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書房文玩之文房四寶
「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寶獨相依」
文房四寶即 筆、墨、紙、硯。
沒有哪一個民族文明像中華民族文化那般與自己的書寫工具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甚至可以稱之為「筆尖上的中國」。中國書畫藝術就靠著文房四寶這套傳統工具來傳達古人的思想,文字、生活和情感。
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文書工具與記錄載體,在翰墨飄香的漫長歷史中,文房四寶蘊含著一代代人的情感與記憶,關系著文明與文化的傳承。不可想像,沒有自己的書具,中國古代的文化藝術是怎樣一番光景,如此多輝煌燦爛的典籍將以怎樣的形式流傳至今。
文房之名,起於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期,專指文人書房。筆、墨、紙、硯為文房專用,而被譽為「文房四寶」。古人素有「筆硯精良,人生一樂」之說,精美的文房用具,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精髓。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多以書香為魂,筆墨為伴。即便是阮籍之狂也未能倖免。在文人眼裡,文房四寶不僅僅作為書畫工具,更是一種精神伴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先之道,翰墨之精,莫不由文房四寶傳之無窮。文房四寶是文人雅士潑墨揮毫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用以書寫千古文章或描繪山川大河,因此對其選擇是非常重視的。
薛濤曾作《四友贊》:「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煤而黯黯,入文畝而休休。」所詠的就是文房四寶。
文房四寶歷史源遠流長,在不同朝代具體指代略有所變,但基本在筆墨紙硯之疇。只是不同時期的名品有所不同,反映了文房四寶工藝和產地的歷史變遷。
11月,各大拍賣公司秋拍扎堆涌來,又到了拍賣黃金季。近年來除了書畫、郵票錢幣、珠寶等傳統收藏項目外,以中國獨有文書工具「筆墨紙硯」為主的「文房用品」拍賣專場也極其火熱,成為諸多藏家的投資熱點。著名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在《文房四寶》一文中寫道:「筆、硯、紙、墨皆中國古代發明創造,具有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都賴其功能而傳播……同時文房四寶本身也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發展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工藝美術品。」
這可能和文玩市場受眾廣、青睞人群多有一定關系,也是正常的市場現象。畢竟我們現在談起文房四寶,多少帶有一些思古幽情。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文房四寶。
一、筆
當歐洲的羽毛筆、古希臘的蘆管筆早已退出歷史舞台,毛筆仍興盛不衰。文房四寶以筆為首,有道是:筆正心正,一字見心。毛筆講究尖、齊、圓、健。
《史記》有傳,蒙恬築長城,取中山兔毛造筆。所以最早有史料記載我們使用的毛筆是蒙恬創造的,蒙恬在當地被人們奉為筆祖,又據傳蒙恬的夫人卜香蓮也精通制筆技藝,被奉為筆娘娘。這個便無從考證了。所以至今被譽為毛筆之鄉的河北衡水縣侯店每逢農歷三月初三,如同過年,家家包餃子,飲酒慶賀,紀念蒙恬創毛筆。
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為筆。雖然所記不詳,但這是古書上關於是誰始創毛筆的唯一記載。東漢的學者、書法家蔡邕,在他的《筆論》中說,書法,下筆之前,要先醞釀情懷,然後書之,「若迫於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見中山兔毫在漢時已是很出名的。
