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熔化鑄造用什麼冷卻

熔化鑄造用什麼冷卻

發布時間:2022-11-26 13:57:11

Ⅰ 熔模鑄造工藝流程

         熔模鑄造又稱為失蠟鑄造,熔模鑄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最早起源於埃及、中國和印度,在我國的出土文物中發現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能用熔模鑄造的方式生產各種銅器皿、鍾鼎及藝術品。         現代熔模鑄造工藝是在20世紀初期開始形成,最初用於制牙及珠寶飾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國防、航空工業發展的需要,英、美等國首先採用熔模精密鑄造方法,生產噴氣渦輪發動機葉片等形狀復雜、尺寸精確、表面質量要求很高且不易機械加工的鑄件。 

1、熔模鑄造的優勢

1-1 鑄件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尺寸CT6-9級,表面粗糙度Ra3.2-12.5;

1-2 可鑄造形狀復雜的鑄件,典型空心葉片,應用於鑄件輕量化技術;

1-3 合金材料不受限制,各種合金材料均可。

1-4  生產靈活性高、適應性強。

2、熔模鑄造的劣勢

2-1  鑄件尺寸不能太大:鑄件重量最大可做到1000Kg,超出重量鑄件難度較大;

2-2 工藝過程復雜,生產周期長:影響質量因素太多,工序質量控制難度增大;

2-3  鑄件冷卻速度較慢:導致鑄件晶粒粗大,碳鋼件易脫碳。

主要生產成套的熱處理工裝夾具,都是高鉻鎳的耐熱鋼產品。主要的產品可分為底料盤、料框、網格、料桿等類別。

1、熔模鑄造的產品設計

材質選擇:

強力分析:

2. 熔模鑄造工藝設計

2-1 確定開模方案:整模還是拼接、是否需要頂模、一模幾件等

2-2 澆注系統的設計:組數方式、澆注方式等

2-3 關鍵尺寸控制:是否需要檢具、是否需要加工、是否需要校正模等

2-4 關鍵的工序控制:蠟模、制殼、熔煉澆注以及清理過程是否有特殊要求等

模具及工藝方案,模具外包加工,工藝自行設計模具:

特殊的產品進行凝固模擬分析:

制模——修模——蠟模組樹——制殼(多層反復)——脫蠟(回收處理)——焙燒——熔煉澆注——清砂——切割——磨澆口——精整——檢驗——入庫

1. 製作蠟模(制模)

制模就是將蠟料壓入模具型腔,冷卻取出形成蠟模。

2. 修模

修復蠟模表面的一些外觀缺陷,如批縫、注蠟嘴、流紋等。

3. 組樹焊接

組樹焊接是將修好了的蠟模按照工藝卡進行澆注系統的焊接。

4. 製作模殼(制殼)

       制殼工藝為全硅溶膠工藝(因環保問題,水玻璃工藝已逐步被淘汰),即在蠟模表面先蘸上配好的硅溶膠塗料,然後撒上耐火砂料,型殼在特定的溫濕度下進行乾燥硬化,這樣在蠟模表面形成了緻密的耐火塗層,然後重復該工序5-6此,最後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強度和耐火度的硅溶膠型殼。

