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鑼是什麼時代鑄造的

鑼是什麼時代鑄造的

發布時間:2022-11-22 02:41:57

『壹』 古代的鑼誕生於什麼年代

秦漢以後,總稱為「金」的樂器作為聽覺訊號的器物用於軍隊的指揮,所用的種類日漸減少,保留下來的主要是鉦與鐃兩種。後來,又增設了兩種。一種是產生於南方的鑼,至唐宋時逐漸傳遍全國,並廣泛運用於軍隊指揮,如人們一般所說的「鳴金收兵」,便主要是指擊鉦與鑼而言。另一種是兼作煮飯炊具的刁斗,又名「金柝」,打擊時亦可作為軍中的信號使用。著名的《木蘭詩》中便有「朔氣傳金柝」的句子,借「金柝」來表示戰爭。杜甫《夏夜嘆》中也有「競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的詩句。

『貳』 鑼是用什麼銅做的

熟銅,經過精煉可供錘鍛的銅,通常是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銅的含量只有60%左右 。熟銅有較好伸長率,韌性好易拉伸,其熱導率和電導率都很高,化學穩定性強,抗拉強度大,易熔接,具抗蝕性、可塑性、延展性。

『叄』 打擊樂器鑼是什麼

鑼是我國古代各族常用的敲擊體鳴樂器,鑼在我國古代的民族樂隊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而且它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它不僅在民族樂隊、民間器樂合奏、各種戲曲、曲藝以及歌舞伴奏中使用,而且也是慶祝集會、賽龍舟、舞獅子、歡慶豐收和勞動競賽中不可缺少的樂器。

鑼屬於打擊樂器,以黃銅製成,可以分為大鑼、小鑼、雲鑼、十面鑼等。大鑼的聲音洪亮、強烈、力度變化幅充大;小鑼的聲音清脆有詼諧色彩;雲鑼是有節律的打擊樂器;十面鑼是由十幾面大小不等,音色、音高各不相同的鑼懸於木架上,由一人獨奏。

『肆』 銅鼓是怎樣起源的

銅鼓,是彝、苗、瑤、侗、壯、布依、水、黎、白、土家、仡佬、佤、傣等族和克木人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滇、黔、川、粵、桂、湘、海南等省、區。

銅鼓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關於它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般多認為它是由作為炊具用的銅釜演變而來。雲南楚雄萬家壩古墓(公元前六世紀,約春秋晚期)出土銅鼓,鼓身似釜,表面有煙痕;雲南祥雲大波拿古墓(公元前三、四世紀,約戰國中晚期)出土銅鼓,製作也較粗糙、古樸,接近於銅釜,或另有銅釜伴出,是鼓釜兼用階段的遺物。至秦漢之際已盛行於各地。主要用於祭祀和樂舞伴奏,也用於傳信報時、婚喪活動、戰陣助威等。為富貴人家所擁有。是表現其社會身份和誇示財富的象徵。晉代裴淵《廣州記》:「俚僚鑄銅為鼓,鼓唯高大為貴,面闊丈余,方以為奇。」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蠻夷之樂有銅鼓焉。……貞元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滿鼓皆細花紋,極工緻,四角有小蟾蜍。」宋李昉等輯《太平御覽》、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都把銅鼓列入樂部之中。

銅鼓通體用銅鑄成,呈圓墩形。鼓面圓而平,下接鼓身,連接部分略外凸,曲腰,中空,圓形敞口底。兩側有耳。不同時期和地區有多種類型,每個類型中又有多種形式。鼓面主體多為太陽紋,即中心呈放射狀光芒,其周圍為多層同心環帶,由寬窄不等的圖案組成,稱暈圈。花紋裝飾繁縟多彩,有的鼓身四周鑄有蟲魚、鳥獸、花卉、舟船圖案或青蛙、騎士立像。其形態典雅、莊重,具有獨特風格。如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墓出土銅鼓。鼓面主體紋飾為翔鷺銜魚紋,又有芒紋、菱形紋、鋸齒紋等。胴與腰間鑄四個繩紋鈕,飾有羽人劃船、羽人舞蹈紋。通高36.5、面徑56.5厘米。為西漢時期製品。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廣西岑溪出土銅鼓。鼓面中心有十二角芒光體,其邊緣鑄六個立體青蛙。胴與腰間鑄四個繩紋鈕。鼓面及周身飾五銖錢紋。此類鼓形體較大,通高57.2、面徑90厘米。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收藏一件與此鼓形體相近的銅鼓,鼓面中心有八角芒光體,從中心至四周有六列弦紋,間以雲雷紋、菱形紋。除鼓面邊緣鑄六個立體青蛙外,在胴、腰間一面繩紋鈕下方還鑄一立體虎形飾物。通高52、面徑103.4厘米,約為西漢時期遺物。音樂研究所收藏的另一面小型銅鼓,鼓面中心有十二角芒光體,鼓面和周身有多種紋飾。通高28、面徑49.7厘米。