中國古時, 制筆選材極為廣泛, 除常見的狼毫、兔毫、羊毫等,雞羽、胡須、胎發、虎毛等, 皆可制為筆毛。依筆鋒的軟硬劃分,毛筆有硬毫、軟毫、兼毫三種;依筆毫的長度劃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不同質地、形狀、大小的毛筆所繪線條不盡相同,或婀娜多姿,或圓潤渾實,或剛健挺拔,或平和柔韌。
人們賦予毛筆尖、齊、圓、健之「四德」,除修削整齊、鋒穎銳利、圓轉如意、健勁耐用的質量標准外,也寓意文人雅士敏銳的文心、廣齊的眼界、兼容的氣度、自強的精神。
在古人的心目中,毛筆本身便是文化、情懷的象徵。
二、墨
然後就是墨,墨是中國特有的書寫、繪畫材料,自書契之始即已存在。古人以松煙、油煙、硃砂等材料制墨,所制佳墨堅實細膩、宜書宜畫,不僅質地優良,而且裝飾精美。墨的製作由簡單樸素逐漸趨向華麗繁復,詩、書、畫、印皆再現於墨品之上。古代文人為墨賦詩、作銘、作記,其對墨的嗜好與喜愛可見一斑,更掀起了文人制墨之風。韓熙載自製「麝香月」墨,蘇東坡「蓄墨數百挺」,李孝美遠至千里外賞墨,曹寅的「蘭台精英進呈墨」,紀曉嵐的「觀弈道人吟詩之墨」,劉墉的「清愛堂墨」等皆體現了文人墨品的風度與意趣。清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寫道:「然而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墨的使用直接影響到書與畫的神韻與風格。濃墨落筆,凝重沉穩;淡墨作畫,淡雅有神,中國書畫正是由於墨色的變化而獨具韻味。
唐代制墨業空前興盛,製作精益,明匠輩出,在唐末乃至歷代各朝中最負盛名的制墨大師便是奚超,其與子奚延圭都受到南唐後主李煜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並封李延圭為墨務官,從此「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製造中心。
三、紙
紙上縱豪萬水千山,沒有好的紙即便字畫再怎麼渾然天成,也會影響到字畫的質地。作為其四大發明之一的產物,紙是印刷術的承載物,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是傳遞人文和情懷的通道。 紙是書寫、繪畫、印刷的載體,它的出現,結束了中國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
對古人而言,紙是怡情悅性的工具,是針砭時弊的載體,是離愁別緒的傾訴,是不遇之情的寄託。而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紙,是中國文化和歷史之精華的濃縮,提及紙,就會讓人聯想到書寫於紙上的輝煌歷史,那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更有那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書法、惟妙惟肖的繪畫閃過我們的眼前。
《後漢書·蔡倫傳》寫蔡倫造紙:「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以為紙。元興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蔡倫是東漢和帝時的一名宦官,虧他想出以植物纖維造紙的方法。造紙的原料各地不同,據蘇易簡《紙譜》說:「蜀人以麻,閩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人以藤,海人以苔,浙人以麥面稻稈,吳人以繭,楚人以楮為紙。」多是植物性纖維,就地取材。我國的造紙術,於蔡倫後六百多年傳到中亞,再經四百年傳到歐洲,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造紙工藝用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變化,紙質逐漸從粗糙到光滑,從樸素到精緻,從單一到多樣。麻紙、藏經紙、宣紙、皮紙、竹紙、紙箋、宮絹等品種相繼誕生。
文人最重視的紙是宣紙,產自安徽宣州,今宣城縣,故名。宣紙質地柔韌、潔白平滑、色澤耐久、吸水力強,在國際上「紙壽千年」的聲譽。宣紙有生熟之別,有單宣夾貢之分。互有利弊,各隨所好而已。古人喜用熟紙,近人偏愛生紙。生紙易滲水墨, 筆頭水分要控製得宜,於濕干濃淡之間顯出揮灑的韻味。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
四、硯
硯,也稱硯台,居四寶之末,但由於它質地堅硬,能傳百代,同時被譽為「文房四寶之首」。蘇東坡的鄰堂遺硯,米芾的紫金硯都是極有名氣的。明代陳繼儒有言:「文人之有硯,如美人之有鏡,一生之中最相親傍。」硯不精,則筆墨不適,無以發精華而煥神采。