該工序上精鑄的關鍵工序,質量的保證,需要注意塗料撒砂均勻,嚴格控制塗料的粘度、砂粉的粒度以及車間溫濕度。

5. 脫蠟

脫蠟是將型殼裡面的蠟通過高溫蒸汽讓蠟融化然後排出來,這樣就得到了空腔的可以澆注成型的模殼了。

6.  型殼焙燒

型殼焙燒主要是燒掉模殼中殘留的蠟料和水分,同時精密鑄造是在紅殼狀態下澆注,通常將模殼在1000度左右焙燒1-2小時。

注意連續焙燒,型殼焙燒散熱條件不好的需要將底部墊起。

7. 熔煉澆注

按照產品的材質成分進行配料,然後進行鋼液熔煉,除渣光譜測試,成分合格後就可以澆注,需要在紅殼狀態下嚴格按照工藝卡的要求將鋼水澆入模殼,形成逐漸毛坯。

8.  清砂脫殼

待澆注後的產品充分冷卻後,使用人工(錘擊)或振動脫殼機使模殼從鑄件上分離,得到澆注件。

手工初步清砂後進行一次拋丸,這樣鑄件毛坯表面的型殼就基本除凈了。

9. 切割

切割就是將模組上的鑄件產品與澆注系統分離,所有的精鑄件用的都是等離子切割,注意澆口余根不要太長,關鍵是不要切傷鑄件本體。

10. 磨澆口

磨澆口即是將切除澆注系統後的毛坯鑄件上面的澆口余根去除掉,主要是通過砂輪打磨或者砂帶打磨進行磨削,該工序有分為初磨和精磨,注意打磨不要損傷零件本體。

11. 精整

精整主要是修復鑄件表面可能會有的一些外觀缺陷,如砂孔、渣孔、飛邊毛刺、變形等,主要的方式就是焊補、打磨、校正和拋丸。

12. 檢驗及入庫

精整後的鑄件發質量部做尺寸外觀檢查,合格後就可以打包入庫了。

對於首批樣件以及客戶特別要求的產品我們都會100%進行滲透探傷,其餘沒有特殊要求的沒批抽檢探傷。

6-1 更大更薄:目前,熔模鑄造生產的精密鑄件,最大輪廓尺寸可達1.8m,而最小壁厚卻不到2mm,最大鑄件重量接近1000kg。

6-2 更精:熔模鑄件已經越來越精確,在ISO標准中的一般線性尺寸公差是CT6-9級,特殊線性尺寸公差高的可大CT3—6級,而熔模鑄件表面粗糙度值也越來越小,可達到Ra0.8um。

6-3 更強:由於材質的改進和工藝技術的進步使得鑄件的性能越來越好。如飛機發動機用的渦輪葉片工作溫度由980℃提高到1200℃;熱等靜壓技術的應用使得熔模鑄造生產的鎳基高溫合金、鈦合金和鋁合金的高溫低周波疲勞性能提高3~10倍。

Ⅱ 熔模鑄造中,蠟模用什麼蠟做的

蠟模通常都用58°到62°的低溫白臘,加4%到5%的聚乙烯硬化。聚乙烯要加熱消融後,加入到消融的白臘中。

熔模精鑄主要由模具製造、蠟模製造、殼型製造及隨後的乾燥、焙燒、澆注、凝固等工序組成。蠟模是用來形成鑄件型腔的模樣, 要獲得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高的鑄件, 首先蠟模本身就應該具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

而蠟模製造過程中影響蠟模尺寸精度的因素比較復雜,工藝參數較多,所以蠟模尺寸精度變化范圍比較大。

此外,蠟模本身的性能還應盡可能使隨後的制殼等工序簡單易行。為得到高質量的蠟模,除了應有好的壓型(壓制蠟模的模具)外,還必須選擇合適的制模材料和合理的制模工藝。

(2)熔化鑄造用什麼冷卻擴展閱讀

當射蠟溫度高於58℃時, 壓制的蠟模表面光滑,而當射蠟溫度低於51℃時,蠟模收縮較小,但表面明顯變粗糙,甚至在蠟模表面產生流痕。

當射蠟溫度較高時,處於糊狀的模料中的固體析出相是微晶相。

因此,模料能夠反映模具內表面的粗糙度,蠟模表面很光滑。隨射蠟溫度降低,模料中有較粗大的晶相析出,導致蠟模表面變粗糙,同時由於模料的流動性及充填性顯著下降,模料在流動過程中的流平能力下降,從而在蠟模上產生以注蠟口為中心的弧狀形式向外擴展的流場波紋缺陷,顯著降低了蠟模的表面質量。

提高射蠟溫度,蠟模表面逐漸光滑,但是相應的收縮率也增大。模料射入模具以後,緊靠模具的表面首先形成一層凝固層,射蠟溫度高,凝固層內壓力消失時的模料溫度就高,收縮率增大。

從而降低蠟模尺寸精度,同時在蠟模轉角處,由於折算厚度大,出現了明顯的蠟模收縮變薄缺陷,因此射蠟溫度不宜過高。根據上述分析,壓制蠟模時的合適射蠟溫度為56-58℃。