銅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紋,分為八個類型: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沖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廣西北流出土一面銅鼓,高67.5、面徑166厘米,重300公斤。是現今世界最大的銅鼓。全國各地收藏的銅鼓已達1400面,分散在中南、西南各地民間還有200餘面。中國是世界上發現銅鼓數量最多、鑄造和使用銅鼓時代最早、歷史最長的地區。

在使用銅鼓的廣大兄弟民族中間,鑄造和搜求銅鼓之風沿續數千年,作為樂器,以其多種演奏形式,形成獨特的銅鼓樂。較流行的演奏方式是將鼓懸掛在木架或樹杈上,用特製球形鼓棰敲擊。一人擊鼓,另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動,以改變音量和音色;也常平置地面擊奏或由兩人抬鼓邊走邊以手拍擊;有的在鼓下置一水桶,盛水過半,使鼓聲清純悅耳;還有的將小型銅鼓挎在身上敲擊。銅鼓音色粗獷宏亮,音量較大,鼓聲可傳數里。

銅鼓即可單獨演奏,也可與象腳鼓、鋩鑼、鈸、拍板、葫蘆笙合奏,壯族民間流行著銅鼓樂,農閑時,相鄰村寨常聚村郊賽銅鼓。對歌、賽馬也擊銅鼓助興。苗、瑤、壯、彝、水、布依等族銅鼓主要用於伴奏銅鼓舞(又稱「跳銅鼓」)。將銅鼓懸掛,一人邊擊邊舞,眾人圍銅鼓雙腳交替踏地前後跳躍,舞姿強悍有力。有的地區還有銅鼓蘆笙舞。瑤族常以兩面音高不同的銅鼓與一麵皮鼓合奏,另有其它樂器伴奏,人們圍圈而舞。

『伍』 鑼是由什麼組成的

鑼我國傳統的打擊樂器,由鑼體、鑼架、鑼棰三部分組成。鑼體銅制,因用「響銅」製成,故也有「響器」之稱。

結構較簡單,鑼體呈一圓盤形,四周以本身邊框固定,用鑼棰敲擊中央部分振動發音。在我國的民族樂隊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陸』 鑼鼓的來源

霍州威風鑼鼓是以鼓、鐃、鑼、鑔四種樂器齊奏的一種民間音樂表演形式,其特點是古樸凝重,粗獷豪放,音域寬廣,剛勁激昂如黃河奔騰,似雷霆萬鈞,故有「斯聲撼世」、「天下第一鼓」之譽稱。

威風鑼鼓起源堯舜,興於隋唐。相傳公元61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將尉遲恭,以威風鑼鼓演兵布陣,一舉大獲全勝,繼而流傳於民間,用於喜慶典禮、集會、社火、迎神祛邪。千百年來霍州威風鑼鼓經人民群眾不斷挖掘、整理和創新,極大豐富了威風鑼鼓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鼓花、鑼花、鑔花與鐃花傳統的表現手法上不斷花樣出新,曲牌也日見雄風,隊伍不斷壯大,由二三十人擴大為三五百人至千人。欣賞威風鑼鼓,使您能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演變,感受到人類永不退縮的精神,使你心情激盪,豪氣陡增,可達到一種拔地而起、豁然開朗的藝術境界。