因為墨須加水發磨始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可以作硯的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廣東的端硯、婺源的歙硯,山東的魯硯、江西的龍尾硯、山西的澄泥硯等都極為不錯。
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廣東高要縣端溪所產的端硯。蘇東坡好硯,曾說「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可見端硯之珍貴。與端硯齊名的是歙硯,產地在江西婺源縣( 原安徽) 之歙溪。五代南唐時宮廷對硯製作特別重視,命人採掘歙州石,用以製作南唐官硯,專門在歙州設置制硯務督管硯事,提高的制硯的地位。
遺憾的是無論是端硯還是歙硯,都因為開采過量,羅掘俱窮,已不可多得。所以近年來拍賣趨勢上漲。我也只能從古人著述中略知一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米芾的《硯史》, 高似孫的《硯箋》,以及南宋無名氏著的《硯譜》等。
中華文明傳播至今,與這四類書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被發明創造於古代,卻一直影響到現代,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不同於宗教偶像的神話,筆墨字眼沒有神靈的威嚴,它們本身就是世俗生活的一物。人們盡可與之親狎,嘻笑怒罵,庄諧皆宜。人們珍愛書具,實質上是珍愛生活。文人與筆墨紙硯的趣事雖不乏神怪的色彩諸如妙筆生花神筆馬良此類,但卻也是真實地反映人們的情趣、理想和生活。
人們對它們的感情,與其說是膜拜,不如說是對自己的生活寄予了太多的希望。
斗轉星移,傳統的書具逐漸被無紙化的辦公軟體取代。書寫逐漸脫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手寫文字,從與我們息息相關,變成了我們懷念的對象。傳統的毛筆書寫,更是漸行漸遠。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古代文化遺產成了普遍關注的對象,盡管筆墨紙硯不再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文書工具,但不論是對於書畫從事者,收藏家還是普通人,它們都在以另一種方式回歸人們的生活,成為收藏賞玩之樂事,陶冶情操之雅趣。
2. 怎樣辨認一套好的文房四寶
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3. 文房四寶的牌子比較好用的,都有什麼呢
毛筆、墨水、紙和硯被稱為文房四寶。文房四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如今,文房四寶是許多書法家最喜愛的書寫工具之一。也是送禮的好選擇,所以買文房四寶,哪個牌子比較好?我想推薦榮寶齋的四寶。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長期以來被稱為「研究」,而筆、墨、紙、硯則被稱為「文房四寶」。在書畫所用的文化藝術工具中,只有這四件寶物受到文人的喜愛和珍視。筆、墨、紙、硯被稱為「文房四寶」或「研究四士」。文房四寶的價格差別很大,有的只有幾十元,有的幾千元。
因為筆是文房四寶的第一支,所以筆有著最優雅的標題和笑話。畢氏最早的正式稱謂是關,源自《詩經》 : 「一個文靜多情的女子,而我同關。」三國時期的曹植稱毛筆為「村漢」。漢本指錦雞或雉,這里指毛筆和毛筆。西晉文人左思稱這種筆為「軟漢」。唐代著名作家韓愈甚至為《比》寫了一部毛影傳記,並賦予了人格化的寓言,分別命名為《比毛影》、《管城子》、《鍾書玲》和《鍾書君》。白居易把這支筆稱為「毫毫」。陸把這種筆叫做「毛錐」。此外,還有「龍須游」、「墨草獨通」、「豪州氏」等多個名稱。
4. 為什麼質量好的文房四寶用具都在日本,真是國人的悲哀
21世紀初的今天,當中國內地的文物市場蓬勃發展,大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古硯珍貴價值的時候,除了一些出土品,所有端溪名坑石和古歙州名石都告缺貨,因為絕大多數質地最好的中國石硯,都已到了日本。
日本人比我們更懂硯台,在國內很多收藏家和古董商,在他們中間,不缺乏各類別的專家,但是對於硯台,他們比起日本那些收藏硯台的書法家來說,實在還處在很低級的階段。