Ⅲ 熔模鑄造的特點是什麼

熔模鑄造方法的特點
1、它可以鑄造各種合金的復雜的鑄件,特別可以鑄造高溫合金鑄件.如噴氣式發動機的葉片,其流線型外廓與冷卻用內腔,用機械加工工藝幾乎無法形成.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批量生產,保證了鑄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機械加工後殘留刀紋的應力集中.
2、熔模鑄件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CT4-6(砂型鑄造為CT10~13,壓鑄為CT5~7),當然由於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復雜,影響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模料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收縮率以及在凝固過程中鑄件的變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鑄件的尺寸精度雖然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採用中、高溫蠟料的鑄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3、壓制熔模時,採用型腔表面光潔度高的壓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潔度也比較高.此外,型殼由耐高溫的特殊粘結劑和耐火材料配製成的耐火塗料塗掛在熔模上而製成,與熔融金屬直接接觸的型腔內表面光潔度高.所以,熔模鑄件的表面光潔度比一般鑄造件的高,一般可達Ra.1.3.2μm.
4、熔模鑄造最大的優點就是由於熔模鑄件有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可減少機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較高的部位留少許加工餘量即可,甚至某些鑄件只留打磨、拋光餘量,不必機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見,採用熔模鑄造方法可大量節省機床設備和加工工時,大幅度節約金屬原材料.

Ⅳ 熔模鑄造的工藝流程 一共八個。 分別流程的說明

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包括壓蠟、修蠟、組樹、沾漿、熔蠟、澆鑄金屬液及後處理等工序。失蠟鑄造是用蠟製作所要鑄成零件的蠟模,然後蠟模上塗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乾後,再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蠟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金屬熔液,冷卻後,所需的零件就製成了。
二、操作程序
1、從脫蠟釜泄出的舊蠟用泵或手工送到除水桶中,先在105-110℃下置6-8小時沉澱,將水分泄掉。
2、蠟料在110-120℃下攪拌8-12小時,去除水份。
3、將脫完水的蠟料送到70-85℃的靜置桶中保溫靜置桶中保溫靜置8-12小時。
4、也可將少量新蠟加入靜置桶中,靜置後清潔的蠟料用手工灌到保溫箱蠟缸中,保溫溫度
48-52℃,保溫時間8-24小時後用於制蠟模。
5、或把靜置桶中的回收蠟料輸入到氣動蠟模壓注機的蠟桶中,保溫後壓制澆道。
三、操用要點
1、嚴格按回收工藝進行蠟料處理。
2、除水桶、靜置桶均應及時排水、排污。
3、往蠟缸灌蠟時,蠟應慢沒缸壁流入,防止蠟液中進入空氣的灰塵。
4、蠟缸灌滿後應及時蓋住,避免灰塵等雜物落入。
5、經常檢查每一個桶溫,防止溫度過高現象發生。
6、作業場地要保持清潔。
7、防止蠟液飛濺。
8、嚴禁焰火,慎防火災。
二、操作程序
1、從脫蠟釜泄出的舊蠟用泵或手工送到除水桶中,先在105-110℃下置6-8小時沉澱,將水分泄掉
2、蠟料在110-120℃下攪拌8-12小時,去除水份。
3、將脫完水的蠟料送到70-85℃的靜置桶中保溫靜置桶中保溫靜置8-12小時
4.也可將少量新蠟加入靜置桶中,靜置後清潔的蠟料用手工灌到保溫箱蠟缸中,保溫溫度48-52℃,保溫時間8-24小時後用於制蠟模。
5、或把靜置桶中的回收蠟料輸入到氣動蠟模壓注機的蠟桶中,保溫後壓制澆道。
三、操用要點
1、嚴格按回收工藝進行蠟料處理。
2、除水桶、靜置桶均應及時排水、排污。
3、往蠟缸灌蠟時,蠟應慢沒缸壁流入,防止蠟液中進入空氣的灰塵。
4、蠟缸灌滿後應及時蓋住,避免灰塵等雜物落入。
5、經常檢查每一個桶溫,防止溫度過高現象發生。
6、作業場地要保持清潔。
7、防止蠟液飛濺。
8、嚴禁焰火,慎防火災。

