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排放怎麼算
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Carbon)一詞作為代表。雖然並不準確,但作為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放的計算,首先確定排放源,排放源的種類千差萬別,比如煤炭燃燒,石油燃燒,天然氣燃燒,還有人和動物的呼吸等等。
其次確定碳排放因子,碳排放因子是指某種耗能過程CO2 排放的系數.
比如發電過程,發1度電涉及到的能耗摺合的CO2量,就是發電過程的CO2 排放系數。
最後是用排放源的用量乘以該排放源的碳排放因子,就是碳排放量。
附:
計算方法直接用kwh*排放因子數值
純手動整理,謝謝!
B. 國家碳排放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以下為碳排放量計算方法:
每家每戶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0.785。也就是說,用100度電,等於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油耗數乘以2.7
法律依據:《建築碳排放計算標准》
第四章 運用階段碳排放計算
第五章 建造及拆除階段碳排放計算
第六章 建材生產及運輸階段碳排放計算
C. 碳排放計算方法
目前,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三種方式:排放因子法、質量平衡法、實測法。
D. 什麼是碳排放量如何計算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動態的碳排放量,則是指每單位貨品累積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同一產品的各個批次之間會有不同的動態碳排放量。
以下為碳排放量計算方法:
每家每戶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0.785。也就是說,用100度電,等於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
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0.19。
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0.91。
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油耗數乘以2.7。
拓展資料
根據專家統計:每節約1度(千瓦時)電,就相應節約了0.4千克標准煤,同時減少污染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
為此可推算出以下公式:
節約1度電=減排0.997千克「二氧化碳」;
節約1千克標准煤=減排2.493千克「二氧化碳」。
(說明:以上電的折標煤按等價值,即系數為1度電=0.4千克標准煤,而1千克原煤=0.7143千克標准煤。)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也能以自身的行為方式,為節能減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碳足跡」的基本計算公式: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度數×0.785;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數×2.3(基於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1]);
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以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275;
中途飛機旅行(200公里到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公里數-200);
長途飛機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數×0.139。
E. 企業碳排放怎麼計算 怎麼計算企業碳排放量
在計算碳排放總產量前,企業需要先明確機構界限,對界限內全部排放源開展鑒別,只對界限內的排放源造成的排放量列入計算。依據排放源類型來源於,企業碳排放分成立即排放和間接性排放。在鑒別排放源及排放種類的根基上,依據有關領域的碳排放信息內容匯報手冊,挑選適用於本企業狀況的方式,開展碳排放計算,例如歸入電力能源消費造成的碳排放量,能夠選用物量均衡法或碳均衡法等。明確計算方式後完成有關碳排放信息內容、數據的採集,就可以開展碳排放計算。以上就是企業碳排放怎麼計算相關內容。
碳排放買賣,就是指應用市場經濟體制來推動環保的主要體制,容許企業在碳排放買賣要求的排放總產量不提升的條件下,可以用這種降低的碳排放量,應用或買賣企業內部及其世界各國的電力能源。本文主要寫的是企業碳排放怎麼計算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F. 企業碳排放量計算方法
主要的流程是:確定核算邊界、識別排放源、收集與排放源相關的活動水平數據、選擇確定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系數)、計算邊界內排放源所產生的排放量、用企業總排放量除以產品增量得出碳排放強度。
一、碳排放的產生
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各種燃油、燃氣、石蠟、煤炭、天然氣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城市運轉、人們日常生活、交通運輸(飛機、火車、汽車等)也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買一件衣服,消費一瓶水,就連叫個外賣都會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排放。所有的燃燒過程(人為的、自然的)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比如普通百姓簡單的燒火做飯;有機物在分解、發酵、腐爛、變質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二氧化碳。事實上,碳排放和我們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二、碳排放的計算公式:
1、消耗1t標准煤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為2.6t;
2、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電量(kWh)x0785;
3、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量(L)×0.785;
4、火車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行駛距離(km)×0.04;
5、家用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量(kg)=天然氣使用量(m3)×0.19;
6、家用自來水二氧化碳排放量(kg)=自來水使用量(m3)×0.91;
7、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肉食量(kg)×1.24。
拓展資料:
一、倡導低碳生活:
1、換節能燈泡:使用節能燈泡取代鎢絲燈泡,節能燈泡的使用壽命更比白熾燈長6倍-8倍,節能約60%。
2、空調溫度適度:夏天空調的溫度設在26℃左右、冬天19℃左右。對人體健康比較有利,同時還可大大節約能源。
3、選擇有能效標識的冰箱、空調和洗衣機,能效高,省電又省錢。
4、購買小排量或混合動力機動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5、盡量選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騎自行車、乘坐輕軌或者地鐵。
6、拼車:汽車共享,和朋友、同事、鄰居同乘,既減少交通流量,又節省汽油、減少污染。
7、關閉電器電源,切勿處於待機狀態:無論辦公室還是家裡,電腦、電視等電器不使用時自帶具確保關閉電源比待機狀態能節約電源拔掉插頭,真正關掉它們,家庭能源的排放會減少10%甚至更多。
8、節約用水:將馬桶和水龍頭的流量關小,盡量一水多用,比如用洗菜水刷碗、洗衣水拖地。
9、自備水壺和碗筷:如果帶上自己的水壺或者碗筷,不僅支持了環保,還干凈衛生。一個瓶子重復使用20次可減少30%的碳排量。
10、拒絕使用塑料袋、包裝產品:包裝浪費減少10%,每年就可以降低540kg二氧化碳的排放。
發展低碳經濟、推行低碳生活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新潮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減少碳排放,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努力避免或減少碳排放,為自己和後代的生存環境負責。
G. 碳排放怎麼算
碳排放量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動態的碳排放量,則是指每單位貨品累積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同一產品的各個批次之間會有不同的動態碳排放量。比如一家超市貨架上的某隻箱子來自某一特定的裝瓶廠,而其旁邊的另一隻箱子則來自數百公里以外的工廠,並且這兩只箱子是通過不同的物流公司運輸的,那麼它們的碳排放量就具有很大的不同。
碳排放計算公式(部分):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電量×0.785
開私家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數×2.7
乘坐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內=公里數×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數-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數×0.139
家用天然氣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氣使用度數×0.19
家用自來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來水使用度數×0.91
H. 碳排放計算公式
A=∑Bi*Ci
A 為碳排放量,Bi 為能源i 消費量,按標准煤計; Ci 為能源i 碳排放系數; i 為能源種類
I. 碳排放怎麼算
國家發改誒針對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行業出台了不同的溫室氣體核算指南,即碳排放核算指南。首批十個行業:http://www.gov.cn/zwgk/2013-11/04/content_2520743.htm
第二批四個行業:http://www.sdpc.gov.cn/gzdt/201502/t20150209_663600.html
第三批十個行業: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511/t20151111_758275.html
根據核算指南就可以對碳排放進行計算,當然其中涉及到很多活動水平、排放因子等參數,企業如果有良好的監測、測量、記錄以及匯總習慣一般都可以算出對應的碳排放量。計算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數據的獲取會有一定的困難。
J. 碳排放量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每家每戶在生活中都要排放「碳」,家庭用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耗電度數乘以零點七八五。也就是說,用一網路電,等於排放了大約七十八點五千克二氧化碳。家用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天然氣使用度數乘以零點一九。家用自來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自來水使用度數乘以零點九一。出行時,如果開小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於油耗數乘以二點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第二條 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能源結構。防治大氣污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