日本人狡猾的很,也聰明的很,硯台不過是石頭,石頭質地本身不分新老,如果按古人筆跡模刻上古人名字,再經過幾年風霜的舊化,誰又說的清楚呢,他們早期買過一些偽刻上各種名人名字的硯台後,對那些所謂名人的硯台再也不信了,他們從邏輯的角度出發,再也不相信那些古代的重要歷史人物們會閑著沒事做,在上千方樣式庸俗,質地粗糙的普通硯台上反復刻上名字,還一個名字接一個名字的排著隊刻,他們相信,真正的好硯台,古人視為珍寶,那是未必肯輕易下刀的,那些早年從國內售出的無文字但質地上乘的硯台,日本人都珍藏著,這些年看到國內收藏市場火爆,就甩些普品來處理,想不到賣的還相當不錯。2006年南方有家拍賣公司拍賣的一批硯台,有來自日本兩家的舊藏,這兩家都是早出書的,他們的硯台檔次都不是太高,大多制式不夠文雅,很多銘文都是後刻的,可信度不高,但居然整體賣的不錯。
5. 談談我國古代「文房四寶」各自的第一品牌、產地及優點
湖筆--浙江
徽墨--安徽
宣紙--安徽
端硯--廣東
硯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為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所以,現今社會上收藏「四寶」以硯最為多見,受人喜愛的范圍也最為廣泛。
中國最早的硯台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它和我們現在使用的硯台有何區別呢?
硯的歷史同墨一樣悠久。七十年代末,在陝西姜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了一套繪畫工具,其中有石硯、研棒及硯蓋,距今約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戰國墨硯,是用鵝卵石打磨製成。不過,那時的墨為天然礦石,因而硯還需用研棒輔助,才能將墨磨至細。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麼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現在的硯呢?目前所知,要直到兩漢時期。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需再藉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盡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古硯除了石硯外,還有用陶土燒成的陶硯,著名的唐代問世的"澄泥硯"即是陶硯中的名品;瓷硯,有南北朝時期青瓷硯,宋時的影青瓷硯、綠瓷硯、龍泉瓷硯、建窯墨瓷硯等。除此之外,還有以漢魏宮殿瓦製成的瓦硯等。
硯歷來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因而也就有了"石虛中"、"即墨侯"、"萬石君"、"石鄉侯"、"鐵面尚書"等別號。
種類
石硯的品種很多,其中以端硯、歙硯最為名貴。
端硯是硯中極品,因產於端州(今廣東肇慶)而得名,大約問世於唐武德年間(618-626)。《端溪硯史》稱贊它"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摩之寂寂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它的優點是既不損筆毫,又易發墨。除此之外,端石還有著美麗的紋理,著名的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冰紋、石眼等。端硯從最初的講求實用逐漸走向審美觀賞,加工日愈繁細,除了形式多樣的形質,還依其紋理雕刻以山水、人物、花草、鳥獸等等各種圖案。
歙硯約產生於唐開元年間(713-741),也因產地歙州(今屬江西)而得名。因硯材產於婺源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龍尾硯"。其石呈青灰色,質地較端溪石軟一些,發墨也遜於端硯,較易干。著名的品種有龍尾、羅紋、金星、眉子等。
除此之外,還有秦磚,漢瓦,玉硯,陶硯等。
使用要點
用時注水,不用時須洗滌干凈。洗硯宜用溫水或冷水,不可用沸水。以絲瓜絡擦之最宜。
磨墨後不可將墨放置硯上,容易傷損硯面。
選硯方法
