄的關鍵工序,質量的保證,需要注意塗料撒砂均勻,嚴格控制塗料的粘度、砂粉的粒度以及車間溫濕度。

5. 脫蠟

脫蠟是將型殼裡面的蠟通過高溫蒸汽讓蠟融化然後排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空腔的可以澆注成型的模殼了。

6.  型殼焙燒

型殼焙燒主要是燒掉模殼中殘留的蠟料和水分,同時精密鑄造是在紅殼狀態下澆注,通常將模殼在1000度左右焙燒1-2小時。

注意連續焙燒,型殼焙燒散熱條件不好的需要將底部墊起。

7. 熔煉澆注

按照產品的材質成分進行配料,然後進行鋼液熔煉,除渣光譜測試,成分合格後就可以澆注,需要在紅殼狀態下嚴格按照工藝卡的要求將鋼水澆入模殼,形成逐漸毛坯。

8.  清砂脫殼

待澆注後的產品充分冷卻後,使用人工(錘擊)或振動脫殼機使模殼從鑄件上分離,得到澆注件。

手工初步清砂後進行一次拋丸,這樣鑄件毛坯表面的型殼就基本除凈了。

9. 切割

切割就是將模組上的鑄件產品與澆注系統分離,所有的精鑄件用的都是等離子切割,注意澆口余根不要太長,關鍵是不要切傷鑄件本體。

10. 磨澆口

磨澆口即是將切除澆注系統後的毛坯鑄件上面的澆口余根去除掉,主要是通過砂輪打磨或者砂帶打磨進行磨削,該工序有分為初磨和精磨,注意打磨不要損傷零件本體。

11. 精整

精整主要是修復鑄件表面可能會有的一些外觀缺陷,如砂孔、渣孔、飛邊毛刺、變形等,主要的方式就是焊補、打磨、校正和拋丸。

12. 檢驗及入庫

精整後的鑄件發質量部做尺寸外觀檢查,合格後就可以打包入庫了。

對於首批樣件以及客戶特別要求的產品我們都會100%進行滲透探傷,其餘沒有特殊要求的沒批抽檢探傷。

6-1 更大更薄:目前,熔模鑄造生產的精密鑄件,最大輪廓尺寸可達1.8m,而最小壁厚卻不到2mm,最大鑄件重量接近1000kg。

6-2 更精:熔模鑄件已經越來越精確,在ISO標准中的一般線性尺寸公差是CT6-9級,特殊線性尺寸公差高的可大CT3—6級,而熔模鑄件表面粗糙度值也越來越小,可達到Ra0.8um。

6-3 更強:由於材質的改進和工藝技術的進步使得鑄件的性能越來越好。如飛機發動機用的渦輪葉片工作溫度由980℃提高到1200℃;熱等靜壓技術的應用使得熔模鑄造生產的鎳基高溫合金、鈦合金和鋁合金的高溫低周波疲勞性能提高3~10倍。

⑩ 鑄造工藝設計的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鑄造工藝設計內容及相關資料
1.1 鑄造工藝設計內容
1.2 鑄造工藝符號及其表示方法
1.3 鑄造工藝方案的確定
1.4 鑄造工藝參數
1.5 砂芯設計
1.6 鑄件重量公差
1.7 鑄件表面精糙度
第二章 澆注系統設計
2.1 澆注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
2.2 淺注系統的類型和應用范圍
2.3 澆注系統的設計
2.4 金屬液過濾技術
第三章 補縮系統設計
第四章 出氣孔設計
4.1 出氣孔的作用及設置的原則
4.2 出氣孔的分類及尺寸
第五章 激冷系統設計
5.1 鑄鋼件激冷系統設計
5.2 鑄鐵件激冷系統設計
5.3 非鐵合金鑄件的激冷
第六章 特種鑄造工藝
6.1 離心鑄造
6.2 低壓鑄造
6.3 差壓鑄造
6.4 增壓鑄造
6.5 石膏型鑄造
6.6 陶瓷型鑄造
第七章 鑄造工藝新技術
7.1 鑄件凝固過程的計算機數值模擬
7.2 鑄造工藝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7.3 強製冷卻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閱讀全文

與鑄造工藝設計及數值模擬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攪拌通風發酵罐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455
青島巨型拋光設備哪裡有 瀏覽:144
天然氣管道外面的閥門在哪個位置 瀏覽:396
crv儀表盤出現扳手什麼意思 瀏覽:618
開料機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7
萊州東升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379
單個軸承晃動怎麼解決 瀏覽:739
cad煤氣管道閥門 瀏覽:992
店透視工具箱准嗎 瀏覽:438
機械製造廠有多少車間 瀏覽:116
帕薩特儀表燈暗怎麼調 瀏覽:286
超聲波為什麼不能用塑料模 瀏覽:566
慈溪健身器材怎麼樣 瀏覽:381
汽車儀表顯示六角花表示什麼 瀏覽:709
小區為什麼沒有水表閥門 瀏覽:76
製冷設備屬於什麼材質 瀏覽:501
車用工具箱的價格 瀏覽:248
閥門開關處漏小怎麼辦 瀏覽:228
不需要皮帶傳動裝置防護 瀏覽:832
閥門手動兩用啟閉機套什麼定額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