『柒』 世界上最早的銅鑼類型是什麼

世界上最早的銅鑼類型是萬家壩型銅鼓。

萬家壩型銅鼓是1976年在雲南楚雄萬家壩23號墓出土的,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該鼓的音律准確,同墓還出土另外三鼓,經測定,四鼓之間包含有小三度、純四度、大二度、小二度的音程關系,音響效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萬家壩型銅鼓鼓面飾太陽紋,腰部飾對稱雙耳,器身上還有簡單的雲紋、網紋等紋飾,器表有煙熏的痕跡,曾經作為炊具使用,身高37厘米,面徑41.5厘米,足徑63厘米,斷代為春秋時期。

銅鑼

銅鑼屬於中國傳統響器,由青銅製成,鑼面呈圓盤形,中央微鼓起,盤邊穿孔結繩,可以一手提著,一手用錘擊打就發出柔和而洪亮、能傳得很遠的聲音,演奏時用槌敲擊鑼面中心點,可因力道強弱,而表現出不同的音響效果。

銅鑼可以分為大鑼、小鑼、掌鑼和雲鑼四大類,大鑼發音較低;小鑼發音較高,鑼面呈坡形,有高音、中音和低音之分;掌鑼是最小的一種鑼,鑼面平坦無臍,形狀像個盤子,可以放在手掌中敲擊;雲鑼是可以演奏出旋律的一種樂器。

『捌』 鑼鐸是什麼意思

兩種響器--打擊樂器

鑼是一種屬於多類的打擊樂器。木鑼,皮鑼,篩鑼,土鑼,鑼是用銅等冶煉而成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鑼身呈一個圓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鑼身的邊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擊鑼身正面的中央部分,產生振動而發音。

其它響器---打擊樂器還有 :鍾鐃鈸鑔鐋鑼鐸鉦鈴錞鎛鏞鋩缶磬鼓.......

『玖』 鑼的構造是怎樣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秦漢時期的鑼由鑼體、鑼架、鑼棰3部分組成。鑼體銅制,因為用響銅製成,所以也有響器之稱。鑼的結構較簡單,鑼體呈一圓盤形,四周以本身邊框固定,用鑼棰敲擊中央部分振動發音。鑼體一般中央部分略凸,稱為「臍」、「光」或「堂」,是發音的主要部分,臍的大小、厚薄與鑼的面積比例,決定著音調的高低,也有中央部分平坦無臍或突起成半圓的球狀,這些都構成了鑼的主要特徵。鑼臍與鑼邊之間稱為「鑼面」、「二位」或「內、外八字」,在鑼邊一側鑽有兩個鑼孔,以穿系鑼繩,便於提攜或懸掛鑼架。

『拾』 請問這個銅鑼是什麼年代製造上面的字是什麼意思做什麼用謝謝。

什麼年代不清楚,字是 泰來 兩個字。可能是樂隊的名字,有否極泰來的意思吧。

閱讀全文

與鑼是什麼時代鑄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鞋廠設備多少錢 瀏覽:444
閥門上開過力是什麼 瀏覽:353
汽車改裝排氣閥門開關控制盒壞了 瀏覽:662
燃氣灶離燃氣閥門距離圖 瀏覽:211
五菱宏光儀表盤上的表怎麼調 瀏覽:202
網課批註設備哪個好 瀏覽:938
鋒馭儀表台怎麼設置中文 瀏覽:3
氣動計數迴路應用於哪些設備 瀏覽:500
一種可測量磁感應強度的實驗裝置 瀏覽:884
多液力元件傳動裝置 瀏覽:37
夾具中分度裝置的作用 瀏覽:518
閥門cl4500是什麼意思 瀏覽:495
機械鍵盤軸有多少種軸 瀏覽:640
軸承厚度英文怎麼寫 瀏覽:427
什麼自來水閥門最耐用 瀏覽:212
2018印刷機械展什麼時間 瀏覽:62
動漫機械奧特曼叫什麼 瀏覽:529
福特福克斯儀表台充電器座怎麼拆 瀏覽:12
肉桂酸熔點實驗的裝置圖 瀏覽:249
上汽大通G10儀表裡程怎麼調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