硯的形式,不論方形圓形,一要「石理細膩」,石質能發,磨時快而細且不壞筆。二要硯心凹進,可以多貯墨汁。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麼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 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 「石鼓文」。
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紙的發明推動了世界科學文化的發展。蔡倫也因此被當代美國學者評選為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一百位歷史人物之一。東漢劉珍等人編著的《東觀漢記》最早記載了蔡倫造紙的事跡。蔡倫造的紙以樹皮、破布、魚網為原料,翻開了植物纖維造紙的歷史。他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但近年的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這些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這些紙不但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體,說明已用於文書的書寫。 從目前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
隋唐五代,造紙術進一步得到發展,不僅原料擴大了,產地和品種也日益增多。
影響深遠,馳名中外的宣紙,始於唐代,因產於安徽宣城而得名。主要原料為青檀樹皮,輔以砂田稻草,既堅韌又柔軟,壽命又長,有"紙中壽千年"的美譽,宜於書畫。明清時成為宮廷及官府公文用紙和書畫用紙,至今盛譽不衰,成為書畫家首選用紙。
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種類
宣紙品類繁多,從配料來說,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皮三種;從厚薄分,又有單宣、夾宣、二層貢、三層貢等;從加工製作工藝又可分為生宣、熟宣、半熟化(生宣吸水性強;熟宣是生宣加以明礬等加工而成,質硬而不吸水;半熟宣能夠吸水,但不像生宣那麼易於滲化)。
書法用紙還有毛邊紙,竹簾紙,白關紙,七都紙,六吉宣紙,虎皮宣紙,臘箋,泥金箋,高麗箋等。
使用要點
練習寫小字用毛邊紙,大字用淺黃色七都紙,書寫屏聯肚宣紙及冷金箋。
初學寫字用吸墨的毛面粗紙,練習日久,遇到純細光澤之紙,自然格外覺 得易寫。
摹帖宜用油光紙,取其紙薄透明,容易鉤摹。
臨帖宜用田字格、九宮格、回宮格紙,取其易於布置結構。
硬紙用軟筆,軟紙用硬筆,此即「弱者強之,強者弱之」剛柔相濟的中道 要訣。
選紙方法:
宣紙選擇以吸水性較好,又與筆墨配合為原則。切忌用光滑的紙,即不滲墨, 又不駐筆,更寫不出力量來.
墨
墨給人的印象似稍嫌單一,但卻是古代書寫中必不可缺的用品。藉助於這種獨創的材料,中國書畫奇幻美妙的藝術意境才能得以實現。墨的世界並不乏味,而是內涵豐富。作為一種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現於今者,當十分珍貴。
在人工制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
人工制墨究竟始於何時,史料並沒有準確的記載。相傳第一個造墨的人,是周宣王時的邢夷。明羅欣《物源》上記載:"邢夷作墨,史籀始墨書於帛"。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煙,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陝西省千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松甚多,用來燒製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一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一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
見於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制墨人是三國時的韋誕(字仲將),有"仲將之墨,一點如漆"的美譽,他不僅是制墨專家,還是書法家。