Ⅳ 熔模鑄造中澆注完成後鑄件多久振殼比較合適

可以用水冷卻後,再震殼
溫度過高,震殼會傷人,而且產品容易裂紋變形

Ⅵ 熔模鑄造的澆注

熔模鑄造時常用的澆注方法有:
1)熱型重力澆注方法有以下幾種。
這是用得最廣泛的一種澆注形式,即型殼從焙燒爐中取出後,在高溫下進行由澆注。此時金屬在型殼中冷卻較慢,能在流動性較高的情況下充填鑄型,故鑄件能很好復制型腔的形狀,提高了鑄件的精度。但鑄件在熱型中的緩慢冷卻會使晶粒粗大,這就降低了鑄件的機械性能。在澆注碳鋼鑄件時,冷卻較慢的鑄件表面還易氧化和脫碳,從而降低了鑄件的表面硬度、光潔度和尺寸精度。
2)真空吸氣澆注
將型殼放在真空澆注箱中,通過型殼中的微小孔隙吸走型腔中的氣體,使液態金屬能更好地充填型腔,復制型腔的形狀,提高鑄件精度,防止氣孔、澆不足的缺陷。該法已在國外應用。
3)壓力下結晶
將型殼放在壓力罐內進行澆注,結束後,立即封閉壓力罐,向罐內通入高壓空氣或惰性氣體,使鑄件在壓力下凝固,以增大鑄件的緻密度。在國外最大壓力已達150atm。
4)定向結晶(定向凝固)
一些熔模鑄件如渦輪機葉片、磁鋼等,如果它們的結晶組織是按一定方向排列的柱狀晶,它們的工作性能便可提高很多,所以熔模鑄造定向結晶技術正迅速地得到發展。

Ⅶ 融芯鑄造是怎麼回事芯是什麼做的

融芯鑄造就是熔模鑄造
科技名詞定義中文名稱:熔模鑄造
英文名稱:investment casting 定義:在由易熔材料製成的模樣上塗敷耐火材料形成型殼,熔出模樣,注入液態金屬冷卻後,獲得鑄件的方法。
熔模鑄造又稱失臘法。失臘法是用臘製作所要鑄成器物的模子,然後在臘模上塗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乾後,在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臘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銅液,冷卻後,所需的器物就製成了。

用蠟料做模樣時,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熔模鑄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製成模樣,在模樣表麵包覆若干層耐火材料製成型殼,再將模樣熔化排出型殼,從而獲得無分型面的鑄型,經高溫焙燒後即可填砂澆注的鑄造方案。由於模樣廣泛採用蠟質材料來製造,故常將熔模鑄造稱為「失蠟鑄造」。

可用熔模鑄造法生產的合金種類有碳素鋼、合金鋼、耐熱合金、不銹鋼、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軸承合金、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和球墨鑄鐵等。

熔模鑄件的形狀一般都比較復雜,鑄件上可鑄出孔的最小直徑可達0.5mm,鑄件的最小壁厚為0.3mm。在生產中可將一些原來由幾個零件組合而成的部件,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設計成為整體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鑄造鑄出,以節省加工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結構更為合理。

熔模鑄件的重量大多為零點幾十牛(從幾克到十幾千克,一般不超過25千克),太重的鑄件用熔模鑄造法生產較為麻煩,但目前生產大的熔模鑄件的重量已達800牛左右。

熔模鑄造工藝過程較復雜,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故它適用於生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渦輪發動機的葉片等。
具體見http://ke..com/view/259251.htm裡面有詳盡介紹

Ⅷ 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

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

1)模組的除油和脫脂

在採用蠟基模料制熔模時,為了提高塗料潤濕模組表面的能力,需將模組表面的油污去除掉。

2)在模組上塗掛塗料和撒砂

塗掛塗料以前,應先把塗料攪拌均勻,盡可能減少塗料桶中耐火材料的沉澱,調整好塗料的粘度或比重,以使塗料能很好地充填和潤濕熔模,掛塗料時,把模組浸泡在塗料中,左右上下晃動,使塗料能很好潤濕熔模,均勻覆蓋模組表面。塗料塗好後,即可進行撒砂。

3)型殼乾燥和硬化

每塗復好一層型殼以後,就要對它進行乾燥和硬化,使塗料中的粘結劑由溶膠向凍膠、凝膠轉變,把耐火材料連在一起。

4)自型殼中熔失熔模

型殼完全硬化後,需從型殼中熔去模組,因模組常用蠟基模料製成,所以也把此工序稱為脫蠟。根據加熱方法的不同,有很多,脫蠟方法,用得較多的是熱水法和同壓蒸汽法。

5)焙燒型殼

如需造型(填砂)澆注,在焙燒之前,先將脫模後的型殼埋箱內的砂粒之中,再裝爐焙燒。如型殼高溫強度大,不需造型澆注,則可把脫模後的型殼直接送入爐內焙燒。焙燒時逐步增加爐溫,將型殼加熱至800-1000℃,保溫一段時間,即可進行澆注。



熔模鑄造工藝設計的任務及其重要性:

熔模鑄造是一種少切削或無切削的鑄造工藝,在以前也被稱為失蠟法鑄造,由於採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出來的鑄件在尺寸精度、表面質量方面均比其他鑄造方法鑄造出來的鑄件要高,此外,熔模鑄造法可完成一些復雜度高、不易加工的鑄件生產,因此深受企業的喜愛。