制墨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得到改進,唐代還設有制墨官。最為著名的制墨人要數易水奚鼐、奚鼎兄弟。他們總結前人經驗,改進前人方法,以鹿角膠蒸而和之,制出的墨"豐肌膩理"、"光澤如漆"。奚氏從南唐定居安徽,南唐後主李煜因喜其墨而賜國姓李。他們所制的墨稱為"李墨",有"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李墨就是後來著名的"李廷珪墨"。
明代制墨業大多集中於皖南地區,形成歙縣和休寧縣兩派。歙縣派程君房創造"漆煙"制漆法,方於魯創造了"前無古人"的"九玄三極墨"。休寧縣的汪中山則是"集錦墨"的創始人,使墨除了實用外,又成為了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到了清代,墨更加註重審美性,大多圖案設計、銘文款識都精美細致,具有藝術欣賞性和收藏價值。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內置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復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種類
松煙墨 用松樹枝燒煙,再配以膠料、香料而成,墨色濃而無光,入水易化。
油煙墨 用油燒煙(主要是桐油,並和以麻油或豬油等),再加入膠料、麝香、冰片等製成,墨色烏黑有光澤。油煙墨以質細而輕,上硯無聲者為佳。
使用要點
磨墨時先洗凈硯中宿墨。
磨墨要有耐心 ,磨墨需用力,磨時要勻整不偏,輕重相等,疾徐有節。
磨墨須濃淡適中,過濃則筆滯,運用不靈活;過淡則易滲沁而色淺,寫出來的字缺少神采。
墨須每日新磨,磨成後,應即使用,隔日則膠煤脫離,不宜再用。
選墨方法
什麼樣的墨是上品呢。第一,質地堅細。所謂堅細是指質地緊實,磨出的顆粒細膩。第二,色澤黑亮,以黑得泛紫光為最上乘,純黑次之,青光又次之。第三,膠質適中,太重粘筆,太輕則不濃。
選墨以質地細潔,色澤光潤,膠水不重,上硯無聲者為佳。若膠重有雜質則不宜。初學寫字,為節時省事,不妨改用上等墨汁,但墨汁也要滲少許水用墨條磨一磨,以分散其渣滓。如寫宣紙屏幅,則必須磨墨,寫時可以揮灑自如,裱時亦不易漲墨。鋼筆墨水不可用。
筆
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是毛筆。相傳毛筆是秦代大將蒙恬創造的。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上就有"蒙恬造筆"的記載;南朝周興嗣《千字文》中也有「恬筆倫紙」之說,都把蒙恬作為製造毛筆的始祖。近幾十年,隨著考古新發現,毛筆的產生,大約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雖然迄今尚未見有毛筆的實物,但從史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等上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發現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筆。其後,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筆,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甘肅省天水市放馬灘出土的秦筆,及長沙馬王堆、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甘肅省武威、敦煌市懸泉置和馬圈灣、內蒙古古居延地區的漢筆等都有遺存的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
據1975年,從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三支毛筆看,蒙恬時代的筆,製作已非常精良考究。蒙恬創筆未曾見諸正式的史書,據《史記》記載,他在做大將之前,「嘗書獄典文字」。唐韓愈《毛穎傳》中說蒙將軍南伐楚國,曾獵山兔而制筆,獻於始皇。毛筆因此有了「管城子」和「中書君」的別稱。由此,我們可以推想,蒙將軍是一位制筆專家,在工藝改革上負有盛名。
傳統的毛筆不僅是古人必備的文房用 具,而且在表達中國書法、繪畫的特殊韻味上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不過由於毛筆易損,不好保存, 故留傳至今的古筆實屬鳳毛麟角。
我國毛筆產地很多,依產地和製作工藝不同,大致分為"湖筆"和"湘筆"兩個流派。浙江、江蘇、上海、安徽以至北京所產均屬"湖筆"系列;江西以南大體上屬"湘筆"系列。
種類
1.筆的大小分為:
按筆頭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除一般的大、中、小楷外,再大的有京楂、斗筆、提筆、屏對等,再小的則有圭筆。
2.筆毫的原料上分為:
依據制筆的原料不同分為羊毫筆、狼毫筆、紫毫筆、兼毫筆幾種。
(1)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製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2)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3)紫毫。筆頭是以兔毛製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微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4)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製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除此之外,還有用雞毫、山馬、鼠須、豬鬃等製成的筆。還有白羊毛、青羊毛、黃羊毛、羊須、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須、鼠 尾、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鵝毛、鴨毛、雞毛、雉毛、豬毛、胎發、人須、茅草等。
3.筆毛長短分為:
長鋒,中鋒,短鋒。
4.筆管的質地分為,
有水竹、雞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雞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況香木、雕漆、綠沉漆 、螺細、象牙、犀角、牛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銀、瓷等,不少屬珍貴的材料。
5.按筆的用途,還冠以雅號的有:
冰清玉潔、珠圓玉潤、右軍書法等等,此類筆多數質量較好,大小適中,有數十種之多。
性質
1.硬性之筆毛如:
鬃毛筆,紫毫筆,狼毫筆,鼠毫筆。
2.軟性之筆毛如:
羊毫筆,雞毫筆。
3.中性之筆毛如:
兼毫。(如三紫七羊毫、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
使用要點
寫大字用大楷羊毫,寫小字用紫毫,狼毫,及兼毫(如能用小楷羊毫寫 小楷者更好)。寫行書隸書用羊毫。
寫甲骨宜用硬毫,寫篆書隸書宜用羊毫。
用過之筆,必須隨時用清水洗凈,不可稍留宿墨。
選筆方法
以「尖、齊、圓、健」為原則。即筆毫聚攏時要尖;壓扁時要齊,書寫時四面都能鋪開,不扁不散為圓;筆毫彈性好,久寫不退為健。羊毫倘若肥鈍難寫,初學時可選筆鋒稍薄者。至於普通水筆,則絕對不能使用。
6. 現在市場文房四寶一套多少錢,有沒有收藏價值呢
現在文房四寶套裝特別多,尤其網上,你在各大電商平台上搜索一下就會看到很多。文房四寶套裝的質量水平參差不一,價格也千差萬別,從幾十元到幾萬元的都有,譬如我有朋友在京*東上購買的芬尚牌文房四寶高檔精品禮盒套裝
標價只有158元,絕大部分不具有收藏價值,都是普通的毛筆、宣紙、墨汁,也不是什麼名硯,是普通消費者畫畫兒和寫毛筆字用的。要購買有收藏價值的文房四寶,需要一樣一樣的花心思去淘,因為市場較亂,以假亂真的很多,所以一定要請行家參謀才能購買到真品。
7. 買文房四寶合算還是分開來買合算
這要看別人想不想「宰」你了。呵呵。因為我自己家是做這行的。建議你還是分開買比較好。跟上面的觀點一樣。全套在做工和規格上都有局限,另外,包裝上也是有成本的。往往經銷商在成套的商品中利潤也是高過單品的。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家齊全點的店,分別選上自己喜歡的。然後算帳的時候讓老闆讓一點。通常都會便宜些的。
8. 文房用品性價比高的小眾品牌有沒有
價格低質量好的用品肯定有,貨比三家,多打聽一下
9. 杭州賣文房四寶哪家又名有實惠(買來自己用的)
我推薦您去河坊街的建新筆店,位置在吳山廣場西側,四宜路口附近。
該店以前在涌金路(後擴寬為西湖大道),本人6歲學習書法,已經光顧了20多年。質量極好,價格也很低廉。