關於熔模鑄造流程,在整個熔模鑄造流程中,熔模鑄造工藝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該環節技術難度系數大,對於整個熔模鑄造工序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是該環節多為一些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人的原因。



Ⅸ 熔模鑄造的特點和應用

熔模鑄件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CT4-6(砂型鑄造為CT10~13,壓鑄為CT5~7),當然由於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復雜,影響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模料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收縮率以及在凝固過程中鑄件的變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鑄件的尺寸精度雖然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採用中、高溫蠟料的鑄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壓制熔模時,採用型腔表面光潔度高的壓型,因此,熔模的表面光潔度也比較高。此外,型殼由耐高溫的特殊粘結劑和耐火材料配製成的耐火塗料塗掛在熔模上而製成,與熔融金屬直接接觸的型腔內表面光潔度高。所以,熔模鑄件的表面光潔度比一般鑄造件的高,一般可達Ra.3.2~12.5μm。
熔模鑄造最大的優點就是由於熔模鑄件有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可減少機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較高的部位留少許加工餘量即可,甚至某些鑄件只留打磨、拋光餘量,不必機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見,採用熔模鑄造方法可大量節省機床設備和加工工時,大幅度節約金屬原材料。
熔模鑄造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它可以鑄造各種合金的復雜的鑄件,特別可以鑄造高溫合金鑄件。如噴氣式發動機的葉片,其流線型外廓與冷卻用內腔,用機械加工工藝幾乎無法形成。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批量生產,保證了鑄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機械加工後殘留刀紋的應力集中。
熔模鑄造的缺點是工序繁雜,生產周期長,原輔材料費用比砂型鑄造高,生產成本較高,鑄件不宜太大、太長,一般限於25kg以下。
參考資料:國際鑄業網

Ⅹ 什麼是熔模鑄造

熔模鑄造又稱"失蠟鑄造",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製成模樣,在模樣表麵包覆若干層耐火材料製成型殼,再將模樣熔化排出型殼,從而獲得無分型面的鑄型,經高溫焙燒後即可填砂澆注的鑄造方案。由於模樣廣泛採用蠟質材料來製造,故常將熔模鑄造稱為「失蠟鑄造」。 可用熔模鑄造法生產的合金種類有碳素鋼、合金鋼、耐熱合金、不銹鋼、精密合金、永磁合金、軸承合金、銅合金、鋁合金、鈦合金和球墨鑄鐵等。 熔模鑄件的形狀一般都比較復雜,鑄件上可鑄出孔的最小直徑可達0.5mm,鑄件的最小壁厚為0.3mm。在生產中可將一些原來由幾個零件組合而成的部件,通過改變零件的結構,設計成為整體零件而直接由熔模鑄造鑄出,以節省加工工時和金屬材料的消耗,使零件結構更為合理。 熔模鑄件的重量大多為零點幾十牛(即幾十克到幾公斤),太重的鑄件用熔模鑄造法生產較為麻煩,但目前生產大的熔模鑄件的重量已達800牛左右。 熔模鑄造工藝過程較復雜,且不易控制,使用和消耗的材料較貴,故它適用於生產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或很難進行其它加工的小型零件,如渦輪發動機的葉片等。

閱讀全文

與熔化鑄造用什麼冷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鍵盤軸有多少種軸 瀏覽:640
軸承厚度英文怎麼寫 瀏覽:427
什麼自來水閥門最耐用 瀏覽:212
2018印刷機械展什麼時間 瀏覽:62
動漫機械奧特曼叫什麼 瀏覽:529
福特福克斯儀表台充電器座怎麼拆 瀏覽:12
肉桂酸熔點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249
上汽大通G10儀表裡程怎麼調 瀏覽:455
掛車發電機軸承怎麼換 瀏覽:187
凈水器接燃氣閥門 瀏覽:714
1t機械硬碟供電多少 瀏覽:637
上樓搬運助力機械裝置 瀏覽:913
自動剪線綳縫機裝置 瀏覽:671
2子宮有哪些固定裝置各起什麼作用 瀏覽:589
機械攪拌通風發酵罐是怎麼工作的 瀏覽:455
青島巨型拋光設備哪裡有 瀏覽:144
天然氣管道外面的閥門在哪個位置 瀏覽:396
crv儀表盤出現扳手什麼意思 瀏覽:618
開料機自動上下料裝置 瀏覽:7
萊州東升閥門廠有限公司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