再好一點的可以去中山中路官巷口的邵芝岩筆庄。
文化市場的東西雖然更便宜,但恕我直言,那裡的筆是沒法練字的。
10. 文房用品如何選擇
筆:
專指毛筆,選用具有鋒穎、彈性的動物毛發製成。按原材料可分為羊毫、狼毫、紫毫、兼毫等品種。
羊毫筆:選用1-2歲公山羊的羊毛製作。羊毫質地柔軟,有彈力,經久耐用,稱之為軟毫。以浙江、江蘇一帶出產的山羊毛質量為上乘。
狼毫筆:選用黃鼠狼的尾毛製作。狼毫性剛健、有彈性,稱之為硬毫,主要產自北京市和遼寧省沈陽市等。
紫毫筆:選用山兔毛製作,屬硬毫類。以安徽、浙江一帶產的山兔毛質量為佳。
兼毫筆:選用兩種以上的動物毛發製作,多採用石獾毛與羊毫、紫毫與羊毫按比例配方精製而成,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例如:7紫3羊、5紫5羊、大白雲等。
名牌毛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推薦的中國名筆有:浙江省湖州市善璉湖筆廠產的雙羊牌湖筆、湖州千金牌湖筆、練市金塔牌湖筆、上海老周虎臣筆廠產的虎牌毛筆、杭州藝蘭圖牌毛筆、江西文港鄒氏農耕牌毛筆、揚州江都龍泉牌國畫筆、蘇州金鼎牌毛筆、北京武京生牌毛筆、安徽涇縣山兔牌宣筆、北京興方元狼毫筆
墨:
專指書法、繪畫用的書畫墨。按原材料可分為油煙墨、松煙墨、色素炭黑墨等。
墨主要採用桐油等植物油熏煉成的油煙,用松木熏煉成的松煙,用天然氣或煤焦油熏煉成的色素炭黑等,與動物膠混合,再添加香料、中草葯、防腐劑等,經多道工序精製而成。
最著名的是徽墨,其特點是「點墨如漆、萬載存真」。主要產自安徽省的歙縣、績溪縣、黃山市屯溪區、旌德縣及上海市等地。
名墨五大家:李廷珪牌徽墨、胡開文牌徽墨、績溪良才徽墨、上海曹素功牌徽墨及北京一得閣牌墨汁
紙:
專指宣紙和書畫紙。
宣紙:採用產自安徽宣城涇縣及周邊地區的青檀樹皮與沙田稻草為原料,按照嚴密的傳統手工藝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質地柔韌、潔白細膩、百折不損、不蛀不腐,具有千年壽紙之美譽。
宣紙名牌:有紅星牌、曹光華牌、汪六吉牌、汪同和牌、金星牌、雙鹿牌、曹氏牌、紅葉牌、明星牌、千年古宣牌等。
書畫紙:採用產自中國各地的青檀樹皮、桑樹皮、楮皮、水竹、三椏樹皮等與龍須草以及藤、麻類植物為原料,採用傳統手工技藝製作而成。亦稱仿宣紙。
書畫紙名牌:有廣西都安龍鳳牌書畫紙、河北遷安令支牌高麗紙、浙江龍游壽牌書畫紙、四川夾江縣竹紙,還有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的書畫紙、福建毛邊紙和竹紙、雲南騰沖仿宣紙、浙江溫州桑皮紙、浙江富陽竹紙、山東臨朐托裱書畫紙、湖南瀏陽貢紙等
硯:
地球上的岩石根據成因可分為火成岩、水成岩、變質岩3大類,其中只有水成岩(也叫沉積岩)或水成岩經輕微變質後,同時具備細、膩、潤特點方可制硯。細而不損毫,膩而能發墨,潤而貯水不枯,頗具欣賞與收藏價值。
名硯品牌:端硯(廣東)、歙硯(安徽)、洮硯(甘肅)、澄泥硯(山西)自古被譽為4大名硯。此外還有松花硯(吉林)、徐公硯(山東)、紅絲硯(山東)、苴卻硯(四川)、易水硯(河北)、思州硯(貴州)、天壇硯(河南)等。
端硯:產自「中國硯都」廣東省肇慶市,因該市古稱端州,故名端硯。它分為紫端和綠端兩種,石質細膩、嬌嫩、滋潤、緻密堅實,有的端硯石中還有石眼、火捺、冰紋等優美的石品花紋。
歙硯:因產於安徽省古歙州而得名,又因其優質硯石出自今江西省婺源縣龍尾山,故又稱「龍尾硯」。歙硯石質堅韌、晶瑩、細潤、紋理緻密。
洮硯:又稱洮河硯,產於甘肅省卓尼縣、岷縣、臨洮的交界之地。質細堅密、碧綠如玉、磨而不磷。
澄泥硯:屬泥質陶硯,採用黃河流域的淤泥黏土為原料燒制而成。以山西新絳縣絳州牌澄泥硯和山西五台定襄河邊鎮出產的為最佳,其次是山西晉城、山東拓溝、河南洛陽等地出產的。
選購時應注意什麼:
來中國旅行者,用文房四寶作為留念品或饋贈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選購時首先要看品牌,建議購買名優產品。再有,要去正規文房四寶店購買,並妥善保存發票。
選購毛筆:注重圓、尖、齊、健4個字,即筆毫要圓,筆鋒要尖,筆毛要排列整齊,勁健有彈力。
選購墨:選表面細膩、烏黑發亮、放在手上有沉重感。色澤發灰的墨檔次低、質量差,多為學生用墨,不宜選做饋贈禮品。
選購宣紙和書畫紙:選紙張平整、潔白、薄厚均勻、聲音綿柔的。聽其聲「嘩嘩」作響者質量較差。
選購硯:首先要看石質是否達到細、膩、潤的要求,然後再看造型、雕工、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